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3865A - 转壶 - Google Patents
转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83865A CN102783865A CN2012103224240A CN201210322424A CN102783865A CN 102783865 A CN102783865 A CN 102783865A CN 2012103224240 A CN2012103224240 A CN 2012103224240A CN 201210322424 A CN201210322424 A CN 201210322424A CN 102783865 A CN102783865 A CN 1027838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kettle
- kettle body
- cup
- cir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泡茶部和斟茶部,斟茶部通过可控制泡茶部转动的连接装置连接在泡茶部的下方;所述泡茶部包括开设有透气孔的壶盖和空腔壶体,壶体的底部开设有至少1个出水孔;所述斟茶部包括封闭的空腔壶身和连接在壶身下方的底座,在壶身的侧面开设有壶嘴,在壶身的上部开设有通过转动泡茶部、从而实现与出水孔贯通的透水孔。本发明的泡茶部和斟茶部上下叠加起来,使用者不用提起茶壶,只需转动泡茶部,使出水孔对准透水孔,茶水即流入斟茶部,斟入茶杯中,改变了传统的斟茶方式,从而避免了茶水倒出或溅出烫伤使用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具,具体涉及一种转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茶壶都是壶体、壶把和壶嘴一体成型的形式,当在茶壶中将茶水泡好后,再拿起茶壶,将茶水从壶嘴中倾斜倒入公道杯中,或直接倒入茶杯中。这样的设计,在倾倒茶水时,容易将茶水倒出或溅出,沾湿物品或烫伤使用者,而且在倒茶水时,由于茶壶呈倾斜状态,壶盖容易脱离壶体而摔碎,非常不安全。另外,在茶壶中泡好茶后,需要在公道杯等器皿中滤除茶叶,再将茶水分倒入不同的茶杯中,其工序复杂;而且滤网通常采用铁制品等材料做成,会影响茶香味;滤除茶叶后的茶水盛在公道杯等器皿中,其一般无盖子,不仅会使灰尘等飘落茶水中,而且其保温性差,特别是在寒冷天气,茶水一倒出来,热量就从公道杯等器皿的开口散失,不利于饮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斟茶水、可有效防止茶水倒出或溅出的转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的转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泡茶部和斟茶部,斟茶部通过可控制泡茶部转动的连接装置连接在泡茶部的下方;所述泡茶部包括开设有透气孔的壶盖和空腔壶体,壶体的底部开设有至少1个出水孔;所述斟茶部包括封闭的空腔壶身和连接在壶身下方的底座,在壶身的侧面开设有壶嘴,在壶身的上部开设有通过转动泡茶部、从而实现与出水孔贯通的透水孔。转动泡茶部,使出水孔对准透水孔,泡茶部的水流入斟茶部,茶水从壶嘴自动斟入茶杯中,不用使用者提起茶壶倒茶水,避免了茶水倒出或溅出,沾湿物品或烫伤使用者。
为了易于控制茶水的流动和流量,上述方案所述泡茶部的下部可以为圆形,出水孔开设在距离泡茶部的下部圆心等半径R的圆上;所述斟茶部的上部为圆形,其圆心和泡茶部的下部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透水口开设在距离斟茶部的上部圆心等半径R的圆上。即出水孔和透水孔同在以泡茶部的下部圆心和斟茶部的上部圆心的连线为轴线的圆柱面上。
上述方案所述出水孔可以为2个,2个出水孔位于同一直径上,在与出水孔对应的壶体侧面上设有标志;所述透水孔为2个,2个透水孔位于同一直径上,其中的1个透水孔与壶嘴对应。转动泡茶部,使其中一个标志对准壶嘴,由于出水孔与标志对应,透水孔位于壶嘴的对应位置,这时2个出水孔与2个透水孔分别对准贯通,茶水从泡茶部流入斟茶部,再从壶嘴入流茶杯中。
为了便于转动壶体,和保持茶壶良好的密闭性,所述连接装置可以为壶体的底部外壁开设有凸出的圆形槽道,壶身的上部外壁开设有与圆形槽道配套的内凹沟槽。
为了使茶叶不堵塞出水孔,所述壶体的空腔内可以设有过滤层,该过滤层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
上述方案所述底座可以为与壶身分开成型,也可以与壶身为一体,为了更加稳固,所述底座最好为壶身底部外壁变形延伸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泡茶部和斟茶部上下叠加起来,使用者不用提起茶壶,只需转动泡茶部,使出水孔对准透水孔,茶水即流入斟茶部,斟入茶杯中,改变了传统的斟茶方式,从而避免了茶水倒出或溅出烫伤使用者;
2、泡茶部和斟茶部间的连接结构设计巧妙,既保证了泡茶部的顺畅转动,又保持了良好的密闭性,避免茶水泄露和保温性良好;
3、对应出水孔设有标志,和透水孔对准壶嘴,可以更好的控制茶水的流动;
4、泡茶部设有过滤层,该过滤层为陶瓷材质,与壶体一体成型,不仅可以滤除茶叶,同时也解决了现有当中铁制品滤网影响茶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转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壶盖;2、透气孔;3、壶体;4、出水孔;5壶身;6、底座;7、壶嘴;8、透水孔;9、标志;10、槽道;11、沟槽;12、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转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泡茶部和斟茶部,斟茶部通过可控制泡茶部转动的连接装置连接在泡茶部的下方;所述泡茶部包括开设有透气孔2的壶盖1和空腔壶体3,壶体3的底部开设有至少1个出水孔4;所述斟茶部包括封闭的空腔壶身5和连接在壶身5下方的底座6,在壶身5的侧面开设有壶嘴7,在壶身5的上部开设有通过转动泡茶部、从而实现与出水孔4贯通的透水孔8。
所述连接装置可以为壶体3的底部外壁开设有凸出的圆形槽道10,壶身5的上部外壁开设有与圆形槽道10配套的内凹沟槽11,或者壶体3的底部外壁开设有内凹沟槽11,壶身5的上部外壁开设有与内凹沟槽11配套的凸出的圆形槽道10,为了使泡茶部与斟茶部的密闭性更好,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为壶体3的底部外壁开设有凸出的圆形槽道10,壶身5的上部外壁开设有与圆形槽道10配套的内凹沟槽11。
所述泡茶部的下部为圆形,出水孔4开设在距离泡茶部的下部圆心等半径R的圆上,出水孔4为2个,这2个出水孔4位于同一直径上,在与出水孔4对应的壶体3侧面上分别设有标志9,这2个标志9可做成不同的形状;所述斟茶部的上部为圆形,其圆心和泡茶部的下部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透水口开设在距离斟茶部的上部圆心等半径R的圆上,2个透水孔8位于同一直径上,其中的1个透水孔8与壶嘴7对应。
所述壶体3的空腔内设有过滤层12,该过滤层12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该过滤层最好设置在壶体3的空腔内的中上部,这样茶水较少时,茶叶隔离在过滤层12上,茶水留在泡茶部不会一直泡着茶叶,茶水的口感更好。所述底座6为壶身5底部外壁变形延伸形成,其高度至少高于常用的茶杯,茶杯只要放在壶嘴7下,就可以将茶水流入茶杯了。
Claims (6)
1.一种转壶,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泡茶部和斟茶部,斟茶部通过可控制泡茶部转动的连接装置连接在泡茶部的下方;所述泡茶部包括开设有透气孔(2)的壶盖(1)和空腔壶体(3),壶体(3)的底部开设有至少1个出水孔(4);所述斟茶部包括封闭的空腔壶身(5)和连接在壶身(5)下方的底座(6),在壶身(5)的侧面开设有壶嘴(7),在壶身(5)的上部开设有通过转动泡茶部、从而实现与出水孔(4)贯通的透水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部的下部为圆形,出水孔(4)开设在距离泡茶部的下部圆心等半径R的圆上;所述斟茶部的上部为圆形,其圆心和泡茶部的下部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透水口开设在距离斟茶部的上部圆心等半径R的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4)为2个,2个出水孔(4)位于同一直径上,在与出水孔(4)对应的壶体(3)侧面上设有标志(9);所述透水孔(8)为2个,2个透水孔(8)位于同一直径上,其中的1个透水孔(8)与壶嘴(7)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壶体(3)的底部外壁开设有凸出的圆形槽道(10),壶身(5)的上部外壁开设有与圆形槽道(10)配套的内凹沟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3)的空腔内设有过滤层(12),该过滤层(12)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为壶身(5)底部外壁变形延伸形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24240A CN102783865A (zh) | 2012-09-02 | 2012-09-02 | 转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24240A CN102783865A (zh) | 2012-09-02 | 2012-09-02 | 转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3865A true CN102783865A (zh) | 2012-11-21 |
Family
ID=4714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224240A Pending CN102783865A (zh) | 2012-09-02 | 2012-09-02 | 转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83865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6958A (en) * | 1925-09-02 | 1926-02-11 | William John Sears | Improvements in infusers for use with teapots or other vessels of a like nature |
CN2211212Y (zh) * | 1994-11-04 | 1995-11-01 | 罗宗荣 | 双节壶 |
CN2322488Y (zh) * | 1998-01-13 | 1999-06-09 | 潘桂华 | 一种品茗壶 |
CN201185812Y (zh) * | 2008-04-22 | 2009-01-28 | 张春生 | 手动自流壶 |
CN202086158U (zh) * | 2011-04-02 | 2011-12-28 | 曾文水 | 一种改进型自动出液壶 |
CN202760838U (zh) * | 2012-09-02 | 2013-03-06 | 钦州市华夏太极泉坭兴陶艺有限责任公司 | 转壶 |
-
2012
- 2012-09-02 CN CN2012103224240A patent/CN10278386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6958A (en) * | 1925-09-02 | 1926-02-11 | William John Sears | Improvements in infusers for use with teapots or other vessels of a like nature |
CN2211212Y (zh) * | 1994-11-04 | 1995-11-01 | 罗宗荣 | 双节壶 |
CN2322488Y (zh) * | 1998-01-13 | 1999-06-09 | 潘桂华 | 一种品茗壶 |
CN201185812Y (zh) * | 2008-04-22 | 2009-01-28 | 张春生 | 手动自流壶 |
CN202086158U (zh) * | 2011-04-02 | 2011-12-28 | 曾文水 | 一种改进型自动出液壶 |
CN202760838U (zh) * | 2012-09-02 | 2013-03-06 | 钦州市华夏太极泉坭兴陶艺有限责任公司 | 转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66448A2 (en) | Combined vessel lid and tea bag receptacle and method of using | |
CN201029774Y (zh) | 一种自动出液壶 | |
CN202760838U (zh) | 转壶 | |
JP2011235078A (ja) | 飲料用ポット | |
CN102783865A (zh) | 转壶 | |
CN202269785U (zh) | 全自动茶具 | |
CN206699936U (zh) | 一种泡茶装置 | |
JP3130920U (ja) | 両口急須 | |
CN209219808U (zh) | 一种具有滤渣功能的陶瓷茶壶 | |
CN208030839U (zh) | 一种旋开式半自动茶具 | |
CN209047819U (zh) | 一种套层式茶漏及拥有该茶漏的茶壶 | |
CN200960006Y (zh) | 一种盖杯的杯盖 | |
CN206044210U (zh) | 茶壶底部出水式沏茶泡茶茶具 | |
JP2017113499A (ja) | 注ぎ口複数容器 | |
CN205728925U (zh) | 一种陶瓷快速泡茶装置 | |
CN210300480U (zh) | 一种重心倾倒式茶壶 | |
JP3206626U (ja) | お茶の浸出具セット | |
JP3106469U (ja) | つばつきポット | |
CN218683565U (zh) | 具有滤网的陶瓷茶杯 | |
CN210727403U (zh) | 一种茶壶 | |
CN204764736U (zh) | 一种新型茶杯 | |
CN208709209U (zh) | 一种泡茶壶 | |
JP3187840U (ja) | 液体注出用器具 | |
CN201958443U (zh) | 一种多用茶杯 | |
CN207186449U (zh) | 一种单人用双嘴茶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