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9726B - 一种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09726B CN102709726B CN201210173174.9A CN201210173174A CN102709726B CN 102709726 B CN102709726 B CN 102709726B CN 201210173174 A CN201210173174 A CN 201210173174A CN 102709726 B CN102709726 B CN 1027097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pawl
- tongue
- conducting strip
- conductive stri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及导电片,导电片上设有导电带,导电带具有弯曲隆起的接触部,壳体的前端设有插舌,导电片固设在对应的插舌上,插舌上设有限位块,插舌上的限位块与设在该插舌上的导电带隆起方向相同且限位块背离对应插舌的一侧与插舌之间的距离小于接触部的顶部与对应的插舌之间的距离;壳体由底座和盖板上下扣合而成,导电片被压装固定在壳体的底座和盖板之间,导电片的后端具有压线套,压线套罩设在壳体的底板和盖板之间,可通过所述限位块限定导电带的压缩量,从而可在其与适配连接器的接触件可靠接触的前提下预设导电带的压缩量,防止导电带疲劳变形的问题的发生,解决了导电带在工作过程中易疲劳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导电带是电连接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接触件,如专利号为022253334.2、2007201483866、2005200010512、2006200029547及2008201380525等的中国专利中均记载有相关的技术,顾名思义,导电带呈带状,其两端之间具有一凸起的接触部,接触部用于在对应的电连接器工作时与适配连接器的对应接触件电性接触,接触部在与适配连接器接触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从而顶紧与之电性接触的接触件,保证接触的可靠性;目前的电连接器其中,导电带均是作为孔接触件来使用,即装配在对应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的插孔中并绕插孔的中心线布设有多个,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导电带与适配接触件电性接触时的弹性形变量不易掌控,若弹性形变量过小,则极易导致接触不良的现象的出现,降低电路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导电带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限位与之配合的接触件的作用,即防止与之配合的接触件的摆动偏斜,这也再一定程度上使得导电带的弹性形变量过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导电带的弹性形变量一般设计的较大,这则一方面会增大电连接器分离时所需的拔力,另一方面会造成导电带的疲劳变形,致使其无法复位,此种情况亦会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的发生。另外,现有技术中对导电带的接线工艺也极其复杂,存在接线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以解决导电带在工作过程中易疲劳变形的问题。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及导电片,壳体以前端为插接端,导电片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电带,导电带的前后两端之间具有弯曲隆起的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接触件电性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插舌,所述导电片固设在对应的插舌上,插舌上设有用于限定对应的导电带与适配连接器插接时的弹性形变量的限位块,所述插舌上的限位块与设在该插舌上的导电带隆起方向相同且限位块背离对应插舌的一侧与插舌之间的距离小于接触部的顶部与对应的插舌之间的距离;所述壳体由底座和盖板上下扣合而成,底座和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插舌,所述导电片被压装固定在壳体的底座和盖板之间,导电片的后端具有压线套,压线套罩设在壳体的底板和盖板之间。
所述壳体的盖板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将二者卡在一起的锁扣。
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防止导电片窜动的定位块。
壳体上设有弹爪,所述弹爪通过设在其两端之间的弹性立壁固设在壳体上,弹爪的前端向前悬伸且具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卡配的爪部,所述爪部由设在弹爪靠近壳体的一侧上的凸块构成;弹爪的后端具有供按压以使前端张开的按压部。
所述导电片有至少两个,相邻的两导电片中的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凸起,另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下凸起。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组件,由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和插座构成,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及插头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具有供插头插入的插接通道并于插接通道中设有插座接触件,插头接触件为导电片,导电片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电带,导电带的前后两端之间具有弯曲隆起的用于与插座接触件电性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插座插接的插舌,导电片固设在对应的插舌上,插舌上设有用于限定对应的导电带与插座插接时的弹性形变量的限位块,所述插舌上的限位块与设在该插舌上的导电带隆起方向相同且限位块背离对应插舌的一侧与插舌之间的距离小于接触部的顶部与对应的插舌之间的距离;所述插头壳体由底座和盖板上下扣合而成,底座和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插舌,所述导电片被压装固定在插头壳体的底座和盖板之间,导电片的后端具有压线套,压线套罩设在插头壳体的底板和盖板之间。
所述插头壳体的盖板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将二者卡在一起的锁扣。
所插头壳体上设有用于防止导电片窜动的定位块。
插头壳体上设有弹爪,所述弹爪通过设在其两端之间的弹性立壁固设在插头壳体上,弹爪的前端向前悬伸且具有用于与插座卡配的爪部,所述爪部由设在弹爪靠近插头壳体的一侧上的凸块构成;弹爪的后端具有供按压以使前端张开的按压部。
所述导电片有至少两个,相邻的两导电片中的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凸起,另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下凸起。
由于本发明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将其导电带设在一导电片上,并且导电片设在壳体前端的插舌上,插舌上设有所述的限位块,限位块背离壳体的一侧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接触部的顶部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当该电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插接时,可通过所述限位块限定导电带的压缩量,从而可在其与适配连接器的接触件可靠接触的前提下预设导电带的压缩量,防止导电带疲劳变形的问题的发生,解决了导电带在工作过程中易疲劳变形的问题;另外,对导电带的压缩量的限制也可以将该电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分离时的拔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解决其电连接器的拔力大的问题;另外,将壳体设为盖板和底座扣合而成的分体式结构并在导电片的后端设置压线套,从而可在适用场合方便的拆装壳体,进而用压线套来压接导线,实现现场快速接线。
更进一步的,定位块可以防止导电片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窜动,从而杜绝由导电片窜动而引起的接触不良的问题的发生;弹爪可实现该电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之间的直插直拔,快捷方便,使该电连接器适用于需频繁插拔的场合;多个导电片和满足对不同传输功率的需求,将相邻的两导电片中的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凸起,另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下凸起可使该电连接器的受力均匀,插拔柔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左视图;
图9是图6的右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的插头的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右视图(带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如图1-5所示,该电连接器以前端为插接端,包括绝缘的壳体,壳体由盖板11和底座12上下扣合而成,盖板11和底座12在扣合时首先通过设于二者之间的锁扣扣紧,锁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赘述,盖板和底座经锁扣初步锁紧后再通过螺钉13进一步固定,盖板11和底座12上各自于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插舌14,盖板11和底座12上的插舌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导电片15,两个导电片一左一右设置,导电片15的前端处,即位于对应的插舌上的部分上设有导电带15-1,导电带15-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于前后两端之间具有弯曲隆起的接触部,接触部用于在该电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插接时和适配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从而完成电能的输送;其中位于盖板11前端的插舌上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隆起,位于底座的插舌上的导电带向下隆起,插舌14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定对应的导电带的弹性形变量的限位块16,限位块16背离其所在的插舌的一侧与插舌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导电片的接触部的顶部与插舌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一方面为导电带的弹性形变提供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导电带的形变量过大而无法复位,设计时,使得位于两插舌上的限位块背离其各自所在的插舌的一侧之间的距离L等于适配连接器的插孔在相应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使得限位块16起到完全支撑的作用,不必再靠导电带来定位以防止该电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使导电带作为专职的导电部件,除与适配连接器的接触件之间的接触预紧力之外,不承担其它的任何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减缓了导电带的损坏;导电片15的后端向后延伸并进入壳体的盖板11和底座12之间,导电片15正是通过壳体的盖板与底座之间的挤压而被固定的,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导电片15在壳体中发生窜动,插舌上还分别设有定位块17,本实施例中,各插舌上的定位块17均有两个,每个插舌上的两个定位块分别位于该插舌上的导电片的左右两侧并和设在导电片上的槽卡配,另外,导电片15的后端分别设有压线套18,压线套18用于压接线缆,在使用场合,可首先松动螺钉13将盖板和底座分离,然后通过所述的压线套18压紧对应的导线即可完成接线,适于现场接线且操作方便快捷。壳体的下侧面,即底座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弹性立壁19并通过该弹性立壁19设有弹爪20,弹性立壁19设在弹爪20的前后两端之间的位置处,其前端向壳体的前端悬伸并具有一爪部20-1,弹爪的爪部由其靠近壳体的一侧上的凸块构成,该凸块(即爪部)的后侧面与弹爪的上侧面的对应位置之间具有90°的夹角,即爪部未形成倒刺结构,这使得弹爪与适配连接器卡接时不至于无法分离,爪部20-1的前侧面与上设有引导面20-2,该引导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引导面20-2用于将适配连接器上的对应结构引导至弹爪的爪部以被弹爪捕捉;壳体上还设有用于限定弹爪的前端向壳体靠拢时的压缩量的壳体限位柱21,壳体限位柱21可以限定弹爪的向壳体靠拢时与壳体之间的最近距离,由于操作者在把持电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插接时一般习惯性的会把持壳体,壳体限位柱可在操作人员捏住弹爪的前端时防止弹爪压缩过量而导致不能“挂住”适配连接器,防止锁紧失败的情况的发生;弹爪20的后端具有供人手按压的按压部并于按压部靠近壳体的一侧上设有弹爪限位柱22,弹爪限位柱22用于限定弹爪的后端在向壳体靠拢时与壳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以防止弹性立壁过量变形而被掰断。在与适配连接器插接时,可把持壳体的后端,弹爪在适配连接器上的对应结构的顶压下自动张开,当插接到位后,则通过其爪部搭接在适配连接器上将二者锁定,与适配连接器分离时,可捏住弹爪的后端,从而使得弹性立壁发生弹性弯折,迫使弹爪张开,从而完成解锁,此时仅需向后拽动壳体则可实现与适配连接器的分离。
在本发明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中所述的导电片的数量为一个以上皆可,当导电片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可使相邻的两导电片中的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凸起,另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下凸起,这样可使该电连接器的受力均匀,插拔柔和。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如图6-12所示,由插头和插座组成,其中插头和插座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
插头的结构与上述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如图6-10所示,包括绝缘的插头壳体,插头壳体由盖板31和底座32扣合而成,盖板31和底座32在扣合时首先通过设于二者之间的锁扣扣紧,锁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赘述,盖板和底座经锁扣初步锁紧后再通过螺钉33进一步固定,盖板31和底座32上各自于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插舌34,盖板31和底座32上的插舌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导电片35,两个导电片一左一右设置,导电片35的前端处,即位于对应的插舌上的部分上设有导电带35-1,导电带35-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于前后两端之间具有弯曲隆起的接触部,接触部用于在该电连接器与插座插接时和插座的接触件接触,从而完成电能的输送;其中位于盖板31前端的插舌上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隆起,位于底座的插舌上的导电带向下隆起,插舌34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定对应的导电带的弹性形变量的限位块36,限位块36背离其所在的插舌的一侧与插舌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导电片的接触部的顶部与插舌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一方面为导电带的弹性形变提供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导电带的形变量过大而无法复位,设计时,使得位于两插舌上的限位块背离其各自所在的插舌的一侧之间的距离L等于插座的插接通道在相应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使得限位块36起到完全支撑的作用,不必再靠导电带来定位以防止该电连接器与插座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使导电带作为专职的导电部件,除与插座的接触件之间的接触预紧力之外,不承担其它的任何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减缓了导电带的损坏;导电片35的后端向后延伸并进入插头壳体的盖板31和底座32之间,导电片35正是通过插头壳体的盖板与底座之间的挤压而被固定的,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导电片15在插头壳体中发生窜动,插舌上还分别设有定位块37,本实施例中,各插舌上的定位块37均有两个,每个插舌上的两个定位块分别位于该插舌上的导电片的左右两侧并和设在导电片上的槽卡配,另外,导电片35的后端分别设有压线套38,压线套38用于压接线缆,在使用场合,可首先松动螺钉33将盖板和底座分离,然后通过所述的压线套38压紧对应的导线即可完成接线,适于现场接线且操作方便快捷。插头壳体的下侧面,即底座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弹性立壁39并通过该弹性立壁39设有弹爪40,弹性立壁39设在弹爪40的前后两端之间的位置处,其前端向插头壳体的前端悬伸并具有一爪部40-1,弹爪的爪部由其靠近插头壳体的一侧上的凸块构成,该凸块(即爪部)的后侧面与弹爪的上侧面的对应位置之间具有90°的夹角,即爪部未形成倒刺结构,这使得弹爪与插座卡接时不至于无法分离,爪部40-1的前侧面与上设有引导面40-2,该引导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引导面40-2用于将插座上的对应结构引导至弹爪的爪部以被弹爪捕捉;插头壳体上还设有用于限定弹爪的前端向插头壳体靠拢时的压缩量的插头壳体限位柱41,插头壳体限位柱41可以限定弹爪的向插头壳体靠拢时与插头壳体之间的最近距离,由于操作者在把持电连接器与插座插接时一般习惯性的会把持插头壳体,插头壳体限位柱可在操作人员捏住弹爪的前端时防止弹爪压缩过量而导致不能“挂住”插座,防止锁紧失败的情况的发生;弹爪40的后端具有供按压的按压部并于按压部靠近插头壳体的一侧上设有弹爪限位柱42,弹爪限位柱42用于限定弹爪的后端在向插头壳体靠拢时与插头壳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以防止弹性立壁过量变形而被掰断。在与插座插接时,可把持插头壳体的后端,弹爪在插座上的对应结构的顶压下自动张开,当插接到位后,则通过其爪部搭接在插座上将二者锁定,与插座分离时,可捏住弹爪的后端,从而使得弹性立壁发生弹性弯折,迫使弹爪张开,从而完成解锁,此时仅需向后拽动插头壳体则可实现与插座的分离。
插座的结构如图11-12所示,包括绝缘的插座壳体51,插座壳体51上设有用于与弹爪卡配的搭接结构,本实施例中,搭接结构为设在插座壳体下侧面上的凸部51-1,该凸部51-1凸部靠近插座壳体51的前端的一侧上设有在插座壳体51的前后方向上从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的凸部引导面51-2,凸部引导面的作用于爪部引导面的作用相同,此处不予赘述;插座壳体中设有供插头的导电片及插舌插入的插接通道并于插接通道中设有插座接触件52,插座接触件52采用铜板,从而可传输大电流,具体可达150A。
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的大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中的插头的导电片的数量为一个以上皆可,当导电片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可使相邻的两导电片中的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凸起,另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下凸起,这样可使该电连接器的受力均匀,插拔柔和。
Claims (8)
1.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导电片,壳体以前端为插接端,导电片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电带,导电带的前后两端之间具有弯曲隆起的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接触件电性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插舌,所述导电片固设在对应的插舌上,插舌上设有用于限定对应的导电带与适配连接器插接时的弹性形变量的限位块,所述插舌上的限位块与设在该插舌上的导电带隆起方向相同且限位块背离对应插舌的一侧与插舌之间的距离小于接触部的顶部与对应的插舌之间的距离;所述壳体由底座和盖板上下扣合而成,底座和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插舌,所述导电片被压装固定在壳体的底座和盖板之间,导电片的后端具有压线套,压线套罩设在壳体的底板和盖板之间,壳体上设有弹爪,所述弹爪通过设在其两端之间的弹性立壁固设在壳体上,弹爪的前端向前悬伸且具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卡配的爪部,所述爪部由设在弹爪靠近壳体的一侧上的凸块构成;壳体上还设有用于限定弹爪的前端向壳体靠拢时的压缩量的壳体限位柱,壳体限位柱限定弹爪的向壳体靠拢时与壳体之间的最近距离以防止锁紧失败的情况的发生;弹爪的后端具有供人手按压的按压部并于按压部靠近壳体的一侧上设有弹爪限位柱,弹爪限位柱用于限定弹爪的后端在向壳体靠拢时与壳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以防止弹性立壁过量变形而被掰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盖板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将二者卡在一起的锁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防止导电片窜动的定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有至少两个,相邻的两导电片中的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凸起,另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下凸起。
5.电连接器组件,由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和插座构成,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及插头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具有供插头插入的插接通道并于插接通道中设有插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插头接触件为导电片,导电片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电带,导电带的前后两端之间具有弯曲隆起的用于与插座接触件电性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插座插接的插舌,导电片固设在对应的插舌上,插舌上设有用于限定对应的导电带与插座插接时的弹性形变量的限位块,所述插舌上的限位块与设在该插舌上的导电带隆起方向相同且限位块背离对应插舌的一侧与插舌之间的距离小于接触部的顶部与对应的插舌之间的距离;所述插头壳体由底座和盖板上下扣合而成,底座和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插舌,所述导电片被压装固定在插头壳体的底座和盖板之间,导电片的后端具有压线套,压线套罩设在插头壳体的底板和盖板之间,壳体上设有弹爪,所述弹爪通过设在其两端之间的弹性立壁固设在壳体上,弹爪的前端向前悬伸且具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卡配的爪部,所述爪部由设在弹爪靠近壳体的一侧上的凸块构成;壳体上还设有用于限定弹爪的前端向壳体靠拢时的压缩量的壳体限位柱,壳体限位柱限定弹爪的向壳体靠拢时与壳体之间的最近距离以防止锁紧失败的情况的发生;弹爪的后端具有供人手按压的按压部并于按压部靠近壳体的一侧上设有弹爪限位柱,弹爪限位柱用于限定弹爪的后端在向壳体靠拢时与壳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以防止弹性立壁过量变形而被掰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的盖板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将二者卡在一起的锁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插头壳体上设有用于防止导电片窜动的定位块。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有至少两个,相邻的两导电片中的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上凸起,另一个的导电带的接触部向下凸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73174.9A CN102709726B (zh) | 2012-05-30 | 2012-05-30 | 一种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73174.9A CN102709726B (zh) | 2012-05-30 | 2012-05-30 | 一种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09726A CN102709726A (zh) | 2012-10-03 |
CN102709726B true CN102709726B (zh) | 2015-04-15 |
Family
ID=46902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73174.9A Active CN102709726B (zh) | 2012-05-30 | 2012-05-30 | 一种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097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88312B2 (ja) * | 2019-10-11 | 2024-11-22 | TE Connectivity Japan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04173B2 (ja) * | 1997-12-30 | 2000-10-30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装置 |
CN201813137U (zh) * | 2010-10-07 | 2011-04-27 | 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 接线盒壳体 |
CN201829623U (zh) * | 2010-10-07 | 2011-05-11 | 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201868832U (zh) * | 2010-10-06 | 2011-06-15 | 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 接线盒 |
CN202159800U (zh) * | 2011-08-18 | 2012-03-07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N202712469U (zh) * | 2012-05-30 | 2013-01-30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2012
- 2012-05-30 CN CN201210173174.9A patent/CN1027097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04173B2 (ja) * | 1997-12-30 | 2000-10-30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装置 |
CN201868832U (zh) * | 2010-10-06 | 2011-06-15 | 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 接线盒 |
CN201813137U (zh) * | 2010-10-07 | 2011-04-27 | 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 接线盒壳体 |
CN201829623U (zh) * | 2010-10-07 | 2011-05-11 | 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202159800U (zh) * | 2011-08-18 | 2012-03-07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N202712469U (zh) * | 2012-05-30 | 2013-01-30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09726A (zh) | 2012-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14510B (zh) | 一种线束端子卡接结构 | |
CN202930585U (zh) | 新型led连接器 | |
CN201584546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10880652B (zh) | 一种软排线连接器 | |
CN209169411U (zh) | 一种直通式智能双进双出模块 | |
CN102709726B (zh) | 一种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2712469U (zh) | 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3312504U (zh) | 连接器端子 | |
CN202712504U (zh) | 大电流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3972727A (zh) |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 |
CN106410464B (zh) | 侧装式端子 | |
CN209071666U (zh) | 一种接插件及其公插件 | |
CN203850548U (zh) |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 |
CN204517029U (zh) | Ffc连接器 | |
CN201498643U (zh) | 连接器模块 | |
CN208797274U (zh) | 一种自锁式fpc连接器 | |
CN210489876U (zh) | 一种软线排线快速插拔连接器 | |
CN202712451U (zh) | 快速接线夹 | |
CN209822932U (zh) | 一种插拔式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及插拔式连接端子 | |
CN209169410U (zh) | 直通式智能单进双出模块 | |
CN220324756U (zh) | 一种空气绝缘快速应急插座 | |
CN202712527U (zh) | 一种板型插座及使用该插座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221176820U (zh) | 一种对插式接线端子 | |
CN102683959A (zh) | 一种大电流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21574315U (zh) | 一种边缘软排线使用的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