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455B -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73455B CN102673455B CN201110055229.1A CN201110055229A CN102673455B CN 102673455 B CN102673455 B CN 102673455B CN 201110055229 A CN201110055229 A CN 201110055229A CN 102673455 B CN102673455 B CN 1026734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eat
- lower frame
- seat back
- we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部件数量增加、构成复杂化等就能实现座椅靠背架的刚性强化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中,下架(20)具有后部片(20A),该后部片(20A)在后面凸缘(10C)的内表面(10Cb)重合左右端部地延伸。下架(20)相对于侧架(10)的后面凸缘(10C)的焊接位置为沿侧架(10)的后面凸缘(10C)的内缘的内侧列和沿后面凸缘(10C)的自由端缘的外侧列的内外2列,内侧列的焊接(A)和外侧列的焊接(B)的上下的位置为左右彼此不同的交错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该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用上架及下架分别将左右的侧架的上部间及下部间连接,从而将其形成为大致正面矩形。
背景技术
作为提高正面大致矩形的座椅靠背架的横向刚性及扭转刚性的构成,在日本特开2000-333769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左右侧架的后面间固定地架设横杆作为加强构件的构成。记载于该公报的座椅靠背架由上架、两侧架、及下架形成大致方框状,在两侧架间设有下部加强构件及上部加强构件。下部横杆及上部横杆通过将上下两侧部朝相向的一侧折曲而形成为大致匚形截面。另外,上架和两侧架由板架一体地形成为大致倒U形。另外,在两侧架的一侧下部分别形成凹部,在下部横杆的两端部分别嵌合在该凹部的状态下,下部横杆由螺栓及螺母固定在侧架。上部横杆也用螺栓15、螺母固定在两侧架的一侧上部的凹部。另外,在两侧架的下端固定有由管架构成的下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33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中,正面大致矩形的座椅靠背架为了提高刚性而追加了构成下架之外的构件的横杆,所以,随着部件数量增加,作业工程增加。另外,横杆虽然说嵌合在侧架的凹部中,但在凹部与横杆间难免产生尺寸误差,此外,侧架和横杆端部用螺栓和螺母在单侧1点固定,所以,横向刚性容易变差。另外,由于下架为管,所以,重量容易增加,另外,与用于以能够同步的方式连接左右的倾斜机构的连接轴并设还可能导致构成复杂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部件数量增加、构成复杂化等就能实现座椅靠背架的刚性强化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
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分别用上架及下架连接左右的侧架的上部间及下部间,从而形成为正面大致矩形;其特征在于:
左右的上述侧架至少在上述侧架的后端缘具有作为后面凸缘的向上述座椅的内方侧突出的凸缘,
上述下架包含从上述侧架的前侧到后侧的大致U形截面,
上述下架的后部片的左右端部与上述侧架的上述后面凸缘重合地配置,
上述下架相对于上述侧架的上述后面凸缘的焊接位置,为沿上述侧架的上述后面凸缘的内缘的内侧列和沿上述后面凸缘的自由端缘的外侧列的内外2列,上述内侧列的焊接和上述外侧列的焊接的上下的位置为左右彼此不同的交错的位置。
在该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中,下架包含从侧架的前侧到后侧的大致U形截面地形成,所以,在下架的端部实现扩大化,能够兼作以往的横杆,所以,使横向刚性及扭转刚性提高,而且能够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构成的复杂化。另外,下架的后部片的左右端部重合在侧架的后面凸缘地配置,下架相对于侧架的后面凸缘的焊接位置为沿侧架的后面凸缘的内缘的内侧列和沿后面凸缘的自由端缘的外侧列的内外2列,内侧列的焊接和外侧列的焊接的上下的位置为左右彼此不同的交错的位置,所以,焊接强度增加,能够确实地提高横向刚性及扭转刚性。另外,不需要如以往那样为了使横杆稳定而将横杆嵌合在凹部内,所以,不需要高的加工精度,不利用螺栓、螺母,所以,能够提高作业性。
另外,下架的前端缘最好形成为条形突起形状(ビード形状)。
如采用这样的构成,则能够确实地防止衬垫(パッド)在侧架的前端缘断开。
按照本发明,不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构成的复杂化等就能实现座椅靠背架的刚性强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靠背椅(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的座椅靠背架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侧架和下架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在侧架焊接了下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沿图3的A-A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靠背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靠背椅1具有相对于座椅靠背自由倾动的座椅靠背,座垫将座垫架2形成为骨格构件,而且,座椅靠背将座椅靠背架3形成为骨格构件。
在该座垫架2上,张设用于从下侧支承座垫的线状的弹簧4,在座椅靠背架3上张设用于从背面侧支承座椅靠背的线状的弹簧5。
另外,座椅靠背架3的下端相对于在座垫架2的后端在左右架设的转动轴7自由地枢装,通过将操作杆6提升,能够使座椅靠背架3倾斜。
如图2及图3所示,座椅靠背架3由左右的侧架10和连接左右的侧架10的上部间及下部间的上架11及下架20形成为正视时的大致矩形。
该侧架10由侧壁10A、前面凸缘10B、及后面凸缘10C形成为大致匚形截面;该侧壁10A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表面10Aa;该前面凸缘10B具有沿侧壁10A的前端缘延伸的前表面10Ba,而且向内方侧突出;该后面凸缘10C具有沿侧壁10A的后端缘延伸的后表面10Ca,而且向内方侧突出。
左右的侧架10的下端部10a由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兼作加强构件的下架20架设。设在下架20的左右的扩张部21朝前方伸出,下架20的侧端部20a在转动轴7的周围沿侧架10的侧壁10A的下端部10a的外形配置。然后,下架20的扩张部21构成为从侧架10的前表面10Ba到后表面10Ca的大致U形截面。
因此,在下架20的侧端部20a实现扩大化,能够兼作以往的横杆,所以,能够提高横向刚性及扭转刚性,而且能够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和构成的复杂化。
如图1~图4所示,下架20的左右侧端部20a使得能够架设侧架10的前面凸缘10B、侧壁10A、及后面凸缘10C地延伸设置。如采用这样的构成,则能够提高侧架10的下端部10a与下架20的一体化,能够在转动轴7的周围防止下架20导致的侧架10的进一步的变形。
下架20具有后部片20A和前部片20B,该后部片20A在后面凸缘10C的内表面10Cb重合左右端部地配置,该前部片20B在前面凸缘10B重合左右端部地配置。另外,前部片20B的中央部20Ba形成为直的形状,前部片20B的两侧的扩张部21弯曲地形成。
后面凸缘10C形成得比前面凸缘10B宽,重合面积变大。这样,实现座椅靠背架3的刚性强化。
另外,下架20相对于侧架10的后面凸缘10C的焊接位置为沿侧架10的后面凸缘10C的内缘的内侧列和沿后面凸缘10C的自由端缘的外侧列的内外2列,内侧列的焊接A和外侧列的焊接B的上下的位置为左右彼此不同的交错的位置。
因此,焊接强度增加,能够确实地提高横向刚性及扭转刚性,所以,能够将下架兼用作加强构件。另外,不需要如以往那样为了使横杆稳定而将横杆嵌合在凹部内,所以,不需要高的加工精度,不利用螺栓、螺母,所以,能够提高作业性。
另外,下架20的前端缘成为条形突起形状。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衬垫在侧架10的前端缘发生断裂。
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下架20的前部片20B的左右端部重合在前面凸缘10B地延伸,所以,关于该重合部分,也可在前部片20B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实施上述交错焊接。
附图标记说明
1…靠背椅,2…座垫架,3…座椅靠背架,7…转动轴,10…侧架,10A…侧壁,10Aa…侧表面,10B…前面凸缘,10Ba…前表面,10C…后面凸缘,10Ca…后表面,10a…侧架的下端部,20…下架,20a…下架的侧端部,20A…后部片,20B…前部片,21…扩张部,A…焊接,B…焊接。
Claims (2)
1.一种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分别用上架及下架将左右的侧架的上部间及下部间连接,从而形成为正面大致矩形;其特征在于:
左右的所述侧架至少在所述侧架的后端缘具有作为后面凸缘的向所述座椅的内方侧突出的凸缘,
所述下架包含设在所述下架的左右的扩张部,所述扩张部构成为从所述侧架的前表面到后表面的大致U形截面,
所述下架的后部片的左右端部与所述侧架的所述后面凸缘重合地配置,
所述下架相对于所述侧架的所述后面凸缘的焊接位置,为沿所述侧架的所述后面凸缘的内缘的内侧列和沿所述后面凸缘的自由端缘的外侧列这内外2列,所述内侧列的焊接和所述外侧列的焊接的上下位置为左右彼此不同的交错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架的前端缘形成为条形突起形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55229.1A CN102673455B (zh) | 2011-03-08 | 2011-03-08 |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55229.1A CN102673455B (zh) | 2011-03-08 | 2011-03-08 |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73455A CN102673455A (zh) | 2012-09-19 |
CN102673455B true CN102673455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6806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55229.1A Active CN102673455B (zh) | 2011-03-08 | 2011-03-08 |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73455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56371A (zh) * | 2007-12-14 | 2009-06-17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用座椅靠背机架 |
CN101563255A (zh) * | 2006-10-27 | 2009-10-21 | 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座椅的结构件 |
CN101677691A (zh) * | 2007-04-18 | 2010-03-24 |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 拼焊座椅及部件 |
-
2011
- 2011-03-08 CN CN201110055229.1A patent/CN1026734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3255A (zh) * | 2006-10-27 | 2009-10-21 | 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座椅的结构件 |
CN101677691A (zh) * | 2007-04-18 | 2010-03-24 |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 拼焊座椅及部件 |
CN101456371A (zh) * | 2007-12-14 | 2009-06-17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用座椅靠背机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73455A (zh) | 2012-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6627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 |
JP4621982B2 (ja) | 車体下部構造 | |
JP2003212148A (ja) | 自動車のセンタピラー上部結合構造 | |
JP5508064B2 (ja) |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
JP4692181B2 (ja) | 車体下部構造 | |
JP4802589B2 (ja) |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 |
JP2012030632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6506321B2 (ja) | シートフレーム | |
US20180272907A1 (en) |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seat back frame | |
JP2012187948A (ja) |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
JP2015104951A (ja) | 車体下部構造 | |
CN102673455B (zh) |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架构造 | |
JP6132152B2 (ja) | 車体前部の構造 | |
CN112141214A (zh) | 悬架梁 | |
JP529705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6107309B2 (ja) | 乗り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の側部構造 | |
JP2015074390A (ja) | 車両用リヤ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 |
JP2015085830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 |
JP553184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6938097B2 (ja) | シートレール取付け構造 | |
JP2009096354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265102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7281103B2 (ja) | 車両のステップブラケット | |
JP6911742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 | |
JP5618783B2 (ja) |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