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141A - 一种液晶模组及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模组及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6141A CN102566141A CN2011104375474A CN201110437547A CN102566141A CN 102566141 A CN102566141 A CN 102566141A CN 2011104375474 A CN2011104375474 A CN 2011104375474A CN 201110437547 A CN201110437547 A CN 201110437547A CN 102566141 A CN102566141 A CN 1025661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light
- lgp
- circuit board
- emitting d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及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液晶模组包括两液晶面板及LED背光模块,LED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分别位于导光板表面两侧的两反射型偏振片、设于导光板至少一端的电路板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光二极管;两液晶面板均包括一下偏光片,此两个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位于导光板同一侧的反射型偏振片及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中心对准导光板侧端端面的中心。本发明中,仅采用一块导光板,不仅简化结构设计,节省了材料,具有更轻薄、光效更高的优点,且解决了现有导光板变形及液晶面板尺寸增大时楔形导光板厚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同时通过反射型偏振片提高了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液晶模组及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可双向显示的背光模块的结构一般如图1中所示。此背光模块100包括二导光板110a、110b,二电路板120a、120b,至少二发光二极管130a、130b以及二弧形反射板140a、140b。具体地,二导光板110a、110b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一间隙空间101。二电路板120a、120b分别夹设于间隙空间101中,且分别位于二导光板110a、110b的两端边缘处;二发光二极管130a、130b分别电连接于二电路板120a、120b上,并凸设于该二导光板110a、110b的边缘外。二弧形反射板140a、140b的凹面具有反射功能,二发光二极管130a、130b所发出的光线分别经由二弧形反射板140a、140b的反射而从侧面分别进入二导光板110a、110b中,然后在二反射片150a、150b的反光作用下被导引至二导光板140a、140b正面上的二光学薄膜160a、160b,扩散后经由二液晶面板170a、170b而出光,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上述背光模块虽然具有双面的影像输出光功能,但当显示设备尺寸增大时,由于二导光板110a、110b之间存在间隙空间101,故容易发生导光板变形的情况,为避免其变形,需设计支撑结构,这种结构相对较复杂;同时,由于显示面板一般具有下偏光片和上偏光片,只有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一致的偏振光能够透过液晶面板,其余方向的光未被利用,造成光源浪费。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目前也出现了如图2中所示的可以用于双面显示的液晶电视中的背光模块结构。此背光模块200主要包括两块平行安放的楔形导光板210a、210b,二侧入光源220a、220b。二楔形导光板210a、210b的斜面相互贴合,二侧入光源220a、220b正对二楔形导光板210a、210b的侧面。因此侧入光源220a、220b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由二楔形导光板210a、210b,然后被导引至二楔形导光板210a、210b的正面,最后经由液晶面板230a、230b而出光。此种方式也具有双面的影像输出光的功能,且二导光板之间紧密贴合,不存在间隙,故不易发生变形。但是当显示设备尺寸增大时,楔形导光板的厚度将很难控制。此种方式中入射到液晶面板表面的光也只有与液晶面板透光轴一致的部分能够透过液晶面板,其余部分的光未被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光效利用率高的液晶模组及采用这种液晶模组的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液晶面板以及设于该两液晶面板之间的LED背光模块,所述LED背光模块包括一与所述两液晶面板平行的导光板、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表面两侧的两反射型偏振片、设于所述导光板至少一侧端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光二极管;所述两液晶面板均包括一下偏光片,所述两个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的所述反射型偏振片及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中心对准所述导光板侧端端面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表面贴设有上述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另一表面上设有散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上设有若干散热鳍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设有微结构。
具体地,所述微结构为采用印刷或激光方式形成的网点结构。
具体地,所述电路板及所述发光二极管分别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为两个,对称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与各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分别为多个。
更进一步地,分别与各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呈一行或多行。
更进一步地,分别与各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中包括可发出红光、绿光或蓝光的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液晶模组的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模组中,其背光模块仅采用一块导光板,不仅简化结构设计,节省了材料,具有更轻薄、光效更高的优点,且解决了现有导光板变形及液晶面板尺寸增大时楔形导光板厚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同时通过采用反射型偏振片提高了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将这种液晶模组应用于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时也为电视机提供良好的光效,同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LED背光模块的剖示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用于双面液晶电视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中LED背光模块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液晶面板以及设于该两液晶面板之间的LED背光模块,所述LED背光模块包括一与所述两液晶面板平行的导光板、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表面两侧的两反射型偏振片、设于所述导光板至少一侧端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光二极管;所述两液晶面板均包括一下偏光片,所述两个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的所述反射型偏振片及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中心对准所述导光板侧端端面的中心。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模组中,其背光模块仅采用一块导光板,不仅简化结构设计,节省了材料,具有更轻薄、光效更高的优点,且解决了现有导光板变形及液晶面板尺寸增大时楔形导光板厚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同时通过反射型偏振片提高了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模组进行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的LED背光模块300的剖示图。本实施例中的LED背光模块300置于平行设置的两液晶面板之间的间隙内,用以提供液晶电视所需要的光线。为了便于说明,此处将两液晶面板分别定义为第一液晶面板400a及第二液晶面板400b。第一液晶面板400a及第二液晶面板400b的结构组成中都包含有上偏光片(图中未示出)及下偏光片(图中未示出),这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作赘述,只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液晶面板中的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LED背光模块300包括一与第一液晶面板400a及第二液晶面板400b平行的导光板310、分别位于导光板310表面两侧的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及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20b、设于导光板310至少一侧端的电路板(本实施例中,电路板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电路板330a和第二电路板330b),以及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30a及第二电路板330b电连接的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及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与第一液晶面板400a位于导光板310的同一侧,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与第一液晶面板400a中的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20b与第二液晶面板400b位于导光板310的同一侧,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20b与第二液晶面板400b中的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位于导光板310的一端面与第一电路板330a之间,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的发光中心对准导光板310此端面的中心;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位于导光板310的另一端面与第二电路板330b之间,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的发光中心对准导光板310另一端面的中心。
由图3中看出,第一电路板330a靠近导光板310的一表面上贴设有上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为了使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工作时发出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本实施例中,于第一电路板330a远离导光板310的另一表面上设有第一散热器500a。同样地,由于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贴设于第二电路板330b靠近导光板310的一表面上,为了使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工作时发出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于第二电路板330b远离导光板310的另一表面上设有第一散热器500b。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器500a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鳍片510a;第二散热器500b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鳍片510b,通过设置散热鳍片,增大了各散热器的表面积,增强各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从而可更快速将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热量散发出去。需要说明的是,各散热器的尺寸大小决定于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量大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10的两表面上均设有微结构(图中未示出)。根据导光板310的导光特性,当其表面完全是抛光面时,光线主要在导光板内来回行时,直到其能量完全自然衰减才会停止行进。但于导光板310表面设置微结构后,光线则会因微结构而产生漫射或反射进而破坏光线的全反射而使光线产生折射,射出导光板310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及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分别位于导光板310的两端面,即光线由侧进入导光板310,再利用导光板310内表面的微结构在不损失光源能量的情况下将光源转向导光板310的工作面的方向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微结构为采用印刷或激光方式形成的网点结构。网点可设置呈疏密、大小不一,这样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当然,微结构也可以为其它锥状或凸、凹点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30a及第二电路板330b对称设于导光板310的两端,与各电路板连接的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及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均为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强光效,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及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可分别为多个。
具体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可排列呈一行或多行;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也可排列呈一行或多行。不同的排列可获得不同的光效及光量,具体排列根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中包括可发出红光、绿光或蓝光的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中也包括可发出红光、绿光或蓝光的发光二极管。由于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具有的亮度不同,因此,通过设置多种颜色可获得高亮或低亮的效果。当然,上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也可全部采用白色发光二极管。
对于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从波的角度看,可见光属于横波,即光的振幅与光的方向是垂直的。当自然光(这种光的振幅分布是各个方向的,也就是说在与光速垂直的平面内,向各个方向的振幅都有分布)通过偏振片时,只有某一个方向的振幅的光可以通过,与这个方向垂直的振幅的光是被屏蔽的。故本实施例中,对于反射型偏振片,其透光轴方向就是可以通过偏振片的光的振幅方向。对于液晶面板而言,因其具有下偏光片和上偏光片,只有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一致的偏振光才可以透过液晶面板,故这个方向即作为液晶面板的透光轴方向。同时,作为反射型偏振片的特性,其可以透过与其透光轴方向一致的偏振光,而将与其透光轴方向垂直的偏振光反射回去。
基于上述原理,本实施例中LED背光模块300的工作原理是:第一发光二极管340a及第二发光二极管340b所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310的两个端面进入导光板310中,然后在导光板310表面微结构作用下,将光线导引至导光板310的两个分别朝向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及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20b的表面上射出,最后通过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及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20b的反射及折射作用,分别直射第一液晶面板3011及第二液晶面板3012,其光线的出光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方向所示,达到双面出光的功效。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的透光轴与第一液晶面板400a中的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一致;因此可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透过的一部分光线则完全透过第一液晶面板400a射出,而又因为第二液晶面板400b中的下偏光片与第一液晶面板400a的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垂直,则被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反射回来的另一部分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00b及第二液晶面板400b中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一致,故被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反射回来的另一部分光线则通过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00b及第二液晶面板400b射出;同理,由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20b的透光轴与第二液晶面板400b中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一致,故可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00b透过的一部分光线则完全透过第二液晶面板400b射出,而被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052反射回来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也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及第一液晶面板400a中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一致,故被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20b反射回来的另一部分光线则透过第一反射型偏振片320a和第一液晶面板400a射出。这样,使得入射到导光板两表面的光线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获得了更高的出光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液晶模组的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图中未示出)。由于采用上述液晶模组,不仅获得良好的光效,同时也降低成本,提高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液晶面板以及设于该两液晶面板之间的LED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背光模块包括一与所述两液晶面板平行的导光板、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表面两侧的两反射型偏振片、设于所述导光板至少一侧端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光二极管;所述两液晶面板均包括一下偏光片,所述两个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的所述反射型偏振片及下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中心对准所述导光板侧端端面的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表面贴设有上述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另一表面上设有散热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上设有若干散热鳍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设有微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采用印刷或激光方式形成的网点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及所述发光二极管分别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两个,对称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与各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分别为多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分别与各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呈一行或多行。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分别与各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中包括可发出红光、绿光或蓝光的发光二极管。
10.一种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375474A CN102566141A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一种液晶模组及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375474A CN102566141A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一种液晶模组及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6141A true CN102566141A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6411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375474A Pending CN102566141A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一种液晶模组及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66141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0098A (zh) * | 2013-09-22 | 2015-03-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
CN104780332A (zh) * | 2015-03-25 | 2015-07-15 |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双面电视和led显示屏器 |
CN104780331A (zh) * | 2015-03-25 | 2015-07-15 |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视和led显示器 |
CN104990001A (zh) * | 2015-07-27 | 2015-10-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CN105223731A (zh) * | 2015-10-20 | 2016-01-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WO2016183772A1 (zh) * | 2015-05-18 | 2016-11-24 | 上海启钧电子有限公司 | 一体化双面显示模组结构 |
WO2017008326A1 (zh) * | 2015-07-15 | 2017-01-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器 |
WO2017177504A1 (zh) * | 2016-04-12 | 2017-10-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与背光源 |
US10203439B2 (en) | 2016-04-13 | 2019-02-12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ouble-si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
CN110161755A (zh) * | 2019-06-11 | 2019-08-23 | 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3609A (zh) * | 2002-04-26 | 2003-11-05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从两面观察设于设备两面两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482498A (zh) * | 2002-09-10 | 2004-03-17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
CN2613784Y (zh) * | 2003-03-11 | 2004-04-28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双面发光的背光模组 |
CN101013228A (zh) * | 2005-10-03 | 2007-08-0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显示器装置 |
-
2011
- 2011-12-23 CN CN2011104375474A patent/CN1025661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3609A (zh) * | 2002-04-26 | 2003-11-05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从两面观察设于设备两面两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482498A (zh) * | 2002-09-10 | 2004-03-17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
CN2613784Y (zh) * | 2003-03-11 | 2004-04-28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双面发光的背光模组 |
CN101013228A (zh) * | 2005-10-03 | 2007-08-0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显示器装置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0098B (zh) * | 2013-09-22 | 2018-07-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
CN104460098A (zh) * | 2013-09-22 | 2015-03-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
CN104780332A (zh) * | 2015-03-25 | 2015-07-15 |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双面电视和led显示屏器 |
CN104780331A (zh) * | 2015-03-25 | 2015-07-15 |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视和led显示器 |
WO2016183772A1 (zh) * | 2015-05-18 | 2016-11-24 | 上海启钧电子有限公司 | 一体化双面显示模组结构 |
WO2017008326A1 (zh) * | 2015-07-15 | 2017-01-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器 |
US10409109B2 (en) | 2015-07-15 | 2019-09-10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ouble-sided display |
CN104990001B (zh) * | 2015-07-27 | 2017-11-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CN104990001A (zh) * | 2015-07-27 | 2015-10-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CN105223731A (zh) * | 2015-10-20 | 2016-01-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WO2017177504A1 (zh) * | 2016-04-12 | 2017-10-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与背光源 |
US10203439B2 (en) | 2016-04-13 | 2019-02-12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ouble-si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
CN110161755A (zh) * | 2019-06-11 | 2019-08-23 | 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6141A (zh) | 一种液晶模组及双面显示液晶电视机 | |
JP5055398B2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10598847B2 (en) |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ism sheet thereof | |
US9465156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2829390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5093390B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JP2013258147A (ja) | 導光板及び当該導光板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 |
US10642101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ouble-sid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8873129A (zh) | 反射片、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US20130258708A1 (en) | Backlight Module | |
CN105785499A (zh) | 侧入式导光板组件、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4977648A (zh)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9494722B2 (en) | Backlight module | |
US9140930B2 (en) | Slim frame backlight module | |
KR102257200B1 (ko) | 프리즘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JP2010541186A (ja) | 異方位偏光導光部を備え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
CN103851407A (zh) |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7408713U (zh) | 具区域调光功效的背光模组 | |
CN103017007B (zh) | 光学贴膜及具有该光学贴膜的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器 | |
US20180088273A1 (en) |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 light thereof | |
CN106054453A (zh) | 双面型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 |
CN102901055A (zh) | 导光板及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 |
US20160341872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2997123B (zh) | 背光模块 | |
CN102588834B (zh) | 背光模块及其光学膜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