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2958B -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02958B CN102702958B CN201210178866.2A CN201210178866A CN102702958B CN 102702958 B CN102702958 B CN 102702958B CN 201210178866 A CN201210178866 A CN 201210178866A CN 102702958 B CN102702958 B CN 1027029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ting composition
- resin
- water
- coated
- composition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基涂料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用于水基涂料组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和作为流变助剂的至少一种聚酰胺和至少一种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水基涂料组合物、制备所述涂料组合物的方法,以及所述涂料组合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现已获知,在汽车涂漆方面,以及在其他期望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并同时具有良好防腐蚀性的涂覆领域,应配备具有多个彼此重叠布置的涂层的基材。
优选根据所谓的“底涂/清漆”法施加多层涂漆,也就是先施涂一层着色底漆,并且在短暂的晾干时间之后无需烘干步骤(湿碰湿法)就在其上施涂清漆。随后将底漆和清漆一起烘干。
在施加汽车金属效果漆方面,“底涂/清漆”法获得了特别重大的意义。
经济上和生态上的原因造成尝试在产生多层涂层时使用水性底漆涂料组合物。
用于产生这些底涂层的涂料组合物必须能够根据目前常规的合理的“湿碰湿”法来加工,也就是它们必须能够在尽可能短的预干燥时间内无需烘干步骤就在其上施涂透明的面漆层,而不显现出视觉外观上的缺陷,例如所谓的“针孔”。
此外,涂料还必须显示出充分的存储稳定性。一种常规的检测是在40℃下储存该材料。
此外,在底涂/清漆型金属效果漆方面还必须解决其它问题。金属效果主要取决于漆膜中的金属颜料微粒的取向。能够以“湿碰湿”法加工的金属效果底漆因此必须提供这样的漆膜,在该漆膜中金属颜料在施涂之后以有利的空间存在,并且在该漆膜中如此快速固定这些取向,使得它们在进一步涂漆工艺的进程中不会受到干扰。用于表征金属效果的合适的参数是色调的亮度和随角异色指数。
由公开文本DE4028386A1已知水稀释性涂料组合物,其含有作为基料的水稀释性聚氨酯树脂、颜料微粒、增稠剂以及作为流变助剂的聚酰胺。这类涂料显示出不足的金属效果以及在升高的温度(40℃)下存储后增加的沉淀倾向。
US2004/0039097A1公开了一种水基金属漆,其同样包含作为流变助剂的聚酰胺。
EP1153989A1公开了水基金属涂料组合物,其除树脂组合物和颜料之外,还由金属硅酸盐和作为流变助剂的聚酰胺树脂组成。然而,取决于基料组合,层状硅酸盐的存在可导致针孔。
CN101945956A公开了一种水基涂料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用于水基涂料组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和作为流变助剂的至少一种聚酰胺和至少一种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的丙烯酸酯增稠剂。但其在光亮度、沉淀稳定性、流动性及导致针孔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涂料组合物,其不具有现有技术的缺点。这些组合物具有改进的施涂性能。因此能减少针孔形成,而同时不应对金属效果造成负面地影响。此外还应当保证组合物的沉淀稳定性。
术语“针孔”和“金属效果”对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并且例如在Lexikon,LackeundDruckfarben,GeorgThiemeVerlag1998中所定义。
令人惊讶地发现,这些目的可以通过聚酰胺和作为流变助剂的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的组合来实现。
因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水基涂料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用于水基涂料组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和作为流变助剂的至少一种聚酰胺以及至少一种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
所述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是使数均分子量2000~35000的双酚型环氧树脂和含羧基丙烯酸类树脂进行酯化反应而形成的树脂、或者是将含有含羧基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成分接枝聚合到该双酚型环氧树脂上而形成的树脂。
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可以是下述树脂(1)、树脂(2)的任意一种。
树脂(1)是使双酚型环氧树脂(al)(以下,称为“环氧树脂(a1)")与含羧基丙烯酸类树脂(a2)(以下,称为“丙烯酸类树脂(a2)")进行酯加成反应而形成的树脂。在树脂(1)中,通过例如在有机溶剂溶液中、酯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加热环氧树脂(al)和丙烯酸类树脂(a2),能够容易地进行酯加成反应。
树脂(2)是将含有含羧基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成分接枝聚合到双酚型环氧树脂(al)上而形成的树脂。在树脂(2)中,例如可以在有机溶剂中,在过氧化苯甲酰等自由基引发剂的存在下,将含羧基聚合性不饱和单体成分接枝聚合到环氧树脂(al)上。
作为在上述树脂(1)、树脂(2)中所使用的双酚型环氧树脂(al),可以是以下树脂的任意一种:例如,根据需要在碱性催化剂等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表氯醇和双酚缩合到环氧当量2000~10000(数均分子量4000~30000)的高分子量而形成的树脂;根据需要在碱性催化剂等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表氯醇和双酚缩合,形成环氧当量为180~1000(数均分子量360~2000)的环氧树脂,并使该环氧树脂和双酚进行加聚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以及使二元酸与所得的这些树脂或上述低分子量环氧树脂反应而形成的环氧酯树脂。
聚酰胺是指分子中含有至少两个酰胺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羧酸与多胺和/或单胺的反应或者通过多胺与单羧酸和/或多酸的反应来制备。优选使用通过多胺与脂肪酸反应得到的聚酰胺,特别是通过多胺与每分子中含有16至20个C原子的脂肪酸反应得到的聚酰胺。特别优选12-羟基硬脂酸与1,6-己二胺的反应产物。合适的商购可得的聚酰胺增稠剂例如可通过商标名DisparlonAQ630(制造商Kusumoto,日本)购得。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通常含有0.5至15质量%的流变助剂,基于总的基料固体物质计。在不含有金属颜料的情况下,使用0.5至10质量%,优选使用1.5至8质量%的流变助剂,基于总的基料固体物质计。在含有金属颜料的涂料组合物中,使用2至15质量%,优选4至12质量%的流变助剂,基于总的基料固体物质计。
聚酰胺∶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的质量比为15∶1至1∶1,优选7∶1至3∶1。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可以含有至少一种其他流变助剂。该流变助剂优选地选自基于聚氨酯的缔合型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乙酰丁酸酯增稠剂、金属硅酸盐以及二氧化硅。所述其他流变助剂优选为金属硅酸盐。
聚酰胺∶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其它增稠剂的固体份质量比为15∶1∶1至1∶1∶1,优选7∶1∶1至3∶0.5∶1。
金属硅酸盐优选地选自蒙脱石。特别优选地所述蒙脱石选自蒙脱土和锂皂石。所述蒙脱土和锂皂石尤其选自铝-镁硅酸盐以及钠-镁-和钠-镁-氟-锂层状硅酸盐。无机层状硅酸盐例如由Rockwood公司以Laponite的商标出售。金属硅酸盐的质量分数优选不高于2.5质量%,基于总的基料固体物质计。
基于聚氨酯的缔合型增稠剂例如在DE19945574A1中公开。基于聚氨酯的缔合型增稠剂也可为常规的和已知的化合物,例如由Henkel公司以Nopco的商标出售。羧甲基纤维素乙酰丁酸酯增稠剂例如由Eastman公司以商品名CMCAB641-0.2出售,二氧化硅例如由Evonik公司以商品名Aerosil出售。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也可以单独或以混合物形式含有其他常规添加剂,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润湿剂、分散助剂、流平剂、消泡剂以及催化剂。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可以含有至少一种赋予色彩和/或赋予效果的颜料。作为例子提到二氧化钛、石墨、炭黑、酞菁蓝、氧化铬以及苝四羧二酰亚胺。赋予色彩和/或赋予效果的颜料优选地选自有机和无机颜料、着色性颜料、填充性颜料、流变控制性颜料、视觉效果颜料、导电性颜料、磁屏蔽性颜料以及荧光颜料、金属颜料或金属粉末、有机和无机填充剂、透明或遮盖性填充剂以及纳米粒子。涂料组合物优选含有金属颜料。特别优选地,金属颜料选自铝、氯氧化铋、云母、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氧化铁包覆的云母、含云母的氧化铁、二氧化钛包覆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包覆的铝、氧化铁包覆的二氧化硅以及氧化铁包覆的铝。只要在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中除金属颜料之外含有其他着色颜料,则如此选择着色颜料的种类和用量,使得所期望的金属效果不受到抑制。金属粉末的质量份为32质量%,优选12至28质量%,基于总的基料固体物质计。
本发明还包括不含金属颜料的涂料组合物。这些组合物被称作单色底漆或单色面漆。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含有作为液态稀释剂的水,其任选地还可以含有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比例保持在最低限度。
作为可以存在于水中的有机溶剂的例子可以提到杂环类、脂族或芳族烃,一元或多元醇、醚、酯、酮以及酰胺,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二甲苯、丁醇、乙基乙二醇和丁基乙二醇,以及它们的乙酸酯、丁基二乙二醇、二甘醇二甲醚、环己酮、甲基乙基酮、丙酮、异氟尔酮、或它们混合物。
用于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包含可以溶解或分散于水中的基料,以及交联剂。作为可用的水稀释性基料的例子提到水稀释性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水稀释性聚酯、水稀释性聚醚、水稀释性三聚氰胺或脲醛树脂以及水稀释性聚氨酯树脂。
优选的是这样的涂料组合物,其含有作为基料的水稀释性聚氨酯树脂。如果使用含有至少一个位于侧端和/或至少一个位于末端的乙烯基亚芳基的聚氨酯,则获得特别优选的涂料组合物。这些水性基料例如描述于德国专利申请DE19948004A1中。
此外,涂料组合物特别优选含有酸值为5至70的聚氨酯树脂。其例如公开于德国专利申请DE03545618A1中。
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涂料组合物优选含有水稀释性三聚氰胺树脂作为额外的基料组分。特别有利的是1至80质量%的比例,非常特别有利的是30至70质量%的比例,基于水稀释性聚氨酯树脂的比例计。水稀释性三聚氰胺树脂例如为醚化的三聚氰胺-甲醛缩合产物。除尽可能低的缩合度以外,它们的水溶性取决于醚化组分,其中仅仅烷醇系列或者乙二醇单醚系列的最低级成员产生水溶性缩合物。用甲醇醚化的三聚氰胺树脂具有最大的意义。在使用增溶剂时,也可以将丁醇醚化的三聚氰胺树脂分散在水相中。
也存在这样的可能,将羧基插入缩合物中。高醚化的甲醛缩合物与羟基羧酸的反醚化产物由于它们的羧基在中和后是水溶性的,并且可以包含于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中。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氨基树脂,例如脲醛树脂来代替所述三聚氰胺树脂。
如果涂料组合物含有三聚氰胺树脂,则其可有利地还含有作为其它基料组分的水稀释性聚醚树脂和/或水稀释性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树脂。在此,优选三聚氰胺树脂与聚酯/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树脂的质量比为2∶1至1∶4,并且优选三聚氰胺树脂加聚酯和/或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树脂与聚氨酯树脂的质量比为4∶1至1∶4,更优选2∶1至1∶2,特别优选1.3∶1至1∶1.3。作为水稀释性聚酯树脂,优选使用带有羟基的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聚酯树脂,如公开文本DE4028386A1和DE4437535A1提到的那些。
聚酯树脂优选不含可聚合的双键。特别优选的是聚酯二醇。尤其特别优选数均摩尔质量为400至5000的聚酯二醇。
作为增溶基团,本发明所使用的聚酯树脂优选含有羧基。
优选使用聚氨酯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作为水稀释性聚丙烯酸酯树脂。其例如公开于公开文本DE4437535A1中。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含有5至30质量%,优选10至25质量%的水稀释性基料成分。
合适的交联剂的例子为氨基树脂、含有酸酐基团的化合物或树脂、含有环氧基团的化合物或树脂、三(烷氧基羰基氨基)三嗪、含有碳酸酯基的化合物或树脂、封闭型或未封闭型多异氰酸酯、β-羟基烷基酰胺以及平均具有至少两个可反酯化的基团的化合物,例如丙二酸二酯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或者丙二酸的多羟基醇的酯和部分酯与单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其描述于欧洲专利文献EP0596460A1中。
如果选择未封闭型多异氰酸酯作为交联剂,则将本发明的水基涂料组合物配制成2组分组合物。
这样的交联剂对技术人员而言是熟知的,并且被多家公司作为商品出售。
基料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优选为50至90质量%,基于这两种组分的总量计。更优选的是65至85质量%的范围。
此外,本发明涉及制备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可以以如下方式制得:在水基介质中,例如借助高速混合机、溶解器或者在线溶解器(InLineDissolver)混合并分散上文所述的涂料组合物的各个组分。
此外,本申请涉及本发明涂料组合物的用途,用作在待涂覆的物品,如由金属或塑料制造的汽车(如轿车、载重车、摩托车以及公共汽车)的车身及其零件和由金属或塑料制造的家用电器的零件上的涂漆,更确切地说,直接使用或在预先施涂底涂组合物,如阳离子型电沉积涂料组合物,并且如果需要的话,施涂中间涂料组合物到待涂覆的物品上,并随后使这些涂层膜固化之后使用。涂料组合物优选作为涂漆施涂于汽车车身及其零件上。待涂漆的金属物品优选事先经受磷酸盐和铬酸盐的化学转化处理。此外,可以将已知的传统材料作为底涂涂料组合物以及作为中间涂料组合物使用。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可以通过静电涂装,通过空气喷涂以及通过无空气的喷涂来施涂至这些待涂覆的物品上(包括使用底涂组合物涂覆的以及另外合适的话用中间涂料组合物涂覆的那些在内)。它们的涂层膜的厚度作为固化的涂层膜适合地落入通常为5至35μm,尤其是10至25μm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将涂层膜加热至约100至约180℃在约10至约40分钟的时间内使其固化。
在由本发明的含有金属颜料的涂料组合物形成的涂层膜中,金属颜料在涂层的表面均一地并且平行于涂层的表面排列,所获得的涂层膜具有与传统的金属涂层膜相比更优秀的随角异色性质。而且还获得了突出的效果,这些金属颜料均一地分散并且几乎观察不到金属纹路。
可以通过“2次涂覆-1次固化”(2C1B)法或“2次涂覆-2次固化”(2C2B)法,在由本发明涂料组合物构成的涂层膜上(在所述涂层膜固化之后或未固化时),即在已施涂的面上施涂一层透明的涂料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涂层材料还适合用于在短暂的预干燥后以2次施涂(湿碰湿涂漆)施涂清漆,并与预先施涂的层一同烘干(3C1B)。
可以通过按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和方式预先将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涂于需要涂漆的物品之上,并通过在经加热使其涂层膜固化之后或未固化状态下,用静电涂装、空气喷涂以及无空气的喷涂在该涂层上表面施涂具有固体含量控制在涂料组合物的大约30至大约80质量%的透明涂料组合物来施涂透明涂料组合物。基于固化的涂层膜,透明涂料组合物的涂层膜厚度合适地落入通常为5至100μm,更优选20至80μm的范围。可以通过将涂层膜加热至约100至约180℃在约10至约40分钟的时间内使其固化。
以下借助于制备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优异的沉淀稳定性;
(2)光亮度优异;
(3)不易导致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以“质量份数”来理解下文中组合物中所称的“份”。
I.水性金属底漆
Ia.漆的制备
实施例1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1)环氧树脂溶液的制造(al):在安装有回流管、温度计、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58质量份Epikote828EL,329质量份双酚A,0.6质量份四丁基溴化铵,并在氮气气流下于160℃进行反应。反应通过以环氧当量进行跟踪,并进行约5小时的反应,得到数均分子量约11000,环氧当量约8000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
此外,Epikote828EL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当量约190,分子量约350、日本环氧树脂株式会社制造)。
(2)含羧基丙烯酸类树脂溶液的制造(a2):在安装有回流管、温度计、滴液漏斗、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加入882质量份正丁醇,将18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40质量份苯乙烯、180质量份丙烯酸乙酯、18质量份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的混合物在氮气气流下加热到100℃并从滴液漏斗用约3个小时滴加,滴加后再在同一温度下继续搅拌2个小时,接着冷却,得到固体成分为40质量%的丙烯酸类树脂溶液。所得到的树脂(固体成分)的树脂酸值为196mgKOH/g、数均分子量约19000。
(3)丙烯酸类改性环氧树脂分散体的制造:在安装有回流管、温度计、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加入80质量份(固体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50质量份(固体成分20质量份)40质量%丙烯酸类树脂溶液、33质量份二乙二醇单丁醚,加热到100℃使其溶解后,加入2质量份N,N-二甲基氨基乙醇,反应约2小时,然后加入3质量份N,N-二甲基氨基乙醇继续反应20分钟。然后,用1小时滴加165质量份去离子水,进行水分散,得到酸值为34mgKOH/g、固体成分为30质量%的丙烯酸类改性环氧树脂分散体。
实施例2
在强烈搅拌下,向17.5份根据DE19948004A1,第20页第9至21行的水性基料分散体中添加4.5份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DE4437535A1,第7页第55行至第8页第23行),1.8份由50份Surfinol104(AirProducts)和50份丁基乙二醇组成的溶液,以及4.5份三聚氰胺树脂Luwipal052(BASF),2份丁基乙二醇,4份DE4009858A1,第16栏第37-59行中所描述的聚酯和30份20%的聚酰胺增稠剂DisparlonAQ?630在水中的水性预混物和由0.75份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与0.75份水组成的混合物。
随后添加在8份丁基乙二醇中的5.4g铝颜料StapaHydrolux2192(Eckart)的均匀搅拌的混合物。用二甲基乙醇胺(在水中10%)将pH调节至8.0并用水调节至1000s-1和23℃下为70mPas的粘滞度(Physica公司的RheolabMC1,测量系统Z2)。
实施例3
在强烈搅拌下,向17.5份根据DE19948004A1,第20页第9至21行的水性基料分散体中添加4.5份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DE4437535A1,第7页第55行至第8页第23行),1.8份由50份Surfinol104(Air?Products)和50份丁基乙二醇组成的溶液,以及4.5份三聚氰胺树脂Luwipal052(BASF),2份丁基乙二醇,4份DE4009858A1,第16栏第37-59行中所描述的聚酯和30份20%的聚酰胺增稠剂DisparlonAQ630在水中的水性预混物和由4.5份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增稠剂与0.75份水组成的混合物。
随后添加在8份丁基乙二醇中的5.4g铝颜料StapaHydrolux2192(Eckart)的均匀搅拌的混合物。用二甲基乙醇胺(在水中10%)将pH调节至8.0并用水调节至1000s-1和23℃下为70mPas的粘滞度(Physica公司的RheolabMC1,测量系统Z2)。
对比例1
在强烈搅拌下,向17.5份根据DE19948004A1,第20页第9至21行的水性基料分散体中添加4.5份s-1,1.8份由50份Surfinol104(AirProducts)和50份丁基乙二醇组成的溶液,以及4.5份三聚氰胺树脂Luwipal052(BASF),2份丁基乙二醇,4份DE4009858A1,第16栏第37-59行中所描述的聚酯和30份20%的聚酰胺增稠剂DisparlonAQ630在水中的水性预混物和由0.75份丙烯酸酯增稠剂ViscalexHV30与0.75份水组成的混合物。
随后添加在8份丁基乙二醇中的5.4g铝颜料StapaHydrolux?2192(Eckart)的均匀搅拌的混合物。用二甲基乙醇胺(在水中10%)将pH调节至8.0并用水调节至1000s-1和23℃下为70mPas的粘滞度(Physica公司的RheolabMC1,测量系统Z2)。
Ib.漆的检验
将获得的水性底漆与市售的水性二道漆(如SecuBloc,BASF涂料有限公司)以12μ的膜厚度施涂于30cmx60cm的金属板上,随后在室温下维持5分钟和80℃维持10分钟使其预干燥。随后将预干燥的金属板涂上市售的清漆(如Evergloss,BASFAG)并在140℃烘干30分钟。
光亮度的测定
通过色度测量实现色调的评价。在15°的测量角度评价光亮度(用XRite公司的XRiteMA68II进行色度测量)。
随角异色指数的测定
根据公式,由不同测量角度测得的亮度值对应的色度计算随角异色指数:
随角异色指数=2.69(L*15L*110)1.11/(L*45)0.86,
其中,L为对应各自的测量角度(15°,45°和110°)所测得的亮度值。
针孔的测定
为检验抗针孔性,将底漆用楔形涂法以10-30μm的膜厚度施涂于金属板(30cm×60cm)上,随后在室温下维持5分钟和80℃维持10分钟使其预干燥。随后将预干燥的金属板以30-35μ的膜厚度涂上市售的清漆(如Evergloss,BASFAG)并在140℃烘干30分钟。目视测定针孔的总数。
沉淀稳定性的测定
将获得的涂料在玻璃容器(直径5cm,装填高度10cm)中于40℃储存10天。随后通过沉淀算出上清液的高度。
结果
实施例 | 光亮度 | 随角异色指数 | 针孔总数 | 沉淀/cm |
2 | 138 | 22 | 0 | 0 |
3 | 140 | 21 | 0 | 0 |
对比例1 | 134 | 17 | 1 | 0.5 |
本发明水性底漆与对比例1相比,显现出与金属效应相关的(通过光亮度和随角异色指数表示)、抗针孔以及抗沉淀的更好的特性。
II.水性单色水性底漆
IIa.漆的制备
实施例4:颜料糊剂的制备
在强烈搅拌下,将39份依照DEA4010176实施例1制备的研磨基料与6份市售的分散添加剂,25份水和30份IrgazinRotA2BN(Ciba公司)混合,溶解30分钟并随后在最高50℃下于珠磨机上研磨40分钟。
实施例5
在搅拌下向6份3%LaponiteRD在水中的分散体中添加1.7份根据DE?4437535A1,第7页第55行至第8页第23行的丙烯酸改性的聚氨酯树脂,1.5份由50份Surfinol104(AirProducts)和50份丁基乙二醇组成的溶液和29份EP0228003B2,第8页第6-18行所描述的聚氨酯树脂。随后在搅拌下添加5.5份市售三聚氰胺树脂(Luwipal052,BASF),4.5份DE4009858A1,第16栏第37-59行所描述的聚酯,8份丁基乙二醇和1.5份10%二甲基乙醇胺水溶液。此后添加18份根据实施例4的颜料糊剂以及2.5份2-乙基己醇。然后在搅拌下补加20份20%DisparlonAQ630在水中的分散体以及由0.5份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和0.5份水的混合物并用水调节至1000s-1下为90mPas的粘滞度(Physica公司的RheolabMC1,测量系统Z2)。
对比例2
在搅拌下向6份3%LaponiteRD在水中的分散体中添加1.7份根据DE?4437535A1,第7页第55行至第8页第23行的丙烯酸改性的聚氨酯树脂,1.5份由50份Surfinol104(AirProducts)和50份丁基乙二醇组成的溶液和29份EP0228003B2,第8页第6-18行所描述的聚氨酯树脂。随后在搅拌下添加5.5份市售三聚氰胺树脂(Luwipal052,BASF),4.5份DE4009858A1,第16栏第37-59行所描述的聚酯,8份丁基乙二醇和1.5份10%二甲基乙醇胺水溶液。此后添加18份根据实施例4的颜料糊剂以及2.5份2-乙基己醇。然后在搅拌下补加20份20%DisparlonAQ630在水中的分散体以及由0.5份丙烯酸酯增稠剂ViscalexHV30和0.5份水的混合物并用水调节至1000s-1下为90mPas的粘滞度(Physica公司的RheolabMC1,测量系统Z2)。
IIb.漆的检验
针孔的测定
为检验抗针孔性,将底漆以10-35μm膜厚度施涂于金属板(30cmx60cm)上,随后在室温下维持5分钟和80℃维持10分钟使其预干燥。随后将预干燥的金属板以30-35μm的膜厚度涂上市售的清漆(如Evergloss,BASFAG)并在140℃烘干30分钟。目视测定针孔的总数。
流动性评价
为评价抗流动性,以10-35μm的膜厚度将底漆施涂于纵向打有一排孔的金属板(30cm×60cm)上,随后以垂直的姿态在室温下维持5分钟和80℃维持10分钟使其预干燥。随后将预干燥的金属板于140℃烘干30分钟。目视测定流动物在孔周围形成的膜厚度。
结果
实施例 | 针孔总数 | 流动界限/μm |
5 | 0 | 12 |
对比例2 | 0 | 28 |
事实表明,本发明表现出最佳的有关抗针孔和流动的性质。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3)
1.水基涂料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用于水基涂料组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和作为流变助剂的至少一种聚酰胺和至少一种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
所述聚酰胺可通过多胺与脂肪酸的反应制得;
所述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是使数均分子量2000~35000的双酚型环氧树脂和含羧基丙烯酸类树脂进行酯化反应而形成的树脂、或者是将含有含羧基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成分接枝聚合到该双酚型环氧树脂上而形成的树脂;
聚酰胺∶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的质量比为15∶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至少一种赋予色彩和/或赋予效果的颜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赋予色彩和/或赋予效果的颜料为有机和无机颜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单色底漆或单色面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赋予色彩和/或赋予效果的颜料为金属颜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为铝、氯氧化铋、云母、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氧化铁包覆的云母、含云母的氧化铁、二氧化钛包覆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包覆的铝、氧化铁包覆的二氧化硅以及氧化铁包覆的铝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总的基料固体物质,所述涂料组合物含有0.5~15质量%的流变助剂。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至少一种其它流变助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流变助剂为基于聚氨酯的缔合型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乙酰丁酸酯增稠剂、金属硅酸盐以及二氧化硅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酰胺∶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增稠剂∶其它增稠剂的质量比为15∶1∶1至1∶1∶1。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能够溶于水中或能够分散于水中的基料,以及交联剂。
12.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性介质中将各组分混合并分散。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合物的用途,用作待涂覆的物品上的涂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78866.2A CN102702958B (zh) | 2012-06-01 | 2012-06-01 |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78866.2A CN102702958B (zh) | 2012-06-01 | 2012-06-01 |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02958A CN102702958A (zh) | 2012-10-03 |
CN102702958B true CN102702958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689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78866.2A Active CN102702958B (zh) | 2012-06-01 | 2012-06-01 |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029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33340B2 (en) * | 2014-08-22 | 2019-03-19 | Basf Coatings Gmbh | Aqueous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thickener preparable from at least one polyamide and at least one further polymer |
CN109233493B (zh) * | 2017-05-10 | 2020-09-25 | 上海大学 | 一种高反射率丙烯酸遮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970326B (zh) * | 2023-09-23 | 2023-12-05 | 江西永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性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7957A (zh) * | 2006-05-22 | 2007-11-28 |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 水性涂料组合物 |
CN101945956A (zh) * | 2008-02-15 | 2011-01-12 | 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 |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2012
- 2012-06-01 CN CN201210178866.2A patent/CN1027029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7957A (zh) * | 2006-05-22 | 2007-11-28 |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 水性涂料组合物 |
CN101945956A (zh) * | 2008-02-15 | 2011-01-12 | 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 |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02958A (zh) | 2012-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45956B (zh) |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US8128744B2 (en) | Aqueous coating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 |
CN111655386B (zh) | 多层涂膜形成方法 | |
US20050235876A1 (en) | Solid pigment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ionic and non-ionic surface-active additives | |
JP2010075929A (ja) | 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物品および多層コーティング | |
US10160871B2 (en) | Aqueous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applying a basecoat film, comprising a mixture of a polyester and a polyamide with low acid number as rheological assistant | |
WO1992017554A1 (de) | Mischsystem zur herstellung wasserverdünnbarer überzugsmittel | |
CN103894332A (zh) | 涂料组合物和多层涂膜形成方法 | |
CN101146623A (zh) | 含有高度交联的聚合物颗粒和疏水性聚合物的涂料组合物 | |
US10233340B2 (en) | Aqueous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thickener preparable from at least one polyamide and at least one further polymer | |
CN102702958B (zh) | 水性涂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JP2003531266A (ja) | 顔料調製物およびこの調製物から調製される水系効果ベースコート | |
US20170267876A1 (en) | Aqueous dispersion of a polyester and a polyamide of low acid number and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me for applying a basecoat | |
WO1996000757A1 (en) | Method of forming multi-layer paint films, base coat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painting | |
CN101945958B (zh) | 水性涂料、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3184002B (zh) | 水溶性涂料组合物及用其形成外观良好涂层的方法 | |
CN110023429B (zh) | 热固性涂料组合物 | |
KR101530628B1 (ko) | 하이브리드 수용성 분산제 조성물 | |
US20250084260A1 (en) | White automotive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aqueous colloidal titanium dioxide dispersions | |
KR20040073184A (ko) | 자동차의 복층 도막 형성방법 | |
KR102764362B1 (ko) | 자동차 중도용 수용성 도료 조성물 | |
WO2024104677A1 (en) | Aqueous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 aqueous dispersion of polyamide as thickener | |
CN104302709A (zh) | 具有稳定化的有色颜料的水性涂料组合物 | |
KR20060047069A (ko) | 플라스틱 도장용 저온소부형 도료 조성물 | |
WO2003087248A1 (fr) | Revetement en poudre dispersee dans l'eau, procede de production correspondant, et procede d'echantillonnage de la couleu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