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3165B - 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频率复用的干扰测量机制 - Google Patents
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频率复用的干扰测量机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83165B CN102783165B CN200880001723.6A CN200880001723A CN102783165B CN 102783165 B CN102783165 B CN 102783165B CN 200880001723 A CN200880001723 A CN 200880001723A CN 102783165 B CN102783165 B CN 1027831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erence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 radio re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适应性频率复用技术中,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的移动台运作于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并且以适当的频率复用模式来减轻小区之间的干扰与增进系统的容量。于第一个新颖特征,移动台测量干扰统计量并得到干扰测量结果。移动台报告干扰测量结果给服务基站。服务基站基于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决定适应性频率复用模式。于第二个新颖特征,无线电资源控制小区接收干扰测量结果、决定频率复用模式以及根据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配置无线电资源分配。于第三个新颖特征,基站获得干扰测量结果以及调度移动台以由适当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服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以下简称OFDMA)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适应性频率复用(adaptivefrequencyreuse)的干扰测量机制。
背景技术
在无线移动系统中,频率复用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它通过重复使用稀有的无线电频谱资源(radiospectrumresource)来增进整个系统的容量。然而,系统容量的增进因伴随的干扰强度上升却会导致联机质量恶化。在蜂巢式OFDMA系统下,因为不同使用者的信号在传输时会维持正交,因而没有小区内部的干扰(intra-cellinterference)。然而,因为相同的频带也会被邻近小区的基站所重复使用,重复使用无线电频谱(也就是:频率复用)将会造成小区之间的干扰(inter-cellinterference)。
图1为传统技术的蜂巢式OFDMA系统1的小区架构示意图。蜂巢式OFDMA系统1包含一个小区结构,此小区结构的频率复用因子(frequencyreusefactor)1/K等于1/4。频率复用因子1/K代表传输时不能分享相同频带的小区数目。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整个许可的频谱被划分为四个频带,而每四个相邻的小区组成一个集群(cluster),因此集群中的每一个小区可由不同的频带来服务。在一个例子当中,基站BS4与基站BS5共享相同的频带#1,分别服务位于小区2内的移动台MS6与位于小区3内的移动台MS7。结果,当BS4传输一个数据信号以与MS6通信时,BS5也同时传输了一个数据信号给MS7,由于BS4所传输给MS6的信号并非MS7所期望收到的信号但却又传送在相同的频带中,因此该信号会对MS7造成干扰。这个干扰信号降低了移动台MS7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以下简称SINR),因此降低了整体的服务质量。这个问题虽然可通过设定一个较小的频率复用因子1/K以将干扰源及接收端的距离拉远(例如,sqrt(3K)*R,其中,R是小区半径)来改善,但每一个小区中可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却会因而下降(例如,1/K的许可频谱)而导致系统容量的降低。
与传统的频率复用方法相比,分频复用(Fractionalfrequencyreuse,以下简称FFR)已经被提出用于蜂巢式OFDMA系统,以在系统容量与服务质量间达成更良好的平衡(tradeoff)。图2为传统技术的显示使用于蜂巢式OFDMA系统10的FFR的示意图。蜂巢式OFDMA系统10包含小区11,而小区11被分割为第1区及第2区。第1区位于较接近服务基站BS12的地理位置,而第2区则位于较远离服务基站BS12的地理位置。除此之外,蜂巢式OFDMA系统10的无线电频谱在时域上被分割为帧区(framezone)#1与帧区#2。在适应性频率复用技术下,不同的帧区与不同的频率复用因子被应用以服务位于不同区的移动台。在图2的例子中,第一帧区使用较高的频率复用因子(即:1/K等于1),来服务第1区,而第二帧区则使用较低的频率复用因子(即:1/K等于1/3),来服务第2区。因此,位于第1区的移动台MS17由基站BS12使用频率复用因子1/K等于1的第一帧区来服务,而位于第2区的移动台MS18由基站BS12使用频率复用因子1/K等于1/3的第二帧区来服务。因为移动台MS17位于较接近小区11中心的位置,可假设它接收来自BS12较强的数据信号及来自邻近干扰源的相对较弱的干扰信号。另一方面,因为移动台MS18位于较接近小区11边界的位置,可假设它接收来自BS12相对较弱的数据信号与来自邻近干扰源相对较强的干扰信号。因此通过使用较高的重复因子(1/K)来服务MS1与使用较低的重复因子(1/K)来服务MS2,系统容量与服务质量之间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平衡。
不幸的是,基于地理位置的FFR技术并非总是有效的。如图2所示,物理结构(physicalstructure)14阻隔于移动台MS18与干扰基站BS13之间。因此,干扰基站BS13传送相对较强的干扰信号15给MS17并传送相对较弱的干扰信号16给MS18。如上所示,在存在基于小区区域的频率复用模式的状况下,位于第1区的MS17受到来自BS13的较强干扰却使用较高的1/K等于1,而位于第2区的MS18享受较佳的服务质量却使用较低1/K等于1/3。因此,基于地理位置的FFR技术并不适用于动态网络的状况下。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要能维持联机质量与系统容量的良好平衡必须做动态测量干扰,并根据干扰测量的结果以决定频率复用模式与无线电资源配置等动作,这些都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挑战。
干扰测量机制曾被应用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上。例如:传统的蜂巢式频分多址接入(如GSM)或码分多址系统,由收发器传送与接收窄的波段信号。因为窄带(narrowband)特性,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只能在给定时间中的单一时频区域上测量信号功率或是干扰。分频多任务系统无法自由地在不同的时频区域测量,这是因为分频多任务系统的射频中心频率必须相应地调整才能进行测量。相对地,在OFDMA系统中,通过具备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FourierTransfer)功能的收发器来传送与接收宽带的信号。这种OFDMA系统可以在较宽的信道频宽下轻易地让信号传送与接收于任意指定的时频区域。因此,OFDMA系统的收发器可在不改变射频中心频率的情况下,在不同于接收数据的时频区域的时频区域内自由地测量信号功率或干扰。这是OFDMA系统与其它传统蜂巢式频分多址接入系统或码分多址系统最大不同之处。
发明内容
在适应性频率复用技术下,蜂巢式OFDMA系统的移动台服务用适合的频率复用模式于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以此减低小区之间的干扰与增进系统的容量。除此之外,适应性频率复用进一步协调了无线电资源分配调度、功率分配、天线配置与为了进一步利用系统资源连带最佳化系统表现的信道化格式。
第一个新颖特征,移动台测量干扰统计量并且得到干扰测量结果。被要求的、不被要求的、自发的干扰测量机制可以用于测量干扰统计量。干扰测量结果可以由干扰统计量直接获得,或间接地经过干扰测量统计量的计算。干扰测量结果可能包含干扰功率、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ratio,以下简称SIR)、SINR、表示干扰台的指标、表示偏好与非偏好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指标、或其它SIR/SINR推导的形式。于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移动台在给定的时频测量区域上测量干扰统计量,而服务基站不在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传输信号。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移动台于给定的时频测量区域上测量干扰统计量,而服务基站在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传输信号。服务基站与干扰的基站在同一个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传输信号,而移动台分辨出来自服务基站的信号与来自干扰基站的信号。移动台随后报告得到的干扰测量结果给服务基站或是集中网络控制单元。服务基站或集中网络控制单元由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决定适应性频率复用模式。
第二个新颖特征,蜂巢式OFDMA系统的适应性频率复用通过集中网络控制单元或基于干扰测量结果的基站间协调达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收到干扰测量结果、决定频率复用模式与基于干扰测量结果来配置无线电资源。在另一实施例中,基站获得干扰测量结果并与邻近基站沟通干扰测量结果。基站通过基站间的协调,随后决定频率复用模式与通过获得的干扰测量结果来配置无线电资源。
用第三个新颖特征,基站获得干扰测量结果并调度移动台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区域及适合的频率复用模式。在下行的频率复用控制中,基站从移动台收到干扰测量统计量。在上行的频率复用控制中,基站测量干扰统计量并获得干扰测量结果。基站随后调度移动台以由适合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服务,来最佳化系统表现。
其它的实施例及优点叙述于下面的实施例,发明内容并没定义本发明。本发明将由权利要求范围定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技术的蜂巢式OFDMA系统的小区架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技术的使用于蜂巢式OFDMA系统的FFR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蜂巢OFDMA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蜂巢式OFDMA系统中测量干扰统计量与报告干扰结果的流程图。
图5为使用于蜂巢式OFDMA系统的小区中的被请求的干扰测量机制与不被请求的干扰测量机制的示意图。
图6为使用于蜂巢式OFDMA系统的小区中的自发的干扰测量机制的示意图。
图7为位于蜂巢式OFDMA系统小区的移动台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巢式OFDMA系统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巢式OFDMA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巢式OFDMA系统的适应频率复用的应用流程图。
图11为蜂巢式OFDMA系统中根据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来决定天线配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2为蜂巢式OFDMA系统中根据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来决定信道化格式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巢式OFDMA系统80的示意图。
图14为基于干扰测量的结果调度移动台以由适当的无线电频率区域服务的流程图。
图15为蜂巢式OFDMA系统80内基于干扰测量结果调度移动台的示意图。
图16A为基于干扰测量结果同时应用适应性频率复用与通过基站间协调进行上行功率控制的示意图。
图16B显示基于上行功率控制的SINR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蜂巢OFDMA系统20的示意图。蜂巢OFDMA系统20包含小区21、服务基站BS22及位于小区21内多个移动台MS23、MS24、MS25。每一个移动台包含收发器26、测量模块27、模拟基带电路28、数字基带电路29与内存30。蜂巢式OFDMA系统20使用适应性频率复用(也被称为FFR)技术来减低小区间的干扰。于图3的例子中,蜂巢式OFDMA系统20内所有可获得的频率信道被切割为3个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1、#2与#3。无线电资源区域被切割在时间域、或在频率域、或是时间域与频率域的结合。每一个无线电频率区域采用一个相对应的频率复用因子来服务位于小区21内的移动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每一个位于小区21内的移动台基于本身得到的干扰测量结果而由适当的频率复用因子来服务。如同图3所示,对于下行FFR控制来说,每一个移动台首先在给定的时频区域上测量它的干扰统计量(interferencestatistic)并获得干扰测量结果。干扰测量统计量可由干扰功率、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ratio,以下简称SI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以下简称SINR)、或一些其它的干扰信息来表示。干扰测量结果可由干扰统计量直接获得或间接由干扰统计量计算得出。举例来说,干扰测量统计量结果可以由干扰功率、SIR、SINR、表示干扰台的指标(indexindicative)、表示偏好(preferred)与非偏好(non-preferred)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指标或其它SIR/SINR推导的形式来表示。每一个移动台接着报告干扰测量结果给服务基站BS22。基于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服务基站BS22调度(schedule)每一个移动台以由对应的无线电资源区域与适合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来服务,以此最佳化联机的表现及最大化系统容量。
图4是蜂巢式OFDMA系统测量干扰统计量与报告干扰统计量结果的流程图。其中有不同的干扰测量机制(interferencemeasurementmechanism)。在被请求的干扰测量机制当中,移动台首先发出干扰测量的请求给服务基站(步骤31)。请求之后,移动台从服务基站接收干扰测量的指示(步骤32)。在步骤34中,移动台在给定的时频区域测量它的干扰统计量,并随后获得干扰测量结果。给定的时频区域则是由干扰测量指示所提供。在最后的步骤35中,移动台报告干扰测量结果给服务基站。在不被请求的干扰测量机制当中,移动台不传送干扰测量请求。相反的,服务基站直接指示移动台执行干扰测量。移动台接着执行同样的步骤34与步骤35,来测量干扰统计量并报告干扰统计量结果给服务基站。在自发的干扰测量机制(autonomousinterferencemeasurementmechanism)当中,没有干扰测量请求,也没有移动台与基站通信的干扰测量指示。相反的,移动台接收由服务基站所广播的资源分配信息(步骤33)。通过对资源分配信息译码,移动台获得可以使用来做干扰测量的给定时频区域。移动台接着按照相同的步骤34与步骤35来测量它的干扰统计量,并报告干扰测量结果给服务基站。
图5显示使用于蜂巢式OFDMA系统的小区40中的被请求的干扰测量机制与不被请求的干扰测量机制。移动台MS42、MS43、与MS44位于小区40内,并由基站BS41来服务。在图5中,小区40的下行帧在时间域分为N个不同的帧区(帧区#1-#N)。在被请求的干扰测量机制下,移动台MS42、MS43与MS44首先请求服务基站BS41指示移动台来测量它们的干扰统计量。服务基站接到请求后,指示每一个移动台在每一个帧区内的给定的时频区域上执行干扰测量。在不被请求的干扰测量机制下,服务基站BS41直接发起干扰测量而不需接收来自于移动台的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台无法分辨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于服务基站还是其它的干扰基站。为了使移动台的干扰测量更便于实行,服务基站BS41不在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传送数据信号。结果,每个移动台在给定的时频区域上所接收的总信号功率等于总接收干扰功率,因此可以轻易地测量。在另一实施例,移动台可以分辨干扰信号与数据信号,因此可以测量与计算总接收干扰功率、SIR、或SINR。举例来说,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如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系统中),由每个基站所发出的前导信号(pilotsignal)被译成独特的编码。因此,移动台可以利用从服务基站收到的前导信号功率来推导出从干扰基站收到的干扰功率。
图6显示使用于蜂巢式OFDMA系统的小区40中的自发的干扰测量机制的示意图。服务基站BS41周期性地广播资源分配信息给所有位于小区40内的移动台。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台MS42、MS43与MS44对资源分配信息译码,以获得服务基站BS41每一帧区内没有传输信号的时频区域。接着,每一个移动台分配每一个帧区内的给定时频区域来自发地进行干扰测量。举例来说,给定的时频区域是一个服务基站BS41没有传送信号的译码时频区域的子集合。在另一个实施例(未示于图6),每一个移动台将建议服务基站BS41哪一个时频区域应该被指定来执行干扰测量。
在蜂巢式OFDMA系统中,有许多不同利用测量模块来测量移动台的干扰统计量的方法。在本发明中,用来测量干扰统计量的测量模块(例如,图3中的测量模块27)可以是可程序化或不可程序化的硬件,或嵌入移动台当中的软件。
图7显示位于蜂巢式OFDMA系统小区40的移动台MS42测量干扰统计量的各种例子的示意图。在图7的例子中移动台MS42由服务基站BS41所服务,并且在邻近的干扰基站BS45可到达的范围内。如图7所示,如果移动台能够分辨数据信号与干扰信号,那么干扰基站BS45传送干扰信号46给移动台MS42的同时,服务基站BS41也可传送数据信号47给移动台MS42。在第一个例子当中,移动台MS42通过测量每一个基站的参考信号功率(例如,前导信号功率)来获得干扰功率,且参考信号功率与总接收功率成比例。在第二个例子当中,移动台MS42接收干扰信号46并识别干扰基站BS45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recodingmatrixindex)。在第三个例子中,移动台MS42分辨出数据信号47与数据信号46,并测量出移动台MS42所接收的SIR或SINR。信号包含数据载波(datacarrier)与前导载波(pilotcarrier)。
在移动台测量了干扰信号的统计量后,接着会得到相对应的干扰测量结果。干扰测量结果可与测量的干扰统计量相同。干扰测量结果也可间接地由干扰统计量计算出。在一实施例中,干扰测量结果由识别干扰基站的指标来表示。如果移动台可以从总接收的干扰信号中识别特定干扰基站的信号,则其接着报告一指标,此指标与至少一造成最显著干扰的基站相关。举例来说,此指标关系着最低的SINR、最强干扰功率、或其它干扰信息。特定的干扰基站由移动台从全部的干扰基站中(除了服务基站)选出。一般来说,特定的干扰基站是由移动台所选出并回报。但在某些情况下,服务基站可以指示移动台报告特定的干扰基站。
在另一个实施例当中,干扰测量结果由可识别偏好与非偏好的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指标来表示,其中无线电资源区域是基于测量干扰统计量计算出来的。因为移动台在不同时频区域的干扰统计量可能也会有相当大的不同,所以移动台可以通过重复不同时频区域的干扰测量来收集不同的干扰统计量。在不同时频区域收集干扰统计量之后,移动台可以选择识别偏好或非偏好无线电区域的指标。例如,偏好的无线电区域可以由最高的SINR或最低的干扰功率识别,非偏好的无线电区域可由最低的SINR或最高的干扰功率识别。
由移动台的实际干扰测量而得的干扰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动态网络情况,并且,与由地理位置所估计或由前文所测量的干扰功率相比更为准确。因此,基于准确的干扰测量结果,服务基站或其它网络单元(如网络运算子、网络控制器或其它相似的单元)更有效地应用适应频率复用,以此来达成下一代4G无线通信系统所要求的更高的系统容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适应性频率复用技术并基于干扰测量结果来最佳化联机质量与改善系统容量。适应性频率复用特别适合于蜂巢式OFDMA系统,因为它在分配时频资源给不同小区上具有更多弹性。在适应性频率复用技术下,移动台被调度于由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及适当的频率复用模式来服务。除此之外,适应性频率复用更进一步协调无线电资源分配、调度、功率分配、天线配置、与使用信道化格式来进一步利用系统资源连带改善系统性能。在蜂巢式OFDMA系统中,适应性频率复用可以由集中的网络控制单元或是基站间的协调来达成。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巢式OFDMA系统50的示意图。蜂巢式OFDMA系统50包含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51、多个单元52-55、多个服务基站BS56-59、与多个移动台。在图8例子中,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51首先从基站BS56-59(或直接从移动台)接收干扰测量结果。随后,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51依据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及其它网络配置指标来决定频率复用模式并配置无线电资源分配。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巢式OFDMA系统50的示意图。在图9的例子中,服务基站BS56-59先从移动台接收干扰测量结果。服务基站BS56-59随后依据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及其它网络配置参数相互通信以决定频率复用模式。在图9例子中,小区54的下行帧被分割为三个无线电资源区域,其频率复用因子1/K分别等于1、1/2及1/4,以此来服务小区54内的三个移动台。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巢式OFDMA系统的适应性频率复用的应用流程图。如果蜂巢式OFDMA系统有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那么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从服务基站接收干扰测量结果(步骤61)。相反的,如果没有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那么服务基站从移动台接收干扰测量结果(步骤62)。在步骤63中,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或服务基站依据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决定频率复用模式。更明确地说,以下的项目会被决定:分给每个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数目、使用于每个无线电资源区域的频率复用因子,以及用于每一个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时频区域。在步骤64中,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或服务基站依据已决定的频率复用模式配置无线电资源分配。更明确地说,以下的项目会被决定:每个无线电资源区域的传输功率、每一个无线电资源区域的天线的配置(如波束图(beampattern)、预编码向量)、以及每一个无线电资源区域的信道化格式(如多个小区的排列规则)。
为了使频率复用模式的决定更便利,移动台在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配合着相应的频率复用因子来测量它们的干扰统计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移动台测量它在不同无线电资源区域上接收的干扰功率或SINR,且接着报告测量的干扰功率或SINR给其服务基站。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收到测量到的干扰功率或SINR,随后根据每个小区内移动台数量及每个移动台在不同无线电资源区域的干扰频率或SINR来决定频率复用模式。在一个例子中,决定频率复用模式,以使平均干扰功率最小化,或将每一移动台的干扰功率与预定的门限值相比(例如:每一移动台的干扰功率小于预定的门限值)。在另一个例子中,决定频率复用模式,以使平均SINR最大化,或将每一个移动台的SINR与预定的门限值相比(例如:每一个移动台的SINR高于预定的门限值)。
图11显示蜂巢式OFDMA系统50根据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来决定天线配置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1所示的例子当中,基站BS56初始使用预编码矩阵指标#K来服务移动台MS68。在适应性频率复用技术下,移动台MS69执行服务基站BS57请求的干扰测量并报告干扰测量结果(例如,干扰基站BS56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指标#K)。基站BS57随后与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51通信干扰测量结果。因为移动台MS69很接近MS68,所以,MS69受到干扰基站BS56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指标#K强烈的干扰。结果,基站BS57通过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51来请求基站BS56更改它的波束图来降低强烈的干扰。
图12显示于蜂巢式OFDMA系统50中根据收到的干扰测量结果来决定信道化格式的实施例。在一个局部信道化程序(localizedchannelizationprocedure)中,每一个逻辑信道的物理次载波分布在频率域中的局部区域。不同小区中信道化的次载波排列保持相同。结果,来自于特定的干扰源的干扰可能非常显著。在交错的信道化程序,每一个逻辑信道的物理次载波交错于频率域中。不同小区的信道化的物理次载波排列随着伪随机方法而不同。因此,来自特定干扰源的干扰被随机化。一般来说,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51利用局部信道化方法能够协调小区之间的干扰。然而,如果干扰太过动态而难以协调,则接着服务基站简单地随机化传输在特定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所有信号,以利用交错信道化方法来达成干扰随机化的效应。干扰测量结果有助于蜂巢式OFDMA系统利用不同的信道化方法或混合的信道化方法来控制或减轻小区间的干扰。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巢式OFDMA系统80的示意图。蜂巢式OFDMA系统80包含小区81、服务于小区81的服务基站BS82、位于小区81内的移动台MS83及MS84。服务基站BS82会在下行FFR控制中接收移动台的干扰测量结果或是在上行FFR控制中自己测量干扰统计量。服务基站BS82接着会以干扰测量的结果调度移动台以由适当的无线电频率区域服务。
图14是基于干扰测量的结果调度移动台以由适当的无线电频率区域服务的流程图。在下行FFR控制中,服务基站指示每一个移动台在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下对给定的时频区域测量它的干扰统计量(步骤91)。在步骤92中,服务基站接收每一个移动台回传的干扰测量结果。服务基站调度每一个移动台由使用对应的频率复用因子的适当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来服务,以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佳化。在上行FFR控制中,服务基站测量本身的干扰统计量(步骤93)。在步骤94中,服务基站与其它基站或是集中网络控制单元通信干扰测量结果。在步骤95,基于干扰测量结果,适应性频率复用模式由服务基站本身或由基站之间协调决定。
图15为蜂巢式OFDMA系统80内基于干扰测量结果所做的数据传输调度的示意图,其中图15为用于服务基站BS82的无线电资源图,用于干扰基站BS85的无线电资源图。蜂巢式OFDMA系统80包含服务于邻近小区81的干扰基站BS85。在图15例子当中,物理结构86位于移动台MS84与干扰基站BS85之间。如果移动台MS83使用高的频率复用因子(1/K等于1),而移动台MS84使用低的频率复用因子(1/K等于1/3),则移动台MS83将收到来自干扰基站BS85的强干扰信号87,而移动台MS84没收到干扰信号。相反的,如果移动台MS83使用低的频率复用因子(1/K等于1/3),移动台MS84使用高的频率复用因子(1/K等于1),则移动台MS83没有收到干扰基站BS85的干扰信号,而移动台MS84也只收到经过物理结构86阻隔后较弱的干扰信号88。因此,基于移动台MS83以及移动台MS84报告到服务基站BS82的干扰测量结果,BS82调度移动台MS83以服务于频率复用因子1/K等于1/3的无线电资源区域,而调度移动台MS84以服务于频率复用因子1/K等于1的无线电资源区域(如98)。依据每个移动台的干扰测量结果决定动态频率复用,无线电资源可以经过有效的分配来达成高系统容量与良好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
图16A为基于干扰测量结果同时应用适应性频率复用与通过基站间协调进行上行功率控制的示意图。如果其它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区域的目标干扰噪声比(InterferenceoverThermal,IoT)等级是低的,则被分配到这个无线电资源区域的移动台会被指示以较低的功率传输,以避免影响其它小区的使用者。另一方面,如果其它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区域的目标干扰噪声比等级是高的,则被分配到这个无线电资源区域的移动台可以允许以较高的功率传输。为了控制全系统的干扰,服务基站会与其它基站协调,调整资源分割的比例与相对应的目标干扰噪声比等级。相似地,图16B显示基于上行功率控制的SINR的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目标SINR等级指定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做一些改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44)
1.一种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使用至少一移动台来辅助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以使能频率复用,该方法包含:
(a)由一移动台接收来自服务基站的干扰测量指示,其中,该干扰测量指示包含给定的时频区域;(b)使用该移动台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测量干扰统计量,以据此获得该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内的干扰测量结果,其中,该移动台位于该服务基站所服务的小区内;以及
(c)报告该干扰测量结果给该服务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干扰测量结果由该干扰统计量推导而来,以及其中该干扰测量结果包含干扰功率、信干比、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表示干扰台的第一指标、或表示无线电资源区域的第二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中的该测量包含:测量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从一个或多个干扰台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其中,该服务基站不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传输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中的该测量包含:测量一个或多个干扰台的参考信号功率,其中,该服务基站在该时频区域上传输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中的该测量包含:该移动台分辨来自该服务基站的信号及来自一个或多个干扰台的信号,其中,该服务基站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传输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指标包含一个或多个指标值,该一个或该多个指标值用以表示该干扰台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指标包含:用以表示偏好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指标值及用以表示非偏好无线电区域的指标值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该偏好无线电区域由最高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或是最低的干扰功率来定义,且其中该非偏好无线电资源区域是由最低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或是最高的干扰功率来定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给定的时频区域根据来自该服务基站所广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信息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d)传送干扰测量请求给该服务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小区被分为多个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其中,该服务基站由具有相应频率复用模式的相应无线电资源区域来服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干扰统计量由该移动台在该多个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测量而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干扰统计量用于适应性频率复用,且其中,该频率复用模式通过比较该干扰功率与门限值而决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干扰统计量用于适应性频率复用,且其中该频率复用模式通过比较该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门限值而决定。
14.一种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移动台,辅助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以使能频率复用,该移动台包含:
收发器,接收来自服务基站的干扰测量指示,以及从该干扰测量指示获得给定的时频区域;以及
测量模块,该测量模块于该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测量干扰统计量,并据此获得干扰测量结果,其中,该移动台报告该干扰测量结果给该服务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该干扰测量结果由该干扰统计量推导而得,其中,该干扰测量结果包含干扰功率、信干比、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表示干扰台的第一指标、或表示无线电资源区域的第二指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该测量模块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测量该干扰统计量,且其中,该服务基站不在该时频区域上传输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该测量模块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测量该干扰统计量,且其中,在该服务基站于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传送信号时,该测量模块进一步识别来自特定干扰台的至少一干扰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来提供干扰测量结果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该测量模块包含可编程软件模块。
19.一种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包含:
(a)由服务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指示给移动台,其中,该干扰测量指示包含给定的时频区域;
(b)获得位于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的小区内的该移动台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的多个干扰测量结果;以及
(c)根据至少一部分该多个干扰测量结果决定频率复用模式,以及配置对应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小区的帧被分为多个无线电资源区域,其中,每一移动台由具有相应频率复用模式的相应无线电资源区域来服务。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于(c)中的频率复用模式取决于该移动台接收的干扰功率与预定的门限值的比较结果。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于(c)中的频率复用模式取决于该移动台接收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预定的门限值的比较结果。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决定频率复用模式的步骤包含:决定每一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数量与大小,及决定每一无线电资源区域的频率复用因子。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决定频率复用模式的步骤包含:定义与同步化用于邻近小区中每一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时频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配置该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步骤包含:决定每一无线电资源区域的传输功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配置该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步骤包含:决定每一无线电资源区域的天线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配置该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步骤包含:决定每一无线电资源区域的信道化格式。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决定该频率复用模式与配置该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步骤由该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的集中式无线电资源控制单元来执行。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置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决定该频率复用模式与配置该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步骤是通过该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邻近基站间的协调来执行。
30.一种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包含:
多个移动台,接收来自服务基站的干扰测量指示,以及该干扰测量指示包含给定的时频区域,以及该多个移动台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测量多个干扰统计量并据此获得多个干扰统计量结果;以及
网络单元,接收该多个干扰测量结果,其中,该网络单元根据至少一部分接收的该多个干扰测量结果来决定多个频率复用模式与配置相应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网络单元是该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的集中式无线电资源单元。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移动台由服务基站所服务,且其中,该服务基站包含接收该多个干扰测量结果与决定该频率复用模式的该网络单元。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移动台由多个服务基站所服务,其中,每一个服务基站通过多个邻近基站间的协调来接收该多个干扰测量结果与决定该多个频率复用模式。
34.一种数据传输调度的方法,包含:
(a)通过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内的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指示,指示移动台在给定的时频区域上测量干扰统计量;
(b)通过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内的该基站获得干扰测量结果;以及
(c)根据获得的该干扰测量结果的至少一部分,调度该移动台以由无线电资源区域来服务。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台的数据被传送到被分为多个无线电资源区域的小区内,其中每一个无线电资源区域使用相应的频率复用模式。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b)中获得干扰测量结果的步骤包含:接收来自该数据所属移动台的该干扰测量结果。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b)中获得干扰测量结果的步骤包含:通过该基站测量干扰统计量,并据此获得该干扰测量结果。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调度该移动台的步骤包含:调度该移动台的数据经由该无线电资源区域所传送,以使该移动台的接收干扰功率低于预定的门限值。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于(c)中调度该移动台的步骤包含:调度该移动台的数据经由该无线电资源区域所传送,以使该移动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高于预定的门限值。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该服务基站不在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传送信号。
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d)与该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的邻近基站通信该干扰测量结果。
42.一种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包含:
移动台,接收来自服务基站的干扰测量指示,其中该干扰测量指示包含一给定的时频区域;以及
该服务基站,获得该给定的时频区域上的干扰测量结果,并基于该干扰测量结果的至少一部分,来调度该移动台的数据以由无线电资源区域传输。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台测量干扰统计量,并据此获得该干扰测量结果,其中,该服务基站接收来自该移动台的该干扰测量结果。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服务基站测量干扰统计量并据此获得该干扰测量结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8043107P | 2007-10-16 | 2007-10-16 | |
US60/980,431 | 2007-10-16 | ||
US12/287,990 US8351949B2 (en) | 2007-10-16 | 2008-10-15 | Configuring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 mobile station mechanism for frequency reuse in cellular OFDMA systems |
US12/287,925 | 2008-10-15 | ||
US12/287,925 US8259601B2 (en) | 2007-10-16 | 2008-10-15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chanism for frequency reuse in cellular OFDMA systems |
US12/287,990 | 2008-10-15 | ||
PCT/CN2008/072727 WO2009052754A1 (en) | 2007-10-16 | 2008-10-16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chanism for frequency reuse in cellular ofdma system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3165A CN102783165A (zh) | 2012-11-14 |
CN102783165B true CN102783165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057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1723.6A Active CN102783165B (zh) | 2007-10-16 | 2008-10-16 | 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频率复用的干扰测量机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204058A4 (zh) |
JP (1) | JP2011502380A (zh) |
CN (1) | CN102783165B (zh) |
TW (2) | TWI535306B (zh) |
WO (1) | WO20090527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99705B2 (en) * | 2008-02-01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enhanced pilot measurement reports |
US8504091B2 (en) | 2008-02-01 | 2013-08-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554241B2 (en) | 2008-03-28 | 2013-10-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multi-cell environment |
US8543149B2 (en) * | 2008-04-04 | 2013-09-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ssage-based approach for improved interference power estimation |
US9210586B2 (en) * | 2009-05-08 | 2015-1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exchanging information for coverage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20100309876A1 (en) * | 2009-06-04 | 2010-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rtitioning of control 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in a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 |
US9565011B2 (en) | 2009-06-04 | 2017-0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ata transmission with cross-subframe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238323B2 (en) * | 2009-06-11 | 2012-08-07 | Intel Corporation | OFDMA cellular network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
JP5198383B2 (ja) * | 2009-08-13 | 2013-05-15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
JP5504753B2 (ja) * | 2009-08-26 | 2014-05-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02006603B (zh) * | 2009-08-28 | 2015-05-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发射功率获取方法、信道质量/干扰强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
CN102026335B (zh) * | 2009-09-11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基站 |
WO2011074118A1 (ja) * | 2009-12-18 | 2011-06-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周波数変更方法 |
JP5340226B2 (ja) * | 2010-06-16 | 2013-11-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セル間干渉回避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300320B (zh) | 2010-06-22 | 2014-04-30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
US9585024B2 (en) | 2010-07-27 | 2017-02-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organiz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JP5431269B2 (ja) * | 2010-08-12 | 2014-03-05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2151654A1 (en) * | 2011-05-10 | 2012-11-1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station-assis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US9008200B2 (en) | 2011-06-06 | 2015-04-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UE signal quality measurements on a subset of radio resource elements |
US9037179B2 (en) | 2011-06-17 | 2015-05-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108341B (zh) * | 2011-11-09 | 2016-03-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基于测量报告数据构建网络上行干扰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139796B (zh) * | 2011-11-29 | 2018-08-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KR101915133B1 (ko) | 2011-12-16 | 2018-1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JP5498538B2 (ja) * | 2012-07-09 | 2014-05-21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
US8937969B2 (en) * | 2012-09-13 | 2015-01-20 | Alcatel Lucent |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ntrol |
US10085154B2 (en) | 2012-10-17 | 2018-09-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CN105723786B (zh) * | 2014-03-21 | 2019-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频率资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187855B1 (ko) * | 2014-07-31 | 2020-12-0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셀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JP5784203B2 (ja) * | 2014-09-17 | 2015-09-24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基地局管理方法 |
EP3360371B1 (en) | 2015-10-09 | 2021-05-26 | Sony Corporation | Signal quality measurement in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of cellular networks |
KR20210122253A (ko) | 2019-02-03 | 2021-10-08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무선 통신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
US20240340900A1 (en) * | 2023-04-05 | 2024-10-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preemption pattern indication signaling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5612A (zh) * | 2001-05-03 | 2004-12-15 | �����ɷ� |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665228A (zh) * | 2003-12-23 | 2005-09-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根据频率再用率自适应分配子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7108769A1 (en) * | 2006-03-21 | 2007-09-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asurement-assisted dynamic frequency-reuse in cellular telecommuncations networ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77592B2 (en) * | 2003-05-14 | 2013-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and noise estimation in an OFDM system |
JP3958270B2 (ja) * | 2003-09-19 | 2007-08-15 | 株式会社東芝 |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システムで用いられる通信装置 |
US8526963B2 (en) * | 2003-10-30 | 2013-09-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trictive reus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617729B1 (ko) * | 2004-03-05 | 2006-08-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주파수 재사용율 기반의 주파수 자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
EP1589776A1 (en) * | 2004-04-19 | 2005-10-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ynamic alloc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
US7548752B2 (en) * | 2004-12-22 | 2009-06-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eedback to support restrictive reuse |
JP4627801B2 (ja) * | 2006-03-17 | 2011-02-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サブキャリア割り当て方法 |
-
2008
- 2008-10-16 EP EP08841793.6A patent/EP220405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10-16 JP JP2010529222A patent/JP2011502380A/ja active Pending
- 2008-10-16 TW TW103106204A patent/TWI535306B/zh active
- 2008-10-16 TW TW097139705A patent/TWI433559B/zh active
- 2008-10-16 WO PCT/CN2008/072727 patent/WO200905275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0-16 CN CN200880001723.6A patent/CN1027831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5612A (zh) * | 2001-05-03 | 2004-12-15 | �����ɷ� |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665228A (zh) * | 2003-12-23 | 2005-09-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根据频率再用率自适应分配子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7108769A1 (en) * | 2006-03-21 | 2007-09-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asurement-assisted dynamic frequency-reuse in cellular telecommuncations network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502380A (ja) | 2011-01-20 |
CN102783165A (zh) | 2012-11-14 |
TWI535306B (zh) | 2016-05-21 |
WO2009052754A1 (en) | 2009-04-30 |
EP2204058A4 (en) | 2013-11-13 |
TW201424414A (zh) | 2014-06-16 |
EP2204058A1 (en) | 2010-07-07 |
TWI433559B (zh) | 2014-04-01 |
TW200934262A (en) | 2009-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83165B (zh) | 蜂巢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频率复用的干扰测量机制 | |
US8259601B2 (en)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chanism for frequency reuse in cellular OFDMA systems | |
US8982846B2 (en) | Proactive schedu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in a wireless OFDMA system | |
US8879479B2 (en) | Reactive schedu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in a wireless OFDMA system | |
EP3094123B1 (en) | Measurement-assisted dynamic frequency-reuse in cellular telecommuncations networks | |
KR101023256B1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간섭 회피 방법 | |
KR101140536B1 (ko) | 서빙 섹터 전력 제어 | |
US823895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 |
CA2861785C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 |
WO2016070578A1 (zh) | 非授权载波的测量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EP2429249B1 (en) |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network element of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9844048B2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 |
KR20100038558A (ko) | 계층적 셀 구조를 갖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10023771A (ko) | 부분 주파수 재사용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 |
WO2009070930A1 (fr) |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d'une transmission en liaison montante en empruntant ou en partageant des ressources de canal ou de spectre de cellules voisines | |
JP2010074471A (ja) | 無線送受信装置 | |
KR101502136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 |
KR20080083460A (ko) | 멀티 셀 하향링크 시스템의 동적 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100094961A (ko) | 피드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기지국 장치 | |
Naranjo et al. | Interference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LTE-Advanc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supporting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1 Address after: Taiwan Hsinchu County China jhubei City, Taiwan five yuan a Street No. 3 Building 7 Patentee after: Atlas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MediaTek.Inc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