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4849B -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94849B CN102694849B CN201210148693.XA CN201210148693A CN102694849B CN 102694849 B CN102694849 B CN 102694849B CN 201210148693 A CN201210148693 A CN 201210148693A CN 102694849 B CN102694849 B CN 1026948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standard
- identification
- identifier
- management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7—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containing identifiers of data entities on a computer, e.g. file n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资源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物联网资源,标准标识用于定义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终端设备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并接收返回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终端设备根据命名规则对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并接收返回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本发明技术方案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实现了对各种异构物联网资源的统一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通过自动识别和感知技术获取物品自身和周边信息,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完成物品组网和与互联网的融合,借助类似互联网中域名系统的基础服务发现、识别、定位、检索到物理或逻辑资源,利用普适计算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处理各种信息,最终达到对现实世界的智能化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中资源的范畴比较广泛,既包括物理资源,例如智能物体本身(如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射频电子标签等),也包括逻辑资源,例如智能物体自身或者其所感知的周边环境的信息。
现有技术中,能够有效管理物联网中海量资源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面向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对象名字服务(Object Name Service,ONS)和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Network,WSN)技术的约束应用协议(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CoAP)。
ONS采用互联网域名解析服务(Domain Name Service,DNS)的原理,将RFID标签的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编码解析到存有物品信息的EPC信息服务器(EPC Information Server,EPCIS)地址,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用于管理RFID网络资源的管理服务。
CoAP协议采用互联网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HTTP)类似的特征,通过资源抽象、定义交互流程、扩展头选项等,在资源受限的传感器网络中面向网络层应用提供符合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准则的服务,其主要用于管理无线传感器节点资源。
面向WSN技术和面向RFID技术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以及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上述两种技术都无法保证对不同资源的兼容性管理,即无法对异构的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资源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用以实现对各种异构物联网资源的统一管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所述资源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物联网资源,所述标准标识用于定义所述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
所述终端设备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并接收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所述标准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标识。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所述标准标识;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所述第二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标识;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和资源标识管理系统;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所述标准标识;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所述第二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标识;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所述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到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中的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到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本发明的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使用资源标识来唯一标识物联网资源,而通过标准标识定义物联网资源的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对物联网资源管理系统来说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对物联网资源进行管理,对终端设备来说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对物联网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由于通过标准标识可以获知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对物联网资源的管理不再受不同物联网系统中资源标识命名规则的不同的限制,实现了对异构系统中物联网资源的统一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终端设备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所述资源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物联网资源,所述标准标识用于定义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各种物联网应用终端设备,如通过Web服务访问物联网资源的用户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直接管理控制物联网资源的智能网关等。
本实施例的物联网资源可以是物联网系统中的物理资源,例如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射频电子标签等,也可以是物联网系统中的逻辑资源,例如文本、音频、视频等。
在本实施例中,物联网资源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来标识。其中,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通常存储在物联网资源中。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从物联网资源上获取该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例如,如果物联网资源为无线传感器节点,则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与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信息交互,获取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又例如,如果物联网资源为逻辑资源,则该逻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会作为该逻辑资源的一部分携带在该逻辑资源中,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从逻辑资源中获取其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
其中,所述各种标识就是一种用于识别不同对象的命名符号。物联网资源的资源标识(Resource Identifier,RID)主要用于唯一标识物联网资源,而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Standard Identifier,SID)主要用于定义物联网资源的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
传统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仅用来识别网络(Web)资源,例如URI 的基本格式是:<URI>::=<scheme>:<scheme-specific-part>,由命名大纲的名称(即<scheme>部分)和采用该命名大纲生成的唯一标识符(即<scheme-specific-part>部分)组成,名称和标识符之间用“:”分隔。
URI的基本格式中的<scheme-specific-part>部分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scheme-specific-part>::=<authority>[<path>][?<query>][#<fragment>]。
其中,authority是采用该命名大纲的机构代码,即存放物联网资源的主机名。path是存放物联网资源的相对路径信息,以“/”作为间隔。query是由“属性-值”对组成的检索表达式,以“?”开头。fragment是标识相对于主资源的子资源,以“#”开头。
其中authority是必选属性,而path和query、fragment是可选属性。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均可以通过扩展的URI来实现。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展的URI的结构,主要是将原有的主机名称<authority>扩展为资源名称<resource>。可选的,本实施例的资源名称<resource>又可由资源标识、资源类型、资源归属三部分组成。
其中,当扩展的URI用于资源标识时,各子元素的含义如下:
资源标识:用于在本地区分不同的物联网资源,可由物联网子域中各异构网络管理者根据本地命名原则来标识物联网资源。所述本地可以是管理资源标识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但不限于此。
资源类型:用来描述物联网资源的存在形式。例如,可以是分级的描述,例如,顶级域定义该物联网资源所属的物联网系统的类型,其它域定义物联网资源本身的属性。其中,不同物联网系统使用的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是不同的。其中,采用不同的底层组网技术,物联网资源本身的属性的意义会不完全相同。举例说明,在RFID网络中,物联网资源本身的属性可以是RFID标签的编码类型,例如EPC、ucode等。在WSN网络中,物联网资源本身的属性可以是Sensor节点的功能类型,例如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湿度传感器(humidity transducer)、光敏传感器(light transducer)或气敏传感器(gas transducer)等。在混合网络中,物联网资源本身的属性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类型,如网关设备(Gateway)。所谓资源,是指任何可以被引用的对象,包括实体资源、逻辑资源,这里的终端设备也被当作一种资源看待。
资源归属:类似于传统URI中authority的原有功能,用来描述物联网资源的拥有者,例如可以是组织名、公司名、网关名等。
其中,当扩展的URI用于标准标识时,各子元素的含义如下:
资源标识:用来在本地区分不同的标准标识。其中,所述本地可以是管理标准标识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但不限于此。
资源类型:用来描述一类标准标识所对应一类物联网资源的存在形式。例如,可以是分级的描述,也可以只含有顶级域。
资源归属:用来描述标准标识的制定者和管理者,一般是国家管理机构或标准组织等。
步骤102、终端设备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并接收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其中,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标准标识。
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物联网资源的基准标识和资源标识之后,生成包括基准标识的第一查询请求,然后将查询请求发送给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以请求标准标识根据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获取基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各种标准标识进行管理。本实施例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存储有各标准标识以及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等信息。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接收到第一查询请求后,可以对第一查询请求进行解析,获取基准标识,然后根据基准标识进行查找并最终获取基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然后返回给终端设备。其中,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或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多级以树状结构进行管理的标准标识服务器实现,也可以只采用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实现,还可以采用多级以环状结构进行组织管理的标准标识服务器来实现。对于不同实现方式或结构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来说,根据标准标识进行查询获取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的过程可以有所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3、终端设备根据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
当终端设备获取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之后,根据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其中,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主要是指终端设备访问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所需的地址,该地址视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实现结构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资源标识管理系统采用单一资源标识服务器实现结构,则该地址即为该资源标识服务器的地址;如果资源标识管理系统采用多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实现,则该地址可以是其中某个资源标识服务器的地址等。
在本实施例中,资源标识服务器主要负责对资源标识进行管理。其中,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上存储有各资源标识以及各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各种信息,例如可以是物联网资源的生产厂家的信息、销售场地的信息等。
步骤104、终端设备根据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接收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终端设备在获取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后,根据该第一地址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第二查询请求中包括上述资源标识。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在接收到第二查询请求后,对第二查询请求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资源标识,然后根据资源标识进行查询,获取该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信息,并返回给终端设备。其中,根据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或结构的不同,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资源标识进行查询的过程可以有所不同。终端设备接收资源标识管理系统返回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其中,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可以是物联网资源的各种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可以是物联网资源的生产厂商的信息和/或销售地的信息等。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资源标识唯一标识物联网资源,并使用标准标识定义标识物联网资源的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并分别通过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和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对两种标识进行管理,终端设备同时基于资源标识和标准标识对物联网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由于通过标准标识可以获知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使得对物联网资源的管理、查询等不再受不同物联网系统中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不同的限制,实现了对异构系统中物联网资源的统一管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进一步,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标准标识不同于普通的资源标识,标准标识是一种特殊的标识符。例如,标准标识的数量远远小于资源标识的数量,一般由组织机构或管理平台进行注册。资源标识的注册管理属于资源的拥有者,例如A国的RFID标签如果按照a1规则进行标识,那么A国一般希望自己运维此类RFID标签的注册和解析服务。对资源标识的解析查询也可能是一种需要匿名查询的行为。相反,标准标识的注册管理和查询解析都是公共行为,是各国家、地区、组织之间进行沟通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基础。标准标识的解析查询数量远远大于资源标识,同一类别的资源标识都会对公共的标准标识进行解析查询。基于此,如果对标准标识采用金字塔式的管理机制,可能会对最顶级的服务器造成极大的压力。为了保证对标准标识的注册和解析服务的公平性和稳定性,需要一种合理的对等的管理机制,而传统的DNS系统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分层的P2P系统来管理标准标识的系统,即标准标识管理系统。
可选的,本实施例可以利用现有的DNS基础设施来构建对应的分层标准标识服务器,进而形成标准标识管理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包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分别为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和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其中,每一级可以有多个标准标识服务器,这些标准标识服务器在逻辑上构成环状结构。
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例如可以是根标准标识服务器(Root-Standardname server,R-SNS):是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中最高级别的标准标识服务器,负责维护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映射列表。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例如可以是国家/地区标准标识服务器(National-Standard name server,N-SNS):负责维护国家或地区不同标准组织的映射列表。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例如可以是组织/机构标准标识服务器(Organization-Standard name server,O-SNS):负责维护组织或者机构级别的标准标识管理,管理RFID标签、WSN传感器节点等具体标识的命名规则。
基于上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三级实现结构,步骤1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中的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以使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根据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中随机选择一个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并向该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在标准标识后面添加物联网资源所属的资源类型和域名后缀,获取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其中,第一地址信息是指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中多个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中的一个明确的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然后,终端设备根据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该第一地址信息对应的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
对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来说,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查询请求,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标准标识在本地进行查询,如果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则将查询到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发送给终端设备;如果没有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则向终端设备返回一个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在此说明,对于存在多个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情况,如果一个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本地未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可以将第一查询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由下一个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继续进行查询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成功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或者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为止。其中,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是指终端设备访问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所需的地址信息,也就是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地址,例如IP地址或MAC地址等。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后返回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或者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未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后返回的第二级标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返回的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向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发送包括有标准标识的第一查询请求,以使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根据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对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来说,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查询请求,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标准标识在本地进行查询,如果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则将查询到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发送给终端设备;如果没有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则向终端设备返回一个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在此说明,对于存在多个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情况,如果一个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本地未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可以将第一查询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由下一个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继续进行查询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成功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或者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第三级标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为止。其中,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是指终端设备访问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所需的地址信息,也就是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地址,例如IP地址或MAC地址等。
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或者,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未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的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返回的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向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发送包括有标准标识的第一查询请求,以使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根据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对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来说,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查询请求,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标准标识在本地进行查询,如果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则将查询到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发送给终端设备;如果没有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则可以向终端设备返回查询失败的信息。在此说明,对于存在多个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情况,如果一个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本地未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可以将第一查询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由下一个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继续进行查询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成功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或者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查询失败的消息为止。
终端设备接收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本实施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现有DNS技术及其基础设施构建分层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对保证物联网资源管理的公平对等性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物联网资源的管理权属于物联网资源的拥有者,如果拥有者没有能力直接管理所属资源,可以进行委托,由可信的第三方进行管理。对应于资源标识的管理也是这样。但是,在现有物联网资源管理中,多数情况是将资源标识集中委托于某一个国家或者组织、公司。这种集中式管理资源标识的方式一方面很容易遭到DDoS等安全攻击,另一方面,这种基于单一管理的物联网应用过度依赖于该唯一管理机构,如果该管理机构因为政治、经济等原因滥用管理权,那么物联网应用的安全性从根本上无法得到保证。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标识管理系统,该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DNS基础设施,设立相应的分层资源标识服务器,通过多层资源标识服务器对不同级别的资源标识进行管理,而不再基于某一个管理机构对资源标识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克服集中管理资源标识的各种缺陷。其中,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中资源标识服务器的层数不做限定。
可选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可以采用三级结构实现,即包括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和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其中,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可以是根资源名服务器(Root-Resource nameserver,R-RNS):是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中最高级别的资源标识服务器。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可以是国家/地区资源名服务器(National-Resource nameserver,N-RNS):主要负责对物联网系统中国家或者地区级别的资源名称的管理。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可以是本地资源名服务器(Local-Resourcename server,L-RNS):主要负责物联网系统中公司、企业级别的资源标识的管理。
可选的,对每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来说可以有多个。即在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也可以存在多个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也可以存在多个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
基于上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三级实现结构,步骤104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中的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发送第二查询请求,以使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根据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对第一资源标识服务器来说,第一资源标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中的资源标识在本地进行查询,如果根据该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向终端设备返回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如果未根据该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向终端设备返回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在此说明,对于存在多个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情况,如果一个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本地未查询到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可以将第二查询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由下一个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继续进行查询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成功查询到该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或者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为止。其中,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是指终端设备访问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所需的地址信息,也就是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地址,例如IP地址或MAC地址等。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根据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或者,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未根据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中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返回的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向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发送包括资源标识的第二查询请求,以使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根据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对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来说,第二资源标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中的资源标识在本地进行查询,如果根据该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向终端设备返回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如果未根据该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向终端设备返回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中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在此说明,对于存在多个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情况,如果一个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本地未查询到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可以将第二查询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由下一个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继续进行查询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成功查询到该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或者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为止。其中,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是指终端设备访问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所需的地址信息,也就是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地址,例如IP地址或MAC地址等。
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根据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或者。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未根据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信息时返回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返回的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向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发送第二查询请求,以使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根据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对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来说,第三资源标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中的资源标识在本地进行查询,如果根据该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向终端设备返回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如果未根据该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可以向终端设备返回查询失败的信息。在此说明,对于存在多个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情况,如果一个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本地未查询到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则可以将第二查询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由下一个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继续进行查询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成功查询到该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或者直到向终端设备返回查询失败的消息为止。
终端设备接收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根据资源标识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本实施例方式基于DNS技术构建了分层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并提供了高效的物联网资源解析服务,为保证物联网资源管理的公平对等性做出了贡献。
在此说明,在具体实现上,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和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可以是同一物理设备,也可以是独立的物理设备;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和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可以是同一物理设备,也可以是独立的物理设备;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和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可以是同一物理设备,也可以是独立的物理设备。
更进一步,获取物联网资源信息的过程包括:对一类物联网资源的解析查询(Class Resource Resolve,CRR)和对单个资源的解析查询(Item ResourceResolve,IRR)。其中,对CRR查询来说,资源标识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往往是拥有这一类物联网资源的共性信息的管理者的标识;例如用RFID标签标识物品时,CRR查询的结果可以是物品生产商的信息服务器的名称或URL等。对IRR查询来说,资源标识服务器可能需要经过多次递归,最终返回的结果才会是单个物联网资源对应的交互通信地址或资源属性信息等,而中间返回的是进行递归查询时对应的资源标识服务器的URL。
基于上述,如果终端设备进行的是CRR查询,则步骤104中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即为最终查询结果。如果终端设备进行的是IRR查询,则步骤104中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为中间结果,可以是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二地址信息。其中,这里的第二地址信息是指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上存储IRR查询过程中的中间结果的地址。第二地址信息可能与第一地址信息相同,也肯能不同。举例说明,对于分层结构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第二地址信息可以是其中某个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地址,也肯能是某个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地址。
如果步骤104中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是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二地址信息,则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根据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即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二地址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三查询请求,接收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三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物联网资源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三查询请求包括资源标识。
在此说明,物联网资源的第二信息可能是最终查询结果,也可能是中间结果。如果物联网资源的第二信息是中间结果,则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物联网资源的第二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查询请求,即不断执行递归查询,直到获取到最终结果为止。
其中,对于IRR查询来说,其中每次递归查询的过程,即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查询请求接收资源标识管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的过程可参见上述步骤104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物联网资源为RFID标签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
首先做如下假设:假设生产厂商A是一个家具生产厂商,采用RFID标签标识其所生产的家具产品,RFID标签的编码格式采用EPC编码方案。对RFID标签的EPC编码方案已经预先在“epc.rfid.com”对应的标准标识服务器中进行了注册。生产厂商A将家具所对应的详细信息存储在其管理的信息服务器C中,且信息服务器C与该批次家具的映射信息已经预先在“epc.rfid.tnsroot.cn”对应的资源标识服务器中。设用户B是一个购买了生产厂商A生产的智能家具的用户,并在其智能手机上安装了相关的物联网终端应用,用户可通过该应用查询家具信息。具体查询过程如下:
第一步:用户B利用智能手机的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接口读取RFID标签,获取家具对应的16位标准标识“0101010000010101”和64位资源标识:“1010001010100101010101001010101010101001001001010000101010101010”。其中,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
第二步:查询家具信息的智能手机调用其中的解析器,将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发送给解析器。
第三步:解析器利用标准标识的信息选择并添加资源类型和国家/地区顶级域名的后缀,映射为对应的标准标识服务器的URIS,假设该URIS为“21.84.rfid.com”。
第四步:解析器利用URIS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查询请求,并接收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中“epc.rfid.com”对应的标准标识服务器最后返回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X。
该过程具体可见步骤103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第五步:解析器利用命名规则X将资源标识映射为对应的资源标识服务器的URIR,假设该URIR为:“2730.43301.21674.epc.rfid.com”。
第六步:解析器利用URIR向对应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查询请求,并最终接收资源标识系统中“epc.rfid.tnsroot.cn”对应的资源标识服务器返回的资源标识所标识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假设该第一信息为:“http://Furniture2012011800123.epc.rfid.tnsroot.cn”。该第一信息即为访问信息服务器C所需的地址。
该过程具体可参见步骤104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第七步:智能手机(更为具体的是智能手机中的物联网终端应用)通过解析器获取的第一信息与信息服务器C发起通信,获取家具的详细信息并最终反馈给用户B。
由上述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实现以下优点:1)通过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实现对各种异构性的物联网资源的兼容管理;2)允许充分利用现有DNS技术及其基础设施,其实现简单;3)允许提供注册机制,允许通过注册新的标准标识来适应新的物联网资源;4)终端处理过程相对简单,不会对终端设备造成很大计算负担和存储负担;5)对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不限,实现灵活。6)通过构建具有环状结构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以及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有助于降低根服务器等最高管理机构的服务强度,减少其受攻击的风险,提高安全等级;7)通过构建分层结构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以及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保证了物联网资源管理的公平对等性,允许任何国家、任何组织独立自主的管理其所拥有的物联网资源及相关服务。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第一发送模块22、第一接收模块23、第二获取模块24、第二发送模块25和第二接收模块26。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第一发送模块22,与第一获取模块21连接,用于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第一查询请求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获取的标准标识。第一接收模块23,用于在第一发送模块22发送第一查询请求后,接收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22与第一接收模块23连接。
第二获取模块24,与第一接收模块23连接,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21接收到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二发送模块25,与第一获取模块21和第二获取模块24连接,用于根据第二获取模块24获取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第二查询请求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获取的资源标识。第二接收模块26,用于在第二发送模块25发送第二查询请求后,接收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可选的,第二接收模块26与第二发送模块25连接。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所示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各种物联网应用终端设备,如通过Web服务访问物联网资源的用户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直接管理控制物联网资源的智能网关等。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在使用资源标识来唯一标识物联网资源,而通过标准标识定义物联网资源的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的物联网系统中,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对物联网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由于通过标准标识可以获知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对物联网资源的管理不再受不同物联网系统中资源标识命名规则的不同的限制,实现了对异构系统中物联网资源的统一管理。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22发送第一查询请求,而第一接收模块23接收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的过程可参见上述步骤103的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相应的,第二发送模块25发送第二查询请求,而第二接收模块26接收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的过程可参见上述步骤104的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第二接收模块26接收到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可以是物联网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二地址信息,则第二发送模块25还用于根据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三查询请求,所述第三查询请求包括资源标识。相应的,第二接收模块26还用于接收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三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物联网资源的第二信息。
进一步,第一发送模块22具体可用于在标准标识后面添加物联网资源所属的资源类型和域名后缀,获取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然后根据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
上述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对物联网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由于通过标准标识可以获知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对物联网资源的管理不再受不同物联网系统中资源标识命名规则的不同的限制,实现了对异构系统中物联网资源的统一管理。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终端设备31、标准标识管理系统32和资源标识管理系统33。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1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第一接收模块、第二获取模块、第二发送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第一发送模块,与第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第一查询请求包括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标准标识。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第一查询请求后,接收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与第一接收模块连接。
第二获取模块,与第一接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接收到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二发送模块,与第一获取模块和第二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第二查询请求包括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资源标识。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第二查询请求后,接收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可选的,第二接收模块与第二发送模块连接。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其结构可参见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32,与终端设备31连接,用于根据终端设备31中的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到的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本实施例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33,与终端设备31连接,用于根据终端设备31的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中的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到的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的系统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系统还可以包括:物联网资源。物联网资源可以是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射频电子标签等物理资源,也可以是文本、音频、视频等逻辑资源。
本实施例的物联网管理系统,使用资源标识来唯一标识物联网资源,而通过标准标识定义物联网资源的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对物联网资源管理系统来说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对物联网资源进行管理,对终端设备来说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对物联网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由于通过标准标识可以获知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对物联网资源的管理不再受不同物联网系统中资源标识命名规则的不同的限制,实现了对异构系统中物联网资源的统一管理。
可选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32包括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和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其中,每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可以有多个。较为优选的,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为一个。图4所示为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一种实现结构。如图4所示,同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之间在逻辑上构成环状结构,图4中各虚线环上的空心圆表示属于同一级的不同标准标识服务器,不同虚线环上的空心圆表示不同级别的标准标识服务器。在图4中,仅示出两级虚线环,表示由两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构成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但不限于此。例如,大虚线环上的空心圆可以是存储国家级别的标准标识(例如后缀为.cn、.us、.de的标准标识)的服务器,而小虚线环上的空心圆可以是存储区域级别的标准标识(例如后缀为.WSN、.Hybrid、.RFID的标准标识)的服务器。所述逻辑上是指各标准标识服务器在进行信息交互或处理上形成环状结构,而在实际物理连接上并不限于环状结构。
其中,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查询请求,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给终端设备,或者在未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将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返回给终端设备。
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发送的第一查询请求,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给终端设备,或者在未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将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返回给终端设备。
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发送的第一查询请求,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给终端设备。可选的,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还可以在未根据标准标识查询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向终端设备返回查询失败的信息。
可选的,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和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其中,每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可以有多个。较为优选的,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为一个。图5所示为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一种实现结构。
其中,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中的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给终端设备,或者在未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将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返回给终端设备。
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中的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给终端设备,或者在未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将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返回给终端设备。
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中的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给终端设备。可选的,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还可以在未查询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向终端设备发送查询失败的信息。
其中,上述各标识服务器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综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同时使用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实现对各种异构性的物联网资源的兼容管理;2)允许充分利用现有DNS技术及其基础设施,其实现简单;3)允许提供注册机制,允许通过注册新的标准标识来适应新的物联网资源;4)终端处理过程相对简单,不会对终端设备造成很大计算负担和存储负担;5)对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不限,实现灵活。6)通过构建具有环状结构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以及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有助于降低根服务器等最高管理机构的服务强度,减少其受攻击的风险,提高安全等级;7)通过构建分层结构的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以及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保证了物联网资源管理的公平对等性,允许任何国家、任何组织独立自主的管理其所拥有的物联网资源及相关服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所述资源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物联网资源,所述标准标识用于定义所述资源标识的命名规则;
所述终端设备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并接收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利用分层的对等网络P2P系统进行管理;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所述标准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并接收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中的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根据所述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根据所述标准标识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未根据所述标准标识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中的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向所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根据所述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根据所述标准标识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未根据所述标准标识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中的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向所述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以使所述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根据所述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在根据所述标准标识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并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中的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查询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根据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根据所述资源标识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未根据所述资源标识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的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中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向所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查询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根据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根据所述资源标识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未根据所述资源标识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信息时返回的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向所述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查询请求,以使所述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根据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结果;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在根据所述资源标识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为所述物联网资源对应的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二地址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三查询请求,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三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三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标准标识后面添加所述物联网资源所属的资源类型和域名后缀,获取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查询请求。
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所述标准标识;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利用分层的对等网络P2P系统进行管理;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所述第二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标识;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为所述物联网资源对应的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二地址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三查询请求,所述第三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标识;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三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二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标准标识后面添加所述物联网资源所属的资源类型和域名后缀,获取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然后根据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查询请求。
9.一种物联网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和资源标识管理系统;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网资源的标准标识和资源标识;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所述标准标识;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进行查询后返回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对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映射,获取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的第一地址信息向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查询请求,所述第二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标识;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进行查询返回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所述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到的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
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中的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返回查询到的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联网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标识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和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
所述第一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所述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或者在未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将所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发送的所述第一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所述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或者在未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将所述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级标准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发送的所述第一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中的所述标准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所述标准标识对应的命名规则时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资源标识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和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
所述第一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中的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或者在未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将所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发送的所述第二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中的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或者在未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将所述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级资源标识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发送的所述第二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第二查询请求中的所述资源标识进行查询,并在查询到所述物联网资源的第一信息时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8693.XA CN102694849B (zh) | 2012-05-14 | 2012-05-14 |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
PCT/CN2012/087805 WO2013170616A1 (zh) | 2012-05-14 | 2012-12-28 |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8693.XA CN102694849B (zh) | 2012-05-14 | 2012-05-14 |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94849A CN102694849A (zh) | 2012-09-26 |
CN102694849B true CN102694849B (zh) | 2015-07-08 |
Family
ID=46860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869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4849B (zh) | 2012-05-14 | 2012-05-14 |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94849B (zh) |
WO (1) | WO20131706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94849B (zh) * | 2012-05-14 | 2015-07-08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
CN103780483A (zh) * | 2012-10-26 | 2014-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3795689A (zh) * | 2012-10-29 | 2014-05-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订阅方法及装置 |
US20140189082A1 (en) * | 2012-12-28 | 2014-07-0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Local Partitioning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078803B (zh) * | 2013-01-06 | 2015-12-23 | 宁波飞拓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消防应急灯的mac层通信方法 |
US9413827B2 (en) * | 2013-02-25 | 2016-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ext aware actions among heterogeneou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
CN103455574B (zh) * | 2013-08-21 | 2015-10-14 |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物联网统一标识编码多模式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491145B (zh) * | 2013-09-09 | 2015-05-20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一种物联网异构标识解析方法与系统 |
CN104239452A (zh) * | 2014-09-02 | 2014-12-24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资源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05530590A (zh) * | 2014-09-29 | 2016-04-27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设备间共享资源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20160366123A1 (en) * | 2015-06-10 | 2016-12-15 | Mcafee, Inc. | Device naming in an internet of things |
CN105141465B (zh) * | 2015-09-25 | 2018-05-2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物联网设备资源注册方法及装置 |
CN107888642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 一种标识解析装置、标识解析系统及标识解析方法 |
CN108111547B (zh) * | 2018-03-06 | 2021-03-19 | 深圳互联先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域名健康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0688392A (zh) * | 2018-06-19 | 2020-01-1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查询方法和装置 |
CN110740196A (zh) * | 2018-07-19 | 2020-01-3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物联网标识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9451083B (zh) * | 2018-09-11 | 2021-10-26 | 东华大学 | 航天结构件工业物联标识高可靠解析系统 |
CN109446439B (zh) * | 2018-09-30 | 2022-09-06 |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目录的选择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WO2020093318A1 (zh) * | 2018-11-08 | 2020-05-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查询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079019A (zh) * | 2019-12-19 | 2020-04-28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查询方法及装置 |
CN112465359B (zh) * | 2020-12-01 | 2024-03-1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算力调用方法和装置 |
CN113064886B (zh) * | 2021-03-04 | 2023-08-29 | 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一种标识资源存储和标记管理的方法 |
CN114826740B (zh) * | 2022-04-27 | 2023-07-07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物联网用户/应用与物的信息交互系统 |
CN115665226B (zh) * | 2022-12-05 | 2023-04-11 | 东南大学 | 一种物联网多编码标识跨域统一映射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33429A1 (en) * | 2001-07-30 | 2003-02-13 | Yutaka Myoki |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medium |
CN101751432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一种物联网寻址方法与系统 |
CN101765224A (zh) * | 2010-01-18 | 2010-06-30 | 彭保 | 物联网终端的互唯一性标识实施方法 |
CN101834913A (zh) * | 2010-04-19 | 2010-09-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终端及其互联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8407B (zh) * | 2010-08-26 | 2013-03-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物联网中的对象名字解析系统及其解析方法 |
CN102378409B (zh) * | 2010-08-26 | 2013-03-27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物联网中的层次式Chord分组网络及其组织方法 |
CN102186164B (zh) * | 2011-02-18 | 2014-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操作设备资源的方法和管理装置 |
CN102694849B (zh) * | 2012-05-14 | 2015-07-08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
-
2012
- 2012-05-14 CN CN201210148693.XA patent/CN1026948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2-28 WO PCT/CN2012/087805 patent/WO201317061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33429A1 (en) * | 2001-07-30 | 2003-02-13 | Yutaka Myoki |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medium |
CN101751432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一种物联网寻址方法与系统 |
CN101765224A (zh) * | 2010-01-18 | 2010-06-30 | 彭保 | 物联网终端的互唯一性标识实施方法 |
CN101834913A (zh) * | 2010-04-19 | 2010-09-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终端及其互联方法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物联网标识与寻址技术的研究;赵惟,郭达;《移动通信》;20110427;第35卷(第1期);全文 * |
物联网资源寻址模型;孔宁,李晓东,罗万明,阎保平;《软件学报》;20100915;第21卷(第7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70616A1 (zh) | 2013-11-21 |
CN102694849A (zh) | 2012-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94849B (zh) | 物联网资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 |
Liu et al. | Efficient naming, addressing and profile services in Internet-of-Things sensory environments | |
KR101997370B1 (ko) | 사물 인터넷(iot)에서의 디바이스 로케이션 등록을 위한 서버 | |
US10404601B2 (en) | Load balancing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
CN103248726B (zh) | 一种多根对等的物联网标识解析方法 | |
CN107852430B (zh) | 用于在局域网中形成网关的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9438601B2 (en) | Operating group resources in sub-groups and nested groups | |
CN102882990B (zh) |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标识解析方法 | |
US10979879B2 (en) | Mechanisms for resource-directory to resource-directory communications | |
CN105409188A (zh) | 用于将针对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和位置进行关联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026090A (zh) | 一种物联网中的节点定位方法及节点 | |
CN102594885B (zh) | 传感器网络解析互通平台、传感器网络互通方法及系统 | |
KR101321583B1 (ko) | IoT를 위한 글로벌 ID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
Balakrishnan et al. | Aspect oriented middlewar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 state-of-the art survey of service discovery approaches | |
Li et al. | Supporting efficient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in the future mobile internet | |
CN106789965A (zh) | 一种物联网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 | |
CN101567879A (zh) | 处理终端请求的方法、服务器、设备和系统 | |
CN103763359B (zh) | 一种基于混合式结构的发现服务体系建立方法及查询方法 | |
Rodrigues et al. | Zigzag: A middleware for service discovery in future internet | |
CN108768853A (zh) | 基于域名路由器的分布式混合域名系统及方法 | |
Sooraj et al. | Naming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
US20130136060A1 (en) | Metadata based id interpre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Westphal et al. | A Bloom Filter approach for scalable CCN-based discovery of missing physical objects | |
WO202210716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 the air commissioning of devices communicating ove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WO2014183524A1 (zh) | 一种实现异构网络系统间信息交互的装置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