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6395A - 用于皮肤疾病的中药喷雾剂 - Google Patents
用于皮肤疾病的中药喷雾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16395A CN102716395A CN2012101947334A CN201210194733A CN102716395A CN 102716395 A CN102716395 A CN 102716395A CN 2012101947334 A CN2012101947334 A CN 2012101947334A CN 201210194733 A CN201210194733 A CN 201210194733A CN 102716395 A CN102716395 A CN 1027163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parts
- chinese medicine
- medicine spray
- traditional chine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皮肤疾病的药物中药喷雾剂。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以及任选的薄荷脑和冰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致痒域有显著性增高,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耳肿胀,并且预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可有效地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并且可有效地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由多种中药制备成的可用于治疗或预防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瘙痒等病症的中药喷雾剂,特别涉及一种包括黄柏、苦参、龙胆、生甘草、土茯苓等的中药喷雾剂。
背景技术
以湿疹、瘙痒等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疾病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困扰极大。湿疹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就内在因素而言与机体的过敏性体质有重要关系。此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失眠、胃肠道功能性障碍、情绪变化,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引起或加重湿疹病情。外部因素刺激如炎热、多汗、搔抓、摩擦、日光、紫外线、寒冷、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均可诱发湿疹。
在无法去除外界诱发因素的情况下,湿疹等的控制主要依赖药物治疗。目前,西药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还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外用药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5%醋酸铅溶液、达里波氏(硫酸铜、硫酸锌)溶液,皮质类固醇霜剂、糊剂等,如若出现感染,合用抗生素软膏。抗组胺药物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服用后导致嗜睡和疲劳感。激素治疗疗程一般为2~3周,但停药后易反跳。激素类药物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酒糟鼻、紫癜、口周皮炎等,长期使用激素软膏还可能造成全身性副作用,如骨密度降低、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抑制作用、生长抑制、白内障等。局部免疫调节剂是近来出现的一系列新型药物,可以局部外用,没有全身性免疫抑制的副作用,是一类在皮肤科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物。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局部应用对皮炎、湿疹可以有很好的疗效,且无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但是会导致流感样症状、发热、头痛等全身不良反应。一个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表明,约30%的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19%的患者出现头痛,极少数患者出现关节痛、背痛、皮肤麻刺感、光敏感、变态反应等,显然不适合战场或救灾前线使用。
中医辨证认为湿疹属湿热浸淫证,湿疹的发病机理出自于日常的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身体虚弱,脾为湿因,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都会引发湿疹。湿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由于湿性粘滞重着,易留难去,故湿邪引起的皮肤病,其皮损呈多形性,病情缠绵,难以速愈。治疗上总以祛湿为先,或清热疏风利湿,或燥湿健脾或健脾化湿,或活血除湿,或养阴除湿等随症施治,常能收到预期疗效。
非激素类药物治疗是湿疹的治疗方向,中药治疗全身副作用小,外用制剂局部治疗更加直接,亦可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中药外用制剂是治疗湿疹的一个重要方向。
瘙痒是皮肤的表层及与皮肤相邻的粘膜出现的感觉(痒感)。痒感是一种感知皮肤表层的寄生虫和刺激物以便通过瘙痒动作除去侵入物、刺激物的感觉。瘙痒是容易理解为引起想搔的冲动的一种感觉,但其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伴有瘙痒的疾病,大致可分类为伴有皮肤疾病的瘙痒性皮肤病(例如,性皮炎、荨麻疹、银屑病、干皮病、发癣),以及不伴皮肤疾病的肾透析和内脏疾病[例如,糖尿病、血液疾病、胆计郁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及肾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多发性硬化等引起的瘙痒即皮肤瘙痒症(pruritus cutaneous)。其他伴有强烈痒感的疾病可列举过敏性结膜炎等角膜、结膜疾病。这些疾病近年来增加很快,从生活质量(QOL)的观点来看正在成为大问题。很多发生瘙痒的疾病的共同点是会由于搔破而引起恶性循环。已知会引起瘙痒的物质的代表有组胺,从外界引入或体内自肥大细胞游离都会引起瘙痒。
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和抗变态反应药、外用甾体药物等。然而它们都出现副作用,还没有能满足瘙痒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治疗的药品。而且,最近报道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有组胺以外的因子参与,实际上临床上有很多例子显示抗组胺药和抗变态反应药对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没有显著疗效。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有时也用抗组胺药和外用甾体药处方,但几乎没有效果,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没有能满足上述伴有瘙痒的疾病的治疗的药品,临床上渴望不管其原因疾病而能有效地抑制瘙痒的药物。
人们在寻找可用于治疗或预防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瘙痒等的中药时通常要考虑它们的治疗效果,而中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通常比之于化学药物更优异。目前临床上仍然需要有新的用于止痒的方法,特别是使用中药治疗或预防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瘙痒等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或预防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瘙痒等病症的方法,本发明人发现以黄柏、苦参、龙胆、生甘草、土茯苓等为药材制备的中药喷雾剂,具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或预防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瘙痒等病症的效果。本发明基于此发现而得以完成。
本发明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中药喷雾剂,其包括喷雾剂药液以及容纳该药液并用于喷雾的喷雾装置。在本发中,喷雾装置是药剂学领域公知的包装容器,其一般包括容纳药液的瓶体,以及设置于瓶盖处的喷雾泵。因此,在本发明中,如无另外说明,术语“中药喷雾剂”是指喷雾装置中盛装的药液,即上述的“喷雾剂药液”,亦可称为液体药物组合物或者可称为药物组合物或者可称为组合物。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中药喷雾剂中包括药学可接受的辅料。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土茯苓量为3-24重量份,例如5-20重量份,例如8-18重量份,例如10-15重量份,例如约1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茵陈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黄柏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龙胆草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白鲜皮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马齿苋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地肤子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百部量为2.5-20重量份,例如3-18重量份,例如5-15重量份,例如8-12重量份,例如约1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生甘草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3-24重量份、茵陈2-16重量份、黄柏2-16重量份、龙胆草1.5-12重量份、白鲜皮2-16重量份、马齿苋1.5-12重量份、地肤子2-16重量份、百部2.5-20重量份、生甘草1.5-1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8-18重量份、茵陈4-12重量份、黄柏4-12重量份、龙胆草3-9重量份、白鲜皮4-12重量份、马齿苋3-9重量份、地肤子4-12重量份、百部5-15重量份、生甘草3-9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12重量份、茵陈8重量份、黄柏8重量份、龙胆草6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马齿苋6重量份、地肤子8重量份、百部10重量份、生甘草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薄荷脑和/或冰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薄荷脑。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冰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薄荷脑和冰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薄荷脑量为0.1-3重量份,例如0.3-2重量份,例如0.5-1重量份,例如0.7-0.9重量份,例如约0.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冰片量为0.1-2重量份,例如0.2-1.5重量份,例如0.3-1.0重量份,例如0.4-0.6重量份,例如约0.53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3-24重量份、茵陈2-16重量份、黄柏2-16重量份、龙胆草1.5-12重量份、白鲜皮2-16重量份、马齿苋1.5-12重量份、地肤子2-16重量份、百部2.5-20重量份、生甘草1.5-12重量份、薄荷脑0.1-3重量份、冰片0.1-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8-18重量份、茵陈4-12重量份、黄柏4-12重量份、龙胆草3-9重量份、白鲜皮4-12重量份、马齿苋3-9重量份、地肤子4-12重量份、百部5-15重量份、生甘草3-9重量份、薄荷脑0.3-2重量份、冰片0.2-1.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12重量份、茵陈8重量份、黄柏8重量份、龙胆草6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马齿苋6重量份、地肤子8重量份、百部10重量份、生甘草6重量份、薄荷脑0.8重量份、冰片0.53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中所述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包括载体溶媒。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选自水和浓度低于50%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是0-50%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是0-40%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是10-30%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是约20%乙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中所述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是经提取加入到所述中药喷雾剂中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每100g或者每100ml折合成生药总量为10-500g,例如20-250g,例如20-100g,例如10-50g,例如20-40g,例如25-35g,例如约30g。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喷雾剂,其中还包含选自下列的辅料:酸碱调节剂(例如盐酸、氢氧化钠)、防腐剂(例如泥泊金甲酯、乙酯、丙酯)、抑菌剂(例如三氯叔丁醇)、稠度调节剂(例如聚维酮、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等。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下列中药材的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哺乳动物(例如人)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瘙痒等病症的中药喷雾剂中的用途: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土茯苓量为3-24重量份,例如5-20重量份,例如8-18重量份,例如10-15重量份,例如约1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茵陈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黄柏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龙胆草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白鲜皮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马齿苋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地肤子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百部量为2.5-20重量份,例如3-18重量份,例如5-15重量份,例如8-12重量份,例如约1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生甘草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包括: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3-24重量份、茵陈2-16重量份、黄柏2-16重量份、龙胆草1.5-12重量份、白鲜皮2-16重量份、马齿苋1.5-12重量份、地肤子2-16重量份、百部2.5-20重量份、生甘草1.5-1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包括: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8-18重量份、茵陈4-12重量份、黄柏4-12重量份、龙胆草3-9重量份、白鲜皮4-12重量份、马齿苋3-9重量份、地肤子4-12重量份、百部5-15重量份、生甘草3-9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包括: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12重量份、茵陈8重量份、黄柏8重量份、龙胆草6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马齿苋6重量份、地肤子8重量份、百部10重量份、生甘草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薄荷脑和/或冰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薄荷脑。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冰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薄荷脑和冰片。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薄荷脑量为0.1-3重量份,例如0.3-2.0重量份,例如0.5-1重量份,例如0.7-0.9重量份,例如约0.8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冰片量为0.1-2重量份,例如0.2-1.5重量份,例如0.3-1.0重量份,例如0.4-0.6重量份,例如约0.53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包括: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3-24重量份、茵陈2-16重量份、黄柏2-16重量份、龙胆草1.5-12重量份、白鲜皮2-16重量份、马齿苋1.5-12重量份、地肤子2-16重量份、百部2.5-20重量份、生甘草1.5-12重量份、薄荷脑0.1-3重量份、冰片0.1-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包括: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8-18重量份、茵陈4-12重量份、黄柏4-12重量份、龙胆草3-9重量份、白鲜皮4-12重量份、马齿苋3-9重量份、地肤子4-12重量份、百部5-15重量份、生甘草3-9重量份、薄荷脑0.3-2重量份、冰片0.2-1.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药材中包括: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12重量份、茵陈8重量份、黄柏8重量份、龙胆草6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马齿苋6重量份、地肤子8重量份、百部10重量份、生甘草6重量份、薄荷脑0.8重量份、冰片0.53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中药喷雾剂中包括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包括载体溶媒。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选自水和浓度低于50%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是0-50%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是0-40%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是10-30%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溶媒是约20%乙醇。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是经提取加入到所述中药喷雾剂中的。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中药喷雾剂每100g或者每100ml折合成生药总量为10-50g,例如20-40g,例如25-35g,例如约30g。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中药喷雾剂中还包含选自下列的辅料:酸碱调节剂(例如盐酸、氢氧化钠)、防腐剂(例如泥泊金甲酯、乙酯、丙酯)、抑菌剂(例如三氯叔丁醇)、稠度调节剂(例如聚维酮、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等。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中药喷雾剂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用溶剂提取,将得到的提取液浓缩,加入任选的薄荷脑、冰片,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即得。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用的溶剂选自水、含水乙醇、或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提取用的溶剂是含水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水乙醇是浓度为10-95%的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水乙醇是浓度为20-90%的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水乙醇是浓度为30-85%的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水乙醇是浓度为40-80%的乙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水乙醇是浓度为50-80%的乙醇。尽管本发明在一些实例使用浓度为50-80%的乙醇作为提取用的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显示出优异的止痒效果,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其它浓度的乙醇以及水或者乙醇均可预期得到具有良好止痒效果的提取物,因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受试者直接口服用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12重量份、茵陈8重量份、黄柏8重量份、龙胆草6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马齿苋6重量份、地肤子8重量份、百部10重量份、生甘草6重量份生药直接粉碎并装胶囊获得的组合物,在10g药材/50kg体重/日的剂量下,达到总有效率88%的良好止痒效果。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使用65~85%乙醇回流提取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浓缩提取液,加入任选的薄荷脑、冰片,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即得。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使用70~80%乙醇回流提取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共1-5次(例如1-4次,例如1-3次;例如每次1-5小时,例如每次1-4小时,例如每次1-3小时,例如每次2小时),浓缩提取液至相对密度为1.01~1.30,过滤除杂质,加入薄荷脑、冰片,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溶剂如0-50%乙醇,以及防腐剂例如羟苯乙酯等),即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的中药喷雾剂含有的活性成分以总生药材计为1-100g生药/100g中药喷雾剂,例如5-75g/100g,例如10-50g/100g,例如20-40g/100g,例如25-35g/100g,例如约30g/100g。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的中药喷雾剂含有乙醇,其浓度为1-50%,例如5-40%,例如10-30%,例如15-25%,例如约20%。
本发明任一方面或该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所具有的任一技术特征同样适用其它任一实施方案或其它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只要它们不会相互矛盾,当然在相互之间适用时,必要的话可对相应特征作适当修饰。下面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特点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引述的所有文献,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如果这些文献所表达的含义与本发明不一致时,以本发明的表述为准。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即便如此,本发明仍然希望在此对这些术语和短语作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发明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有效量的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施用于有需要的受试个体。如本文所述的,术语“有效量”是指可在受试者中实现预防和/或治疗本发明所述状况、障碍、病症或疾病的目的剂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上下文,可以容易地确定本发明中药喷雾剂的使用剂量。特别地,根据本发明,术语“有效量”可以理解为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以适用于任何医学治疗和/或预防的合理效果/风险比治疗和/或预防所述状况、障碍、病症或疾病的足够量。但应认识到,本发明中药喷雾剂的总日用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可靠的医学判断范围内作出决定。对于任何具体的受试者,具体的预防有效剂量水平须根据多种因素而定,所述因素包括受试者的年龄、体重、一般健康状况、性别和饮食;所采用的具体中药喷雾剂;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组合使用或同时使用的其它治疗活性物质;及医疗领域公知的类似因素。就本发明而言,一般的日剂量范围拆算成药材计,可以是0.1~100g/kg体重,例如0.2~50g/kg体重,例如0.2~25g/kg体重,例如0.5~50g/kg体重,例如0.5~25g/kg体重,例如1~20g/kg体重,例如2~10g/kg体重。
如本文所述的,术语“组合物”或者“中药喷雾剂”,其可以是药物或者任何其它有助于健康的产品。因此,在本发明中,术语“组合物”、“药物组合物”、“中药喷雾剂”三者可以互换使用。此外,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作为预防皮肤不适状态使用的组合物,此类组合物还经常称为健康产品,例如消毒产品等,因此,在本发明中,提及的术语“组合物”、“药物组合物”、“中药喷雾剂”它们具有最广泛的含义,即既可以是指药品、还可以是指保健品,还可以是消毒产品。
如本文所述的,术语“提取物”将包括可用于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任何纯度的提取物,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精神可以理解本发明提取物的提取纯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例如本发明多种药材提取获得的提取物,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的差异,1kg总药材经提取可得到10g至500g之间任一量(例如50g至200g,例如50g至150g)亦即不同纯度的提取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纯度的提取物来调配适合需要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提及“生药材”或“生药”时其包括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以及(如果存在的话,可以理解为生药材或生药的)薄荷脑、冰片。
本发明提供包含与一种或多种无毒生理学可接受的载体配制在一起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呈喷雾剂的形式,特别适合于供局部施用例如供皮肤施用。
本发明的中药喷雾剂具有清热燥湿、止痒、解毒等功效,根据陈奇主编的《中药药效研究方法与思路》,我们对其进行了抗炎、止痒和抗变态反应方面的药效学研究。这些抗炎、止痒和抗变态反应药效学模型均是本领域公知的、可用于评价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瘙痒等症状的典型模型。
本发明人通过建立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模型,以致痒阈为指标,观察各试验组给药后豚鼠对磷酸组织胺致痒阈的影响,评价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不同剂量组的止痒作用。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致痒域有显著性增高。
本发明人通过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以耳肿胀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各试验组给药后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的影响,评价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不同剂量组的抗变态反应作用;并测定胸腺和脾脏指数,观察给药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耳肿胀。从样品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可以看出,所有的药物组与模型组或空白组相比都无显著性差异,即本发明中药喷雾剂的三个剂量未对小鼠的脾脏和胸腺造成影响,而阳性药对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有显著的影响。表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预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发明人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以肿胀度为指标,观察各试验组给药后小鼠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评价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不同剂量组的止痒作用。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可有效地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
本发明人通过建立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模型,以足肿胀度为指标,观察各试验组给药后足跖肿胀程度,评价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不同剂量组对足跖肿胀的影响,并测定试验后1h、2h、4h、6h药物对大鼠足肿胀的影响。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测定结果可知,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可有效地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实验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和实验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对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和/或具体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下文中,如果未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域公知的。
A、制备实施例部分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12g, |
茵陈 | 8g, | 黄柏 | 8g, |
龙胆草 | 6g, | 白鲜皮 | 8g, |
马齿苋 | 6g, | 地肤子 | 8g, |
百部 | 10g, | 生甘草 | 6g, |
薄荷脑 | 0.8g, | 冰片 | 0.53g。 |
制法:取除了薄荷脑和冰片以外的10味药,用7.5倍体积的浓度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回收乙醇至浓缩液密度为1.04g/ml。向浓缩液中加入适量适当浓度的乙醇溶液,使生药材含量及乙醇浓度分别为约30g/100ml、约20%,搅匀,静置过夜,离心过滤除去杂质。薄荷脑、冰片及羟苯乙酯(使终浓度为0.05%)溶于适量乙醇中,加至滤液中,搅匀,使生药材含量及乙醇浓度分别为30g/100ml和20%,即得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实施例2: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3g, |
茵陈 | 16g, | 黄柏 | 2g, |
龙胆草 | 12g, | 白鲜皮 | 2g, |
马齿苋 | 12g, | 地肤子 | 2g, |
百部 | 20g, | 生甘草 | 1.5g, |
薄荷脑 | 0.1g, | 冰片 | 2g。 |
制法:取除了薄荷脑和冰片以外的10味药,用6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向合并的提取液中加入薄荷脑和冰片,溶解;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干燥成粉末8.6g。将该干燥粉末用20%乙醇溶解,制备成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每100克该药物组合物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30克。
实施例3: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24g, |
茵陈 | 2g, | 黄柏 | 16g, |
龙胆草 | 1.5g, | 白鲜皮 | 16g, |
马齿苋 | 1.5g, | 地肤子 | 16g, |
百部 | 2.5g, | 生甘草 | 12g, |
薄荷脑 | 3g, | 冰片 | 0.1g。 |
制法:取除了薄荷脑和冰片以外的10味药,用10倍量的5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再将滤渣用5倍量的80%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向合并的提取液中加入薄荷脑和冰片,溶解;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干燥成粉末12.1g。将该干燥粉末用水溶解,加入尼泊金乙酯使其量为0.05%,制备成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30克。
实施例4: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 土茯苓 | 8g, |
茵陈 | 12g, | 黄柏 | 12g, |
龙胆草 | 3g, | 白鲜皮 | 4g, |
马齿苋 | 9g , | 地肤子 | 4g, |
百部 | 15g, | 生甘草 | 3g, |
薄荷脑 | 2g, | 冰片 | 0.2g。 |
制法:取除了薄荷脑和冰片以外的10味药,用6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取1小时,过滤;再将滤渣用5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再将滤渣用5倍量的水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向合并的提取液中加入薄荷脑和冰片,溶解;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干燥成粉末8.6g。将该干燥粉末用20%乙醇溶解,制备成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50克。
实施例5: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18g, |
茵陈 | 4g, | 黄柏 | 4g, |
龙胆草 | 9g, | 白鲜皮 | 12g, |
马齿苋 | 3g, | 地肤子 | 12g, |
百部 | 5g, | 生甘草 | 9g, |
薄荷脑 | 0.3g, | 冰片 | 1.5g。 |
制法:取除了薄荷脑和冰片以外的10味药,用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过滤;再将滤渣用8倍量的9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再将滤渣用5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向合并的提取液中加入薄荷脑和冰片,溶解;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干燥成粉末9.3g。将该干燥粉末用20%乙醇溶解,制备成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10克。另外,将该干燥粉末用水溶解,制备成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50克。另外,将该干燥粉末用50%乙醇溶解,制备成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10克。另外,将该干燥粉末用30%乙醇溶解,制备成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20克。
实施例6: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12g, |
茵陈 | 8g, | 黄柏 | 8g, |
龙胆草 | 6g, | 白鲜皮 | 8g, |
马齿苋 | 6g, | 地肤子 | 8g, |
百部 | 10g, | 生甘草 | 6g |
制法:取10味药,用6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过滤;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乙醇和尼泊金乙酯使溶解,使药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20%,尼泊金乙酯浓度达到0.05%,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30克。
实施例7: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8g, |
茵陈 | 12g, | 黄柏 | 12g, |
龙胆草 | 3g, | 白鲜皮 | 4g, |
马齿苋 | 9g, | 地肤子 | 4g, |
百部 | 15g, | 生甘草 | 3g, |
制法:取10味药,用6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过滤;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乙醇和尼泊金乙酯使溶解,使药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25%,尼泊金乙酯浓度达到0.05%,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20克。
实施例8: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18g, |
茵陈 | 4g, | 黄柏 | 4g, |
龙胆草 | 9g, | 白鲜皮 | 12g, |
马齿苋 | 3g, | 地肤子 | 12g, |
百部 | 5g, | 生甘草 | 9g, |
制法:取10味药,用6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过滤;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乙醇和尼泊金乙酯使溶解,使药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25%,尼泊金乙酯浓度达到0.05%,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20克。
实施例9: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12g, |
茵陈 | 8g, | 黄柏 | 8g, |
龙胆草 | 6g, | 白鲜皮 | 8g, |
马齿苋 | 6g, | 地肤子 | 8g, |
百部 | 10g, | 生甘草 | 6g, |
薄荷脑 | 1.5g, | 冰片 | 1g。 |
制法:取除了薄荷脑和冰片以外的10味药,用6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向合并的提取液中加入薄荷脑和冰片,溶解;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干燥成粉末。将该干燥粉末用20%乙醇溶解,制备成本发明中药喷雾剂,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30克。
实施例10:制备本发明中药喷雾剂
配方:
苦参 | 8g, | 土茯苓 | 12g, |
茵陈 | 8g, | 黄柏 | 8g, |
龙胆草 | 6g, | 白鲜皮 | 8g, |
马齿苋 | 6g, | 地肤子 | 8g, |
百部 | 10g, | 生甘草 | 6g, |
薄荷脑 | 0.8g, | 冰片 | 0.53g。 |
制法:取除了薄荷脑和冰片以外的10味药,用7倍量的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向合并的提取液中加入薄荷脑和冰片,溶解;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干燥成粉末9.2g。将该干燥粉末用水溶解,加尼泊金甲酯适量(使终浓度达0.05%)使溶解,并且加入适量乙醇(使乙醇终浓度达10%),用水调节药液浓度使每100克该中药喷雾剂中折合生药材的量为30克。
B:试验例部分
试验例1:本发明中药喷雾剂的稳定性考察
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对本发明中药喷雾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考察项目: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
试验样品:实施例1的药液(包装在塑料瓶中,可用于外用喷雾给药,在下面的试验例中,提及“喷雾剂”时,是指实施例1的药液以喷雾的方式给药)。
试验方法(加速试验):将试验样品放入有NaCl饱和溶液的干燥器(RH75%)中,并置于恒温恒湿箱内,温度为40±2℃条件下,于0、1、2、3、6个月取样测定。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加速试验结果
结论:由结果可见,本发明的中药喷雾剂符合药品一般的稳定性要求。尽管配方比率不同,然而申请人发现其它实施例所制备的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在上述加速试验方法中,均满足药品一般的稳定性要求,例如各含量测定项中6月数据比之于0月数据相差不超过10%。
试验例2: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反应的影响
建立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模型,以致痒阈为指标,观察各试验组给药后豚鼠对磷酸组织胺致痒阈的影响,评价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不同剂量组的止痒作用。
1、试验材料:
试药:实施例1中药喷雾剂(喷雾剂型,生药材含量及乙醇浓度分别为30g/100ml、20%);
阳性对照药:三九皮炎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赋型剂:20%酒精;
致痒剂:磷酸组胺。
2、试验动物:健康合格豚鼠,北京科宇动物养殖中心,许可证号:SCXK-(京)2007-0003。体重250-300g,平均270g,雌雄各半,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6个动物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赋型剂对照组,皮炎平组,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
3、给药剂量、途径、试验分组
模型组:不给药。
阳性组:给予皮炎平0.1g,给药量相当于370mg/Kg。
赋型剂组:给予赋型剂20%乙醇0.1ml,给药量相当于0.37ml/Kg。
低剂量组:给予试药喷雾剂0.1ml。豚鼠体重按平均270g/只算,折合成生药量给药量为113mg/Kg。
中剂量组:给予试药喷雾剂0.15ml。豚鼠体重按平均270g/只算,折合成生药量给药量为169mg/Kg。
高剂量组:给予试药喷雾剂0.2ml。豚鼠体重按平均270g/只算,折合成生药量给药量为226mg/Kg。
4、数据及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做相应变换。
5、试验方法[参照以下文献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编.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s]:179]
选择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模型,豚鼠分组: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赋型剂对照组,皮炎平组,样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试验前1d,各组豚鼠右后足背部剃毛,涂药1次。其中赋型剂对照组涂20%酒精,模型对照组不涂药。试验当日,用0号砂纸擦伤剃毛处,面积1cm2。局部再涂药1次。10min后于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每隔3min依0.01%,0.02%,0.03%,0.04%......浓度递增,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豚鼠出现舔右后足为止。以豚鼠出现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织胺总量为致痒阈,记录并比较各组的致痒阈。
6、试验结果见以下表2:
表2: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反应的影响(x±s)
组别 | n | 剂量(mg/kg) | 致痒阈(磷酸组织胺总量/μg) |
模型对照组 | 10 | - | 35±34 |
赋型剂对照 | 10 | - | 63±59 |
皮炎平组 | 10 | 370mg/Kg | 84±54* |
样品中剂组 | 10 | 169mg/Kg | 139±132* |
样品高剂组 | 10 | 226mg/Kg | 147±115** |
注: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n=10。
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阳性对照组、样品中剂量组、样品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即致痒域有显著性增高;此外,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赋形剂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试验例3:本发明中药喷雾剂的抗变态反应试验
本试验通过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以耳肿胀抑制率为指标,观察本发明中药喷雾剂试验组给药后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的影响,评价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不同剂量组的抗变态反应作用;并测定胸腺和脾脏指数,观察给药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药效提供数据支持。
1、试验材料:
试药:实施例1中药喷雾剂(喷雾剂型,生药材含量及乙醇浓度分别为30g/100ml、20%);
阳性对照药:三九皮炎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致炎剂:2.4-二硝基氯苯(DNCB);配制:2%DNCB,称100mg溶于5ml丙酮色拉油中(丙酮:色拉油=2.5:2.5ml)
赋型剂:20%酒精;
2、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SPF级,军事医学科学院试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军)2007-004。体重18-20g,雌雄各半,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7个动物组分别为:
空白组:75%乙醇0.1ml,皮肤给药,24h后重复给75%乙醇0.1ml。
模型组:2%DNCB 0.1ml,皮肤给药,24h后重复给2%DNCB 0.1ml。
阳性组:2%DNCB 0.1ml,皮肤给药,24h后重复给2%DNCB 0.1ml,并给予阳性药皮炎平0.1g,连续给药5天。阳性药组的给药量相当于370mg/Kg。
赋型剂组:2%DNCB 0.1ml,皮肤给药,24h后重复给2%DNCB 0.1ml,并给予赋型剂20%乙醇0.1ml,连续给药5天。赋形剂组的给药量相当于0.37ml/Kg。
低剂量组:2%DNCB 0.1ml,皮肤给药,24h后重复给2%DNCB 0.1ml,并给予试验药试药喷雾剂0.1ml,连续给药5天。
中剂量组:2%DNCB 0.1ml,皮肤给药,24h后重复给2%DNCB 0.1ml,并给予试验药试药喷雾剂0.15ml,连续给药5天。
高剂量组:2%DNCB 0.1ml,皮肤给药,24h后重复给2%DNCB 0.1ml,并给予试验药试药喷雾剂0.2ml,连续给药5天。
以上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折合成生药量分别为113mg/Kg、169mg/Kg、226mg/Kg。
3、数据及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做相应变换。
4、试验方法:小鼠随机分为7组,剃毛,除空白对照组涂以0.1mL乙醇外,各组小鼠以2%DNCB 0.1mL均匀涂布于脱毛区致敏;次日,各给药组小鼠脱毛区涂抹相应药物,空白与模型对照组涂抹等量赋形剂,每日1次,连续5d。第5天,各组小鼠再以1%DNCB均匀涂于右耳内外两侧激敏。24h后颈椎脱臼处死,用直径7mm的打孔器分别打下小鼠两耳相同部位耳片,称重,按下式计算肿胀抑制率(%)。同时摘取小鼠脾脏和胸腺,计算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x±s)
组别 | n | 剂量(g/kg) | 肿胀度(/mg) | 抑制率(/%) |
空白对照组 | 10 | - | 1.0±1.45 | - |
模型对照组 | 10 | - | 4.4±1.04 | - |
赋型剂组 | 10 | - | 3.9±2.85 | 10.8 |
皮炎平组 | 10 | 370mg/kg | 1.6±1.20** | 64.1 |
样品低剂组 | 10 | 113mg/kg | 2.4±1.79** | 44.4 |
样品中剂组 | 10 | 169mg/kg | 2.0±2.29** | 53.6 |
样品高剂组 | 10 | 226mg/kg | 2.0±1.40** | 54.7 |
注: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n=10。
表4: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x±s)
组别 | n | 剂量(g/kg) | 胸腺指数(g/kg) | 脾指数(g/kg) |
空白对照组 | 10 | - | 4.8±0.98 | 4.3±1.29 |
模型对照组 | 10 | - | 4.7±0.66 | 3.9±0.98 |
赋型剂组 | 10 | - | 4.4±0.92 | 3.4±0.72 |
皮炎平组 | 10 | 370mg/kg | 1.8±0.29** | 1.0±0.32** |
样品低剂组 | 10 | 113mg/kg | 4.6±1.16 | 3.9±0.82 |
样品中剂组 | 10 | 169mg/kg | 4.7±1.19 | 3.9±0.72 |
样品高剂组 | 10 | 226mg/kg | 5.0±0.73 | 4.0±0.96 |
注: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n=10。
从肿胀度的测定结果可知,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明造模成功;赋形剂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赋形剂无药物作用;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即样品三个组的肿胀度及阳性组的肿胀度都比模型组显著降低。
从样品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可以看出,所有的药物组与模型组或空白组相比都无显著性差异,即药物的三个剂量未对小鼠的脾脏和胸腺造成影响,而阳性药对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明显的抗过敏的作用,但不会对脾脏和胸腺造成影响。
试验例4:抗炎实验
本试验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以肿胀度为指标,观察各试验组给药后小鼠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评价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不同剂量组的消炎作用。
1、试验材料:
试药:实施例1中药喷雾剂(喷雾剂型,生药材含量及乙醇浓度分别为30g/100ml、20%);
阳性对照药:三九皮炎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致痒剂:磷酸组胺
赋型剂:20%酒精;
2、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SPF级,军事医学科学院试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军)2007-004。体重18-20g,雌雄各半,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6个动物组分别为:
模型组:小鼠右耳均匀涂抹二甲苯0.05mL,1.5h后,颈椎脱臼处死,左右耳打孔称重。
阳性组:小鼠右耳均匀涂抹二甲苯0.05mL,30min后,右耳涂皮炎平0.1g,1h后,颈椎脱臼处死,左右耳打孔称重。阳性药皮炎平组的给药量相当于370mg/Kg。
赋型剂组:小鼠右耳均匀涂抹二甲苯0.05mL,30min后,右耳涂赋形剂0.1ml,1h后,颈椎脱臼处死,左右耳打孔称重。赋形剂组的给药量相当于0.37ml/Kg。
低剂量组:小鼠右耳均匀涂抹二甲苯0.05mL,30min后,右耳涂本发明中药喷雾剂0.1ml,连续给予阳性药5天。1h后,颈椎脱臼处死,左右耳打孔称重。
中剂量组:小鼠右耳均匀涂抹二甲苯0.05mL,30min后,右耳涂本发明中药喷雾剂0.15ml,连续给予阳性药5天。1h后,颈椎脱臼处死,左右耳打孔称重。
高剂量组:小鼠右耳均匀涂抹二甲苯0.05mL,30min后,右耳涂本发明中药喷雾剂0.2ml,连续给予阳性药5天。1h后,颈椎脱臼处死,左右耳打孔称重。
以上三个药物组: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折合成生药量为1.525g/Kg、2.288g/Kg、3.050g/Kg。
3、数据及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做相应变换。
4、试验方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参见,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06,1407,1429]: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对照组,赋形剂对照组,皮炎平组,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右耳均匀涂抹二甲苯0.05mL,30min后给药组小鼠右耳涂抹相应药物,对照组涂赋形剂,每只0.1g。药后60min颈椎脱臼处死,用7mm打孔器分别打下小鼠双耳相同部位耳片,称重,以两耳片重量之差值为肿胀度,计算各组平均肿胀度,并按下式计算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5。
表5: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x±s)
组别 | n | 剂量(g/kg) | 肿胀度(/mg) | 抑制率(/%) |
模型组 | 10 | - | 10.6±3.40 | - |
赋型剂组 | 10 | - | 11.0±3.87 | -4.1 |
皮炎平组 | 10 | 370mg/kg | 6.5±3.67** | 38.3 |
样品低剂组 | 10 | 1.525g/kg | 5.8±5.06** | 45.0 |
样品中剂组 | 10 | 2.288g/kg | 7.0±3.41** | 34.0 |
样品高剂组 | 10 | 3.050g/kg | 6.8±3.95** | 35.9 |
注: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n=10。
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可知,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即样品三个组的肿胀度及阳性组的肿胀度都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赋形剂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赋形剂无药物作用;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5.0%、34.0%、35.9%、38.3%,样品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样品各剂量组与阳性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样品组与阳性组的抗炎作用相当。
试验例4: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建立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模型,以足肿胀度为指标,观察各试验组给药后足跖肿胀程度,评价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不同剂量组对足跖肿胀的影响。
试药:实施例1中药喷雾剂(喷雾剂型,生药材含量及乙醇浓度分别为30g/100ml、20%);
阳性对照药:三九皮炎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卵蛋白:10%新鲜鸡蛋清。
赋型剂:20%酒精;
2、试验动物:Wister大鼠,雌雄兼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17。体重180-200g,雌雄各半,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7个动物组分别为:
空白组:右后足跖涂蒸馏水0.1ml,测定2h、3h、5h、7h的右后足体积。
模型组:右后足跖涂蒸馏水0.1ml,1h后,各组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测定注射蛋清后1h、2h、4h、6h的右后足体积。
阳性组:右后足跖涂皮炎平0.1g,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测定注射蛋清后1h、2h、4h、6h的右后足体积。阳性药皮炎平组的给药量相当于370mg/Kg。
赋型剂组:右后足跖涂赋形剂0.1ml,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测定注射蛋清后1h、2h、4h、6h的右后足体积。赋形剂(20%乙醇)组的给药量相当于0.37ml/Kg。
低剂量组:右后足跖涂本发明中药喷雾剂0.1ml,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测定注射蛋清后1h、2h、4h、6h的右后足体积。
中剂量组:右后足跖涂本发明中药喷雾剂0.15ml,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测定注射蛋清后1h、2h、4h、6h的右后足体积。
高剂量组:右后足跖涂本发明中药喷雾剂0.2ml,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1h后,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测定注射蛋清后1h、2h、4h、6h的右后足体积。
以上三个药物组: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折合成生药量为153mg/Kg、229mg/Kg、305mg/Kg。
3、数据及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做相应变换。
4、试验方法:按文献[陈奇.中药药效研究方法与思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83]方法,取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实验当日首先用自制容积测定装置测定各组大鼠右后足正常体积,然后给各组涂药,对照组涂等量蒸馏水。1h后,各组右后足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05ml/只。测定注射蛋清后1h、2h、4h、6h的右后足体积。致炎前后右后足体积的变化值与初始体积的比值为肿胀率,比较各组肿胀率的差异。结果分别见表6、7、8、9。
表6:中药喷雾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影响(注射后1h)(x±s)
组别 | n | 肿胀度(/mg) | 抑制率(/%) |
空白对照组 | 10 | -80±53.7 | - |
模型组 | 10 | 380±122.9 | - |
赋型剂组 | 10 | 290±84.3 | 23.7 |
皮炎平组 | 10 | 138±108.0 | 63.7 |
样品中剂组 | 10 | 202±100.2 | 46.8 |
样品高剂组 | 10 | 199±105.8 | 47.6 |
表7:中药喷雾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影响(注射后2h)(x±s)
组别 | n | 肿胀度(/mg) | 抑制率(/%) |
空白对照组 | 10 | -60±73.8 | - |
模型组 | 10 | 320±75.3 | - |
赋型剂组 | 10 | 355±89.6 | -10.9 |
皮炎平组 | 10 | 194±104.2 | 39.4 |
样品中剂组 | 10 | 138±117.8 | 56.9 |
样品高剂组 | 10 | 149±132.5 | 53.4 |
表8:中药喷雾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影响(注射后4h)(x±s)
组别 | n | 肿胀度(/mg) | 抑制率(/%) |
空白对照组 | 10 | 70±63.2 | - |
模型组 | 10 | 295±89.6 | - |
赋型剂组 | 10 | 280±82.3 | 5.1 |
皮炎平组 | 10 | 58±60.3 | 80.3 |
样品中剂组 | 10 | 80±103.3 | 72.9 |
样品高剂组 | 10 | 92±105.5 | 68.6 |
表9:中药喷雾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影响(注射后6h)(x±s)
组别 | n | 肿胀度(/mg) | 抑制率(/%) |
空白对照组 | 10 | -91±86.0 | - |
模型组 | 10 | 285±88.3 | - |
赋型剂组 | 10 | 350±110.6 | -22.8 |
皮炎平组 | 10 | 20±147.1 | 93.0 |
样品中剂组 | 10 | 145±106.6 | 49.1 |
样品高剂组 | 10 | 157±116.9 | 44.9 |
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测定结果可知,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造模成功;样品中、高剂量组、阳性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样品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能降低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作用;样品中、高剂量组与阳性组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即作用相当;低剂量组试验结果未获得。可见,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具有降低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作用。
在补充的试验中,分别以实施例2和实施例3获得的喷雾剂为试药,照以上试验2、3、4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本发明中药喷雾剂试验结果与实施例1的本发明中药喷雾剂上述试验结果在统计学上基本一致。
Claims (10)
1.一种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
土茯苓量为3-24重量份,例如5-20重量份,例如8-18重量份,例如10-15重量份,例如约12重量份;
茵陈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黄柏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龙胆草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白鲜皮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马齿苋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地肤子量为2-16重量份,例如3-15重量份,例如4-12重量份,例如5-10重量份,例如约8重量份;
百部量为2.5-20重量份,例如3-18重量份,例如5-15重量份,例如8-12重量份,例如约10重量份;和/或
生甘草量为1.5-12重量份,例如2-10重量份,例如3-9重量份,例如4-8重量份,例如约6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喷雾剂,其特征在于:
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3-24重量份、茵陈2-16重量份、黄柏2-16重量份、龙胆草1.5-12重量份、白鲜皮2-16重量份、马齿苋1.5-12重量份、地肤子2-16重量份、百部2.5-20重量份、生甘草1.5-12重量份;或者
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8-18重量份、茵陈4-12重量份、黄柏4-12重量份、龙胆草3-9重量份、白鲜皮4-12重量份、马齿苋3-9重量份、地肤子4-12重量份、百部5-15重量份、生甘草3-9重量份;或者
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12重量份、茵陈8重量份、黄柏8重量份、龙胆草6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马齿苋6重量份、地肤子8重量份、百部10重量份、生甘草6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喷雾剂,其中所述药材中还包括薄荷脑和/或冰片。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中药喷雾剂,其药材中苦参以8重量份计:
薄荷脑量为0.1-3重量份,例如0.3-2.0重量份,例如0.5-1重量份,例如0.7-0.9重量份,例如约0.8重量份;和/或
冰片量为0.1-2重量份,例如0.2-1.5重量份,例如0.3-1.0重量份,例如0.4-0.6重量份,例如约0.53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喷雾剂,其是由包括下列的中药材制备成的:苦参8重量份、土茯苓3-24重量份、茵陈2-16重量份、黄柏2-16重量份、龙胆草1.5-12重量份、白鲜皮2-16重量份、马齿苋1.5-12重量份、地肤子2-16重量份、百部2.5-20重量份、生甘草1.5-12重量份、薄荷脑0.1-3重量份、冰片0.1-2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喷雾剂,其中所述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是经提取加入到所述中药喷雾剂中的。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喷雾剂,其中所述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包括载体溶媒,所述载体溶媒是0-50%乙醇。
9.下列中药材的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哺乳动物(例如人)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瘙痒等病症的中药喷雾剂中的用途: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进一步地,该用途具有如说明书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特征。
10.制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中药喷雾剂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苦参、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百部、生甘草用溶剂提取,将得到的提取液浓缩,加入任选的薄荷脑、冰片,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即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94733.4A CN102716395B (zh) | 2012-06-13 | 2012-06-13 | 用于皮肤疾病的中药喷雾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94733.4A CN102716395B (zh) | 2012-06-13 | 2012-06-13 | 用于皮肤疾病的中药喷雾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6395A true CN102716395A (zh) | 2012-10-10 |
CN102716395B CN102716395B (zh) | 2014-04-23 |
Family
ID=46942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94733.4A Active CN102716395B (zh) | 2012-06-13 | 2012-06-13 | 用于皮肤疾病的中药喷雾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16395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2289A (zh) * | 2013-08-01 | 2013-12-11 | 格特生物制药(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猪湿疹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90656A (zh) * | 2013-12-13 | 2014-04-02 | 姜兴文 | 一种治癣中草药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096128A (zh) * | 2014-07-02 | 2014-10-15 | 魏本雪 | 一种治疗汗疱疹的中药散剂 |
CN105687953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广西大学 | 一种治疗皮肤病药水 |
CN106798763A (zh) * | 2017-03-14 | 2017-06-06 | 福建省神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复方保健蜂胶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14572A (zh) * | 2018-05-24 | 2018-09-11 | 重庆市中医院 | 一种抗炎和修复皮肤屏障的中药组合物、提取物及制剂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7330A (ja) * | 1991-07-03 | 1993-01-26 | Fujii Kk | にきび治療薬 |
CN1141147A (zh) * | 1995-07-24 | 1997-01-29 | 刘崇达 | 一种药物拖鞋及其药物的配制方法 |
CN1943699A (zh) * | 2006-10-23 | 2007-04-11 | 王信锁 |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 |
CN101129919A (zh) * | 2007-08-29 | 2008-02-27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一种治疗尖锐湿疣的中药制剂 |
CN101554463A (zh) * | 2009-05-26 | 2009-10-14 | 贵州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 | 治疗妇科和男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708241A (zh) * | 2009-12-08 | 2010-05-19 | 赵广 | 一种祛湿止痒药物组合物 |
CN101744973A (zh) * | 2008-12-17 | 2010-06-23 | 宜宾学院 | 一种中药浸膏及其提取工艺 |
WO2011105839A2 (ko) * | 2010-02-24 | 2011-09-01 | Yang Gean Yung | 피부외용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
2012
- 2012-06-13 CN CN201210194733.4A patent/CN1027163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7330A (ja) * | 1991-07-03 | 1993-01-26 | Fujii Kk | にきび治療薬 |
CN1141147A (zh) * | 1995-07-24 | 1997-01-29 | 刘崇达 | 一种药物拖鞋及其药物的配制方法 |
CN1943699A (zh) * | 2006-10-23 | 2007-04-11 | 王信锁 |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 |
CN101129919A (zh) * | 2007-08-29 | 2008-02-27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一种治疗尖锐湿疣的中药制剂 |
CN101744973A (zh) * | 2008-12-17 | 2010-06-23 | 宜宾学院 | 一种中药浸膏及其提取工艺 |
CN101554463A (zh) * | 2009-05-26 | 2009-10-14 | 贵州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 | 治疗妇科和男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708241A (zh) * | 2009-12-08 | 2010-05-19 | 赵广 | 一种祛湿止痒药物组合物 |
WO2011105839A2 (ko) * | 2010-02-24 | 2011-09-01 | Yang Gean Yung | 피부외용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昱: "《小方治大病》", 30 April 2004,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article "方6 灭滴洗剂", pages: 225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2289A (zh) * | 2013-08-01 | 2013-12-11 | 格特生物制药(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猪湿疹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432289B (zh) * | 2013-08-01 | 2015-10-07 | 格特生物制药(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猪湿疹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90656A (zh) * | 2013-12-13 | 2014-04-02 | 姜兴文 | 一种治癣中草药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690656B (zh) * | 2013-12-13 | 2016-09-14 | 姜兴文 | 一种治癣中草药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096128A (zh) * | 2014-07-02 | 2014-10-15 | 魏本雪 | 一种治疗汗疱疹的中药散剂 |
CN105687953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广西大学 | 一种治疗皮肤病药水 |
CN106798763A (zh) * | 2017-03-14 | 2017-06-06 | 福建省神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复方保健蜂胶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14572A (zh) * | 2018-05-24 | 2018-09-11 | 重庆市中医院 | 一种抗炎和修复皮肤屏障的中药组合物、提取物及制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6395B (zh) | 2014-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6395B (zh) | 用于皮肤疾病的中药喷雾剂 | |
CN104367765A (zh) | 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716394A (zh) | 用于皮肤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1856409A (zh) |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1062289A (zh) | 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 | |
CN103908484B (zh) | 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4059880A1 (zh) | 一种制备治疗妇科炎症的石榴皮多酚凝胶剂的方法 | |
WO2014118040A1 (en) | Extract from indigo tinctoria for the topical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skin disorders | |
CN102743663B (zh) |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07124642A1 (fr) | Formulation pharmaceutique destinée à traiter la teigne du pied et de la main et préparation associée | |
CN104161763B (zh) | 一种药物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皮炎湿疹中的应用 | |
CN102940684B (zh) | 一种含红茴香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57071B (zh) | 一种治疗皮肤癣菌病的中药复方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87742A (zh) | 一种防治蚊虫叮咬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16821B (zh) | 一种抗炎镇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 |
US11484562B2 (en) | Composition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obesity comprising natural mixture extracts | |
WO2016041462A1 (zh) | 一种治疗打呼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3520353A (zh) |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4225386A (zh) | 一种高效低毒的复方雷公藤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548076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湿疹药物中的应用 | |
TWI814490B (zh) | 山竹果殼萃取物用於製備燒燙傷傷口治療之藥物的用途 | |
CN104069179B (zh) | 一种皮肤抗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282471C (zh) | 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药物 | |
CN103690520A (zh) | 一种含有单叶细辛挥发油的贴膜剂、制备方法及其医疗用途 | |
CN114617919B (zh) | 一种用于治疗湿疹或荨麻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制药用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Xu Fenghua Inventor after: Zhang Meikui Inventor after: Guo Rongrong Inventor after: Chen Tingting Inventor before: Xu Fenghua Inventor before: Zhang Meikui Inventor before: Guo Rongr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Ting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