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2856A - 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2856A CN102592856A CN2011104499443A CN201110449944A CN102592856A CN 102592856 A CN102592856 A CN 102592856A CN 2011104499443 A CN2011104499443 A CN 2011104499443A CN 201110449944 A CN201110449944 A CN 201110449944A CN 102592856 A CN102592856 A CN 1025928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contact
- peripheral
- contact
- conductive
- r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1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44000273256 Phragmites commun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2—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 H01H33/121—Load break switches
- H01H33/123—Load break switches in which the auxiliary contact pivots on the main contact-arm and performs a delayed and accelerated mov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8—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64—Protective enclosures, baffle plates, or screens for contacts
- H01H1/66—Contacts sealed in an evacuated or gas-filled envelope, e.g. magnetic dry-re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Breaker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为中间导电接点的外围设有呈环绕的异特性外围接点结构,而使两接点作具有时间差的顺序开/关,通过以延长机械式接点开关的接点寿命及降低接点电压降及热损,特别是能提升接点的闭合稳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尤指一种在中间导电接点的外围设有呈环绕的异特性外围接点结构,而使两接点作具有时间差的顺序开/关,通过以延长机械式接点开关的接点寿命及降低接点电压降及热损的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以异特性导电接点结构作顺序开/关的开关装置,其两异特性导电接点为采用各别导电簧片的并列式结构,占用空间较大,接点闭合较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为由中间导电接点,及设置于中间导电接点周围呈环绕结构的异特性外围导电接点供应用于开关装置,中间导电接点与外围导电接点的耐电弧侵蚀及导电特性不同,供在开关装置导电闭合或切断时两者呈时间差,并能依导电接点的物理特性,而在开关闭合时,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先行承受导电闭合的电弧,再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作后续并联闭合,以及在开关打开时,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先分离,再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作切断分离以承受断电的电弧,通过上述运作降低接点电压降及热损,特别是在开关闭合时,通过呈环绕的外围接点结构,提供接点之间较稳定的闭合工作状态,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侧导电片108:为由导电并具弹性的材料所构成,具有延伸的内部簧片101及包覆于内部簧片101周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其内部簧片101相对于环绕外围簧片为具有弹性,内部簧片101供设置具有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其环绕外围簧片102供设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两接点共同构成作为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供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作开关功能的运作,其中: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为由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为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为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二侧导电片208:为由导电并具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上供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包围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周围的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
──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材料相对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为较大;
在作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进一步包括由与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相同结构构成其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为具有第一侧导电片108,第一侧导电片108具有内部簧片101供设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及在环绕外围簧片102设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而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为设有第二侧导电片208,第二侧导电片208具有内部簧片201供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在环绕外围簧片202设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为较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为设有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供构成环绕外围簧片102,而包覆于内部簧片101,环绕外围簧片102与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101之间并具有缺缝,该缺缝近外沿为封闭,以使环绕外围簧片102对内部簧片101具有弹性;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为设置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供构成环绕外围簧片202,而包覆于内部簧片201,环绕外围簧片202与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201之间并具有缺缝,该缺缝近外沿为封闭,以使环绕外围簧片202对内部簧片201具有弹性,并具有相对向内延伸的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所构成;
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大;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所构成;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所构成;
──在作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导电片108上所设置的环绕外围簧片102,为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而由环绕外围簧片102内部相对方向,具有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至少两个内部簧片10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及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所构成,内部簧片101连接第一侧导电片108的根部与环绕外围簧片102相连接,内部簧片101两侧与环绕外围簧片102间具有缺缝,以使内部簧片101对环绕外围簧片102之间为具有弹性;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上所设置的环绕外围簧片202,为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而由环绕外围簧片202内部相对方向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至少两个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所构成,内部簧片201连接第二侧导电片208的根部与环绕外围簧片202相连接,内部簧片201两侧与环绕外围簧片202间具有缺缝,以使内部簧片201对环绕外围簧片202之间具有弹性;
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大;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所构成;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所构成;
──在作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导电接点为一个以上所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具有不同导电特性,其构成方式为由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构成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间距为较小;
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由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间距为较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以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具有不同导电特性,其构成方式为由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构成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间距为较大;
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间距为较小。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供应用于以下一种以上开关装置,含:无熔丝开关、人工操作开关、电磁操控开关、油压操控开关、气压操控开关、机力操控开关及磁簧开关。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使两接点作具有时间差的顺序开/关,以延长机械式接点开关的接点寿命及降低接点电压降及热损,特别是能提升接点的闭合稳定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开关装置的第一侧导电片108的内部簧片101设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环绕外围簧片102设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具有由开关装置第一侧导电片108的内部簧片201设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环绕外围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及由第二侧导电片208的内部簧片201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与环绕外围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开关装置第一侧导电片108,具有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10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及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具有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及图6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开关装置第一侧导电片108,具有相对方向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内部簧片10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及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具有相对方向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及图9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名称:
100:开关装置的第一侧;
101:内部簧片;
102:环绕外围簧片;
108:第一侧导电片;
111: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
112: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
200:开关装置的第二侧;
201:内部簧片;
202:环绕外围簧片;
208:第二侧导电片;
211: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
212: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传统以异特性导电接点结构作顺序开/关的开关装置,其两异特性导电接点为采用各别导电簧片的并列式结构,占用空间较大,接点闭合较不稳定。
本发明为一种在中间导电接点的外围设有呈环绕的异特性外围接点结构,而使两接点作具有时间差的顺序开/关,以延长机械式接点开关的接点寿命及降低接点电压降及热损,特别是提升接点的闭合稳定度。
本发明为一种由中间导电接点,及设置于中间导电接点周围呈环绕结构的异特性外围导电接点,供应用于开关装置,中间导电接点与外围导电接点的耐电弧侵蚀及导电特性不同,供在开关装置导电闭合或切断时两者呈时间差,并能依导电接点的物理特性,而在开关闭合(on)时,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先行承受导电闭合的电弧,再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作后续并联闭合,以及在开关打开(off)时,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先分离,再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作切断(off)分离以承受断电的电弧,通过上述运作可以降低接点电压降及热损,特别是在开关闭合(on)时,通过呈环绕的外围接点结构,提供接点之间较稳定的闭合工作状态为特征。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开关装置的第一侧导电片108的内部簧片101设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环绕外围簧片102设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及图3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侧导电片108:为由导电并具弹性的材料所构成,具有延伸的内部簧片101及呈包覆于内部簧片101周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其内部簧片101相对于环绕外围簧片为具有弹性,内部簧片101供设置具有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其环绕外围簧片102供设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两接点共同构成作为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供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作开关功能的运作,其中: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为由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为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为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二侧导电片208:为由导电并具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上供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包围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周围的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
──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材料相对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为较大;
在作on的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off的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进一步包括由与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相同结构构成其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如图4所示为具有由开关装置第一侧导电片108的内部簧片201设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环绕外围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及由第二侧导电片208的内部簧片201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与环绕外围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中,为具有第一侧导电片108,第一侧导电片108具有内部簧片101供设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及在环绕外围簧片102设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而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为设有第二侧导电片208,第二侧导电片208具有内部簧片201供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在环绕外围簧片202设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为较大;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在不变原理之下其应用结构如下: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为设有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等形状供构成环绕外围簧片102,而包覆于内部簧片101,环绕外围簧片102与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101之间并具有缺缝,该缺缝近外沿为封闭,以使环绕外围簧片102对内部簧片101具有弹性(如图5所示为开关装置第一侧导电片108,具有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10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及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的结构示意图);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为设置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等形状供构成环绕外围簧片202,而包覆于内部簧片201,环绕外围簧片202与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201之间并具有缺缝,该缺缝近外沿为封闭,以使环绕外围簧片202对内部簧片201具有弹性,并具有相对向内延伸的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所构成(如图6所示为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具有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及图6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如图7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大;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所构成;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所构成;
──在作on的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off的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第一侧导电片108上所设置的环绕外围簧片102,为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等形状,而由环绕外围簧片102内部相对方向,具有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至少两个内部簧片10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及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所构成,内部簧片101连接第一侧导电片108的根部与环绕外围簧片102相连接,内部簧片101两侧与环绕外围簧片102间具有缺缝,以使内部簧片101对环绕外围簧片102之间具有弹性(如图8所示为开关装置第一侧导电片108,具有相对方向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内部簧片10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及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的结构示意图);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上所设置的环绕外围簧片202,为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等形状,而由环绕外围簧片202内部相对方向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至少两个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所构成,内部簧片201连接第二侧导电片208的根部与环绕外围簧片202相连接,内部簧片201两侧与环绕外围簧片202间具有缺缝,以使内部簧片201对环绕外围簧片202之间具有弹性(如图9所示为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具有相对方向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及图9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如图10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大;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所构成;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所构成;
──在作on的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off的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上述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各种实施例,在不变定性原理下实际应用时可作成以下的结构状态;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导电接点可为一个以上所构成。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具有不同导电特性,其构成方式为由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构成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间距为较小;
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由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间距为较大。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以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具有不同导电特性,其构成方式为由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构成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间距为较大;
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间距为较小。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供应用于以下一种以上开关装置,含:无熔丝开关(NFB)、人工操作开关、电磁操控开关、油压操控开关、气压操控开关、机力操控开关、磁簧开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专利精神和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同理皆应属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为由中间导电接点,及设置于中间导电接点周围呈环绕结构的异特性外围导电接点供应用于开关装置,中间导电接点与外围导电接点的耐电弧侵蚀及导电特性不同,供在开关装置导电闭合或切断时两者呈时间差,并能依导电接点的物理特性,而在开关闭合时,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先行承受导电闭合的电弧,再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作后续并联闭合,以及在开关打开时,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先分离,再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作切断分离以承受断电的电弧,通过上述运作降低接点电压降及热损,特别是在开关闭合时,通过呈环绕的外围接点结构,提供接点之间较稳定的闭合工作状态,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侧导电片(108):为由导电并具弹性的材料所构成,具有延伸的内部簧片(101)及包覆于内部簧片(101)周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其内部簧片(101)相对于环绕外围簧片为具有弹性,内部簧片(101)供设置具有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其环绕外围簧片(102)供设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两接点共同构成作为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供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作开关功能的运作,其中: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为由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为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为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二侧导电片(208):为由导电并具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上供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包围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周围的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
──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材料特性相对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材料相对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的一个以上的导电接点;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为较大;
在作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进一步包括由与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相同结构构成其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为具有第一侧导电片(108),第一侧导电片(108)具有内部簧片(101)供设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及在环绕外围簧片(102)设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而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为设有第二侧导电片(208),第二侧导电片(208)具有内部簧片(201)供设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在环绕外围簧片(202)设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构成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为较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为设有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供构成环绕外围簧片(102),而包覆于内部簧片(101),环绕外围簧片(102)与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101)之间并具有缺缝,该缺缝近外沿为封闭,以使环绕外围簧片(102)对内部簧片(101)具有弹性;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为设置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供构成环绕外围簧片(202),而包覆于内部簧片(201),环绕外围簧片(202)与沿相对方向呈舌状延伸的内部簧片(201)之间并具有缺缝,该缺缝近外沿为封闭,以使环绕外围簧片(202)对内部簧片(201)具有弹性,并具有相对向内延伸的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所构成;
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大;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所构成;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所构成;
──在作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导电片(108)上所设置的环绕外围簧片(102),为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而由环绕外围簧片(102)内部相对方向,具有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至少两个内部簧片(10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102)及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所构成,内部簧片(101)连接第一侧导电片(108)的根部与环绕外围簧片(102)相连接,内部簧片(101)两侧与环绕外围簧片(102)间具有缺缝,以使内部簧片(101)对环绕外围簧片(102)之间为具有弹性;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开关装置第二侧导电片(208)上所设置的环绕外围簧片(202),为呈封闭的圈状或方形,而由环绕外围簧片(202)内部相对方向对中心独立延伸而不相连接的至少两个内部簧片(201)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以及包覆于其外围的环绕外围簧片(202)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所构成,内部簧片(201)连接第二侧导电片(208)的根部与环绕外围簧片(202)相连接,内部簧片(201)两侧与环绕外围簧片(202)间具有缺缝,以使内部簧片(201)对环绕外围簧片(202)之间具有弹性;
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距离关系为: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距离为较小,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距离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较大;
──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为由较耐电弧侵蚀的中间导电接点所构成;
──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低电阻导电特性较佳的外围导电接点所构成;
──在作导电闭合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导电闭合的过程,为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先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接触,而后再由开关装置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开关装置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接触;
──在作切断功能运作时,开关装置的第一侧(100)与开关装置的第二侧(200)脱离的过程,为由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先脱离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再由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脱离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导电接点为一个以上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具有不同导电特性,其构成方式为由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构成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间距为较小;
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由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所构成,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间距为较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
──此项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的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及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以及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接点为具有不同导电特性,其构成方式为由电阻系数较低导电性较佳的材料,构成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而第一侧的中间导电接点(111)与第二侧的中间导电接点(211)的间距为较大;
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与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为由较耐电弧腐蚀及/或电阻系数较高及/或硬度较高而较耐磨损的材料所构成,而第一侧的外围导电接点(112)及第二侧的外围导电接点(212)的间距为较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包括供应用于以下一种以上开关装置,含:无熔丝开关、人工操作开关、电磁操控开关、油压操控开关、气压操控开关、机力操控开关及磁簧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985,411 US8431842B2 (en) | 2011-01-06 | 2011-01-06 | Sequential switching device with surrounding distinctive joint points structure |
US12/985411 | 2011-01-06 | ||
US12/985,411 | 2011-01-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2856A true CN102592856A (zh) | 2012-07-18 |
CN102592856B CN102592856B (zh) | 2016-10-26 |
Family
ID=4544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56211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1429U (zh) | 2011-01-06 | 2011-12-29 | 具环绕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
CN201110449944.3A Active CN102592856B (zh) | 2011-01-06 | 2011-12-29 | 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56211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1429U (zh) | 2011-01-06 | 2011-12-29 | 具环绕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431842B2 (zh) |
EP (1) | EP2474989B1 (zh) |
JP (1) | JP5937824B2 (zh) |
CN (2) | CN202601429U (zh) |
ES (1) | ES2471093T3 (zh) |
TW (2) | TWI60746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9102A (zh) * | 2015-03-25 | 2015-07-15 | 敬德强 | 新型大电流簧片式开关触点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31842B2 (en) * | 2011-01-06 | 2013-04-30 | Tai-Her Yang | Sequential switching device with surrounding distinctive joint points structure |
TWI620217B (zh) * | 2016-06-02 | 2018-04-01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導電片組件、包含其之按鍵模組及鍵盤 |
CN107464715B (zh) * | 2016-06-02 | 2019-08-23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导电片组件、包含该导电片组件的按键模块及键盘 |
CN107331557A (zh) * | 2017-09-04 | 2017-11-07 | 李欣钊 | 一种触发开关 |
US10879023B1 (en) | 2019-06-12 | 2020-12-29 | Landis+Gyr Innovations, Inc. | Progressively contacting switch |
US11195671B2 (en) * | 2019-12-03 | 2021-12-07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Dual parallel moveable electrical contacts/relays |
FR3104806B1 (fr) * | 2019-12-16 | 2022-06-10 | Alstom Transp Tech | Commutateur électrique avec contacts d’usur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94933A (en) * | 1962-06-20 | 1965-07-13 | Ramstetter Rudolf | Arc reducing snap switch |
GB1305590A (zh) * | 1969-04-24 | 1973-02-07 | ||
US4584621A (en) * | 1984-01-23 | 1986-04-22 | Yang Tai Her | Two or more than two poles switch means having unequal contact gaps and turn off capacities |
US5841614A (en) * | 1996-05-13 | 1998-11-24 | Gec Alsthom T & D Sa | High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with insertion of resistance on closure |
CN101740269A (zh) * | 2008-11-15 | 2010-06-16 | 泰科电子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触发式弹簧的继电器 |
CN202601429U (zh) * | 2011-01-06 | 2012-12-12 | 杨泰和 | 具环绕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34329A (ja) * | 1981-08-25 | 1983-02-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増倍管の保護装置 |
JPS5834329U (ja) * | 1981-08-31 | 1983-03-05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接点開閉装置 |
JPH04109516A (ja) * | 1990-08-28 | 1992-04-1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接点開閉装置 |
DE4301928A1 (de) * | 1993-01-25 | 1994-07-28 | Siemens Nixdorf Inf Syst | Leitlack-Kontaktfläche |
FR2737936B1 (fr) * | 1995-08-18 | 1997-09-19 | Gec Alsthom T & D Sa | Disjoncteur muni d'une resistance de fermeture avec dispositif d'insertion |
TW511768U (en) * | 2001-12-19 | 2002-11-21 | Joemex Electric Corp | Push button switch to prevent short-circuit |
TW200820295A (en) * | 2006-10-16 | 2008-05-01 | Good Sky Electric Co Ltd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TWM331179U (en) * | 2007-09-11 | 2008-04-21 | xian-tang Lin | Protective cover for the NoFuseBreaker(NFB) |
TWM372528U (en) * | 2009-08-13 | 2010-01-11 | Tai Shing Electronics Components Corp | Improved structure of magnetic spring structure |
-
2011
- 2011-01-06 US US12/985,411 patent/US84318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29 CN CN2011205621132U patent/CN2026014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1-12-29 CN CN201110449944.3A patent/CN102592856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1-05 JP JP2012000519A patent/JP593782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1-06 EP EP12150413.8A patent/EP2474989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1-06 TW TW101100541A patent/TWI607464B/zh active
- 2012-01-06 ES ES12150413.8T patent/ES2471093T3/es active Active
- 2012-01-06 TW TW101200298U patent/TWM443928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
- 2013-03-29 US US13/853,384 patent/US880301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94933A (en) * | 1962-06-20 | 1965-07-13 | Ramstetter Rudolf | Arc reducing snap switch |
GB1305590A (zh) * | 1969-04-24 | 1973-02-07 | ||
US4584621A (en) * | 1984-01-23 | 1986-04-22 | Yang Tai Her | Two or more than two poles switch means having unequal contact gaps and turn off capacities |
US5841614A (en) * | 1996-05-13 | 1998-11-24 | Gec Alsthom T & D Sa | High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with insertion of resistance on closure |
CN101740269A (zh) * | 2008-11-15 | 2010-06-16 | 泰科电子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触发式弹簧的继电器 |
CN202601429U (zh) * | 2011-01-06 | 2012-12-12 | 杨泰和 | 具环绕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9102A (zh) * | 2015-03-25 | 2015-07-15 | 敬德强 | 新型大电流簧片式开关触点结构 |
US10566157B2 (en) | 2015-03-25 | 2020-02-18 | Deqiang Jing | Heavy current reed switch contact structur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431842B2 (en) | 2013-04-30 |
CN102592856B (zh) | 2016-10-26 |
EP2474989A3 (en) | 2013-03-20 |
EP2474989B1 (en) | 2014-03-19 |
JP2012146653A (ja) | 2012-08-02 |
TW201236040A (en) | 2012-09-01 |
US20130220976A1 (en) | 2013-08-29 |
EP2474989A2 (en) | 2012-07-11 |
CN202601429U (zh) | 2012-12-12 |
ES2471093T3 (es) | 2014-06-25 |
TWI607464B (zh) | 2017-12-01 |
JP5937824B2 (ja) | 2016-06-22 |
TWM443928U (en) | 2012-12-21 |
US20120175229A1 (en) | 2012-07-12 |
US8803011B2 (en) | 2014-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2856B (zh) | 具环绕异特性接点结构的顺序开关装置 | |
CN102354632A (zh) | 真空灭弧室及采用该真空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 | |
CN102024633A (zh) | 低压断路器的引弧灭弧机构 | |
RU2017114176A (ru) | Выключатель магнитный для сильных токов | |
CN102044388A (zh)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 | |
CN202307674U (zh) | 真空灭弧室及采用该真空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 | |
CN101546681B (zh) | 低压断路器 | |
CN204809158U (zh) | 一种桥式双断点直流电磁接触器 | |
CN204270904U (zh) | 一种三相交流低压无弧电器触头装置 | |
CN105590769B (zh) | 一种隔离开关 | |
WO2016150305A1 (zh) | 大电流簧片式开关触点结构 | |
CN102355248A (zh) | 触摸控制的继电器开关 | |
CN203288487U (zh) | 中压投切电容器组用真空开关 | |
CN104037012B (zh) | 一种具有插入式接地工位的三工位真空灭弧室 | |
CN204332841U (zh) | 一种双触点式继电器 | |
CN206546786U (zh) | 一种家居生活用开关装置 | |
CN201796815U (zh) | 一种磁控开关 | |
CN201402782Y (zh) | 低压断路器 | |
CN205542442U (zh) | 隔离开关 | |
CN220984384U (zh) | 灭弧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03280352A (zh) | 开关触头结构 | |
CN101562084A (zh) | 双触点开关 | |
CN2911938Y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主动触头 | |
CN205692709U (zh) | 控制开关 | |
CN203312088U (zh) | 一种带v型引弧角触头的引弧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