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5224B - 一种基于星间伪距极值的编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星间伪距极值的编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5224B CN102645224B CN201210120339.6A CN201210120339A CN102645224B CN 102645224 B CN102645224 B CN 102645224B CN 201210120339 A CN201210120339 A CN 201210120339A CN 102645224 B CN102645224 B CN 1026452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r
- sub
- satellite
- nominal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11000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sd-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2950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ax-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213 extrap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星间伪距极值的编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提取每个轨道周期内主星上自主测量的星间伪距最小值,对所有获取的星间伪距最小值进行一次曲线拟合得到一次项系数k;然后利用k计算得到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与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差Δa;然后分副星1实际轨道高度高于标称轨道高度、副星1实际轨道高度低于标称轨道高度、副星2实际轨道高度高于标称轨道高度、副星2实际轨道高度低于标称轨道高度四种情况分别计算为维持星座构型所需要的控制量及相应的控制时间,从而保持星座构型不变。本发明方法解决了利用外测轨道数据进行星座构型维持控制带来了的方向性误差,保证了构型维持操作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构型维持控制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座构型的维持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卫星自主测量的星间伪距信息计算相对位置关系,对编队飞行三星星座构型进行维持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编队飞行三星星座由一颗主星、两颗副星组成,两颗副星在一个轨道面,副星1在前,副星2在后,主星运行在与副星升交点赤经相差为固定值的另一轨道面,两个轨道面的轨道倾角及轨道高度均相同。在赤道附近时,主星与两颗副星的间距达到最大值,星座在地面投影三角形的面积最大;随着星下点纬度的升高,主星与两颗副星的间距逐渐变小,星座在地面投影三角形的面积也逐渐变小,当星下点纬度到最高纬度时,主星和两颗副星的间距最小,三颗卫星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
目前,对编队飞行三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主要是利用精密轨道数据进行,该方法利用地面测控得到的外测数据和卫星下传的GPS轨道数据,采用单外测数据、单GPS数据或外测联合GPS数据的轨道确定方式,获得J2000系下的卫星精密轨道,结合卫星本体工程参数和轨道摄动,通过轨道外推模型控制星座构型变化情况,结合构型维持控的要求,确定构型维持控制时间及控制量大小。这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绝对轨道根数的测量需要受到地面测控站、星上GPS等第三方信息的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编队卫星在轨运行的自主性和可靠性。
2)绝对轨道根数的测量精度,受测控设备测量精度和短弧段GPS数据定轨精度的限制、星体短周期震荡引起的轨道确定误差、轨道瞬根数与平根数转换模型的固有误差这三方面的影响,往往无法满足编队飞行三星星座构型维持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星上自主测量的星间伪距极值信息进行编队飞行三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的方法,可以克服利用外测轨道数据进行构型维持控制时所带来的方向性误差,提高星座构型维持控制的精确度,保障卫星在轨稳定运行。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星间伪距极值的编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1)提取每个轨道周期内主星上自主测量的主星与第一副星之间的伪距最小值,以及主星与第二副星之间的伪距最小值,对所有获取的主星与第一副星之间的伪距最小值进行一次曲线拟合,求解出一次项系数k1,对所有获取的主星与第二副星之间的伪距最小值进行一次曲线拟合,求解出一次项系数k2;
(2)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第一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与第一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差Δa1,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第二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与第二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差Δa2,式中n为第一副星或者第二副星标称轨道的平均运动角速度,a为第一副星或者第二副星标称轨道的半长轴;
(3)当第一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高于第一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时,对第一副星实施降轨控制,控制量ΔA≥Δa1,控制时刻早于当第一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低于第一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时,对第一副星实施升轨控制,控制量ΔA≥-Δa1,控制时刻早于当第二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高于第二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时,对第二副星实施降轨控制,控制量ΔA≥Δa2,控制时刻早于当第二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低于第二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时,对第二副星实施升轨控制,控制量ΔA≥-Δa2,控制时刻早于式中1min、1max为根据星座构型的要求预设的主星与任意一颗副星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最小值与最大值,Δn为第一副星相对第一副星的标称位置或者第二副星相对第二副星的标称位置的相对运动速度,T为当前起控时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方法仅利用星上自主测量的星间伪距信息,不需要受到地面测控站、星上GPS等第三方信息的支持,提高了编队卫星在轨运行的自主性和可靠性;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利用外测轨道数据进行星座构型维持控制带来了的方向性误差,保证了构型维持操作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构型维持控制的精确度,有效降低了构型维持操作的频率,减少了构型维持对载荷工作的影响以及构型维持操作带来的风险性,对保障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用本发明方法已成功完成了某在轨编队飞行三星星座的构型维持控制,运算量与利用外测轨道数据进行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相比降低95%以上,控制结果与实际维持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对轨道高度差的控制误差小于3m。
附图说明
图1为编队飞行三星星座在轨运行时主副星在地面投影的相对运动情况;
图2为编队飞行三星星座在轨运行时主副星星间距离变化情况;
图3为编队飞行三星星座在轨运行时主星运行方向与主副星连线夹角变化情况;
图4为编队飞行三星星座在轨运行时考虑误差后主副星在地面投影的相对运动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编队飞行三星星座在轨运行时,主副星在地面投影的相对运动情况随卫星绕地球质心的运动呈周期性的变化,如图1所示,主星(A)在两颗副星(B、C)的连线左右来回穿越,运动周期与轨道周期相同,规律是:A1→A0→A2→A0→A1。
编队飞行三星星座在轨运行时,要保证主星与副星之间星间链路的正常通讯,因此对星座构型提出如下要求:
1)主星与副星间的距离不大于某固定值Lmax;
2)主星运行方向与主星、副星连线的夹角不大于某固定值θmax。
根据主副星地面投影的相对运动情况可知,主星在A1(或A2)位置时,主星与副星间的距离,以及主星运行方向与主星、副星连线的夹角均为最大值,距离与夹角的具体变化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因此上述要求可等同为:主星运行至A1(或A2)位置时,主星与副星间的距离L,以及主星运行方向与主星、副星连线夹角θ应满足以下约束条件,即:L≤Lmax,θ≤θmax。
星座建立时,根据星座构型的要求,副星以主星的轨道根数为基准选择适当的标称轨道根数,使得主星与副星间的最大标称距离L0、最大标称夹角θ0,当然这里的L0和θ0也应当满足上述约束条件,即L0≤Lmax,θ0≤θmax。但考虑到入轨、星座形成过程带来的副星相对于标称位置在半长轴上的相对误差,会导致副星相对标称位置发生前后相位的改变,影响构型。原理如下:
卫星的轨道周期T可以用下式来计算:
式中,μ为引力常数,a为卫星轨道的半长轴。
根据轨道周期的表达式可以得到平均运动角速度n的表达式:
对上式求导可得:
当轨道高度差为定值Δa时,副星相对标称位置的漂移速度Δn的表达式为:
因此每个轨道周期,副星相对标称位置在相位上的距离差Δu的表达式为:
从上述表达式可以推知:当副星实际轨道高度低于副星标称轨道高度时,副星相对标称位置的运动速度为正值,即在相位上会向正方向移动。以副星1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累计,副星1会由位置B0漂移至位置B1,主星与副星1的最大距离会由L0增加至Lmax,继续向前漂移星座构型会被破坏;当副星实际轨道高度高于标称轨道高度时,副星相对标称位置的运动速度为负值,即在相位上会向负方向移动。以副星1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累计,副星1会由位置B0漂移至位置B2,主星运行方向与主副星连线的最大夹角θ会由θ0增加至θmax,继续向后漂移星座构型会被破坏。上述过程如图4所示,因此在星座构型破坏前,必须进行星座构型维持。
因此对星座构型维持控制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计算当前星座构型下L、θ的值;
2)预计星座构型维持需要的时间;
3)预计星座构型维持需要的控制量。
假设当主星穿越副星轨道面瞬间,主星与副星间的最小标称距离为10,则
10=L0×cosθ0
副星实际轨道高度低于标称轨道高度时,副星相对标称位置在相位上向正方向移动,以副星1为例,当L0增加至Lmax时,10会增加至1max,
副星实际轨道高度高于标称轨道高度时,副星相对标称位置在相位上向负方向移动,以副星1为例,当θ0增加至θmax时,10会减小至1min,
1min=L0×sinθ0×cotθmax
因此对星座构型的要求可以转换为主星与副星间的最小距离I不大于1max且不小于1min,即1min≤1≤1max。相应的,星座构型维持控制需要完成的工作可以转化为:
1)计算当前星座构型下I的值;
2)预计星座构型需要维持的时间;
3)预计星座构型需要维持的控制量。
对于I,可以通过星上自主测量的星间伪距值获得,该值每个轨道周期会取到2次。
根据轨道周期的表达式,可以推导求得副星相对标称位置在相位上的漂移速度Δn的表达式,
式中,Δa为副星实际轨道高度与标称轨道高度差。
因为n、a为确定值,所以当副星实际轨道高度与标称轨道高度存在高度差Δa时,副星相对标称位置在相位上以速度Δn匀速漂移。因此提取每个轨道周期星上自主测量的星间伪距最小值,进行线性拟合,求解出一次项系数k,k值等于副星相对标称位置在相位上的漂移速度Δn。
根据Δa的表达式:
求解出副星实际轨道高度与标称轨道高度差Δa,因此可以预计星座构型需要维持的控制量ΔA:
1)当副星1实际轨道高度高于标称轨道高度时,对副星1实施降轨控制,控制量ΔA≥Δa;
2)当副星1实际轨道高度低于标称轨道高度时,对副星1实施升轨控制,控制量ΔA≥-Δa;
3)当副星2实际轨道高度高于标称轨道高度时,对副星2实施降轨控制,控制量ΔA≥Δa;
4)当副星2实际轨道高度低于标称轨道高度时,对副星2实施升轨控制,控制量ΔA≥-Δa;
根据星上自主测量的主星与副星在当前轨道周期内的星间伪距最小值1T(对应的时刻为T),以及用上文的方法求解得到的副星相对标称位置在相位上的漂移速度Δn(k),可以得到从时刻T开始,星座构型达到限制条件边界的时间t,表达式如下:
1)当副星1实际轨道高度高于副星1的标称轨道高度时:
2)当副星1实际轨道高度低于副星的1标称轨道高度时:
3)当副星2实际轨道高度高于副星2的标称轨道高度时:
4)当副星2实际轨道高度低于副星的2标称轨道高度时:
1T为起控时刻主星与副星间的最小距离,因此可以预计星座进行构型维持的时刻T0要早于T+t。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
1.一种基于星间伪距极值的编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提取每个轨道周期内主星上自主测量的主星与第一副星之间的伪距最小值,以及主星与第二副星之间的伪距最小值,对所有获取的主星与第一副星之间的伪距最小值进行一次曲线拟合,求解出一次项系数k1,对所有获取的主星与第二副星之间的伪距最小值进行一次曲线拟合,求解出一次项系数k2;
(2)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第一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与第一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差Δa1,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第二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与第二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差Δa2,式中n为第一副星或者第二副星标称轨道的平均运动角速度,a为第一副星或者第二副星标称轨道的半长轴;
(3)当第一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高于第一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时,对第一副星实施降轨控制,控制量ΔA≥Δa1,控制时刻早于当第一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低于第一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时,对第一副星实施升轨控制,控制量ΔA≥-Δa1,控制时刻早于当第二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高于第二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时,对第二副星实施降轨控制,控制量ΔA≥Δa2,控制时刻早于当第二副星的实际轨道高度低于第二副星的标称轨道高度时,对第二副星实施升轨控制,控制量ΔA≥-Δa2,控制时刻早于式中1min、1max为根据星座构型的要求预设的主星与任意一颗副星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最小值与最大值,Δn为第一副星相对第一副星的标称位置或者第二副星相对第二副星的标称位置的相对运动速度,T为当前起控时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20339.6A CN102645224B (zh) | 2012-04-23 | 2012-04-23 | 一种基于星间伪距极值的编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20339.6A CN102645224B (zh) | 2012-04-23 | 2012-04-23 | 一种基于星间伪距极值的编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5224A CN102645224A (zh) | 2012-08-22 |
CN102645224B true CN102645224B (zh) | 2014-10-08 |
Family
ID=4665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20339.6A Active CN102645224B (zh) | 2012-04-23 | 2012-04-23 | 一种基于星间伪距极值的编队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452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55344A (zh) * | 2019-11-19 | 2020-02-28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一种基于基准卫星的相位维持方法 |
CN112230219B (zh) * | 2020-08-31 | 2022-11-0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全方位角观测的轨道参数及星座构型设计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93452A1 (en) * | 2000-05-31 | 2002-07-1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Magellan Corporation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global positioning apparatus |
CN101371158A (zh) * | 2006-01-19 | 2009-02-18 | 泰勒斯公司 | 通过功率测量控制一组编队飞行器中飞行器的相对位置的设备 |
CN101799529A (zh) * | 2008-08-20 | 2010-08-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初始位置确定方法、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
US20100283672A1 (en) * | 2009-05-09 | 2010-11-11 | etherwhere Corpor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GPS receivers |
CN102004237A (zh) * | 2009-08-28 | 2011-04-06 | 上海伽利略导航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导航定位方法及接收机 |
WO2012013525A1 (fr) * | 2010-07-29 | 2012-02-02 | Sagem Defense Securite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 volume de protection dans le cas de deux pannes satellitaires simultanees |
-
2012
- 2012-04-23 CN CN201210120339.6A patent/CN1026452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93452A1 (en) * | 2000-05-31 | 2002-07-1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Magellan Corporation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global positioning apparatus |
CN101371158A (zh) * | 2006-01-19 | 2009-02-18 | 泰勒斯公司 | 通过功率测量控制一组编队飞行器中飞行器的相对位置的设备 |
CN101799529A (zh) * | 2008-08-20 | 2010-08-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初始位置确定方法、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
US20100283672A1 (en) * | 2009-05-09 | 2010-11-11 | etherwhere Corpor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GPS receivers |
CN102004237A (zh) * | 2009-08-28 | 2011-04-06 | 上海伽利略导航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导航定位方法及接收机 |
WO2012013525A1 (fr) * | 2010-07-29 | 2012-02-02 | Sagem Defense Securite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 volume de protection dans le cas de deux pannes satellitaires simultane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5224A (zh) | 201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32707B (zh) | 一种用于低轨星载天线跟踪地面站的方法 | |
CN110908396B (zh) |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全阶段再入返回制导方法 | |
CN106697333B (zh) | 一种航天器轨道控制策略的鲁棒性分析方法 | |
CN103991559B (zh) | 一种洛伦兹航天器悬停控制方法 | |
Mease et al. | Reduced-order entry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acceleration guidance | |
CN109062243B (zh) | 一种多约束下航天器能量最优的自主碰撞规避方法 | |
CN103678787B (zh) | 一种星下点圆迹地球同步轨道设计方法 | |
CN105353621B (zh) | 一种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电推力器故障模式推力分配方法 | |
CN105159308B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着陆段制导与控制律一体化耦合设计方法 | |
CN107992074A (zh) | 一种基于飞行路径角规划的再入轨迹设计方法 | |
CN102878995A (zh) | 一种静止轨道卫星自主导航方法 | |
CN104477413B (zh) | 一种基于电推力器进行位保及动量轮卸载的联合控制方法 | |
CN103017760B (zh) | 一种大椭圆轨道火星探测器自主对火定向方法 | |
CN106094529B (zh) | 编队任务多脉冲控制条件下的推力器在轨自主标定方法 | |
CN102998687B (zh) | 一种基于地球卫星和月球卫星联合测距的自主导航方法 | |
CN109515758B (zh) | 一种利用残余推进剂和氦气的geo卫星离轨方法 | |
CN104369877A (zh) | 一种深空探测器天线指向的设计方法 | |
CN106292701A (zh) | 一种基于扰动补偿思想的rlv进场着陆段制导律获取方法 | |
CN101261131A (zh) | 一种无人机固定半径盘旋领航方法 | |
CN106444822A (zh) | 一种基于空间矢量场制导的平流层飞艇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 |
CN109839116A (zh) | 一种速度增量最小的交会接近方法 | |
CN102393204B (zh) | 一种基于sins/cns的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 | |
EP4032816A1 (en) | Manipula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non-redundant sgcmg group | |
CN102945000A (zh) | 基于可观测性约束的行星着陆轨迹随机优化方法 | |
CN106570316A (zh) | 基于推进剂预算的低轨椭圆轨道卫星成功入轨判定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