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7610B - 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 Google Patents
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97610B CN102697610B CN201210205979.7A CN201210205979A CN102697610B CN 102697610 B CN102697610 B CN 102697610B CN 201210205979 A CN201210205979 A CN 201210205979A CN 102697610 B CN102697610 B CN 1026976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track
- wheelchair
- obstacle
- dou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503987 Clematis vitalb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履带轮越障轮椅,包括:椅部;切换机构,用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滚轮传输与履带轮传输之间的切换,所述履带轮传输具有通过连接支架连接的第一履带轮和第二履带轮,所述履带轮的最大角速度为式中,ω为角速度,m为多功能爬楼轮椅质量,h为多功能爬楼轮椅的重心高度,L为履带轮与地面接触长度,J为多功能爬楼轮椅的转动惯量,α为履带轮底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r为多功能爬楼轮椅重心与前接地点的连线与履带轮的夹角。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之切换机构运用五杆机构补偿四杆机构的结构误差,实现高精度的运动输出或完成更复杂的运动规律,并采用双履带方式越障,保证越障的平稳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对于年老体弱者而言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但是,传统的轮椅遇到坎时就无法跨越。其中,上、下楼梯正是这些行动不便人群的最大障碍。在200年国家为了解决这些住房上下楼梯的问题,考虑为这些住房加装电梯,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致使该计划搁浅。
目前,国外为解决乘坐轮椅者跨越楼梯的方式是借助楼宇的紧急疏散的运输设备—爬楼车,即将轮椅临时固定在爬楼车上,藉以上下楼梯。使用完毕后再放回原处,操作程序繁琐。虽然能解决乘坐轮椅者上下楼梯,但在没有配备爬楼车的楼宇就无法上下楼梯。
国内外爬楼轮椅通常运用四杆机构或者行星轮机构来实现上下楼梯。对于行星轮型爬楼轮椅,结构简单,并利用自锁机构保证上下楼梯时不倾倒。但该爬楼轮椅对楼梯的适应性较差,不能满足使用者对舒适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对于外加履带轮型爬楼轮椅,在上下楼梯时采用外加履带轮的方式,保证了上下楼梯过程的连续性。但是,所述外加履带轮型爬楼轮椅在每次安装履带轮时,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且操作繁琐,结构笨重,携带不便,很大程度地限制了轮椅上下楼梯的地点。
对于履带轮与轮子组合型爬楼轮椅,该轮椅运用四杆结构,通过升降轮子以实现轮子与履带轮的转换。但是,所述爬楼轮椅采用四杆结构,仅有一个自由度,故不能实现高精度的运行输出或完成更复杂的运动规律。
故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案设计人凭借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积极研究改良,于是有了发明一种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爬楼轮椅对楼梯的适应性较差,不能满足使用者对舒适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以及不能实现高精度的运行输出或完成更复杂的运动规律等缺陷提供一种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履带轮越障轮椅,包括:椅部,所述椅部用于使用者乘坐;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设置在所述椅部下,并用于在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滚轮传输与履带轮传输之间的切换,所述履带轮传输具有通过连接支架连接的第一履带轮和第二履带轮,所述第一履带轮和所述第二履带轮进一步包括支架;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设置在所述支撑轮一侧,并两两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形成一体并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形成一体并相互啮合的第五齿轮,以及与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外齿相互啮合并位于所述支撑轮外侧的履带齿轮,所述履带轮的最大角速度为式中,ω为角速度,m为多功能爬楼轮椅质量,h为多功能爬楼轮椅的重心高度,L为履带轮与地面接触长度,J为多功能爬楼轮椅的转动惯量,α为履带轮底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r为多功能爬楼轮椅重心与前接地点的连线与履带轮的夹角。
可选的,所述切换机构之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上的第一固定点活动连接,所述切换结构之另一端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上的第二固定点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切换机构的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机构的第二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上的第一直线电机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杆的第一弯折部在所述第三杆的端点处轴型连接;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上;所述第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杆上的第二直线电机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七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杆的另一端与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点的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杆的第二弯折部在所述第三杆的端点轴型连接。
可选的,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在切换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执行步骤S1:所述第一直线电机驱动,并侧向延伸增长;
执行步骤S2: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活动连接的第二杆之异于所述连接点的一端以第一固定点为圆心,两点之间的长度为半径顺时针运动;即,第一杆绕A点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杆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推动下,随着第一杆转动,并推动第三杆的端点C点上下运动;
执行步骤S3:所述第八杆在第二直流电机的驱动下绕所述杆之异于第二固定点的一端转动,并在所述第八杆的推动下使得所述第三杆的端点J点上下运动。
执行步骤S4:在所述第三杆的端点C点、J点上下运动过程中,实现履带轮的升降,进而实现滚轮传输与履带轮传输之间的切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之切换机构运用五杆机构补偿四杆机构的结构误差,实现高精度的运动输出或完成更复杂的运动规律,并采用双履带方式越障,保证越障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的运动过程原理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的运动过程初期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的运动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履带轮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遇障准备翻越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遇障翻越过程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遇障即将完成翻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包括椅部10,所述椅部10用于使用者乘坐;滚轮传输与履带轮传输之间的切换机构11,所述切换机构11设置在所述椅部10下,并用于在所述助立爬楼机构1的滚轮传输与履带轮传输之间的切换,以及辅助站立机构12,所述辅助站立机构12设置在所述椅部10下侧,并用于辅助使用者站立。
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图3、图4、图5,图2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的运动过程原理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的运动过程初期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的运动过程中的示意图。在本发明中,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在上、下楼梯和越障的时候采用双履带轮传输的方式。其中,所述滚轮传输方式与履带轮传输方式之间的切换通过所述切换机构11对所述履带轮的升降控制来实现。所述切换机构11之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上的第一固定点13活动连接;所述切换结构11之另一端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上的第二固定点14固定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图4、图5,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的切换机构11为五杆机构,由2个直线电机控制,具有8个活动机构和11个低副,其自由度为2。具体地,所述切换机构11的第一杆110的一端A点与所述第一固定点1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杆110的另一端B点与所述切换机构11的第二杆111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11第二杆111的另一端D点与所述第四杆112上的第一直线电机113a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杆111的第一弯折部1111在所述第三杆114的端点处C点轴型连接;所述第四杆112的另一端E点与所述第五杆115活动连接;所述第五杆1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114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杆11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杆114上;所述第六杆1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杆117上的第二直线电机113b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七杆1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杆11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杆118的另一端与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点14的杆119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杆118的第二弯折部1181在所述第三杆114的端点J点轴型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图4、图5,并详述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的切换机构11的工作原理。当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的切换机构11在滚轮传动与履带轮传动之间切换时,包括以下步骤:
执行步骤S11:所述第一直线电机113a驱动,并侧向延伸增长。此时,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113a活动连接的第二杆111之异于所述连接点的一端B点以第一固定点13的A点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顺时针运动;即,第一杆110绕A点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杆111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113a的推动下,随着第一杆111转动,并推动第三杆114的端点C点上下运动。
执行步骤S12:所述第八杆118在第二直流电机113b的驱动下绕所述杆119之异于第二固定点14的一端K点转动,并在所述第八杆118的推动下使得所述第三杆114的端点J点上下运动。
执行步骤S13:在所述第三杆114的端点C点、J点上下运动过程中,实现履带轮的升降,进而实现滚轮传输与履带轮传输之间的切换。
请参阅图6,图6所示为本发明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履带轮结构示意图。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的履带轮18a、18b均包括支架180;支撑轮181,所述支撑轮181设置在所述支架180上;设置在所述支撑轮181一侧,并两两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82、第二齿轮183,以及第三齿轮184;与所述第二齿轮183形成一体并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185;与所述第三齿轮184形成一体并相互啮合的第五齿轮186,以及与所述第四齿轮185和所述第五齿轮186外齿相互啮合并位于所述支撑轮181外侧的履带齿轮187。其中,所述履带轮18a与所述履带轮18b通过连接支架188连接。在所述履带轮18a、18b的运动过程中,所述外部电机(未图示)带动介于所述第二齿轮183与所述第三齿轮184之间的第一齿轮18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81并带动所述第二齿轮183与所述第三齿轮184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83与所述第三齿轮184进而带动所述第四齿轮185与所述第五齿轮186转动,以此带动所述履带齿轮187的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6,并结合参阅图7、图8、图9,图7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遇障准备翻越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遇障翻越过程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遇障即将完成翻越过程的示意图。
当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遇到凸出障碍物2并准备翻越时,所述履带轮18b调整状态,列举地,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以速度v越上障碍物2,L为所述履带轮18b与地面的接触长度,当重心位于障碍物2支点O的左边时,此时所述履带轮18b底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随时间t而逐渐增大
式中:h0为障碍物2的高度,由于h0<<L,故α值较小,sinα=α,此时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的角速度ω和角加速度a分别为
当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1翻越障碍物2的过程中,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继续以速度v爬上障碍物2,重心超过支点O,在重力及运动速度的作用下,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作平面运动,一边绕所述支点O转动,一边向前移动,此时重心位置逐渐远离障碍物2的支点O,重心对支点O取矩逐渐增大。
设h为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的重心高度,L1为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重心到履带轮18b前接地点的距离。据动力学微分方程,可得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绕点的角加速度a随α的变化规律。
J×a=mg×cosα×(vt-L1+h×tanα)
式中:J为功能爬楼轮椅1的转动惯量。
当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继续向前运动时,此时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的前端首先着地,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具有较大的惯性,便以较大的冲击力冲击地面,造成功能爬楼轮椅1与地面的强烈碰撞。列举地,假设所述履带轮18a前着地点为A点,其速度为UA,设碰撞后的速度为VA,根据冲量定理可建立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前接地面点与地面碰撞时的冲击惯量I。
当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与地面发生碰撞时,由于加速度及惯性的原因,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由绕支点O转动突然转为绕前接地点A翻转,从而产生一个附加的惯性角c。
列举地,设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爬下一个倾角为g的障碍物2时的动力学分析,已知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重心高度为h,重心k与前接地点A的连线kA与履带轮18a的夹角为r角。依据能量守恒定理,可建立附加惯性角c与碰撞时角速度的关系:
从所述分析可知,当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下楼梯时,每爬下一级台阶就相当于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跨越一个障碍,同时产生一个附加的惯性角。当a+c+r<90°时,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向前倾斜后由于重力作用又落回障碍物2,使障碍物2对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产生振动和冲击。即,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每跨下一级台阶时便出现两次冲击。当a+c+r>90°时,此时重心超过临界状态,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就会绕前接地点A向前顷翻,滚下楼梯。显然地,要防止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滚下楼梯,则需要控制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的运动速度。明显地,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的角速度越大,惯性角也越大。当所述功能爬楼轮椅1处于临界状态时,其最大角速度为式中,ω为角速度,m为双履带轮越障轮椅质量,h为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重心高度,L为履带轮与地面接触长度,J为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转动惯量,α为履带轮底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r为双履带轮越障轮椅重心与前接地点的连线与履带轮的夹角。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之切换机构运用五杆机构补偿四杆机构的结构误差,实现高精度的运动输出或完成更复杂的运动规律,并采用双履带方式越障,保证越障的平稳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应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而,如果任何修改或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的保护范围内时,认为本发明涵盖这些修改和变型。
Claims (4)
1.一种双履带轮越障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包括:
椅部,所述椅部用于使用者乘坐;
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设置在所述椅部下,并用于在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滚轮传输与履带轮传输之间的切换,所述履带轮传输具有通过连接支架连接的第一履带轮和第二履带轮,所述第一履带轮和所述第二履带轮进一步包括支架;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设置在所述支撑轮一侧,并两两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形成一体并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形成一体并相互啮合的第五齿轮,以及与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外齿相互啮合并位于所述支撑轮外侧的履带齿轮,所述第一履带轮的最大角速度为式中,ω为角速度,m为双履带轮越障轮椅质量,h为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重心高度,L为履带轮与地面接触长度,J为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转动惯量,α为履带轮底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r为双履带轮越障轮椅重心与前接地点的连线与履带轮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履带轮越障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之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上的第一固定点活动连接,所述切换结构之另一端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上的第二固定点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履带轮越障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的第一杆的一端与一第一固定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机构的第二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第二杆的另一端与切换机构的第四杆上的第一直线电机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杆的第一弯折部在切换机构的第三杆的端点处轴型连接;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切换机构的第五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固定连接;切换机构的第六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上;所述第六杆的另一端与切换机构的第七杆上 的第二直线电机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七杆的另一端与切换机构的第八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杆的另一端与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点的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杆的第二弯折部在所述第三杆的端点轴型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履带轮越障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履带轮越障轮椅的切换机构在切换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执行步骤S1:所述第一直线电机驱动,并侧向延伸增长;
执行步骤S2: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活动连接的第二杆之异于所述连接点的一端以第一固定点为圆心,两点之间的长度为半径顺时针运动;即,第一杆绕A点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杆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推动下,随着第一杆转动,并推动第三杆的端点C点上下运动;
执行步骤S3:所述第八杆在第二直流电机的驱动下绕所述杆之异于第二固定点的一端转动,并在所述第八杆的推动下使得所述第三杆的端点J点上下运动;
执行步骤S4:在所述第三杆的端点C点、J点上下运动过程中,实现履带轮的升降,进而实现滚轮传输与履带轮传输之间的切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05979.7A CN102697610B (zh) | 2012-06-20 | 2012-06-20 | 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05979.7A CN102697610B (zh) | 2012-06-20 | 2012-06-20 | 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97610A CN102697610A (zh) | 2012-10-03 |
CN102697610B true CN102697610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6890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0597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7610B (zh) | 2012-06-20 | 2012-06-20 | 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9761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92353B (zh) * | 2015-11-10 | 2018-06-01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多功能电动车及其使用方法 |
RU2616889C1 (ru) * | 2016-05-04 | 2017-04-18 | Николай Петрович Дядченко | Кресло-коляска для инвалидов на колесно-гусеничном ходу |
CN106580575B (zh) * | 2017-02-07 | 2019-01-25 | 佛山市容骏医疗美容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适应多种路况的减震轮椅 |
CN107499357A (zh) * | 2017-08-17 | 2017-12-22 | 中山小神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爬楼多功能电动车 |
CN111839920B (zh) * | 2020-07-22 | 2021-10-08 | 燕山大学 | 一种抓钩辅助的履带式爬楼机器人 |
CN112462781A (zh) * | 2020-11-30 | 2021-03-09 | 广州小鹏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越障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30287A (en) * | 1971-05-17 | 1973-05-01 | Nasa | Vehicle for use in planetary exploration |
CN201429787Y (zh) * | 2009-03-16 | 2010-03-24 | 常熟理工学院 | 电脑横机机头执行机构控制与检测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03483A (ja) * | 1987-02-18 | 1988-08-23 | Res Dev Corp Of Japan | 能動適応型クロ−ラ走行車 |
-
2012
- 2012-06-20 CN CN201210205979.7A patent/CN1026976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30287A (en) * | 1971-05-17 | 1973-05-01 | Nasa | Vehicle for use in planetary exploration |
CN201429787Y (zh) * | 2009-03-16 | 2010-03-24 | 常熟理工学院 | 电脑横机机头执行机构控制与检测电路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自助爬楼轮椅的稳定性分析;周玉兰等;《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231;第26卷(第12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97610A (zh) | 2012-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97610B (zh) | 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 |
CN102697612A (zh) | 一种可越障爬楼轮椅及其上下楼控制方法 | |
KR101943180B1 (ko) | 주행기구 및 그 주행기구가 장착되는 전기차와 장난감 | |
CN208096908U (zh) | 履带式移动机构 | |
CN100429112C (zh) | 轮腿弹跳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 |
CN203042684U (zh) | 一种多功能爬楼轮椅 | |
CN107582263A (zh) | 一种新型爬楼梯残疾人用车 | |
CN102697611B (zh) | 一种多功能爬楼轮椅 | |
WO2005105388A1 (en) | Link-type double track mechanism for mobile robot | |
CN203920967U (zh) | 一种楼道清洁机器人 | |
CN103932849A (zh) | 一种欠驱动自适应式爬楼梯轮椅 | |
Quaglia et al. | Wheelchair. q, a mechanical concept for a stair climbing wheelchair | |
CN102429787A (zh) | 水平载人轮椅 | |
CN103767840A (zh) | 一种轮式爬楼轮椅 | |
CN109646201B (zh) | 一种多功能自助式越障轮椅 | |
CN102715991A (zh) | 可越障助立轮椅及其辅助站立方法 | |
CN101085621A (zh) | 一种便携式半自动爬楼梯小车 | |
Quaglia et al. | Evolution of Wheelchair. q, a Stair-climbing Wheelchair | |
CN211107765U (zh) | 一种可伸缩轮结构爬楼梯机器人 | |
CN102697614A (zh) | 一种助立爬楼轮椅 | |
JP6358731B2 (ja) | 車輪型移動体及び車椅子 | |
CN206080885U (zh) | 一种新型平地、楼梯两用轮椅 | |
RU121158U1 (ru) | Механическая коляска-ступенькоход | |
CN103982015A (zh) | 一种阶梯与倾斜平面互换的梯子 | |
CN1989919B (zh) | 电动轮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