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8482B - 一种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缓和过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缓和过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88482B CN102588482B CN201210036717.2A CN201210036717A CN102588482B CN 102588482 B CN102588482 B CN 102588482B CN 201210036717 A CN201210036717 A CN 201210036717A CN 102588482 B CN102588482 B CN 1025884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stop
- nylon sheet
- rubber
- groove
- rubbery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缓和过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采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组合成复合止挡结构,将一个弹性橡胶体和金属硬止挡通过整体硫化制作成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位于金属硬止挡的中间空心内,且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在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后,会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之间形成一个主内空腔和一个副内空腔,且主内空腔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当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拐点时将通过副内空腔容纳部分弹性橡胶体实现变刚度过渡的缓和过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减振部件产品的作业方法及产品,特别是一种指组合式带硬止挡非线性橡胶止挡的作业方法及其产品;主要用于各种机车车辆的转向架的橡胶弹性元件中,特别是高速列车的二系悬挂系统中,同时也可以适用于工程机械等任何减振弹性限位部位。
背景技术
橡胶止挡是常用的一种橡胶金属复合的减振限位元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减振限位场所,尤其是在机车车辆的转向架中应用十分普遍。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单止挡结构。填充型止挡又是单止挡结构中实现大位移非线性的最常用结构。填充型止挡有其一些特点,同时也有缺点,特点是它们的性能可以基本满足各种工况的使用,缺点是,当要求产品的变刚度非常缓和的过渡,或要求产品自身实现硬止挡功能,或要求很容易的改变非线性刚度拐点(刚度发生陡增的起始点)时,这种结构就很难满足要求。
随着机车车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车技术的发展,车辆悬挂件需要更好地满足车辆的动力学要求,橡胶止挡的变刚度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当要求橡胶止挡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自身能够实现硬止挡的功能,并且比较容易的改变刚度拐点时,现有的橡胶止挡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就需要研究一种新型结构的橡胶止挡以满足这些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橡胶止挡的不足,提供一种橡胶止挡组装方便,又能够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带硬止挡功能,并容易改变刚度拐点的新型止挡类橡胶弹性元件作业方法及其产品;该种技术方案既组装方便,又能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还能自身实现硬止挡功能,且容易改变产品变刚度拐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橡胶止挡作业方法,采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组合成复合止挡结构,将一个弹性橡胶体和金属硬止挡通过整体硫化制作成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位于金属硬止挡的中间空心内,且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在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后,会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之间形成一个主内空腔和一个副内空腔,且主内空腔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当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拐点时将通过副内空腔容纳部分弹性橡胶体实现变刚度过渡的缓和过渡。
优选地,主内空腔和副内空是通过下述方法形成的,将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尼龙板表面与上橡胶止挡之间有一尼龙板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向上突起的尼龙板突台;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底面为内凹面,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内空腔,内空腔的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内空腔的体积由橡胶弹性体底面形状和尼龙板中部凸台的高度所决定;在金属硬止挡的上部与弹性橡胶体相接处也有一上凹槽;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所形成的空间是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之后橡胶可以流动的空间;且尼龙板中间凸台大小决定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同时在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有一高度差,该高度差为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最大位移量;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后,弹性橡胶体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由于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上还有上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弹性橡胶体将流向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
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达到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时,车辆构架和金属硬止挡接触,产品达到最大变形。
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高度来调节尼龙板凹槽所形成的体积,从而调节产品变刚度的拐点;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的大小来调节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通过调节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调节整个橡胶止挡的最大形变量;通过调节胶料硬度和弹性橡胶体的外形来调节整个橡胶止挡的初始刚度;采用尼龙板减轻产品重量。
根据上述方法所提出的复合橡胶止挡,包括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所述上橡胶止挡包括金属硬止挡和弹性橡胶体,其中,金属硬止挡通过与弹性橡胶体硫化连接为一体成为上橡胶止挡;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成复合橡胶止挡,并保证尼龙板表面与上橡胶止挡之间有一尼龙板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向上突起的尼龙板突台;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底面为内凹面,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内空腔,内空腔的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内空腔的体积由橡胶弹性体底面形状和尼龙板中部凸台的高度所决定;在金属硬止挡的上部与弹性橡胶体相接处也有一上凹槽;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所形成的空间是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之后橡胶可以流动的空间;且尼龙板中间凸台大小决定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同时在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有一高度差,该高度差为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最大位移量;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后,弹性橡胶体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由于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上还有上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弹性橡胶体将流向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橡胶体顶面与侧面、侧面与金属硬止挡连接处均为圆弧过渡,可以降低橡胶应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硬止挡底部一面开有底部凹槽,便于橡胶压缩时气体的排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胶为洛德紧固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洛德紧固胶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产品初始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主内空腔被填充满后,橡胶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橡胶流向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达到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时,车辆构架和金属硬止挡接触,产品达到最大变形;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高度来调节主内空腔体积,从而调节产品变刚度的拐点;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的大小来调节产品变刚度的缓和性;通过调节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来调节产品最大形变量;通过调节胶料硬度和弹性橡胶体的外形来调节产品初始刚度;金属硬止挡底部一面开有底部凹槽方便橡胶压缩时空气的排泄;弹性橡胶体顶面与侧面、侧面和金属硬止挡连接处均采用圆弧过渡来降低橡胶应力;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采用洛德305紧固胶粘结;采用尼龙板减轻产品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橡胶止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尼龙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橡胶弹性体;2、金属硬止挡;3、尼龙板;4、上橡胶止挡;5、底部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和附图的描述,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解释。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实施例和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和实施方案。
通过附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橡胶止挡作业方法,采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组合成复合止挡结构,将一个弹性橡胶体和金属硬止挡通过整体硫化制作成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位于金属硬止挡的中间空心内,且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在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后,会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之间形成一个主内空腔和一个副内空腔,且主内空腔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当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拐点时将通过副内空腔容纳部分弹性橡胶体实现变刚度过渡的缓和过渡。
优选地,主内空腔和副内空是通过下述方法形成的,将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尼龙板表面与上橡胶止挡之间有一尼龙板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向上突起的尼龙板突台;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底面为内凹面,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内空腔,内空腔的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内空腔的体积由橡胶弹性体底面形状和尼龙板中部凸台的高度所决定;在金属硬止挡的上部与弹性橡胶体相接处也有一上凹槽;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所形成的空间是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之后橡胶可以流动的空间;且尼龙板中间凸台大小决定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同时在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有一高度差,该高度差为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最大位移量;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后,弹性橡胶体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由于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上还有上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弹性橡胶体将流向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
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达到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时,车辆构架和金属硬止挡接触,产品达到最大变形。
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高度来调节尼龙板凹槽所形成的体积,从而调节产品变刚度的拐点;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的大小来调节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通过调节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调节整个橡胶止挡的最大形变量;通过调节胶料硬度和弹性橡胶体的外形来调节整个橡胶止挡的初始刚度;采用尼龙板减轻产品重量。
根据上述方法所提出的复合橡胶止挡,包括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所述上橡胶止挡包括金属硬止挡和弹性橡胶体,其中,金属硬止挡通过与弹性橡胶体硫化连接为一体成为上橡胶止挡;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成复合橡胶止挡,并保证尼龙板表面与上橡胶止挡之间有一尼龙板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向上突起的尼龙板突台;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底面为内凹面,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内空腔,内空腔的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内空腔的体积由橡胶弹性体底面形状和尼龙板中部凸台的高度所决定;在金属硬止挡的上部与弹性橡胶体相接处也有一上凹槽;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所形成的空间是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之后橡胶可以流动的空间;且尼龙板中间凸台大小决定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同时在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有一高度差,该高度差为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最大位移量;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后,弹性橡胶体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由于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上还有上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弹性橡胶体将流向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橡胶体顶面与侧面、侧面与金属硬止挡连接处均为圆弧过渡,可以降低橡胶应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硬止挡底部一面开有底部凹槽,便于橡胶压缩时气体的排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胶为洛德紧固胶。
实施例一
附图1-3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带硬止挡非线性橡胶止挡组装方法,采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组装成复合止挡结构,将弹性橡胶体、和金属硬止挡通过整体硫化制作成上橡胶止挡,再将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紧固胶粘结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尼龙板上有体积为V1的凹槽,在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高为H、直径为D的凸台;上橡胶止挡的底面与尼龙板中间凸台顶面之间形成体积为V2的空间,该体积V2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该体积V2由橡胶弹性体底面形状和尼龙板中部凸台的高度H所决定;金属硬止挡与弹性橡胶体之间有一凹槽,体积为V3,V1和V3的空间是V2被填充满之后橡胶可以流动的空间,尼龙板中间凸台直径D决定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同时在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之间有一空间间隙H1,该间隙H1为产品的最大位移量;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洛德305紧固胶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体积V2被填充满后,橡胶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橡胶流向体积V1和V3;;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达到H1时,车辆构架和金属硬止挡接触,产品达到最大变形。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高度H来调节体积V1,从而调节产品变刚度的拐点;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直径D来调节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通过调节空气间隙H1来调节产品最大形变量;通过调节胶料硬度和弹性橡胶体的外形来调节产品初始刚度;采用尼龙板减轻产品重量。
如附图所示,如上述一种组合式带硬止挡非线性橡胶止挡组装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一种组合式带硬止挡非线性橡胶止挡,包括上橡胶止挡4和尼龙板3,上橡胶止挡4和尼龙板3通过洛德紧固胶粘结装配;其中,金属硬止挡2与弹性橡胶体1硫化连接为一体成为上橡胶止挡4,所述弹性橡胶体1的顶面与侧面、侧面和金属硬止挡之间均为圆弧过渡;所述金属硬止挡2底面一侧开有凹槽,便于橡胶压缩时气体的排泄;所述金属硬止挡2和橡胶弹性体1之间有一体积为V3的凹槽;所述尼龙板3上开有一圈体积为V1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高为H、直径为D的凸台;所述上橡胶止挡4底面和尼龙板3中部凸台的顶面形成体积为V2的空间。
如图1所述,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洛德紧固胶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体积V2被填充满后,橡胶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橡胶流向体积V1和V3;;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达到H1时,车辆构架和金属硬止挡接触,产品达到最大变形。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高度H来调节体积V1,从而调节产品变刚度的拐点;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直径D来调节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通过调节空气间隙H1来调节产品最大形变量;通过调节胶料硬度和弹性橡胶体的外形来调节产品初始刚度;采用尼龙板减轻产品重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其特点在于: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是通过紧固胶粘结在一起的;上橡胶止挡底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顶面有体积为V2的空间,该体积V2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产品自带硬止挡功能,金属硬止挡与橡胶弹性体顶面之间有一空气间隙H1,该间隙H1为产品的最大位移量;金属硬止挡和橡胶弹性体之间有一圈体积为V3的凹槽尼龙板上开有体积为V1的一圈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了高为H、直径为D的凸台;橡胶弹性体顶面和侧面、侧面和金属硬止挡之间为圆弧过渡;金属硬止挡底面一侧开有排气凹槽;采用尼龙板减轻产品重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洛德紧固胶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体积V2被填充满后,橡胶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橡胶流向体积V1和V3;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达到H1时,车辆构架和金属硬止挡接触,产品达到最大变形。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高度H来调节体积V1,从而调节产品变刚度的拐点;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直径D来调节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通过调节空气间隙H1来调节产品最大形变量;通过调节胶料硬度和弹性橡胶体的外形来调节产品初始刚度;金属硬止挡底面一侧开有排气凹槽,便于橡胶压缩时气体的排泄;橡胶弹性体顶面和侧面、侧面和金属硬止挡采用圆弧过渡,可以降低产品使用时橡胶应力。在结构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弹性橡胶体和金属硬止挡整体硫化制作成上橡胶止挡;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紧固胶粘结装配成橡胶止挡;尼龙板表面有一体积为V1的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高度为H,直径为D的凸台;上橡胶止挡底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之间有体积V2的空间,该体积V2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该体积V2由橡胶弹性体底面形状和尼龙板中部凸台的高度H所决定;金属硬止挡与弹性橡胶体之间有一凹槽,体积为V3,V1和V3的空间是V2被填充满之后橡胶可以流动的空间,尼龙板中间凸台直径D决定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之间有一空间间隙H1,该间隙H1为产品的最大位移量;产品工作时,首先上橡胶止挡工作提供产品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体积V2被填充满后,橡胶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橡胶流向体积V1和V3;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达到H1时,车辆构架和金属硬止挡接触,产品达到最大变形。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高度H来调节体积V1,从而调节产品变刚度的拐点;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直径D来调节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通过调节空气间隙H1来调节产品最大形变量;通过调节胶料硬度和弹性橡胶体的外形来调节产品初始刚度。
2、金属硬止挡底部一侧开有排气凹槽,便于橡胶压缩时空气的排泄。
3、橡胶弹性体顶面和侧面、侧面和金属硬止挡之间采用圆弧过渡,可以降低产品使用时的橡胶应力,增加产品使用寿命。
4、产品自带金属硬止挡功能。
5、采用尼龙板减轻产品重量。
Claims (4)
1.一种复合橡胶止挡作业方法,采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组合成复合止挡结构,将一个弹性橡胶体和金属硬止挡通过整体硫化制作成上橡胶止挡,其特征在于:弹性橡胶体位于金属硬止挡的中间空心内,且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在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后,会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之间形成一个主内空腔和一个副内空腔,且主内空腔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当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拐点时将通过副内空腔容纳部分弹性橡胶体实现变刚度的缓和过渡;所述的主内空腔和副内空腔是通过下述方法形成的,将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用粘结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尼龙板表面与上橡胶止挡之间有一尼龙板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向上突起的尼龙板突台;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底面为内凹面,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之间形成一个主内空腔,主内空腔的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主内空腔的体积由橡胶弹性体底面形状和尼龙板中部凸台的高度所决定;在金属硬止挡的上部与弹性橡胶体相接处也有一上凹槽;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所形成的空间是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之后橡胶可以流动的空间;且尼龙板中间凸台大小决定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同时在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有一高度差,该高度差为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最大位移量;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主内空腔被填充满后,弹性橡胶体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由于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上还有上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弹性橡胶体将流向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达到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时,车辆构架和金属硬止挡接触,产品达到最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橡胶止挡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高度来调节尼龙板凹槽所形成的体积,从而调节产品变刚度的拐点;通过调节尼龙板凸台的大小来调节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通过调节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调节整个橡胶止挡的最大形变量;通过调节胶料硬度和弹性橡胶体的外形来调节整个橡胶止挡的初始刚度;采用尼龙板减轻产品重量。
3.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橡胶止挡作业方法的复合橡胶止挡,包括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所述上橡胶止挡包括金属硬止挡和弹性橡胶体,其中,金属硬止挡通过与弹性橡胶体硫化连接为一体成为上橡胶止挡;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成复合橡胶止挡,并保证尼龙板表面与上橡胶止挡之间有一尼龙板凹槽,使尼龙板中部形成一个向上突起的尼龙板突台;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底面为内凹面,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之间形成一个主内空腔,主内空腔的体积为变刚度拐点时橡胶变形的体积;主内空腔的体积由橡胶弹性体底面形状和尼龙板中部凸台的高度所决定;在金属硬止挡的上部与弹性橡胶体相接处也有一上凹槽;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所形成的空间是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之后橡胶可以流动的空间;且尼龙板中间凸台大小决定变刚度过渡的缓和性;同时在弹性橡胶体顶面和金属硬止挡的上端面之间有一高度差,该高度差为上橡胶止挡弹性橡胶体的最大位移量;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通过粘结装配后,通过上橡胶止挡实现线性刚度,当上橡胶止挡变形位移使内凹面和尼龙板中部凸台平面所形成的内空腔被填充满后,弹性橡胶体开始与尼龙板中间的凸台接触,刚度开始上升,由于在上橡胶止挡和尼龙板上还有上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弹性橡胶体将流向尼龙板凹槽和上凹槽,实现变刚度缓和过渡;所述弹性橡胶体顶面与侧面、侧面与金属硬止挡连接处均为圆弧过渡,可以降低橡胶应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橡胶止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止挡底部一面开有底部凹槽,便于橡胶压缩时气体的排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36717.2A CN102588482B (zh) | 2012-02-20 | 2012-02-20 | 一种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缓和过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36717.2A CN102588482B (zh) | 2012-02-20 | 2012-02-20 | 一种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缓和过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8482A CN102588482A (zh) | 2012-07-18 |
CN102588482B true CN102588482B (zh) | 2015-02-25 |
Family
ID=46477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36717.2A Active CN102588482B (zh) | 2012-02-20 | 2012-02-20 | 一种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缓和过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884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43835B (zh) * | 2012-12-07 | 2014-12-24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弹性缓冲器 |
CN103244589B (zh) * | 2013-05-29 | 2014-11-05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止挡刚度拐点位置及刚度上升趋势的方法及其止挡 |
JP6348744B2 (ja) * | 2014-03-24 | 2018-06-27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鉄道車両用ストッパ |
CN106476835B (zh) * | 2015-08-28 | 2018-10-19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磨耗板的垂向止挡及防止钢弹簧断裂的方法 |
CN106476838B (zh) * | 2015-08-28 | 2018-09-07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常接触式防止钢弹簧断裂的方法及垂向止挡 |
CN106627637B (zh) * | 2015-11-04 | 2018-11-0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次变刚度止挡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
CN106246779B (zh) * | 2016-08-16 | 2018-08-28 | 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橡胶弹簧横向刚度限位器及安装了该限位器的橡胶弹簧 |
CN107891880A (zh) * | 2017-11-03 | 2018-04-10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列车用横向止挡 |
CN110375026B (zh) * | 2019-07-18 | 2021-10-01 | 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变刚度沙漏簧及变刚度方法 |
CN110454532B (zh) * | 2019-08-29 | 2021-06-25 | 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非线性变刚度复合橡胶止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 |
CN113602312A (zh) * | 2021-07-20 | 2021-11-05 | 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一系橡胶垫组中垂向止挡脱落的方法 |
CN113642113B (zh) * | 2021-08-26 | 2023-10-03 | 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 横向止挡的设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19786A3 (en) * | 1985-10-24 | 1989-03-29 | Lemforder Metallwaren Ag | Twin chamber mounting with hydraulic damping |
DE29610365U1 (de) * | 1995-06-12 | 1996-09-19 | Phoenix Ag, 21079 Hamburg | Anschlagpuffer, insbesondere Querpuffer |
CN201989800U (zh) * | 2010-08-13 | 2011-09-28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止挡的一系橡胶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63976A (ja) * | 2003-12-04 | 2005-06-23 | Tokai Rubber Ind Ltd | 筒形防振マウント |
JP4665915B2 (ja) * | 2007-02-26 | 2011-04-06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
2012
- 2012-02-20 CN CN201210036717.2A patent/CN1025884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19786A3 (en) * | 1985-10-24 | 1989-03-29 | Lemforder Metallwaren Ag | Twin chamber mounting with hydraulic damping |
DE29610365U1 (de) * | 1995-06-12 | 1996-09-19 | Phoenix Ag, 21079 Hamburg | Anschlagpuffer, insbesondere Querpuffer |
CN201989800U (zh) * | 2010-08-13 | 2011-09-28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止挡的一系橡胶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8482A (zh) | 2012-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88482B (zh) | 一种复合橡胶止挡变刚度缓和过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 | |
CN108999884B (zh) | 变刚度球铰及其变刚度设计方法 | |
CN200998989Y (zh) | 多级刚度汽车悬架弹簧 | |
CN102278401B (zh) | 一种并联式带硬止挡橡胶止挡组装方法及产品 | |
CN201914271U (zh) | 铁路机车轴箱拉杆及铁路机车 | |
CN101607562A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轴箱弹簧减振方法及轴箱弹簧 | |
US20060170140A1 (en) | Spr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the rail vehicle sector | |
CN207762169U (zh) | 一种沙漏型橡胶弹簧 | |
WO2015101094A1 (zh) | 两级刚度式弹性体组合装置 | |
CN109532916A (zh) | 轨道车辆用转臂节点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0285172B (zh) | 防止锥形弹簧橡胶型面褶皱且实现变刚度方法及锥形弹簧 | |
CN107830105A (zh) | 一种预压式空气弹簧组件 | |
CN202080290U (zh) | 一种重载铁路货车车用橡胶弹性旁承 | |
CN203920310U (zh) | 变截面汽车板簧总成 | |
CN208203880U (zh) | 一种汽车悬架弹簧组件 | |
CN207406691U (zh) | 一种预压式空气弹簧组件 | |
CN209839052U (zh) | 液压衬套 | |
CN109083956B (zh) | 提高弹性复合元件轴向刚度及降低径向及偏转刚度的方法 | |
JPS6263233A (ja) | 車輌の緩衝装置用ガイドブツシユ | |
CN207364169U (zh) | 组合式空气弹簧组件 | |
CN207864492U (zh) | 渐变刚度汽车钢板弹簧 | |
CN110454532A (zh) | 一种非线性变刚度复合橡胶止挡方法及复合橡胶止挡 | |
CN204527196U (zh) | 一种高速列车、地铁等轨道交通车辆用顶板减振器 | |
CN204664253U (zh) | 一种复合结构橡胶弹簧 | |
CN201306405Y (zh) | 底盘空气弹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4 Address after: 412007 No.301, physical and chemical building, Liyu Industrial Park, no.639, Heilongjiang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zhou Times Ruiwei damping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2007 No. 18 Haitian Road, Tianyuan District, Hunan, Zhuzhou Patentee before: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