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1651B - 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21651B CN102621651B CN201210088199.9A CN201210088199A CN102621651B CN 102621651 B CN102621651 B CN 102621651B CN 201210088199 A CN201210088199 A CN 201210088199A CN 102621651 B CN102621651 B CN 1026216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zoelectric ceramic
- driving point
- point
- moving mirror
- ceramic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它包括三个压电陶瓷驱动点,三个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动镜的解耦算法;该方法根据压电陶瓷驱动点的位置,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的位置,经过推导得出动镜的解耦算法,从而给出驱动点应该执行的位移,以达到控制动镜的目的,满足动镜的调整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学系统中,物镜装调完成后,由于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装配误差,会造成物镜系统成像质量下降,偏离设计理论值,为改善成像质量,需要对物镜中某些特定镜片进行θx、θy、Z三个方向上的调节。由于动镜机构调节自由度多、机构装配空间小、精度要求高,其设计难度极大。因此,为保证光学系统的长期稳定工作,必须进行动镜的微调整。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出现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装配误差,会造成物镜系统成像质量下降,偏离设计理论值,为改善成像质量,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需要对物镜中某些特定镜片进行θx、θy、Z三个方向上的调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压电陶瓷的驱动点的位置和电容传感器的探测点的位置,得到动镜的解耦算法,解耦算法给出驱动点应该执行微调整的位移,实现控制动镜微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以动镜模型半径为r2的外圆周上均匀排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
步骤S2:以动镜圆心为原点、以动镜表面为X-Y平面,建立动镜坐标系,并将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设于X轴上;
步骤S3:利用动镜坐标系,获取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的坐标;
步骤S4:以动镜框中心为圆心、动镜框平面为X-Y面,建立世界坐标系;
步骤S5:将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X、Y坐标由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动镜坐标系下的X、Y坐标代替,获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步骤S6:以动镜模型内环半径为r1的内圆周上均匀排列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设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到圆心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θ,获取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步骤S7:利用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确定动镜框平面的第一法线nZA;
步骤S8:利用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确定动镜框平面的第二法线nZB;且设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确定的平面与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确定的平面共面,及第一法线nZA与第二法线nZB平行;
步骤S9:利用驱动点的第一压电陶瓷、第二压电陶瓷、第三压电陶瓷,探测点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第三电容传感器之间与θ角的几何关系,获得第一压电陶瓷、第二压电陶瓷、第三压电陶瓷,探测点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第三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解析关系以及矩阵关系的表达式为:ZB=B-1AZA,A是关于压电陶瓷驱动点位置关系的系数矩阵;B是关于电容传感器探测点位置关系的系数矩阵;ZA是关于压电陶瓷驱动点的位置矩阵;ZB是关于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的位置矩阵;通过求数值矩阵拟矩阵获得传动方程,对矩阵A,B的表达式进行验证,解析结果与数值结果一致,验证矩阵A,B的表达式无误,实现动镜微调整。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能够对光学系统的物镜中某些特定镜片进行三个方向为θx、θy、Z上的调节。由于动镜机构调节自由度多、机构装配空间小、精度要求高,其设计难度极大。本发明可以减小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装配误差对物镜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从而让实际值更加接近理论值,改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镜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动镜模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坐标系转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示出的本发明动镜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及图2示出的动镜模,动镜微调整方法包括三个压电陶瓷驱动点,三个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动镜的解耦算法;根据压电陶瓷的驱动点的位置和电容传感器的探测点的位置,得到动镜的解耦算法,解耦算法给出驱动点应该执行微调整的位移,实现控制动镜微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以动镜模型半径为r2的外圆周上均匀排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
步骤S2:以动镜圆心为原点、以动镜表面为X-Y平面,建立动镜坐标系,并将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设于X轴上;
步骤S3:利用动镜坐标系,获取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的坐标;
步骤S4:以动镜框中心为圆心、动镜框平面为X-Y面,建立世界坐标系;
步骤S5:将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在世界坐标系下的X、Y坐标由其A1、A2、A3在动镜坐标系下的X、Y坐标代替,获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步骤S6:以动镜模型内环半径为r1的内圆周上均匀排列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2、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3;设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到圆心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获取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2、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3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步骤S7:利用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确定动镜框平面的第一法线nZA;
步骤S8:利用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2、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3确定动镜框平面的第二法线nZB;且设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确定的平面与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2、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3确定的平面共面,及第一法线nZA与第二法线nZB平行;
步骤S9:利用驱动点的第一压电陶瓷A1、第二压电陶瓷A2、第三压电陶瓷A3,探测点的第一电容传感器B1、第二电容传感器B2、第三电容传感器B3之间与θ角的几何关系,获得第一压电陶瓷A1、第二压电陶瓷A2、第三压电陶瓷A3,探测点的第一电容传感器B1、第二电容传感器B2、第三电容传感器B3之间的解析关系以及矩阵关系的表达式为:ZB=B-1AZA,A是关于压电陶瓷驱动点位置关系的系数矩阵;B是关于电容传感器探测点位置关系的系数矩阵;ZA是关于压电陶瓷驱动点的位置矩阵;ZB是关于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的位置矩阵;通过求数值矩阵拟矩阵获得传动方程,对矩阵A,B的表达式进行验证,解析结果与数值结果一致,验证矩阵A,B的表达式无误,实现动镜微调整。
本发明在动镜模型上设有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2、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3。
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的驱动点A3,在动镜模型半径为r2的外圆周上均匀排列,以动镜圆心为原点,以动镜表面为X-Y平面建立坐标系,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位于X轴上。
在动镜坐标系下,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的坐标分别为:
A1(r2,0,0);
以动镜框中心为圆心,动镜框平面为X-Y面,建立世界坐标系,世界坐标系XYZ与动镜坐标系x′y′z′之间的关系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由于倾斜角度较小,最大仅为60″,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在动镜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下,x、y方向最大坐标差为r2(1-cos(60″)),由于而r2仅为100mm左右,因此,两者相差极小,可忽略不计。为简化模型,我们将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在世界坐标系下的X、Y坐标由其在动镜坐标系下的X、Y坐标代替。由此,可以获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分别为:
A1(r2,0,ZA1);
ZA1、ZA2、ZA3分别为A1,A2,A3的Z轴坐标值。
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2、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3在动镜内环半径为r1的位置上均匀分布,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与圆心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与驱动点类似,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2、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3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分别为:
B1(r1cosθ,r1sinθ,ZB1);
B2(r1cos(θ+120°),r1sin(θ+120°),ZB2);
B3(r1cos(θ+240°),r1sin(θ+240°),ZB3)。
ZB1、ZB2、ZB3分别为B1,B2,B3的Z轴坐标值。
通过三角关系对其化简得到:
B1:(r1cosθ,r1sinθ,ZB1),
B2:
B3:
由A1、A2、A3确定的动镜框平面的第一法线nZA方程为:
ZA1A2为Z平面内的向量A1A2,即向量A1A2是以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为起点、以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A2为终点的有向线段,ZA1A3为Z平面内的向量A1A3,即向量A1A3是以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A1为起点、以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A3为终点的有向线段,i、j、k分别为X,Y,Z的单位向量。由B1、B2、B3确定的平面第二法线nZB方程为:
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B1到圆心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如图2所示。
由于A1、A2、A3确定的平面与B1、B2、B3确定的平面共面(都在同一个动镜平面上),因此,第一法线nZA与第二法线nZB平行。
由于A1、A2、A3的平面与B1、B2、B3的平面共面,有:
(0,0,ZA)=(0,0,ZB),ZA为A1、A2、A3的Z轴坐标均值,ZB为B1、B2、B3的Z轴坐标均值。
对于B1、B2、B3确定的平面的Z轴坐标均值ZA、ZB为:
ZA1+ZA2+ZA3=ZB1+ZB2+ZB3 (3)
联立等式(1)、(2)、(3)得到探测点关于驱动点的方程为:
ZA1+ZA2+ZA3=ZB1+ZB2+ZB3
整理获得矩阵形式为:
公式(1)sinθ-公式(2)cos
由于结果过于复杂,可以采用直接代入矩阵形式,通过求数值矩阵拟矩阵获得传动方程。所述矩阵形式表示为:
ZB=B-1AZA
以上矩阵具体形式如下:其中:ZA、ZB表示参数;
通过数值计算,对上面所述的矩阵A,B的表达式进行了验证,解析结果与数值结果一致,验证所述矩阵A,B的表达式无误。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满足系统对动镜移动量的高精度要求。能够减小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装配误差对物镜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从而让实际值更加接近理论值,改善成像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
1.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压电陶瓷的驱动点的位置和电容传感器的探测点的位置,得到动镜的解耦算法,解耦算法给出驱动点应该执行微调整的位移,实现控制动镜微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以动镜模型半径为r2的外圆周上均匀排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
步骤S2:以动镜圆心为原点、以动镜表面为X-Y平面,建立动镜坐标系,并将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设于X轴上;
步骤S3:利用动镜坐标系,获取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的坐标;
步骤S4:以动镜框中心为圆心、动镜框平面为X-Y面,建立世界坐标系;
步骤S5:将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X、Y坐标由其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动镜坐标系下的X、Y坐标代替,获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步骤S6:以动镜模型内环半径为r1的内圆周上均匀排列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设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到圆心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获取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步骤S7:利用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确定动镜框平面的第一法线nZA;
步骤S8:利用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确定动镜框平面的第二法线nZB;且设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确定的平面与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确定的平面共面,及第一法线nZA与第二法线nZB平行;
步骤S9:利用驱动点的第一压电陶瓷、第二压电陶瓷、第三压电陶瓷,探测点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第三电容传感器之间与θ角的几何关系,获得第一压电陶瓷、第二压电陶瓷、第三压电陶瓷,探测点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第三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解析关系以及矩阵关系的表达式为:ZB=B-1AZA,A是关于压电陶瓷驱动点位置关系的系数矩阵;B是关于电容传感器探测点位置关系的系数矩阵;ZA是关于压电陶瓷驱动点的位置矩阵;ZB是关于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的位置矩阵;通过求数值矩阵拟矩阵获得传动方程,对矩阵A,B的表达式进行验证,解析结果与数值结果一致,验证矩阵A,B的表达式无误,实现动镜微调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88199.9A CN102621651B (zh) | 2012-03-29 | 2012-03-29 | 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88199.9A CN102621651B (zh) | 2012-03-29 | 2012-03-29 | 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21651A CN102621651A (zh) | 2012-08-01 |
CN102621651B true CN102621651B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656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8819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1651B (zh) | 2012-03-29 | 2012-03-29 | 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216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4758A (zh) * | 2012-08-29 | 2013-01-02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光刻投影物镜中光学元件x-y微动调整装置 |
CN110794546A (zh) * | 2019-11-24 | 2020-02-14 | 北京长峰科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六轴并联压电致动镜框姿态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80570B2 (en) * | 2000-10-18 | 2003-06-17 | Carl-Zeiss-Stiftung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an optical element |
CN101464554A (zh) * | 2008-12-30 | 2009-06-24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可动镜片微调整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60959A (ja) * | 1991-09-04 | 1993-03-12 | Ricoh Co Ltd | 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部品支持・固定部材 |
JP5086187B2 (ja) * | 2008-06-19 | 2012-11-28 |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 スリット幅調整装置及び顕微鏡レーザ加工装置 |
-
2012
- 2012-03-29 CN CN201210088199.9A patent/CN1026216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80570B2 (en) * | 2000-10-18 | 2003-06-17 | Carl-Zeiss-Stiftung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an optical element |
CN101464554A (zh) * | 2008-12-30 | 2009-06-24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可动镜片微调整机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平5-60959A 1993.03.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21651A (zh) | 2012-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76985B (zh) | 具有弯曲焦面或目标基准元件和场补偿器的共焦成像设备 | |
US12189209B2 (en) |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 |
CN103056731A (zh) | 大口径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五轴精密超声铣磨加工方法 | |
CN103969787A (zh) | 一种离轴四反镜头的初装定位方法 | |
CN102508359A (zh) | 一种动镜二维平面调整装置 | |
CN102705657B (zh) | 小型高稳定多功能光学反射镜挠性支撑架 | |
CN102621651B (zh) | 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 | |
CN104216237A (zh) | 一种解耦的光刻投影物镜中透镜偏心调节装置 | |
TW201543099A (zh) | 具有凸台的鏡頭及利用凸台的傾斜調整方法 | |
JP2013174784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組み付け方法、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型 | |
CN102891155B (zh) | 用于制作镜头的晶圆级贴合方法 | |
CN104316082A (zh) | 一种经纬仪外场无穷远距离校正方法 | |
CN102284859A (zh) | 一种航天遥感仪器的数字化装配方法 | |
JP2015118111A (ja) | レンズ枠、レンズ組立体、およびレンズ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6338250A (zh) | 一种光电子封装柔性并联平台末端位姿检测系统及方法 | |
JP6022044B2 (ja) | 複数のマイクロ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TW200944748A (en) | Lens measuring device, lens measuring method and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 |
WO2019029331A1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04972271B (zh) | 一种微结构阵列器件模芯制造方法 | |
CN110109230A (zh) | 一种非球面类复杂曲面工件的智能化拼接装配方法 | |
JP2016002621A (ja) | 非球面レンズの心取り加工方法 | |
CN202013454U (zh) | 一体化光纤激光准直器及其制作装置 | |
CN103493314A (zh) | 激光设备和用于制造所述激光设备的方法 | |
CN102129129A (zh) | 一体化光纤激光准直器及其制作装置 | |
TWI613478B (zh) | 單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