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0215A - 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及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及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40215A CN102740215A CN201210067401XA CN201210067401A CN102740215A CN 102740215 A CN102740215 A CN 102740215A CN 201210067401X A CN201210067401X A CN 201210067401XA CN 201210067401 A CN201210067401 A CN 201210067401A CN 102740215 A CN102740215 A CN 1027402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mentioned
- unit
- caller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05—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combining the signals of two or more micro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7/00—Details of public address [PA] systems covered by H04R27/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7/001—Adaptation of signal processing in PA systems in dependence of presence of noi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7/00—Details of public address [PA] systems covered by H04R27/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7/009—Signal processing in [PA] systems to enhance th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10/00—Microphones
- H04R2410/05—Noise reduction with a separate noise micropho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7/00—Public address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可使麦克风的集音状态切实报告给通话者,其中,声音输入装置100具有:麦克风10,对伴随着通话者的发声的声音进行集音;声音区间判断部31,根据麦克风10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处理,检测出与输入有通话者的发声的期间对应的声音输入期间,输出表示是否是声音输入期间的判断信号Sig RD;报告部(LED驱动器33及LED50),根据声音区间判断部31的输出,将声音区间判断部31判断出的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通话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及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可预见其在噪音较强的环境下也会使用。因此,为了在噪音强烈的环境下也可确保通话质量,存在对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组装具有噪音消除功能的麦克风装置的情况。
此外,噪音消除方法包括单麦克风方式、及双麦克风方式。在单麦克风方式中,由一个麦克风接受声音并生成信号,将该生成信号分离为声音成分和噪音成分,进行抑制噪音成分的处理。在双麦克风方式中,除了声音集音用麦克风外还设置噪音集音用麦克风,进行将声音集音用麦克风的输出信号中含有的噪音成分使用噪音集音用麦克风的输出信号去除的处理。
专利文献1中指出,通话时使用免提功能时,使用者会无法掌握音量等级(参照该文献的第0015段),如该文献的图2的流程图所示公开了以下内容:通过麦克检测声音,当选择了通知模式时,通知麦克音量等级。此外,如该文献的图6所示,对于麦克检测音量对使用者的通知,公开了对灯(LED)进行照明控制这一点。
专利文献2如该文献的摘要所示,公开了以下内容:通过接近传感器检测出对通话者的脸部的接近,对应该检测,双麦噪音去除单元发挥作用。此外,未检测出与通话者的脸部的接近时,单麦噪音去除单元发挥作用。
从专利文献3的图1及图2可知,相对麦克风阵列(101)对应设置抑制量显示部(106)。该文献的第0026段公开了以下内容:麦克风阵列和抑制量显示部相对框体变为一体,从而以麦克风阵列的位置为基准,可掌握抑制的方向。此外,专利文献3如其第0002段所述,以运用电话会议系统及视频会议系统时产生的问题作为技术背景进行了说明。
专利文献1:特开2006-67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81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0-285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和一般的移动电话不同,具有相对无线通信装置主体可调整麦克风的位置的外接麦克风这一类型。在这种类型的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中,因麦克风的位置可任意调整,所以存在以下隐忧:在各使用者之间,麦克风的保持位置产生波动,各使用者之间,使用者的发声的集音状态出现变动。为了对讲话者的发声充分集音,希望讲话者在适当位置保持麦克风,并对其发声。因此,对于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的使用者,采取对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事先培训的行动。但现实情况下,仅通过该培训是不充分的。
此外,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大多允许将麦克风放置到使用者的胸部或肩部上来使用。这种情况下,如果麦克风不在适当的位置上,则无法对使用者的发声充分集音。
从上述说明可知,希望切实将麦克风的集音状态报告给通话者。此外,上述课题说明中,以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为一例,但不得根据该记述对本申请的发明作限定性解释。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以外的其他装置(声音输入装置等)。
本发明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具有:第1集音单元,对通话者的发声进行集音;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根据上述第1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处理,检测出与输入上述发声的期间对应的声音输入期间,输出表示是否是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判断信号;报告单元,根据上述判断信号,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
可进一步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并输出和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上述报告单元根据上述判断信号及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可判断是否继续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上述任意一种声音输入装置,其可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并输出和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其中,上述报告单元可检测出规定期间内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为规定阈值以下或规定阈值以上,对应该检测,停止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上述任意一种声音输入装置,其可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和上述第1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及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差对应的信号,其中,上述报告单元根据上述判断信号及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可判断是否继续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上述任意一种声音输入装置,其可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和上述第1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及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差对应的信号,其中,上述报告单元可检测出规定期间内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为规定阈值以下或规定阈值以上,对应该检测,停止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上述任意一种声音输入装置,其可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滤波单元,对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执行滤波处理;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和上述滤波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其中,上述报告单元根据上述判断信号及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可判断是否继续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上述任意一种声音输入装置,其可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滤波单元,对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执行滤波处理;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和上述滤波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其中,上述报告单元无论上述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的输出的变动,可检测出规定期间内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为规定阈值以下或规定阈值以上,对应该检测,停止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对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上述任意一种声音输入装置,其中,上述报告单元为了将通过上述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检测出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情况报告给上述通话者,对至少一个发光单元进行照明控制。
可进一步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滤波单元,对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执行和上述判断信号对应的滤波处理。
上述任意一种声音输入装置,可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所在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其中,上述第2集音单元和上述第1集音单元设置在该声音输入装置的彼此不同的面上。
本发明涉及的通信装置具有上述任意一种声音输入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方法中,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根据第1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处理,检测出与输入有通话者的发声的期间对应的声音输入期间,报告单元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
本发明涉及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本发明,可切实将麦克风的集音状态报告给通话者。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概要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DSP的概要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图6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DSP的概要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流程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DSP的概要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并不互相独立,而可适当组合,且可主张基于该组合的叠加效果。附图以说明发明为主而制作,也包括简要显示的部分。对同一要素附加同样的标记,省略重复说明。虽然排除了各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性说明,但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的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适用。
实施方式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00具有:麦克风10,对伴随着通话者的发声的声音进行集音;声音区间判断部31,根据麦克风10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处理,检测出与输入有通话者的发声的期间对应的声音输入期间,输出表示是否是声音输入期间的判断信号Sig_RD;报告单元/报告部(LED驱动器33及LED50),根据声音区间判断部31的输出,将声音区间判断部31对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通话者。
声音区间判断部31根据麦克风10的输出波形的处理,检测出输入有通话者的发声的期间、即声音输入期间。LED驱动器33对应声音区间判断部31的输出,驱动控制LED50。由此,可将装置一侧的声音的检测状态切实报告给通话者。
如装置一侧的声音的检测状态退化,则通话者识别出麦克风10的位置不佳,可将麦克风10放置到较适当的位置。根据情况不同,通话者识别出妨碍了对麦克风的声音传送,可排除妨碍对麦克风10的声音传送的因素。例如,当麦克风10位于通话者的胸部或肩部时,存在通话者的衣服妨碍声音传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了将装置一侧的声音的检测状态报告给通话者,通话者可识别出存在妨碍声音传送的障碍物,可去除该障碍物。
声音区间判断部31通过VAD(Voice Activity Detection/语音行为检测)这一方法判断声音/非声音。在抑制了人的声音以外的噪音的影响的状态下,可检测出通话者的发声的集音状态。这一点在噪音强烈的环境下也会使用的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中尤其具有有益的效果。在仅报告输入声音波形的强级的情况下,因也含有噪音的强级,所以在噪音强烈的环境下没有意义。
以下参照图1至图5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具有声音输入装置的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1(a)是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前面图,图1(b)是声音输入装置100的背面图。图2是声音输入装置的概要框图。图3是DSP的概要框图。图4及图5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如图1所示,在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以下简称为无线通信装置)900上安装可装卸的声音输入装置(声音输入装置)100。无线通信装置900是一般的无线设备,其构成是,具备用于在规定频率下进行通信的收发部901,可与其他无线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经由声音输入装置100将通话者的声音输入到无线通信装置900中。输入到无线通信装置900中的通话者的声音从收发部901被发送。从其他的通信装置发送来的声音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装置900的收发部901接收。
声音输入装置100具有主体101、电线102、连接器103。主体101形成为适于由通话者的手把持的大小及形状,内置麦克风、扬声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开关元件、电子电路、及机械要素。主体101通过将配件组装到框体内来制造。主体101通过电线102电连接到无线通信装置900。电线102是含有声音信号、控制信号等传送线的线状部件。连接器103是一般的连接器,相对设置在无线通信装置900中的成对的另一个连接器嵌合。例如从无线通信装置900向声音输入装置100提供电源。
如图1(a)所示,主体101的前面设置扬声器106及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如图1(b)所示,在主体101的背面设置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及带扣107。主体101的顶面设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109。主体101的侧面设有PTT(Push To Talk/一键通)部104。LED109是将声音输入装置100对通话者的声音的检测状态报告给通话者的功能部。PTT部104是用于使无线通信装置900为声音发送状态的开关,检测突起状部分被推入到框体内的情况。此外,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具体构成不限于此,是任意的。
如图2所示,声音输入装置100具有:麦克风10、11、A/D变换部20、D/A变换部25、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30、LED50、及晶体管60。麦克风10对应于图1所示的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麦克风11对应于图1所示的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晶体管60对应于PTT部104,通过突起状部分被推入到框体内而开通。DSP30例如由多功能型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半导体芯片构成。
如图2所示,麦克风10连接到A/D变换部20,麦克风11的输出连接到A/D变换部20。A/D变换部20的输出连接到DSP30。DSP30的输出连接到LED50、D/A变换部25。晶体管60连接到DSP30和接地电位之间。
麦克风10输出模拟声音波形AS1,其通过A/D变换部20变换为数字值,作为声音波形信号Sig_V1输入到DSP30。麦克风11输出模拟声音波形AS2,其通过A/D变换部20变换为数字值,作为声音波形信号Sig_V2输入到DSP30。DSP30根据声音波形信号Sig_V1、Sig_V2,生成抑制了噪音成分的声音波形信号,将其发送到无线通信装置900。DSP30将从无线通信装置900接收的声音波形信号提供到D/A变换部25。此外,通过D/A变换部25生成的模拟声音波形提供到扬声器。在本实施方式中,DSP30对声音波形信号Sig_V1进行VDA(VoiceActivity Detection/语音活动检测)处理,检测出声音区间,与之对应驱动LED50。这一点稍后具体说明。
如图3所示,DSP30具有声音区间判断部31、滤波部32、LED驱动器33及减算器34。声音波形信号Sig_V1被提供给声音区间判断部31及减算器34。声音波形信号Sig_V2被提供给滤波部32。声音区间判断部31输出的判断信号Sig_RD被提供给滤波部32及LED驱动器33。减算器34的输出被提供给无线通信装置90。LED驱动器33的输出被提供给LED50。
声音区间判断部31根据对声音波形信号Sig_V1的处理判断声音输入期间和声音非输入期间,输出表示该判断结果的判断信号Sig_RD。此外,声音输入期间对应于通话者发声的期间,声音非输入期间对应于通话者不发声的期间。
声音区间判断部31判断声音输入期间及声音非输入期间的具体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声音区间判断部31对输入波形作离散余弦变换,在频率轴上获得单位时间下的能量变化量,当该能量变化方式满足规定条件时,判断检测出声音输入期间。对于声音区间判断部31判断声音输入期间及声音非输入期间的具体方法,例如可适当适用特开2004-272952、特开2009-294537中所述的内容等。本申请中加入了这些公报的公开内容。
滤波部32例如由LMS适应滤波器构成,使滤波器适应性地收束,根据声音波形信号Sig_V2,推测噪音的传送函数,执行生成波形信号Sig_OL的滤波处理。即,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和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8的配置位置不同,因此滤波部32利用通过声音传送路径、反射等产生的声音波形信号Sig_V1和声音波形信号Sig_V2的传送函数的差等,推测声音波形信号Sig_V2中含有的噪音的传送函数,生成波形信号Sig_OL。如上所述,从声音区间判断部31向滤波部32提供判断信号Sig_RD。滤波部32根据该判断信号Sig_RD检测出声音输入期间及声音非输入期间,执行适于各期间的噪音的传送函数的推测,或者用于噪音的传送函数的推测。因此,可较切实地推测出声音波形信号Sig_V2中含有的噪音的传送函数。滤波部32将根据声音波形信号Sig_V2生成的波形信号Sig_OL提供给减算器34。此外,滤波部32执行的滤波处理的内容不应限定为上述具体示例。上述情况下,滤波部32对声音波形信号Sig_V2执行和声音区间判断部31提供的判断信号Sig_RD对应的噪音的传送函数的推测处理(换言之,滤波部32作为执行推测处理的推测单元(推测部)起作用)。例如,对应判断信号Sig_RD的电平,切换通过滤波部32执行的滤波处理的内容,从而可实现适于发声时/非发声时的滤波处理等。当判断信号Sig_RD表示非发声(不是声音区间)时,为降低耗电,可使滤波部32为停止状态(非激活状态)。波形信号Sig_OL通过该滤波部32的滤波处理生成,但不限于该例。
LED驱动器33是驱动LED50的驱动电路。LED驱动器33在判断信号Sig_RD表示声音输入期间时,为使LED50发光,对LED50提供驱动电流。LED驱动器33在判断信号Sig_RD表示声音非输入期间时,不对LED50提供驱动电流。此外,判断信号Sig_RD和LED50的发光状态的关系也可相反。
减算器34进行从声音波形信号Sig_V1减去波形信号Sig_OL的减算处理。由此,可实现声音波形信号Sig_V1中含有的噪音成分的抑制。
参照图4及图5说明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动作。图4所示的情况下,声音输入装置100位于适当的位置,充分集音通话者的发声。此时,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因嘴较近所以声音较多进入,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是和嘴相反一侧的面所以声音基本不进入。并且,噪音因声源十分远所以是基本同样地进入到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和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两者的状态。图5所示情况下,声音输入装置100不在适当的位置,无法充分集音通话者的发声。此外,在图4及图5中,设LED50开灯的状态为LED开灯状态接通、设LED50灭灯状态为LED开灯状态断开。
图4所示情况下,声音波形信号Sig_V1明确划分为振幅较大的期间、和振幅较小的期间。即,可明确地识别声音和噪音。声音区间判断部31对声音波形信号Sig_V1执行上述计算处理,判断声音输入期间及声音非输入期间,输出和其对应的判断信号Sig_RD。此外,判断信号Sig_RD例如是在H电平及L电平间变动的双值信号。H电平的判断信号Sig_RD表示声音输入期间。L电平的判断信号Sig_RD表示声音非输入期间。当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时,LED驱动器33向LED50提供电流,与之对应,LED50开灯。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时,LED驱动器33不对LED50提供电流,LED50保持灭灯的状态。
如图4所示,在时刻t1-t2之间,LED50接通。在时刻t3-t4、时刻t5-t6、时刻t7-t8期间也同样。此时,LED50以较慢周期重复接通/断开。
图5所示的情况下,声音波形信号Sig_V1未明确划分为振幅较大的期间和振幅较小的期间,两者的边界不明确。即,声音湮没在噪音中。声音区间判断部31对声音波形信号Sig_V1执行上述计算处理,判断声音输入期间及声音非输入期间,输出和其对应的判断信号Sig_RD。当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时,LED驱动器33向LED50提供电流,与之对应,LED50开灯。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时,LED驱动器33不对LED50提供电流,LED50保持灭灯的状态。
如图5所示,在时刻t1-t2之间,LED50接通。在时刻t3-t4、时刻t5-t6、时刻t7-t8、时刻t9-t10、时刻t11-t12、时刻t13-t14之间也同样。因此,LED50以较快的周期重复接通/断开。
从图4及图5的对比可知,LED50的接通/断开取决于声音输入装置100是否可充分集音通话者的发声。因此,通话者在通话时观察LED50,可确认LED50是否与自身发声的期间同步动作。换言之,通过使LED50的动作状态与声音输入期间同步,可向通话者报告装置一侧的声音的检测状态。通过使LED50的动作状态和声音非输入期间同步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但在将集音状态直观地告诉使用者的直观性上较差。
从以上说明可知,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00检测声音输入期间,与该检测出的声音输入期间同步,驱动控制LED。从而可将装置一侧的声音的检测状态报告给通话者。
在一般的移动电话中,在移动电话主体中,麦克风的位置固定。因此,难以想像因麦克风的位置不适当而无法充分集音通话者的发声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中,声音输入装置借助电线连接到装置主体,可调整相对装置主体的声音输入装置的位置。因此,即使进行了充分的事先培训,在多个通话者之间使声音输入装置的位置适当也是不容易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鉴于这一点,如上所述,检测声音输入期间,与该检测出的声音输入期间同步,驱动控制LED,对通话者通知现在的声音输入装置的是否适当。由此,可促进使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适当。
如上所述,通过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的适当化,可预见到声音波形信号Sig_V1中含有的噪音成分也可充分抑制,结果可提高从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声音的质量。
实施方式2
参照图6至图11说明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00具有电平差检测部35,其生成并输出与麦克风11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更明确地,电平差检测部35生成与从麦克风10提供的声音波形和麦克风11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的差对应的信号),根据从声音区间判断部31输出的判断信号Sig_RD及电平差检测部35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继续将声音区间判断部31对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通话者。由此,包括噪音集音用麦克风在内,可报告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是否适当。例如,可检测出噪音集音用麦克风的集音状态较差、或对声音集音用及噪音集音用麦克风两者同时输入了通话者的发声,可将这些报告给通话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和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从而可获得和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图6是DSP的概要框图。图7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图8至图10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图11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
如图6所示,DSP30进一步具有:电平差检测部(电平差信号生成部、信号生成部、信号生成单元)35、状态判断部36及计时器37。电平差检测部35包括:RMS变换部35a、35b及减算器35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报告单元/报告部的构成包括状态判断部36、计时器37、LED驱动器33、LED50,但不限于此。电平差检测部35作为生成和声音波形信号Sig_V2的强级对应的信号的信号生成单元起作用。
声音波形信号Sig_V1被提供给RMS变换部35a。声音波形信号Sig_V2被提供给RMS变换部35b。向减算器35c提供RMS变换部35a、35b的各输出。减算器35c的输出被提供给状态判断部36。状态判断部36和计时器37相互连接。声音区间判断部31的输出被提供给状态判断部36。
RMS变换部35a为求出声音波形信号Sig_V1的信号强级,将声音波形信号Sig_V1变换为RMS(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输出变换后的值。同样,RMS变换部35b为求出声音波形信号Sig_V2的信号强级,将声音波形信号Sig_V2变换为RMS,输出变换后的值。RMS变换是指进行二乘平均平方根的计算处理。具体而言,将输入值平方后相加平均,取平方根。由此算出变动值的强级。
减算器35c从RMS变换部35b的输出电平值减去RMS变换部35a的输出电平值。由此生成和声音波形信号Sig_V1与声音波形信号Sig_V2之间的电平差对应的电平差信号(Sig_DL)。
状态判断部36根据声音区间判断部31提供的判断信号Sig_RD和电平差检测部35提供的电平差信号Sig_DL,控制LED驱动器33。例如,状态判断部36首先参酌判断信号Sig_RD的值,接着减算电平差信号Sig_DL和阈值。状态判断部36由此检测出图7所示的状态1至3的任意一种状态。
参照图7至图10说明状态判断部36的动作。此外,图7的状态1和图8所示的状态对应,图7的状态2和图9所示的状态对应,图7的状态3和图10所示的状态对应。
图8是和图4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
图9例如是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被衣服等堵住的状态。在图9中,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中声音进入较多,但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中基本未进入声音、噪音。在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中,存在将声音输入装置100附着在衣服上的状态下由通话者发声的情况,图9的状态是此种情况下易发生的状态。
图10例如是声音输入装置100把持方式不好,通话者未面向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的正面说话(或嘴的位置偏离)的状态。在图10中,声音、噪音均以相同电平输入到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和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中。在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中,除了将声音输入装置100放在衣服上由通话者发声的情况,还存在声音输入装置100附着在腹部的衣服上由通话者发声的情况,图10的状态是此种情况下易于发生的状态。
图7所示的状态1中,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的期间,电平差信号Sig_DL在阈值th1以下,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的期间,电平差信号Sig_DL在阈值th1以上。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该状态,判断当前的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适当。之后,状态判断部36将判断信号Sig_RD提供给LED驱动器33。LED驱动器33和实施方式1一样,在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时开灯,在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时灭灯。从图8可知,LED50和实施方式1所示的图4一样,以较慢的周期重复接通/断开。
图7所示的状态2的情况下,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的期间,电平差信号Sig_DL在阈值th2以下,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的期间,电平差信号Sig_DL在阈值th2以上。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该状态,判断当前的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不适当。明确检测出噪音集音用麦克风的集音状态不良。状态判断部36在该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将对LED驱动器33提供的信号固定为L电平。从而使LED50变为灭灯的状态,可对通话者报告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的异常。从图9可知,LED50从中途强制灭灯。
图7所示的状态3的情况下,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的期间,电平差信号Sig_DL在阈值th3以上,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的期间,电平差信号Sig_DL在阈值th3以上。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该状态,判断当前的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不适当。明确检测出对声音集音用及噪音集音用麦克风两者输入了通话者的发声。状态判断部36在该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将对LED驱动器33提供的信号固定为L电平。从而使LED50变为灭灯的状态,可对通话者报告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的异常。从图10可知,LED50从中途强制灭灯。
参照图11补充说明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动作。首先在图7所示的状态1下,声音输入装置100变为和该状态对应的动作状态。之后,判断信号Sig_RD的值为H期间,则电平差信号Sig_DL变为阈值th2以下,或者判断信号Sig_RD的值为L期间,则电平差信号Sig_DL变为阈值th3以上(S100)。该状态通过状态判断部36根据电平差信号Sig_DL和阈值的比较来检测。接着,状态判断部36起动计时器(S101)。计时器37开始时间测定。接着,状态判断部36判断计时器37的测定时间是否超过规定时间Tm1(S102)。到计时器37的测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为止,重复步骤S100~S102。此外,在计时器37起动的状态下,步骤S101被跳过而不被执行。并且,在S100中,如未检测出判断信号Sig_RD的值为H期间且电平差信号Sig_DL为阈值th2以下、或判断信号Sig_RD的值为L期间且电平差信号Sig_DL为阈值th3以上,则状态判断部36使计时器37初始化(S106),继续状态1的动作状态。此外,例如,使阈值th1>th2>th3。通过使阈值th1>th2>th3,能够使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被衣服等阻塞而引起的灭灯变得迟缓,同时能够使通话者的嘴面向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前面及背面间的横侧面上的状态所引起的灭灯更为迟缓。而且,作为其他的例子,例如,可以使阈值th1、th2、th3全部为相同值。阈值th1、th2、th3的设定是与状况、环境相应适当地设定的。
当计时器37的测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Tm1时(S102),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该状态,使LED强制灭灯(S103)。之后,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电平差判断信号为阈值th2以上时(S104),解除LED灭灯并且使计时器初始化(S105),恢复到状态1的动作状态。在未检测出S104的状态时,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电平差判断信号为阈值th3以上时(S107),解除LED灭灯并且使计时器初始化(S105),恢复到状态1的动作状态。如不跳过步骤S107,则继续步骤S103的状态。
从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噪音集音用麦克风在内,判断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将当前的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报告给通话者。
具体而言如下。如图1所示,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大多设置在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的相反一侧。此时,将图1(b)的背面侧附着到通话者的胸部或肩部时,因通话者的服装等可能妨碍外来声音传送到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检测出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的集音状态较差,将其报告给通话者。由此,可较充分地抑制声音波形信号Sig_V1中含有的噪音成分,有效提高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声音的质量。
并且,如图1所示,作为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和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靠近设置的结果,可以预见通话者的发声会同时传送到各麦克风的情况(例如通话者的嘴面向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前面及背面间的横侧面上的状态相当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检测出通话者的发声输入到各麦克风,将其报告给通话者。由此,可充分抑制声音波形信号Sig_V1中含有的噪音成分,有效提高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声音的质量。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2至图17说明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00具有RMS变换部38,其生成并输出和麦克风11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根据从声音区间判断部31输出的判断信号Sig_RD及RMS变换部38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继续将声音区间判断部31对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通话者。由此,包括噪音集音用麦克风在内,可报告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是否适当。在本实施方式中,和实施方式2不同,根据RMS变换部38的输出信号的强级进行状态判断,对应该状态判断结果,控制LED的动作状态。这种情况下,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包括噪音集音用麦克风在内,可将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报告给通话者,可获得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从声音波形信号Sig_V1可充分抑制噪音成分,提高发送的声音的质量。此外,和实施方式2相比,可简化构成要素。
图12是DSP的概要框图。图13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4至图16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时序图。图17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概要流程图。
如图12所示,DSP30包括RMS变换部(信号生成部、信号生成单元)38。向RMS变换部38提供滤波部32的输出。RMS变换部38的输出被提供给状态判断部3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报告单元的构成包括状态判断部36、计时器37、LED驱动器33、LED50,但不应限于此。RMS变换部38作为生成和声音波形信号Sig_V2的强级对应的信号的信号生成单元起作用。
RMS变换部38为求出波形信号Sig_OL的信号强级,对波形信号Sig_OL进行RMS(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变换,生成电平信号Sig_RL。状态判断部36根据判断信号Sig_RD和电平信号Sig_RL判断状态,对应检测出的状态驱动控制LED驱动器33。例如,状态判断部36首先参考判断信号Sig_RD的值,接着从电平信号Sig_RL减去阈值。由此,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图13所示的状态1至3的任意一种状态。
参照图13至图16说明状态判断部36的动作。此外,图13的状态1和图14所示的状态对应,图13的状态2和图15所示的状态对应,图13的状态3和图16所示的状态对应。图14和图4、图8所示的状态是同样的状态。图15是和图9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图16是和图10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
图13所示的状态1中,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的期间,电平信号Sig_RL在阈值th4以下,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的期间,电平信号Sig_RL在阈值th4以上。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该状态,判断当前的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适当。之后,状态判断部36将判断信号Sig_RD提供给LED驱动器33。LED驱动器33和实施方式1一样,在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时开灯,在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时灭灯。从图14可知,LED50和实施方式1所示的图4一样,以低周期重复接通/断开。
图13所示的状态2中,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的期间,电平信号Sig_RL 在阈值th5以下,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的期间,电平信号Sig_RL在阈值th5以下。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该状态,判断当前的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不适当。明确检测出噪音集音用麦克风的集音状态不良。状态判断部36在该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将提供给LED驱动器33的信号固定为L电平。由此,LED50变为灭灯的状态,可向通话者报告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的异常。从图15可知,LED50在中途强制性灭灯。
图13所示的状态3中,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的期间,电平信号Sig_RL在阈值th6以上,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的期间,电平信号Sig_RL在阈值th6以上。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该状态,判断当前的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不适当。明确检测出通话者的发声输入到了声音集音用及噪音集音用麦克风两者中。状态判断部36在该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将提供给LED驱动器33的信号固定为L电平。由此,LED50变为灭灯的状态,可向通话者报告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的异常。从图16可知,LED50在中途强制性灭灯。
参照图17补充说明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动作。首先,在图7所示的状态1中,声音输入装置100变为和该状态对应的动作状态。之后,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则电平信号Sig_RL变为阈值th5以下,或者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则电平信号Sig_RL变为阈值th6以上(S200)。该状态通过状态判断部36根据电平信号Sig_RL和阈值的比较来检测。接着,状态判断部36起动计时器(S201)。计时器37开始时间测定。接着,状态判断部36判断计时器37的测定时间是否超过规定时间Tm2(S202)。直到计时器37的测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为止,重复步骤S200~S202。此外,当计时器37为已起动的状态时,步骤S201被跳过而并不被执行。并且,在S200中,如未检测出电平差信号Sig_RL为阈值th5以下、或电平差信号Sig_RL为阈值th6以上,则状态判断部36使计时器37初始化(S206),继续状态1的动作状态。此外,例如,使阈值th1>th2>th3。通过使阈值th1>th2>th3,能够使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被衣服等阻塞而引起的灭灯变得迟缓,同时能够使通话者的嘴面向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前面及背面间的横侧面上的状态所引起的灭灯更为迟缓。而且,作为其他的例子,例如,可以使阈值th1、th2、th3全部为相同值。阈值th1、th2、th3的设定是与状况、环境相应适当地设定的。
当计时器37的测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Tm2时(S202),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该状态,使LED强制灭灯(S203)。之后,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判断信号Sig_RD为L电平、电平差判断信号为阈值th5以上时(S204),解除LED灭灯并且使计时器初始化(S205),恢复到状态1的动作状态。在未检测出S204的状态的情况下,状态判断部36检测出判断信号Sig_RD为H电平、电平差判断信号为阈值th6以上时(S207),解除LED灭灯并且使计时器初始化(S205),恢复到状态1的动作状态。如不跳过步骤S207,则继续步骤S203的状态。
从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噪音集音用麦克风在内,判断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将当前的声音输入装置的集音状态报告给通话者。
具体而言如下。如图1所示,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大多设置在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的相反一侧。此时,将图1(b)的背面侧附着在通话者的胸部或肩部时,因通话者的服装等可能妨碍外来声音传送到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检测出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的集音状态较差,将其报告给通话者。由此,可充分集音噪音,据此可进行抑制声音波形信号Sig_V1中含有的噪音成分的处理,有效提高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声音的质量。
并且,如图1所示,作为声音集音用麦克风105和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靠近设置的结果,可以预见通话者的发声会同时传送到各麦克风的情况(例如通话者的嘴面向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前面及背面间的横侧面上的状态相当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检测出通话者的发声输入到各麦克风,将其报告给通话者。由此,通话者的声音输入到噪音集音用麦克风108,进行声音输入装置100的噪音抑制处理,从而可有效避免通话者的声音本身被抑制,有效提高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声音的质量。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例如,也可将本发明适用于业务用无线通信装置以外的装置。DSP的具体构成/处理内容是任意的。声音区间判断的具体方法是任意的。滤波部的具体处理内容是任意的。生成与声音波形信号Sig_V2的强级对应的信号的信号生成部/信号生成单元的具体构成是任意的,也可根据图6所示的RMS变换部35b的输出进行状态判断。并且,对通话者的报告单元不只是LED,也可是振动、声音等。对应通话者的发声产生振动即可。并且也可是:LED为2色,通过PTT的按下使第1颜色开灯,根据本发明的判断结果使第2颜色开灯,当PTT未按下时灭灯。此时,通话者可有效知道发声的输入状态和发送状态。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可适当组合实施。
Claims (13)
1.一种声音输入装置,具有:
第1集音单元,对通话者的发声进行集音;
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根据上述第1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处理,检测出与输入上述发声的期间对应的声音输入期间,输出表示是否是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判断信号;
报告单元,根据上述判断信号,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并输出和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
上述报告单元根据上述判断信号及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继续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具有:
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并输出和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
其特征在于,
上述报告单元检测出规定期间内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为规定阈值以下或规定阈值以上,对应该检测,停止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其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和上述第1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及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差对应的信号,
其特征在于,
上述报告单元根据上述判断信号及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继续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其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和上述第1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及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差对应的信号,
其特征在于,
上述报告单元检测出规定期间内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为规定阈值以下或规定阈值以上,对应该检测,停止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其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
滤波单元,对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执行滤波处理;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和上述滤波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
其特征在于,
上述报告单元根据上述判断信号及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继续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其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
滤波单元,对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执行滤波处理;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和上述滤波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强级对应的信号,
其特征在于,
上述报告单元无论上述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的输出的变动,检测出规定期间内上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信号为规定阈值以下或规定阈值以上,对应该检测,停止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对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报告单元为了将通过上述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检测出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情况报告给上述通话者,对至少一个发光单元进行照明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
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
滤波单元,对上述第2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执行和上述判断信号对应的滤波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具有第2集音单元,对上述通话者所在的周围的噪音进行集音,其特征在于,
该第2集音单元和上述第1集音单元设置在该声音输入装置的彼此不同的面上。
11.一种通信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入装置。
12.一种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方法,其中,
声音输入期间检测单元根据第1集音单元提供的声音波形的处理,检测出与输入有通话者的发声的期间对应的声音输入期间,报告单元将上述声音输入期间的检测状态报告给上述通话者。
13.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77980 | 2011-03-31 | ||
JP2011077980 | 2011-03-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40215A true CN102740215A (zh) | 2012-10-17 |
Family
ID=46928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67401XA Pending CN102740215A (zh) | 2011-03-31 | 2012-03-14 | 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及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253796A1 (zh) |
JP (1) | JP2012217172A (zh) |
CN (1) | CN102740215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90508A1 (en) * | 2013-05-29 | 2014-12-04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dual-watch mode |
CN105976826A (zh) * | 2016-04-28 | 2016-09-2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应用于双麦克风小型手持设备的语音降噪方法 |
CN108469894A (zh) * | 2018-03-13 | 2018-08-31 | 深圳阿凡达智控有限公司 | 语音识别芯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CN115918055A (zh) * | 2021-02-05 | 2023-04-04 | 艾可慕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语音输入装置、通信终端及程序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46235A (ja) * | 2015-08-27 | 2017-03-02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音声映像同期処理装置、端末、音声映像同期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6011529A1 (en) * | 1994-10-06 | 1996-04-18 | Rotunda Thomas J Jr | Voice activated transmitter switch |
CN1794757A (zh) * | 2004-12-22 | 2006-06-28 | 美国博通公司 | 一种电话及在该电话中处理音频信号的方法 |
US7171357B2 (en) * | 2001-03-21 | 2007-01-30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Voice-activity detection using energy ratios and periodicity |
WO2007118099A2 (en) * | 2006-04-03 | 2007-10-18 | Promptu Systems Corporation | Detecting and use of acoustic signal quality indicators |
US20090254350A1 (en) * | 2006-07-13 | 2009-10-08 | Nec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for Giving Warning in Connection with inputting of unvoiced Speech |
WO2010002676A2 (en) * | 2008-06-30 | 2010-01-07 |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 Multi-microphone voice activity detector |
CN101790752A (zh) * | 2007-09-28 | 2010-07-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麦克风声音活动检测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93857A (en) * | 1986-10-17 | 1992-03-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selected data and speech communication |
IL84902A (en) * | 1987-12-21 | 1991-12-15 | D S P Group Israel Ltd | Digital autocorrela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speech in noisy audio signal |
US5617508A (en) * | 1992-10-05 | 1997-04-01 | Panasonic Technologies Inc. | Speech detection device for the detection of speech end points based on variance of frequency band limited energy |
WO2001039175A1 (fr) * | 1999-11-24 | 2001-05-31 | Fujitsu Limited | Procede et appareil de detection vocale |
US6876970B1 (en) * | 2001-06-13 | 2005-04-05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 Voice-activated tuning of broadcast channels |
US20060135085A1 (en) * | 2004-12-22 | 2006-06-2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Wireless telephone with uni-directional and omni-directional microphones |
FR2898209B1 (fr) * | 2006-03-01 | 2008-12-12 | Parrot Sa | Procede de debruitage d'un signal audio |
WO2008067562A2 (en) * | 2006-11-30 | 2008-06-05 | Rao Ashwin P | Multimodal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
US8428661B2 (en) * | 2007-10-30 | 2013-04-2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 telephones with multiple microphones |
JP5505896B2 (ja) * | 2008-02-29 | 2014-05-28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発話区間検出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8831936B2 (en) * | 2008-05-29 | 2014-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spectral contrast enhancement |
AU2009287421B2 (en) * | 2008-08-29 | 2015-09-17 | Biamp Systems, LLC | A microphone arr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und acquisition |
US8645131B2 (en) * | 2008-10-17 | 2014-02-04 | Ashwin P. Rao | Detecting segments of speech from an audio stream |
JP5575977B2 (ja) * | 2010-04-22 | 2014-08-20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ボイスアクティビティ検出 |
US9031619B2 (en) * | 2010-09-30 | 2015-05-12 | Nokia Corporation | Visual indication of active speech reception |
US10218327B2 (en) * | 2011-01-10 | 2019-02-26 | Zhinian Jing | Dynamic enhancement of audio (DAE) in headset systems |
-
2012
- 2012-03-14 CN CN201210067401XA patent/CN102740215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3-29 US US13/434,271 patent/US2012025379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3-30 JP JP2012082053A patent/JP2012217172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6011529A1 (en) * | 1994-10-06 | 1996-04-18 | Rotunda Thomas J Jr | Voice activated transmitter switch |
US7171357B2 (en) * | 2001-03-21 | 2007-01-30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Voice-activity detection using energy ratios and periodicity |
CN1794757A (zh) * | 2004-12-22 | 2006-06-28 | 美国博通公司 | 一种电话及在该电话中处理音频信号的方法 |
WO2007118099A2 (en) * | 2006-04-03 | 2007-10-18 | Promptu Systems Corporation | Detecting and use of acoustic signal quality indicators |
US20090254350A1 (en) * | 2006-07-13 | 2009-10-08 | Nec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for Giving Warning in Connection with inputting of unvoiced Speech |
CN101790752A (zh) * | 2007-09-28 | 2010-07-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麦克风声音活动检测器 |
WO2010002676A2 (en) * | 2008-06-30 | 2010-01-07 |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 Multi-microphone voice activity detector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90508A1 (en) * | 2013-05-29 | 2014-12-04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dual-watch mode |
CN105976826A (zh) * | 2016-04-28 | 2016-09-2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应用于双麦克风小型手持设备的语音降噪方法 |
CN105976826B (zh) * | 2016-04-28 | 2019-10-2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应用于双麦克风小型手持设备的语音降噪方法 |
CN108469894A (zh) * | 2018-03-13 | 2018-08-31 | 深圳阿凡达智控有限公司 | 语音识别芯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CN115918055A (zh) * | 2021-02-05 | 2023-04-04 | 艾可慕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语音输入装置、通信终端及程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253796A1 (en) | 2012-10-04 |
JP2012217172A (ja) | 2012-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78909B (zh) | 屏幕发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740215A (zh) | 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及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方法 | |
US20110300845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unction thereof | |
CN103260098A (zh) | 通信装置、状态通知方法 | |
CN106896362A (zh) | 一种具有超声波距离检测功能的终端 | |
CN105100330B (zh) | 一种设备声响效果优化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WO2005002183A3 (en) | Statistical adaptive-filter controller | |
CN104092836A (zh) | 省电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259908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 |
CN104580753B (zh) | 用于估算声学噪音水平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159772B (zh) | 一种电话来电提示自动转换的方法及电话机 | |
CN202384000U (zh) | 语音处理装置、车载终端设备 | |
AU2019203711A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loudspeaker unit, and loudspeaker unit | |
CN105791515B (zh) | 一种终端设备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2540191A (zh) | 一种手机电容屏距离探测装置及其距离探测方法 | |
EP3343530A1 (en) |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
EP1229747A3 (en) | Mobile phone terminal, and peripheral unit for acoustic test of mobile phone terminal | |
US10042428B2 (en) | Non-touch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JP2018506889A (ja) | 圧電受話器と超音波発生器の複合構造 | |
WO2016045265A1 (zh) | 一种手机及其自动接听电话的方法 | |
TW200736962A (en) | Mouse | |
CN100508031C (zh) | 一种在scdma手机中识别并消除远端语音产生的回声的方法 | |
CN204190820U (zh) | 一种利用蓝牙连接移动设备的可穿戴通信装置 | |
CN103458227B (zh) | 一种两线制传输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 |
CN203883964U (zh) | 脉搏检测耳机、终端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