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2959B - 复合式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82959B CN102582959B CN 201210013214 CN201210013214A CN102582959B CN 102582959 B CN102582959 B CN 102582959B CN 201210013214 CN201210013214 CN 201210013214 CN 201210013214 A CN201210013214 A CN 201210013214A CN 102582959 B CN102582959 B CN 1025829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ucture body
- composite packaging
- packaging structure
- density
- f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式包装结构,其用以包装至少一个物体并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结构体与至少一个第二结构体,且第一结构体的密度不等于第二结构体的密度,其中,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为堆叠的结构,包装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接触表面以露出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且物体顶抵于位于接触表面的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而且包装结构的与接触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也露出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从而使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同时接触于外部。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以同时提供良好的支撑固定力与缓冲保护力,因而无须增加额外的包装组件以弥补原始包装结构的缺陷。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为2008年10月10日、申请号为200810169261.0、发明名称为“复合式包装结构”、申请人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子装置是由部分硬体结构(例如:机壳、板材)搭配电路设计而构成,以显示面板为例,其结构是以两片玻璃基材夹设液晶层所构成,而就电路设计来说,则是在玻璃基材上布局有精密的电路设计,因此,像对于以显示面板为例的电子装置而言,在运送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易碎(玻璃基材与其上的电路布局)的问题,故在运送过程中的包装结构必须能够提供缓冲以阻隔外力,避免外力直接冲击至包装在其中的电子装置,由此可知,对于精密度较高、制作成本较高的电子产品而言,包装结构的设计在整体装配运送程序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耗费相当的成本。
目前经常用于包装电子装置的包装结构大多是以单独一种塑料的材料所构成,常见的塑料材料有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可发性聚丙烯(即保丽龙,expandable polypropylene,EPP)等。然而,单一材料所构成的包装结构通常因为材料本身的特性而无法兼顾多种需求,举例来说,具有较高密度的包装结构可提供较强的硬度但却降低了包装结构抵抗外力的缓冲能力,反之,具有较低密度的包装结构则通常因为硬度不足因而导致支撑能力变得较差。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式包装结构以同时兼顾包装结构的支撑能力与缓冲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复合式包装结构,其通过使两种(或以上)材料同时接触于被包装的物体,从而使得包装结构与物体的接触表面可同时提供刚性(支撑能力)与弹性(缓冲能力)的保护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式包装结构,其用以包装至少一个物体,复合式包装结构具有一接触表面并通过此表面以顶抵物体,复合式包装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结构体,其具有一第一密度;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结构体,其具有一第二密度,且第二密度不等于第一密度,意即,第二密度小于第一密度,或第二密度大于第一密度;此外,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为堆叠的结构,该接触表面露出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从而使物体同时接触于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而且该复合式包装结构的与该接触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也露出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从而使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同时接触于外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第一密度的范围介于每立方厘米0.02克至0.2克之间;第二密度的范围则介于每立方厘米0.0125克至0.033克之间。并且,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可为堆叠的结构,或者两者彼此嵌合或黏合。
承上所述,物体顶抵于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的一接触表面,其中由于此接触表面可同时露出具有不同密度的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因此包装在此包装结构内的物体可同时与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接触,故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可利用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的密度不同来提供不同的刚性与弹性,使包装于其中的物体获得更全面的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以单一材料所构成的传统的包装结构无法兼顾高度刚性与良好弹性的优点,然而通过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则可利用两种(或以上)的材料以同时提供良好的支撑固定力与缓冲保护力,因而无须增加额外的包装组件以弥补原始包装结构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的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的另一实施例;以及
图3为应用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包装一物体的实施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复合式包装结构
11:第一结构体
12:第二结构体
2: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式包装结构。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的一实施例。复合式包装结构1用以包装一物体2,且在此复合式包装结构1中包含有至少一个第一结构体11与至少一个第二结构体12,第一结构体11的密度不等于第二结构体12的密度,更详细来说,第一结构体11的密度介于每立方厘米0.02克至0.2克之间,而第二结构体12的密度则介于每立方厘米0.0125克至0.033克之间。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结构体11的密度大于第二结构体12的密度为例,换言之,在本例中若第二结构体12使用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033克,则第一结构体11的密度需大于每立方厘米0.033克。因此,对于具有不同密度的材料而言,所表现出的结构刚性与弹性不相同,举例来说,由于第一结构体11的密度大于第二结构体12的密度,因此第一结构体11具有较高的刚性,换言之,也就是第一结构体11可使复合式包装结构1具有较好的支撑性与站立性,反之,第二结构体12则具有较好的弹性,换言之,也就是通过第二结构体12可使得复合式包装结构1能够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故,与单一密度的包装结构相较,结合高、低密度材料所构成的复合式包装结构1可同时提供多种特征以全面性地保护被包装的物体2,并可有效地节省材料的使用量。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披露的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为彼此堆叠的形式,不过,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彼此交错堆叠的方式构成此复合式包装结构1为例说明,但在实际的应用上,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还可不规则地堆叠,举例来说,复合式包装结构1可以是两个第一结构体11之间夹设单一层或多层的第二结构体12的形式,或其他各种不同排列顺序的结构。
再有,除了上述的形式之外,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1中的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还可为彼此嵌设,其结构如图2所示,在此复合式包装结构1中同样包含有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但不同于上述图1所示的形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为彼此嵌合,其中,本实施例虽以第二结构体12嵌设于第一结构体11内为例说明,不过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换言之,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1也可由第一结构体11嵌设于第二结构体12内来构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图2中所披露的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虽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不过第一结构体11的密度与第二结构体12的密度仍与上述的范围相同,也就是第一结构体11的密度范围介于每立方厘米0.02克至0.2克之间,而第二结构体12的密度则介于每立方厘米0.0125克至0.033克之间,因此相似地,第一结构体11具有较好的刚性,而第二结构体12则具有较好的弹性。因此,无论对于图1或图2所示的复合式包装结构1而言,当其用以包装一物体2时,由于复合式包装结构1与物体2相接触的表面均同时露出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因此对于被包装的物体2来说,其可同时接触到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也因此,对于复合式包装结构1来说,其所提供给被包装物体2的保护可兼顾相当良好的刚性与弹性。
当然,对于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而言,无论是堆叠或是嵌设的组合方式,均可通过黏合的方式以使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能够更紧密地连结。
而上述的第一结构体11的材质选自于聚合材料、纤维材料、发泡性材料及其组合,其中,聚合材料可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苯乙烯(PS)及其组合,而纤维材料则可选自木质素纤维材料(例如:纸类)、玻璃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及其组合。第二结构体12的材质选自于聚合材料、纤维材料、发泡性材料及其组合,其中,聚合材料可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苯乙烯及其组合,而纤维材料则可选自木质素纤维材料(例如:纸类)、玻璃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及其组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的“其组合”是指所述的多个可选材料中任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的组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上,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可为两种具有不同密度的材料,或是可实质上为具有不同密度的相同材料。举例来说,当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由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材料所构成时,除了可以以两种不同材质的聚合材料、两种不同材质的纤维材料或两种不同的发泡性材料以分别作为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的材料之外,也可将上述的材质相互搭配(例如:聚合材料搭配纤维材料、聚合材料搭配发泡性材料...等)以分别作为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的材料;另外,当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是由具有不同密度的相同材料所构成时,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可利用聚合程度、或发泡程度的不同来制作出不同密度的结构体,以发泡性材料而言,第一结构体11可为密度介于每立方厘米0.05克至0.2克之间的发泡聚乙烯(EPE),与之对应的第二结构体12则可为密度介于每立方厘米0.018克至0.033克之间的发泡聚乙烯;或者第一结构体11可为密度介于每立方厘米0.02克至0.05克之间的发泡聚苯乙烯(EPS),与之对应的第二结构体12则可为密度介于每立方厘米0.0125克至0.02克之间的发泡聚苯乙烯;又或者第一结构体11可为密度介于每立方厘米0.05克至0.1克之间的发泡聚丙烯(EPP),与之对应的第二结构体12则可为密度介于每立方厘米0.02克至0.033克之间的发泡聚丙烯。
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上,若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采用相同的材料来构成时,由于材料的性质相同,因此可有助于简化回收包装结构时的成本与时间。
接下来,请参照图3所示,其为应用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1以包装一物体2的实施例。此复合式包装结构1具有一接触表面,且物体2通过此接触表面以顶抵于复合式包装结构1,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接触表面可同时露出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因此,顶抵于此接触表面的物体2可同时接触到第一结构体11与第二结构体12,换言之,物体2可利用第一结构体11的刚性(第一结构体11的密度较高,因此刚性较好)与第二结构体12的弹性(第二结构体12的密度较低,因此弹性较好)以同时获得两种不同材料性质的保护。
最后,以一实际的应用为例,当包装结构仅由较低密度的发泡聚乙烯(EPE)所构成时,包装于其中的物体(例如:显示面板)在进行落摔测试时,在特定的落摔条件(落摔高度、感应器设置位置、物体被包装时的排列方式...等)下,包装在由较低密度的发泡聚乙烯所构成的包装结构内的物体于正面落摔、背面落摔、左侧落摔、右侧落摔、底部落摔时所受到的冲击力分别为54G、47G、12G、11G以及24G。反之,当包装结构为复合式的结构体(包含高密度与低密度的发泡聚乙烯)时,包装于其中的物体在进行相同的落摔测试(具有相同的落摔条件)时,包装在包含有高、低密度的发泡聚乙烯所构成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内的物体于正面落摔、背面落摔、底部落摔时所受到的冲击力分别为34G、22G以及14G,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的落摔测试条件下,复合式包装结构在左侧落摔测试与右侧落摔测试所探测到的冲击力均低于感应器可测量的范围(在此,感应器的最低感应强度必须大于10G),故左侧落摔测试与右侧落摔测试的结果均未能以数值方式显示。
另外,除了依据落摔时所受到的冲击力可作为参考的依据外,感应器所探测到最大冲击力的发生时间(也就是包装于复合式包装结构/传统的包装结构内的物体在落摔后,落摔时所造成的最大冲击力经由复合式包装结构/传统的包装结构而传导至物体所需的时间)亦可作为判断的依据,其原因在于,当冲击力经过较长的传递时间后,将会导致冲击力被削弱,换言之,落摔时所造成的冲击力越慢传递至物体,则表示物体受到较好的保护,因此,在相同的落摔条件下,传统的包装结构在正面落摔、背面落摔、左侧落摔、右侧落摔、底部落摔时的最大冲击力的发生时间分别为1mS(毫秒)、2ms、29ms、29ms及19ms,而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在正面落摔、背面落摔、底部落摔时的最大冲击力的发生时间则分别为4ms、6ms及27ms,其中,左侧落摔与右侧落摔是因为已超出感应器能够探测的范围,因此无法以数值表示发生时间。显而易见地,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在相同的落摔条件下,可有效地吸收来自外界的冲击力,确实提供良好的缓冲效果。
综上所述,物体顶抵于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的一接触表面,其中由于此接触表面可同时露出具有不同密度的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因此包装在此包装结构中的物体可同时与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接触,故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可利用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的密度不同来提供不同的刚性与弹性,使包装于其中的物体获得更全面的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以单一材料所构成的传统的包装结构无法兼顾高度刚性与良好弹性的优点,然而通过本发明所披露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则可利用两种(或以上)的材料以同时提供良好的支撑固定力与缓冲保护力。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举例性质,而非为限制性质。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本发明所作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如附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包装结构,其用以包装至少一个物体,该复合式包装结构具有一接触表面且该物体顶抵于该接触表面,该复合式包装结构包含:
至少一个第一结构体,其具有一第一密度;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结构体,其具有一第二密度,且该第二密度不等于该第一密度;
其中,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具有相同的外轮廓,且为堆叠的结构,该接触表面同时露出相同外轮廓的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而且该复合式包装结构的与该接触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也露出相同外轮廓的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从而使该物体同时接触于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且使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亦同时接触于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结构体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结构体的大小、形状或面积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一结构体的材质选自于聚合材料、纤维材料、发泡性材料或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该聚合材料选自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苯乙烯或其组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该纤维材料选自于木质素纤维材料、玻璃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二结构体的材质选自于聚合材料、纤维材料、发泡性材料或其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一密度的范围介于每立方厘米0.02克至0.2克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二密度的范围介于每立方厘米0.0125克至0.033克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彼此交错堆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一结构体与该第二结构体不规则堆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013214 CN102582959B (zh) | 2008-10-10 | 2008-10-10 | 复合式包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013214 CN102582959B (zh) | 2008-10-10 | 2008-10-10 | 复合式包装结构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692610A Division CN101362535A (zh) | 2008-10-10 | 2008-10-10 | 复合式包装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2959A CN102582959A (zh) | 2012-07-18 |
CN102582959B true CN102582959B (zh) | 2013-10-30 |
Family
ID=46472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10013214 Active CN102582959B (zh) | 2008-10-10 | 2008-10-10 | 复合式包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829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13636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包装结构、电器设备和包装结构的设计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05835A (en) * | 1987-12-24 | 1990-03-06 | Apple Computer France, Sarl | Inflatable cushion packaging |
CN2608443Y (zh) * | 2003-02-14 | 2004-03-31 | 苏州爱绿纸塑有限公司 | 复合缓冲包装结构 |
CN1807198A (zh) * | 2006-02-08 | 2006-07-2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包装结构 |
CN201109545Y (zh) * | 2007-07-30 | 2008-09-03 | 贝森蜂窝新型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纸蜂窝定位缓冲结构 |
-
2008
- 2008-10-10 CN CN 201210013214 patent/CN1025829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05835A (en) * | 1987-12-24 | 1990-03-06 | Apple Computer France, Sarl | Inflatable cushion packaging |
CN2608443Y (zh) * | 2003-02-14 | 2004-03-31 | 苏州爱绿纸塑有限公司 | 复合缓冲包装结构 |
CN1807198A (zh) * | 2006-02-08 | 2006-07-2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包装结构 |
CN201109545Y (zh) * | 2007-07-30 | 2008-09-03 | 贝森蜂窝新型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纸蜂窝定位缓冲结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平5-51059A 1993.03.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2959A (zh) | 2012-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52707B2 (en) | Foldable packaging member and packaging system using foldable packaging members | |
JP2011016560A (ja) |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緩衝支持構造 | |
CN104590767A (zh) | 鸡蛋包装盒 | |
CN10370812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包装结构及包装方法 | |
CN102616471B (zh) | 包装套件及其包材缓冲结构 | |
CN101311077B (zh) | 用于运送玻璃基板的包装盒 | |
CN102582959B (zh) | 复合式包装结构 | |
CN201148247Y (zh) | 缓冲垫体 | |
US9422097B1 (en) | Package cushioning material for liquid crystal glass | |
CN206307509U (zh) | 显示面板包装结构 | |
JP3210846U (ja) | パネル搬送容器 | |
JP2011016559A (ja) | 物品の緩衝支持構造 | |
US9050782B2 (en) | Expanded laminate | |
CN114751090B (zh) | 一种可自然降解环保缓冲保护包装结构 | |
TWI343350B (en) | Composite package | |
CN101362535A (zh) | 复合式包装结构 | |
TW201236932A (en) | Casing with double buffers | |
KR20250004474A (ko) | 패널 이송 트레이 모듈 | |
CN222769799U (zh) | 用于转移面板的托盘模块 | |
KR102081313B1 (ko) | 디스플레이의 프레임 이송용 공용화 간지 | |
CN213535513U (zh) | 一种电子信息用绿色缓冲防护托盘 | |
JPH0820084A (ja) | 収納保護袋 | |
CN221719410U (zh) | 玻璃板捆包体以及玻璃板二重捆包体 | |
CN210681771U (zh) | 一种具有抗震防摔结构的玩具包装盒 | |
CN218537674U (zh) | 包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