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9763B - 三维影像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维影像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69763B CN102769763B CN201110124767.1A CN201110124767A CN102769763B CN 102769763 B CN102769763 B CN 102769763B CN 201110124767 A CN201110124767 A CN 201110124767A CN 102769763 B CN102769763 B CN 1027697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depth
- eye image
- camera
- comparis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42 decol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238 somato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维影像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该三维影像摄相机包括:一第一镜头,用以提供一第一感光信号,一第一第二镜头,用以提供一第二感光信号,以及一影像处理单元,用以接收第一感光信号及第二感光信号以产生一第一眼影像、一第一比对影像并根据该第一眼影像和第一比对影像以产生一3D深度资料。本发明利用不同规格(等级)的二个镜头所所组成的3D摄相机,可以产生二张不同品质的影像,并且组合成为相同品质的左眼影像以及右眼影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三维影像摄相机(以下简称3D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利用不同等级的多个镜头所组成的3D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3D电影的带动之下,其相关产品,例如3D电视机,开始蓬勃发展。然而,由于3D影片来源有限,因此出现2D转3D的影像处理技术,其目的即为增加3D影片数量供3D电视机播放。另一方面,3D摄影机以及3D照相机的出现,也增加了3D影片的数量。以下的描述皆以3D摄相机来作说明,而3D摄相机可以是3D摄影机或者3D照相机。
一般来说,现今市场上的3D摄相机采用二个完全相同等级的镜头,并且模拟人的双眼来记录影像资料。请参照图1,其所绘示为已知3D摄相机的成像流程示意图。其中,左镜头120可包括左透镜(L)122、左感光元件124;右镜头130可包括右透镜(R)132、右感光元件134。而左透镜(L)122可将物件100成像于左感光元件124上,并输出左感光信号;右透镜(R)132可将物件100成像于右感光元件134上,并输出右感光信号。
之后,左2D影像处理电路126会处理左感光元件124输出的左感光信号并成为一左眼影像128;右2D影像处理电路136会处理右感光元件134输出的右感光信号并成为一右眼影像138。接着,3D摄相机中的储存装置(未绘示)即可储存左眼影像128以及右眼影像138的资料,用以制作3D影片。其中,左眼影像128以及右眼影像138可为单一张图片,或者是连续的影像;再者,左眼影像128以及右眼影像138具有相同的解析度。
由以上的描述可知,已知3D摄相机在产生左眼影像128以及右眼影像138时是利用二组完全相同等级的镜头,并且利用个别的影像处理电路产生左眼影像128以及右眼影像138。而左眼影像128以及右眼影像138在产生过程中不会互相影响。
当3D电视机在放映3D影片时,3D电视机中的控制电路会依序将左眼影像126传递至使用者的左眼,并将右眼影像136传递至使用者的右眼,据此,使用者可观赏3D影像。
一般来说,镜头的透镜是由多个光学元件组成,并可由光圈来控制镜头的进光量;感光元件可为光耦合元件(CCD)或者互补式金氧半光感测单元(CMOS sensor)。透镜的复杂程度与感光元件的解析度与成像能力皆是镜头等级的指标,等级较高的镜头其成本当然较高。由于已知3D摄相机皆是利用的二个完全相同等级的镜头来产生左眼影像126以及右眼影像136,因此具有较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3D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利用不同规格(等级)的二个镜头所所组成的3D摄相机,可以产生二张不同品质的影像,并且组合成为相同品质的左眼影像以及右眼影像。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三维影像摄相机,包括:一第一镜头,用以提供一第一感光信号;一第二镜头,用以提供一第二感光信号;以及一影像处理单元,用以接收该第一感光信号及该第二感光信号据以产生一第一眼影像、一第一比对影像;其中,该影像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眼影像以及该第一比对影像产生一3D深度资料。
本发明更提出一种三维摄相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根据一第一感光信号获得一第一眼影像;根据一第二感光信号获得一第一比对影像;以及,根据该第一眼影像及该第一比对影像产生一3D深度资料。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所绘示为已知3D摄相机的成像流程示意图。
图2a与图2b所绘示为双眼观看物体时个别眼睛的成像示意图。
图3a、3b、3c、3d所绘示为利用双眼同时看到的影像决定物件位置的方法。
图4所绘示为本发明3D摄相机示意图。
图5所绘示为本发明影像处理单元示意图。
图6a至图6e绘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解释图示。
图7所绘示为本发明3D影像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所绘示为本发明影像处理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所绘示为应用本发明的一种体感游戏机。
图10所绘示为多视角的同步3D摄相机示意图。
图11所绘示为360度环形摄相机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物件
120:左镜头
122:左透镜
124:左感光元件
126:左2D影像处理电路
128:左眼影像
130:右镜头
132:右透镜
134:右感光元件
136:2D影像处理电路
138:右眼影像
302、302L、302R:菱形物件
304、304L、304R:圆形物件
306、306L、306R:三角形物件
400:物件
420:主镜头
422:主透镜
424:主感光元件
428:左眼影像
430:辅镜头
432:辅透镜
434:辅感光元件
438:右眼影像
450:影像处理单元
451:主影像处理电路
452:辅影像处理电路
454:先期处理电路
456:3D深度产生器
457:3D深度内插单元
458:3D重建单元
810:电视机
820:游戏主机
830:体感检测单元
832:主镜头
834:辅镜头
850:使用者
900:物件
910:多视角同步3D摄相机
921、928:主镜头
922~927:辅镜头
931:第一眼影像
932:第二眼影像
933:第三眼影像
934:第四眼影像
935:第五眼影像
936:第六眼影像
937:第七眼影像
938:第八眼影像
950:360度环形摄相机
962~968:主镜头
971~978:辅镜头
981:第一眼影像
982:第二眼影像
983:第三眼影像
984:第四眼影像
985:第五眼影像
986:第六眼影像
987:第七眼影像
988:第八眼影像
989:第九眼影像
990:第十眼影像
991:第十一眼影像
992:第十二眼影像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左眼与右眼看到同一个物件时,左眼与右眼的呈现的影像会有些许不同,而人体的大脑即根据双眼看到的影像来建立三维(3D)影像。请参照图2a与图2b,其所绘示为双眼观看物体时,个别眼睛的成像示意图。
当一个物体在很接近双眼的正前方位置I时,左眼看到的物件会在左眼视野影像的右侧,而右眼所看到的物件会在右眼视野影像的左侧。当物件继续远离双眼时,左眼与右眼看到的物件会逐渐的往中央接近。假设物件在位置II时,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完全相同,亦即物件在影像的正中央,此位置II即可视为一参考距离。当物体继续远离双眼时,左眼看到的物件会在左眼视野影像的左侧,而右眼所看到的物件会在右眼视野影像的右侧。
根据上述的特性,即发展出一种3D深度(3D depth)的概念。请参照图3a、3b、3c、3d,其所绘示为利用双眼同时看到的影像决定物件位置的方法。而以下的描述仅以水平方向进行。
假设左眼看到的左眼视野影像如图3a所示,影像中菱形物件302L在的左侧、圆形物件304L在右侧、三角形物件306L在中央;而右眼看到的右眼视野影像如图3b所示,影像中菱形物件302R在右侧、圆形物件304R在左侧、三角形物件306R在中央。因此,如图3c所示即可获得三个物件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关系。亦即,圆形物件304最接近眼睛、三角形物件306在参考位置上、菱形物件304最远离眼睛。
如图3d所示,假设图3a的左眼视野影像被定义为一参考影像(reference image),则图3b中与图3a中两影像中相同物件之间因视差/视野所造成的水平距离即为两影像间的3D深度。很明显地,三角形物件306L与306R在参考位置上所以三角形物件306的3D深度为0,亦即左右眼的视野影像中,三角形物件306的水平位置相同。同理,左眼视野影像中圆形物件204L位于右侧,而右眼视野影像中圆形物件204R位于左侧,因此圆形物件204的3D深度为负值的d1。同理,左眼影像中菱形物件204L位于左侧,而右眼视野影像中菱形物件204R位于右侧,因此菱形物件204的3D深度为正值的d2。
当然,如果将图3b的右眼视野影像定义为参考影像,则接近眼睛的物件的3D深度为正值,远离眼睛的物件的3D深度为负值。
三维立体视觉效果的影像画面即利用此3D深度概念而形成。因此,本发明的三维(3D)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即利用上述的3D深度概念来加以实现。
请参照图4,其所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3D摄相机示意图。其中,3D摄相机的二个镜头420、430规格不相同。举例来说,左镜头为一主镜头420,可为较佳等级的镜头,右镜头为一辅镜头430可为较差等级的镜头。本实施例中等级较差的镜头可能其解析度会较低,影像尺寸规格不相同,品质比较差,或是仅具有单色成像,但是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本实施例的主镜头420包括主透镜(P)422、主感光元件424;右镜头430包括辅透镜(S)432、辅感光元件434。而主透镜(P)422可将物件400成像于主感光元件424上,并输出主感光信号;辅透镜(S)432可将物件400成像于辅感光元件434上,并输出辅感光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左镜头为主镜头420,右镜头为辅镜头430,因此影像处理单元450接收主感光信号以及辅感光信号。而根据主感光信号产生一左眼影像428并且作为参考影像;再者,根据辅感光信号产生一第一比对影像(comparison image);由于,相较于参考影像,此实施例的第一比对影像的解析度较低,因此影像大小也较小。再者,为了要有一较佳的位置比较基础,因此需进行缩放(scaling),使得第一比对影像成为与参考影像相同大小的一第二比对影像,并且利用第二比对影像以及参考影像来获得一3D深度资料;最后,本实施例可根据参考影像以及3D深度资料重建一右眼影像438。
由于辅镜头430的成像规格或品质和主镜头420产生的参考影像不一致,因此,此实施例中第一比对影像或第二比对影像仅用于与参考影像(左眼影像428)进行比较而获得3D深度资料。当获得3D深度资料之后,影像处理电路450即根据品质较佳的参考影像(左眼影像428)来重建右眼影像438,重建产生的右眼影像438和原有的左眼影像428两者进一步提供使用者清晰的3D成像。
请参照图5,其所绘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处理单元示意图。影像处理电路450包括主影像处理电路451、辅影像处理电路452、先期处理电路454、3D深度产生器456、以及3D重建单元45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左镜头为主镜头420,右镜头为辅镜头430,主影像处理电路451接收主感光信号成为一左眼影像并作为参考影像。右影像处理电路452接收右感光信号成为一第一比对影像。先期处理电路454根据左眼影像的大小来缩放第一比对影像并成为一第二比对影像,使得第二比对影像与左眼影像428(参考影像)具有相同的大小。
接着,3D深度产生器456接收相同大小的第二比对影像与左眼影像(参考影像),并且计算出3D深度资料并传递至3D重建单元458。最终,3D重建单元458即根据左眼影像(参考影像)以及3D深度资料来重建右眼影像,并且输出左眼影像以及右眼影像。
以下利用图6a至图6e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如图6a所示,主影像处理电路451产生的一左眼影像例如来说可具有高解析度以及高品质,并且作为参考影像;其中,菱形物件302L在左侧、圆形物件304L在右侧、三角形物件306L在中央。而辅影像处理电路452产生图6b所示的第一比对影像,可能具有较低解析度;其中,菱形物件302R在右侧、圆形物件304R在左侧、三角形物件306R在中央。
因此,先期处理电路454即根据左眼影像的大小来放大第一比对影像进而成为图6c所示的第二比对影像,使得第二比对影像与左眼影像具有相同的大小。很明显地,由于先期处理电路454缩放了第一比对影像,因此第二比对影像的规格或品质与左眼影像不一致,因此不直接作为右眼影像。
接着,3D深度产生器456即可比对左眼影像与第二比对影像中各物件之间的距离,并且产生如图6d所示的3D深度资料。
最终,3D重建单元458主要利用左眼影像以及3D深度资料来重建右眼影像。如图6e所示,将左眼影像中的圆形物件304L向左移动d1的距离而成为右眼影像中的圆形物件304R’;将左眼影像中的菱形物件302L向右移动d2的距离而成为右眼影像中的菱形物件302R’;而左眼影像中的三角形物件306L不需移动即成为右眼影像中的三角形物件306R’。
很明显地,由于左眼影像为高品质的影像,因此根据3D深度资料移动左眼影像中的各种物件后所形成的右眼影像具有与左眼影像相同的高品质与高解析度。
请参照图7,其所绘示为本发明3D影像的控制方法流程图。首先,根据主镜头输出的主感光信号获得第一眼影像并作为参考影像(步骤S702);根据辅镜头输出的辅感光信号获得第一比对影像(步骤S704);接着,缩放第一比对影像成为第二比对影像,使得第二比对影像与参考影像具有相同的大小(步骤S706);接着,根据第二比对影像与参考影像计算出一3D深度(步骤S708);以及,根据3D深度与参考影像来重建一第二眼影像(步骤S710)。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由于左眼影像(参考影像)与第二比对影像中的物件简单,因此3D深度产生器456可以直接利用物件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比较并获得3D深度。
3D深度产生器456计算以产生3D深度资料的方法可如下所述。3D深度产生器456可各别将左眼影像(参考影像)与第二比对影像切割为多个区块(Block),左眼影像的多个区块和第二比对影像的多个区块是互相对应的,并利用互相对应的区块来进行比较(例如为距离运算),并进而获得各个区块3D深度(block base 3D depth)作为3D深度资料。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更可以利用内插法(interpolation),借由每个区块3D深度,进一步求得更细部的子区块3D深度(sub-block base 3D depth)作为最终的3D深度资料。当然,最小的区块单位即为一个像素。也就是说,利用内插法可获得每个像素的3D深度,而3D重建单元即可利用左眼影像(参考影像)以及每个像素3D深度(pixel base 3D depth)来获得高品质以及高解析度的右眼影像。
请参照图8,其所绘示为本发明影像处理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增加了一3D深度内插单元457,用以接收3D深度产生器输出的区块3D深度资料,并输出子区块3D深度资料至3D重建单元。而子区块3D深度资料可以为像素3D深度资料。
实际上,由于左右眼睛在观测相同的物件时,有些区域无法同时被左右眼睛所观察到。如图8所示,3D重建单元458可再接收第二比对影像,并将左眼影像无法还原的小部分区域利用撷取第二比对影像来重建完成。当然,上述的小部分区域如果没有利用3D重建单元来进行重建,通常观察者也不易察觉。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是运用在具有主镜头与辅镜头的3D摄相机系统。利用不同等级的镜头来重建相同影像品质以及解析度的左眼影像以及右眼影像。因此,可以降低3D相机的成本,或者,利用一高价值的单镜头摄相机搭配一般单镜头的摄相机,即可合成一3D影片。
再者,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有一些其他的变化。举例来说,先期处理电路可以将左眼影像(参考影像)进行缩放处理,使得缩放处理后的参考影像与辅镜头输出的影像具有相同大小。如此,3D深度产生器即可据以产生3D深度资料,而3D重建单元更可以根据缩小后的参考影像以及3D深度资料来重建另一眼影像。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利用相同解析度但是光学特性不同的镜头来作为辅镜头。举例来说,利用相同解析度的单色镜头来作为辅镜头。如此,本发明更可以省略先期处理电路,亦即不需要进行缩放辅镜头输出的影像,并直接利用3D深度产生器来接收主镜头与辅镜头输出的影像。由于主镜头与辅镜头输出的影像解析度大小相同,因此3D深度产生器即可直接进行比对左眼影像以及第一比对影像并且输出3D深度资料。或者,利用相同解析度的镜头来作为辅镜头,而先期处理电路可将辅镜头输出的第一笔对影像进行去色处理。之后,3D深度产生器接收第一眼影像以及去色处理后的第一比对影像并且输出3D深度资料。据此,具有相同解析度的主镜头与辅镜头的一实施例中,其3D深度产生器比较该第二比对影像以及该第一眼影像据以产生一区块3D深度的最小区块单位可以像素为单位。
另外,本发明的3D摄相机也可以不需要具备重建右眼影像的能力(亦即不需要3D重建单元)。换句话说,3D摄相机中可以仅储存左眼影像(参考影像)以及3D深度资料。而进行3D影像播放时,3D摄相机仅需要输出左眼影像(参考影像)以及3D深度资料至外部的播放单元(例如3D电视),当外部的播放单元中具有3D重建单元时,即可以根据左眼影像(参考影像)以及3D深度资料来重建右眼影像,并且将左眼影像以及右眼影依序呈现在屏幕上。
另外,由上述说明可知3D深度资料也可以用来作为判断物件与摄相机之间的距离参数。也就是说,利用二个镜头即可以进行物件与摄相机之间的距离检测。此方式可以近一步的应用于游戏机的动作检测。
请参照图9,其所绘示为应用本发明的一种体感游戏机。体感游戏机包括一游戏主机820、以及一体感检测单元830。其中,体感检测单元830包括一主镜头832与一辅镜头834。其中,体感检测单元830可拍摄使用者850,并据以建立3D深度资料并获得使用者位置与体感检测单元830之间的距离。于游戏进行中,主镜头832可拍摄使用者的画面并且呈现在电视机810或者可与朋友分享。
除此之外,主镜头832与辅镜头834所产生的影像更可进一步地产生3D深度资料传递至游戏主机820。当使用者的手或者脚在动作时,相关位置的3D深度资料会对应地改变,因此,游戏主机820即可将3D深度资料的变化作为一控制信号,并于电视机810上产生对应的画面。
或者,体感检测单元830更可作为手势操作的电视机的输入装置。当然,更可以利用体感检测单元830来检测车辆、飞行器、船只、机器人、与附近物件之间的距离,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再者,利用本发明更可以实现多视角的同步3D摄相机。请参照图10,其所绘示为多视角的同步3D摄相机示意图。多视角的同步3D摄相机910包括二个主镜头921、928、以及六个辅镜头923~927同时拍摄物件900。
利用第一主镜头921可直接产生第一眼影像931,利用第二主镜头928可直接产生第八眼影像938。再者,利用辅镜头922~927可生相对应的多个比对影像。接着,利用本发明的影像处理技术,根据用第一眼影像931或者第八眼影像938即可以产生第二眼影像932、第三眼影像933、第四眼影像934、第五眼影像935、第六眼影像936、第七眼影像937。
当电视机接收到第一影像931~第八影像938之后,即可区分为七组双眼影像。由左而右依序为第一组双眼影像包括第一眼影像931与第二眼影像932;第二组双眼影像包括第二眼影像932与第三眼影像933;第三组双眼影像包括第三眼影像933与第四眼影像934;第四组双眼影像包括第四眼影像934与第五眼影像935;第五组双眼影像包括第五眼影像935与第六眼影像936;第六组双眼影像包括第六眼影像936与第七眼影像937;第七组双眼影像包括第七眼影像937与第八眼影像938。
如此一来,当电视机前由左至右坐了七个使用者,电视机即可控制七组双眼影像至相对应的七个使用者,俾使每个使用者皆可看到不同视角的物件900。
当然,图10的多视角的同步3D摄相机910不须限定主镜头的数目,例如:仅利用一个主镜头并搭配多辅镜头也可以达成多视角的同步3D摄相机910。
利用本发明更可以实现360度环形摄相机。请参照图11,其所绘示为360度环形摄相机示意图。360度环形摄相机950包括四个主镜头962~968、以及八个辅镜头971~978同时拍摄360度的景象。
运用相同的原理,利用第一主镜头962可直接产生第一眼影像981,利用第二主镜头964可直接产生第四眼影像984,利用第三主镜头966可直接产生第七眼影像987,利用第四主镜头968可直接产生第十眼影像990。再者,利用辅镜头971~978可生相对应的多个比对影像。接着,利用本发明的影像处理技术,根据用第一眼影像981、第四眼影像984、第七眼影像987、或者第十眼影像990即可以产生第二眼影像982、第三眼影像983、第五眼影像985、第六眼影像986、第八眼影像988、第九眼影像989、第十一眼影像991、第十二眼影像992。
因此,根据第一影像981~第十二影像992,即可播放360度的环形影像。
因此,本发明的优点是提出一种3D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利用不同规格(等级)的二个镜头所所组成的3D摄相机,可以产生二张不同品质的影像,并且组合成为相同品质的左眼影像以及右眼影像,并成为3D影片。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3)
1.一种3D摄相机,包括:
一第一镜头,用以提供一第一感光信号;
一第二镜头,用以提供一第二感光信号;以及
一影像处理单元,用以接收该第一感光信号及该第二感光信号据以产生一第一眼影像以及一第一比对影像,并参考该第一眼影像据以处理该第一比对影像而获得一第二比对影像,该第一眼影像与该第一比对影像的视野大小相同,该第二比对影像与该第一眼影像大小相同,其中处理该第一比对影像是对该第一比对影像进行放大处理或去色处理;
其中,该影像处理单元比较该第一眼影像以及该第二比对影像产生一3D深度资料,且利用该3D深度资料移动该第一眼影像中的物件产生一第二眼影像,其中3D深度为该第一眼影像与该第二比对影像中相同物件之间因视野所造成的水平距离,
该影像处理单元包括:
一第一影像处理电路,用以接收该第一感光信号以产生该第一眼影像;
一第二影像处理电路,用以接收该第二感光信号以产生该第一比对影像;
一先期处理电路,用以接收该第一眼影像与该第一比对影像,以产生该第二比对影像;
一3D深度产生器,用以接收并比较该第二比对影像以及该第一眼影像,且根据该第一眼影像与该第二比对影像中的物件复杂程度选择性以物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区块3D深度其中之一作为该3D深度资料,
其中该3D深度产生器将该第一眼影像与该第二比对影像切割为多个区块,并利用互相对应的区块进行比较,据以产生各个该区块3D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摄相机,其特征在于,该3D摄相机更包括一第三镜头,并可据以产生一第三比对影像,使得该影像处理单元据以产生一第三眼影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摄相机,其特征在于,该3D摄相机为一多视角同步3D摄相机或者一360度环形摄相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摄相机,其特征在于,该影像处理单元更包括:
一3D重建单元,用以接收该第一眼影像与该3D深度资料据以产生该第二眼影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摄相机,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3D深度内插单元,接收该区块3D深度并进行一内插运算后获得一子区块3D深度,作为该3D深度资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摄相机,其特征在于,该区块3D深度为一以像素为单位的3D深度资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摄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镜头为单色镜头。
8.一种3D摄相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一第一感光信号获得一第一眼影像;
根据一第二感光信号获得一第一比对影像,该第一眼影像与该第一比对影像的视野大小相同;
参考该第一眼影像据以处理该第一比对影像而获得一第二比对影像,该第二比对影像与该第一眼影像大小相同,其中处理该第一比对影像是对该第一比对影像进行放大处理或去色处理;
根据该第一眼影像及该第二比对影像产生一3D深度资料,其中3D深度为该第一眼影像与该第二比对影像中相同物件之间因视野所造成的水平距离;以及
利用该3D深度资料移动该第一眼影像中的物件产生一第二眼影像,
其中根据该第一眼影像与该第二比对影像中的物件复杂程度选择性以物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区块3D深度其中之一作为该3D深度资料,且获得区块3D深度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该第二比对影像分为多个比对区块;
将该第一眼影像区分为多个第一区块;
比较该多个比对区块与对应的该多个第一区块的多个距离以获得一区块3D深度作为该3D深度资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摄相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一第三镜头获得一第三比对影像;以及
根据该第三比对影像与该第一眼影像获得一第三眼影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摄相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3D摄相机为一多视角同步3D摄相机或者一360度环形摄相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3D摄相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3D摄相机为一体感检测单元,可输出该3D深度资料至一游戏主机,使得该游戏主机根据该3D深度资料的变化作为一控制信号,并于一电视机上产生对应的画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摄相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以下步骤:
对该区块3D深度进行内插运算并获得该3D深度资料中的一子区块3D深度以作为该3D深度资料。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摄相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区块3D深度为一像素3D深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24767.1A CN102769763B (zh) | 2011-05-05 | 三维影像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24767.1A CN102769763B (zh) | 2011-05-05 | 三维影像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69763A CN102769763A (zh) | 2012-11-07 |
CN102769763B true CN102769763B (zh) | 2016-12-14 |
Family
ID=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69175B1 (en) * | 1998-08-28 | 2001-07-31 | Sarnoff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regions of aligned images using flow estimation |
US6847392B1 (en) * | 1996-10-31 | 2005-01-25 | Nec Corporation |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estimation apparatus |
US7295697B1 (en) * | 1999-12-06 | 2007-11-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pth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ixed reality presentation system |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47392B1 (en) * | 1996-10-31 | 2005-01-25 | Nec Corporation |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estimation apparatus |
US6269175B1 (en) * | 1998-08-28 | 2001-07-31 | Sarnoff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regions of aligned images using flow estimation |
US7295697B1 (en) * | 1999-12-06 | 2007-11-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pth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ixed reality presentation syste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87267B2 (ja) | 3次元画像補間装置、3次元撮像装置および3次元画像補間方法 | |
US8311318B2 (en) | System for generating images of multi-views | |
CN103348682B (zh) | 在多视图系统中提供单一视觉的方法和装置 | |
US9154762B2 (en) | Stereoscopic image system utilizing pixel shifting and interpolation | |
WO2012153447A1 (ja) | 画像処理装置、映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集積回路 | |
CN105723705B (zh) | 用于自动立体多视图显示器的图像的生成 | |
JPWO2012176431A1 (ja) | 多視点画像生成装置、多視点画像生成方法 | |
JP2014056466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
JP2011064894A (ja)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
KR101538947B1 (ko) | 실감형 자유시점 영상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 |
JP5450330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2428707A (zh) | 立体视用图像对位装置,立体视用图像对位方法及其程序 | |
WO2013108285A1 (ja) | 画像記録装置、立体画像再生装置、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立体画像再生方法 | |
JP6033625B2 (ja) | 多視点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TWI462569B (zh) | 三維影像攝相機及其相關控制方法 | |
TWI613904B (zh) | 立體影像產生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電子裝置 | |
JP2013223008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
TWI589150B (zh) | 3d自動對焦顯示方法及其系統 | |
CN101908233A (zh) | 产生用于三维影像重建的复数视点图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769763B (zh) | 三维影像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 |
KR101912242B1 (ko) |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영상 처리 방법 | |
JP2012134885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KR102306775B1 (ko) | 사용자 인터렉션 정보를 반영하여 입체영상을 재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769763A (zh) | 三维影像摄相机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 |
KR20160003355A (ko) | 3차원 입체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