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6383A - 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电路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电路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6383A CN102646383A CN2011100431973A CN201110043197A CN102646383A CN 102646383 A CN102646383 A CN 102646383A CN 2011100431973 A CN2011100431973 A CN 2011100431973A CN 201110043197 A CN201110043197 A CN 201110043197A CN 102646383 A CN102646383 A CN 1026463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version
- polarity
- type
- display
- d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电路与装置,用于驱动一显示器,能够于不同类型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间变换,并亦能弹性地配合各种设计需求与应用状况进行调整。该驱动方法包括:以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一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此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而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一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极性反转驱动方法,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极性反转方法间变换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时代中,液晶显示器已被开发出来,并广泛地应用在多种应用场合中。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分子(Liquid Crystal cells)的特性不能够一直固定在某一个电压不变,不然时间久了,即使将电压取消掉,液晶分子会因为特性的破坏而无法再因应电场的变化来转动以形成不同的灰阶。据此,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将电压恢复原状,以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遭到破坏。
因此,已开发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举例而言,有图框反转方法(Frame Inversion Method),这种方法每隔一个图框,就将提供至液晶分子的显示数据的极性反转。列反转方法(Column Inversion Method),则是每隔既定的像素列数,就将显示数据的极性反转。类似地,行反转方法(Row Inversion Method),则是每隔既定的像素行数,就将显示数据的极性反转。点反转方法(dot Inversion Method)则是反转每隔既定像素的数目,就将显示数据的极性反转。
然而,每一种极性反转方法拥有超越其它种反转方法的优点,也有无法避免的缺点存在。举例而言,列反转方法于消除数据线的数据延迟与降低功率消耗上表现出色,但却可能引发垂直闪烁(vertical flickering)与垂直串音(vertical crosstalk)现象而降低了影像品质。图框反转方式即便最省功率消耗,但影像品质却最为低劣。点反转方法在对抗串音上表现最佳,但功率消耗却最高。
换言之,于上述各种现有的极性反转方法中,并没有任何一种能够在显示效果(譬如在消除串音)与功率消耗各方面上皆能具有最佳化的表现。此外,这些极性反转方法也无法针对不同的设计需求与应用状况(譬如是装置特性)来作调整与搭配。
有鉴于此,一种能弹性地配合各种设计需求与应用状况,并于显示效果与功率消耗各方面达成最佳化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实为产业高度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有提供一种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相较于传统极性反转驱动方法,能够于不同类型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间变换。此外,此方法亦能弹性地配合各种设计需求与应用状况进行调整,因此能在显示效果(譬如是串音消除)与功率消耗等各方面拥有理想或是最佳化的表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可应用于驱动一显示器。此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其中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这些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所被提供的显示数据于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显示器驱动电路,包括时序电路及数据驱动器。时序电路指示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其中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数据驱动器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至显示器。其中于不同类型的等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数据驱动器所提供的显示数据于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显示器装置,包括:
上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以及一显示器,用于依据该显示器驱动电路所提供的显示数据来显示对应的影像画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显示器装置,包括:
一显示器驱动电路,用于以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一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其中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以及
一显示器,用于依据该显示器驱动电路所提供的该显示数据来显示对应的影像画面,其中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一种时序电路,包括:一时序电路,用于指示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其中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以驱动一数据驱动器,使得该数据驱动器以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一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至一显示器,其中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该数据驱动器所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单一类型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而无法同时兼顾显示效果与功率消耗的要求,本发明因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设计要求与操作状况来调整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分别所占时间长度的比例,因此可在显示效果与功率消耗等各方面上均达到理想或是最佳化的要求。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显示器驱动电路的方块图。
图2绘示依据一实施例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的示意图。
图3绘示应用图2的一范例中显示器所显示的显示数据的极性反转示意图。
图4绘示应用图2的另一范例中显示器所显示的显示数据的另一极性反转示意图。
图5绘示依据另一实施例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的示意图。
图6绘示应用图5的一范例中显示器所显示的显示数据的极性反转示意图。
图7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8绘示依照另一实施例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的部份流程图。
图9-图11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显示器驱动电路的相关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显示器驱动电路的方块图,其可应用于一显示器装置100中。显示器驱动电路1用以提供显示数据,以驱动显示器2显示对应的影像画面。显示器驱动电路1包括时序电路10及数据驱动器12。时序电路10用以产生一时序控制信号S_ctrl。该时序控制信号S_ctrl通常包括多种信号,譬如是控制信号、时脉信号、数据信号以及极性控制信号等等,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12接收显示数据并将所接收的显示数据提供至显示器2上的对应数据线,以及适时地对显示数据的极性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的一独特特征在于显示器驱动电路1能够于多个不同类型的极性转换方法间变换。换言之,显示器驱动电路1所采用的极性反转方法是一种多类型的极性反转方法,而非如现有技术采用单一类型的极性反转方法。
为达到上述特征,时序控制信号S_ctrl较佳地是配置为指示出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以控制数据驱动器12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为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至显示器2。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的使用次数譬如可不加限定,也可限定为使用一既定次数(一至多次)。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换言之,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此外,于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数据驱动器12所提供的显示数据于显示器2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较佳地,这些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当中至少之一选自下列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行反转、列反转、单点反转、多点反转、多点加多点反转、以及图框反转。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分别所占时间长度的比例,较佳安排为能达到一特殊要求:在每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中,显示器2中每一像素对应显示的像素数据由正极性转为负极性的切换次数,以及由负极性转为正极性的切换次数,两者实质上为相等。
请参照图2,其为依据一实施例中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中包括第一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与第二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此外,第一与第二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与Tb的时间长度的比例,是安排为能达到上述关于极性反转的特殊要求。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同样显示于图2中),为满足以上关于切换次数的特殊要求,可安排第一与第二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与Tb的时间长度比为2+N∶1+M,其中M及N皆为整数。更具体言之,第一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包含有2+N个画面周期Ta_1、Ta_2、…、Ta_2+N,而第二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则包含有1+M个画面周期Tb_1、Tb_2、…、Tb_1+M。而更佳地,同样为了满足上述特殊要求,譬如可安排为N及M满足:N+M等于0或正偶数。
在此配置下,在第一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的2+N个画面周期Ta_1-Ta_2+N的期间中,数据驱动器12所提供的2+N笔第一显示数据Da_1、Da_2、…、Da_2+N,在显示器2上具有第一极性分布型态(Pattern)。此外,在第二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的1+M个画面周期Tb_1-Tb_1+M的期间中,数据驱动器12所提供的第二图框数据Db_1、Db_2、…、Db_1+M,于显示器2上具有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不等于第一极性反转型态。
举例来说,第一与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例如为行反转及点反转其中之一,而第一与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另一个例如为列反转及图框反转其中之一。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与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例如为列反转及图框反转其中之一,而第一与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另一个例如为行反转及点反转其中之一。
在又一另个例子中,第一及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例如为n点反转,而第一及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的另一例如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在再又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及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个例如为m点加n点反转,而第一及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的另一个例如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m、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内第一及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及Td所占时间比例为2+N∶1+M为例来做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其它例子中,第一及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及Tb所占时间亦可其它比例,因此可简化为N″∶M″,亦即第一及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及Tb分别包含N″及M″个画面周期,其中N″、M″为整数。
请参照图3,其是绘示应用图2所示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的一范例中,显示器2所显示的显示数据的极性反转示意图。于此范例中,是以N=0及M=0的情况来举例说明。具体言之,于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中,第一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包括2个画面周期Ta_1及Ta_2,而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则包括1个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_1。在第一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的画面期间Ta_1及Ta_2中,第一显示数据Da_1及Da_2是对应至行反转极性分布型态,而在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的画面期间Tb_1中,第二显示数据Db_1是对应至点反转极性分布型态。此外,此实施例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可满足上述关于切换次数的特殊要求。
请参照图4,其是应用图2所示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的另一范例中,显示器2所显示的显示数据极性反转示意图。图4与图3主要不同处在于图4中的第一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中所显示的第一显示数据Da_1及Da_2是对应至点反转极性分布型态,在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中所显示的第二显示数据Db_1是对应至行反转极性分布型态。此外,此实施例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可满足上述关于切换次数的特殊要求。
在前述的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时序电路10决定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中包括两种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与Tb为例作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亦即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中可包括超过两种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
举例而言,请参照图5,其为依据另一实施例中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中除了第一与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与Tb外,还额外包括一第三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c及一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d。
与图2类似,在每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Tu中,显示器2中每一像素对应显示的像素数据由正极性转为负极性的切换次数,以及由负极性转为正极性的切换次数,两者实质上为相等。举例而言,可安排第一与第二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与Tb的时间长度比例要达到上述关于极性反转的特殊要求,再另外安排第三与第四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c与Td的时间长度的比例为能达到上述关于极性反转的特殊要求。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满足以上关于切换次数的特殊要求,可安排第三与第四类型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c与Td的时间长度比为2+N’∶1+M’,其中N′及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更具体言之,第三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c包括2+N′个画面周期Tc_1、Tc_2、…、Tc_2+N′,而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d则包括1+M′个画面周期Td_1、Td_2、…、Td_1+M′。
在此配置下,于第三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c中的2+N′个画面周期Tc_1-Tc_2+N′的期间中,数据驱动器12所提供的2+N′笔第三显示数据Dc_1、Dc_2、…、Dc_2+N′,于显示器2上具有第三极性分布型态。此外,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d的1+M′个画面周期Td_1-Td_1+M′的期间中,数据驱动器12所提供的1+M′笔第四显示数据Dd_1、Dd_2、…、Dd_1+M ′于显示器2上具有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不同于第三类型极性分布型态。
相似于第一及第二极性分布型态,第三与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例如为行反转及点反转其中之一,而第三与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中另一个例如为列反转及图框反转其中之一。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与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例如为列反转及图框反转其中之一,而第三与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中另一个例如为行反转及点反转其中之一。
在又另一个例子中,第三及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例如为n点反转,而第三及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中的另一例如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在再又另一个例子中,第三及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例如为m点加n点反转,而第三及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其中的另一例如为列反转、点反转、行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m、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内第一至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至Td所占时间比例为2+N∶1+M∶2+N′∶1+M′为例来做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其它例子中,第一至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至Td所占时间亦可其它比例,因此可简化为N″∶M″∶N″′∶M″′,亦即第一至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至Td分别包含N″、M″、N″′及M″′个画面周期,其中N″、M″、N″′及M″′为整数。
请参照图6,其是绘示应用图5所示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的一范例中,显示器2所显示的显示数据的极性反转示意图。在此范例中,是以N、N′、M及M′分别为-1、-1、0及0的情况来举例说明。具体言之,于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中,第一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包括一个画面周期Ta_1、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包括一个画面周期Tb_1、第三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c包括一个画面周期Tc_1,以及及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d亦包含一个画面周期Td_1。在第一及第三极性分布型态区间的画面期间Ta_1及Tc中,第一及第三显示数据Da_1及Dc_1是对应至行反转极性分布型态,而在第二及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的画面期间Tb_1及Td_1中,第二及第四显示数据Db_1及Dd_1是对应至点反转极性分布型态。此外,此实施例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可满足上述关于切换次数的特殊要求。
在另一个实例范例中,为达到上述关于切换次数的特殊要求,N及M为满足N+M等于0及任何正偶数其中之一,且N′及M′为满足N′+M′等于0及任何正偶数其中之一。据此,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等效上包括两段如图2所示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而其中详细极性分布型态可根据图2至图4及其相关说明内容推得,于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请参照图7,其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在此实施例中,是以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为一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包括第一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与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本实施例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包括下列的步骤:
步骤(b):于第一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的画面期间Ta_1-Ta_2+N中,分别提供多笔对应至第一极性分布型态的第一显示数据Da_1-Da_2+N。
步骤(c):于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b的画面期间Tb_1-Tb_1+M中,分别提供多笔对应至第二极性分布型态的第二显示数据Db_1-Db_1+M。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是作为一重复时间单位,因此步骤(b)与(c)依序进行后,流程可回到步骤(b)。总之,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的使用次数譬如可不加限定,也可限定只使用一既定次数(一至多次)。此外,可以步骤(b)与(c)中的任一步骤作为开始或结束,而不限定以步骤(b)和(c)作为开始和结束。关于步骤(b)与(c)的详细操作细节可根据第2至4图及其相关说明内容推得,于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请参照图8,其绘示依照另一实施例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的部份流程图。图8与图7的主要差异在于图8中,于步骤(a)中所决定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中还包括一第三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c及一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d。在这个实施例中,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在与图7中的步骤(b)、(c)相似的步骤(b′)、(c′)后,还包括下列步骤(d)及(e):
步骤(d):于第三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c的画面期间Tc_1-Tc_2+N′中,分别提供多笔第三显示数据Dc_1-Dc_2+N′,其中各笔第三显示数据中的像素数据是对应至第三极性分布型态。
步骤(e):于第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d的画面期间Td_1-Td_1+M′中,分别提供多笔第四显示数据Dd_1-Dd_1+M′,其中各笔第四显示数据中的像素数据是对应至第四极性分布型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是作为一重复时间单位,因此步骤(b’)至(e)依序进行后,流程可回到步骤(b’)。总之,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Tu的使用次数可不加限定,也可限定只使用一既定次数(一至多次)。此外,可以步骤(b’)至(e)中的任一步骤作为开始或结束,而不限定以步骤(b’)和(e’)作为开始和结束。关于步骤(b’)、(c’)以及(c)、(d)的详细操作细节可根据第2至4图以及图5、图6及其相关说明内容推得,于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有种种不同方式实现上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举例来说,可使用时序控制信号S_ctrl当中的一极性控制信号POL的不同控制波形,来达到所欲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一般而言,当极性控制信号POL位于第一电平(譬如是高信号电平)时,输出至对应的像素的像素数据是对应至负极性。反之,当极性控制信号POL位于第二电平(譬如是低信号电平)时,输出至对应的像素的像素数据是对应至正极性。
举例而言,在每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的期间内,若显示器2的极性分布型态对应至点反转或行反转时,极性控制信号POL及像素数据加载信号LD可具有如图9所示的时序关系。更详细的说,极性控制信号POL是于一段像素数据扫描期间TF内的部份的像素数据加载期间TPx(例如是奇数序像素数据加载期间)中位于第一信号电平(譬如高信号电平),使得对应至此些像素数据加载期间的像素是对应地具有负极性的像素数据。此外,极性控制信号POL还于像素数据扫描期间T1内另一部份的像素数据加载期间Tpx(例如是偶数序像素数据加载期间)中转换为第二信号电平(譬如低信号电平),使得对应至此些像素数据加载期间的像素是对应地具有正极性的像素数据。
举另一例而言,在每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的期间内,当显示器2的极性分布型态对应至图框反转时,对应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及像素数据加载信号LD可具有如图10所示的时序关系。更详细的说,极性控制信号POL是于一段像素数据扫描期间T1内所有的像素数据加载期间TPx中皆对应至高信号电平,使得对应至此像素数据扫描期间的像素列是对应地具有负极性的像素数据。
因此,结合上述两种情况,针对本实施例的显示器驱动电路1而言,由于需在第一及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区间Ta与Tb中分别提供对应至不同极性分布型态的像素数据来对显示器进行驱动,因此可安排极性控制信号POL及像素数据加载信号LD可具有如图11所示的时序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分别所占时间长度的比例,除了安排为能达到上述关于切换次数的特殊要求外,亦可安排为还根据设计要求、操作状况、装置特性来决定。此外,作为重复时间单位的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当中所包含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的种类以及数量,同样可根据设计要求、操作状况、装置特性来决定。举例而言,可依照所应用显示器的串音现象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定达到的功率消耗…等各种因素来进行单一性或综合性考量,而调整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分别所占时间长度的比例。
此外,亦须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皆以单一种极性分布型态区间来作举例说明。然而,于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多种极性分布型态区间。换言之,于一种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该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后,可再分别还以另一至多种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后续的显示数据。而每一种极性分布型态区间皆可使用一既定次数(一至多次)。
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单一类型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而无法同时兼顾显示效果与功率消耗的要求,上述实施例因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设计要求与操作状况来调整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分别所占时间长度的比例,因此可在显示效果与功率消耗等各方面上均达到理想或是最佳化的要求。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等同的改变或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33)
1.一种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一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以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一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
其中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
其中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中,该显示器的每一像素由正极性转为负极性的总切换次数与由负极性转为正极性的总切换次数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当中至少之一是选自下列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列反转、行反转、单点反转、多点反转、多点加多点反转、以及图框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这些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中,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包括:
一第一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其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具有第一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以及
一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其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具有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其中之一包括2+N个画面周期,以及其中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其中N及M为满足N+M等于0及任何正偶数其中之一的条件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为行反转及点反转其中之一,以及其中另一个为列反转及图框反转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及该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为n点反转,该第一及该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的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及该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为m点加n点反转,该第一及该第二极性分布型态的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m、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这些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中,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还包括:
一第三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其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具有第三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以及
一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其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具有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类型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至第四类型的极性反转型态区间其中之一包括2+N个画面周期,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再另一个包括2+N′个画面周期,以及再又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其中N、N′、M及M′分别为数值-1、-1、0及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类型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至第四类型的极性反转型态区间其中之一包括2+N个画面周期,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再另一个包括2+N′个画面周期,以及再又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其中N及M为满足N+M等于0及任何正偶数其中之一的条件的整数,N′及M′为满足N′+M′等于0及任何正偶数其中之一的条件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类型及该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个为列反转及图框反转其中之一,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多点反转及多点加多点反转其中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类型及该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个为n点反转,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类型及该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个为m点加n点反转,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m、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于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该时间单位来提供该显示数据后,再分别还以另一至多种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后续的显示数据。
16.一种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时序电路,用于指示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其中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以及
一数据驱动器,用于以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一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至一显示器;
其中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该数据驱动器所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于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中,该显示器的每一像素由正极性转为负极性的总切换次数与由负极性转为正极性的总切换次数相等。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当中至少之一是选自下列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行反转、列反转、单点反转、多点反转、多点加多点反转、以及图框反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于这些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中,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包括:
一第一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其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具有第一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以及
一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其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具有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其中之一包括2+N个画面周期,以及其中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其中N及M为满足N+M等于0及任何正偶数其中之一的条件的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为行反转及点反转其中之一,以及其中另一个为列反转及图框反转其中之一。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及该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为n点反转,该第一及该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的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及该第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为m点加n点反转,该第一及该第二极性分布型态其中的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m、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于这些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中,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还包括:
一第三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其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具有第三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以及
一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于其中所被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具有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至第四类型的极性反转型态区间其中之一包括2+N个画面周期,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再另一个包括2+N′个画面周期,以及再又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其中N、N′、M及M′分别为数值-1、-1、0及0。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至第四类型的极性反转型态区间其中之一包括2+N个画面周期,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再另一个包括2+N′个画面周期,以及再又另一个包括1+M′个画面周期,其中N及M为满足N+M等于0及任何正偶数其中之一的条件的整数,N′及M′为满足N′+M′等于0及任何正偶数其中之一的条件的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类型及该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个为列反转及图框反转其中之一,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多点反转及多点加多点反转其中之一。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类型及该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个为n点反转,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类型及该第四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其中之一个为m点加n点反转,另一个为行反转、点反转、列反转、图框反转、n′点反转及m′点加n″点反转其中之一,其中m、n、n′、m′及n″为大于1的自然数。
3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于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该时间单位来提供该显示数据后,该数据驱动器再分别还以另一至多种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后续的显示数据。
31.一种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驱动电路;以及
一显示器,用于依据该显示器驱动电路所提供的显示数据来显示对应的影像画面。
32.一种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器驱动电路,用于以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一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其中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以及
一显示器,用于依据该显示器驱动电路所提供的该显示数据来显示对应的影像画面,
其中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33.一种时序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时序电路,用于指示一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其中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以驱动一数据驱动器,使得该数据驱动器以该极性反转切换时间单位为一重复时间单位,来提供显示数据至一显示器;
其中于不同类型的这些极性分布型态区间中,该数据驱动器所提供的该显示数据于该显示器上分别具有不同类型的极性分布型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431973A CN102646383A (zh) | 2011-02-16 | 2011-02-16 | 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电路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431973A CN102646383A (zh) | 2011-02-16 | 2011-02-16 | 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电路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6383A true CN102646383A (zh) | 2012-08-22 |
Family
ID=46659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31973A Pending CN102646383A (zh) | 2011-02-16 | 2011-02-16 | 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电路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4638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4538A (zh) * | 2017-08-25 | 2017-12-1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21230B (en) * | 2001-10-03 | 2003-02-21 | Au Optronics Corp | Driving signal arrangement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6680722B1 (en) * | 1998-10-27 | 2004-01-20 |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display panel driver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1614677A (zh) * | 2003-11-05 | 2005-05-11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以及驱动方法 |
CN1637544A (zh) * | 2003-12-04 | 2005-07-13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TW200540741A (en) * | 2004-06-03 | 2005-12-16 | Vastview Tech Inc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s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 avoid flick frames |
WO2006030388A2 (en) * | 2004-09-15 | 2006-03-23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driving such |
CN1766983A (zh) * | 2004-10-28 | 2006-05-03 |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CN101067922A (zh) * | 2006-05-01 | 2007-11-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1320152A (zh) * | 2008-07-11 | 2008-12-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334975A (zh) * | 2007-06-28 | 2008-12-3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CN101819737A (zh) * | 2007-01-15 | 2010-09-0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WO2010146744A1 (ja) * | 2009-06-17 | 2010-12-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駆動回路、表示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
-
2011
- 2011-02-16 CN CN2011100431973A patent/CN10264638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80722B1 (en) * | 1998-10-27 | 2004-01-20 |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display panel driver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TW521230B (en) * | 2001-10-03 | 2003-02-21 | Au Optronics Corp | Driving signal arrangement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CN1614677A (zh) * | 2003-11-05 | 2005-05-11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以及驱动方法 |
CN1637544A (zh) * | 2003-12-04 | 2005-07-13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TW200540741A (en) * | 2004-06-03 | 2005-12-16 | Vastview Tech Inc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s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 avoid flick frames |
WO2006030388A2 (en) * | 2004-09-15 | 2006-03-23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driving such |
CN1766983A (zh) * | 2004-10-28 | 2006-05-03 |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CN101067922A (zh) * | 2006-05-01 | 2007-11-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1819737A (zh) * | 2007-01-15 | 2010-09-0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CN101334975A (zh) * | 2007-06-28 | 2008-12-3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CN101334972A (zh) * | 2007-06-28 | 2008-12-31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CN101320152A (zh) * | 2008-07-11 | 2008-12-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WO2010146744A1 (ja) * | 2009-06-17 | 2010-12-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駆動回路、表示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4538A (zh) * | 2017-08-25 | 2017-12-1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WO2019037152A1 (zh) * | 2017-08-25 | 2019-02-28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07464538B (zh) * | 2017-08-25 | 2019-04-05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47867B2 (en) | Data driving circuit and data driv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TWI353472B (en) | Lcd with data compensating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 |
TWI528350B (zh) | 控制資料電壓之極性的方法及利用該方法的液晶顯示器 | |
JP2006524365A (ja) | フレームバッファ及び省電力シーケンスを備える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 |
CN101739972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 |
TWI443635B (zh) | 多類型極性反轉驅動方法,以及應用其之顯示器驅動電路、時序電路及顯示器裝置 | |
JPWO2008035476A1 (ja) | 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 | |
TW200532612A (en) | Driv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TW200912868A (en) | Dithering method for an LCD | |
TW201007669A (en) | A display driving device and th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3901688A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CN103021366B (zh) | 液晶显示面板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 |
CN105243999A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显示方法 | |
CN102654991B (zh) | 减少液晶显示器的残影的方法与采用此方法的液晶显示器 | |
CN102054458B (zh) |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TW201506890A (zh) | 多共同電極的驅動方法及顯示裝置 | |
CN102646383A (zh) | 多类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电路与装置 | |
CN110750017B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 |
CN101777314A (zh) | 平面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4424897A (zh) | 多共同电极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4376818B (zh) | 液晶显示器及其栅极驱动器 | |
TWI545549B (zh) | 多類型極性反轉驅動方法,以及應用其之顯示器驅動電路、時序電路及顯示器裝置 | |
CN100380189C (zh) | 液晶显示面板动态影像的显示方法 | |
TW201602992A (zh) | 一種液晶顯示器之驅動顯示方法 | |
CN102054416A (zh) | 源极驱动器及其电荷分享功能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