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6196A - 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16196A CN102616196A CN2012101090862A CN201210109086A CN102616196A CN 102616196 A CN102616196 A CN 102616196A CN 2012101090862 A CN2012101090862 A CN 2012101090862A CN 201210109086 A CN201210109086 A CN 201210109086A CN 102616196 A CN102616196 A CN 1026161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reinforcing plate
- protective plate
- protection device
- car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在车门外板(7)与车门内板(6)之间设有加强板(1),在所述加强板(1)朝向车门内板(6)的板面上设置有防护板(3),该防护板(3)位于加强板(1)下部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防护板(3)为“U”形,该防护板(3)的开口端扣装固定在加强板(1)上。本发明通过在轿车车门加强板上设置防护板,不仅能够减小侧碰时对座椅及乘员的撞击力,保护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而且能有效防止乘员被尖锐物体刺伤,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防护效果显著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轿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侧碰安全技术有两种:一种采用侧气囊、气帘等,另一种是在车门总成上增加防撞杆。采用侧气囊、气帘的技术,在碰撞发生时,传感器引发气体发生器,使气袋迅速充气来保护乘员的安全,这种技术开发成本高,侧气囊对车身空间有一定要求,不适合空间不足的轿车,并且在受到低速碰撞时,传感器不易启动,安全性较差;同时,侧气囊、气帘只能保护乘员腰部以上的部位,对乘员的腰部以及腰部以下的部位没有防护作用,特别是在碰撞中有尖锐物体刺穿车门时,侧气囊、气帘极容易被刺穿,致使乘员受到伤害。在车门总成上增加防撞杆的技术,利用防撞杆的屈服变形吸收碰撞事故中产生的能量来保护乘员安全,但防撞杆只能保护乘员腰部以上的部位,防护范围有限,并且当有尖锐物体刺穿车门时,防撞杆不能阻挡尖锐物刺伤乘员,仍然存在安全性较差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保护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部位、并能防止乘员在轿车侧碰时被刺伤的保护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加强板(1)、防护板(3)、车门内板(6)和车门外板(7),在车门外板(7)与车门内板(6)之间设有加强板(1),在所述加强板(1)朝向车门内板(6)的板面上设置有防护板(3),该防护板(3)位于加强板(1)下部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防护板(3)为“U”形,该防护板(3)的开口端扣装固定在加强板(1)上。
本发明在车门加强板的下部设置防护板,该防护板正对乘员座椅,当乘员坐在座椅上时,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位于防护板的侧边。在轿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防护板受碰撞屈服变形,将碰撞的部分能量吸收,这样通过防护板传递给座椅的撞击力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碰撞对乘员的冲击,使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不受或少受伤害。若碰撞中有尖锐物体刺穿车门时,防护板的闭合端可以阻挡尖锐物体,以防止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被刺伤。防护板为“U”形,不仅造型简单、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而且变形量大,相应地承受的冲击力大,防护效果更显著。
由此可见,本发明能够有效保护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增强了乘车安全。本发明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侧气囊、防撞杆等结合起来使用,形成多方位覆盖式保护,以保障轿车乘员的安全。
所述防护板(3)的开口端向外翻边形成支耳,该支耳通过紧固螺钉(4)与加强板(1)相固定,并由螺母(5)锁紧,所述螺母(5)焊接在加强板(1)朝向车门外板(7)的板面上。以上结构防护板与加强板之间连接牢固,并且防护板的拆装方便、快捷。
在所述防护板(3)与加强板(1)之间设置有海绵垫(2),该海绵垫(2)通过紧固螺钉(4)固定。海绵垫一方面可以在碰撞中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另一方面,海绵垫可以增大摩擦,以防止防护板与加强板之间发生松动。
为了方便加工制造,所述防护板(3)为钣金件。防护板(3)的厚度以1.5-2.5mm为宜,厚度过小,防护板的强度差,会影响防护效果;厚度过大,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增大材料成本。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轿车车门加强板上设置防护板,不仅能够减小侧碰时对座椅及乘员的撞击力,保护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而且能有效防止乘员被尖锐物体刺伤,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防护效果显著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由加强板1、海绵垫2、防护板3、紧固螺钉4、螺母5、车门内板6和车门外板7等构成。其中,车门外板7位于车门内板6的外侧,两者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所述车门外板7与车门内板6之间设有加强板1,该加强板1为钣金件,并固定在车门外板7上。在所述加强板1朝向车门内板6的板面上设置有防护板3,该防护板3位于加强板1下部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防护板3正对乘员座椅,当乘员坐在座椅上时,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位于防护板3的内侧。
如图1、图2所示,防护板3优选为钣金件,厚度为1.5-2.5mm。所述防护板3为“U”形,该防护板3的闭合端为平面,防护板3的开口端向外翻边,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支耳,各支耳上均钻有过孔。所述防护板3的开口端扣装在海绵垫2上,防护板3的支耳与海绵垫2的一个侧面紧贴,海绵垫2的另一个侧面贴靠在加强板1上。紧固螺钉4依次穿过支耳上的过孔、海绵垫2上的通孔以及加强板1上的安装孔,将防护板3、海绵垫2和加强板1连接在一起。所述紧固螺钉4由螺母5锁紧,该螺母5焊接在加强板1朝向车门外板7的板面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轿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防护板3受碰撞屈服变形,将碰撞的部分能量吸收,这样通过防护板3传递给座椅的撞击力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碰撞对乘员的冲击,使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不受或少受伤害。若碰撞中有尖锐物体刺穿车门外板7及加强板1时,防护板3的闭合端可以阻挡尖锐物体,以防止乘员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被刺伤。
Claims (4)
1.一种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在车门外板(7)与车门内板(6)之间设有加强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板(1)朝向车门内板(6)的板面上设置有防护板(3),该防护板(3)位于加强板(1)下部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防护板(3)为“U”形,该防护板(3)的开口端扣装固定在加强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的开口端向外翻边形成支耳,该支耳通过紧固螺钉(4)与加强板(1)相固定,并由螺母(5)锁紧,所述螺母(5)焊接在加强板(1)朝向车门外板(7)的板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护板(3)与加强板(1)之间设置有海绵垫(2),该海绵垫(2)通过紧固螺钉(4)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为钣金件,厚度为1.5-2.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090862A CN102616196A (zh) | 2012-04-13 | 2012-04-13 | 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090862A CN102616196A (zh) | 2012-04-13 | 2012-04-13 | 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16196A true CN102616196A (zh) | 2012-08-01 |
Family
ID=4655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090862A Pending CN102616196A (zh) | 2012-04-13 | 2012-04-13 | 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1619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96655A (zh) * | 2015-07-22 | 2017-05-24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3114A (en) * | 1987-11-05 | 1988-11-08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and arm rest |
CN1958346A (zh) * | 2006-09-27 | 2007-05-09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防撞板 |
CN101850751A (zh) * | 2009-04-03 | 2010-10-06 |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 汽车用内装部件 |
CN101959720A (zh) * | 2008-03-06 | 2011-01-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车门的双重支撑垫 |
CN202574104U (zh) * | 2012-04-13 | 2012-12-05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轿车乘员防护装置 |
-
2012
- 2012-04-13 CN CN2012101090862A patent/CN10261619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3114A (en) * | 1987-11-05 | 1988-11-08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and arm rest |
CN1958346A (zh) * | 2006-09-27 | 2007-05-09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防撞板 |
CN101959720A (zh) * | 2008-03-06 | 2011-01-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车门的双重支撑垫 |
CN101850751A (zh) * | 2009-04-03 | 2010-10-06 |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 汽车用内装部件 |
CN202574104U (zh) * | 2012-04-13 | 2012-12-05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轿车乘员防护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96655A (zh) * | 2015-07-22 | 2017-05-24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61029B (zh) | 吸能式汽车座椅 | |
CN107972542A (zh) | 调角器连接板及具有该调角器连接板的汽车座椅 | |
KR101449069B1 (ko) | 차량의 전방 차체구조 | |
CN204821432U (zh) | 一种汽车防护杠 | |
CN205059737U (zh) | 一种汽车底盘全框式前托架 | |
CN202847635U (zh) | 一种舱门气囊客车侧翻安全防护装置 | |
CN201304950Y (zh) | 汽车防侧撞装置 | |
CN102849121B (zh) | 一种乘员舱形状保持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 |
CN201405812Y (zh) | 汽车保险杠 | |
CN205574062U (zh) |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 |
CN102616200B (zh) | 客车侧翻安全防护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2201051U (zh) | 一种汽车前围挡板 | |
CN202574104U (zh) | 轿车乘员防护装置 | |
CN102616196A (zh) | 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 | |
CN203358689U (zh) | 一种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 |
CN102529866B (zh) | 汽车侧面保护装置 | |
CN202080155U (zh) | 一种新型结构轿车前座椅后横梁 | |
CN110588803B (zh) | 一种防变形的汽车地板纵梁及其吸能方式 | |
JP2008001149A (ja) | 車両側部構造 | |
CN204184464U (zh) | 一种汽车后地板和后座椅安装支架总成及汽车 | |
CN204037689U (zh) | 汽车翼子板边梁总成 | |
CN202006774U (zh) | 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 | |
KR20140087256A (ko) | 차량의 전방 차체 구조물 | |
CN202518108U (zh) | 一种可压溃仪表板结构 | |
CN210852362U (zh) | 车辆后排乘员保护装置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