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9040A - 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29040A CN102729040A CN201210201827XA CN201210201827A CN102729040A CN 102729040 A CN102729040 A CN 102729040A CN 201210201827X A CN201210201827X A CN 201210201827XA CN 201210201827 A CN201210201827 A CN 201210201827A CN 102729040 A CN102729040 A CN 1027290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water
- cylinder body
- openend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属于给排水技术领域。水锤消除器包括缸体、活塞和连接头,装配方法包括的步骤:选取充气套筒作为过渡装置,将充气套筒的一端置入连接头内,且与开口端的端面接合;将活塞置入充气套筒内,用活塞推杆对准活塞顶推,直至使活塞在途经充气套筒后进入缸体腔并且位于所述开口端的位置,从而在缸体腔内形成初始压力;撤去充气套筒,对缸体的开口端进行缩口;通过活塞推杆对活塞顶推,直至活塞避开与连接头相对应的位置,对连接头实施焊接,使连接头结合在缸体的开口端的外壁上,最后撤去活塞推杆,得到装配完成的水锤消除器。优点: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简化装配工序并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水锤消除器也称水锤吸纳器,广泛应用于石化、造纸、采矿、液化气、食品、医药、给排水、市政设施、机械设备、电子工业和城乡建筑等领域,起到防止管道乃至建筑物遭受水锤破坏的作用。
如业界所知,水或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介质在输送过程中,由于阀门的突然开启或关闭、水泵突然停止工作、骤然启闭导叶等原因,使流速发生突然改变,同时压强产生大幅度波动,这种波动现象通常称为水击,即水锤效应。
由于水锤产生的瞬时压强可达管道中正常工作压强的数十乃至数百倍,因而会导致管道系统强烈振动,轻则对阀门接头造成破坏,严重时损及管道乃至损及用于支承管道支架等。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已有水锤消除器的报道,如授权公告号CN2332869Y推荐的“一种管内水锤消除器”,其是在L形或<形的水管弯头的转角处设一向外开口,在该开口处依次设置一膜片和用于对膜片保护的膜片护网,而后用一底盖将开口封闭。该专利方案虽然能够体现说明书第1页倒数第3行至第2页第1行所称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着难以付诸实际使用的欠缺,因为在L形或<形的水管弯头上开口较为麻烦,并且自身的结构也较为复杂。又如CN2341007Y提供的“活塞式气囊水锤吸纳器”和CN201696734U介绍的“一种水锤吸纳器”,等等。
在并不限于上面例举的三项专利中,后两项专利相对于前一项而言具有结构简单的长处,并且在使用时能够方便地与管路配接。
已有技术中,包括前述的CN2341007Y和CN201696734U在内的水锤消除器的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包括具有一缸体腔11的一缸体1,该缸体1的一端构成为封闭端,而另一端构成开口端;一活塞2,该活塞2置入于缸体腔11内并且位于所述开口端的端口部位,活塞2的外壁上的密封圈21与缸体腔11的腔壁密封配合;一连接头3,该连接头3与缸体1的外壁固定,并且同样对应于所述的开口端,藉由该连接头3与供水管路配接,并且对活塞2的末端限位。
依据公知的常识,在缸体腔11内存在超过或称大于自然标准大气压的初始压力,于是在正常情况下当水流压力低于缸体腔11内的压力时,则活塞2不会产生运动,水锤消除器对管路不产生作用(影响),管路内的水(液体)正常流动。然而当管路水流压力大于缸体腔11内的压力时,水流压力通过活塞2朝着背离连接头3的方向位移,即朝着缸体1的封闭端的方向位移,从而对水击波的瞬间压力提供有效的缓冲,使管路内压力得到调节,以避免损及管路。
上述结构虽有简而不繁之长,但客观上存在装配难度大之短,因为,为了使缸体腔内形成一个大于标准大气压力的初始压力,也就是说必须确保缸体腔内一定的初始气体压力,因而无法将活塞在常压下安装到缸体的缸体腔内,而是在超过自然标准大气压的压力容器中实施装配。于是,这种装配方法需要投入大型的压力舱和全自动的封口设备(封口设备用于将连接头固定于缸体的开口端端部),又,由于在整个装配过程中操作者无法并且不允许进入压力舱,因而产生以下不足:其一,生产厂商对设备的投资大,进而导致水锤消除器的市售成本增大;其二,装配工艺复杂并且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制造效率。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并且在严格的保密措施下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常压下将活塞设置到缸体腔内并且使缸体腔形成大于自然标准大气压的初始压力而藉以避免生产厂商增加设备投资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有利于简化装配工艺而藉以提高制造效率的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所述的水锤消除器包括一端构成为封闭端而另一端构成为开口端的并且具有一缸体腔的一缸体、设置在缸体腔内的位于所述开口端的并且在外壁具有密封圈的活塞和固定在缸体上的并且对应于开口端的连接头,所述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备一过渡装置,选取外径及内径均与所述缸体的外径及内径相一致的充气套筒作为过渡装置,将该充气套筒朝向缸体的所述开口端的一端置入到所述的连接头内,并且使充气套筒朝向开口端的一端端面与开口端的端面彼此接合;
B)装配,先将所述外壁具有密封圈的所述活塞置入所述的充气套筒内,密封圈与充气套筒的内壁之间构成密封,而后用一活塞推杆对准所述活塞并且将活塞朝向所述缸体腔的方向顶推,直至使活塞在途经充气套筒后进入缸体腔并且位于所述开口端的位置,从而在缸体腔内形成一大于自然标准大气压的初始压力;
C)缩口,撤去所述的充气套筒,并且对缸体的所述开口端进行缩口;
D)焊接,首先通过所述活塞推杆对所述活塞朝着缸体腔顶推,直至活塞避开与所述连接头相对应的位置,而后对连接头实施焊接,使连接头结合在缸体的所述的开口端的外壁上,最后撤去活塞推杆,得到装配完成的水锤消除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A)、B)和D)中所述的缸体的材料为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B)中所述的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C)中所述的缩口所使用的工具为滚刀。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D)中所述的焊接为高频焊接,焊接所用的焊材为锡,并且焊接温度在3-8秒内达到280-320℃。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充气套筒和活塞推杆将活塞途经充气套筒的充气套筒腔进入缸体的缸体腔的开口端,便可使缸体腔内形成大于外界自然大气压的初始压力,因此由于巧妙地利用了打气筒的原理将活塞与缸体相配合,从而无需依赖价格昂贵的压力舱,避免生产厂商设备投入成本的增加,不仅有助于显著降低产品成本,而且有利于简化装配工序并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装配后获得的水锤消除器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水锤消除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见图1和图2,由图2所示,水锤消除器包括一具有缸体腔11并且材质优选为铜的缸体1,该缸体1的一端即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构成为封闭端,而另一端即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构成为开口端;设置在缸体腔11内的位于所述开口端部位的并且在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缸体腔11的腔壁密封配合的密封圈21的一活塞2;固定在缸体1上的并且对应于前述的开口端的部位的用于与管路连接的一连接头3,该连接头3上具有配接螺纹31。
上述图2所示结构的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按图1所示包括的步骤如下:
A)配备一过渡装置,选取外径以及内径与前述的缸体1的外径以及内径完全一致的充气套筒4作为过渡装置,将该充气套筒4朝向缸体1的所述开口端的一端置入到连接头3内,并且使充气套筒4朝向开口端的一端端面与开口端的端面接合,即彼此接触;
B)装配,先将外壁具有密封圈21的前述活塞2置入充气套筒4的充气套筒腔的腔口位置,密封圈21与充气套筒4的充气套筒内壁之间构成密封,而后用一根活塞推杆5借助于设备或以手工作业方式对准活塞2并且将活塞2朝向缸体1的缸体腔11的方向顶推,直至活塞2在途经充气套筒4后进入缸体腔11并且位于前述的缸体1的开口端的位置,藉此在缸体腔11内便形成有一大于自然标准气压的初始压力,该过程犹如日常所见的打气筒的工作原理;
C)缩口,首先撤去前述的充气套筒4,用滚刀即采用滚轮刀具6对缸体1的开口端的端口部位进行缩口,更具体地讲在开口端的部位形成一向内折弯的用于阻挡活塞2窜出缸体腔11的台肩12;
D)焊接,首先通过前述的活塞推杆5对活塞2施加朝着缸体腔11的方向顶推,直至使活塞2避开即离开与前述连接头3相对应的位置,藉以避免在对连接头3实施焊接时损及材质为橡胶的密封圈21乃至损及活塞2而致使缸体腔11出现漏气,而后利用高频焊接机对连接头3实施焊接,焊接所用的材料为锡,具体是:瞬间使高频焊接机的焊接线圈高频通电,利用电磁场加热焊接部件,即加热连接件3以及对应于连接件3的缸体1的部位,使温度在3-8秒达到280-320℃,融化焊锡,从而使连接头3可靠地焊固在缸体1上并且位于开口端的位置的外壁上,最后撤去活塞推杆5,得到由图2所示的水锤消除器。
应用例:
请见图3,给出了水源输送管路7,在该水源管路7上具有水泵71和阀门72,水泵71具有水泵控制阀711,本发明的由实施例装配所得到的水锤消除器的缸体1通过连接头3上的配接螺纹31与管路配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全面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完成了发明任务。
Claims (5)
1.一种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锤消除器包括一端构成为封闭端而另一端构成为开口端的并且具有一缸体腔(11)的一缸体(1)、设置在缸体腔(11)内的位于所述开口端的并且在外壁具有密封圈(21)的活塞(2)和固定在缸体(1)上的并且对应于开口端的连接头(3),所述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备一过渡装置,选取外径及内径均与所述缸体(1)的外径及内径相一致的充气套筒(4)作为过渡装置,将该充气套筒(4)朝向缸体(1)的所述开口端的一端置入到所述的连接头(3)内,并且使充气套筒(4)朝向开口端的一端端面与开口端的端面彼此接合;
B)装配,先将所述外壁具有密封圈(21)的所述活塞(2)置入所述的充气套筒(4)内,密封圈(21)与充气套筒(4)的内壁之间构成密封,而后用一活塞推杆(5)对准所述活塞(2)并且将活塞(2)朝向所述缸体腔(11)的方向顶推,直至使活塞(2)在途经充气套筒(4)后进入缸体腔(11)并且位于所述开口端的位置,从而在缸体腔(11)内形成一大于自然标准大气压的初始压力;
C)缩口,撤去所述的充气套筒(4),并且对缸体(1)的所述开口端进行缩口;
D)焊接,首先通过所述活塞推杆(5)对所述活塞(2)朝着缸体腔(11)顶推,直至活塞(2)避开与所述连接头(3)相对应的位置,而后对连接头(3)实施焊接,使连接头(3)结合在缸体(1)的所述的开口端的外壁上,最后撤去活塞推杆(5),得到装配完成的水锤消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B)和D)中所述的缸体(1)的材料为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密封圈(21)为橡胶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缩口所使用的工具为滚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焊接为高频焊接,焊接所用的焊材为锡,并且焊接温度在3-8秒内达到280-3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01827XA CN102729040A (zh) | 2012-06-19 | 2012-06-19 | 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01827XA CN102729040A (zh) | 2012-06-19 | 2012-06-19 | 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29040A true CN102729040A (zh) | 2012-10-17 |
Family
ID=4698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01827XA Withdrawn CN102729040A (zh) | 2012-06-19 | 2012-06-19 | 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2904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0840A (zh) * | 2013-03-29 | 2013-06-26 | 浙江华尔士自控仪表阀门有限公司 | 一种弹簧缸装配工艺 |
CN105782630A (zh) * | 2016-04-20 | 2016-07-20 | 浙江卡博铜业有限公司 | 水锤吸收器 |
-
2012
- 2012-06-19 CN CN201210201827XA patent/CN10272904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0840A (zh) * | 2013-03-29 | 2013-06-26 | 浙江华尔士自控仪表阀门有限公司 | 一种弹簧缸装配工艺 |
CN105782630A (zh) * | 2016-04-20 | 2016-07-20 | 浙江卡博铜业有限公司 | 水锤吸收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R0109418A (pt) | Sistema de produção submarino | |
MX2009013962A (es) | Conector de tubo energizable de alta presion para pozo y metodo para energizar el conector. | |
US10081999B2 (en) | Downhole occluder, pressurized sucker rod and operation technique to repair oil pipes | |
JP2015530591A (ja) | 充填管を備える圧力送信器 | |
CN102729040A (zh) | 水锤消除器的装配方法 | |
WO2024108051A3 (en) | Sealing plug assemblies, sealing elements, and bleed lances for line stopping a pipe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of | |
CN206943631U (zh) | 一种具有自适应保护功能的真空密封管伸缩套 | |
CN105642728B (zh) | 一种弹性材料液胀成形双金属复合管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3892784U (zh) | 一种大挠度管道应力消除器 | |
CN206405669U (zh) | 一种用于直线型密封管道补焊校直装置 | |
CN202001768U (zh) | 一种聚氯乙烯管的扩口连接结构 | |
CN204187173U (zh) | 一种可以适应管道伸缩的抢修接头 | |
CN102921821A (zh) | 一种翅片安装用高压液体胀管装置 | |
CN104929645B (zh) | 用于裂石设备的方向校准装置 | |
CN104439639A (zh) | 冷却器管板与冷却管的焊接方法 | |
CN104421549A (zh) | 低压管线压环密封快速连接头 | |
CN203718254U (zh) | 一种带报警装置的波纹膨胀节 | |
CN107982820A (zh) | 一种矿用管道抑爆装置 | |
CN203586924U (zh) | 一种能够二次密封并回收泄漏介质的装置 | |
CN203036147U (zh) | 饮用水净化器管道式快速接头 | |
CN206770825U (zh) | 管道快速连接器 | |
CN108252678A (zh) | 一种脱接柱塞管式泵不压井作业的井下封堵装置 | |
CN207113609U (zh) | 一种多根漆包线穿越高气压电炉盖的密封结构 | |
CN203940232U (zh) | 通信电源气路系统 | |
CN206000473U (zh) | 真空隔热抽油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4 |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