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687222A - 照明式按键板 - Google Patents

照明式按键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7222A
CN102687222A CN2010800595002A CN201080059500A CN102687222A CN 102687222 A CN102687222 A CN 102687222A CN 2010800595002 A CN2010800595002 A CN 2010800595002A CN 201080059500 A CN201080059500 A CN 201080059500A CN 102687222 A CN102687222 A CN 102687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sheet
slit
ligh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95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冈利和
武田泰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ma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ma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a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a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87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4Optical isolation of switch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7Actuators transparent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地具有导光片并具有多个照明区域的照明式按键板,其难以引起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漏光,即使是反复的按压操作也能发挥高的耐久性。该照明式按键板中,利用遮掩层(14)覆盖设置在导光片(15)上的狭缝(15a)的操作面侧的开口边缘。通过遮掩层(14),可防止从构成狭缝(15a)的导光片(15)的端面漏出的光从狭缝(15a)的开口向外部放射。进一步由于设置有固定于导光片(15)上且覆盖狭缝(15a)的表面层(13)和背面覆盖部(19),所以可提高基片(12)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照明式按键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便携式电话机、PDA、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便携式信息终端和AV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部件中使用的照明式按键板。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便携式信息终端和AV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部件上使用着按钮开关结构的构件,该构件是在配置有触点开关的电路基板上覆盖具有按钮(键顶)的按键板而进行输入操作的。而为了提高在暗处的操作性,使用了用设置在电子设备内的内部光源从按键板的背面侧对按键板照明而照亮按键板的照明式按键板。
在这样的照明式按键板上,多使用提高导光效率的导光片,从而即使是以少的光源数量也能均匀地将按键板整体照亮。而为了将照明式按键板划分成多个照明区域,提出了能够对各个照明区域分别进行照明控制的导光片的方案。作为这样的一个例子,例如在JP特开2009-5439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在导光片上设置用于遮光的狭缝,用该狭缝将照明区域划分成多个,并能够对各个照明区域分别进行照明控制。进一步在JP特开2008-41431号公报(专利文献2)和JP特开2009-187855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在设置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上的狭缝的内部填充遮光性的树脂,来降低照明区域之间的漏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543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8-414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9-1878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通过专利文献1的技术虽然能够分别对各个照明区域控制照明,但是由于狭缝设置在键顶彼此之间,所以存在照射到狭缝的端面上的光被从导光片放射而在键顶彼此之间引起漏光的问题。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3的技术虽然通过填充到狭缝中的遮光性的树脂能够使得光难以从狭缝的端面放射,但是若反复进行使得导光片变形的按压操作,则遮光性的树脂与导光片相互剥离,狭缝的端面露出,从而存在由于从该端面放射的光而在键顶彼此之间引起漏光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这样的现有技术为背景而提出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具有导光片且具有多个照明区域的按键板,其难以发生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的漏光,且面对反复的按压操作也能发挥高的耐久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构成。
即,第一,提供一种在挠性的基片上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在基片上具有导光片,该导光片具有狭缝和由该狭缝划分的多个照明区域,在基片上设置有遮掩层和加强部,所述遮掩层覆盖该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所述狭缝的至少开口边缘,防止从该狭缝向操作面侧漏光,所述加强部固定在该导光片上,并覆盖该狭缝。
本发明中,基片具有导光片。由于导光片在其片内传导光,因此只要基片具有导光片,就可向基片的面方向有效地传导光。而该导光片具有狭缝和由该狭缝划分的多个照明区域。由于导光片具有狭缝,因此可通过该狭缝使光的传递停止,且通过狭缝可在导光片内设置多个照明区域。而这些多个照明区域由狭缝划分,能够使得光难以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传递。所以只要将光从单独的光源向着各个照明区域导入而进行照明,就可对各个照明区域独立进行照明控制。
进一步,基片以设置有遮掩层和加强部的方式而构成,所述遮掩层覆盖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所述狭缝的开口边缘,防止从该狭缝向操作面侧漏光,所述加强部固定在导光片上,并覆盖该狭缝。
设置在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遮掩层,覆盖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狭缝的至少开口边缘。即使是覆盖狭缝的开口整体也可以,但由于至少覆盖其开口边缘,因此能够使光难以从狭缝的开口向着操作面侧泄漏。这是因为,从狭缝的开口泄漏的光原本就是通过作为狭缝的端面的导光片的端面而漏光,泄漏的光到达狭缝的开口,所以覆盖作为与狭缝的端面相接的部分的狭缝的开口边缘,对于防止漏光来说是最有效的。
进一步由于设置有固定在导光片上并覆盖该狭缝的加强部,因此在按压操作之际,能够将集中在狭缝周边的按压力分散到加强部,能够使得狭缝周边难以引起过度的变形。所以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的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能够实现高耐久的照明式按键板。
可在基片上设置端面覆盖部和遮光印刷层,所述端面覆盖部覆盖构成所述狭缝的导光片的端面的至少局部,所述遮光印刷层在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相反的背面侧遮挡向该导光片入射的光。
若在基片上设置端面覆盖部,则可减少从狭缝的端面、即导光片的端面漏光,能够确实地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可进一步在基片上的导光片的背面侧设置遮光印刷层。为了对照明式按键板照明而从内部光源发出的光并不全部入射至导光片,其一部分放射到照明式按键板与电路基板之间。这样的光在电子设备的内部漫反射后,从导光片的背面侧入射而从导光片的厚度方向透过。所以有可能该光会对与所照明的照明区域相邻的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进行照明,或者对不同于按压操作部的基片的局部进行照明。但是,若在导光片的背面侧设置遮光印刷层,则能够使漫反射的光难以从导光片的背面侧入射,能够难以引起透过导光片的厚度方向的光对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照明或漏光。
在此,在导光片的背面直接设置遮光印刷层的情况下,优选导光片的背面与遮光印刷层的界面为平滑面。这是因为,由于照射到平滑面上的光的反射率高,因此可使在导光片的内部传导的光难以从导光片泄漏,减少了向着遮光印刷层入射的光,可提高导光片的导光效率。
可使遮掩层与遮光印刷层为同色。这样,在从操作面侧观察照明式按键板时,能够使得在导光片的操作面侧形成的遮掩层与在导光片的背面侧形成的遮光印刷层的边界难以被目视识别,能够使得看起来好像遮掩层和遮光印刷层处于同一层。所以若以覆盖狭缝的方式形成遮掩层,则视觉上狭缝不能被目视识别,能够将划分照明区域的情况隐藏起来。因此可防止照明区域的划分在外观上显现出来,可提高设计性。
加强部包括固定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表面层,可将遮掩层形成在该表面层上。这意味着除了加强部就是固定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表面层本身的情况以外,还可能是加强部包括这样的表面层和除此之外的部分的情况。这样,由于表面层将多个照明区域连接在一起并加以覆盖,因此在按压操作之际集中在狭缝周边的按压力可分散到表面层,能够使得狭缝周边难以引起过度的变形。所以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可实现高耐久的照明式按键板。
另外,若导光片的表面损伤,则有可能光在该部位发生散射而引起漏光,但是由于用表面层覆盖导光片,因此可使导光片难以损伤,能够难以引起由导光片的损伤导致的导光效率的降低。
可由软质树脂膜形成表面层。若这样地使用柔软的表面层,由于表面层可容易的弯曲变形,因此即使是该表面层跨越多个照明区域,在按压操作之际也能抑制按压载荷的上升。所以在按压具有点击载荷的触点开关的情况下,可容易的传递点击感,可提高按压操作性。而由于表面层是软质树脂膜,因此即使弯曲变形容易,也能够难以引起过度的延伸变形,难以引起狭缝周边的过度的延伸变形,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
进一步,若使用软质树脂膜,则即使是由于键板的按压操作而反复变形,也能够使得难以破损或切断,因此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
另外,导光片可使用能与表面层热压接的树脂膜。若导光片使用能与表面层热压接的树脂膜,则能够将表面层与导光片容易地压接而一体化。进一步可在表面层上预先印刷形成遮掩层和显示层,可在导光片上压接表面层的同时形成遮掩层和显示层。另外,若由可热熔粘接的树脂形成遮掩层,则不需要为了将表面层压接在导光片上而另外设置粘合层,可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
可使遮掩层伸长至构成所述狭缝的导光片的端面的局部。即,可将遮掩层的局部作为端面覆盖部。这样,可由遮掩层覆盖导光片在狭缝处的端面的局部,可将来自狭缝的端面的光的放射降低。所以能够难以引起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的漏光。而由于将遮掩层作为端面覆盖部来形成,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端面覆盖部,可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
另外,相对于狭缝的端面,若使遮掩层伸长至大致半个面,则可将光的放射减半,若使遮掩层伸长至大致整个面,则可使光的放射大致变无。
加强部可包括固定于导光片的背面侧的背面覆盖部。
这意味着除了加强部是固定于导光片的背面侧的背面覆盖部本身的情况之外,还可能是加强部包括这样的背面覆盖部和除此以外的部分的情况。
这样,由于背面覆盖部从导光片的背面侧将多个照明区域连接起来,因此可将导光片一体化,可简单地制造基片。而背面覆盖部是以从导光片的背面侧覆盖狭缝的方式而一体化。因此难以引起狭缝周边的过度的延伸变形,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
如上所述,作为加强部存在着由表面层构成的加强部、由背面覆盖部构成的加强部,还存在着由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构成的加强部。
加强部包括固定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由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和固定于导光片的背面侧的由树脂膜构成的背面覆盖部,且可在狭缝内固定该表面层和该背面覆盖部。这样,由于由在狭缝内固定的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夹着导光片,因此可使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难以从导光片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另外,由于由树脂膜形成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因此可使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具有同等程度的强度。进而,若使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由相同的树脂膜形成,则能够从两面均匀地与导光片一体化,因此即使使用线膨胀率与导光片不同的树脂膜,基片也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翘曲,能够得到可用作广泛用途的照明式按键板。
针对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在狭缝内固定的形态,除了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直接固定的形态之外,还包括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经由遮掩层和遮光印刷层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它们双方进行固定的情况等、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间接固定的形态。
针对设置了背面覆盖部的照明式按键板,可将背面覆盖部固定于导光片的多个照明区域,并且伸长至照明区域的背面侧的整个面。这样,可使在导光片的背面设置的遮光印刷层难以受损伤,能够难以引起在遮光印刷层的破损部位发生的漏光。
另外,若由树脂膜形成背面覆盖部,则可使背面覆盖部难以破损,可成为高耐久的背面覆盖部。而若在背面覆盖部上印刷形成可热熔粘接的遮光印刷层,则不需要为了将导光片和背面覆盖部热压接而另外设置粘合层,可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另外,在由树脂膜构成的背面覆盖部形成遮光印刷层,且使该背面覆盖部进入到狭缝内,若将遮光印刷层的局部作为端面覆盖部,则可由遮掩层和遮光印刷层的局部覆盖导光片在狭缝内的端面的大致整个面,能够难以从狭缝的端面漏光。所以能够确实地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另外,进而由于形成了由表面层和背面覆盖部从表背两面夹着导光片的结构,因此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
针对设置了背面覆盖部的照明式按键板,背面覆盖部可作为抑制基片的歪斜的加固框架。优选抑制基片的歪斜的加固框架由刚性高的硬质树脂或金属形成。这样,可通过加固框架来维持狭缝的形状,可实现难以弯曲的照明式按键板。因此,例如在形成了没有分隔横档的操作开口的框体上即使具有具备了加固框架的照明式按键板,也能够维持狭缝的形状,可实现正确的按压操作。
另外,由于能够维持狭缝的形状,因此若使遮掩层伸长至狭缝的端面,则能够使遮掩层难以从狭缝的端面剥离。所以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并且还能够难以从狭缝的端面漏光。所以能够确实地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进一步,若加固框架仅设置在划分照明区域的狭缝的位置处,而不存在于按压操作部的投影位置,则可减少按压载荷的上升,可维持良好的按压操作感。
另外,也可将加固框架配置在狭缝内。若在狭缝内具有加固框架,则通过加固框架可维持狭缝的形状,可实现难以弯曲的照明式按键板。例如即使是将在狭缝内具有加固框架的照明式按键板应用于形成了没有分隔横档的操作开口的框体上的情况下,也可维持狭缝的形状,可实现正确的按压操作。
而若使加固框架采用遮光性的材质,则能够使得难以从狭缝的端面漏光,能够确实地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进一步若使加固框架采用金属等反射率高的材质,则可利用加固框架将通过狭缝而从一个照明区域漏出的光反射来返回到该一个照明区域内。因此,可抑制光从狭缝漏出造成的亮度的降低,可提高照明的亮度。
由于这样的加固框架配置于在厚度方向上与导光片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可防止照明式按键板变厚,可实现具有加固框架且薄型的照明式按键板。
针对设置有背面覆盖部的照明式按键板,可使背面覆盖部具有作为端面覆盖部的、埋在狭缝内的实心的贯入突起。这样,可通过贯入突起覆盖导光片的狭缝内的端面,能够使得难以从狭缝的端面漏光。而由于贯入突起埋在相邻的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狭缝内,因此贯入突起将光确实地衰减,可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这样地,若由软质树脂形成具有作为端面覆盖部的实心的贯入突起的背面覆盖部,则在按压操作之际,可追随导光片或狭缝形状的变形,能够难以形成贯入突起与导光片之间的间隙。所以使得难以从狭缝的端面漏光,并且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进而,若由遮光性的树脂形成具有作为端面覆盖部的实心的贯入突起的背面覆盖部,则通过遮光性的背面覆盖部,能够使得在电子设备内漫反射的光难以从导光片的背面侧入射,能够难以引起透过导光片的厚度方向的光造成的对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的照明或漏光。而通过遮光性的贯入突起,能够确实地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针对上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可由端面覆盖部覆盖构成狭缝的导光片的端面的整个面。这样,可使得从狭缝的端面放射光的情况大致变无,能够使得难以从狭缝内漏光。所以能够使得光难以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例如可构成为背面覆盖部较深的进入到狭缝内而固定的结构、遮掩层和背面覆盖部以同等程度的深度进入到狭缝内而固定的结构等。而若由树脂膜形成背面覆盖部和遮掩层,则由于背面覆盖部和遮掩层具有同等程度的强度,因此可容易地通过一个工序使两者变形,可容易地覆盖狭缝的端面。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结构中,提供一种照明式按键板,该照明式按键板在挠性的基片上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其特征在于,在基片上具有导光片,该导光片具有狭缝和由该狭缝划分的多个照明区域,在基片上设置遮掩层,该遮掩层覆盖导光片的按压操作部侧即操作面侧的所述狭缝的至少开口边缘,防止从该狭缝向操作面侧漏光。
针对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在基片上具有导光片,该导光片具有狭缝和由该狭缝划分的多个照明区域。由于导光片可向着其面方向容易地传导光,因此具有导光片的基片可向着基片的面方向有效的传导光。
而该导光片具有狭缝和由该狭缝划分的多个照明区域。由于导光片具有狭缝,因此可通过该狭缝使光的传递停止。因此,若由狭缝划分多个照明区域,则能够使得光难以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所以若从各个光源分别向着各个照明区域导入光而进行照明,则可对各个照明区域独立地进行照明控制。
进一步,基片设置有遮掩层而构成,该遮掩层覆盖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所述狭缝的开口边缘,防止从该狭缝向操作面侧漏光。即,该遮掩层覆盖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狭缝的至少开口边缘。也可以覆盖狭缝的开口整体,但至少覆盖其开口边缘,因此,能够使得光难以从狭缝的开口向着操作面侧漏出。这是因为,从狭缝的开口漏出的光原本就是通过狭缝的端面、即导光片的端面而泄漏并到达狭缝的开口的光,因此将与狭缝的端面相连的部分、即狭缝的开口边缘覆盖,对于防止漏光来说最有效果。
可使遮掩层伸长至导光片的狭缝侧的端面。即,可使遮掩层的局部作为端面覆盖部。这样,可由遮掩层覆盖导光片的狭缝侧的端面,可减少从狭缝的端面光的放射。所以能够难以引起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漏光。而由于将遮掩层作为端面覆盖部而形成,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端面覆盖部,可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
另外,相对于狭缝的端面,若使遮掩层伸长至大致半个面,则可将光的放射减半,若使遮掩层伸长至大致整个面,则可使光的放射大致变无。
针对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使基片具有在导光片的操作面侧覆盖狭缝并固定于多个照明区域的表面层。这样,由于表面层将多个照明区域连接在一起并加以覆盖,因此在按压操作之际可将集中于狭缝周边的按压力分散到表面层,可使狭缝周边难以引起过度的变形。所以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可实现高耐久的照明式按键板。
另外,若导光片的表面损伤,则在该部位光发生散射而有可能引起漏光,但由于由表面层覆盖导光片,因此可使导光片难以受损伤,能够难以引起导光片的损伤造成的导光效率的降低。
进一步在具有表面层的照明式按键板中,可使表面层和遮掩层为同一构件。这样,可不增加构件个数而具有表面层,可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
针对具有表面层的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使表面层由软质树脂膜形成。如上所述,若使用柔软的表面层,则表面层能够容易的弯曲变形,因此即使是该表面层跨越多个照明区域,在按压操作之际也可抑制按压载荷的上升。所以在按压了具有点击载荷的触点开关的情况下,可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可提高按压操作性。而由于表面层是软质树脂膜,因此即使是容易弯曲变形,也能够难以引起过度的延伸变形,从而难以引起狭缝周边的过度的延伸变形,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
进而,若使用软质树脂膜,则即使通过按键板的按压操作而反复变形,由于能够难以破损或断裂,因此能够提高基片的耐久性。
另外,导光片可使用能够与表面层热压接的树脂膜。若导光片使用能够与表面层热压接的树脂膜,则可将表面层和导光片容易地压接而一体化。进一步,可在表面层上预先印刷形成遮掩层和显示层,可在导光片上压接表面层的同时形成遮掩层和显示层。另外,若由可热熔粘接的树脂形成遮掩层,则不需要为了将表面层压接于导光片上而另外设置粘合层,可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
针对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在导光片的背面侧设置覆盖狭缝的背面覆盖部。这样,由于背面覆盖部从导光片的背面侧将多个照明区域连接起来,因此可使导光片一体化。而背面覆盖部以从导光片的背面侧覆盖狭缝的方式一体化。因此,难以引起狭缝周边的过度的延伸变形,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
进一步可使背面覆盖部具有作为端面覆盖部的、埋在狭缝内的实心的贯入突起。这样,可通过贯入突起覆盖导光片的狭缝内的端面,能够使得从狭缝的端面难以漏光。而由于贯入突起埋在相邻的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狭缝内,因此贯入突起将光确实地衰减,可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针对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在基片上设置端面覆盖部,该端面覆盖部覆盖构成所述狭缝的导光片的端面的至少局部。这样,能够使得从狭缝的端面难以漏光,能够确实地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针对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在基片上设置遮光印刷层,该遮光印刷层在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相反的背面侧遮挡向着该导光片入射的光。这样,可使在电子设备的内部漫反射的光难以从导光片的背面侧入射,能够难以引起透过导光片的厚度方向的光造成的对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的照明或漏光。
在将遮光印刷层直接设置于导光片的背面的情况下,优选使导光片与遮光印刷层的界面为平滑面。这是因为,由于照射到平滑面上的光的反射率高,因此能够使在导光片的内部传导的光难以从导光片泄漏,使向着遮光印刷层入射的光减少,可提高导光片的导光效率。
针对具有遮光印刷层的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使遮掩层和遮光印刷层为同色。这样,在从操作面侧观察照明式按键板时,能够使得在导光片的操作面侧形成的遮掩层与在导光片的背面侧形成的遮光印刷层的边界难以目视识别,能够看起来好像遮掩层和遮光印刷层处于同一层。所以若以覆盖狭缝的方式形成遮掩层,则看起来不能目视识别狭缝,能够将划分照明区域的情况隐藏起来。因此可防止照明区域的划分在外观上显现出来,可提高设计性。
针对第一结构、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在导光片上设置跨越狭缝之间将导光片彼此连接起来的架桥部。优选该架桥部相对于光源设置在广角的位置处,使得几乎没有光向着相邻的照明区域漏出。这样,可使形成多个照明区域的导光片一体化,容易处理导光片,可简单地制造基片。另外,通过架桥部可正确且容易地维持狭缝间的尺寸,可制造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基片。另外,例如在由比较硬质的树脂的导光片和柔软的树脂膜的加强部构成基片的情况下,通过形成架桥部,可使基片难以弯曲。
进一步若将上述的表面层和架桥部组合在一起,则能够提高导光片的耐久性,可实现高耐久的基片。
针对第一结构、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在导光片的背面设置透明树脂层,使导光片与透明树脂层的接触面为平滑面。这样,利用导光片与透明树脂层的接触面可使在导光片内导光的光有效的反射,可使光容易地传导到远离导光片的光的入射位置的位置。所以可提高导光片的导光效率,可对照明区域相对均匀且明亮地照明。
针对设置有透明树脂层的照明式按键板,可在透明树脂层的背面进一步设置遮光印刷层。这样,可使在电子设备内漫反射的光难以从导光片的背面侧入射,能够难以引起透过导光片的厚度方向的光造成的对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的照明或漏光。而因为透明树脂层介于导光片与遮光印刷层之间,所以在导光片内传导的光的大部分在导光片与透明树脂层的界面反射,可减少向遮光印刷层入射的光。所以即使是在导光片的背面侧设置遮光印刷层,也可以减少导光的光的衰减,可对照明区域相对均匀且明亮地照明。
针对具有透明树脂层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用折射率比导光片低的树脂形成透明树脂层。这样,可使在导光片的内部传导的光在导光片与透明树脂层的界面有效地全反射,可提高导光片的导光效率。所以可对照明区域明亮地照明。
针对具有表面层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的照明式按键板,可用折射率比导光片低的树脂形成表面层。这样,可使在导光片的内部传导的光在导光片与表面层的界面有效地全反射,可提高导光片的导光效率。所以可对照明区域明亮地照明。
进一步在导光片上设置将光散射的扩散层,若利用由该扩散层反射的光对照明区域进行照明,则可减少照明不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式按键板,由于导光片的照明区域通过狭缝被划分成多个,因此能够使得光难以从一个照明区域向着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所以若从各个光源分别向着各个照明区域导入光而进行照明,则可对各个照明区域独立地进行照明控制。
进一步,由于由遮掩层覆盖狭缝处的操作面侧的至少开口边缘,使得从狭缝的端面放射的光在操作面侧难以漏出,因此能够使得难以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漏光。另外,由于进一步设置了覆盖狭缝的加强部,因此在按压操作之际可将集中于狭缝周边的按压力分散到加强部,能够使得狭缝周边难以引起过度的变形。所以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的剥离,可提高基片的耐久性,即使是反复的按压操作也不会从狭缝的端面引起漏光,可实现高耐久的照明式按键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SA-SA线截面图。
图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与图2相当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与图2相当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SB-SB线截面图。
图7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第一变形例的要部放大截面图。
图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第二变形例的要部放大截面图。
图9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与图2相当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与图2相当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第一变形例的要部放大截面图。
图12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与图2相当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与图2相当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与图2相当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一变形例的后视图。
图16是图15的SC-SC线截面图。
图17是示出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二变形例中使用的导光片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显示层
2  粘合层
3  LED(内部光源)
4  平滑面
5  粗糙面
10  键顶(按压操作部)
11  照明式按键板(第一实施方式)
12  基片
13  表面层
14  遮掩层
15  导光片
15a  狭缝
15b  开口边缘(狭缝的开口边缘)
16  扩散层
17  透明树脂层
18  遮光印刷层
19  背面覆盖部
19a  贯入突起(端面覆盖部)
19b  按压点
21  照明式按键板(第二实施方式)
22  基片
31  照明式按键板(第三实施方式)
32  基片
39  按压点体
41  照明式按键板(第四实施方式)
42  基片
43  表面层
44  遮掩层
51  照明式按键板(第五实施方式)
52  基片
58  遮光印刷层
58a  端面覆盖部
59  背面覆盖部
61  照明式按键板(第六实施方式)
62  基片
69  加固框架(背面覆盖部)
61’  照明式按键板(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62’  基片
69’  加固框架
71  照明式按键板(第七实施方式)
72  基片
75  导光片
75a  狭缝
75b  开口边缘
75c  空隙
75d  粘合层
75e  扩散面
79  树脂片
81  照明式按键板(第八实施方式)
82  基片
91  照明式按键板(第九实施方式)
92  基片
94  遮掩层
111  照明式按键板(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112  基片
115  受光部
115a  抵接面
115b  容置凹部
115c  倾斜面
121  照明式按键板(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122  基片
125  导光片
125a  狭缝
125e  架桥部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参照附图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便携式电话机的输入部件中使用的照明式按键板为例进行说明。另外,针对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性的说明,而且针对共通的材质、作用、效果、制造方法等也省略重复性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2)
图1、图2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11。图1是照明式按键板11的俯视图,图2是照明式按键板11的SA-SA线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11具有键顶10和基片12。而基片12具有表面层13、遮掩层14、导光片15、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遮光印刷层18、背面覆盖部19。
键顶10是在照明式按键板11中成为“按压操作部”的构件,由透明的树脂形成为俯视下呈矩形的形状。在该键顶10的与成为操作面的顶面相反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显示出显示要素的显示层1,并且进一步通过粘合层2被固定在后述的基片12上。
显示层1例如可以形成为使显示要素的背景具有遮光性并使显示要素具有透光性而对显示要素照明的结构,或者形成为使显示要素的背景具有透光性并使显示要素具有遮光性而对显示要素的周围照明的结构。
键顶10的材质,可以使用透明性高的热塑性树脂或反应固化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烯类树脂、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醚类树脂、醋酸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类树脂、醇酸树脂、这些树脂的合成类树脂等。即使在这些树脂中也优选使用成型容易且透明性高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树脂。若使键顶10为磨砂风格,则能够实现在非照明时不能目视识别显示层1,而在照明时能目视识别显示层1的新的设计。
粘合层2的材质,可以使用将键顶10粘接在基片12上的粘接剂,但为了使透过基片12的光对显示层1照明,需要使用具有透光性的粘接剂。例如可列举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透光性热熔粘接剂等。另外,优选粘合层2使用比导光片15折射率低的树脂。若如此,则在粘合层2与导光片15的界面,可使在导光片15内被引导的光反射到导光片15内,从而能够提高导光效率。而在后述的扩散层16被漫反射至键顶10侧的光,由于以钝角入射至界面,因此几乎不反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显示层1设置在键顶10的背面,但也可以设置在键顶10的顶面,或者设置在后述的表面层13上。
基片12是具有作为基体材料的导光片15并用于装载多个键顶10的构件。下面针对构成基片12的各构件进行说明。
导光片15是如下的构件:形成有狭缝15a和由该狭缝15a划分的照明区域,将光向着该导光片15的厚度方向的交叉方向(面方向)传导。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照明区域被狭缝15a划分成六个。
另外,在该导光片15上,在具有键顶10的一侧的面、即操作面侧设置有表面层13。与表面层13相接的表面为平坦的平滑面4。在此。所谓“平坦”是指无起伏的平的状况,所谓“平滑”是指没有如褶子、磨砂等那样的能够目视识别的微观的凹凸而光滑的状况。这样的平滑面4是由镜面加工过的表面或者镜面加工过的辊、模具的转印面形成的。若使导光片15与表面层13的接触面为平滑面4,则在导光片15与表面层13的接触面,能够有效地反射在导光片15内被导引的光,能够容易的将光传导到远离导光片15上光的入射位置的位置。所以能够提高导光片15的导光效率,能够对照明区域相对均匀且明亮地照明。
可以使这样的导光片15的厚度为30μm~500μm。若厚度小于30μm,则传导到导光片的内部的光量变小,照明式按键板的照明亮度会变低。若厚度大于500μm,则变形应力变大,按压载荷增加,按压操作性变差。而更优选的厚度是100μm~300μm。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厚度设定为100μm。
导光片15可利用透明的树脂膜,优选使用透明性高的热塑性树脂膜。例如可列举出聚烯类树脂、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醚类树脂、醋酸酯类树脂、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乙酯类热塑性弹性体、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氟类热塑性弹性体、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的树脂膜。其中,优选使用在可见光区域无波长的吸收区域且透明性高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类热塑性弹性体、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树脂膜。
另外,为了使照明式按键板11得到良好的按压操作性,优选导光片15使用柔软的树脂膜。所谓“良好的按压操作性”是指能够明确的传递触点开关的点击感。这样的导光片15可列举出变形应力小的软质树脂膜,其中优选其为具有橡胶弹性的橡胶状弹性体,具体而言,JIS K6253的橡胶硬度为A50~A90的橡胶状弹性体是适宜的。当橡胶硬度大于A90时,则照明式按键板的刚性变高,按压载荷上升,点击率也下降。当橡胶硬度小于A50时,则导光片有可能发生大的弯曲造成导光性能降低,或者有可能使导光片发生大的变形而在按压操作中引起误输入等输入故障。从这样的观点来看,特别是在上述的热塑性树脂膜之中优选使用聚氨酯类树脂或者氨基甲酸乙酯类热塑性弹性体。
狭缝15a是导光片15的分割部位,是为了划分出六个照明区域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分为附图上的上侧(功能键)和下侧(数字键)的键顶10,进一步上侧(功能键)的键顶10分为矩形环状的4方向键和位于其两侧的键顶10,下侧(数字键)则分为纵向三列,分别作为照明区域。狭缝15a是以完全贯通导光片15的方式而形成。而导光片15上位于狭缝15a侧的端面为平坦的面,而若为平滑面4,则能够将光向导光片15内反射,能够降低光的漏出。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导光片的位于狭缝侧的端面,虽然其相对面彼此之间形成为相互平行,但能够形成为向着背面侧倾斜的倾斜面。另外,在将遮掩层固定在导光片上的位于狭缝侧的端面上的结构中,也可以将该端面形成为向着基板侧或者操作面侧倾斜的倾斜面。
表面层13是形成照明式按键板11的操作面侧的构件,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层13是作为“加强部”并以覆盖导光片15的整个面的方式被固定。即,将由狭缝15a分割开的各照明区域连在一起而使导光片15一体化。
表面层13的厚度可以设定为20μm~200μm。当厚度小于20μm时,强度弱而变得容易破损,有可能难以保护遮掩层14和导光片15。当厚度大于200μm时,变形应力大而按压载荷变高,且基片12变厚。据此,本实施方式的厚度设定为50μm。
针对表面层13的透光性,优选使用透明性高的树脂膜。而表面层13的折射率则优选比导光片15的折射率低。若表面层13的折射率比导光片15的折射率还低,则能够容易地将导光片15内的向着面方向传导的光全反射。进一步若两者的折射率差为0.06以上,则能够有效的进行全反射。若这样使得导光片15内的向着面方向传导的光易于全反射,则能够提高导光效率,更加难以发生漏光。例如若导光片15内的向着面方向传导的光向着表面层13入射,则由导光片15进行导光的导光量减少,在扩散层反射的光量也变少,照明区域的照明量变少。另外,入射至表面层13的光传导到与进行照明的照明区域相邻的不进行照明的照明区域的显示层1,有可能从此处引起漏光。
表面层13可使用透光性且柔软、具有挠性的软质树脂膜。例如可列举出聚烯类树脂、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醚类树脂、醋酸酯类树脂、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乙酯类热塑性弹性体、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氟类热塑性弹性体、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的树脂膜。即使在这些树脂膜中,基于柔软性和使用性的观点,也优选使用聚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的树脂膜。另外,表面层13和导光片15也可使用相同的材料,但在导光片15使用了聚碳酸酯树脂、丙烯类树脂等硬质的树脂膜的情况下,表面层的柔软性的效果变得显著。即,由于柔软的表面层13可容易地弯曲变形,即使表面层13跨越多个照明区域,在按压操作之际也能够抑制按压载荷的上升,无损于按压操作性。而由于表面层是软质树脂膜,即使容易弯曲变形,也能够抑制过度的延伸变形。因此,能够抑制狭缝部分过度的延伸变形,抑制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提高基片的耐久性。在导光片15是硬质树脂的情况下,与软质树脂制成的导光片的情况相比,虽然由于对狭缝部分的应力更加集中,而存在着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更加易于剥离的倾向,但通过设置表面层13,即使在采用了硬质的树脂膜的导光片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抑制剥离,而提高基片的耐久性。
另外,若表面层13为具有橡胶状弹性的软质树脂膜,则在固定键顶10时,由于表面层13的回弹性,能够使得在表面层13与键顶10的界面难以形成间隙,能够提高表面层13与键顶10的紧密贴合性。进一步在热压接键顶10的情况下,由键顶10起到使导光片15难以变形的“缓冲层”的作用。若将硬质的键顶10直接压接到导光片15上,则在键顶10的角部,导光片15有可能发生变形。但是,若使具有橡胶状弹性的表面层13介于键顶10与导光片15之间,则表面层13的缓冲作用能够一边吸收键顶10的压力一边使其向大范围分散,能够几乎不引起导光片15的变形而进行压接。具体而言,具有JIS K6253的橡胶硬度为A50~A90的橡胶状弹性的软质树脂膜是适宜的。若橡胶硬度为A90以下,则即使设置表面层,也几乎不会使按压载荷上升,能够将点击率的降低控制在最小限度。当橡胶硬度低于A50时,由于过度的柔软性,抑制延伸变形的效果变低,有可能不能抑制狭缝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作为具有这样的橡胶状弹性的软质树脂膜,聚氨酯类树脂膜或者氨基甲酸乙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膜是适宜的。
遮掩层14是防止从导光片15彼此之间的间隙(狭缝)15a漏光的遮光性的层,是覆盖导光片15的位于操作面侧的至少开口边缘15b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遮掩层14是通过印刷等设置在表面层13的背面,并且使得遮掩层14的宽度大于狭缝15a的宽度而形成。
遮掩层14覆盖狭缝15a的至少开口边缘15b,但优选覆盖整个开口,且其形成为宽度方向的长度在导光片15的厚度的3倍以上。这样能够充分防止从狭缝15的开口漏光。例如若是厚度为100μm的导光片15,则覆盖狭缝15a的整个开口,且其形成为宽度在300μm以上。在导光片15厚度薄的情况下,由于导光片15厚度的3倍的长度也并不长,考虑到位置偏移,优选形成为尽可能得长。
可以使遮掩层14的厚度为5μm~50μm。当厚度小于5μμm时,变得难以遮光,而有可能不能遮光。当厚度大于50μm时,在导光片15的操作面侧形成的遮掩层所造成的高度差变大,基片12变厚。另外,优选形成了遮掩层14的表面层13在通过热压接而与导光片15一体化的情况下,为10μm~50μm。若为10μm以下,由于在热压接之际压力集中于导光片15的端部,该部分的遮掩层被压缩而厚度变薄,有可能从此处引起漏光。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厚度为5μm。
进一步,从设计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由与遮光印刷层相同颜色的树脂形成。这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从上表面目视识别时,不能目视识别在导光部的上表面形成的遮掩层与在导光部的下表面侧形成的遮光印刷层的边界,看起来好像一张片状物那样的样子。即,能够将照明区域被分开的情况隐藏起来。
针对遮掩层14的材质,可使用可遮光的材料。而在将遮掩层14设置于表面层13上之后再与导光片15一体化的情况下,使用能在表面层13上印刷的材料。另外,由于与导光片15固定,也可使用相对于导光片15具有粘接性的热熔粘接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遮掩层14设置在表面层13的背面,但也可以设置在表面层13的操作面侧。但是,由于从狭缝15a的端面放射的光有可能入射到表面层13而在表面层13内传导,因此优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扩散层16是将在导光片15内向着面方向前进的光的前进路线改变为向着键顶10方向的层,且呈点状地配置在导光片15的背面上的与键顶10的投影区域大致相等的区域内。该扩散层16是添加有高折射率的填充材料、光反射率高的填充材料等的树脂涂膜,与导光片15的接触面形成为粗糙面5。这样的扩散层16的厚度可以设定为5μm~30μm。
扩散层16所使用的树脂的材质可以使用能在导光片15上印刷形成的树脂。例如,作为树脂可列举出聚烯类树脂、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醚类树脂、醋酸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类树脂、醇酸树脂等。即使在这些树脂之中,也优选使用容易油墨化的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类树脂、醇酸树脂。而高折射率的填充材料、光反射率高的填充材料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钛。该填充材料通过调整配合量可调整亮度。例如,接近于光的入射位置的扩散层16减少配合量,远离光的入射位置的扩散层16增加配合量,从而能够使各扩散层16的亮度均匀。另外,也可以通过扩散层16的厚度来调整亮度。在将扩散层16印刷形成于导光片15的背面之际,优选利用该油墨中所含有的溶剂使导光片15的固定面成为粗糙面5。例如,针对由聚碳酸酯树脂膜构成的导光片15,若使用含有芳香族类、酮类、酯类等溶剂的油墨,则能够使导光片15的固定面成为粗糙面5。若这样地成为粗糙面5,则与平滑面4相比,能够容易地将在导光片15内传导的光向键顶10方向反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扩散层16呈点状地配置在与键顶10的投影区域大致相同的区域内,但也可以形成为显示要素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键顶10的背面设置显示层1,而在导光片15的背面设置扩散层16,但也可以在导光片的背面侧设置显示层,而在导光片的操作面侧设置将光向背面侧反射的扩散面。作为能够这样控制反射光的指向性的扩散面,优选构成为棱镜形状的凹凸面。例如,在使用需要电气控制的显示层的情况下,设置与电路基板一体的显示层,若将导光片配置在显示层的上方,则能够容易地得到配线、连接等的结构。另外,即使在不能具有透光性的显示层的情况下,也能从操作面侧对显示层照射光来照亮显示部。作为这样的显示方式的例子,有电泳式电子纸等。
透明树脂层17是提高导光片15的导光效率的层,形成在导光片15的背面并覆盖扩散层16,大小与导光片15大致相等。该透明树脂层17是对导光片15涂敷非浸蚀性涂液而形成的透明的树脂涂膜,且与导光片15的接触面形成为平坦的平滑面4。
可以将这样的透明树脂层17的厚度设定为5μm~200μm。当厚度小于5μm时,即使设置透明树脂层使导光片与透明树脂层之间的界面成为平滑面,但在涂敷遮光印刷层时,由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薄,会经由透明树脂层而浸蚀导光片,有可能不能形成平滑的反射面。另外,由于通过透明树脂层而从扩散层的背面侧或扩散层的侧面入射的光也向着显示层侧扩散,所以只要确实地设置覆盖扩散层的透明树脂层,就能够提高亮度。进而,当厚度小于5μm时,有可能不能确实地覆盖扩散层16,有可能使得从扩散层16向键顶10侧反射的光减少。当厚度大于200μm时,变形应力大,从而按压载荷变大,基片12变厚。进一步优选厚度为5μm~30μm。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厚度为10μm。
优选透明树脂层17的折射率低于导光片15的折射率。若透明树脂层17的折射率比导光片15的折射率还低,则在界面能够容易地将导光片15内的向面方向传导的光全反射。若两者的折射率差进一步为0.06以上,则能够有效地进行全反射。若如此地将导光片15内的向面方向传导的光容易地全反射,则能够提高导光效率,并且更加难以漏光。由于在透明树脂层17的背面形成有遮光印刷层18,因此若减少向着透明树脂层17入射的光,则也能够减少入射至遮光印刷层18的光,能够减少遮光印刷层18对光的吸收。因此即使在基片12上附加遮光印刷层18,也能够减少照明亮度的降低。
透明树脂层17的材质,优选使用透明性高、不会侵蚀导光片15的表面的非浸蚀性涂液。具体而言,是无溶剂的紫外线固化型、EB固化型等活性能量线固化型树脂或固化型树脂、含有水类或酒精类等非浸蚀性的溶剂的固化型树脂等。针对这样的树脂油墨,特别是作为不选择导光片15的材质的油墨可列举出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油墨、无溶剂的热固化型氨基甲酸乙酯类油墨。针对聚碳酸酯树脂膜制的导光片15,芳香族类、酯类、酮类的溶剂是浸蚀性的溶剂,但脂肪族类的溶剂可用作非浸蚀性溶剂。另外,即使是单独的浸蚀性的溶剂,包含有其与非浸蚀性的溶剂的混合物的油墨也可以成为非浸蚀性涂液。例如,针对所述聚碳酸酯树脂膜制的导光片15,若在脂肪族类溶剂与芳香族类溶剂的混合溶剂中使得脂肪族类溶剂达到50%以上来调制油墨,则也可以成为非浸蚀性涂液。另外,针对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膜制的导光片15,包含有酮类溶剂的油墨也可以作为非浸蚀性涂液来使用。这样的涂液是浸蚀性的还是非浸蚀性的判断是基于下述方法进行:将上述涂液涂敷在导光片15的平滑的表面上,在一定时间之后将该涂液擦去时,如果导光片15的表面发生白化、溶解、膨润等而失去涂敷前的平滑性,则上述涂液就是浸蚀性涂液,如果维持与涂敷前相同的平滑面,则可以评估为其是非浸蚀性涂液。通过由架桥或者固化型的油墨形成透明树脂层17,利用层叠在透明树脂层17上的遮光印刷层18或其他的印刷层可成为难以浸蚀的层。
另外,作为折射率相对低的材料,可列举出使用了如下树脂的油墨:氟改性丙烯树脂等氟改性树脂;硅树脂;硅橡胶;硅改性树脂;分散有比光的波长足够小的、即使分散在树脂中也不会引起光散射的可维持透明性的低折射率的微粒子的树脂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透明树脂层17仅设置在导光片15的背面,但也可以设置在导光片15的操作面上。另外,若是后述的涂敷有非浸蚀性涂液的遮光印刷层,则可以省略掉透明树脂层17而将后述的遮光印刷层18设置在导光片15的背面。
遮光印刷层18是通过黑色或者深藏青色等深的配色而使光难以透过的层,且在透明树脂层17的背面形成为与透明树脂层17大致相等的大小。该遮光印刷层18是对透明树脂层17涂敷非浸蚀性涂液而形成的树脂涂膜,与透明树脂层17的接触面形成为平坦的平滑面4。而遮光印刷层18与遮掩层14形成为同色。
这样的遮光印刷层18的厚度可以设定为5μm~50μm。当厚度小于5μm时,遮断光的效果有可能降低。当厚度大于50μm时,遮光效果不变,而基片12变厚。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厚度为5μm。
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遮光印刷层18印刷形成在透明树脂层17的背面的情况下,优选由折射率比透明树脂层17小的树脂形成遮光印刷层18。这样,可提高光在透明树脂层17与遮光印刷层18的界面的反射效率。
遮光印刷层18的材质,优选使用不会使透明树脂层17溶解或者膨润的针对透明树脂层17的非浸蚀性涂液。针对这样的材质,根据与透明树脂层17的说明过的见解相同的观点选择即可,具体而言,是无溶剂的紫外线固化型、EB固化型等活性能量线固化型树脂或固化型树脂、包含有水类或酒精类等非浸蚀性的溶剂的固化型树脂等,例如可列举出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油墨、无溶剂的热固化型氨基甲酸乙酯类油墨等。但是由于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会固化,因此遮光印刷层中所包含的染料或颜料吸收紫外线,有可能不能产生充分的固化反应。因此,优选热固化型的氨基甲酸乙酯类油墨或EB固化型氨基甲酸乙酯类油墨。通过使用这样的非浸蚀性涂液,可以使透明树脂层17与遮光印刷层18的界面作为平滑面4而形成。在观察基片12的截面时,能够观察到这样的平滑面4将从与所观察的截面相反侧的截面入射的光明亮地反射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由浸蚀性涂液形成遮光印刷层18而形成粗糙面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好像磨砂那样的整体昏暗而漫反射的情况。
另外,遮光印刷层18可以换成涂装形成的遮光涂装层、蒸镀形成的遮光蒸镀层等以其他的方法形成的遮光性的层。
背面覆盖部19是覆盖从与操作面侧相反的背面侧露出的狭缝15a的开口的构件,本实施方式的背面覆盖部19作为“加强部”,不仅覆盖狭缝15a的开口,而且形成为覆盖六个照明区域的背面侧的整个面。另外,该背面覆盖部19,在狭缝15a内形成有用于填充狭缝15的实心的贯入突起19a,且作为覆盖形成狭缝15a的导光片15的端面的“端面覆盖部”而形成。而该贯入突起19a的前端面固定在遮掩层14的背面。在设置这样的透光性的贯入突起19a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背面覆盖部19的树脂,优选使用具有光吸收性的磨砂风格的树脂,或者为了提高与狭缝15a的界面处的光的反射效率,优选使用折射率比导光片15的折射率低0.2以上的树脂。进一步在使用低折射率的树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反射效率,优选将狭缝15a形成为向着基板侧或操作面侧倾斜的倾斜面。这样,可由遮掩层14或者遮光印刷层18吸收所反射的光。进一步,在背面覆盖部19的背面设置有对应于键顶10而向背面侧突出的按压点19b。该按压点19b是用于按压在照明式按键板11的背面侧所具有的电路基板上的触点开关的部位。另外,本实施方式是使背面覆盖部19具有透光性,但在这样形成有贯入突起19a的结构中,若在狭缝15a的端面与贯入突起19a之间设置遮光层,则利用遮光层能够可靠地防止从狭缝15a的端面放射的光。另外,若包含贯入突起19a而使背面覆盖部19具有遮光性,则能够利用贯入突起19a防止从狭缝15a的端面放射的光,从而即使不设置遮光层,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从狭缝15a的端面放射的光。
背面覆盖部19的材质,根据机械性的高强度、高耐久性以及轻量性等的要求性能,和从填充狭缝15a的同时层叠在整个导光片15上的情况来看,优选热塑性、热固化性、光固化性等的软质树脂。进一步,这些软质树脂更优选是容易填充狭缝15a且容易形成背面覆盖部19的液状树脂的固化体。另外,优选软质树脂具有橡胶弹性,具体而言,JIS K6253的橡胶硬度为A30~D70的橡胶状弹性体是适宜的。当橡胶硬度大于D70时,照明式按键板的刚性变高,按压载荷上升,点击率也降低,有可能有损按压操作性。当橡胶硬度小于A30时,在按压操作之际,背面覆盖部19的按压点19b发生大的变形,有可能在按压操作中引起误输入等输入故障。另外,背面覆盖部19也能够抑制狭缝15b处的导光片15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14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但当橡胶硬度小于A30时,有可能不能抑制剥离。更优选上述橡胶硬度为A50~A90。若橡胶硬度为A90以下,则按压载荷的上升以及点击率的降低都几乎不会发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按压操作性。另外,若橡胶硬度为A50以上,则能够使按压点19b的变形也变少,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按压操作性。
在此针对照明式按键板1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一张比导光片15大的树脂膜。接着在该树脂膜的单面(背面)印刷形成扩散层16之后,覆盖该扩散层16而印刷形成透明树脂层17。进一步在透明树脂层17上印刷形成遮光印刷层18之后,使用激光切割机或冲裁模将树脂膜与透明树脂层17、遮光印刷层18一起进行冲裁加工,设置狭缝15a,依次层叠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遮光印刷层18,从而得到形成有包含六个照明区域的导光片15的树脂膜。这时,成为导光片15的区域通过狭缝15a而分割照明区域,但是在树脂膜上的比基片12的外周更靠外侧的部分,六个照明区域被连接在一起。
接着,准备由软质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13,在该表面层13的单面(背面)印刷形成遮掩层14。接着使表面层13的背面与形成了所述导光片15的树脂膜相对,通过热压接进行一体化而得到多层片。之后,将该一体化的多层片嵌入于背面覆盖部19的成型用模具中,在遮光印刷层18侧一体成型由液状硅橡胶构成的背面覆盖部19,从而得到使背面覆盖部19也成为一体的多层片。此时,液状硅橡胶被填充到狭缝15a内而形成实心的贯入突起19a,同时通过成型用模具的腔室也形成按压点19b。接着,使用激光切割机、冲裁模等将使背面覆盖部19也成为一体的多层片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基片12。
接着,在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印刷形成显示层1,进一步依次印刷形成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
最后,使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1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进行固定,可得到照明式按键板11。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1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照明式按键板11,由于导光片15的照明区域被狭缝15a划分成六个,所以能够使得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传导的光难以漏出。从而,如图1所示,若在照明式按键板11的外周位置针对各个照明区域从单独的内部光源(LED)3导入光而进行照明,则可以对各个照明区域独立地进行照明控制。
进一步,由于狭缝15a处的操作面侧的开口由遮掩层14覆盖,而从狭缝15a的端面放射的光难以向操作面侧泄漏,所以能够难以从照明区域彼此的边界处漏光。另外,与如现有技术那样用遮光性的树脂填充狭缝从而隐藏其端面来遮光的情况不同,不会发生因反复的按压操作而使狭缝15a的端面露出从而引起漏光那样的情况,针对漏光能够发挥高的耐久性。
基片12的操作面侧由表面层13形成。这样,由于表面层13将六个照明区域连接起来而进行覆盖,所以在按压操作之际能够将集中在狭缝15a的周边的按压力分散到表面层13,可以使狭缝15a的周边难以发生过度的变形。所以难以引起狭缝15a处的导光片15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贯入突起19a的剥离,能够提高基片12的耐久性,能够实现高耐久性的照明式按键板11。
另外,由于表面层13覆盖导光片15的位于操作面侧的整个面,所以能够使得导光片15难以受损伤,能够难以因导光片15的损伤而导致导光效率的降低。
由于表面层13由软质树脂膜形成,所以能够使表面层13的变形应力变小,即使表面层13横跨六个照明区域进行固定,在按压操作之际也能够抑制按压载荷的上升。所以在按压具有点击载荷的触点开关的情况下,能够易于传递点击感,能够提高按压操作性。而表面层13难以引起过度的延伸变形,能够提高表面层13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导光片15使用了可与表面层13热压接的树脂膜,因此能够将表面层13与导光片15容易地压接而进行一体化。进一步,能够在表面层13上预先印刷形成遮掩层14,能够在导光片15上与表面层13压接的同时形成遮掩层14。另外,若由可热熔粘接的树脂形成遮掩层14,则不需要为了将表面层13压接在导光片15上而另外设置粘合层,能够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12。
进一步若使用软质树脂膜,则即使因为按压操作而反复变形,也能够难以破损或断裂,因此能够提高基片12的耐久性。
由于在导光片15的背面侧设置遮光印刷层18,因此能够使在电子设备的内部漫反射的光难以从导光片15的背面侧入射,能够难以引起透过导光片15的厚度方向的光造成的对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的照明或漏光。
由于使得遮掩层14与遮光印刷层18同色,因此在从操作面侧观察照明式按键板11时,能够难以目视识别在导光片15的操作面侧形成的遮掩层14与在导光片15的背面侧形成的遮光印刷层18的边界,能够使得看起来好像遮掩层14与遮光印刷层18是同一层。因此通过覆盖狭缝15a的遮掩层14,看起来好像不能目视识别狭缝15a,能够将照明区域被划分为六个的情况隐藏起来。因此能够防止照明区域的六个部分从外观显现出来,能够提高设计性。
由于背面覆盖部19从导光片15的背面侧将六个照明区域连接起来,因此能够使导光片15一体化。而背面覆盖部19从导光片15的背面侧覆盖狭缝15a而一体化。因此,难以引起狭缝15a的周边的过度的延伸变形,难以引起狭缝15a处的导光片15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贯入突起19a的剥离,能够提高基片15的耐久性。
由于背面覆盖部19伸长至六个照明区域而覆盖导光片15的背面侧的整个面,因此能够使得导光片15难以受损伤,能够提高导光片15的导光效率。
另外,由于在导光片15与背面覆盖部19之间设置遮光印刷层18,因此能够使得遮光印刷层18难以受损伤,能够难以引起在遮光印刷层18的破损部位发生的漏光。
由于具有实心的贯入突起19a的背面覆盖部19由软质树脂的硅橡胶形成,因此在按压操作之际,能够追随导光片15或狭缝15a形状的变形而变形,能够难以形成贯入突起19a与导光片15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难以从狭缝15a的端面漏光,能够确实地抑制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光。而由于贯入突起19a埋在相邻的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狭缝15a内,因此贯入突起19a能确实地使光衰减,能够抑制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光。
由于在导光片15的背面设置透明树脂层17,并使得导光片15与透明树脂层17的接触面为平滑面4,因此在导光片15与透明树脂层17的接触面,能够有效地反射在导光片15内导光的光,能够容易地将光传导至远离导光片15处的光的入射位置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导光片15的导光效率,能够对照明区域相对均匀且明亮地照明。
由于在透明树脂层17的背面进一步设置遮光印刷层18,因此能够使得在电子设备内漫反射的光难以从导光片15的背面侧入射,能够难以发生透过导光片15的厚度方向的光造成的对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的照明或漏光。而因为透明树脂层17介于导光片15与遮光印刷层18之间,所以在导光片15内传导的光的大部分在导光片15与透明树脂层17的界面反射,能够降低向遮光印刷层18入射的光。因此即使在导光片15的背面侧设置遮光印刷层18,也能够减少导光的光的衰减,能够对照明区域相对均匀且明亮地照明。
若由折射率比导光片15低的树脂形成透明树脂层17,则能够使传导到导光片15的内部的光在导光片15与透明树脂层17的界面有效地全反射,能够提高导光片15的导光效率。所以能够对照明区域明亮地照明。
若由折射率比导光片15低的树脂形成表面层13,则能够使传导到导光片15的内部的光在导光片15与表面层13的界面有效地全反射,能够提高导光片15的导光效率。所以能够对照明区域明亮地照明。
第二实施方式(图3)
图3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21。图3是照明式按键板21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11不同,基片22是使背面覆盖部19具有遮光性而不具有遮光印刷层。其他的结构与照明式按键板11相同。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2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比导光片15大的一张树脂膜的单面(背面)上依次印刷形成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之后将树脂膜与透明树脂层17一起进行冲裁加工而设置狭缝15a。接着,在由软质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13的单面(背面)上印刷形成遮掩层14,使形成了所述狭缝15a的树脂膜与表面层13的背面相对,通过热压接而一体化。之后,将该一体化后的多层片嵌入到背面覆盖部19的成型用模具中,在透明树脂层17侧一体成型由液状硅橡胶构成的背面覆盖部19,得到层叠了背面覆盖部19的多层片,将该多层片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基片22。此时形成埋在狭缝15a内的作为“端面覆盖部”的贯入突起19a和按压点19b。接着,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显示层1和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最后,使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2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得到照明式按键板21。
根据照明式按键板21,由于背面覆盖部19由遮光性的硅橡胶形成,因此能够使得在电子设备内漫反射的光难以从导光片15的背面侧入射,能够难以发生透过导光片15的厚度方向的光造成的对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的照明或漏光。而由于贯入突起19a将相邻的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狭缝15a内填充,因此贯入突起19a能确实地将光衰减,能够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因此可省略掉遮光印刷层。
第三实施方式(图4)
图4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31。图4是照明式按键板31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11不同,基片32没有透明树脂层、遮光印刷层以及背面覆盖部,具有按压点体39。其他结构与照明式按键板11相同。
按压点体39由于不是背面覆盖部的一部分,也不是用于填充狭缝的部分,因此在按压操作之际不会发生变形,可由硬质树脂形成。若按压点体39由硬质树脂形成,则按压点体39不会吸收冲击,能够正确地传递触点开关的点击感。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3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比导光片15大的一张树脂膜的单面(背面)上印刷形成扩散层16之后,由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按压点体39。之后,冲裁加工树脂膜而设置狭缝15a,得到形成有扩散层16和按压点体39且形成有六个照明区域的树脂膜。接着,在由软质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13的单面(背面)上印刷形成遮掩层14,使表面层13的背面与形成有所述照明区域的树脂膜相对,通过热压接而一体化,从而得到层叠有表面层13的多层片。将该多层片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得到基片32。接着,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显示层1和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最后,使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3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进行固定,从而可得到照明式按键板31。
基于照明式按键板31,由于具有表面层13,因此能够提高基片的耐久性。另外,由于形成有遮掩层14,因此能够难以从狭缝15a漏光。因此可省略掉透明树脂层、遮光印刷层、背面覆盖部,能够实现薄型的照明式按键板31。
第四实施方式(图5,图6)
图5、图6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41。图5是照明式按键板41的俯视图,图6是照明式按键板41的SB-SB线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4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11的不同之处是,基片42中的表面层43和遮掩层44的结构以及没有背面覆盖部、具有按压点体39这些点。而其他的结构与照明式按键板11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狭缝15a内为中空的。而如图6所示,表面层43和遮掩层44顺着构成狭缝15a的导光片15的端面而大幅度进入狭缝15a内,遮掩层44固定在该端面的大致整个面上。因此,遮掩层44也成为覆盖导光片15的端面的端面覆盖部。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4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比导光片15大的一张树脂膜的单面(背面)上依次印刷形成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遮光印刷层18之后,由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按压点体39。之后,将树脂膜与透明树脂层17、遮光印刷层18一起进行冲裁加工而设置狭缝15a,得到层叠有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遮光印刷层18且形成有六个照明区域的树脂膜。接着,在由软质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43的单面(背面)上印刷形成遮掩层44,使表面层43的背面与形成有所述照明区域的树脂膜相对,通过热压接而一体化。在该热压接时,使用柔软的模具按压体进行压接以使得表面层43顺着狭缝15a的端面而变形。将这样得到的多层片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基片42。接着,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显示层1和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最后,使得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4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进行固定,从而可得到照明式按键板41。
根据照明式按键板41,由于将遮掩层44固定在狭缝15a的端面,因此能够用遮掩层44覆盖导光片15处的狭缝15a侧的端面,能够减少从狭缝15a的端面放射光。因此能够难以造成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向着操作面侧的漏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遮掩层44固定在狭缝15a的端面的大致整个面上,因此能够使得从狭缝15a的端面放射光的情况几乎变无,能够使得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光的情况几乎变无。
另外,由于表面层43将导光片15连结在一起并加以覆盖,因此能够使得狭缝周边难以引起过度的变形。由此难以引起狭缝处的导光片15的端面15a与固定于该端面15a的遮掩层44的剥离,能够提高基片42的耐久性。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图7)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41中,表面层43大幅度进入狭缝15a内,遮掩层44固定在狭缝的端面的大致整个面上,但是在第一变形例中表面层43和遮掩层44顺着狭缝15a的端面而较浅地进入狭缝15a内,遮掩层44固定在狭缝15a的端面的大致半个面上。因此,遮掩层44也成为覆盖导光片15的端面的端面覆盖部。
即使是这样,也能难以引起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向操作面侧漏光。而由于遮掩层44固定在狭缝15a的端面的大致半个面上,因此能够使得从狭缝15a的端面放射的光减半,能够难以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光。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图8)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41中,表面层43大幅度进入狭缝15a内,遮掩层44固定在狭缝的端面的大致整个面上,但在第二变形例中表面层43和遮掩层44不进入到狭缝15a内,遮掩层44基本上不固定在狭缝15a的端面上。
即使是这样,也能够难以引起从照明区域彼此之间的边界向着操作面侧漏光。
第五实施方式(图9)
图9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51。图9是照明式按键板51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51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41的不同之处是遮光印刷层58的结构以及具有背面覆盖部59这些点。其他的结构与照明式按键板41相同。
遮光印刷层58形成在后述的背面覆盖部59的操作面侧,其大小与背面覆盖部59大致相等。还与背面覆盖部59一起较浅地进入到狭缝15a内,与同样较浅地进入到狭缝15a内的遮掩层44固定在一起。在这样的遮光印刷层58中,在狭缝15a内固定于狭缝15a的端面的部分成为端面覆盖部58a。
遮光印刷层58的材质优选使用热熔粘接剂。
背面覆盖部59是覆盖狭缝15a的背面侧的构件,作为“加强部”形成了照明式按键板11的背面侧。该背面覆盖部59伸长来覆盖六个照明区域的背面侧的整个面。还与遮光印刷层58一起较浅地进入到狭缝15a内。进一步在背面覆盖部59的背面设置有与键顶10相对应并向着背面侧突出的按压点体39。
背面覆盖部59的材质优选使用柔软且具有挠性的软质树脂膜。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树脂膜、聚氨酯树脂膜等。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5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比导光片15大的一张树脂膜的单面(背面)上依次印刷形成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之后,将树脂膜与透明树脂层17一起进行冲裁加工而设置狭缝15a,从而得到层叠了扩散层16和透明树脂层17且形成有六个照明区域的树脂膜。接着,一方面在由软质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43的单面(背面)上印刷形成遮掩层44,另一方面在由软质树脂膜构成的背面覆盖部59的单面(操作面侧的面)上印刷形成遮光印刷层58。然后使表面层43的背面与形成有所述照明区域的树脂膜的表面侧相对,使背面覆盖部59的遮光印刷层58侧与形成有照明区域的树脂膜的透明树脂层17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而一体化。即,用表面层43和背面覆盖部59夹着导光片15而一体化。在热压接时,使用柔软的模具按压体使表面层43和背面覆盖部59进入到狭缝15a内,将遮掩层44和遮光印刷层58固定。之后,在背面覆盖部59的背面利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按压点体39。将这样得到的多层片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基片52。接着,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显示层1和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最后,使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5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而固定在一起,从而可以得到照明式按键板51。
根据照明式按键板51,由于在导光片15的表面侧设置覆盖狭缝15a的表面层43,在导光片15的背面侧设置覆盖狭缝15a的背面覆盖部59,因此从导光片15的两面将照明区域连接起来,能够使导光片15一体化。而表面层43以及背面覆盖部59将按压操作对狭缝15a的按压力分散,从而能够使得狭缝15a周边难以引起过度的变形。因此难以引起狭缝15a处的导光片的端面与固定于该端面的遮掩层或者端面覆盖部的剥离,能够提高基片的耐久性,能够实现高耐久的照明式按键板51。
另外,由于将导光片15从两面覆盖,因此能够确实的抑制导光片15的损伤引起的导光效率的降低。
由于由树脂膜形成背面覆盖部59,因此能够使背面覆盖部59难以破损,能够成为高耐久的背面覆盖部59。
进一步,由于在导光片15与背面覆盖部59之间设置遮光印刷层58,因此能够使遮光印刷层58难以受损伤,从而能够难以引起在遮光印刷层58的破损部位发生的漏光。而由于印刷形成由热熔粘接构成的遮光印刷层58,因此能够通过热压接固定在导光片15上,不需要另外设置粘合层,能够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52。
由于表面层43和背面覆盖部59以相同程度的深度进入到狭缝内,并隔着遮掩层44和遮光印刷层58进行固定,因此利用遮掩层44和遮光印刷层58的端面覆盖部58a,能够覆盖导光片15的狭缝15a内的端面的大致整个面,能够难以从狭缝15a内漏光。因此能够使光难以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进一步,由于由在狭缝15a内固定的表面层43与背面覆盖部59夹着导光片15,因此能够难以使表面层43和背面覆盖部59从导光片15剥离,能够提高基片52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由树脂膜形成表面层43和背面覆盖部59,因此能够使表面层43和背面覆盖部59具有相同程度的强度。另外,若以相同的树脂膜形成表面层43和背面覆盖部59,则能够从两面来均匀地与导光片15一体化,因此即使使用线膨胀率与导光片15不同的树脂膜,基片52也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翘曲,能够得到可用作广泛用途的照明式按键板。
第六实施方式(图10)
图10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61。图10是照明式按键板61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61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41的不同之处是在基片42的背面侧具有作为“背面覆盖部”的加固框架69来构成基片62这一点。其他的结构与照明式按键板41相同。
加固框架69是覆盖狭缝15a的背面侧的构件,其在键顶10群的外周位置和狭缝15a位置形成为格子形状。进一步利用加固框架69的刚性可抑制基片42的歪斜。
加固框架69的材质是使用刚性高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硬质树脂、金属薄板等。作为硬质树脂可列举出聚碳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共聚树脂、聚烯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树脂、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包含有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等的聚酰胺树脂、硅类树脂、三聚氰酰胺树脂等的氨基树脂、烯丙树脂、呋喃树脂、酚醛类树脂、氟树脂、聚芳酯树脂、聚芳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砜树脂等。作为金属薄板,可列举出不锈钢、铜、黄铜等。
另外,加固框架69不需要覆盖划分照明区域的狭缝15a的全部的背面侧,只要在能实现提高基片42的耐久性、限制歪斜的效果的范围内来覆盖狭缝15a的局部即可。另外,可按照在键顶10群的外周形成的方式来在狭缝15a以外的部分形成。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6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通过与照明式按键板41相同的制法而得到与基片42相同的结构的复合片。接着,准备起模成格子形状的加固框架69,将加固框架69压接在与基片42相同的复合片的背面侧而一体化之后,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基片62。接着,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显示层1和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最后,使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6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而进行固定,从而可得到照明式按键板61。
根据照明式按键板61,由于在导光片15的背面侧设置覆盖狭缝15a的加固框架69,且加固框架69从导光片15的背面侧将多个照明区域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使导光片15一体化,能够简单地制造基片62。而按压操作的按压力并不是由形成一个照明区域的导光片15承受,而是能够由形成多个照明区域的导光片15承受,能够使在形成一个照明区域的导光片15上难以产生过度的变形。
由于具有作为“背面覆盖部”的加固框架69,因此通过加固框架69能够维持狭缝15a的形状,能够实现难以弯曲的照明式按键板61。例如,在形成了没有分隔横档的操作开口的框体上即使具有照明式按键板61,也能够维持狭缝15a的形状,能够实现正确的按压操作。
另外,由于能够维持狭缝15a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得固定于狭缝15a的端面的遮掩层44难以从狭缝15a的端面剥离,能够进一步提高基片62的耐久性。另外,能够难以从狭缝15a的端面漏光,从而能够确实地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进一步,由于加固框架69设置在划分照明区域的狭缝15a的位置处,而不存在于键顶10的投影位置,则能够减少按压载荷的上升,能够维持良好的按压操作感。
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图11)
图11示出作为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照明式按键板61’。所述加固框架能够配置在狭缝内,例如照明式按键板61’在狭缝15a内具有加固框架69’。
照明式按键板61’的制造可如下所述方法进行。
将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遮光印刷层18按照该顺序印刷形成在比导光片15大的树脂膜上。接着由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按压点体39之后,使用激光切割机或冲裁模来设置狭缝15a,从而得到形成有六个照明区域的树脂膜。另一方面,在由软质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13上印刷形成遮掩层14。另外,预先准备起模成格子形状的加固框架69’。接着,使所述树脂膜和加固框架69’与所述表面层13相对,进行热压接来一体化,从而得到多层片。将多层片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基片62’。最后,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将键顶10固定在基片62’上而得到照明式按键板61’。
照明式按键板61’由于具有加固框架69’,因此通过加固框架69’能够维持狭缝15a的形状,能够实现难以弯曲的照明式按键板61’。例如,在形成了没有分隔横档的操作开口的框体上即使具有照明式按键板61’,也能够维持狭缝15a的形状,能够实现正确的按压操作。
另外,若使加固框架69’为遮光性的材质,则能够难以从狭缝15a的端面漏光,能够确实地抑制光从一个照明区域向另一个照明区域漏出。
进一步,若使加固框架69’为金属等反射率高的材质,则通过狭缝15a而从一个照明区域漏出的光能够由加固框架69反射来返回到该一个照明区域内。由此,抑制了光从狭缝15a漏出造成的亮度的降低,能够提高照明的亮度。
由于这样的加固框架69’配置在与导光片15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照明式按键板61’变厚,能够实现具有加固框架69’且薄型的照明式按键板61’。
第七实施方式(图12)
图12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71。图12是照明式按键板71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71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41的不同之处是,基片72上的导光片75的结构以及不具备扩散层、透明树脂层、遮光印刷层而具有树脂片79这些点。其他的结构与照明式按键板41相同。
导光片75与导光片15相同,且是形成照明式按键板71的照明区域、向着其面方向传导光的构件。进而由狭缝75a划分成六个。与导光片15不同的是在背面形成有将光的前进路线改变为向着键顶10方向的扩散面75e这一点。该扩散面75e的大小与键顶10的投影区域大致相等,且形成为凹凸面。
另外,作为变形例可在扩散面上层叠透明树脂层。这种情况下,优选导光片75与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的差是0.1以上。当折射率小于0.1时,反射的临界角变小,光在凹凸面的反射效率变低,有可能不能明亮地照明。
树脂片79是通过黑色或者深藏青色等深的配色而难以透过光的层,形成为与六个导光片75大致相同的大小。在该树脂片79的背面设置按压点体39,操作面侧不与导光片75的背面紧密相接而形成空隙75c,在键顶10群的外周位置通过粘合层75d而被固定。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7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比导光片75大的一张树脂膜的单面(背面)上推压模具而形成扩散面之后,通过冲裁加工而设置狭缝75a,从而得到形成有六个照明区域的树脂膜。接着,在由软质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43的单面(背面)上印刷形成遮掩层44,使表面层43的背面与形成有所述照明区域的树脂膜相对,通过热压接而一体化,进一步,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表面层43和遮掩层44成为一体的导光片75。在该热压接时,使用柔软的模具按压体进行压接而使表面层43顺着狭缝75a的端面变形。接着,准备树脂片79,在其单面(背面)上由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按压点体39。接着将该树脂片79通过设置在操作面侧的粘合层75d固定在所述导光片75的背面,从而得到基片72。接着,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显示层1和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最后,使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7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而固定,从而可得到照明式按键板71。
根据照明式按键板71,由于在导光片75上设置将光散射的扩散面75e,因此可利用由该扩散面75e反射的光对照明区域进行照明,能够减少照明不均。
由于在导光片75的背面设置空隙75c,因此在导光片75的背面能够有效地反射在导光片75内传导的光,能够容易地将光传导到远离导光片75上光的入射位置的位置。所以能够提高导光片75的导光效率,能够对照明区域相对均匀且明亮地照明。
由于在导光片75的背面侧设置树脂片79,因此能够使在电子设备的内部漫反射的光难以从导光片75的背面侧入射,能够难以引起透过导光片75的厚度方向的光造成的对不需要照明的照明区域的照明或漏光。
第八实施方式(图13)
图13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81。图13是照明式按键板81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81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21的不同之处是在基片82中不具有表面层这一点。其他的结构与照明式按键板21相同。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8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准备在单面(表面)层叠分离膜的比导光片15大的一张树脂膜,在其单面(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之后,以不分割分离膜的方式仅将树脂膜和透明树脂层17一起进行冲裁加工,将狭缝15a部分的树脂膜从分离膜剥离开,从而得到层叠了扩散层16和透明树脂层17且形成有六个照明区域的层叠膜。接着,将该层叠膜嵌入到背面覆盖部19的成型用模具中,在透明树脂层17侧一体成型由液状硅橡胶构成的背面覆盖部19。此时,形成埋在狭缝15a内的实心的贯入突起19a和按压点19b。接着,将分离膜从形成有背面覆盖部19的层叠膜剥离,在操作面侧(表面侧)以覆盖狭缝15a的方式形成遮掩层14,进一步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基片82。接着,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显示层1和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最后,使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8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而固定,从而可得到照明式按键板81。
根据照明式按键板81,由于背面覆盖部19将导光片15连接成一体,因此可省略掉表面层,能够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82。另外,若由软质树脂膜形成遮掩层14,则可通过遮掩层14来补充导光片15的一体化,可提高基片82的耐久性。
第九实施方式(图14)
图14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91。图14是照明式按键板91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91与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81的不同之处是基片92上的遮掩层94的结构。其他的结构与照明式按键板81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遮掩层94,并不覆盖导光片15的狭缝15a的整个开口,而是覆盖狭缝15a的开口边缘15b。因此,能够在遮掩层94之间目视识别到背面覆盖部19的贯入突起19a。
下面针对照明式按键板9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与照明式按键板81相同,将导光片15、扩散层16、透明树脂层17、背面覆盖部19一体化而得到层叠膜。接着,在所述层叠膜的操作面侧形成遮掩层94,进一步冲裁加工成基片的大小,从而得到基片92。接着,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键顶10的背面依次印刷形成显示层1和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合层2。最后,使键顶10的粘合层2与基片92的操作面侧相对,通过热压接而固定,从而可得到照明式按键板91。
根据照明式按键板91,与照明式按键板81相同地,可省略掉表面层,能够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片92。另外,若由软质树脂膜形成遮掩层94,则可通过遮掩层94来补充导光片15的一体化,能够提高基片92的耐久性。
下面说明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变形例。另外,作为代表例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31的变形例,但其他的照明式按键板11、21、41、51、61、71、81、91也可以有同样的变形例。
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一变形例(图15,图16)
在照明式按键板31中,示出了从基片32的外周位置向着导光片15的侧面入射LED的光的例子,而在第一变形例的照明式按键板111中则是针对基片112上的六个导光片15的每一个,在按键板的背面设置有受光部115。
受光部115是将LED所照射的光有效地向导光片15引导,且用于设定具有LED的电路基板与基片112之间的间隙尺寸的构件。该受光部115是俯视下呈矩形的块状,由透光性的树脂形成。这样的受光部115的与电路基板的相对面是与电路基板抵接的抵接面115a,在该抵接面115a形成有容置LED的容置凹部115b。进一步,受光部115在导光方向上的侧面构成为向着导光片15侧逐渐变薄的倾斜面115c。
通过受光部115的抵接面115a抵接于电路基板,可使电路基板与导光片15的间隙为受光部115的厚度,能够设定电路基板与基片112的间隙尺寸。受光部115的容置凹部115b形成为在俯视下至少比LED大。优选LED与容置凹部115b的侧面的间隙为0.2mm左右。若为0.2mm左右,则能够容易地使LED与容置凹部115b相卡合,能够难以引起电路基板与照明式按键板111的位置偏离。容置凹部115b的深度优选是至少覆盖LED的发光面的深度。受光部115的倾斜面115c是将从LED受光的光向着导光片15侧反射的面,能够将光有效地向着导光片15引导。这样的倾斜面115c与导光片15的背面的角度优选为2°~10°。若不满2°,则由于倾斜平缓而使得倾斜面变得宽阔,受光部变大。若超过10°,则由倾斜面反射的光对导光片的入射角变小,使得导光片内的基于全反射的导光变难,光容易向外部泄漏。因此导光效率降低,从而远离LED的位置的照明亮度降低。为提高导光效率,更优选为2°~5°。
受光部115的材质,可使用透明性高的树脂,也包括软质树脂和橡胶状弹性体。但是由于设定电路基板与基片112的高度,因此在将照明式按键板111以压接方式设定在电路基板上之际,为了不引起过大的变形,优选至少橡胶硬度为A50以上,在特别要求精度的情况下,优选橡胶硬度为D70以上。例如,作为橡胶状弹性体,可列举出丙烯橡胶、硅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橡胶、乙丙橡胶、丁二烯橡胶等。作为树脂,可列举出聚烯类树脂、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醚类树脂、醋酸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类树脂、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乙酯类热塑性弹性体、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氟类热塑性弹性体、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即使是在这些树脂之中,也优选使用对导光片15固定强度高的丙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
另外,优选使得受光部115的折射率大于导光片15的折射率。这样,导光片15的折射角接近于直角,能够使入射至导光片15内的光的方向接近于板片的面方向,难以引起漏光,可提高导光效率。
若具有这样的受光部115,则即使是对周围被其他的导光片包围的导光片,也能够导入来自LED的光,能够构成不面向基片的外周的照明区域。
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二变形例(图17,图18)
在照明式按键板31中,示出了基片32上的六个导光片15由狭缝15a完全分割开的例子,但在第二变形例的照明式按键板121中,在基片122中的被划分成六部分的导光片125上设置有跨越狭缝125a而将相邻的导光片125彼此连接在一起的架桥部125e。
这样,能够使形成六个照明区域的导光片125一体化,容易处理导光片125,能够简单地制造基片122。另外,通过架桥部125e,能够正确且容易地维持狭缝125a间的尺寸,能够制造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基片122。
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三变形例
在照明式按键板31中,示出了在键顶10的背面设置显示层1的例子,但在第三变形例中,能够省略掉显示层1而使设置在导光片上的扩散层作为显示要素而形成。
若使导光效率高的实施方式或者其变形例如第三变形例那样,则能够实现显示要素明亮地发光的新设计。
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四变形例
在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通过注塑成型而制成的键顶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固化型树脂在基片上直接形成键顶。键顶可使用透光性的树脂,在键顶的背面侧设置显示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透明度高的树脂。键顶的材质,除了透明性这一点之外,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面覆盖部19的材质相同的树脂材料,特别是优选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的液状树脂。另外,键顶所使用的树脂也可以具有橡胶弹性,具体而言,可使用JIS K6253的橡胶硬度为A50~D70的材料。当橡胶硬度大于D70时,在形成薄型的键顶时,作为硬质的缺点,按压操作时容易破裂,有可能降低耐久性。另一方面,当硬度小于A50时,在按压操作之际键顶容易弯曲,因此难以正确地传递点击感,有可能使按压操作性变差。
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五变形例
也可以将扩散层作为显示要素并将遮光印刷层作为显示要素的背景而形成。这样,不需要另外在键顶上设置显示部。另外,由于扩散层为显示要素,因此可将在导光片内导光的光直接作为显示要素进行反射。因此,与使用由扩散层反射的光照射显示部的结构相比,照明的损耗少,能够对显示要素明亮地照明。
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第六变形例
也可以省略掉键顶而形成为平坦的照明式按键板。例如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的基片由表面平坦的表面层形成。若是这样的结构,则即使是省略掉键顶,也能够成为平坦的照明式按键板。另外,若使遮掩部与遮光印刷层为同色,则可防止照明区域的划分从外观显现出来,可提高设计性。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形成所述第五变形例那样的显示部。
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示出的特征结构,在可能的范围内可进行组合或替换。
例如,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式按键板61具有作为背面覆盖部的加固框架69,但也可以例如对加固框架的背面侧进一步如第一实施方式的背面覆盖部19那样用液状树脂覆盖,从而形成由加固框架和树脂层构成的背面覆盖部。另外,也可以将所述液状树脂变更成第五实施方式的背面覆盖部59那样的树脂膜,成为由加固框架和树脂膜构成的背面覆盖部。这样,可同时发挥各实施方式的特征效果。
另外,针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照明式按键板61’也可同样设置。例如,可通过设置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背面覆盖部,填充狭缝15a和加固框架69’的间隙。若是这样的结构,则与在金属架和导光片的端面之间具有空气层的情况相比,可提高加固框架的反射效率,可进一步提高亮度。

Claims (18)

1.一种照明式按键板,在挠性的基片上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其特征在于,
在基片上具有导光片,该导光片具有狭缝和由该狭缝划分的多个照明区域,
在基片上设置有遮掩层和加强部,所述遮掩层覆盖该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所述狭缝的至少开口边缘,防止从该狭缝向操作面侧漏光,所述加强部固定在该导光片上,并覆盖该狭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在基片上设置端面覆盖部和遮光印刷层,所述端面覆盖部覆盖构成所述狭缝的导光片的端面的至少局部,所述遮光印刷层在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相反的背面侧遮挡向该导光片入射的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加强部包括固定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表面层,遮掩层形成在该表面层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遮掩层伸长至构成所述狭缝的导光片的端面的局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加强部包括固定于导光片的背面侧的背面覆盖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加强部包括固定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的由树脂膜构成的表面层和固定于导光片的背面侧的由树脂膜构成的背面覆盖部,该表面层和该背面覆盖部在狭缝内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背面覆盖部固定于导光片的多个照明区域,且伸长至照明区域的背面侧的整个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背面覆盖部是抑制基片的歪斜的加固框架。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背面覆盖部具有作为端面覆盖部的、埋在狭缝内的实心的贯入突起。
10.如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由端面覆盖部覆盖构成狭缝的导光片的端面的整个面。
11.一种照明式按键板,在挠性的基片上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其特征在于,
在基片上具有导光片,该导光片具有狭缝和由该狭缝划分的多个照明区域,
在基片上设置遮掩层,该遮掩层覆盖作为导光片的按压操作部侧的操作面侧的所述狭缝的至少开口边缘,防止从该狭缝向操作面侧漏光。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在基片上具有表面层,该表面层在导光片的操作面侧覆盖狭缝并固定于多个照明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在基片上设置端面覆盖部,该端面覆盖部覆盖构成所述狭缝的导光片的端面的至少局部。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在基片上设置遮光印刷层,该遮光印刷层在与导光片的操作面侧相反的背面侧遮挡向着该导光片入射的光。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在导光片上设置架桥部,该架桥部跨越狭缝之间将导光片彼此连接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在导光片的背面设置透明树脂层,导光片与透明树脂层的接触面是平滑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透明树脂层由折射率比导光片低的树脂形成。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式按键板,其特征在于,将加强膜设置在狭缝内。
CN2010800595002A 2009-12-28 2010-11-29 照明式按键板 Pending CN1026872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8121 2009-12-28
JP2009298121 2009-12-28
PCT/JP2010/071239 WO2011080981A1 (ja) 2009-12-28 2010-11-29 照光式キー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222A true CN102687222A (zh) 2012-09-19

Family

ID=4422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95002A Pending CN102687222A (zh) 2009-12-28 2010-11-29 照明式按键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68379A1 (zh)
JP (1) JP4825320B2 (zh)
CN (1) CN102687222A (zh)
WO (1) WO201108098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8953A (zh) * 2013-02-22 2013-07-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模组及具有该发光键盘模组的发光键盘
CN104880757A (zh) * 2014-02-27 2015-09-0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光导以及使用光导的照光装置
CN105513870A (zh) * 2015-09-11 2016-04-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键盘的背光模组及键盘
CN109564713A (zh) * 2016-08-02 2019-04-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自动售货机用接口以及按压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3462B2 (ja) * 2011-12-15 2015-02-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CN105637283A (zh) * 2013-09-18 2016-06-01 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状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9013643A (zh) * 2022-06-29 2024-11-2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438A (zh) * 2005-11-08 2008-11-12 信越聚合物公司 按钮开关用覆盖部件
CN201170996Y (zh) * 2008-03-04 2008-12-24 宋俊强 一种电子设备按键导光装置
US20090154193A1 (en) * 2007-12-12 2009-06-18 Tatsuro Yamada Sheet-shaped lightguide member, operation panel-ligh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501800A (zh) * 2006-08-07 2009-08-05 三箭株式会社 键盘及具备该键盘的键组件以及键盘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7934B2 (ja) * 2002-10-07 2008-06-25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抜き表示を備えた白色表示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押しボタン用カバー部材
EP1571682A1 (en) * 2004-03-02 2005-09-07 Nec Corporation Transmissive key sheet, input keys using transmissive key shee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input keys
JP4468096B2 (ja) * 2004-07-20 2010-05-26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キーシート及びキー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080763A (ja) * 2005-09-16 2007-03-29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用カバー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01537B2 (ja) * 2005-10-13 2011-10-26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キーシート
JP4845701B2 (ja) * 2006-12-14 2011-12-28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JP4916346B2 (ja) * 2007-03-12 2012-04-11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操作スイッチ
JP2009140871A (ja) * 2007-12-10 2009-06-25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用照光部材、及びスイッチ用照光部材を有するスイッチ装置
JP2009152022A (ja) * 2007-12-20 2009-07-09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シート状導光体及び操作キー照明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402735B1 (ja) * 2008-12-16 2010-01-20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キーシート、遮光性導光シート、押釦スイッチおよびキー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438A (zh) * 2005-11-08 2008-11-12 信越聚合物公司 按钮开关用覆盖部件
CN101501800A (zh) * 2006-08-07 2009-08-05 三箭株式会社 键盘及具备该键盘的键组件以及键盘的制造方法
US20090154193A1 (en) * 2007-12-12 2009-06-18 Tatsuro Yamada Sheet-shaped lightguide member, operation panel-ligh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1170996Y (zh) * 2008-03-04 2008-12-24 宋俊强 一种电子设备按键导光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8953A (zh) * 2013-02-22 2013-07-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模组及具有该发光键盘模组的发光键盘
CN103198953B (zh) * 2013-02-22 2015-04-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模组及具有该发光键盘模组的发光键盘
CN104880757A (zh) * 2014-02-27 2015-09-0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光导以及使用光导的照光装置
CN105513870A (zh) * 2015-09-11 2016-04-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键盘的背光模组及键盘
CN105513870B (zh) * 2015-09-11 2017-07-2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键盘的背光模组及键盘
CN109564713A (zh) * 2016-08-02 2019-04-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自动售货机用接口以及按压传感器
US11417165B2 (en) 2016-08-02 2022-08-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Vending machine interface and pressure 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80981A1 (ja) 2013-05-09
JP4825320B2 (ja) 2011-11-30
US20120268379A1 (en) 2012-10-25
WO2011080981A1 (ja) 201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7222A (zh) 照明式按键板
EP1944782B1 (en) Keypad and keypad assembly
US7442889B2 (en) Keypad assembly
US7601926B2 (en) Keypad with phosphor, keypad assembly and portable terminal
JP4295468B2 (ja)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用カバー部材
US9244215B2 (en) Chassis for display backlight
EP1571682A1 (en) Transmissive key sheet, input keys using transmissive key shee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input keys
US20080019150A1 (en) Backlight unit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02246252A (zh) 按键板、遮光性导光片、按钮开关以及按键板的制造方法
US7486280B2 (en) Contoured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panel
TW201110174A (en) Sheet luminescen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50006932A (ko) 표시 장치용 윈도우,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윈도우의 제조 방법
JP6027331B2 (ja) 導光シートおよび加飾成形体
KR101021820B1 (ko) 스위치용 가동 접점 유닛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스위치 장치
JP2008181791A (ja) 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138694A (ja) 照光式キーシート
JP2012099321A (ja) 照光式キーシート
JP2010170359A (ja) キーボード
CN110016300B (zh) 显示屏保护膜
JP5172782B2 (ja)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34925A (ja) 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13756A (ja) 導光シート及び導光シートを備えるキーシート
KR2018007493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240122904A (ko) 3d 디스플레이 스택을 형성하는 방법
CN11770683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