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003B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70003B CN102770003B CN201110116785.5A CN201110116785A CN102770003B CN 102770003 B CN102770003 B CN 102770003B CN 201110116785 A CN201110116785 A CN 201110116785A CN 102770003 B CN102770003 B CN 1027700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ing fin
- kink
- flap
- heat abstractor
- bent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包括一本体,各散热鳍片的本体表面延伸出折板,该折板先背向散热鳍片的本体延伸再朝向本体往回弯折,各折板抵接相邻的散热鳍片的本体而将各散热鳍片组接,因此既可以增加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又可以起到扰流作用,延长气流滞留于散热鳍片之间的时间,使得气流的对流系数较大,提升热传效果。另外,由于折板与鳍片之间的抵靠,使得各散热鳍片结合得更紧密,增加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对电子产品散热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元件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及响应频率越来越高,其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而过高的温度会严重影响集成电路的正常运作,甚至损坏其中的电子元件,因此需要用散热装置来冷却集成电路。传统的散热装置通常包括若干片散热鳍片。散热鳍片把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鳍片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散发出去。如图1所示,传统的散热鳍片组由若干呈单片平面状的鳍片相互连接形成。然而,由于鳍片的面积较小,会导致鳍片组的散热面积较小,不利于与空气交换热量。并且,每两片散热鳍片之间只有一条直线状的气流通道,会造成气流与散热鳍片进行热交换的时间较短,散热装置的热对流系数较小,热传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传效果较佳的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包括一本体,各散热鳍片的本体表面延伸出折板,该折板先背向散热鳍片的本体延伸再朝向本体往回弯折,各折板抵接相邻的散热鳍片的本体而将各散热鳍片组接。
该散热装置的散热鳍片通过往回弯折延伸的折板,既可以增加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又可以起到扰流作用,延长气流滞留于散热鳍片之间的时间,使得气流的对流系数较大,提升热传效果。另外,由于折板与鳍片之间的抵靠,使得各散热鳍片结合得更紧密,增加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传统的散热装置。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散热装置其中一片鳍片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散热装置其中一片鳍片的前视图。
图5示出了图2中散热装置的前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其中一片鳍片的前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其中一片鳍片的前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 散热装置 |
20、20a、20b | 散热鳍片 |
210、210a、210b | 上折板 |
211、211a | 第一弯折部 |
212、212a | 第二弯折部 |
213、213a | 第三弯折部 |
220、220a、220b | 下折板 |
221、221a、231b | 第一弯折片 |
222、222a、232b | 第二弯折片 |
223、223a、233b | 第三弯折片 |
30、30a、30b | 本体 |
301、301a | 圆角 |
310 | 斜边 |
311 | 钝角 |
312 | 上边界 |
313 | 下边界 |
314 | 前边界 |
315 | 后边界 |
41、41a、42、42a、43、43a | 气流通道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散热装置10的立体图,其包括若干散热鳍片20。该散热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承载散热鳍片20的底板(图未示),用于与相应的电子元件(图未示)接触,以对其进行散热。各片散热鳍片20沿同一方向相互平行抵靠形成散热装置10。
请再参阅3-4,示出散热装置10其中一片散热鳍片20的放大图及前视图。散热鳍片20包括一本体30、一上折板210、一下折板220。该本体30、上折板210及下折板220为分离制造,然后再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本体30为一五边形金属板,其大致呈一切去一角的矩形。本体30的上边界312比下边界313短,前边界314比后边界315短。上边界312与前边界314通过斜边310连接。斜边310与前边界314形成一钝角311。前边界314与下边界313由圆角301连接。本体30在其上边界312延伸出一上折板210,在其下边界313延伸出一下折板220。上折板210与下折板220的后端均与本体30的后边界315对齐,三者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该上折板210自本体30顶端背离本体30延伸并朝向本体30向下回弯。上折板210包括第一弯折部211、第二弯折部212及第三弯折部213,第一弯折部211自本体30的上边界312垂直延伸而出。第一弯折部211为一矩形板,其左侧略微比上边界312短,使得第一弯折部211的前端未与斜边310与上边界312的接点接触。第一弯折部211的右侧向下垂直延伸出第二弯折部212。第二弯折部212为一与本体30平行的矩形板。第二弯折部212比第一弯折部211短,第二弯折部212的前端与第一弯折部211的前端错开。第二弯折部212的下端向本体30垂直延伸出一与该第二弯折部212等长的第三弯折部213。第三弯折部213与本体30垂直,与第一弯折部211平行。该第三弯折部213抵接本体30表面,从而与第一弯折部211、第二弯折部212及本体30共同构成一气流通道41。
下折板220自本体30底端背离本体30延伸并朝向本体30向上回弯。下折板220包括第一弯折片221、第二弯折片222及第三弯折片223。第一弯折片221自本体30的下边界313垂直延伸。第一弯折片221为一矩形板,其稍微比下边界313短,但比上边界312长。第一弯折片221的右侧垂直向上延伸出与其长边等长的第二弯折片222。该第二弯折片222为一矩形板。该第二弯折片222与本体30平行且与第二弯折部212在同一平面上。第二弯折片222顶端向本体30垂直延伸出第三弯折片223。该第三弯折片223为一矩形板,其垂直于本体30。第三弯折片223抵接本体30表面。该第一弯折片221、第二弯折片222、第三弯折片223等长。所述三个弯折片221、222、223构成的下折板220与本体30构成一气流通道42。
请再参阅图5,示出了散热装置10的前视图。各片散热鳍片20抵靠组成散热装置10。每片散热鳍片20的气流通道41与气流通道42之间的空间与相邻的散热鳍片20的本体30组成气流通道43。气流可以分别从上述三个气流通道41、42、43经过散热鳍片20流出。这样,气流就可以更好地与散热鳍片20接触。又由于散热鳍片20的本体30呈一切去一角的矩形状且上下折板210、220均比对应的上下边界312、313略短,使得本体30的前端比上下折板210、220要凸出,从而使各气流通道41、42、43在靠近本体30的前端位置处被拓宽。当气流自散热鳍片20的后端流过气流通道41、42、43后,在接近本体30前端的位置处发生交汇而彼此干扰形成扰流,从而更充分地与散热鳍片20进行换热,使散热装置10的散热效率得到提高。并且,此种在末端突然扩宽的气流通道41、42、43还可进一步对气流的引导起到过渡作用,使气流的流通更顺畅。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上下折板210a、220a与本体30a的结合方式不一样。该第二实施例的本体30a与第一实施例的本体30形状一样,其前边界(图未标)与下边界(图未标)通过圆角301a连接。该第二实施例的上下折板210a、220a与本体30a为一体弯折成型,上折板210a包括第一弯折部211a、第二弯折部212a及第三弯折部213a,所述三个弯折部211a、212a、213a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弯折部211、第二弯折部212、第三弯折部213位置对应,但是第三弯折部213a略窄而与本体30a之间通过间隙隔开而不接触。下折板220a包括第一弯折片221a、第二弯折片222a、第三弯折片223a,所述三个弯折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弯折片221、第二弯折片222、第三弯折片223的位置对应,但是第三弯折片223a略窄而与本体30之间通过间隙隔开而不接触。上折板210a与本体30a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41a通过中间的气流通道43a与下折板220a与本体30a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42a连通。
可以理解地,第二实施例中的本体30a与折板210a、220a一体弯折成型可以用于第一个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三弯折部213a、第三弯折片223a与本体30a之间通过间隙隔开而不接触也可以用于第一个实施例中。
请再参阅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的本体30b与前面两个实施例的本体30、30a是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折板210b、220b、230b的位置及形状不一样。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0b上下两端各一体弯折出垂直延伸的上折板210b和下折板220b。本体30中部位置焊接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上一折板230b。该折板230b包括第一弯折片231b,第二弯折片232b,第三弯折片233b。该折板230b的第一弯折片231b背离本体30b延伸,第二弯折片232b自第一弯折片231b向下弯折,第三弯折片233b自第二弯折片232b朝向本体30b回弯。可以理解地,该折板230b还可被认为是第三弯折片233b背离本体30b延伸,第二弯折片232b自第三弯折片233b向上弯折,第一弯折片231b自第二弯折片232b朝向本体30b回弯。第一弯折片231b垂直于本体30b,第二弯折片232b平行于本体30b,第三弯折片233b垂直于第二弯折片232b,且平行于第一弯折片231。所述三个弯折片231b、232b、233b、上折板210b和下折板220b均为矩形板,其中第一弯折片231b、第三弯折片233b与上折板210b、下折板220b的宽度相同。该三个弯折片231b、232b、233b与本体30b一同构成一气流通道43b。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散热鳍片20b抵靠组接后,各散热鳍片20b的上折板210b、第一弯折片231b与相邻的另一片散热鳍片20b的本体30b形成气流通道41b,下折板220b、第三弯折片233b与相邻的另一片散热鳍片20b的本体30形成气流通道42b。由此,若干散热鳍片20b组合后,每两片散热鳍片20b之间形成三个气流通道41b、42b、43b。同时,由于所述两片折板210b、220b及三片弯折片231b、232b、233b的存在,增大了散热鳍片20b的散热面积。因此,该上下折板210b、220b和该三片弯折片231b、232b、233b有效提高了散热装置10的散热效率。
通过形成折板210、210a、210b、220、220a、220b、230b,可增加热量在鳍片上的传导途径,使其能从多个不同的途径进行传导,从而提升散热鳍片20、20a、20b的传热效率。折板210、210a、210b、220、220a、220b、230b还可对气流起到扰流作用,提升散热装置10的热对流系数,使气流滞留于散热鳍片20、20a、20b之间,与散热鳍片20、20a、20b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得到延长。并且,由于每片散热鳍片20、20a、20b均具有回弯的折板210、210a、220、220a、230b,因此,每片散热鳍片20、20a、20b的散热面积都较大,从而使得散热装置10的散热效率得到提升。而且,由于每片散热鳍片20、20a、20b的折板210、210a、210b、220、220a、220b、230b均与相邻另一散热鳍片20、20a20b相抵靠,因此也增加了散热装置10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发生变形。
可以理解地,上述折板210、210a、210b、220、220a、220b、230b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折片,形成的气流通道41、41a、41b、42、42a、42b、43、43a、43b也可以变为相应的其他形状,例如,梯形、六边形等等。
Claims (5)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各散热鳍片的本体表面延伸出折板,该折板先背向本体延伸再朝向本体往回弯折,各散热鳍片的折板抵接相邻的散热鳍片的本体而将各散热鳍片组接,该折板自散热鳍片本体表面延伸出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沿平行本体及朝向本体中央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的末端向散热鳍片的本体弯折形成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均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正上方,该第三弯折部的末端与本体该侧表面间隔形成间隙而加速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折板自散热鳍片的本体的端部延伸而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折板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第三弯折部与本体形成气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的本体与该折板为一体弯折成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通道在靠近本体的一端被拓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16785.5A CN102770003B (zh) | 2011-05-06 | 2011-05-06 | 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16785.5A CN102770003B (zh) | 2011-05-06 | 2011-05-06 | 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70003A CN102770003A (zh) | 2012-11-07 |
CN102770003B true CN102770003B (zh) | 2016-09-07 |
Family
ID=47097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1678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0003B (zh) | 2011-05-06 | 2011-05-06 | 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700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43942A (zh) * | 2018-09-10 | 2019-01-18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磁控管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磁控管 |
TWI728499B (zh) * | 2019-10-09 | 2021-05-21 | 立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分層結構的散熱裝置 |
CN112638110B (zh) * | 2019-10-09 | 2024-11-12 | 立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分层结构的散热装置 |
CN111902001A (zh) * | 2020-08-24 | 2020-11-06 | 东莞市阳耀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五金板件结构 |
CN112969345B (zh) * | 2021-02-07 | 2024-08-30 | 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5687A (en) * | 1977-12-12 | 1980-04-01 | Taziker Robert E | Space heating panels |
CN101368713A (zh) * | 2007-08-17 | 2009-02-18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器 |
CN201638805U (zh) * | 2010-04-23 | 2010-11-17 | 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翅片组及使用该散热翅片组的散热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93161A (en) * | 1974-02-04 | 1975-07-01 | Jr Albert Pesak | Frictionally engageable heat sink for solid state devices |
JPH0750494A (ja) * | 1993-08-06 | 1995-0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却装置 |
US6655448B1 (en) * | 2002-05-16 | 2003-12-02 | Hai-Ching Lin | Radiator with heat dissipation pieces connected in series |
CN201267083Y (zh) * | 2008-08-27 | 2009-07-01 | 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模块 |
CN201336785Y (zh) * | 2008-12-30 | 2009-10-28 | 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器 |
CN101998809A (zh) * | 2009-08-26 | 2011-03-30 |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
2011
- 2011-05-06 CN CN201110116785.5A patent/CN10277000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5687A (en) * | 1977-12-12 | 1980-04-01 | Taziker Robert E | Space heating panels |
CN101368713A (zh) * | 2007-08-17 | 2009-02-18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器 |
CN201638805U (zh) * | 2010-04-23 | 2010-11-17 | 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翅片组及使用该散热翅片组的散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70003A (zh) | 2012-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23782B (zh) | 散热器 | |
CN102770003B (zh) | 散热装置 | |
CN201282616Y (zh) | 散热装置 | |
KR20120039488A (ko) | 증발기 | |
CN101528018A (zh) |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TW201315364A (zh) | 電子裝置 | |
CN102387693A (zh) |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 |
CN101208575A (zh) |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 |
US8225846B2 (en) | Radiating fin assembly and thermal module formed therefrom | |
CN101945560B (zh) | 散热装置 | |
CN101641001B (zh) | 散热装置 | |
US6899164B1 (en) | Heat sink with guiding fins | |
CN105722370B (zh) | 散热模块 | |
CN101466229B (zh) | 散热装置 | |
US20030141040A1 (en) |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 |
JP6592930B2 (ja) | 熱交換器 | |
TW201245942A (en) | Heat sink | |
US6614657B2 (en) | Heat sink for cool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of a computer | |
US11781818B2 (en) | Heat dissipation fin an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 |
US20100124021A1 (en) | Heat radiating fin assembly and thermal module formed therefrom | |
CN101562963B (zh) | 散热装置 | |
CN211909489U (zh) | Pcb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服务器 | |
CN102692979A (zh) | 散热装置 | |
CN209472927U (zh) | 一种晶体管散热器 | |
CN112136370B (zh) | 具备波纹板层叠式冷却塔的电子元件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