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704121B -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4121B
CN102704121B CN201210214876.7A CN201210214876A CN102704121B CN 102704121 B CN102704121 B CN 102704121B CN 201210214876 A CN201210214876 A CN 201210214876A CN 102704121 B CN102704121 B CN 102704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ition
long filament
filament
roller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48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4121A (zh
Inventor
于伟东
杜赵群
邓成亮
刘洪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148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4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4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4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4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41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其装置是由导纱钩、展平罗拉组、分劈杆、间距杆、导辊等组成。其纺纱方法是将一束无捻长丝,经展平罗拉组的展平输出,遇分劈杆尖端沿其中线对称劈开,并由间距杆确定两束长丝分开间距,然后绕经导辊以等张力紧靠短纤维须条两侧喂入前罗拉钳口后,在加捻三角区该双长丝对短纤维须条裹缠,形成无自捻长丝包覆短纤须条的光洁复合纱。该装置及工艺简捷、实用,可有效提高纺纱效率和减少纺纱飞花、掉屑、起毛,适用于偏短、偏弱、超短纤维的高支光洁纱和超细纱的复合纺纱。

Description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丝展开保护式复合纺纱装置,采用该装置的纺纱方法及该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一方面是纤维资源的匮乏,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加工和使用后的纤维被废弃,原因不是人们不想利用,而是这些纤维偏短或超短、偏弱或脆弱形状而传统纺纱技术难于纺纱或根本无法纺纱。现代复合纺纱技术,尤其是以长丝连续、增强的复合纺纱,为这类纤维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可能。但遗憾的是,现有复合纺纱技术,都用于优良纤维。
如王强等人一种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线(专利公开号:CN101775679A)专利,其中长丝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单丝或复丝,可形成短纤维包覆长丝的结构,或长丝包缠短纤维的结构,来增加纱线的强力、耐磨性和抗弯刚度。薛元的短纤维包覆长丝的包芯复合纱线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公开号:CN1372027A),通过在细纱机上加装长丝张力控制装置和导轮的简单改造纺制出包覆率较高的短纤维包覆长丝的包芯复合纱线,有短纤维纱线的外观风格和手感。施楣梧的专利一种并捻复合纱线(专利公开号:CN1405383)由合成纤维长丝和短纤维合股加捻而成,兼顾了长纱和短纤维纱性能的优点。张同华等人的一种长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线的制作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042054.6)专利,采用至少三根长丝从前罗拉后端以0.1~3mm的间距平行喂入前钳口,在钳口处与粗纱须条汇合,制作出具有独特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表面结构的纱线。徐卫林等的一种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1492843)是双长丝和双须条的分开式的四轴系复合纺纱。
上述各方法都是以可纺性优秀的纤维为对象、改变成纱风格和花式或高支化为目的的纺纱,并不能有效利用短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偏短、偏弱、或不可纺纤维的彰显短纤维优点的高支化和超高支化的纺纱的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纺纱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导长丝并对中的导纱钩,长丝通过导纱钩被下引至展平罗拉组,展平罗拉组将喂入的长丝展平,展平后的长丝通过分劈杆对称劈开为第一分劈长丝和第二分劈长丝,在分劈杆的前方设有用于对第一分劈长丝和第二分劈长丝间的间距进行限位的间距杆及用于稳定第一分劈长丝和第二分劈长丝张力的导辊,导纱钩、展平罗拉组、分劈杆、间距杆及导辊通过固定架固定,固定架设于环锭细纱机的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展平罗拉组包括第一罗拉、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第一罗拉与第二罗拉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和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点之间的连线所呈的夹角θ的角度可变,且展平罗拉组本身可作整体的前、后和上、下移动,以调整所述长丝的展平效果。
优选地,所述导纱钩可左右水平移动,以确定其与所述分劈杆和所述间距杆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分劈杆插于展平后的长丝的中心轴线上,其截面是带有尖端的流线型截面,用于无损伤分劈,并可左右水平移动对中;所述间距杆为椭圆形圆台体,通过前后移动调节所述第一分劈长丝和第二分劈长丝之间的间距,并可左右水平移动对中。
优选地,所述导辊紧贴在所述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的上后方,通过摩擦传动带动所述第一分劈长丝及所述第二分劈长丝定间距、平行、等张力地转移到前罗拉的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的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1、将一束长丝经导纱钩定位于分劈杆和间距杆的中轴线上,长丝绕经展平罗拉组后展平输出,当展平的长丝遇到分劈杆的尖端时沿其中线对称劈开,并由间距杆以选定的间距限位分开成第一分劈长丝及第二分劈长丝;
步骤2、将所述第一分劈长丝及第二分劈长丝绕经导辊以等张力紧贴前罗拉地喂入前罗拉钳口,并与同步喂入的短纤维须条形成短纤维须条居中,第一分劈长丝及第二分劈长丝对称紧靠其两侧的三轴系喂入;
步骤3、当三轴系喂入的第一分劈长丝、短纤维须条和第二分劈长丝出前罗拉钳口后,在加捻的作用下,第一分劈长丝及第二分劈长丝在加捻三角区对短纤维须条作裹缠,第一分劈长丝悬荡于短纤维须条下,形成对短纤维须条的下托,而第二分劈长丝则进入短纤维须条,形成对短纤维须条的上盖,即由原来的左、中、右筑坝夹护结构变为加捻三角区的上、中、下三轴系的长丝裹缠结构,最终形成双长丝基本无自捻地包覆短纤维须条的光洁复合纱。
优选地,作为生态可循环利用,所述长丝选用与所述短纤维须条组成成分相同的长丝。例如:无捻的人造纤维长丝、合成纤维长丝或天然蚕丝等。
优选地,所述短纤维须条通过已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喂入,再经中罗拉牵伸得到,其中,粗纱条是指可经纺纱前纺加工而成的纤维须条。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纺纱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偏短、偏弱、超短纤维的高支光洁纱和超细纱的复合纺纱。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偏短、偏弱、超短纤维的高支光洁纱和超细纱的复合纺纱。
本发明的原理是先对无捻长丝展平、分劈,获得更细的丝束,然后以此长丝束对称夹持短纤维须条,并在加捻作用下裹缠短纤维须条,形成光洁复合纱。
保护式的三轴系复合纺纱更利于偏短偏弱纤维的高支化、甚至超高支化纺纱,如于伟东等的对碳纤维对称保护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与用途(专利公开号:CN102358970A)、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及其设备(专利公开号:CN102304796A)、化纤长丝包覆刚性纤维长丝的复合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2296389A)、一种易掉屑短纤维的三轴系复合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2312305A)等,虽在保护概念上相似,但在机构、方法和用途上均不同。且现有长丝均为大于15D的复丝,常规在30D以上。用如此粗的长丝纺高支纱,其复合比均大于50%。对保护式的外包覆纺纱表面化纤的含量更高,导致天然纤维的特征丧失,而本发明的在线长丝分劈技术可有效解决此问题。
本发明的优点是:①因为增加了长丝分劈装置,可以在线将常用长丝分劈而单束细度减小1倍,故更有利于超细支纱的复合纺纱;②由于所用长丝量减少一半,且又有展平分离作用,不仅可大幅度减少长丝的包覆率,彰显原纤维的优点,而且可更好地复合纠缠,提高成纱的强度;③仅在普通细纱机上增加一结构轻巧紧凑、功效实用的长丝分劈双边保护的复合纺纱装置,就解决了偏短偏弱、可纺性差、或不可纺纤维的高制成率、低毛羽量的光洁复合纱的纺纱问题,方法简捷、机构实用、安装方便、可控可调;④可实现对不可纺纤维和回用纤维须条的双侧紧靠阻隔保护,达到连续、增强、低飞花、掉毛和起毛的纺纱;⑤采用与短纤维组成相同的同质长丝进行复合纺纱,是循环再利用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技术的突破;所得光洁复合纱可用于外观和物理品质优良、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面料等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及纺纱工艺示意图;
图2是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及纺纱工艺俯视图;
图3是分劈长丝等张力双边限位及加捻三角区裹缠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长丝,还包括经分劈后的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2-导纱钩;3-展平罗拉组,其包括第一罗拉I、第二罗拉II和第三罗拉III,其中L为第一罗拉I和第三罗拉III相对第二罗拉II的中心距,θ为罗拉I和罗拉III相对罗拉II的夹角;4-分劈杆;5-间距杆;6-导辊;7-短纤维须条;8-光洁复合纱;上前罗拉9a、下前罗拉9b;10-前罗拉钳口,其中A为第一分劈长丝1a在加捻三角区的下托,B为第二分劈长丝1b在加捻三角区的上盖,C为加捻三角区;11-中罗拉;12-后罗拉;13-固定架;14-管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下实施例皆采用了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包括包括用于引导长丝1并对中的导纱钩2,长丝1通过导纱钩2被下引至展平罗拉组3,展平罗拉组3将喂入的长丝1展平,展平后的长丝1通过分劈杆4对称劈开为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在分劈杆4的前方设有用于对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间的间距进行限位的间距杆5及用于稳定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张力的导辊6,导纱钩2、展平罗拉组3、分劈杆4、间距杆5及导辊6通过固定架13固定,固定架13设于环锭细纱机的机架上。
其中,所述展平罗拉组3包括第一罗拉I、第二罗拉II和第三罗拉III,第一罗拉I与第二罗拉II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和第二罗拉II与第三罗拉III的中点之间的连线所呈的夹角θ的角度可变,且展平罗拉组3本身可作整体的前、后和上、下移动,以调整所述长丝1的展平效果。
所述导纱钩2可左右水平移动,以确定其与所述分劈杆4和所述间距杆5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分劈杆4插于展平后的长丝1的中心轴线上,其截面是带有尖端的流线型截面,用于无损伤分劈,并可左右水平移动对中;所述间距杆5为椭圆形圆台体,通过前后移动调节所述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之间的间距,并可左右水平移动对中。
所述导辊6紧贴在所述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9a的上后方,通过摩擦传动带动所述第一分劈长丝1a及所述第二分劈长丝1b定间距、平行、等张力地转移到前罗拉9a的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方法,结合图3,其步骤为:
步骤1、将一束长丝1经导纱钩2定位于分劈杆4和间距杆5的中轴线上,长丝1绕经展平罗拉组3后展平输出,当展平的长丝1遇到分劈杆4的尖端时沿其中线对称劈开,并由间距杆5以选定的间距限位分开成第一分劈长丝1a及第二分劈长丝1b;
步骤2、将所述第一分劈长丝1a及第二分劈长丝1b绕经导辊6以等张力紧贴前罗拉9a地喂入前罗拉钳口10,并与同步喂入的短纤维须条7形成短纤维须条7居中,第一分劈长丝1a及第二分劈长丝1b对称紧靠其两侧的三轴系喂入;
步骤3、当三轴系喂入的第一分劈长丝1a、短纤维须条7和第二分劈长丝1b出前罗拉钳口10后,在加捻的作用下,第一分劈长丝1a及第二分劈长丝1b在加捻三角区C对短纤维须条7作裹缠,第一分劈长丝1a悬荡于短纤维须条下,形成对短纤维须条3的下托A,而第二分劈长丝1b则进入短纤维须条3,形成对短纤维须条3的上盖B,即由原来的左、中、右筑坝夹护结构变为加捻三角区C的上、中、下三轴系的长丝裹缠结构,最终形成双长丝基本无自捻地包覆短纤维须条的光洁复合纱8。
下述具体实施例1~4是对不同纤维及其线密度和长度,即选择不同的长丝和不同的粗纱条和不同的复合比例;不同复合纺纱工艺参数,即长丝的张力、间距、张力差,锭速、前罗拉转速,纺纱捻度。进行按本发明的等张力双长丝紧靠加捻三角区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纺纱,并纺制成高支的光洁复合纱8。记录纺纱中的每千锭每小时的纺纱断头率(个/千锭时)。根据纺纱用粗纱条和长丝的质量和最终成纱的质量,计算纺纱的制成率。采用USTER仪测量成纱的条干均匀度(CV%)。采用单侧毛羽计数法测定复合纱的毛羽,所得的光洁复合纱8的毛羽指数(F),指单位长度纱线内单侧面上伸出长度超过某设定长度的毛羽累计数(根/m)F=A+Be-Cl,l为毛羽的设定伸出长度(mm),A、B、C为试验常数。采用强力仪,测量成纱的断裂强度(cN/tex);断裂伸长率ε=(L-L0)/L0=ΔL/L0,其中,L0为原长,L为拉伸断裂时的试样长度,ΔL为绝对伸长值。具体实施和实际数据如下和见下表。
实施例1:纺制回用棉/粘胶长丝复合纱
选取一筒粘胶长丝和一筒回用棉粗纱条进行三轴系高支纱复合纺纱,先从粗纱筒上退绕下回用棉粗纱条经过后罗拉12和中罗拉11的牵伸形成回用棉短纤维须条,喂入前罗拉钳口10;同时,将粘胶长丝从长丝筒上退绕下来,经过导纱钩2绕于展平罗拉组3的三个罗拉上,再分劈经过分劈杆5和间距杆5,形成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然后对称地绕经导辊6,并紧贴前罗拉9a与回用棉短纤维须条三轴系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10中,形成粘胶长丝在回用棉须条两侧的筑坝夹持保护;当此三束纤维条输出前罗拉钳口10后,在加捻的作用下形成加捻三角区C,使第一分劈长丝1a形成下托A、第二分劈长丝1b形成上盖B,加上位于中部的回用棉短纤维须条,如图3所示。随着加捻的扭转,粘胶长丝裹缠在回用棉短纤维须条外,制成高支(80S)光洁复合棉纱。由于复合比为27.12%,所以表面粘胶长丝的覆盖度实测为30.52%。具体的复合纺纱工艺参数、纺纱过程的基本效果和成纱的品质指标,如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对如此偏短偏弱回用棉纤维的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工艺的有效性。
实施例2:纺制土种毛/锦纶长丝复合纱
选取一筒锦纶长丝和一筒土种毛粗纱条进行三轴系超细支纱复合纺纱,先从粗纱筒上退绕下土种毛粗纱条经过后罗拉12和中罗拉11的牵伸形成土种毛短纤维须条7,喂入前罗拉钳口10;同时,将锦纶长丝从长丝筒上退绕下来,经过导纱钩2绕于展平罗拉组3的三个罗拉上,再分劈经过分劈杆4和间距杆5,形成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然后对称地绕经导辊6,并紧贴前罗拉9a与土种毛短纤维须条三轴系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10中,形成锦纶长丝在土种毛须条两侧的筑坝夹持保护;当此三束纤维条输出前罗拉钳口10后,在加捻的作用下形成加捻三角区C,使第一分劈长丝1a形成下托A、第二分劈长丝1b形成上盖B及位于中部的土种毛短纤维须条,如图3所示;随着加捻的扭转,锦纶长丝裹缠在土种毛短纤维须条外,制成超细支(110S)光洁复合毛纱。由于复合比为27.97%,所以表面锦纶长丝张紧的缘故,实测覆盖度为25.43%。具体的复合纺纱工艺参数、纺纱过程的基本效果和成纱的品质指标,如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对如此偏短偏弱土种毛纤维的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工艺的有效性。
实施例3:纺制回用羊绒/蚕丝复合纱
选取一筒蚕丝和一筒回用羊绒粗纱条进行三轴系超细支纱复合纺纱,先从粗纱筒上退绕下回用羊绒粗纱条经过后罗拉12和中罗拉11的牵伸形成回用羊绒短纤维须条,喂入前罗拉钳口10;同时,将蚕丝从长丝筒上退绕下来,经过导纱钩2绕于展平罗拉组3的三个罗拉上,再分劈经过分劈杆4和间距杆5,形成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然后对称地绕经导辊6,并紧贴前罗拉9a与回用羊绒短纤维须条三轴系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10中,形成蚕丝在回用羊绒须条两侧的筑坝夹持保护;当此三束纤维条输出前罗拉钳口10后,在加捻的作用下形成加捻三角区C,使第一分劈长丝1a形成下托A、第二右分劈长丝1b形成上盖B及位于中部的回用羊绒短纤维须条,如图3所示;随着加捻的扭转,蚕丝裹缠在回用羊绒短纤维须条外,制成超细支(120S)光洁复合毛纱。由于复合比为9.76%,所以表面蚕丝张紧的缘故,实测覆盖度为8.69%。具体的复合纺纱工艺参数、纺纱过程的基本效果和成纱的品质指标,如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对如此偏短偏弱回用羊绒纤维的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工艺的有效性。
实施例4:纺制陆地棉/涤纶长丝复合纱
选取一筒涤纶长丝和一筒棉粗纱条进行三轴系超细支纱复合纺纱,先从粗纱筒上退绕下棉粗纱条经过后罗拉12和中罗拉11的牵伸形成棉短纤维须条,喂入前罗拉钳口10;同时,将涤纶长丝从长丝筒上退绕下来,经过导纱钩2绕于展平罗拉组3的三个罗拉上,再分劈经过分劈杆4和间距杆5,形成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然后对称地绕经导辊6,并紧贴前罗拉9a与棉短纤维须条三轴系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10中,形成涤纶长丝在棉须条两侧的筑坝夹持保护;当此三束纤维条输出前罗拉钳口10后,在加捻的作用下形成加捻三角区C,使第一分劈长丝1a形成下托A、第二分劈长丝1b形成上盖B及位于中部的棉短纤维须条,如图3所示;随着加捻的扭转,涤纶长丝裹缠在棉短纤维须条外,制成超细支(140S)光洁复合棉纱。由于复合比为35.59%,所以表面涤纶长丝张紧的缘故,实测覆盖度为39.79%。具体的复合纺纱工艺参数、纺纱过程的基本效果和成纱的品质指标,如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对如此偏短偏弱棉纤维的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工艺的有效性。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工艺参数与纱线品质指标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工艺参数与纱线品质指标
Figure GDA0000474777360000091

Claims (9)

1.一种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导长丝(1)并对中的导纱钩(2),长丝(1)通过导纱钩(2)被下引至展平罗拉组(3),展平罗拉组(3)将喂入的长丝(1)展平,展平后的长丝(1)通过分劈杆(4)对称劈开为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在分劈杆(4)的前方设有用于对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间的间距进行限位的间距杆(5)及用于稳定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张力的导辊(6),导纱钩(2)、展平罗拉组(3)、分劈杆(4)、间距杆(5)及导辊(6)通过固定架(13)固定,固定架(13)设于环锭细纱机的机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平罗拉组(3)包括第一罗拉(I)、第二罗拉(II)和第三罗拉(III),第一罗拉(I)与第二罗拉(II)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和第二罗拉(II)与第三罗拉(III)的中点之间的连线所呈的夹角θ的角度可变,且展平罗拉组(3)本身可作整体的前、后和上、下移动,以调整所述长丝(1)的展平效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钩(2)可左右水平移动,以确定其与所述分劈杆(4)和所述间距杆(5)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分劈杆(4)插于展平后的长丝(1)的中心轴线上,其截面是带有尖端的流线型截面,用于无损伤分劈,并可左右水平移动对中;所述间距杆(5)为椭圆形圆台体,通过前后移动调节所述第一分劈长丝(1a)和第二分劈长丝(1b)之间的间距,并可左右水平移动对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6)紧贴在所述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9a)的上后方,通过摩擦传动带动所述第一分劈长丝(1a)及所述第二分劈长丝(1b)定间距、平行、等张力地转移到前罗拉(9a)的表面。
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1、将一束长丝(1)经导纱钩(2)定位于分劈杆(4)和间距杆(5)的中轴线上,长丝(1)绕经展平罗拉组(3)后展平输出,当展平的长丝(1)遇到分劈杆(4)的尖端时沿其中线对称劈开,并由间距杆(5)以选定的间距限位分开成第一分劈长丝(1a)及第二分劈长丝(1b);
步骤2、将所述第一分劈长丝(1a)及第二分劈长丝(1b)绕经导辊(6)以等张力紧贴前罗拉(9a)地喂入前罗拉钳口(10),并与同步喂入的短纤维须条(7)形成短纤维须条(7)居中,第一分劈长丝(1a)及第二分劈长丝(1b)对称紧靠其两侧的三轴系喂入;
步骤3、当三轴系喂入的第一分劈长丝(1a)、短纤维须条(7)和第二分劈长丝(1b)出前罗拉钳口(10)后,在加捻的作用下,第一分劈长丝(1a)及第二分劈长丝(1b)在加捻三角区(C)对短纤维须条(7)作裹缠,第一分劈长丝(1a)悬荡于短纤维须条下,形成对短纤维须条(3)的下托(A),而第二分劈长丝(1b)则进入短纤维须条(3),形成对短纤维须条(3)的上盖(B),即由原来的左、中、右筑坝夹护结构变为加捻三角区(C)的上、中、下三轴系的长丝裹缠结构,最终形成双长丝基本无自捻地包覆短纤维须条的光洁复合纱(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生态可循环利用,所述长丝(1)应选用与所述短纤维须条(7)组成成分相同的长丝。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须条(7)通过已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12)喂入,再经中罗拉(11)牵伸得到,其中,粗纱条是指可经纺纱前纺加工而成的纤维须条。
8.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偏短、偏弱、超短纤维的高支光洁纱和超细纱的复合纺纱。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偏短、偏弱、超短纤维的高支光洁纱和超细纱的复合纺纱。
CN201210214876.7A 2012-06-26 2012-06-26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4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4876.7A CN102704121B (zh) 2012-06-26 2012-06-26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4876.7A CN102704121B (zh) 2012-06-26 2012-06-26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4121A CN102704121A (zh) 2012-10-03
CN102704121B true CN102704121B (zh) 2014-07-02

Family

ID=46897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487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4121B (zh) 2012-06-26 2012-06-26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41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6956A (zh) * 2017-02-17 2018-08-28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和装置
CN113512792A (zh) * 2021-05-20 2021-10-19 绍兴市柯桥区东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一种高性能复合纱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0021A (en) * 1956-03-02 1961-02-01 Deering Milliken Res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ning yarn an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yarn
NL127509C (zh) * 1963-11-05 1900-01-01
US3739566A (en) * 1971-07-01 1973-06-19 P Smith Apparatus to produce yarn
JPS4981646A (zh) * 1972-12-15 1974-08-06
JPS554866B2 (zh) * 1972-12-20 1980-02-01
JPS59116439A (ja) * 1982-12-21 1984-07-0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シ−ス・コア構造糸の製法
JP2716739B2 (ja) * 1988-07-26 1998-02-18 インデナ エス.ピー.エイ 血管運動作用を有する化粧用組成物
JP3296447B2 (ja) * 1993-03-03 2002-07-0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複合糸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8246282A (ja) * 1995-03-16 1996-09-24 Toray Ind Inc 長短複合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076848B2 (en) * 2003-09-26 2006-07-18 Celanese Acetate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
US7305739B2 (en) * 2004-09-15 2007-12-11 Celanese Acetate, Llc Apparatus for tow opening
DE102011116936A1 (de) * 2010-11-29 2012-05-31 Amann & Söhne GmbH & Co. KG Garn, insbesondere Näh- oder Stickgarn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erartigen Garnes
CN102312305B (zh) * 2011-08-23 2014-04-02 东华大学 一种易掉屑短纤维的三轴系复合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N102304796B (zh) * 2011-08-23 2014-06-0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及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4121A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4124B (zh) 等张力双长丝紧靠加捻三角区的三轴系复合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1492843B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方法
CN102704120B (zh) 双长丝不等张力夹持短纤须条的光洁复合纺纱机构与方法
CN101126188A (zh) 一种纺制包芯纱的设备及方法
CN102358970A (zh) 对碳纤维对称保护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与用途
CN102330235A (zh) 短纤维束对称包覆刚性纤维长丝的纺纱方法及纺丝装置
CN102747486B (zh) 不等根数分束的同轴束网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074B (zh) 一种长丝螺旋展开的下托式复合纺纱机构、方法与应用
CN102704127B (zh) 一种下托式包芯增强三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3849958B (zh) 一种高强高耐磨涡流复合纱线的生产工艺
CN102747489B (zh) 双张力盘阻尼差动二级分劈展纱器、纺纱方法及其应用
CN108442006B (zh) 并条机及包芯纱的加工方法
CN102704121B (zh)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CN102733032A (zh) 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828308A (zh) 一种非等汇聚点双束网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073B (zh) 分束长丝同轴双向展丝器及应用
CN102336349A (zh) 一种用于嵌入式纺纱技术的单饼双丝丝饼成形方法
CN102704131A (zh) 非对称展丝分束的再展与集束复合展丝器、方法及应用
CN217869298U (zh) 一种包芯包缠结构复合线的纺纱装置
CN102704113A (zh) 对称分束展丝双下托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114A (zh)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CN102704075B (zh) 长丝分束二轴系展丝器及应用
CN102704077B (zh) 二轴系展丝分束的再展与集束复合展丝器、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04122B (zh) 一种上盖下托式三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其应用
CN105463632B (zh) 一种斜位捕捉式复合纺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