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661870B -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1870B
CN102661870B CN201210149120.9A CN201210149120A CN102661870B CN 102661870 B CN102661870 B CN 102661870B CN 201210149120 A CN201210149120 A CN 201210149120A CN 102661870 B CN102661870 B CN 102661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haft
pair
bevel gear
gear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91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1870A (zh
Inventor
苏建
宫海彬
苏丽俐
彭涛
潘洪达
徐观
林慧英
宋建
杨小敏
刘雪峰
卢海阁
崔怀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491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61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61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1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1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18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由1号滚枪对及齿轮箱总成(1)、联轴器(2)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组成。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与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安装在基础平台(22)的前端与后端,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滚轮轴(7)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滚轮轴的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19)的轴距。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联接法兰(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联接法兰相对布置,联轴器(2)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联接法兰(14)与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

Description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铁路高速列车的试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高速列车行驶时工况条件下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2007年4月1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调图,和谐号CRH系列动车组首次出现在中国铁路上,在既有线上实现了250Km/h的高速运营,从而揭开了我国铁路高速化发展的序幕。目前已经在运行的动车组最高车速已经达到350km/h,但是随着车速的提高,高速列车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各零部件的运行工况变得更为恶化,在运行中关键部件安全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满足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高速动车驱动装置多采用体悬或架悬的结构方式,减轻簧下质量,大幅度的降低轮轨冲击力和电机的高频机械振动作用力,有利于车辆高速运行。其中CRH1、CRH2、CRH3型动车组转向架均采用架悬式,即:每台动力转向架包括两套牵引传动系统,将驱动装置直接或通过橡胶关节固装在转向架构架上。齿轮箱一端通过两个轴承支撑在车轴上,另一端通过悬吊装置与转向架构架相连。驱动装置与轮对之间需用能适应各向相对运动的齿轮联轴器联结来传递扭矩。
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机车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急需研制开发模拟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运行工况的高速列车架悬式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以此提高牵引传动系统性能和零部件疲劳寿命。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的动力传动装置实现驱动电机与负载电机间的动力传递,是试验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试验台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联轴器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组成。
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通过其中的1号齿轮箱下壳体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前端,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通过其中的2号齿轮箱下壳体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后端,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左滚轮与1号右滚轮和基础地面有间隙,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和基础地面有间隙,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滚轮轴和2号滚枪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的轴距;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锥齿轮轴及1号联接法兰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相对布置,并且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锥齿轮轴及1号联接法兰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的中心轴线共线;联轴器的前端通过螺栓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联轴器的后端通过螺栓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由1号齿轮箱总成、1号左滚轮、1号右滚轮、1号左胀紧联结套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所述的1号左滚轮与1号右滚轮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1号左滚轮与1号右滚轮采用1号左胀紧联结套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对称地安装在1号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滚轮轴的左端与右端,1号左滚轮与1号右滚轮之间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的轮距相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包括1号齿轮箱上壳体、1号齿轮箱下壳体、1号锥齿轮轴、1号滚轮轴、1号联接法兰、1号左轴承对、1号右轴承对与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号锥齿轮轴的一端及1号滚轮轴上分别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1号锥齿轮,两个相同规格型号的1号锥齿轮相啮合,1号联接法兰通过键与1号锥齿轮轴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1号左轴承对由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组成,1号右轴承对由两个与1号左轴承对中的轴承相同规格型号的轴承组成,1号滚轮轴通过1号左轴承对与1号右轴承对安装在1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1号左滚轮轴通孔与1号右滚轮轴通孔内。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锥轴承,1号锥齿轮轴通过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安装在1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1号锥齿轮轴通孔内。1号齿轮箱上壳体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由2号齿轮箱总成、2号左滚枪、2号右滚轮、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所述的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结构相同。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采用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对称地安装在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的左端与右端,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之间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的轮距相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2号齿轮箱总成由2号齿轮箱上壳体、2号齿轮箱下壳体、2号锥齿轮轴、2号滚轮轴、2号联接法兰、2号左轴承对、2号右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组成。2号锥齿轮轴的一端和2号滚轮轴上分别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2号锥齿轮,两个相同规格型号的2号锥齿轮相啮合,2号联接法兰通过键与2号锥齿轮轴的另一端同轴连接。2号左轴承对由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2号轴承组成,2号右轴承对由两个与2号左轴承对中的轴承相同规格型号的轴承组成,2号滚轮轴通过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安装在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左滚轮轴通孔与2号右滚轮轴通孔内。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2号锥轴承,2号锥齿轮轴通过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安装在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锥齿轮轴通孔内,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滚枪对及齿轮箱总成和2号滚枪对及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即1号左滚轮、1号右滚轮、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1号右胀紧联结套、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总成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是指:1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上壳体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下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与2号锥齿轮轴结构相同,1号滚轮轴与2号滚轮轴结构相同,1号联接法兰与2号联接法兰结构相同,1号左轴承对、1号右轴承对、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的动力传动装置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及联轴器组成。通过动力传递装置将被试转向架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负载电机,实现对被试转向架中的两套牵引传动系统实际线路行驶时近似真实负载工况的模拟。动力传动装置中间传递环节少,结构简单,同时,能够对不同轴距、轮距的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进行可靠性试验,具有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中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结构组成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中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的俯视图上的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中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不包含1号滚轮轴的1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与被试转向架工作状态下配合关系的右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所要测试的被试转向架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的电气系统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2.联轴器,3.2号滚枪对及齿轮箱总成,4.1号左滚轮,5.1号齿轮箱总成,6.1号右滚轮,7.1号滚轮轴,8.1号左胀紧联结套,9.1号右胀紧联结套,10.1号左轴承对,11.1号齿轮箱下壳体,12.1号右轴承对,13.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4.1号联接法兰,15.1号锥齿轮轴,16.1号齿轮箱上壳体,17.2号左滚轮,18.2号右滚轮,19.被试转向架,20.2号轮对,21.1号轮对,22.基础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1和图8,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的动力传动装置是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联轴器2、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及电气系统组成,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的动力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22上。
参阅图2至图4,所述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由1号齿轮箱总成5、1号左滚轮4、1号右滚轮6、1号左胀紧联结套8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9组成。其中: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8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9结构相同。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对称地安装在1号齿轮箱总成5中的1号滚轮轴7的左端与右端,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可在1号齿轮箱总成5中的1号滚轮轴7上轴向移动,位置确定后采用1号左胀紧联结套8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9固定在1号齿轮箱总成5中的1号滚轮轴7上。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之间的间距由被试转向架19的轮距确定,从而保证被试转向架19的1号轮对21的两个车轮踏面分别落在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上,同时1号轮对21的两个车轮的轮缘和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保持一定间距。
参阅图2与图4,1号齿轮箱总成5为等速传动的直交轴齿轮箱,由1号齿轮箱上壳体16、1号齿轮箱下壳体11、1号锥齿轮轴15、1号滚轮轴7、1号联接法兰14、1号左轴承对10、1号右轴承对12、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与两个结构相同的锥齿轮组成。1号齿轮箱上壳体16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为铸造或焊接而成的壳体结构件,在1号齿轮箱上壳体16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11的轴承安装位置(滚轮轴通孔)处采用增加箱体厚度或布置筋板的方式提高箱体的刚度,以承受1号左滚轮4、1号右滚轮6、1号滚轮轴7及被试转向架19的重力以及动不平衡所产生的附加载荷。1号齿轮箱总成5中的1号锥齿轮轴15采用悬臂式结构,1号滚轮轴7采用简支梁式结构。1号锥齿轮轴15的一端及1号滚轮轴7上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锥齿轮,通过该两个结构相同的锥齿轮的啮合实现1号锥齿轮轴15与1号滚轮轴7的等速直交动力传递。1号联接法兰14通过键与1号锥齿轮轴15的另一端(伸出端)同轴固定连接。1号左轴承对10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套装在1号滚轮轴7(靠近1号左滚轮4端)的一端,1号右轴承对12中的两个轴承的规格型号与1号左轴承对10中的轴承相同,套装在1号滚轮轴7(靠近1号右滚轮6端)的另一端,即1号滚轮轴7通过1号左轴承对10与1号右轴承对12安装在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上的1号左滚轮轴通孔与1号右滚轮轴通孔内。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1号锥轴承,两个1号锥轴承以一定的间距套装在1号锥齿轮轴15的两端,以承受由于齿轮啮合传递扭矩时在1号锥齿轮轴15上产生的弯矩,即1号锥齿轮轴15通过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安装在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上的1号锥齿轮轴通孔内。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上的1号左滚轮轴通孔与1号右滚轮轴通孔回转轴线共线并和1号锥齿轮轴通孔的回转轴线垂直共面。1号齿轮箱上壳体16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11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将安装有锥齿轮的1号滚轮轴7与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另一个锥齿轮的1号锥齿轮轴15通过1号左轴承对10、1号右轴承对12与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安装在1号齿轮箱上壳体16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之内,1号滚轮轴7与1号锥齿轮轴15分别和1号齿轮箱上壳体16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之间为转动连接。
所述的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由2号齿轮箱总成、2号左滚轮17、2号右滚轮18、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其中: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结构相同;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对称地安装在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的左端与右端,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可在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上轴向移动,位置确定后采用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固定在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上。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枪18之间的间距由被试转向架19的轮距确定。从而保证被试转向架19的2号轮对20的两个车轮踏面分别落在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上,同时2号轮对20的两个车轮的轮缘与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保持一定间隙。
2号齿轮箱总成为等速传动的直交轴齿轮箱,由2号齿轮箱上壳体、2号齿轮箱下壳体、2号锥齿轮轴、2号滚轮轴、2号联接法兰、2号左轴承对、2号右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组成。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为铸造或焊接而成的壳体结构件,在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的轴承安装位置处采用增加箱体厚度或布置筋板的方式提高箱体的刚度,以承受2号左滚轮17、2号右滚轮18、2号滚轮轴及被试转向架19的重力以及动不平衡所产生的附加载荷。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锥齿轮轴采用悬臂式结构,2号滚轮轴采用简支梁式结构。2号锥齿轮轴的一端及2号滚轮轴上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锥齿轮,通过该两个齿轮的啮合实现2号锥齿轮轴与2号滚轮轴的等速直交动力传递。2号联接法兰通过键与2号锥齿轮轴的另一端(伸出端)同轴连接。2号左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套装在2号滚轮轴的一端(靠近2号左滚轮17端),2号右轴承对的两个轴承规格型号与2号左轴承对的两个轴承规格型号相同,套装在2号滚轮轴的另一端(靠近2号右滚轮18端),即2号滚轮轴通过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12安装在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左滚轮轴通孔与2号右滚枪轴通孔内。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2号锥轴承,两个轴承以一定的间距布置在2号锥齿轮轴的两端,以抵抗由于齿轮啮合传递扭矩时在2号锥齿轮轴上产生的弯矩,即2号锥齿轮轴通过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安装在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锥齿轮轴通孔内。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左滚轮轴通孔与2号右滚轮轴通孔回转轴线共线并和2号锥齿轮轴通孔的回转轴线垂直共面。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将安装有2号锥齿轮的1号滚轮轴7与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另一个2号锥齿轮的2号锥齿轮轴通过2号左轴承对、2号右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安装在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之内,2号滚轮轴与2号锥齿轮轴分别和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之间为转动连接。
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结构相同,即1号左滚轮4、1号右滚轮6、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8、1号右胀紧联结套9、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总成5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5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是指:1号齿轮箱上壳体16与2号齿轮箱上壳体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15与2号锥齿轮轴结构相同,1号滚轮轴7与2号滚轮轴结构相同,1号联接法兰14与2号联接法兰结构相同,1号左轴承对10、1号右轴承对12、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结构相同。
1号左胀紧联结套8、1号右胀紧联结套9、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为标准件,可选用能够传递大扭矩、适应高转速工况的型号为Z4、Z5、Z12、Z13、Z15、Z16或Z18的胀紧联结套。
参阅图1,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的动力传动装置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联轴器2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组成。
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通过其中的1号齿轮箱下壳体11安装在基础平台22的前端,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通过其中的2号齿轮箱下壳体安装在基础平台22的后端,1号左滚轮4、1号右滚轮6、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与基础地面有一定(相同的)的间隙。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滚轮轴7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滚轮轴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19的轴距;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锥齿轮轴15及1号联接法兰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相对布置,并且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锥齿轮轴15及1号联接法兰14和2号滚枪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的中心轴线共线;联轴器2的一(前)端通过螺栓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联接法兰14固定联接,联轴器2的另一(后)端通过螺栓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实现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齿轮箱总成5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齿轮箱总成的联接及动力传递。
联轴器2为标准件,可选用型号为SWP的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型号为SWC的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或型号为QWL的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等,能够补偿联轴器2所连接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锥齿轮轴15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锥齿轮轴的不对中,同时,当进行不同轴距的被试转向架19试验时,调整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之间距离,即通过联轴器2伸缩或更换同型号不同长度的联轴器2,以满足试验的需要。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被试转向架19的1号轮对21的中心轴线与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滚轮轴7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同时2号轮对20的中心轴线与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滚轮轴中心轴线位于另一竖直面上,从而被试转向架19的四个车轮的踏面分别支撑在1号左滚轮4、1号右滚轮6、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上。
试验时,电气系统控制被试转向架19一个电机为驱动状态的驱动电机,另一个电机为制动状态的负载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被试转向架19上的联轴节、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1号轮对21。1号轮对21的转动带动与之接触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转动,和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固定连接的1号滚轮轴7将动力等速传递到1号锥齿轮轴15上,通过联轴器2带动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的2号锥齿轮轴转动,通过啮合齿轮的作用,最终实现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转动。电气系统控制负载电机模拟车辆实际行驶中传动系统所受扭矩对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施加与滚轮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矩。从而实现了对被试转向架19中的两套牵引传动系统实际线路行驶时近似真实工况的模拟。负载电机将系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回馈到直流母线,从而形成一套电气-机械功率流闭环试验系统。通过该试验台对被试转向架19进行疲劳试验,以掌握其牵引传动系统的可靠性。

Claims (4)

1.一种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联轴器(2)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组成;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通过其中的1号齿轮箱下壳体(11)安装在基础平台(22)的前端,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通过其中的2号齿轮箱下壳体安装在基础平台(22)的后端,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和基础地面有间隙,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和基础地面有间隙,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滚轮轴(7)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滚轮轴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19)的轴距;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锥齿轮轴(15)及1号联接法兰(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相对布置,并且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锥齿轮轴(15)及1号联接法兰(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的中心轴线共线;联轴器(2)的前端通过螺栓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联接法兰(14)固定联接,联轴器(2)的后端通过螺栓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由1号齿轮箱总成(5)、1号左滚轮(4)、1号右滚轮(6)、1号左胀紧联结套(8)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9)组成;
所述的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8)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9)结构相同,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采用1号左胀紧联结套(8)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9)对称地安装在1号齿轮箱总成(5)中的1号滚轮轴(7)的左端与右端,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之间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19)的轮距相等;
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5)包括1号齿轮箱上壳体(16)、1号齿轮箱下壳体(11)、1号锥齿轮轴(15)、1号滚轮轴(7)、1号联接法兰(14)、1号左轴承对(10)、1号右轴承对(12)与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
1号锥齿轮轴(15)的一端及1号滚轮轴(7)上分别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1号锥齿轮,两个相同规格型号的1号锥齿轮相啮合,1号联接法兰(14)通过键与1号锥齿轮轴(15)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1号左轴承对(10)由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组成,1号右轴承对(12)由两个与1号左轴承对(10)中的轴承相同规格型号的轴承组成,1号滚轮轴(7)通过1号左轴承对(10)与1号右轴承对(12)安装在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上的1号左滚轮轴通孔与1号右滚轮轴通孔内;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锥轴承,1号锥齿轮轴(15)通过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安装在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上的1号锥齿轮轴通孔内,1号齿轮箱上壳体(16)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11)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由2号齿轮箱总成、2号左滚轮(17)、2号右滚轮(18)、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
所述的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结构相同;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采用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对称地安装在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的左端与右端,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之间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19)的轮距相等。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号齿轮箱总成由2号齿轮箱上壳体、2号齿轮箱下壳体、2号锥齿轮轴、2号滚轮轴、2号联接法兰、2号左轴承对、2号右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组成;
2号锥齿轮轴的一端和2号滚轮轴上分别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2号锥齿轮,两个相同规格型号的2号锥齿轮相啮合,2号联接法兰通过键与2号锥齿轮轴的另一端同轴连接;2号左轴承对由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2号轴承组成,2号右轴承对由两个与2号左轴承对中的轴承相同规格型号的轴承组成,2号滚轮轴通过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安装在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左滚轮轴通孔与2号右滚轮轴通孔内;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2号锥轴承,2号锥齿轮轴通过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安装在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锥齿轮轴通孔内,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结构相同,即1号左滚轮(4)、1号右滚轮(6)、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8)、1号右胀紧联结套(9)、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总成(5)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5)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是指:1号齿轮箱上壳体(16)与2号齿轮箱上壳体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下壳体(11)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15)与2号锥齿轮轴结构相同,1号滚轮轴(7)与2号滚轮轴结构相同,1号联接法兰(14)与2号联接法兰结构相同,1号左轴承对(10)、1号右轴承对(12)、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13)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结构相同。
CN201210149120.9A 2012-05-15 2012-05-15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1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9120.9A CN102661870B (zh) 2012-05-15 2012-05-15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9120.9A CN102661870B (zh) 2012-05-15 2012-05-15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1870A CN102661870A (zh) 2012-09-12
CN102661870B true CN102661870B (zh) 2014-11-26

Family

ID=46771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91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1870B (zh) 2012-05-15 2012-05-15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6187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67764C1 (ru) * 2004-04-08 2006-01-10 Елец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И.А. Бунина Стенд для диагностики тележек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вагонов
CN101363773A (zh) * 2008-09-17 2009-02-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机车转向架疲劳强度试验台
KR100901881B1 (ko) * 2007-12-26 2009-06-09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철도차량용 축소대차의 주행시험장치
CN201382857Y (zh) * 2009-03-11 2010-01-13 北京维合大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试验台
CN201589709U (zh) * 2010-01-12 2010-09-22 柳州机车车辆厂 铁路客车轮对轴箱跑合试验台
CN102095579A (zh) * 2010-12-16 2011-06-15 吉林大学 高速动车组传动系齿轮箱可靠性试验台
CN202599658U (zh) * 2012-05-15 2012-12-12 吉林大学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JP5109698B2 (ja) * 2008-02-07 2012-12-26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台車走行試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698B2 (zh) * 1973-08-28 1976-03-29
US6988420B2 (en) * 2003-11-17 2006-01-24 Lufkin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dynamic loads to a locked gear train for testing pow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67764C1 (ru) * 2004-04-08 2006-01-10 Елец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И.А. Бунина Стенд для диагностики тележек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вагонов
KR100901881B1 (ko) * 2007-12-26 2009-06-09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철도차량용 축소대차의 주행시험장치
JP5109698B2 (ja) * 2008-02-07 2012-12-26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台車走行試験装置
CN101363773A (zh) * 2008-09-17 2009-02-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机车转向架疲劳强度试验台
CN201382857Y (zh) * 2009-03-11 2010-01-13 北京维合大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试验台
CN201589709U (zh) * 2010-01-12 2010-09-22 柳州机车车辆厂 铁路客车轮对轴箱跑合试验台
CN102095579A (zh) * 2010-12-16 2011-06-15 吉林大学 高速动车组传动系齿轮箱可靠性试验台
CN202599658U (zh) * 2012-05-15 2012-12-12 吉林大学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1870A (zh) 201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7022B (zh) 基于差速传动机构的铁路机车车辆运行仿真试验台
CN103728144B (zh) 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
CN107515126B (zh) 单轨列车转向架六自由度模拟加载试验台
WO2017054551A1 (zh) 一种橡胶轮胎低地板转向架
CN105547694B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性能试验通用平台的设计方法
CN207528461U (zh) 单轴跨坐式转向架动力学参数与牵引动力性试验台
CN207366220U (zh) 单轨列车转向架六自由度模拟加载试验台
CN109060388B (zh) 独立旋转车轮主动导向模型试验台
CN106840718A (zh) 高速轨道三自由度轮轨关系试验台
CN106769081A (zh) 一种适应不同车型的电动汽车制动模拟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CN102680229B (zh)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CN107588969A (zh) 六锅一鼓式整体六自由度激振轨道客车转向架试验台
Kolář Design of a wheelset drive
CN201488878U (zh) 轨道车辆轮盘制动试验机
WO2020034347A1 (zh) 一种小轴距紧凑型永磁电机抱轴安装式直驱转向架
CN203672637U (zh) 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
CN202599658U (zh)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CN202599659U (zh)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CN101852685A (zh) 轨道车辆传动试验装置
CN113465951B (zh) 一种转向架动力学性能模拟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CN107607335A (zh) 单轴跨坐式转向架动力学参数与牵引动力性试验
CN113607444B (zh) 高速重载列车轮轨型面摩擦磨损及滚动触疲劳试验装置
CN102661870B (zh)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
CN212195456U (zh) 一种铁路车辆二系转向架
CN209043623U (zh) 一种铁道车辆转向架动态调试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