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594521B -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4521B
CN102594521B CN201210069918.2A CN201210069918A CN102594521B CN 102594521 B CN102594521 B CN 102594521B CN 201210069918 A CN201210069918 A CN 201210069918A CN 102594521 B CN102594521 B CN 102594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hancing dedicated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physical control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99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4521A (zh
Inventor
焦淑蓉
胡文权
吴更石
花梦
铁晓磊
杨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699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4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4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4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4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45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其方法包括:UE在S-E-DPCCH上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UE在S-E-DPCCH向基站发送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其中,E-TFCI的参数信息被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和RSN被基站用于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Description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背景技术
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利用了无线环境的空间自由度,可以在不增加信道带宽的情况下,达到比传统的单入单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单入多出(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系统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缩写:UMTS)系统的下行结构中,已经引入了2*2MIMO、64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和多载波技术,这些技术都带来了下行数据速率的大幅度提升。现有技术中下行数据速率的提升有效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为了有效地提升上行数据速率的需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Release 11中计划引入上行(UpLink;UL)MIMO这一特性。在UL MIMO中,相对于原来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系统,可以增加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Secondary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Dedicated Physical DataChannel;Secondary E-DCH Dedicated Channel Dedicated Physical DataChannel;S-E-DPDCH)、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Secondary EnhancedDedicated Channel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Secondary E-D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S-E-DPCCH)和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Secondary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S-DPCCH)等信道。UL MIMO中,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CH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E-DPDCH)承载一数据流,S-E-DPDCH用于承载另一个数据流,S-E-DPCCH用于承载与S-E-DPDCH承载的数据流传输相关的格式信息。
现有技术中未公开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为了保证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亟需提供一种UL MIMO系统中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用以弥补现有技术中未公开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缺陷,能够实现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其中,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被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
根据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承载模块,用于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其中,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被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
再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用户设备和如上所述的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用户设备通过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并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被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L MIMO系统的发送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L MIMO系统的发送架构图。如图1所示,在UL MIMO系统中,相对于原来的HSUPA系统,增加S-E-DPDCH、S-E-DPCCH和S-DPCCH;其中增加的S-E-DPDCH可以为多个。这样在ULMIMO系统中,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流称为主流,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流称为辅流;E-DPCCH上发送E-DPDCH承载的主流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S-E-DPCCH上发送S-E-DPDCH承载的辅流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
DPCCH和S-DPCCH用于承载导频信息,故DPCCH和S-DPCCH也可以称为导频信道。在UL-MIMO中,DPCCH和S-DPCCH是一定会发送信息的,HS-DPCCH和DPDCH视业务需求而发送。除此以外,如果只发送主流(即在E-DPDCH上承载并发送主流)及其相应的控制信息(在E-DPCCH承载并发送主流对应的控制信息),则称为单流模式。如果同时发送主流和辅流(即在E-DPDCH上发送主流,在S-E-DPDCH上发送辅流)以及它们相应的控制信息(在E-DPCCH承载并发送主流对应的控制信息,在S-E-DPCCH承载并发送辅流对应的控制信息),则称为双流模式。
如图1所示,DPCCH、DPDCH、HS-DPCCH、E-DPDCHs和E-DPCCH在分别扩频(Spreading)后加到一起进行加扰,然后用主预编码矢量[w1 w2]进行预编码后在天线1和天线2上发送;S-E-DPDCHs和S-DPCCH在分别扩频(Spreading)后加到一起进行加扰,然后辅预编码矢量[w1 w2]进行预编码后在天线1和天线2上发送。S-E-DPCCH用哪个矢量进行预编码尚未确定,图1所示是将S-E-DPCCH采用主预编码矢量[w1 w2]进行预编码并发送的示例。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与上行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道有DPCCH、E-DPCCH、S-DPCCH和S-E-DPCCH。其中DPCCH和E-DPCCH是原有的单发HSUPA系统中就存在的,而S-DPCCH和S-E-DPCCH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中讨论的UL-MIMO系统中引入的。其中S-DPCCH与在上行闭环发射分集(Uplink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UL-CLTD)系统中引入的S-DPCCH承载的数据以及信道的功能相同,详细可以参考UL-CLTD系统中引入的S-DPCCH。对于上述DPCCH、E-DPCCH和S-DPCCH的格式以及时隙结构,详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保证基站能够准确接收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送的数据,在E-DPCCH上承载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重传序列号(RetransmissionSequence Number;RSN)、E-DCH传输格式组合指示(E-DCH Transport FormatCombination Indicator;E-TFCI)和满意度标识信息″Happy″bit。其中RSN为2比特,既表示了数据流的重传次数,又表示了本次传输所用的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
其中RSN与E-DCH RV索引号的对应关系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对于10ms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TTI号等于连接帧号(Connection Frame Number;CFN);对于2msTTI,TTIN=5*CFN+子帧号,该子帧号即为subframe number,其中subframe number在一个给定的CFN内对应于5个TTI的计数,第一个TTI为0、最后一个TTI为4。NARQ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个数。
其中根据表1中RSN与E-DCH RV索引号的对应关系如下述表1所示。
表1E-DCH RV索引号;如果高层信令下发了E-DCH RV索引号0,则此时不再需要根据RSN的实际值去查表得到E-DCH RV索引号。且由表1可知,当重传次数RSN大于2次时,RSN始终等于3,不会再增加。
其中在目前的HSUPA系统中,E-TFCI与传输块的对应关系表共有128种选择,所以需要7bit传输E-TFCI,如下表2为2msTTI,E-TFCI与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对应关系表示例。
表2
满意度标识信息″Happy″bit共1bit,″Happy″bit的定义如下述表3所示。
表3
  ″Happy″bit   xh,1
  Happy   1
  Not happy   0
在UL MIMO模式中,还可以在E-DPCCH上增加1比特进程信息,用以区分同时并发的两个进程(如进程0和进程1)。此时对应地可以不在S-E-DPCCH增加进程信息,由基站根据E-DPCCH上携带的进程信息确定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流对应的进程。例如当E-DPCCH上携带的进程信息为1号进程,则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流对应的进程为0号进程。反过来,也可以仅在S-E-DPCCH增加1比特的进程信息,而不在E-DPCCH上增加进程信息也可以。而且也可以同时在E-DPCCH和S-E-DPCCH上均增加1比特的进程信息。另外还可以在S-DPCCH上发送进程信息。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UL MIMO系统,在现有技术的HSUPA系统,增加了数据信道S-E-DPDCH和控制信道S-E-DPCCH和S-DPCCH。本发明实施例的UL MIMO系统中S-E-DPCCH的配置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HSUPA系统中E-DPCCH的配置,S-E-DPDCH的配置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HSUPA系统中E-DPDCH的配置;S-DPCCH的配置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UL-CLTD系统中的S-DPCCH的配置,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保证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UL MIMO系统中控制信息如何利用新增加的信道S-E-DPCCH和S-DPCCH上进行传输以及如何利用对原有信道E-DPCCH的格式修改来进行传输,详细可以参考下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UE。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0、UE在S-E-DPCCH上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
本实施例中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的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101、UE在S-E-DPCCH向基站发送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其中,该E-TFCI的参数信息被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和RSN被基站用于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在UL MIMO系统中,在E-DPDCH上承载并发送主流,在E-DPCCH承载并发送主流对应的控制信息。而在新引入的S-E-DPDCH上承载并发送辅流,在S-E-DPCCH承载并发送辅流对应的控制信息,如本实施例中的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以供基站根据E-TFCI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E-TFCI,并根据辅流的E-TFCI和RSN准确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基站能够准确接收S-E-DPDCH发送的辅流数据。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UE通过在S-E-DPCCH上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并在S-E-DPCCH向基站发送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其中E-TFCI的参数信息被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和RSN被基站用于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可选技术方案,构成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
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E-TFCI的参数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E-TFCI的参数信息为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与主流的E-TFCI所需的比特数相同,都是k bit,0<k<=7。
第二种情况:E-TFCI的参数信息为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
在主流信道质量大于等于辅流信道质量的前提下,辅流的E-TFCI必然小于等于主流的E-TFCI,则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为0~-2k-1。反过来,在主流信道质量小于辅流信道质量的前提下,辅流的E-TFCI大于主流的E-TFCI,则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为-2k-1~0。在双流模式中,在主流对应的E-DPCCH中已经承载并发送有主流的E-TFCI,在辅流对应的S-E-DPCCH承载并发送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基站可以根据接收到主流的E-TFCI和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计算出辅流的E-TFCI。同理在该第二种情况下,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也需要占用k bit来承载,0<k<=7。
第三种情况:E-TFCI的参数信息为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对应的索引标识;即本实施例中的辅流E-TFCI域索引号。
E-TFCI的参数信息如果采用上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S-E-DPCCH上需要承载k bit的E-TFCI的参数信息。为了有效地节省S-E-DPCCH上用于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的比特数,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为0作为一个区间,称为第一区间。将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其他偏移量尽量等分为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分为n个偏移量,n大于等于1。且取该区间所包括的偏移量最大值作为该区间的偏移量,最后一个区间包括的偏移量可以小于其他等分区间的偏移量。例如本实施例中取k=7,n=4,以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为正数的情况为例来说明,如表4所示的偏移量、区间偏移量以及对应的索引号的对应关系,可以知道第一个区间的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为0,即区间偏移量为0。第2到第30个区间,每个区间包括4个偏移量,对应地区间偏移量为该区间中的第4个偏移量,如第2区间为4,第3区间为8,第4区间为12等等。第32个区间仅包括7个偏移量(即偏移量120-127之间),对应的区间偏移量为127。然后将每个区间设置一个辅流E-TFCI域索引号来标识该区间,这样共32个区间,可以采用5个比特来表示索引号,对应每一个索引号可以得到对应的区间偏移量。
表4
上述表4是以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为正数的情况为例,实际应用中,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为正数,当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为负数的时候,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中是以k=7,n=4为例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k和n也可以取其他整数,0<n<=k<=7。
由上述表4的关系,在S-E-DPCCH上可以承载区间偏移量对应的索引号,并发送给基站;这样根据辅流E-TFCI域索引号获取到对应的区间偏移量,再根据S-E-DPCCH上承载的区间偏移量对应的索引号获取对应的区间偏移量,然后再根据E-DPCCH上接收的主流的E-TFCI以及区间偏移量获取辅流对应的E-TFCI。
采用上述第三种情况的方案,当n取4的时候,仅需要k-2bit来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相对于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而言,能够减少S-E-DPCCH上的承载比特数,提高传输效率。
上述方案中,除了第一个区间和最后一个区间之外,其他中间区间中每个区间中包括的偏移量的各数相等。实际应用中,其他中间区间中每个区间中包括的偏移量个数可以不相等,例如在偏移量较小的区段内,每区间内的偏移量个数较少,在偏移量较大的区段中每区间内的偏移量个数较多。对于每一个区间,仍取该区间的偏移量最大值作为该区间的区间偏移量。例如总区间数为O,即对应的索引号为O个,则共用log2(O)比特来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由于区间数小于偏移量的数目,因此相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能够减少S-E-DPCCH上的承载比特数,提高传输效率。
第四种情况:E-TFCI的参数信息辅流的E-TFCI与主流的E-TFCI的比例对应的索引标识,即本实施例中的辅流E-TFCI域索引号。
在主流信道质量大于等于辅流信道质量的前提下,辅流的E-TFCI必然小于等于主流的E-TFCI,即辅流的TBS大小必然小于等于主流的TBS大小,则辅流的TBS大小相对于主流的TBS大小的比例必然是为0~1之间的数。用p比特来表示该辅流的E-TFCI与主流的E-TFCI的比例,即1/2p~1,如表5所示。根据S-E-DPCCH上承载的辅流TBS大小相对于主流TBS大小的比例,加上E-DPCCH上承载的主流的E-TFCI值,就可以得到辅流的TBS大小是小于floor(主流TBS大小*比例值)的最大TBS块。
表5
例如:根据E-DPCCH解出主流的E-TFCI域索引号为65,即主流数据对应的TBS为1217;而辅流的E-TFCI域索引号为4,p=5,根据表可以得到辅流的TBS大小相对于主流TBS大小的比例即辅流的TBS大小为 ( floor ( 217 × 5 32 ) = 190 ) , 再根据表得到辅流数据对应的TBS为185。
反过来,当主流信道质量小于辅流信道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E-TFCI的参数信息主流的E-TFCI与辅流的E-TFCI的比例,其他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而采用上述第四种情况的方案,相对于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而言,该方案能够减少S-E-DPCCH上的承载比特数,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可选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UE在S-DPCCH或者S-E-DPCCH上还承载满意度标识信息;
(2)UE在S-DPCCH或者S-E-DPCCH上向基站发送满意度标识信息,该满意度标识信息被基站用于确定UE对基站分配的本次数据传输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
该步骤(1)和(2)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0和步骤101可以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满意度标识信息具体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Happy″bit,而″Happy″bit的定义应该是UE对于基站分配给本次数据传输(单流模式时即对应单流,双流模式时包括主流和辅流)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所以针对辅流不一定需要单独下发该″Happy″bit。因此本实施例提出在S-DPCCH上承载″Happy″bit,此时可以取消E-DPCCH上的″Happy″bit下发,也可以保留E-DPCCH上的″Happy″bit下发。″Happy″bit在S-DPCCH中的位置,可以将UL-CLTD系统中的S-DPCCH中的fixed域改为″Happy″bit域,或者也可以在UL-CLTD系统中的S-DPCCH中新增加一个1个比特位来承载″Happy″bit。通过在S-DPCCH上发送″Happy″bit,就可以将原来E-DPCCH中的″Happy″bit域改变为其它域,如Rank域或PPI域,用来发送其他控制信息,保证了UL-MIMO控制信息传输的完整性,提高基站的接收正确性。
进一步可选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UE在S-DPCCH、E-DPCCH或者S-E-DPCCH上承载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
(b)UE在S-DPCCH、E-DPCCH或者S-E-DPCCH上向基站发送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该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被基站用于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
该步骤(a)和(b)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0和步骤101可以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具体可以成为Rank信息,用于指示本次传输是单流还是双流。实际应用中,可以在S-DPCCH或者S-E-DPCCH上承载Rank信息为单流或双流的标识。如下述表6的Rank信息编码方案例。这样可以将UL-CLTD系统中的S-DPCCH中的fixed域改为Rank域,以承载Rank信息,此时单流发00,双流发11。或者可以在E-DPCCH上增加1bit来承载Rank信息。或者可以在单流时设置一个预设的固定图案,并将该预设的固定图案承载在S-E-DPCCH上并发送给基站,该图案与双流时S-E-DPCCH上承载的信息构成的所有可能的图案均不同,因此该预设的固定图案可以采用一组特殊的信息排列构成,而该组特殊的信息与双流时S-E-DPCCH上承载的所有可能的信息均不相同,据此基站就可以通过检测S-E-DPCCH的图案来确定目前的传输是单流还是双流。双流时,S-E-DPCCH上承载的信息构成的图案,具体可以由承载的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构成的图案,进一步地,当S-E-DPCCH上还承载有其他信息时,具体由S-E-DPCCH上承载的所有信息排列构成的图案。
表6
  Rank
  单流   0
  双流   1
在UL MIMO系统中,如果UE不发送该Rank信息,则基站需要通过检测S-E-DPCCH是否存在来确定当前是单流传输还是双流传输,这一检测会增加基站的功率消耗,另一方面这种盲检测也存在检错的风险。因此采用该方案能够在双流模式下降低基站的功耗,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站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可选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i)UE在S-DPCCH、E-DPCCH或者S-E-DPCCH上承载进程标识;
其中在S-DPCCH或者S-E-DPCCH上承载的进程标识,用以标识在S-E-DPDCH上承载数据对应的进程;在E-DPCCH上承载的进程标识,用以标识在E-DPDCH上承载数据对应的进程。
(ii)UE在S-DPCCH、E-DPCCH或者S-E-DPCCH上向基站发送进程标识,该进程标识被基站用于确定E-DPDCH和S-E-DPDCH上承载数据分别对应的进程。
该步骤(i)和(ii)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0和步骤101可以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例如在双流传输时,进程标识用于指示主流或辅流上传输的数据块对应的并发进程号;在单流传输时,进程标识用于指示单流传输的数据块对应的进程号或用于指示单流未传输的数据块对应的进程号。进一步的,由于并发进程只可能有两个,即0号进程和1号进程,在双流传输时,如果进程标识用于指示主流上传输的数据块对应的并发进程号,则辅流上传输的数据块必然对应另一个并发进程号;如果进程标识用于指示辅流上传输的数据块对应的并发进程号,则主流上传输的数据块必然对应另一个并发进程号;如果主辅流进程标识同时发送,则可以直接获取。即在双流传输时,可以同时在E-DPCCH和S-DPCCH上,或者在E-DPCCH和S-E-DPCCH上同时发送进程标识,以分别表示以区在E-DPDCH和S-E-DPDCH上承载数据对应的进程。如下述表7的进程标识编码方案为例。这样可以将UL-CLTD系统中的S-DPCCH中的fixed域改为并发进程指示(Parallel Process Indicator;PPI)域,以承载进程标识,此时对应进程为并发进程0发00,为并发进程1发11。或者可以通过E-DPCCH上的″Happy″bit域改为Rank域,以承载Rank信息,此时对应进程为并发进程0发0,为并发进程1发1。或者还可以在S-E-DPCCH上增加PPI域以承载进程标识,此时对应的可以增加x个比特,例如采用x个1表示1号进程,采用x个0表示0号进程。
表7
  PPI
  并发进程0   0
  并发进程1   1
由于UMTS的上行采用的是同步进程,所以在原来的HARQ信息中并没有进程号的信息,仅依据子帧号(或无线帧号)就可以确定当前的进程。而在UL MIMO系统中,每个TTI最多会有两个并发进程,如果没有指示信息,再重传时可能会发生混淆。因此可以引入并发进程指示PPI以指示当前的进程标识,用以区分UL-MIMO系统下可能出现的并发的两个进程。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0、基站在S-E-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
本实施例中该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201、基站根据E-TFCI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E-TFCI;
202、基站根据辅流的E-TFCI和RSN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
本实施例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在基站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图2所示实施例在UE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通过在S-E-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该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基站根据E-TFCI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E-TFCI;并根据辅流的E-TFCI和RSN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在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可选技术方案,构成图3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
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E-TFCI的参数信息具体也可以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E-TFCI的参数信息为辅流的E-TFCI;
第二种情况:E-TFCI的参数信息为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
第三种情况:E-TFCI的参数信息为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对应的索引标识;
第四种情况:E-TFCI的参数信息为辅流的E-TFCI与主流的E-TFCI的比例对应的索引标识。
进一步可选地,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基站在S-E-DPCCH或者S-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满意度标识信息;
(2)基站根据满意度标识信息确定UE对分配的本次数据传输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
该步骤(1)和(2)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200和步骤201可以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进一步可选地,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基站在E-DPCCH、S-E-DPCCH或者S-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
(b)基站根据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
该步骤(a)和(b)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200和步骤201可以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当采用单流传输时,在S-E-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具体可以为预设的固定图案。此时步骤(b)基站根据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具体可以为基站根据预设的固定图案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即基站在在S-E-DPCCH上接收到该预定图案时,便可以确定此时对应单流,仅E-DPDCH上传输的数据有效。
而当采用双流传输时,可选地,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基站获取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构成的图案;
(B)基站确定该图案与预设的固定图案不相同,该预设的固定图案即为上述单流传输时,UE在S-E-DPCCH上承载并发送的;
(C)基站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双流,此时,在E-DPDCH和S-E-DPDCH上传输的数据均有效。进一步可选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i)基站在E-DPCCH、S-E-DPCCH或者S-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进程标识;
(ii)基站根据进程标识确定E-DPDCH和S-E-DPDCH上承载数据分别对应的进程。
该步骤(i)和(ii)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200和步骤201可以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区别仅在于:图3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在基站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在UE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上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UE,具体可以包括:承载模块10和发送模块11。
承载模块10用于在S-E-DPCCH上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发送模块11与承载模块10连接,发送模块11用于在S-E-DPCCH向基站发送承载模块10承载的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其中,E-TFCI的参数信息被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和RSN被基站用于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控制信息的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通过在S-E-DPCCH上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时相关的控制信息;并在S-E-DPCCH向基站发送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其中,E-TFCI的参数信息被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和RSN被基站用于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可选地,在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中的E-TFCI的参数信息包括: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对应的索引标识、或者辅流的E-TFCI与主流的E-TFCI的比例对应的索引标识。E-TFCI的参数信息的上述四种情况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UE中,承载模块10还用于在S-E-DPCCH或者S-DPCCH上还承载满意度标识信息;发送模块11还用于在S-E-DPCCH或者S-DPCCH上向基站发送承载模块10承载的满意度标识信息,该满意度标识信息被基站用于确定UE对基站分配的本次数据传输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UE中,承载模块10还用于在S-E-DPCCH、E-DPCCH或者S-DPCCH上承载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发送模块11还用于在S-E-DPCCH、E-DPCCH或者S-DPCCH上向基站发送承载模块10承载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该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被基站用于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当单流传输时,在S-E-DPCCH上承载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为预设的固定图案。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UE中,承载模块10还用于在S-E-DPCCH、E-DPCCH或者S-DPCCH上承载进程标识;其中在S-DPCCH或者S-E-DPCCH上承载的进程标识,用以标识在S-E-DPDCH上承载数据对应的进程;在E-DPCCH上承载的进程标识,用以标识在E-DPDCH上承载数据对应的进程。发送模块11还用于在S-E-DPCCH、E-DPCCH或者S-DPCCH上向基站发送承载模块10承载的进程标识,该进程标识被基站用于确定E-DPDCH和S-E-DPDCH上承载数据分别对应的进程;E-DPDCH为E-DPCCH对应的数据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UE,可以将上述可选技术方案任意组合形成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控制信息的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可选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具体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0和获取模块21。
其中接收模块20用于在S-E-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获取模块21与接收模块20连接,获取模块21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0接收的E-TFCI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E-TFCI;接收模块20还用于根据获取模块21获取的辅流的E-TFCI和接收模块20之前接收的RSN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控制信息的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通过在S-E-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该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基站根据E-TFCI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E-TFCI;并根据辅流的E-TFCI和RSN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可选地,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中的E-TFCI的参数信息包括: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辅流的E-TFCI相对于主流的E-TFCI的偏移量对应的索引标识、或者辅流的E-TFCI与主流的E-TFCI的比例对应的索引标识。E-TFCI的参数信息的上述四种情况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基站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22。其中接收模块20还用于在S-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满意度标识信息;确定模块22与接收模块20连接,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0接收的满意度标识信息确定UE对分配的本次数据传输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基站中的接收模块20还用于在S-E-DPCCH、E-DPCCH或者S-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0接收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
进一步可选地当采用单流传输时,接收模块20在S-E-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为预设的固定图案。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0接收的预设的固定图案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
进一步可选地获取模块21还用于当采用双流传输时,获取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构成的图案;确定模块22还与获取模块21连接。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获取模块21获取的图案与预设的固定图案不相同,预设的固定图案为单流传输时,UE在S-E-DPCCH上承载并发送的;确定模块22还用于确定UE传输的数据流是双流。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基站中的接收模块20还用于在S-E-DPCCH、E-DPCCH或者S-DPCCH上接收UE发送的进程标识;其中在S-DPCCH或者S-E-DPCCH上承载的进程标识,用以标识在S-E-DPDCH上承载数据对应的进程;在E-DPCCH上承载的进程标识,用以标识在E-DPDCH上承载数据对应的进程。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0接收的进程标识确定E-DPDCH和S-E-DPDCH上承载数据分别对应的进程。
本实施例的基站,是以包括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按为例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上述可选技术方案任意组合形成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控制信息的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系统,包括UE30和基站40。UE30和基站40通信连接。
其中UE30用于在S-E-DPCCH上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在S-E-DPCCH向基站40发送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
基站40在S-E-DPCCH上接收UE30发送的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根据E-TFCI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E-TFCI;根据获取的辅流的E-TFCI和接收的RSN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UE30可以采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UE,基站40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站。进一步可选地,本实施例的UE30还可以采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后续可选实施例。基站40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站。
且本实施例的UE30与基站40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可以采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及图2所示实施例的后续的可选实施例、以及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以及图3所示实施例的后续可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控制信息的传输,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系统,通过采用上述UE和基站,UE在S-E-DPCCH上承载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为在与S-E-DPCCH对应的S-E-DPDCH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并在S-E-DPCCH向基站发送E-TFCI的参数信息和RSN,E-TFCI的参数信息被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E-TFCI,辅流的E-TFCI和RSN被基站用于接收S-E-DPDCH上承载的数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缺少UL MIMO技术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UL MIMO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至少两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其中,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被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
其中,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相对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偏移量、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相对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偏移量对应的索引标识或者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比例对应的索引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满意度标识信息;
在所述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满意度标识信息,所述满意度标识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确定用户设备对所述基站分配的本次数据传输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
在所述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所述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确定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单流传输时,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为预设的固定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进程标识;
在所述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进程标识,所述进程标识被所述基站用于确定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和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数据分别对应的进程;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为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数据信道。
6.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
根据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
其中,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相对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偏移量、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相对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偏移量对应的索引标识、或者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比例对应的索引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满意度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满意度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分配的本次数据传输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单流传输时,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为预设的固定图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双流传输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构成的图案;
确定所述图案与预设的固定图案不相同,所述预设的固定图案为单流传输时,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并发送的;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流是双流。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进程标识;
根据所述进程标识确定在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和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数据分别对应的进程;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为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数据信道。
12.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模块,用于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其中,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被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
其中,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相对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偏移量、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相对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偏移量对应的索引标识、或者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比例对应的索引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模块,还用于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还承载满意度标识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满意度标识信息,所述满意度标识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确定用户设备对所述基站分配的本次数据传输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模块,还用于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所述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被所述基站用于确定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单流传输时,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为预设的固定图案。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模块,还用于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进程标识;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进程标识,所述进程标识被所述基站用于确定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和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数据分别对应的进程;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为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数据信道。
1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重传序列号;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为在与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传输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获取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和所述重传序列号接收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的数据;
其中,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相对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偏移量、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相对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偏移量对应的索引标识、或者所述辅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与主流的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比例对应的索引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满意度标识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满意度标识信息确定用户设备对分配的本次数据传输的总许可值是否满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确定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流是单流还是双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单流传输时,所述接收模块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标识信息为预设的固定图案。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采用双流传输时,获取所述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参数信息和所述重传序列号构成的图案;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图案与预设的固定图案不相同,所述预设的固定图案为单流传输时,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承载并发送的;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流是双流。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辅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或者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进程标识;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进程标识确定在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和所述辅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承载数据分别对应的进程;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为所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数据信道。
23.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2-16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和如上权利要求17-22任一所述的基站。
CN201210069918.2A 2012-03-16 2012-03-16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4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9918.2A CN102594521B (zh) 2012-03-16 2012-03-16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9918.2A CN102594521B (zh) 2012-03-16 2012-03-16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4521A CN102594521A (zh) 2012-07-18
CN102594521B true CN102594521B (zh) 2015-05-13

Family

ID=46482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991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4521B (zh) 2012-03-16 2012-03-16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45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658B (zh) * 2012-09-04 2019-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闭环发送分集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91189A (zh) * 2012-09-27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辅流信道参考偏差、辅流块长的获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039002B (zh) * 2013-03-08 2017-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5376009A (zh) * 2014-08-27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431A (zh) * 2006-02-17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e-dch传输业务信号的方法
CN101030809A (zh) * 2006-02-27 200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
CN101366305A (zh) * 2005-09-29 2009-02-11 朗迅科技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上行链路上的增强型数据信道的容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41492A2 (en) * 2009-09-30 2011-04-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uplink
JP5597715B2 (ja) * 2009-10-02 2014-10-01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において多重アンテナ送信の送信電力制御を行う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6305A (zh) * 2005-09-29 2009-02-11 朗迅科技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上行链路上的增强型数据信道的容量的方法
CN101026431A (zh) * 2006-02-17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e-dch传输业务信号的方法
CN101030809A (zh) * 2006-02-27 200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Physical Layer Structure Alternatives for UL MIMO.《3GPP TR 25.871 v11.0.0 Technical Report Release 11》.2011,正文第8-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4521A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9483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002719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US20080032725A1 (en) Transfer Rate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Ratio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1235080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10549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CN103141146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4348591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1161519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25040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4426633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02594521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与基站
CN110022190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69697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3205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9868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7939668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69823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77032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9817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8553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5734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EP43292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odes
CN11394948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74488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30221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