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1201B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1201B CN102571201B CN201210016009.2A CN201210016009A CN102571201B CN 102571201 B CN102571201 B CN 102571201B CN 201210016009 A CN201210016009 A CN 201210016009A CN 102571201 B CN102571201 B CN 1025712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identification
- configuration
- identifier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identification of connection, e.g. right plug to the right socket or full engagement of the mating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04L41/0869—Validating the configuration within one network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可以智能地进行光纤的管理,且出错率低,方便管理。所述光纤网络管理方法为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并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该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然后终端根据接收到的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以及检测模块发送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从而完成光纤的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可用于光纤网络的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网络技术的发展,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光纤到户已经开始应用,光纤跳线的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ODN(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采用无源的方案,在光纤跳线的两端端口上粘贴指示标签,指示该光纤需要插入的配置端口,操作人员根据指示标签连接光纤跳线或维护光纤连接。
在实现上述光纤连接或维护的管理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上述的光纤管理方法使用人工操作,容易存在人为错误,不方便管理,且不能进行自动化巡线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可以智能地进行光纤的管理,出错率低,管理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包括:
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记录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
向光分配网络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接收所述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由所述ODN设备检测并发送;
接收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另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根据接收到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
一种终端,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记录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由ODN设备检测并发送;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另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ODN设备、检测模块,
所述ODN设备,用于获取配置端口标识并根据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检测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配置端口标识从管理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中获取;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所述ODN设备,还用于获取配置对端口标识并根据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获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通过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并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该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然后终端根据接收到的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以及检测模块发送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从而实现光纤的智能管理,此方法可以降低光纤连接的出错率,且方便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自动巡线方法流程图;
图4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维护方法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光纤路由信息获得方法流程图;
图6为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7为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8为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9为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0为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1为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4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
在需要进行光纤连接操作时,管理系统会向终端下发配置信息,当然,所述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管理系统定时发送。所述配置信息记录有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一一对应。
102、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
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后,就会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其中ODN设备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在此不作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设备的指示将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103、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ODN设备能够检测出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然后,ODN设备将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发送给终端,所述终端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104、接收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
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操作人员将光纤的另一端插入检测模块的检测口,所述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出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随后检测模块将所述第二标识发送给终端。其中,同一条光纤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具体的,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中都含有本端编码+对端编码,例如,一根光纤的第一标识为1122,其中11为本端编码,22为对端编码,则此根光纤的第二标识对应为2211,其中22为本端编码,11为对端编码。当然,同一条光纤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一一对应,在此不做限定。
105、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
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以及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可以得知此根光纤另一端所对应的配置对端口标识,终端将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发送给ODN设备,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其中ODN设备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对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光纤另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光纤另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在此不做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的设备的指示将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至此,一根光纤两端分别接入了对应的端口中,光纤接入的连接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通过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并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该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然后终端根据接收到的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以及检测模块发送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从而实现光纤的智能管理,此方法可以降低出错率,且方便管理。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
在需要进行光纤连接操作时,管理系统会向终端下发配置信息,当然,所述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管理系统定时发送。所述配置信息记录有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一一对应。
202、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
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后,就会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其中ODN设备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光纤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光纤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在此不作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的设备的指示将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203、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ODN设备能够检测出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然后,ODN设备将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发送给终端,所述终端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204、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
终端在接收ODN设备返回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后,会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即每个第一标识对应唯一一个配置端口标识和唯一一个配置对端口标识。
205、接收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
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操作人员将光纤另一端插入检测模块的检测口,所述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出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随后检测模块将所述第二标识发送给终端。其中,同一条光纤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具体的,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中都含有本端编码+对端编码,例如,一根光纤的第一标识为1122,其中11为本端编码,22为对端编码,则此根光纤的第二标识对应为2211,其中22为本端编码,11为对端编码。当然,同一条光纤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一一对应,在此不做限定。
206、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标识及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
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取到与所述第二标识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同一条光纤中的第一标识,并根据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得知此根光纤另一端所对应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之后终端将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发送给ODN设备,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其中ODN设备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对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光纤另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光纤另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在此不做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的设备的指示将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至此,一根光纤两端分别接入了对应的端口中,光纤的连接完成。
207、将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标识及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后,也会将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其中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关系为:被接入的一根光纤的第一标识对应光纤一端接入的配置端口标识,第二标识对应光纤另一端接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一一对应,配置端口标识与配置对端口标识也一一对应。
在应用上述管理方法进行光纤连接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自动巡线,以检测光纤的连接是否正确,如图3所示,自动巡线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01、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光纤配置信息。
终端在接收到管理系统下发的光纤配置信息时,就要启动自动巡线功能业务。所述光纤配置信息为步骤207中终端向管理系统反馈的光纤配置信息。
302、向ODN设备发送采集指令。
终端向ODN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指示所述ODN设备采集并返回实际光纤配置信息。
303、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
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包括实际连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实际连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中的实际连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实际连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为一一对应。
304、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
终端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为一致即在所述光纤配置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第二标识、配置端口、配置对端口四个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连接信息中的实际第一标识、实际第二标识、实际配置端口、实际配置对端口四个信息都一致时,则说明光纤连接正确;若四个信息中有至少一个不一致,则说明光纤连接错误,终端就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从而使管理系统得知光纤连接的错误点在哪,进而指示操作人员改正此光纤连接的错误。
在应用上述管理方法进行光纤连接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光纤连接脱落时进行光纤连接的维护。如图4所示,光纤连接维护的方法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401、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
终端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
光纤长时间连接,因为种种原因光纤一端会脱落,操作人员将断开的光纤一端插入检测模块中,所述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出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随后检测模块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标识。
402、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一查询指令。
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一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在步骤207中,管理系统已接收存储有所述光纤配置信息,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包括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这四个标识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此不再赘述。终端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一查询指令,管理系统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标识和第一查询指令查询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将查询到断开的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管理系统根据第一查询指令将查询到的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发送给终端。
403、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
404、向ODN设备发送所述配置端口标识。
终端向ODN设备发送所述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终端将所述配置端口标识发送给ODN设备,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其中ODN设备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断开的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断开的光纤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在此不做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的设备的指示将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至此,此根断开的光纤一端已接入了对应的端口中,光纤连接的维护完成。
当用户连接出现故障时,会向管理系统报告故障,管理系统得到故障报告会向终端下发通知,操作人员通过终端接到通知时排查故障,有时需要获得光纤路由连接信息,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光纤路由信息获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
操作人员将连接出现故障的用户端口的光纤一端拔下插入到检测模块中,所述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出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随后检测模块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标识。
502、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查询指令。
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二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光路由信息;所述光纤路由信息为从网络到用户的光纤链接信息。
管理系统已接收到所述光纤配置信息,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包括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这四个标识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此不再赘述。管理系统接收到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后会将其与此光线连接端口对应的光纤路由信息对应存储。
终端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查询指令,管理系统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查询指令将查询到对应的光纤路由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第一查询指令将查询到的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发送给终端。
503、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光纤路由信息。
终端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光纤路由信息,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终端得知出现故障的用户侧端口到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设备侧端口的光纤链路信息,从而方便管理人员排查故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由供电模块向ODN设备和检测模块提供电力,以使得ODN设备和检测模块能够正常运行。终端与ODN设备、检测模块之间的通信,由终端自行与ODN设备、检测模块建立通信通道来实现。当然也可以由通信中继来建立终端与ODN设备、检测模块之间的通信通道来实现。具体的,所述通信所用的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或者有线的通信方式,包含但不限于移动通信方式(2G、3G、4G等制式)、WIFI、WiMAX、铜线、光纤、USB等通信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通过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并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该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然后终端根据接收到的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以及检测模块发送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从而实现光纤的连接,此方法可以降低出错率,且方便管理。
另外,本方法还可以通过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并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然后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这样可以自动完成巡线检测,方便管理。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维护的方法和光纤路由信息获得方法通过终端智能管理,不需人工查询,可以降低出错率,且方便管理。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6所示,所述终端包括信息获取单元601,第一发送单元602,第一接收单元603,第二接收单元604,第二发送单元605。
信息获取单元601,用于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记录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
在需要进行光纤连接操作时,管理系统会向终端下发配置信息,当然,所述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管理系统定时发送。所述配置信息记录有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一一对应。
第一发送单元602,用于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后,就会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其中ODN设备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在此不作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的设备的指示将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第一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由ODN设备检测并发送。
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ODN设备能够检测出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然后,ODN设备将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发送给终端,所述终端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第二接收单元604,用于接收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另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操作人员将光纤的另一端插入检测模块的检测口,所述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出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随后检测模块将所述第二标识发送给终端。其中,同一条光纤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具体的,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中都含有本端编码+对端编码,例如,一根光纤的第一标识为1122,其中11为本端编码,22为对端编码,则此根光纤的第二标识对应为2211,其中22为本端编码,11为对端编码。当然,同一条光纤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一一对应,在此不做限定。
第二发送单元605,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
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取到与所述第二标识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同一条光纤中的第一标识,并根据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得知此根光纤另一端所对应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之后终端将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发送给ODN设备,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其中ODN设备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对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光纤另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光纤另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在此不做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的设备的指示将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至此,一根光纤两端分别接入了对应的端口中,光纤的连接完成。
图6所示的终端用于完成实施例1中图1所示的方法。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对应关系建立单元606,信息反馈单元607。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606,用于在第一接收单元603接收ODN设备返回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后,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以使得在接收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对应,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
终端在接收ODN设备返回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后,会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即每个第一标识对应唯一一个配置端口标识和唯一一个配置对端口标识。
信息反馈单元607,用于将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标识及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后,也会将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图7所示的终端用于完成实施例2中图2所示的方法。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在上述终端的基础上,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801,第三接收单元802,比较单元803。
第三发送单元801,用于向ODN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指示所述ODN设备采集并返回实际光纤配置信息。
终端在进行自动巡线时会向ODN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指示所述ODN设备采集并返回实际光纤配置信息。
第三接收单元802,用于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信息反馈单元607反馈的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并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包括实际连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实际连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比较单元803,用于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
终端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为一致即在所述光纤配置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第二标识、配置端口、配置对端口四个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连接信息中的实际第一标识、实际第二标识、实际配置端口、实际配置对端口四个信息都一致时,则说明光纤连接正确;若四个信息中有至少一个不一致,则说明光纤连接错误,终端就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从而使管理系统得知光纤连接的错误点在哪,进而指示操作人员改正此光纤连接的错误。
图8所示的终端用于完成实施例2中图3所示的方法。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第四接收单元901,第四发送单元902,第五接收单元903,第五发送单元904。
第四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
第四发送单元902,用于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一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信息反馈单元607反馈的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第五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
第五发送单元904,用于向ODN设备发送所述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图9所示的终端用于完成实施例2中图4所示的方法。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第六接收单元1001,第六发送单元1002,第七接收单元1003。
第六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
第六发送单元1002,用于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二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信息反馈单元607反馈的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接收到的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所述光纤所在链路的光纤路由信息。
第七接收单元1003,用于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光纤路由信息。
图10所示的终端用于完成实施例2中图5所示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包含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自定义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通过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并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该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然后终端根据接收到的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以及检测模块发送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从而实现光纤的连接,此方法可以降低出错率,且方便管理。
另外,本终端还可以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并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然后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这样可以自动完成巡线检测,方便管理。
另外,本终端还可以进行光纤连接维护和光纤路由信息查询,不需人工查询,可以降低出错率,且方便管理。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如图11所示,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包括ODN设备112、检测模块113,
所述ODN设备112,用于获取配置端口标识并根据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检测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配置端口标识从管理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中获取。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所述ODN设备,还用于获取配置对端口标识并根据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获取。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终端111、供电模块114。
终端111,用于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并向ODN设备112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
所述终端111,用于在需要进行光纤连接操作时,管理系统会向终端111下发配置信息,当然,所述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管理系统定时发送。所述配置信息记录有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一一对应。终端111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后,就会向ODN设备112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
ODN设备112,用于接收所述配置端口标识并根据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检测并向终端发送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所述ODN设备112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其中ODN设备112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光纤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端口,在此不作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的设备112的指示将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ODN设备112能够检测出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然后,ODN设备112将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发送给终端111。
终端111,还用于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检测模块113,用于检测并向终端返回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操作人员将光纤的另一端插入检测模块的检测口,所述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出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随后检测模块将所述第二标识发送给终端。其中,同一条光纤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具体的,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中都含有本端编码+对端编码,例如,一根光纤的第一标识为1122,其中11为本端编码,22为对端编码,则此根光纤的第二标识对应为2211,其中22为本端编码,11为对端编码。当然,同一条光纤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一一对应,在此不做限定。
终端111,还用于接收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
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取到与所述第二标识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同一条光纤中的第一标识,并根据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得知此根光纤另一端所对应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之后终端将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发送给ODN设备,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其中ODN设备可以通过点亮所述对应的配置对端口的指示灯来指示光纤另一端需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也可以通过其他指示信息来指示光纤另一端要插入的对应的配置对端口,在此不做限定。进行光纤连接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ODN的设备的指示将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
终端111,还用于将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对应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标识及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后,也会将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供电模块114,用于为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供电。
集成了电池的供电模块确保了系统的供电能力,而且电池单独集成,与终端分离可以使终端更加轻便,方便操作人员手持。还可以为供电模块中的电池增加抗摔措施,增加电池抗摔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111还用于在接收ODN设备返回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后,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即每个第一标识对应唯一一个配置端口标识和唯一一个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在接收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111,还用于向ODN设备发送采集指令。
所述ODN设备112,还用于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根据所述采集指令采集并返回实际光纤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111,还用于在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并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后,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
进一步的,在进行光纤连接的维护时,
所述检测模块113,还用于检测并向终端111返回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
所述终端11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标识,并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一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所述终端111,还用于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并向向ODN设备发送所述配置端口标识。
所述ODN设备1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进一步的,当用户连接出现故障时,会向管理系统发送故障报告,管理系统得到故障报告会向终端下发通知,操作人员通过终端接到通知时排查故障,有时需要获得光纤路由连接信息,此时,
所述检测模块113,还用于检测并向终端111返回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
所述终端11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标识,并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二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光路由信息;
所述终端111,还用于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光纤路由信息。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通信中继模块,用于透明传输终端、ODN设备、检测模块之间的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中继模块集成在所述供电模块上形成通信中继、供电模块115。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的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或者有线的通信方式,包含但不限于移动通信方式(2G、3G、4G等制式)、WIFI、WiMAX、铜线、光纤、USB等通信方式。可选的,有的终端需要通信中继模块来连通终端111与ODN设备112、检测模块113之间的通信通道,有的终端则不需要,在此视终端的具体情况而定。
图11或图12中的检测模块113为独立集成,当然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113还可以集成在所述通信中继、供电模块115上或者供电模块114或着集成在所述ODN设备112上,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所述的终端为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并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该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然后终端根据接收到的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以及检测模块发送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从而实现光纤的连接,此方法可以降低出错率,且方便管理。
另外,本系统还可以通过终端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并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然后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这样可以自动完成巡线检测,方便管理。
另外,本系统还可以完成光纤连接维护和光纤路由信息查询,不需人工输入和查询操作,可以降低出错率,且方便管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记录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
向光分配网络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接收所述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由所述ODN设备检测并发送;
接收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另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根据接收到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接收ODN设备返回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后,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以使得在接收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对应,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并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包括实际连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实际连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前还包括:
向ODN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指示所述ODN设备采集并返回实际光纤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
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一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
向ODN设备发送所述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
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二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接收到的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光纤路由信息;所述光纤路由信息为从网络到用户的光纤链接信息;
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光纤路由信息,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所述光纤路由信息排查系统连接故障。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记录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在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后,由ODN设备检测并发送;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另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在接收ODN设备返回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后,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以使得在接收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对应,向所述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息反馈单元,将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信息反馈单元反馈的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并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包括实际连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实际连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ODN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指示所述ODN设备采集并返回实际光纤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一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信息反馈单元反馈的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第五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向ODN设备发送所述配置端口标识,以使得所述ODN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由光纤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一端进行检测后返回;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二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信息反馈单元反馈的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接收到的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所述光纤所在链路的光纤路由信息;
第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光纤路由信息,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所述光纤路由信息排查系统连接故障。
14.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ODN设备及检测模块,
所述终端,用于从管理系统获得配置信息,并向光分配网络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所述配置信息记录光纤连接的配置端口标识和配置对端口标识;
所述ODN设备,用于获取所述配置端口标识并根据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在光纤一端插入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后,检测并向所述终端发送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向所述终端发送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其中每条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一一对应;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ODN设备发送的光纤一端的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接收所述检测模块发送的所述光纤另一端的第二标识,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标识、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所述配置信息,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
所述ODN设备,还用于获取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并根据所述配置对端口标识指示光纤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对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供电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供电;
所述终端,还用于将被接入光纤的配置端口标识和对应的配置对端口标识,以及被接入光纤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以光纤配置信息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还用于在接收ODN设备返回的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和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后,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配置对端口标识间的对应关系,以使得在接收到第二标识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对应,向ODN设备发送光纤连接的配置对端口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还用于向ODN设备发送采集指令;
所述ODN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根据所述采集指令采集并返回实际光纤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还用于在从管理系统获取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并接收ODN设备发送的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后,比较所述光纤配置信息和所述实际光纤配置信息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光纤配置信息和实际光纤配置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以使得操作人员改正光纤连接错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并向终端返回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标识,并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一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配置端口标识;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并向ODN设备发送所述配置端口标识;
所述ODN设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端口标识指示光纤一端插入对应的配置端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并向终端返回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标识,并向管理系统发送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及第二查询指令,以使得所述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光纤配置信息针对所述光纤一端的第一标识查询对应的光纤路由信息;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管理系统发送的所述光纤路由信息,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所述光纤路由信息排查系统连接故障。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中继模块,用于透明传输终端、ODN设备、检测模块之间的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中继模块集成在所述供电模块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集成在所述供电模块上,或
所述检测模块集成在所述ODN设备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16009.2A CN102571201B (zh) | 2012-01-18 | 2012-01-18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
EP13738235.4A EP2800305B1 (en) | 2012-01-18 | 2013-01-08 | Method for managing optical fiber network and terminal |
PCT/CN2013/070204 WO2013107313A1 (zh) | 2012-01-18 | 2013-01-08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
US14/335,530 US9467335B2 (en) | 2012-01-18 | 2014-07-18 |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for fiber network manage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16009.2A CN102571201B (zh) | 2012-01-18 | 2012-01-18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1201A CN102571201A (zh) | 2012-07-11 |
CN102571201B true CN102571201B (zh) | 2014-07-30 |
Family
ID=46415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1600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1201B (zh) | 2012-01-18 | 2012-01-18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67335B2 (zh) |
EP (1) | EP2800305B1 (zh) |
CN (1) | CN102571201B (zh) |
WO (1) | WO201310731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223052B1 (en) * | 2011-11-08 | 2023-08-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iber recognition method, optical line terminal, and recognition system |
CN102571201B (zh) | 2012-01-18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3580978B (zh) * | 2012-07-23 | 2019-03-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ru环网的光纤连接正确性检测方法和bbu |
CN103067797B (zh) | 2013-01-30 | 2015-04-0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odn管理系统的维护方法 |
CN104079423B (zh) * | 2013-03-29 | 2018-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布线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管中心 |
CN104113427A (zh) * | 2013-04-17 | 2014-10-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光网络管理方法、管理终端及光网络设备 |
CN103346832B (zh) * | 2013-05-31 | 2016-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连接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4297871B (zh) * | 2013-07-19 | 2017-11-10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光纤互连系统及方法 |
CN103501254B (zh) * | 2013-10-23 | 2017-05-03 |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途航电中继网络拓扑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03701640B (zh) * | 2013-12-18 | 2016-09-2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智能管理终端升级odn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656648B (zh) * | 2014-11-12 | 2019-0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Odn资源梳理方法及系统 |
CN105915281B (zh) * | 2016-06-12 | 2018-02-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一种纤芯信息采集设备、方法 |
CN106301547A (zh) * | 2016-08-24 | 2017-01-04 | 覃嘉雯 | 一种光纤监测系统 |
EP3893434B1 (en) * | 2018-12-28 | 2024-03-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optical cable connection |
CN109819352B (zh) * | 2019-01-28 | 2021-12-0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数据处理系统架构及处理方法 |
US11374808B2 (en) | 2020-05-29 | 2022-06-28 |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Automated logging of patching operations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
US11295135B2 (en) | 2020-05-29 | 2022-04-05 |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Asset tracking of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1709A (zh) * | 2004-08-05 | 2006-02-08 | 阿尔卡特公司 | 光配线网络监视方法和系统 |
CN101982797A (zh) * | 2010-09-30 | 2011-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纤连接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94503A (en) * | 1993-10-08 | 1995-02-28 | Data Switch Corporation |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monitoring apparatus, patch panel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CA2162515C (en) * | 1994-12-22 | 2000-03-21 | Leonard George Cohen | Jumper tracing system |
DE10126351A1 (de) * | 2001-05-30 | 2002-12-12 | Ccs Technology Inc | Optische Verteilereinrichtung und Lichtwellenleiter-Verbindungskabel |
US20020191602A1 (en) * | 2001-06-13 | 2002-12-19 | Woodring Sherrie L. | Address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
US20030084219A1 (en) * | 2001-10-26 | 2003-05-01 | Maxxan Systems, Inc.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dress forwarding for a computer network |
US7383330B2 (en) * | 2002-05-24 | 2008-06-03 | Em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pping a network fabric |
US20040052471A1 (en) * | 2002-09-13 | 2004-03-18 | Fitel Usa Corp. | Connector systems for dynamically updat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network and methods for developing the connector systems |
US7074549B2 (en) * | 2004-04-16 | 2006-07-1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hotothermographic materials containing phosphor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US7340167B2 (en) * | 2004-04-23 | 2008-03-04 | Qlogic, Corporation | Fibre channel transparent switch for mixed switch fabrics |
JP4466233B2 (ja) * | 2004-06-29 | 2010-05-26 | Kddi株式会社 | Ip電話発信地通知方法、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加入者端末装置 |
ES2514524T3 (es) * | 2008-06-30 | 2014-10-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n módulo de componentes ópticos, un nodo óptico, un sistema de distribución óptica y su método de gestión |
US8396059B1 (en) * | 2008-07-03 | 2013-03-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utomated discovery/rediscovery of server to network connectivity |
CN101656578B (zh) * | 2008-08-20 | 2013-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分配网络中光节点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8160070B2 (en) * | 2008-09-30 | 2012-04-17 | Gridiron Systems, Inc. | Fibre channel proxy |
CN102571201B (zh) * | 2012-01-18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
-
2012
- 2012-01-18 CN CN201210016009.2A patent/CN10257120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1-08 EP EP13738235.4A patent/EP280030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01-08 WO PCT/CN2013/070204 patent/WO201310731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07-18 US US14/335,530 patent/US94673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1709A (zh) * | 2004-08-05 | 2006-02-08 | 阿尔卡特公司 | 光配线网络监视方法和系统 |
CN101982797A (zh) * | 2010-09-30 | 2011-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纤连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467335B2 (en) | 2016-10-11 |
EP2800305B1 (en) | 2018-11-28 |
CN102571201A (zh) | 2012-07-11 |
EP2800305A1 (en) | 2014-11-05 |
EP2800305A4 (en) | 2014-12-17 |
US20140348508A1 (en) | 2014-11-27 |
WO2013107313A1 (zh) | 2013-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1201B (zh)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05188022B (zh) | 无线路由设备和通信方法 | |
US9461737B2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fiber jumper connection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fiber jumper connection | |
WO2016023332A1 (zh) | 一种光网络智能化的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 |
US10405361B2 (en) | Switching-on method,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switching-on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
EP2852095B1 (en) | Optical distribu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3746850B (zh) |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pon系统 | |
CN106341183A (zh) | 一种网管软件监测光模块方法 | |
CN102711214A (zh) | 基于多信道通信双频组网的无线智能集中器及其组网方法 | |
CN104932395B (zh) | 太阳能光伏组件监测系统的智能化维护装置和维护方法 | |
CN104579752A (zh) | 远程自动升级系统及远程自动升级方法 | |
CN103634163B (zh) | 一种测试采集终端远程通信单元互换性的方法 | |
CN102457884A (zh) | 一种无线网络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05515148B (zh) |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断电告警方法及基站 | |
CN105208517B (zh) | 无线路由设备和通信方法 | |
CN105743683A (zh) | 无源光网络中管理终端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820368A (zh) | 以太网链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5915281B (zh) | 一种纤芯信息采集设备、方法 | |
CN103117800A (zh) | 一种光缆防盗监控系统 | |
CN103178997B (zh) |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mac地址相同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 |
CN202600072U (zh) | 一种高频保护装置的高频通道交换试验系统 | |
CN108898201B (zh) | 太阳能组件的信息关联系统和方法 | |
CN105512956A (zh) | 针对电力故障抢修过程的智能多媒体互动平台系统 | |
CN104754762A (zh) | 软件自定义网络中自动发现控制器的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 |
CN103199680B (zh) | 串联型高压变频器及功率单元自主辨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