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777778A - 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7778A
CN102777778A CN2011101236022A CN201110123602A CN102777778A CN 102777778 A CN102777778 A CN 102777778A CN 2011101236022 A CN2011101236022 A CN 2011101236022A CN 201110123602 A CN201110123602 A CN 201110123602A CN 102777778 A CN102777778 A CN 102777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ode
wavelength conversion
emitting
e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36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洲
陈绍尤
廖文甲
林立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1101236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77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7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7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一种照明方法及一种灯泡,该发光装置包含一光引擎及至少一波长转换元件。该光引擎包含一电路板、一蓝光发光二极管及一红光发光二极管,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及该红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该波长转换元件至少罩合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其中,该光引擎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该波长转换元件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该波长转换光线与该光引擎发出的一未经波长转换的光线在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该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可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低色温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ed Diode,LED)为一种半导体元件,主要通过半导体化合物将电能转换为光能,达到发光的效果,因此具有寿命长、稳定性高及耗电量小等特性。初期主要作为指示灯、交通号志或招牌看板用灯,随着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开始被应用于照明设备。
传统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式是于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涂布黄色的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荧光粉层。黄色荧光粉层经由蓝光发光二极管发出的一部分蓝光激发后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波长转换光线与蓝光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其他部分未与黄色荧光粉产生波长转换的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产生白光。
然而,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搭配黄色荧光粉制作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蓝光占其发光光谱的大部分,致使该白光发光二极管发光光色为较高色温的冷白光。
传统为改善白光发光二极管色温偏高的问题,是于上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荧光粉层内添加红光荧光粉。该红色荧光粉经蓝光激发后产生红光光线,红光光线与原先具有高色温的白光混光后,可产生色温较低的暖白光。
然而,由于黄色荧光粉及红色荧光粉较难混合均匀,致使该白光发光二极管混光不均匀的问题产生。同时蓝光发光二极管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用于激发黄色荧光粉及红色荧光粉,使得整体发光效率下降,且黄色荧光粉及红色荧光粉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而使得光转换效率衰减,因此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即容易有色偏情形的产生。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述,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供发出一具有低色温的暖白光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方法,该照明方法用以产生一具有低色温的暖白光线。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泡,该灯泡用以发出一具有低色温的暖白光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包含一光引擎及至少一波长转换元件。光引擎包含一电路板、一蓝光发光二极管及一红光发光二极管,蓝光发光二极管及红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电路板上。波长转换元件至少罩合蓝光发光二极管。其中光引擎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波长转换元件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波长转换光线与光引擎发出的一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
为达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的照明方法包含:点亮一光引擎,使光引擎发出一光线,且光线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5745,0.3370)、(0.3420,0.1796)、(0.3075,0.0839)、(0.6581,0.2518)所围成的范围中。激发一荧光粉,光引擎发出的一部分的光线与荧光粉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波长转换光线与光引擎发出的其他未发生波长转换的一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
为达到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本发明的灯泡,包括一光引擎、一光波长转换元件、一罩体及一散热模块。光引擎包含一电路板、一第一发光元件及一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及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光波长转换元件部分覆盖光引擎。罩体以透光并可散射光线的材料所构成;散热模块与罩体结合,使得光引擎与光波长转换元件置于罩体与散热模块之间。其中灯泡发出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光色的白光,且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使用红光发光二极管作为暖白光光谱中所需的红光光源,由于红光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光光线的发光效率高于现有技术所述利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激发红色荧光粉所产生的红光光线,因此可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发光效率;并且,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波长设计使发光装置获得高演色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光引擎的俯视图。
图3为沿着图2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对应本发明的光引擎的发光光色于CIE-1931色度坐标图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0为ANSI的白光分级方式(ANSI C78.377-2008)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光引擎的俯视图。
图14为对应本发明的第二发光元件与光波长转换元件混光后的发光光色落于该CIE-1931色度坐标图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混光方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20         发光装置
110、210       光引擎
112、222       电路板
114、224       第一发光元件
116、226       第二发光元件
120、220       光波长转换元件
130            散热模块
140、240       罩体
150、250        导电接头
160、260        驱动电路
170、270        调光控制器
230             散热件
30              发光装置
32              蓝色发光二极管
34              红色发光二极管
36              荧光粉
Lb              蓝光光线
Lb1             第一部分蓝光光线
Lb1             第二部分蓝光光线
Lr              红光光线
Lt              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发光装置10为一灯泡,以提供室内外照明使用。该发光装置10包含一光引擎110、一光波长转换元件120、一散热模块130、一罩体140、一导电接头150及一驱动电路160。
配合参阅图2及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引擎的俯视图及沿着图2A-A连线的剖视图。光引擎110包含一电路板112、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4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6。电路板112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于其上设置有电路布线及焊垫(未图示),以供设置并电连接第一发光元件114及第二发光元件116。第一发光元件114及第二发光元件116设置于该电路板112上,第二发光元件116设置集中于电路板112的中心位置,第一发光元件114围绕于第二发光元件116,实际实施时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发光元件114电连接于第二发光元件116,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14为蓝光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16为红光发光二极管。
配合参阅图4,为对应本发明的光引擎的发光光色于CIE-1931色度坐标(chromaticity diagram)图的示意图。各第一发光元件114的发光波长为445至465纳米(nm),其色度坐标落于图中点B1及点B2之间;各第二发光元件116的发光波长为600至640纳米,其色度坐标落于图中的点R1及点R2之间。
各第一发光元件114具有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包含一节面(junction),且各第一发光元件114的驱动电压范围为2.4至4.0伏特。各第二发光元件116具有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包含一节面,且各第二发光元件116的驱动电压范围为1.8至3.0伏特。第一发光元件114及第二发光元件116混合串联后再并联,如图5所示。又,第一发光元件114及第二发光元件116电连接于驱动电路160,驱动电路160电连接于一交流电源ACV。另外,第一发光元件114与第二发光元件116分别串联后再并联,如图6所示。
此外,各第一发光元件114还可以包含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且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包含多个节面,节面通过半导体工艺的互相连接(interconnection)方式形成串联或并联;各第二发光元件116还包含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且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包含多个节面,节面皆由半导体工艺的互相连接方式形成串联或并联。第一发光元件114及第二发光元件116混合串联后再并联,如图7所示。另外,第一发光元件114及第二发光元件116可以分别串联后再并联,如图8所示。其中具有多个节面的该第一发光元件114的驱动电压为具有单一节面的第一发光元件114的M倍,其中M为节面的数量;具有多个节面的该第二发光元件116的驱动电压为具有单一节面的第二发光元件116的N倍,其中N为节面的数量。
又,各第一发光元件114可以包含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各第二发光元件116包含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且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及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通过封装工艺以形成串联或并联,如图9所示。其中包含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一发光元件114的驱动电压为包含单一晶粒的第一发光元件114的M倍,其中M为晶粒的数量;该包含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二发光元件116的驱动电压为包含单一晶粒的第二发光元件116的N倍,其中N为晶粒的数量。
复参阅图3,该光波长转换元件120至少罩合该第一发光元件114,该光波长转换元件120为一波长转换元件,且该波长转换元件包含一透光壳体及至少一荧光粉。该透光壳体由硅胶(silicone)、环氧树脂(epoxy)、硅胶与环氧树脂混合物、高分子材料或其他可透光材质所组成。该荧光粉设置于该透光壳体中,该荧光粉为钇铝石榴石(YAG)荧光粉、硅酸盐(Silicate)荧光粉、铽铝石榴石(TAG)荧光粉、氧化物(Oxide)荧光粉、氮化物(Nitride)荧光粉或铝氧化物荧光粉或其他可以提供光波长转换的荧光粉或材料。光波长转换元件120的荧光粉被激发后的光线,其色度坐标落于图4的点Y1及点Y2之间。
光引擎110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光波长转换元件120发生波长转换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波长转换光线与由光引擎110发出的一未发生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坐标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暖白光区域,且暖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Kelvin)至3220K之间,如图4的区域W所示。
配合参阅图10,为ANSI的白光分级方式(ANSI C78.377-2008)的示意图。白光色块区分为八个色块,其相关色温为2700K、3000K、3500K、4000K、4500K、5000K、5700K及6500K。各该色块的标的相关色温(Target CCT)与公差(tolerance)分别为2725±145K、3045±175K、3465±245K、3985±275K、4503±243K、5028±283K、5665±355K及6530±510K。其中本实施例的暖白光W的色温范围落于2580K(2725-145K)至3220K(3045+174K)的范围内。
复参阅图4,点Y1及点Y2与对应第一发光元件114发光波段的点B1及点B2及对应第二发光元件116发光波段的点R1及点R2交叠的范围为光引擎110的最佳发光光色,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的坐标点P1(0.5745,0.3370)、点P2(0.3420,0.1796)、点P3(0.3075,0.0839)及点P4(0.6581,0.2518)所围成的区域之内。如此,方得使光引擎110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光波长转换元件120后混光形成沿着CIE-1931色度坐标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暖白光区域W,且暖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
复参阅图1,散热模块130包含一中空壳体132,但不以此为限。该壳体132具有一第一侧134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侧134的第二侧136。电路板112设置于第一侧134。罩体140固接于该散热模块130的第一侧132并覆盖光引擎110及该波长转换元件120,使得光引擎110与光波长转换元件120置于罩体140与散热模块130之间。罩体140用以避免微粉尘附着于光波长转换元件120及水气渗透至电路板112而影响发光装置10的照明效率及使用寿命,其中罩体140以透光并可散射光线的材料所构成。
导电接头150设置于散热模块130的第二侧134,供螺接于一般灯泡灯座中,以电连接于一交流电源,其中导电接头150为E26或E27接头。
驱动电路160设置于散热模块130内部,并电连接于光引擎110及导电接头150。同时配合参阅图11,驱动电路160将经由导电接头150输入的交流电源ACV转换为直流电源输出,直流电源使第一发光元件114及第二发光元件116发出光线。
另外,发光装置10还包含一调光控制器170,调光控制器170电连接于驱动电路160,以控制光引擎110的第一发光元件114及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6的导通、截止与明暗亮度调整。
因此,由导电接头150输出的交流电源经由驱动电路160转换为一稳定的直流电源后输出至光引擎110,以驱动光引擎110发出光线。光引擎110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光波长转换元件120发生波长转换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波长转换光线与光引擎110发出的一未发光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坐标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其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
配合参阅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发光装置20包含一光引擎210、多个光波长转换元件220、一散热件230、一罩体240、一导电接头250及一驱动电路260。
配合参阅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引擎的俯视图。光引擎210包含一电路板212、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4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16。电路板212为印刷电路板。第一发光元件214及第二发光元件216设置于电路板212上,且第一发光元件214电连接于第二发光元件216。
配合参阅图14,为对应本发明的第二发光元件与光波长转换元件混光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图的示意图。第一发光元件214为蓝光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元件214的发光波长为445至465纳米,其色度坐标落于图中点B1及点B2之间。第二发光元件216为红光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元件216的发光波长为600至640纳米,其色度坐标落于图中的点R1及点R2之间。
复参阅图12,光波长转换元件220分别对应地罩合第一发光元件214,光波长转换元件220为一波长转换元件,且波长转换元件220包含一透光壳体及至少一荧光粉。透光壳体由硅胶(silicone)、环氧树脂(epoxy)、硅胶与环氧树脂混合物、高分子材料或其他可透光材质所组成。荧光粉设置于透光壳体中或涂布于透光壳体的表面,荧光粉为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硅酸盐荧光粉、铽铝石榴石荧光粉、氧化物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或铝氧化物荧光粉或其他可以提供光波长转换的荧光粉或材料。光波长转换元件220中的荧光粉被激发后的光线,其色度坐标落于图14的点Y1及点Y2之间。
光引擎210的第一发光元件212发出的光线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光波长转换元件220发生波长转换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波长转换光线与由光引擎210发出的一未发生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坐标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暖白光区域,其暖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
为使得发光装置10发出的暖白光线的温度范围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第一发光元件114所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系与光波长转换元件120发生波长转换后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波长转换光线与由该第一发光元件114发出的一未发生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的坐标点Q1(0.3162,0.5367)、Q2(0.2620,0.3878)、Q3(0.3822,0.3827)、Q4(0.4308,0.4639)所围成的色块之内,如图14所示。
复参阅图12,罩体240罩设于光引擎210及光波长转换元件220,用以避免微粉尘附着于光波长转换元件120及水气渗透至光引擎210而影响该发光装置10的照明效率及使用寿命,其中罩体240以透光并可散射光线的材料所构成。
散热件230与罩体240结合,使得光引擎210与光波长转换元件220置于罩体240与散热件230之间。
导电接头250设置于散热件230相反于与罩体240结合的一侧,导光接头250供螺接于一般灯泡灯座中,以电连接于一交流电源,其中导电接头250为E26或E27接头。
驱动电路260设置于散热件230内部,并电连接于光引擎210及导电接头250。驱动电路260将经由导电接头250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输出,直流电源传递至光引擎210,使光引擎210发出光线。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电路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此不再赘述。
配合参阅图15,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混光方式示意图。发光装置的混光方式细述如下:
首先,点亮一光引擎30。光引擎30包含至少一蓝光发光二极管32及至少一红光发光二极管34,蓝光发光二极管32发出一发光波长为445至465纳米的蓝色光线Lb,该红光发光二极管34发出一发光波长为600至640纳米的红色光线Lr。当光引擎30被点亮时,发出一光线Lt,光线Lt为蓝光Lb及红光Lr之和,光线Lt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5745,0.3370)、(0.3420,0.1796)、(0.3075,0.0839)、(0.6581,0.2518)所围成的范围中。
接着,由光引擎30的光激发一荧光粉36,该荧光粉36为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硅酸盐荧光粉、铽铝石榴石荧光粉、氧化物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或铝氧化物荧光粉。
在光引擎30中,蓝光发光二极管32发出的第一部分蓝光光线Lb1激发荧光粉36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Ly,其中波长转换光线Ly与由该蓝光发光二极管32发出的一未经波长转换光线的第二部分蓝光光线Lb2混光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3162,0.5367)、(0.2620,0.3878)、(0.3822,0.3827)及(0.4327,0.4639)所围成的范围中。其中蓝光光线Lb为第一部分蓝光光线Lb1与第二部分蓝光光线Lb2之和。
波长转换光线Ly与光引擎30发出的其他未发生波长转换的未波长转换光线(如Lb2及Lr)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坐标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其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使用红光发光二极管作为暖白光光谱中所需的红光光源。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利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激发红色荧光粉以做为暖白光光谱所需的红光光源,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可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发光效率,且不必担心色偏问题的产生。又,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波长设计使得本发明的发光装置获得高演色性。
然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意图保护的范畴。

Claims (25)

1.一种发光装置,包含:
一光引擎,包含一电路板、一蓝光发光二极管及一红光发光二极管,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及该红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以及
至少一波长转换元件,至少罩合该蓝光发光二极管;
其中,该光引擎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该波长转换元件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该波长转换光线与该光引擎发出的一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该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该波长转换元件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该波长转换光线,该波长转换光线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的一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之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3162,0.5367)、(0.2620,0.3878)、(0.3822,0.3827)及(0.4308,0.4639)所围成的范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引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5745,0.3370)、(0.3420,0.1796)、(0.3075,0.0839)、(0.6581,0.2518)所围成的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为445至465纳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红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为600至640纳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元件包含一透光壳体及至少一荧光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为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硅酸盐荧光粉、铽铝石榴石荧光粉、氧化物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或铝氧化物荧光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壳体使用硅胶、环氧树脂、硅胶与环氧树脂混合物或高分子材料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含:
一散热模块,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
一罩体,固接于该散热模块的该第一侧并覆盖该光引擎及该波长转换元件;
一驱动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部,并电性连接于该光引擎;及
一导电接头,设置于该散热模块的该第二侧,并电性连接于该驱动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引擎还包含有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且该蓝光二极管电性连接于该红光发光二极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分别串联后再并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混合串联后再并联。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具有至少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且该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包含至少一节面,各该红光发光二极管具有至少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且该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包含至少一节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设置集中于该电路板的中心位置,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围绕于所述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
15.一种照明方法,包含:
点亮一光引擎,使得该光引擎发出一光线,且该光线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5745,0.3370)、(0.3420,0.1796)、(0.3075,0.0839)、(0.6581,0.2518)所围成的范围中;
激发一荧光粉,该光引擎发出的一部分的光线与该荧光粉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该波长转换光线与该光引擎发出的其他未发生波长转换的一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该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光线与该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3162,0.5367)、(0.2620,0.3878)、(0.3822,0.3827)及(0.4327,0.4639)所围成的范围中。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引擎包含至少一蓝光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红光发光二极管。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波长为445至465纳米。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红光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波长为600至640纳米。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为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硅酸盐荧光粉、铽铝石榴石荧光粉、氧化物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或铝氧化物荧光粉。
21.一种灯泡,包括:
一光引擎,包含一电路板、一第一发光元件及一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一及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一光波长转换元件,部分覆盖该光引擎;
一罩体,以透光材料所构成;以及
一散热件,与该罩体结合,使得该光引擎与该光波长转换元件置于该罩体与该散热件之间;
其中该灯泡发出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光色的白光,且该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波长为445至465纳米且该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波长为600至640纳米。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光引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5745,0.3370)、(0.3420,0.1796)、(0.3075,0.0839)、(0.6581,0.2518)所围成的区域中。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光波长转换元件包括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硅酸盐荧光粉、铽铝石榴石荧光粉、氧化物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或铝氧化物荧光粉。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该光波长转换元件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3162,0.5367)、(0.2620,0.3878)、(0.3822,0.3827)及(0.4308,0.4639)所围成的范围中。
CN2011101236022A 2011-05-13 2011-05-13 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 Pending CN1027777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36022A CN102777778A (zh) 2011-05-13 2011-05-13 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36022A CN102777778A (zh) 2011-05-13 2011-05-13 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7778A true CN102777778A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22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36022A Pending CN102777778A (zh) 2011-05-13 2011-05-13 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777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171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11542370A (zh) * 2018-12-07 2020-08-14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具有细胞激活功能的led照明装置
CN111755431A (zh) * 2018-11-29 2020-10-09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230A (zh) * 2000-05-31 2001-1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光二极管灯
CN201039523Y (zh) * 2007-04-27 2008-03-19 宁波升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显色指数的大功率白光led器件
CN101213675A (zh) * 2005-06-30 2008-07-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US20090015137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with open loop control
CN101688644A (zh) * 2007-05-08 2010-03-31 科锐Led照明科技公司 照明装置及照明方法
CN101846245A (zh) * 2007-11-05 2010-09-29 恩纳特隆公司 光源和控制发光二极管光引擎光谱的方法
WO2010132220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Peiching 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uniform layers of phosphor material on an led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US20100301728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Bridgelux, Inc. Light source having a refractive element
US20110095686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Light Prescriptions Innovators, Llc Solid-state light bulb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230A (zh) * 2000-05-31 2001-1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光二极管灯
CN101213675A (zh) * 2005-06-30 2008-07-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201039523Y (zh) * 2007-04-27 2008-03-19 宁波升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显色指数的大功率白光led器件
CN101688644A (zh) * 2007-05-08 2010-03-31 科锐Led照明科技公司 照明装置及照明方法
US20090015137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with open loop control
TW200903855A (en) * 2007-07-13 2009-01-16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open-loop control
CN101846245A (zh) * 2007-11-05 2010-09-29 恩纳特隆公司 光源和控制发光二极管光引擎光谱的方法
WO2010132220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Peiching 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uniform layers of phosphor material on an led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US20100301728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Bridgelux, Inc. Light source having a refractive element
US20110095686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Light Prescriptions Innovators, Llc Solid-state light bulb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171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04421711B (zh) * 2013-08-30 2019-07-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11755431A (zh) * 2018-11-29 2020-10-09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11542370A (zh) * 2018-12-07 2020-08-14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具有细胞激活功能的led照明装置
CN111542370B (zh) * 2018-12-07 2023-12-26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具有细胞激活功能的led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19954B1 (ko) 조명 장치 및 조명 방법
US8403531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lighting
US7918581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method
KR101499269B1 (ko) 발광 장치, 발광 방법, 광 필터 및 광 필터링 방법
US8662732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containing replaceable subassemblies
EP2095438B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method
JP5325208B2 (ja) 照明デバイスおよび照明方法
US8884508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multipl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CN102714260B (zh) 包括光混合物的固态照明装置
US20060067073A1 (en) White led device
KR100666265B1 (ko) 형광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소자
KR20090086455A (ko) 조명 장치 및 조명 방법
TWI451048B (zh) 發光裝置、燈泡及其照明方法
JP2010527156A (ja) 照明デバイスおよび照明方法
KR20130019027A (ko) 조명 장치 및 조명 방법
CN101493216A (zh)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CN101331618A (zh) 产生期望色点的光的半导体光源和方法
US20100254127A1 (en) LED-based lighting module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with easily adjustable color temperature
RU2691638C2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етодиодная полоска, светильник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111213236A (zh) 发光二极管、部件和相关方法
JP2015176967A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及び実装基板
CN102661500B (zh) Led光源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led灯具
CN102777778A (zh) 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
US9200766B2 (en) Lighting fixture
JP6712768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