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5475B - 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5475B CN102595475B CN201110002328.3A CN201110002328A CN102595475B CN 102595475 B CN102595475 B CN 102595475B CN 201110002328 A CN201110002328 A CN 201110002328A CN 102595475 B CN102595475 B CN 1025954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asurement
- frequency band
- base station
- ability
- carr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406668 Loxodonta cyclo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所述测量能力为:UE工作在一个频带或者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所述UE在各个频带上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基站获取UE的测量能力后,便可根据给所述UE配置的进行聚合的载波所归属的频带、当前配置的测量任务的测量对象的载频所归属的频带及所述UE的测量能力,决定是否给UE配置测量间隔。本发明还相应地公开了一种UE。通过本发明,基站可以在不必要的时候不给UE配置测量间隔,从而能够减少异频异系统测量对业务的影响,避免载波聚合场景下UE进行测量时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背景技术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小区重选和切换是其重要的功能。为了顺利实现小区重选,UE需要对不同小区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以便选择合适的小区进行驻留。当UE在某个小区与网络建立连接之后,UE仍然需要对其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以便选择合适的小区进行切换,满足移动性要求。
UE在连接态下测量的具体过程包括:网络侧将测量控制消息发送给UE,其中,该测量控制消息中包括测量标识(Measurement Identity,MID)、测量对象(MeasurementObject,MO)、报告配置(Report Configuration,RC)以及测量的其他相关属性。UE根据测量控制消息中的测量对象、报告配置去执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生成测量报告上报给网络侧。一般的,每个测量任务都包含测量标识、测量对象属性(如载频(载波的中心频点,即绝对无线频道编号(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邻区列表等)和报告配置属性(如事件触发上报或周期上报,触发事件由触发条件定义(A1、A2...),触发条件相关的门限、偏移、触发时间(Time To Trigger,TTT)等)。根据测量对象所在的载频不同,测量任务又分为同频测量和异频测量,即测量对象的载频与服务小区所在的载频(服务小区所在的载频指的是UE与该服务小区进行通讯的中心频点)相同则为同频测量,测量对象的载频与服务小区所在的载频不同则为异频测量,异系统测量指的是测量对象不是E-UTRAN的测量任务,如测量对象为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CDMA2000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GERAN(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的测量任务。对于同频测量任务的测量,UE可以直接执行测量,不需要测量间隔(measurement gap);对于异频异系统测量任务的测量,UE需要网络侧配置测量间隔,即指定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UE暂时中断与服务小区的通讯去执行异频异系统的测量。如果需要配置测量间隔,基站通过RRC重配消息将测量间隔配置给UE。
LTE中,UE在连接态下只能通过一个小区与基站进行通讯,当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任务的测量时,基站根据UE上报的能力来决定给UE配置测量间隔,UE在这个测量间隔指定的时间内,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基站不会调度UE。图1为相关技术中UE上报测量能力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站通过UE能力查询(UE Capability Enquiry)消息请求UE上报测量能力,UE通过UE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消息将自身的测量能力上报给基站,其中包含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任务的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具体如下:当UE处于频带x上的某个频率时,测量频带y上的频率是否需要测量间隔,其中的y可以等于x,此时表示UE处于频带x上的某个频率时,测量频带x上的异频是否需要测量间隔。频带指的是对某一段上行和下行频段的编号,如36.10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User Equipment(UE)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中表5.5-1中提到的,频带1代表FDD中上行1920MHz到1980MHz、下行2110MHz到2170MHz的频段。
为向移动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高级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LTE-A)提出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其目的是为具有相应能力的UE提供更大宽带、提高UE的峰值速率。LTE中,系统支持的最大下行传输带宽为20MHz,载波聚合是将两个或者更多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s,CC)聚合起来支持大于20MHz,且最大不超过100MHz的传输带宽。载波聚合按各分量载波在频域上是否连续,可以分连续的载波聚合和非连续的载波聚合,因此,载波聚合中UE进入连接态后可以同时通过多个小区与基站进行通讯,当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任务的测量时,基站决定 给UE配置测量间隔,UE在这个测量间隔指定的时间内,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基站不会调度UE。
当前已经定义的LTE-A支持的系统内测量事件为:
事件A1:主或辅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指定门限。
事件A2:主或辅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指定门限。
事件A3:邻接小区的信号质量比主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一个指定的偏移。
事件A4:邻接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指定门限。
事件A5:主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指定门限1,邻接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指定门限2。
事件A6:邻接小区的信号质量比辅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一个指定的偏移。
当前已经定义的LTE-A支持的系统间测量事件为:
事件B1:邻接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指定门限。
事件B2:主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指定门限1,邻接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指定门限2。
为了支持载波聚合,UE的射频结构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LTE-A中,UE的接收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只有一个接收机,支持的带宽超过20MHz,只支持相同频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另外一种是有多个接收机,每个接收机支持的带宽小于等于20MHz,支持相同频带内连续和不同频带非连续的载波聚合。由于UE接收机的结构是内部实现,按照当前的共识,基站的算法需要屏蔽这些内部结构,因此某些情况下,基站无法确定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配置测量间隔。图2为一实施例中UE的构造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UE有两个独立的接收机,分别支持20M的带宽,接收机1支持工作在频带1/2/3上,接收机2支持工作在频带1/4/5上,如果基站只给UE配置频带1上的一个分量载波,那么UE可以使得接收机1或接收机2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的,如果采用接收机1,那么UE执行频带2/3上的异频测量就需要测量间隔,但是执行 频带4/5上的异频测量就不需要测量间隔。但是,载波聚合中,由于UE进入连接态后可以同时通过多个小区与源基站进行通讯,所以,如果UE仍然按照LTE的方式上报,由于UE无法预知基站会给UE配置哪些分量载波进行聚合,因此为了顾全大局,避免需要测量间隔的时候基站没有配置,UE很大程度上会针对所有的频带都需要测量间隔去执行测量,这就会造成UE不需要测量间隔的时候基站配置了测量间隔,根据测量间隔的定义,在测量间隔指定的时间内,基站不会调度UE,而这段时间内基站完全可以按照正常调度UE,因此,不必要的测量间隔无疑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及UE,能够准确上报UE的测量能力,从而能够避免载波聚合场景下调用UE进行测量时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包括:用户设备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所述测量能力为:UE工作在一个频带或者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所述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
所述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后,该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给所述UE配置的进行聚合的载波所归属的频带、当前配置的测量任务的测量对象的载频所归属的频带及所述UE的测量能力,决定是否给UE配置测量间隔。
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基站向所述UE发送UE能力查询消息。
该方法还包括: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的同时,上报自身的载波聚合能力。
所述UE有额外执行测量的能力,则所述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为:结合所述额外测量能力进行上报。
在最大支持n个载波进行聚合时,所述载波聚合场景包括n个载波聚合的 场景。
在最大支持n个载波进行聚合时,所述载波聚合场景还包括1个载波、和/或2个载波、和/或3个载波、......、和/或n-1个载波聚合的场景。
所述UE上报的UE测量能力与支持载波聚合能力的索引相同。
一种UE,用于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所述测量能力为:UE工作在一个频带或者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所述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
所述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为:所述UE根据基站发送的UE能力查询消息进行上报。
所述UE,还用于在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的同时,上报自身的载波聚合能力。
所述UE有额外执行测量的能力时,所述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为:结合所述额外测量能力进行上报。
本发明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及UE,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所述测量能力为:UE工作在一个频带或者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所述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基站获取UE的测量能力后,根据给所述UE配置的进行聚合的载波所归属的频带、当前配置的测量任务的测量对象的载频所归属的频带及所述UE的测量能力,决定是否给UE配置测量间隔。本发明扩展了UE能力上报,包含载波聚合中测量能力的内容,具体针对载波聚合场景,上报此时测量各个频带是否需要测量间隔,基站可以根据这个能力给UE配置测量间隔,从而基站可以在不必要的时候不给UE配置测量间隔,减少异频异系统测量对业务的影响,避免载波聚合场景下UE进行测量时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UE上报测量能力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UE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UE上报测量能力及基站进行测量配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UE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UE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所述测量能力为:UE工作在一个频带或者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所述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基站获取UE的测量能力后,根据给所述UE配置的进行聚合的载波所归属的频带、当前配置的测量任务的测量对象的载频所归属的频带及所述UE的测量能力,决定是否给UE配置测量间隔。
图3为本发明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所述测量能力为:UE工作在一个频带或者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所述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
这里,UE一般根据基站发送的UE能力查询消息,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当然,UE还可以同时上报自身的载波聚合能力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UE只有一个接收机的场景,此时支持连续的载波聚合,即UE只能工作在一个频带内,那么UE上报工作在某一频带(UE支持的频带)上时,执行各个频带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本发明中,所述异频包含与工作频带在相同频带的异频,以及与工作频带在不同频带的异频。
对于UE有多个接收机的情况,当UE支持n个载波进行聚合时,聚合场景包括:1个载波、2个载波、......、n-1个载波、n个载波聚合的场景,此时,UE可以仅上报n个载波聚合的场景下,UE工作在某个频带或多个频带上的载波进行聚合时,执行各个频带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UE 也可以进一步上报1个载波、和/或2个载波、和/或3个载波、......、和/或n-1个载波聚合的场景下,UE工作在某个频带或多个频带上的载波进行聚合时,执行各个频带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UE有额外执行测量的能力,即有单独的执行测量的模块,则结合该额外测量能力(即测量模块的能力)来上报测量能力,例如,测量模块支持频带1-7的测量,则测量频带1-7都不需要测量间隔,如果只支持频带1/3/4/5的测量,则上报测量频带1/3/4/5不需要测量间隔,测量频带2/6/7需要测量间隔。
步骤302:基站获取UE的测量能力后,根据给所述UE配置的进行聚合的载波所归属的频带、当前配置的测量任务的测量对象的载频所归属的频带及所述UE的测量能力,决定是否给UE配置测量间隔。
本发明还相应地提出一种UE,该UE用于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所述测量能力为:UE工作在一个频带或者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所述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
所述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为:所述UE根据基站发送的UE能力查询消息进行上报。
所述UE,还用于在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的同时,上报自身的载波聚合能力。
所述UE有额外执行测量的能力时,所述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为:结合所述额外测量能力进行上报。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中UE上报测量能力及基站进行测量配置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UE在E-UTRAN系统中中心频点在F1上的cell1完成RRC建立过程后处于连接态,F1归属于频带1,UE有两个单独的接收机,分别支持20M的带宽,该UE的构造如图2所示,接收机1支持工作在频带1/2/3 上,接收机2支持工作在频带1/4/5上,以下实施例均基于图2所示的UE。这里,UE默认采用接收机1来处理cell1的数据通讯。
基站请求UE上报能力信息,UE根据自身的能力,上报如下载波聚合能力信息:最多支持两个载波进行聚合,其中第一个频带和第二个频带没有先后顺序,只是描述支持第一个频带和第二个频带上的频率进行载波聚合,实施例1中UE上报的支持载波聚合的能力可以如表1.1所示:
编号 | 第一个频带 | 第二个频带 |
1 | 1 | 1 |
2 | 1 | 4 |
3 | 1 | 5 |
4 | 2 | 1 |
5 | 2 | 4 |
6 | 2 | 5 |
7 | 3 | 1 |
8 | 3 | 4 |
9 | 3 | 5 |
表1.1
UE还同时上报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信息,包括两部分,首先,UE工作在单频带情况下的能力信息如表1.2所示:
表1.2
由于接收机1和接收机2都支持工作在频带1上,因此如果UE只工作在频带1上,UE默认采用接收机1来处理(UE可以根据内部实现,评估采用哪个接收机处理更省电,如果采用接收机2更省电,则默认采用接收机2来处理,下同),如表1.2中的第一行,UE当前工作在频带1上,执行频带1/4/5的测量不需要测量间隔,因为接收机2可以进行频带1/4/5上的异频测量,执行频带2/3的测量需要测量间隔,因为接收机2不支持频带2/3。
其次,UE工作在双频带情况下的能力信息如表1.3所示,其中,表1.3中编号与表1.1中的编号对应,针对每个组合(即每个编号)都需要上报测量频带1-5的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表1.3中的编号也可以不上报,直接用表1.1中描述的两个载波进行聚合的组合来代替,如编号4用(2,1)来代替,表示频带2上的频率可以和频带1上的频率进行载波聚合:
表1.3
基站根据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配置如下测量任务,其中F2归属于频带1:
MID=1,MO=F1,RC=A3
MID=2,MO=F2,RC=A3
同时基站根据UE的能力(表1.2),判定UE工作在频带1(F1)上测量频带1上的异频(F2),不需要测量间隔,因此没有配置测量间隔给UE,UE收到测量任务的配置后,执行测量任务的测量。
后续基站根据业务需要,以及UE的能力即支持频带1和频带1上异频小区进行聚合,通过RRC重配消息配置了中心频点在F2上的cell2进行聚合。
另外,基站根据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又配置如下测量任务,其 中F3归属于频带4:
MID=3,MO=F3,RC=A3
同时基站根据UE的能力(表1.3),判定UE在频带1(F1)和频带1(F2)进行聚合时,测量频带4上的异频(F3),需要测量间隔,因此还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配置测量间隔(这个RRC重配消息可以和上述配置MID=3的RRC重配消息是同一个),UE收到测量任务和测量间隔的配置后,在测量间隔指定时间内执行测量任务MID=3的测量。
后续,基站根据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又配置如下测量任务,其中F4归属于频带5:
MID=4,MO=F4,RC=B2
同时基站根据UE的能力(表1.2),判定UE在频带1(F1)和频带1(F2)进行聚合时,测量频带5上的异频(F4),需要测量间隔,但是基站在此之前已经给UE配置测量间隔,因此此时不需要再次配置测量间隔,UE收到测量任务后,在测量间隔指定时间内执行测量任务MID=4的测量。
实施例2
UE在EUTRAN系统中中心频点在F1上的cell1完成RRC建立过程后处于连接态,F1归属于频带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UE的构造示意图,如图4所示,UE有三个单独的接收机,分别支持20M的带宽,UE默认采用接收机1来处理cell1的数据通讯。
基站请求UE上报能力信息,UE根据自身的能力,上报如下载波聚合能力信息:最多支持三个载波进行聚合,其中第一个频带和第二、三个频带没有先后顺序,只是描述UE支持第一个频带和第二、三个频带上的频率进行载波聚合,实施例2中UE上报的支持三载波聚合的能力可以如表2.1所示:
编号 | 第一个频带 | 第二个频带 | 第三个频带 |
1 | 1 | 1 | 5 |
2 | 1 | 1 | 6 |
3 | 1 | 1 | 7 |
4 | 1 | 4 | 5 |
5 | 1 | 4 | 6 |
6 | 1 | 4 | 7 |
7 | 1 | 5 | 5 |
8 | 1 | 5 | 6 |
9 | 1 | 5 | 7 |
10 | 2 | 1 | 5 |
11 | 2 | 1 | 6 |
12 | 2 | 1 | 7 |
13 | 2 | 4 | 5 |
14 | 2 | 4 | 6 |
15 | 2 | 4 | 7 |
16 | 2 | 5 | 5 |
17 | 2 | 5 | 6 |
18 | 2 | 5 | 7 |
19 | 3 | 1 | 5 |
20 | 3 | 1 | 6 |
21 | 3 | 1 | 7 |
22 | 3 | 4 | 5 |
23 | 3 | 4 | 6 |
24 | 3 | 4 | 7 |
25 | 3 | 5 | 5 |
26 | 3 | 5 | 6 |
27 | 3 | 5 | 7 |
表2.1
UE还同时上报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信息,由于最多支持三个载波进行聚合,因此包括三部分,即UE工作在单载波、两个载波进行聚合、三个载波进行聚合时的能力信息,其中,工作在单频带情况下的能力信息可以如(只工作在一个频带5默认采用接收机2来处理)表2.2所示:
表2.2
其次,工作在两个载波进行聚合情况下的能力信息如下,表2.1上报的是三个载波进行聚合的,基站根据表2.1就可以知道哪两个频带上的载波可以进行聚合,因此在载波聚合能力上报时不需要上报两个载波进行聚合的组合,但是上报测量能力时需要,因此需要重新组织,实施例2中UE工作在双频带情况下的能力信息可以如表2.3所示:
表2.3
最后,工作在三个载波进行聚合情况下的能力信息如表2.4所示:
表2.4
表2.4中编号与表2.1中的编号对应,针对每个组合即每个编号,都需要上报测量频带1-7异频是否需要测量间隔,需要说明的是,如果UE有额外执行测量的能力即有单独的执行测量的模块,此时则按照该额外测量能力及测量模块的能力来上报,即如果测量模块支持频带1-7的测量,则测量频带1-7都不需要测量间隔,如果只支持频带1/3/4/5的测量,则上报测量频带1/3/4/5不需要测量间隔,测量频带2/6/7需要测量间隔。
场景1:两个载波进行聚合。基站根据业务需要,以及UE的能力即支持频 带1和频带1上异频小区进行聚合,通过RRC重配消息配置了中心频点在F2上的cell2进行聚合,其中F2归属于频带1。同时,基站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配置如下测量任务:
MID=1,MO=F1,RC=A3
MID=2,MO=F2,RC=A3
MID=3,MO=F5,RC=A3
MID=4,MO=F6,RC=B2
其中F5归属于频带5,F6归属于频带6。
基站根据UE的能力(表2.3所示),判定UE在频带1(F1)和频带1(F2)进行聚合时,测量频带5上的异频(F5),不需要测量间隔,测量频带6上的异系统(F6),也不需要测量间隔,因此没有配置测量间隔给UE,UE收到测量任务的配置后,执行测量任务的测量。
后续基站根据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又配置如下测量任务,其中F3归属于频带3,F4归属于频带4:
MID=5,MO=F3,RC=A3
MID=6,MO=F4,RC=B2
基站根据UE的能力(表2.3所示),判定UE在频带1(F1)和频带1(F2)进行聚合时,测量频带3上的异频(F3),需要测量间隔,测量频带4上的异系统(F4),需要测量间隔,因此还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配置测量间隔(这个RRC重配消息可以和上述配置MID=5/6的RRC重配消息是同一个),UE收到测量任务和测量间隔的配置后,在测量间隔指定时间内执行测量任务MID=5/6的测量。
场景2:三个载波进行聚合。基站根据业务需要,以及UE的能力(表2.1所示)即支持频带1和频带1、频带5上异频小区进行聚合,通过RRC重配消息配置了中心频点在F5上的cell3进行聚合,其中F5归属于频带5。同时基站没有增加新的测量任务配置,因此基站根据UE的能力(表2.4所示),即在频带1(F1)和频带1(F2)、频带5(F5)进行聚合时,测量频带3上的异频(F3), 需要测量间隔,测量频带4/6上的异系统(F4/6),也需要测量间隔,因此继续保持原来的测量间隔配置,UE收到测量任务的配置后,在测量间隔指定时间内执行测量任务MID=4/5/6的测量。
本实施例中,UE也可以只上报工作在三个载波进行聚合时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即可,对于工作在单载波和两个载波进行聚合时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可以通过UE上报的载波聚合能力(如表2.1所示)可以推算出来,如表2.1中第10到18个组合,表明如果UE只工作在频带1,那么执行频带1/4/5/6/7的测量是不需要测量间隔的,第4/5/6个组合,表明如果UE在频带1和频带4上进行聚合,那么执行频带5/6/7的测量是不需要测量间隔的。
实施例3
UE在EUTRAN系统中中心频点在F1上的cell1完成RRC建立过程后处于连接态,F1归属于频带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UE的构造示意图,如图5所示,UE有一个单独的接收机,支持40M的带宽。
基站请求UE上报能力信息,UE根据自身的能力,上报载波聚合能力信息:最多支持一个载波进行聚合,支持最大带宽为40MHz,UE上报的载波聚合能力信息可以如表3.1所示:
编号 | 支持频带 |
1 | 1 |
2 | 2 |
3 | 3 |
表3.1
UE还同时上报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信息,可以如表3.2所示:
表3.2
基站根据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配置如下测量任务,其中F2归属于频带1:
MID=1,MO=F1,RC=A3
MID=2,MO=F2,RC=A3
同时基站根据UE的能力(表3.2),即工作在频带1(F1)上测量频带1上的异频(F2),需要测量间隔,因此还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配置测量间隔(这个RRC重配消息可以和上述配置MID=1/2的RRC重配消息是同一个),UE收到测量任务和测量间隔的配置后,在测量间隔指定时间内执行测量任务MID=2的测量。
后续基站根据业务需要,以及UE的能力(表3.1)即支持频带1上异频小区进行连续的载波聚合,通过RRC重配消息配置了中心频点在F2上的cell2进行聚合,F1和F2连续。
另外,基站根据需要,通过RRC重配消息给UE又配置如下测量任务,其中F3归属于频带3:
MID=3,MO=F3,RC=A3
同时基站根据UE的能力(表3.2),即在频带1(F1)和频带1(F2)进行聚合时(由于F1和F2是连续的,因此UE此时工作在频带1上),测量频带3上的异频(F3),需要测量间隔,由于之前已经配置测量间隔,不需要重复配置,UE收到测量任务的配置后,在测量间隔指定时间内执行测量任务MID=3的测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为理解本发明方便而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定本发明,因此由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覆盖的一切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 要求权利之列。
Claims (8)
1.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所述测量能力为:UE工作在一个频带或者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所述UE执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能力;其中,所述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后,基站根据给所述UE配置的进行聚合的载波所归属的频带、当前配置的测量任务的测量对象的载频所归属的频带及所述UE的测量能力,决定是否给UE配置测量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基站向所述UE发送UE能力查询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的同时,上报自身的载波聚合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有额外执行测量的能力,则所述UE向基站上报自身的测量能力为:结合所述额外测量能力进行上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最大支持n个载波进行聚合时,所述载波聚合场景包括n个载波聚合的场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最大支持n个载波进行聚合时,所述载波聚合场景还包括1个载波、和/或2个载波、和/或3个载波、……、和/或n-1个载波聚合的场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上报的UE测量能力与支持载波聚合能力的索引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上报的UE测量能力与支持载波聚合能力的索引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2328.3A CN102595475B (zh) | 2011-01-06 | 2011-01-06 | 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 |
US13/988,739 US20130242796A1 (en) | 2011-01-06 | 2011-10-24 |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capability and UE |
PCT/CN2011/081176 WO2012092792A1 (zh) | 2011-01-06 | 2011-10-24 | 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及ue |
JP2013546570A JP5714124B2 (ja) | 2011-01-06 | 2011-10-24 | 測定能力の報告方法及びue |
EP11854797.5A EP2629566B1 (en) | 2011-01-06 | 2011-10-24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capability |
KR1020137013398A KR20130114168A (ko) | 2011-01-06 | 2011-10-24 | 측정능력을 리포팅하는 방법 및 ue |
BR112013016800-5A BR112013016800B1 (pt) | 2011-01-06 | 2011-10-24 | Método para reportar a capacidade de medição,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ue) e estação de bas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2328.3A CN102595475B (zh) | 2011-01-06 | 2011-01-06 | 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5475A CN102595475A (zh) | 2012-07-18 |
CN102595475B true CN102595475B (zh) | 2017-12-19 |
Family
ID=46457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02328.3A Active CN102595475B (zh) | 2011-01-06 | 2011-01-06 | 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242796A1 (zh) |
EP (1) | EP2629566B1 (zh) |
JP (1) | JP5714124B2 (zh) |
KR (1) | KR20130114168A (zh) |
CN (1) | CN102595475B (zh) |
BR (1) | BR112013016800B1 (zh) |
WO (1) | WO20120927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0836B (zh) * | 2012-08-03 | 2019-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Ue类型上报、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ue、基站 |
KR20140081118A (ko) * | 2012-12-21 | 2014-07-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빙 셀들의 측정 구간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45332B1 (ko) | 2013-03-26 | 2019-11-1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랜을 이용해서 트래픽을 오프 로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4184602A1 (en) | 2013-05-15 | 2014-11-20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allocation of measurement gaps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
JP6214957B2 (ja) * | 2013-07-30 | 2017-10-1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KR102369016B1 (ko) | 2014-01-29 | 2022-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277430B2 (en) * | 2014-04-02 | 2016-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TD-SCDMA to LTE measurement reporting |
JP6482538B2 (ja) * | 2014-05-09 | 2019-03-1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方法 |
CN104363575B (zh) * | 2014-10-20 | 2018-08-1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
JP6890093B2 (ja) * | 2015-04-09 | 2021-06-18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測定ギャップのためのユーザ装置の無線周波数及び帯域能力 |
CN106304183A (zh) * | 2015-05-14 | 2017-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EP3288306B1 (en) * | 2015-05-15 | 2020-08-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bility and measuring carrier |
CN106304128A (zh) * | 2015-05-18 | 2017-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异频测量间隙配置方法、系统、基站和终端 |
US9973321B2 (en) * | 2015-08-12 | 2018-05-1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ignalling for using operating band combination |
WO2017027066A1 (en) * | 2015-08-12 | 2017-02-1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easurement gap enhancement |
CN106535215B (zh) * | 2015-09-11 | 2019-10-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下的增强测量方法和装置 |
CN105792217B (zh) * | 2016-02-25 | 2019-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和通信方法 |
CN107484198B (zh) * | 2016-06-08 | 2021-02-19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相邻小区同步测量方法及装置 |
US20170367073A1 (en) * | 2016-06-15 | 2017-12-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e capability exchange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7645732B (zh) * | 2016-07-22 | 2020-09-1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基站及其异频小区的测量方法 |
EP3562198B1 (en) | 2016-12-23 | 2021-08-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link and wireless connec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ame |
CN109151884B (zh) * | 2017-06-16 | 2021-05-1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
US10117139B1 (en) * | 2017-09-19 | 2018-10-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roved neighbor selection in 5G cellular systems |
CN109526001B (zh) * | 2017-09-19 | 2022-06-03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测量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设备 |
CN109788497A (zh) * | 2017-11-10 | 2019-05-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测量间隔的指示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US10609754B2 (en) | 2018-06-26 | 2020-03-3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Indication of multiple in multiple out network layers across carriers to optimize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CN110650493B (zh) * | 2018-06-26 | 2023-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
WO2020033914A1 (en) | 2018-08-09 | 2020-02-13 | Intel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indication of receive beamforming for cell identification |
CN111372264B (zh) * | 2018-12-25 | 2023-03-2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异频测量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
CN110138391B (zh) | 2019-05-20 | 2021-03-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12312429B (zh) * | 2019-08-02 | 2022-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升终端设备测量能力的方法、芯片以及终端设备 |
CN112399401A (zh) * | 2019-08-14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间隙测量能力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
US11758425B2 (en) * | 2020-01-31 | 2023-09-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a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for layer 1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measurement |
CN113300802B (zh) * | 2020-02-21 | 2022-10-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传输方法及设备 |
US11916609B2 (en) * | 2020-03-16 | 2024-0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a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for Layer 1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measurement |
WO2021208111A1 (zh) * | 2020-04-18 | 2021-10-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3923701B (zh) * | 2020-07-07 | 2025-04-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
WO2022151342A1 (zh) * | 2021-01-15 | 2022-07-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上报方法、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480806A (zh) * | 2021-10-25 | 2024-01-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能力指示信息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4039178A1 (en) * | 2022-08-17 | 2024-02-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andling gaps in wireless network |
WO2024108526A1 (zh) * | 2022-11-25 | 2024-05-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 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5908A (zh) * | 2009-05-21 | 2010-11-24 | 创新音速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时隙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3708B (zh) * | 2006-03-24 | 2011-01-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在无线网络中进行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
JP5069546B2 (ja) * | 2007-03-20 | 2012-11-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
TW200926847A (en) * | 2007-12-14 | 2009-06-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System level information for system information, paging and measurements |
EP2528378B1 (en) * | 2009-04-15 | 2016-06-08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 capability |
CN101873646B (zh) * | 2009-04-27 | 2012-12-2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多载波聚合系统的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US8515363B2 (en) * | 2009-06-19 | 2013-08-2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reduced power amplifier transmission mode |
US9467885B2 (en) * | 2010-11-08 | 2016-10-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 control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
-
2011
- 2011-01-06 CN CN201110002328.3A patent/CN102595475B/zh active Active
- 2011-10-24 KR KR1020137013398A patent/KR20130114168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1-10-24 JP JP2013546570A patent/JP571412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10-24 WO PCT/CN2011/081176 patent/WO201209279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0-24 EP EP11854797.5A patent/EP26295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0-24 US US13/988,739 patent/US2013024279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10-24 BR BR112013016800-5A patent/BR112013016800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5908A (zh) * | 2009-05-21 | 2010-11-24 | 创新音速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时隙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092792A1 (zh) | 2012-07-12 |
US20130242796A1 (en) | 2013-09-19 |
KR20130114168A (ko) | 2013-10-16 |
EP2629566A4 (en) | 2016-09-28 |
EP2629566B1 (en) | 2018-08-15 |
BR112013016800A2 (pt) | 2016-10-18 |
JP5714124B2 (ja) | 2015-05-07 |
CN102595475A (zh) | 2012-07-18 |
EP2629566A1 (en) | 2013-08-21 |
JP2014501470A (ja) | 2014-01-20 |
BR112013016800B1 (pt) | 202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5475B (zh) | 一种上报测量能力的方法 | |
US1220067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 |
EP3113532B1 (en) | Base station frequency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
US870003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
CN102014424B (zh) |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的测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 |
CN101971662B (zh) | 用于tdd系统中移动终端的配置测量时隙的方法及设备 | |
CN11099937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存储介质 | |
EP3852438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message processing | |
CN102572917B (zh) | 载波聚合中配置测量间隔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US20140247810A1 (en) | Ue measurement procedure in a heterogeneous mobile network | |
EP2563068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 |
CN102421119A (zh) | 额外测量结果的上报方法及系统 | |
JP7342970B2 (ja) | Ssbに基づく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2823288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5196563A1 (zh) | 小区测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
CN105991255A (zh) | 一种载波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5472651A (zh) | 基站、用户设备及相关方法 | |
CN108347745B (zh) |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 |
KR20190049804A (ko) | 통신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이것의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 |
CN102137430A (zh) | 一种上报mbms业务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971428B (zh) | 网络设备脱管上报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14258145B (zh)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1194072B (zh) | 多波束场景下监听寻呼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155196B (zh) | 用于无线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664580A (zh) | 一种邻区确定方法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