[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790181A -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0181A
CN102790181A CN2011101293222A CN201110129322A CN102790181A CN 102790181 A CN102790181 A CN 102790181A CN 2011101293222 A CN2011101293222 A CN 2011101293222A CN 201110129322 A CN201110129322 A CN 201110129322A CN 102790181 A CN102790181 A CN 102790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bis
hol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3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杰
王平
黄辉
陈吉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293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01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0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器件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为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依次为: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依次为: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单元依次为: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本发明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用n掺杂层作为电荷产生层以达到穿透式发光,而同时作为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传输层,提升了电子传输能力,提高了器件发光效率,并且简化了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1987年,美国Eastman Kodak公司的C.W.Tang和VanSlyke报道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利用超薄薄膜技术制备出了高亮度,高效率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在该双层结构的器件中,10V下亮度达到1000cd/m2,其发光效率为1.51lm/W、寿命大于100小时。
O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而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光能。
目前,为了提高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是以叠层器件为主,这种结构通常是用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把数个发光单元串联起来,与单元器件相比,叠层结构器件往往具有成倍的电流效率和发光亮度,叠层OLED的初始亮度比较大,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测量时,换算成单元器件的初始亮度,堆积器件会有较长的寿命,而这种叠层器件也可以很容易的将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串联混合成白光,从而实现白光的发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发光效率、又能延长发光寿命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为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依次为: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复合层状结构,该复合层状结构依次为:
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也为复合层状结构,该复合层状结构依次为:
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
所述电荷产生层介于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之间,起阴极作用。
在上述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所述第一阳极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玻璃(ITO)、掺氟氧化锡玻璃(FTO)、掺铝的氧化锌玻璃(AZO)或镁-铟氧化物玻璃中的任一种,优选为ITO;所述第二阳极层的材料为银、铝、铂或金中的任一种金属,优选为Ag,且该第二阳极层的厚度为10-50nm,优选厚度为20nm;
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均为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钨(WO3)、五氧化二钒(V2O5)或酞菁铜(CuPc)中的任一种,优选为MoO3;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一空穴注入层的厚度均为20-80nm,优选厚度为40nm;
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和第二电子阻挡层的材料均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1,3,5-三苯基苯(TDAPB)或酞菁铜(CuPc)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二空穴传输层优选为NPB,厚度均为30-80nm,优选厚度为40nm;
所述第一发光层的材料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1,3,5-三苯基苯(TDAPB)或酞菁铜(CuPc)中的任一种掺杂蓝光磷光材料;其中,蓝光磷光材料为(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中的任一种;优选第一发光层的材质为TCTA:FIrpic(掺杂10wt%);第一发光层的厚度为10~30nm,优选厚度为20nm;
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材料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1,3,5-三苯基苯(TDAPB)或酞菁铜(CuPc)中的任一种掺杂红光磷光材料和/或绿光磷光材料;其中,红光磷光材料为二(2-甲基-二苯基喹喔啉)(乙酰丙酮)合铱(Ir(MDQ)2(acac))、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合铱(Ir(piq)2(acac))或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绿光磷光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或乙酰丙酮酸二(2-对苯氧基苯基吡啶)铱((Oppy)2Ir(acac))中的任一种;第二发光层的材质优选为TPBi:Ir(ppy)3(掺杂7wt%):Ir(piq)3(掺杂1wt%);第二发光层的厚度为5-40nm,优选第二发光层的厚度为20nm
所述第一空穴阻挡层和第二空穴阻挡层的材料均为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8-羟基喹啉铝(Alq3)、2,5-二(1-萘基)-1,3,4-二唑(BND)、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1,2,4-三唑衍生物(如TAZ)、N-芳基苯并咪唑(TPBI)或喹喔啉衍生物(TPQ)中的任一种;第一、二空穴阻挡层的材质优选TPBi,第一、二空穴阻挡层的厚度为3-10nm,优选厚度为5nm;所述电荷产生层的材质为电子传输材料掺杂电子注入材料,即为电子传输材料为主体;电子注入层为Cs2CO3、CsN3、LiF、CsF、Li2O或者Li2CO3中的任一种,优选为CsN3;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吡啶铍配合物(Bepp2)、喹啉铍配合物(BeBq2)、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8-羟基喹啉铝(Alq3)、2,5-二(1-萘基)-1,3,4-二唑(BND)、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1,2,4-三唑衍生物(如TAZ)、N-芳基苯并咪唑(TPBI)或喹喔啉衍生物(TPQ)中的任一种;该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为20-200nm。
本发明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用n掺杂层作为电荷产生层以达到穿透式发光,即n掺杂层同时两个发光单元的电子传输层,而同时作为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传输层,提升了电子传输能力,提高了器件发光效率,并且简化了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参比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流明效率与亮度的关系图;其中,曲线1是实施例1的流明效率与亮度曲线,曲线2是对比例的流明效率与亮度曲线;
图3为实施例1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参比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图;其中,曲线1是实施例1的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曲线,曲线2是对比例的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设计原理如下: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为层状结构,如图1所示,该层状结构依次为:第一发光单元10/电荷产生层30/第二发光单元20;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为复合层状结构,该复合层状结构依次为:
第一阳极层11/第一空穴注入层12/第一空穴传输层13/第一电子阻挡层14/第一发光层15/第一空穴阻挡层16;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0也为复合层状结构,该复合层状结构依次为:
第二空穴阻挡层21/第二发光层22/第二电子阻挡层23/第二空穴传输层24/第二空穴注入层25/第二阳极层26;
所述电荷产生层30介于第一、二空穴阻挡层之间。
在上述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所述第一阳极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玻璃(ITO)、掺氟氧化锡玻璃(FTO)、掺铝的氧化锌玻璃(AZO)或镁-铟氧化物玻璃中的任一种,优选为ITO;所述第二阳极层的材料为银、铝、铂或金中的任一种金属,优选为Ag,且该第二阳极层的厚度为10-50nm,优选厚度为20nm;
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一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均为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钨(WO3)、五氧化二钒(V2O5)或酞菁铜(CuPc)中的任一种,优选为MoO3;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一空穴注入层的厚度均为20-80nm,优选厚度为40nm;
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和第二电子阻挡层的材料均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1,3,5-三苯基苯(TDAPB)或酞菁铜(CuPc)中的任一种;第一、二空穴传输层优选为NPB,厚度为30-80nm,优选厚度为40nm;
所述第一发光层的材料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1,3,5-三苯基苯(TDAPB)或酞菁铜(CuPc)中的任一种掺杂蓝光磷光材料;其中,蓝光磷光材料为(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中的任一种;优选第一发光层的材质为TCTA:FIrpic(掺杂10wt%);第一发光层的厚度为10-30nm;优选厚度为20nm;
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材料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1,3,5-三苯基苯(TDAPB)或酞菁铜(CuPc)中的任一种掺杂红光磷光材料和/或绿光磷光材料;其中,红光磷光材料为二(2-甲基-二苯基喹喔啉)(乙酰丙酮)合铱(Ir(MDQ)2(acac))、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合铱(Ir(piq)2(acac))或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绿光磷光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或乙酰丙酮酸二(2-对苯氧基苯基吡啶)铱((Oppy)2Ir(acac))中的任一种;第二发光层的材质优选为TPBi:Ir(ppy)3(掺杂7wt%):Ir(piq)3(掺杂1wt%);第二发光层的厚度为5~40nm,优选第二发光层的厚度为20nm
所述第一空穴阻挡层和第二空穴阻挡层的材料均为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8-羟基喹啉铝(Alq3)、2,5-二(1-萘基)-1,3,4-二唑(BND)、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1,2,4-三唑衍生物(如TAZ)、N-芳基苯并咪唑(TPBI)或喹喔啉衍生物(TPQ)中的任一种;第一、二空穴阻挡层的材质优选TPBi,第一、二空穴阻挡层的厚度为3-10nm,优选厚度为5nm;
所述电荷产生层的材质为电子传输材料掺杂电子注入材料,即为电子传输材料为主体;电子注入层为Cs2CO3、CsN3、LiF、CsF、Li2O或者Li2CO3中的任一种,优选为CsN3;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吡啶铍配合物(Bepp2)、喹啉铍配合物(BeBq2)、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8-羟基喹啉铝(Alq3)、2,5-二(1-萘基)-1,3,4-二唑(BND)、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1,2,4-三唑衍生物(如TAZ)、N-芳基苯并咪唑(TPBI)或喹喔啉衍生物(TPQ)中的任一种;该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为20-200nm。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在第一阳极层上依次蒸镀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一空穴阻挡层,得到第一发光单元;
接着,在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空穴阻挡层表面蒸镀起阴极作用的电荷产生层,该电荷产生层的材质为电子传输材料掺杂电子注入材料,即为电子传输材料为主体,电子注入材料的掺杂比例为5-40wt%,该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为50-200nm;
最后,在电荷产生层表面依次蒸镀由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以及第二阳极层组成的第二发光单元,最后得到所需要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一般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空穴注入或电子注入的材料作为电荷生成层,或者是n型和p型掺杂层作为电荷产生层,但是这种电荷产生层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工序,给制备带来一定的复杂性;而本发明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用n掺杂层作为电荷产生层以达到穿透式发光,即n掺杂层同时两个发光单元的电子传输层,而同时作为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传输层,提升了电子传输能力,提高了器件发光效率,并且简化了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述实施例中,衬底均采用玻璃,第一阳极层均为ITO,两者合在一起即为ITO玻璃,可以通过购买方式获得该ITO玻璃。因此,在下述实施例当中,第一发光单元中均没有体现出第一阳极层ITO层;实际上,本发明的第一阳极层为第一发光单元的一个有机功能层。
实施例1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
玻璃/ITO/MoO3/NPB/TAPC/TCTA:FIrpic/TPBi/CsN3:Bepp2/TPBi/TPBi:Ir(ppy)3:Ir(piq)3/TAPC/NPB/MoO3/Ag。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MoO3、NPB、TAPC、TCTA:FIrpic(FIrpic掺杂10wt%)、TPBi;且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40nm、40nm、40nm、20nm、5nm;
电荷产生层CsN3:Bepp2中,主体材料为Bepp2,掺杂材料为CsN3,掺杂比例为20wt%;该电荷产生层的厚度25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TPBi、TPBi:Ir(ppy)3:Ir(piq)3、TAPC、NPB、MoO3和Ag;其中,发光层TPBi:Ir(ppy)3:Ir(piq)3中,Ir(ppy)3掺杂7wt%,Ir(piq)3掺杂1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40nm、40nm、40nm、20nm、5nm。
图2为实施例1的正置-n-型电荷产生层-倒置的并联叠层器件结构:
玻璃/ITO/MoO3/NPB/TAPC/TCTA:FIrpic/TPBi/(CsN3:Bepp2)/TPBi:Ir(ppy)3:Ir(piq)3/Alq3/TAPC/NPB/MoO3/Ag与一般的常用正置-p-n电荷产生层-正置的串联叠层器件结构:ITO/MoO3/NPB/TAPC/TCTA:FIrpic/TPBi/(Alq3:Li)/(NPB:FeCl3)/NPB/TAPC/TPBi:Ir(ppy)3:Ir(piq)3/TPBi/PBD/Ag的流明效率与亮度的关系。
由图2中可以看出,在不同亮度下(底出光),实施例1的流明效率都比对比例的要大,最大的流明效率为8.4lm/W,而对比例的仅为5.2lm/W。
图3是实施例1的正置-n-型电荷产生层-倒置的并联叠层器件结构:玻璃/ITO/MoO3/NPB/TAPC/TCTA:FIrpic/TPBi/CsN3:Bepp2/TPBi/TPBi:Ir(ppy)3:Ir(piq)3/TAPC/NPB/MoO3/Ag与一般的常用正置-p-n电荷产生层-正置的串联叠层器件结构:ITO/MoO3/NPB/TAPC/TCTA:FIrpic/TPBi/Alq3:Li/NPB:FeCl3/NPB/TAPC/TPBi:Ir(ppy)3:Ir(piq)3/TPBi/PBD/Ag的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由图3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实施例1的叠层器件的电流效率也都比普通的叠层器件电流效率要大,实施例1的最大电流效率为9.8cd/A,而普通叠层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8.7cd/A。
因此,本实施例中,当使用正置-倒置的叠层结构时,由于采用了一层电荷产生层来并联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降低了电阻,而用电荷产生层作为阴极,则有效的提高了电子传输速率,提高了激子的复合几率,最终使器件的发光效率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2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
玻璃/ITO/MoO3/CuPc/TAPC/TCTA:FIrpic/TPBi/CsN3:Bepp2/TPBi/TPBi:Ir(ppy)3:Ir(piq)3/TAPC/TCTA/MoO3/Ag。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MoO3、CuPc、TAPC、TCTA:FIrpic(FIrpic掺杂10wt%)、TPBi;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20nm、30nm、7nm、20nm、5nm;
电荷产生层CsN3:Bepp2中,主体材料为Bepp2,掺杂材料为CsN3,掺杂比例为10wt%,电荷产生层厚度为2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TPBi、TPBi:Ir(ppy)3:Ir(piq)3、TAPC、TCTA、MoO3和Ag;其中,发光层TPBi:Ir(ppy)3:Ir(piq)3中,Ir(ppy)3掺杂7wt%,Ir(piq)3掺杂1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30nm、40nm、5nm、30nm、7nm、40nm。
实施例3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
玻璃/ITO/WO3/TCTA/TAPC/TCTA:FIrpic/TPBi/Cs2CO3:TPBi/TPBi/TPBi:Ir(ppy)3:Ir(piq)3/TAPC/NPB/WO3/Ag。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WO3、TCTA、TAPC、TCTA:FIrpic(FIrpic掺杂10wt%)、TPBi;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30nm、60nm、8nm、20nm、5nm;
电荷产生层Cs2CO3:TPBi中,主体材料为TPBi,掺杂体为Cs2CO3,掺杂比例为20wt%,电荷产生层厚度为4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TPBi、TPBi:Ir(ppy)3:Ir(piq)3、TAPC、NPB、WO3和Ag;其中,发光层TPBi:Ir(ppy)3:Ir(piq)3中,Ir(ppy)3掺杂7wt%,Ir(piq)3掺杂1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40nm、45nm、9nm、35nm、10nm、40nm。
实施例4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
玻璃/ITO/WO3/TPD/TCTA/TCTA:FIrpic/TPBi  /Cs2CO3:Bepp2/TPBi/TPBi:Ir(ppy)3:Ir(piq)3/TAPC/TCTA/WO3/Au。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WO3、TPD、TCTA、TCTA:FIrpic(FIrpic掺杂10wt%)、TPBi;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50nm、80nm、10nm、30nm、10nm;
电荷产生层Cs2CO3:Bepp2中,主体材料为Bepp2,掺杂体为Cs2CO3,掺杂比例为40wt%,电荷产生层厚度为10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TPBi、TPBi:Ir(ppy)3:Ir(piq)3、TAPC、TCTA、WO3和Au;其中,发光层TPBi:Ir(ppy)3:Ir(piq)3中,Ir(ppy)3掺杂7wt%,Ir(piq)3掺杂1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20nm、35nm、10nm、30nm、9nm、50nm。
实施例5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
玻璃/ITO/V2O5/TCTA/NPB/TCTA:FIrpic/TPBi/Bphen:Li2CO3/TAZ/TPBi:Ir(ppy)3/TCTA/NPB/MoO3/Pt。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V2O5、TCTA、NPB、TCTA:FIrpic(FIrpic掺杂10wt%)、TPBi;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70nm、60nm、6nm、15nm、10nm;
电荷产生层Bphen:Li2CO3中,主体材料为Bphen,掺杂体为Li2CO3,掺杂比例为40wt%,电荷产生层厚度为10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TAZ、TPBi:Ir(ppy)3、TCTA、NPB、MoO3和Pt;其中,发光层TPBi:Ir(ppy)3中,Ir(ppy)3掺杂7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25nm、50nm、5nm、10nm、9nm、50nm。
实施例6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
玻璃/ITO/WO3/TAPC/TCTA/TAPC:FIr6/TPQ  /CsN3:BeBq2/TAZ/TPBi:Ir(ppy)3/TAPC/NPB/V2O5/Al。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WO3、TAPC、TCTA、TAPC:FIr6(FIr6掺杂10wt%)、TPQ;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20nm、70nm、7nm、25nm、10nm;
电荷产生层CsN3:BeBq2中,主体材料为BeBq2,掺杂体为CsN3,掺杂掺杂比例为40wt%,厚度为6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TAZ、发光层TPBi:Ir(ppy)3、TAPC、NPB、V2O5和Al;其中,发光层TPBi:Ir(ppy)3中,Ir(ppy)3掺杂7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25nm、40nm、8nm、12nm、9nm、50nm。
实施例7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玻璃/ITO/CuPc/TCTA/TAPC/NPB:Fir6/PBD/CsF:BeBq2/PBD/TAZ:Ir(ppy)3/TAPC/TCTA/CuPc/Al。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CuPc、TCTA、TAPC、NPB:FIr6(FIr6掺杂10wt%)、PBD;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35nm、75nm、6nm、22nm、7nm;
电荷产生层CsF:BeBq2中,主体材料为BeBq2,掺杂体为CsF,掺杂比例为50wt%,厚度为20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PBD、发光层TAZ:Ir(ppy)3、TAPC、TCTA、CuPc和Al;且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30nm、40nm、9nm、18nm、9nm、50nm。
实施例8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玻璃/ITO/WO3/NPB/TAPC/TAPC:FIrpic/TPQ/CsN3:PBD/TPQ/PBD:Ir(piq)3/TAPC/NPB/MoO3/Pt。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WO3、NPB、TAPC、TAPC:FIrpic(FIrpic掺杂10wt%)、TPQ;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40nm、80nm、5nm、22nm、8nm;
电荷产生层CsN3:PBD中,主体材料为PBD,掺杂体为CsN3,掺杂比例为50wt%,厚度为20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TPQ、发光层PBDIr(piq)3、TAPC、NPB、MoO3和Pt;其中,发光层PBD:Ir(piq)3中,Ir(piq)3掺杂1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45nm、75nm、10nm、20nm、9nm、50nm。
实施例9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玻璃/ITO/MoO3/NPB/TCTA/TAPC:FIrpic/Bphen/CsN3:TAZ/Bphen/TPQ:Ir(ppy)3/TAPC/TCTA/MoO3/Al。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MoO3、NPB、TCTA、TAPC:FIrpic(FIrpic掺杂10wt%)、Bphen;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40nm、65nm、7nm、25nm、8nm;
电荷产生层CsN3:TAZ中,主体材料为TAZ,掺杂体为CsN3,掺杂比例为50wt%,厚度为15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Bphen、发光层TPQ:Ir(ppy)3、TAPC、TCTA、MoO3和Al;其中,发光层TPQ:Ir(ppy)3中,Ir(ppy)3掺杂7wt%,Ir(piq)3掺杂1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20nm、55nm、7nm、40nm、9nm、40nm。
实施例10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层状结构依次为:
玻璃/ITO/WO3/NPB/TAPC/TCTA:FIrpic/TPBi/LiF:TAZ/TPBi/TAZ:Ir(ppy)3/TPD/NPB/WO3/Ag。
关于该实施例中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其结构,并采用蒸镀技术,依次对各有机功能层,即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蒸镀制备;其中,
第一发光单元中,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材质分别为WO3、NPB、TAPC、TCTA:FIrpic(FIrpic掺杂10wt%)、TPBi;且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厚度分别为:120nm、40nm、65nm、3nm、30nm、3nm;
电荷产生层LiF:TAZ中,主体材料为TAZ,掺杂体为LiF,掺杂比例为10wt%,厚度120nm;
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的材质分别为TPBi、发光层TAZ:Ir(ppy)3、TPD、NPB、WO3和Ag;其中,发光层TPBi:Ir(ppy)3中,Ir(ppy)3掺杂7wt%,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阳极层的厚度分别为:25nm、35nm、3nm、40nm、3nm、40nm。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表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为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层状结构依次为: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复合层状结构,该复合层状结构依次为:
第一阳极层/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空穴阻挡层;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也为复合层状结构,该复合层状结构依次为:
第二空穴阻挡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阳极层;
所述电荷产生层介于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玻璃、掺氟氧化锡玻璃、掺铝的氧化锌玻璃或镁-铟氧化物玻璃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二阳阴极层的材料为银、铝、铂或金中的任一种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均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酞菁铜或五氧化二钒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阻挡层和第二电子阻挡层的材料均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1,3,5-三苯基苯或酞菁铜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材料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1,3,5-三苯基苯或酞菁铜中的任一种掺杂蓝光磷光材料;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材料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1,3,5-三苯基苯或酞菁铜中的任一种掺杂红光磷光材料和/或绿光磷光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或者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中的任一种;所述红光磷光发光材料为二(2-甲基-二苯基喹喔啉)(乙酰丙酮)合铱、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合铱、或者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中的任一种;所述绿光磷光发光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或者乙酰丙酮酸二(2-对苯氧基苯基吡啶)铱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穴阻挡层和第二空穴阻挡层的材料均为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8-羟基喹啉铝、2,5-二(1-萘基)-1,3,4-二唑、4,7-二苯基-1,10-菲罗啉、1,2,4-三唑衍生物、N-芳基苯并咪唑或喹喔啉衍生物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产生层的材料为电子传输材料掺杂电子注入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注入材料为Cs2CO3、CsN3、LiF、CsF、Li2O或者Li2CO3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吡啶铍配合物、喹啉铍配合物、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8-羟基喹啉铝、2,5-二(1-萘基)-1,3,4-二唑、4,7-二苯基-1,10-菲罗啉、1,2,4-三唑衍生物、N-芳基苯并咪唑或喹喔啉衍生物中的任一种。
CN2011101293222A 2011-05-18 2011-05-18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ending CN1027901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93222A CN102790181A (zh) 2011-05-18 2011-05-18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93222A CN102790181A (zh) 2011-05-18 2011-05-18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0181A true CN102790181A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5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3222A Pending CN102790181A (zh) 2011-05-18 2011-05-18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0181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413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2407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4384A (zh) * 2013-04-28 2014-10-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12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屏及其终端
CN104183587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579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3291A (zh) * 2016-01-06 2016-06-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107452885A (zh) * 2017-07-31 2017-12-0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706310A (zh) * 2017-08-01 2018-02-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US20190044086A1 (en) * 2017-08-01 2019-02-0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 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CN110164907A (zh) * 2018-03-15 2019-08-23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2185992A (zh) * 2020-10-12 2021-01-05 运城学院 一种并联叠层全波段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0554A (zh) * 2020-02-14 2021-08-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6075170A (zh) * 2022-12-30 2023-05-05 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阻挡层与发光层搭配的硅基oled器件结构
WO2024045978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0981A (zh) * 2004-04-21 2005-09-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包含其的显示面板与通讯装置
CN101510586A (zh) * 2008-02-13 2009-08-1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952967A (zh) * 2008-02-22 2011-01-1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0981A (zh) * 2004-04-21 2005-09-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包含其的显示面板与通讯装置
CN101510586A (zh) * 2008-02-13 2009-08-1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952967A (zh) * 2008-02-22 2011-01-1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407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2413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4384A (zh) * 2013-04-28 2014-10-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587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579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12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屏及其终端
CN105633291A (zh) * 2016-01-06 2016-06-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107452885B (zh) * 2017-07-31 2019-05-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452885A (zh) * 2017-07-31 2017-12-0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706310A (zh) * 2017-08-01 2018-02-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US20190044086A1 (en) * 2017-08-01 2019-02-0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 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WO2019024192A1 (zh) * 2017-08-01 2019-0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CN110164907A (zh) * 2018-03-15 2019-08-23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3270554A (zh) * 2020-02-14 2021-08-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2185992A (zh) * 2020-10-12 2021-01-05 运城学院 一种并联叠层全波段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85992B (zh) * 2020-10-12 2024-02-02 运城学院 一种并联叠层全波段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45978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CN116075170A (zh) * 2022-12-30 2023-05-05 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阻挡层与发光层搭配的硅基oled器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0181A (zh) 一种叠层穿透式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P4086817B2 (ja) 有機el素子
CN102651451B (zh)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
CN102810644A (zh) 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1454B (zh)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和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
CN10359465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1262A (zh) 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3320A (zh) 低电压驱动的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51452A (zh)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CN102916132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69660A (zh) 一种叠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EP2787792A1 (en) Polymer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CN103855313A (zh) 含有量子阱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1357B (zh) 双发射层半球壳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2682A (zh) 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324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0646A (zh) 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6131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0645A (zh) 穿透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597B (zh)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0180A (zh) 一种外加色转换层穿透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59463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8400B (zh)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CN102738398A (zh)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CN102738399A (zh)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