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600249A - 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0249A
CN102600249A CN2011100275458A CN201110027545A CN102600249A CN 102600249 A CN102600249 A CN 102600249A CN 2011100275458 A CN2011100275458 A CN 2011100275458A CN 201110027545 A CN201110027545 A CN 201110027545A CN 102600249 A CN102600249 A CN 102600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
scald
medicine
radix
rhizoma rhe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75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0275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002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00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0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烫伤药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比例为:大黄45-60份、冰片45-60份、寒水石45-60份、辅料芝麻油700-78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烧烫伤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辅料芝麻油放入容器中加热至90-110度,然后将大黄和寒水石放入,加热至煮沸,再然后放入冰片,待上述混合物冷却后过滤,将所得药水剂封存。本发明通过使用上述的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治愈烧烫伤病人的同时,节省治疗费用。

Description

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烧伤或烫伤的情况,给自身的精神或肉体带来痛苦。引起烧伤或烫伤的原因很多,如日常生活中滚烫的开水或滚油引起的烫伤,特殊工作环境的异外事故,高温操作、或化学药物的烧伤,电灼烧,火灾,以及战争时期的燃烧、爆炸等,都会给伤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烧烫伤从受伤害程度情况分为多种不同度数的烧伤,一般分为I、II、III度等。I度为最轻,III度为最重,I、II度烧伤较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法为西药或中药治疗,西药治疗药品中多含有激素,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治愈后易留下伤疤或色素沉淀,而目前的中药配方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治愈烧烫伤病人的同时,节省治疗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烫伤药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比例为:
大黄45-60份、冰片45-60份、寒水石45-60份、辅料芝麻油700-780份。
优选的,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比例为,
大黄50份、水片50份、寒水石48份、辅料芝麻油75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烧烫伤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辅料芝麻油放入容器中加热至90-110度,然后将大黄和寒水石放入,加热至煮沸,再然后放入冰片,待上述混合物冷却后过滤,将所得药水剂封存。
优选的,所述大黄、冰片、寒水石和辅料芝麻油的比例为:
大黄45-60份、冰片45-60份、寒水石45-60份、辅料芝麻油700-780份。
因此,本发明通过使用上述的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治愈烧烫伤病人的同时,节省治疗费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烧烫伤药物的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述烧烫伤药物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比例为:
大黄45-60份、冰片45-60份、寒水石45-60份、辅料芝麻油700-780份,重量份以克计。
烧烫伤的第一症状是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体微循环遭到破坏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细胞微循环血栓产生,内为凝固、中为瘀带、外为充血所致。本实施例从病因入手,疏通淤带的细胞微循环,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救活了创面皮肤再生器官--汗腺、毛囊和皮脂腺,减少渗出,阻止创面向深度发展,为创面修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烧烫伤最大的危险是感染,由于创面微循环血管栓塞,临床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抗菌素达不到创面部位抗体,补体血细胞等免疫物质均不能及时供应创面所需,因而抗感染效果不理想,本实施例在疏导细胞微循环的同时将本实施例所述药剂中消炎成分透过细胞壁植入血细胞和皮肤器官形成保护膜,控制创面感染,降低创口温度,阻止坏死细胞液化,促进焦痂,使之与健康细胞组织脱离并自然脱落,防止绿脓杆菌感染症状的发生,同时在本实施例药水剂的作用下创面会形成米黄色半稠软、半透明的、具有一定通透性的抗菌膜,代替人体表皮的保护和防范功能,保持创面环境的干燥与恒温。创面的排泄物随涂抹药物一起自然脱落,能够减轻病人的疼痛,有利创面修复愈合。
严重烧烫伤经过治疗后往往留下浅灰色的皮组织,需进一步实行削植皮等方法,或经炎热的夏天利用汗腺向皮组织外的蒸发将灰色素排出。而本实施例在治疗过程中,在控制感染的同时能够形成皮肤器官细胞的抗体,养护了创口内残留的上皮岛,使其在焦痂下滋生,即使在II度、III度烧烫伤的创口中也有残留和局部完好的上皮细胞,伤口愈合与上皮细胞组织恢复同步进行,防止愈合留疤和皮肤挛缩。
本实施例成品药水剂为米黄色,功能拔毒祛腐、生机、抗菌、消肿止痛、修复皮组织作用,机理为煨脓养创、灭菌生新。在使用时采用涂抹晾干法,首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剪破水泡放掉积液,若为I度烧烫伤则仅需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将本实施例药水剂均匀涂抹到创面上,保持清洁晾干后表层形成保护膜,避免外环境的感染,若渗出液较多可适用消毒棉球吸干,若皮肤受火或受热液烧烫伤后,不强求严格的清创消毒,一般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再用干消毒棉球吸干后涂抹本药水剂即可,疱皮破损黄色结痂形成时,用药不可减少,每日早晚12小时各一次,并且患者可根据烧、烫伤面积、深度、体温、白血球等身体全身情况再配合输液全身消炎补充营养治疗。
下面结合病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1、付××,男,27岁,工人,在某钢铁集团工作,被高温炉包钢水溅出烧伤前胸口,创面从身体的脖子下到肚子创伤面积13×11厘米,为III度烧伤,胸口创面红肿滚烫,部分疮口出现水泡,准备用药时已经过五个小时,坏死细胞液化,创面出现连串水泡,使用本药剂后第一天晚上创面的红肿疼痛减轻,表层形成粘稠;第三天红肿渐渐明显回缩,伤口不再疼痛,表层的皮细胞和挑破的水泡融合在一起,开始渐渐出现结痂;第十五天红肿完全消退不再疼痛,疮口愈合封死形成厚厚的结痂,伤口开始热痒;第二十天到第二十三天用药伤口细胞渐渐恢复正常,创面结痂一点点自然脱落;第二十六天后创面结痂脱落后出现粉红色的新生皮组织,经十余天的成长,疮口恢复,肤色稍有差别。
2、张××,男,6周岁,在玩耍时不经意被开水从左手的手腕下到胳膊肘烫伤,创伤面积约为3×12厘米,患者创面皮肤明显红肿,还有红斑、水泡及溃破糜烂或继发感染,在使用本实施例所述药剂治疗时首先用有机淡盐水冲洗创面,再用棉球擦拭后使用针头将一个个水泡挑破放出积液,等积液释放干净后再用有机淡盐水擦净;然后使用本药剂用军用棉棒将创面伤口均匀涂抹,用药当天晚上现察创面表皮出现明显粘膜,肿胀发热,第四天用药后创面肿胀有明显的下落,创面上一些溃烂的伤口的白色浓液被药物逐渐吸收结痂,疮口大部分结痴将伤口封严;第七天创伤的肿张消退,溃烂被皮组织和药物吸取表层形成厚厚结痂,伤口明显热痒;第十天伤口受伤组织渐渐恢复正常,表层的结痂也在一点点脱落,第二十五天创面伤口结痂自然脱落,出现粉红色的嫩肉及新生的皮组织,新生细胞老化后恢复正常,肤色稍有差别。
3、张×,女,36岁,工人,霸州市老滴头村,被工厂锅炉水喷出烫伤右腿,腿部面积烫伤40%,褶皱水泡32个,有小面积的感染,经过消毒挑破水泡涂抹本药剂后疼痛明显减少,用药两天红肿明显回落,表层形成米黄色结痴;用药五天后红肿渐渐消退,结痂增厚;用药十天红肿消退结痂边缘开始出现自然脱落,伤口发热发痒,二十天后伤口结痂自然脱落恢复正常。
4、李×,男,23岁,工人,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在工厂炼油毡时由于油锅加料过多喷出烧伤面部,脸部红肿,为I度烧伤,使用本药剂均匀涂抹,半小时后伤口疼痛渐渐不再难以忍受;三天后红肿渐渐回落消退;五天后基本痊愈,肤色正常,未出现脱皮。
本发明烧烫伤药物的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比例为,
大黄50份、冰片50份、寒水石48份、辅料芝麻油750份。
本发明烧烫伤药物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烧烫伤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辅料芝麻油放入容器中加热至90-110度,然后将大黄和寒水石放入,加热至煮沸,再然后放入冰片,待上述混合物冷却后过滤,将所得药水剂封存,所述大黄、冰片、寒水石和辅料芝麻油的比例为:大黄45-60份、冰片45-60份、寒水石45-60份、辅料芝麻油700-780份,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方便易行,降低了患者的用药成本。
因此,本发明通过使用上述的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治愈烧烫伤病人的同时,节省治疗费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烧烫伤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比例为:
大黄45-60份、冰片45-60份、寒水石45-60份、辅料芝麻油700-7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烫伤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比例为:
大黄50份、冰片50份、寒水石48份、辅料芝麻油750份。
3.一种烧烫伤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辅料芝麻油放入容器中加热至90-110度,然后将大黄和寒水石放入,加热至煮沸,再然后放入冰片,待上述混合物冷却后过滤,将所得药水剂封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烫伤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冰片、寒水石和辅料芝麻油的比例为:
大黄45-60份、冰片45-60份、寒水石45-60份、辅料芝麻油700-780份。
CN2011100275458A 2011-01-23 2011-01-23 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6002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75458A CN102600249A (zh) 2011-01-23 2011-01-23 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75458A CN102600249A (zh) 2011-01-23 2011-01-23 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0249A true CN102600249A (zh) 2012-07-25

Family

ID=4651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75458A Pending CN102600249A (zh) 2011-01-23 2011-01-23 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0024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82A (zh) * 1990-07-03 1992-01-15 马怀斌 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的制造方法
CN1247077A (zh) * 1999-04-15 2000-03-15 崔北双 一种烧烫伤油及其配制方法
CN1733086A (zh) * 2005-09-09 2006-02-15 张金诚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1487A (zh) * 2007-02-09 2007-08-08 李笑银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成药及制作方法
CN101259169A (zh) * 2008-05-12 2008-09-10 王海林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4687A (zh) * 2009-05-15 2010-11-17 钟基友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特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82A (zh) * 1990-07-03 1992-01-15 马怀斌 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的制造方法
CN1247077A (zh) * 1999-04-15 2000-03-15 崔北双 一种烧烫伤油及其配制方法
CN1733086A (zh) * 2005-09-09 2006-02-15 张金诚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1487A (zh) * 2007-02-09 2007-08-08 李笑银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成药及制作方法
CN101259169A (zh) * 2008-05-12 2008-09-10 王海林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4687A (zh) * 2009-05-15 2010-11-17 钟基友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特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少波: "自制烫伤油治疗烧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7856B (zh) 一种治疗烧伤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905A (zh)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1423A (zh) 一种用于伤口清洗的护理液
CN102302678B (zh) 一种皮膜修复药
CN101152388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6281B (zh)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清洗的护理液
CN103585347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0349B (zh) 一种烧伤、烫伤药膏
CN101797303A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膏剂
CN105031622A (zh)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0249A (zh) 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7286B (zh) 一种用于减轻外科术后伤口感染及缝线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1890A (zh) 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
CN101502578B (zh) 用于及时止痛、控制外伤炎症、收敛创口、生肌治愈的香薰应急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3077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304B (zh) 一种用于治疗外科伤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5675A (zh) 一种创伤再生修复用化腐生肌粉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1579401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
CN103432396A (zh) 一种治疗跌打外伤、痈疖疮疡的中药外用组合物
CN103127274A (zh) 一种四季火烧烫伤药
CN117298187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以及外伤所致的创伤的药物
CN105168510A (zh) 一种治疗创伤的中药制剂
CN1559457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剂“速效烧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605A (zh) 一种治疗压疮的中药褥愈油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692A (zh) 皮肤创伤快速止血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 Ji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