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3709A - 自动控温煤暖炉 - Google Patents
自动控温煤暖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3709A CN102563709A CN2012100636925A CN201210063692A CN102563709A CN 102563709 A CN102563709 A CN 102563709A CN 2012100636925 A CN2012100636925 A CN 2012100636925A CN 201210063692 A CN201210063692 A CN 201210063692A CN 102563709 A CN102563709 A CN 1025637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 heat
- temperature automatically
- conducting medium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温煤暖炉,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炉体和烟筒,所述炉体和所述烟筒的四周设置有导热介质夹层,所述炉体的炉膛中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烟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的出口,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进口,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炉膛连通的风口,所述风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的风门;所述自动控温煤暖炉还包括自动开关门装置,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包括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所述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的温包密封插在所述导热介质夹层中,所述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的伸缩式保温腔与所述风门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门的开关。避免出现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因加热过度而沸腾的现象,实现降低了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用煤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温煤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农村的家用依然使用燃煤炉,燃煤炉通常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上的烟筒,烟筒与炉体的炉膛连通用于排出烟气,炉体的炉膛中设置有燃烧室,炉体和烟筒的四周设置有导热介质夹层,导热介质夹层中储存有导热介质(例如:水)。燃煤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的热量将加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加热后的水将通过烟筒上设置的出口输送到暖气片或地暖等散热设备中进行供热,经过散热设备循环冷却后的水将通过炉体上设置的进口流回到导热介质夹层中,而燃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将经过炉膛通过烟筒排出。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当用户向燃烧室中填入燃煤后,燃煤将持续加热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容易出现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因加热过度而沸腾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燃煤,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燃煤炉用煤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控温煤暖炉,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燃煤炉用煤量较大的缺陷,实现降低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用煤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控温煤暖炉,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炉体和烟筒,所述炉体和所述烟筒的四周设置有导热介质夹层,所述炉体的炉膛中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烟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的出口,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进口,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炉膛连通的风口,所述风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的风门;所述自动控温煤暖炉还包括自动开关门装置,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包括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所述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的温包密封插在所述导热介质夹层中,所述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的伸缩式保温腔与所述风门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门的开关。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控温煤暖炉,通过在炉体上设置与炉膛连通的风口,并通过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驱动风门开关风口,用户向燃烧室中加入燃煤后,燃烧的燃煤将加热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当温包检测到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达到设定的温度后,伸缩式保温腔将伸长驱动风门打开,从而外界空气将进入到炉膛中减缓燃烧室中燃煤的燃烧;当温包检测到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未达到设定的温度后,伸缩式保温腔将收缩驱动风门关闭,阻断外界空气将进入到炉膛中,使燃烧室中燃煤的进行燃烧加热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自动控温煤暖炉可以维持室温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避免出现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因加热过度而沸腾的现象,实现降低了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用煤量。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还包括支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所述风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伸缩式保温腔连接,所述伸缩式保温腔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支点,所述连接杆抵靠在所述支点上。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栓、调节弹簧和复位弹簧,所述调节螺栓螺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栓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点位于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调节弹簧之间。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燃烧室包括盘管和耐火层,所述盘管形成筒形壳体,所述耐火层设置在所述筒形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盘管的进水端口密封插在所述炉体内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所述盘管的出水端口密封插在所述烟筒内的侧壁上并从所述出口中伸出。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筒形壳体上端口还设置有气化室,所述气化室包括倒漏斗形壳体,所述倒漏斗形壳体固设在所述筒形壳体的上端口。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筒形壳体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筒形壳体上端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筒形壳体下端口的尺寸。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气化室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在所述倒漏斗形壳体的上端口上。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倒漏斗形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开口。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炉膛中还设置有至少一根竖向设置的加热水管,所述加热水管的两个端口分别密封插在所述炉体内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
如上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所述烟筒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出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的结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中自动开关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的结右视图;图3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中自动开关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炉体1和烟筒2,炉体1和烟筒2的四周设置有导热介质夹层3,炉体1的炉膛10中设置有燃烧室11,烟筒2上开设有与导热介质夹层3连通的出口21,炉体1上开设有与导热介质夹层3连通进口15,炉体1上开设有与炉膛10连通的风口120,风口120处设置有可开闭的风门12;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还包括自动开关门装置4,自动开关门装置4包括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41,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41的温包411密封插在导热介质夹层3中,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41的伸缩式保温腔412与风门12连接以驱动风门12的开关。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炉体1上设置有炉渣抽屉101、炉门102和炉排103,燃烧室11中的煤渣通过炉排103将落入到炉渣抽屉101中,用户可以通过打开炉门102向燃烧室11中加注燃煤。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在维持室内温度在设定的温度范围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用煤量,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通过自动开关门装置4控制风门12的开关,实现控制燃烧室11中燃煤的燃烧速。自动开关门装置4中的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41采用中国专利号200420039612.3公开的发明名称为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中的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41的伸缩式保温腔412中充满低沸点液体,通过温包411检测导热介质夹层3中的水温控制伸缩式保温腔412中低沸点液体是否沸腾,从而实现伸缩式保温腔412的伸缩运动,并由伸缩式保温腔412驱动风门12的开关,从而控制燃烧室11中燃煤的燃烧速度,以控制导热介质夹层3中的水温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伸缩式保温腔412与风门1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伸缩式保温腔412直接与风门12连接,通过伸缩式保温腔412的伸缩运动控制风门12的开关,或者,伸缩式保温腔412可以通过传动结构将伸缩式保温腔412的伸缩运动传递给风门12以驱动风门12开关。
优选的,为了有效的放大伸缩式保温腔412的伸缩行程,并降低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的制造成本,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中的自动开关门装置4可以还包括支架43和连接杆42,连接杆42的一端部与风门12连接,连接杆42的另一端部与伸缩式保温腔412连接,伸缩式保温腔412固定在支架上43,支架43上还设置有支点44,连接杆42抵靠在支点44上。具体的,伸缩式保温腔412通过连接杆42传递动力,连接杆42与支点44形成杠杆,伸缩式保温腔412利用杠杆原理将有效的放大伸缩式保温腔412的伸缩行程,从而确保伸缩式保温腔412能够将风门12打开适当的开口大小,以更有效的控制燃烧室11中燃煤的燃烧速度。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用户调节导热介质夹层3中水的温度,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开关门装置4可以还包括调节螺栓45、调节弹簧46和复位弹簧47,调节螺栓45螺接在支架43上,调节弹簧46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杆42上,调节弹簧46的另一端连接在调节螺栓45上,复位弹簧47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杆42上,复位弹簧47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架43上,支点44位于复位弹簧47和调节弹簧46之间。具体的,支点44位于调节弹簧46和伸缩式保温腔412之间,通过调节螺栓45以调整调节弹簧46施加在连接杆42上的调节弹簧力,使伸缩式保温腔412在导热介质夹层3中水达到设定温度后才能克服调节弹簧46的调节弹簧力驱动连接杆42转动,实现打开风门12。而复位弹簧47将在风门12关闭过程中,通过对连接杆42施加弹簧力,使风门12能够快速复位并紧密的封堵住风口120。本实施例中的复位弹簧47和调节弹簧46对连接杆42施加的弹簧力可以为拉力也可以为推力,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对复位弹簧47和调节弹簧46的具体安装位置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通过在炉体上设置与炉膛连通的风口,并通过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驱动风门开关风口,用户向燃烧室中加入燃煤后,燃烧的燃煤将加热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当温包检测到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达到设定的温度后,伸缩式保温腔将伸长驱动风门打开,从而外界空气将进入到炉膛中减缓燃烧室中燃煤的燃烧;当温包检测到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未达到设定的温度后,伸缩式保温腔将收缩驱动风门关闭,阻断外界空气将进入到炉膛中,使燃烧室中燃煤的进行燃烧加热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自动控温煤暖炉可以维持室温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避免出现导热介质夹层中的水因加热过度而沸腾的现象,实现降低了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用煤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燃煤燃烧产生的热能,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室11包括盘管111和耐火层112,盘管111形成筒形壳体(未图示),耐火层112设置在筒形壳体的内壁上,盘管111的进水端口1111密封插在炉体1内的侧壁上并与导热介质夹层3连通,盘管111的出水端口1112密封插在烟筒2内的侧壁上并从出口21中伸出。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室11中燃煤的燃烧过程中燃煤将加热炉膛中的空气,炉膛中的空气将加热导热介质夹层3中的水,与此同时,盘管111的水将直接吸收燃煤产生的热量,燃烧室11中燃煤将直接加热盘管111的水,使盘管111的水迅速吸收热量变为热水并通过盘管111的出水端口1112输送到暖气片等散热设备中,从而实现迅速加热盘管111的水以快速提升室内温度。盘管111的水将充分吸收燃煤的燃烧产生的高热能,从而使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能够充分利用燃煤燃烧产生的热能,有效的降低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用煤量。
其中,在燃煤燃烧过程中,未燃烧的燃煤在高温下将产生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为了避免可燃气体通过烟筒2直接排出而浪费掉,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筒形壳体上端口可以还设置有气化室(未图示),气化室包括倒漏斗形壳体13,倒漏斗形壳体13固设在筒形壳体的上端口。具体的,燃烧室11中燃煤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将存储在倒漏斗形壳体13中,可燃气体将在倒漏斗形壳体13中充分燃烧,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加热炉膛10中的空气,更有效的利用了燃煤所具有的能量,更有利于降低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的用煤量。进一步的,为了更加有效的收集燃烧室11产生的可燃气体,本实施例中的盘管111所形成筒形壳体的横截面可以为梯形结构,筒形壳体上端口的尺寸小于筒形壳体下端口的尺寸。具体的,通过将盘管111所形成筒形壳体设置为上端口较小而下端口较大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通过燃烧室11将可燃气体聚集在燃烧室11的上部,从而使可燃气体能够在倒漏斗形壳体13中燃烧。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筒形壳体上端口的尺寸小于倒漏斗形壳体13下端口的尺寸,从而更有利于可燃气体在漏斗形壳体13的上部聚集燃烧。另外,为了使可燃气体能够在气化室中充分燃烧,本实施例中的气化室可以还包括上盖132,上盖132盖在倒漏斗形壳体13的上端口上。具体的,通过在倒漏斗形壳体13的上端口设置上盖132可以使可燃气体在气化室中充分燃烧,减少可燃气体从烟筒2中直接排出。本实施例倒漏斗形壳体13的侧壁可以开设有开口131,该开口131将倒漏斗形壳体13所形成的空间与炉膛连通,从而可以通过开口131将空气引入到燃烧室11中,以控制燃煤的燃烧速度。
又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炉膛10中可以还设置有至少一根竖向设置的加热水管14,加热水管14的两个端口分别密封插在炉体1内的侧壁上并与导热介质夹层3连通。具体的,炉膛10中的热空气可以更快捷的对加热水管14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的加热效率。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烟筒2上可以开设有多个出口21,从而满足不同供暖量的需求,实现在本实施例自动控温煤暖炉上连接多个散热设备。
图5为本发明自动控温煤暖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5所示,自动控温煤暖炉101通过热水管104将热水供给给暖气片102和暖气片103,其中,从第一个获得热水的暖气片102的进口的高度应矮于其他暖气片103。暖气片102和暖气片103中的水通过回水管107流回到自动控温煤暖炉101中。热水管104的喷水口1041和出气口1042应高于水箱105,水箱105通过进水管108与回水管107连接,并且进水管108上设置进水阀门106,通过进水阀门106向水箱105加注水。通过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可以确保自动控温煤暖炉101能够无压安全高效散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控温煤暖炉,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炉体和烟筒,所述炉体和所述烟筒的四周设置有导热介质夹层,所述炉体的炉膛中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烟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的出口,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炉膛连通的风口,所述风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的风门;
所述自动控温煤暖炉还包括自动开关门装置,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包括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所述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的温包密封插在所述导热介质夹层中,所述节能自动开关温控器的伸缩式保温腔与所述风门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门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还包括支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所述风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伸缩式保温腔连接,所述伸缩式保温腔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支点,所述连接杆抵靠在所述支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栓、调节弹簧和复位弹簧,所述调节螺栓螺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栓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点位于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调节弹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包括盘管和耐火层,所述盘管形成筒形壳体,所述耐火层设置在所述筒形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盘管的进水端口密封插在所述炉体内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所述盘管的出水端口密封插在所述烟筒内的侧壁上并从所述出口中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上端口还设置有气化室,所述气化室包括倒漏斗形壳体,所述倒漏斗形壳体固设在所述筒形壳体的上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筒形壳体上端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筒形壳体下端口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室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在所述倒漏斗形壳体的上端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漏斗形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中还设置有至少一根竖向设置的加热水管,所述加热水管的两个端口分别密封插在所述炉体内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导热介质夹层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煤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筒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636925A CN102563709A (zh) | 2012-03-02 | 2012-03-02 | 自动控温煤暖炉 |
CN201210517751.1A CN103017207B (zh) | 2012-03-02 | 2012-11-23 | 保温节能暖气炉 |
CN 201220723755 CN202927887U (zh) | 2012-03-02 | 2012-11-23 | 保温节能暖气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636925A CN102563709A (zh) | 2012-03-02 | 2012-03-02 | 自动控温煤暖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3709A true CN102563709A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640983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636925A Pending CN102563709A (zh) | 2012-03-02 | 2012-03-02 | 自动控温煤暖炉 |
CN 20122072375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27887U (zh) | 2012-03-02 | 2012-11-23 | 保温节能暖气炉 |
CN20121051775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17207B (zh) | 2012-03-02 | 2012-11-23 | 保温节能暖气炉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72375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27887U (zh) | 2012-03-02 | 2012-11-23 | 保温节能暖气炉 |
CN20121051775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17207B (zh) | 2012-03-02 | 2012-11-23 | 保温节能暖气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0256370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10323A1 (zh) * | 2016-07-13 | 2018-01-18 | 李健 | 一种风门调节机构和烤炉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63709A (zh) * | 2012-03-02 | 2012-07-11 | 袁以奎 | 自动控温煤暖炉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30770A1 (de) * | 1979-07-28 | 1981-02-19 | Ferdinand Klute | Zusatzheizvorrichtung fuer einen aufgestellten offenen kamin |
CH644439A5 (en) * | 1982-01-15 | 1984-07-31 | Rossini Christophe Raphael | Heat recuperation device for fireplace |
CN1512104A (zh) * | 2002-12-31 | 2004-07-14 | 李承韩 | 型煤热水炉 |
CN201000096Y (zh) * | 2007-01-19 | 2008-01-02 | 田占国 | 一种多功能高效气化锅炉 |
CN101532682A (zh) * | 2008-01-22 | 2009-09-16 | 北京科技桥科贸有限公司 | 多功能直燃式生物质超导气化炉 |
CN201521991U (zh) * | 2009-11-10 | 2010-07-07 | 李斌 | 下吸式汽化采暖炉 |
CN201954587U (zh) * | 2010-11-26 | 2011-08-31 | 朱武 | 民用节能炉 |
CN102563709A (zh) * | 2012-03-02 | 2012-07-11 | 袁以奎 | 自动控温煤暖炉 |
-
2012
- 2012-03-02 CN CN2012100636925A patent/CN102563709A/zh active Pending
- 2012-11-23 CN CN 201220723755 patent/CN2029278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1-23 CN CN201210517751.1A patent/CN1030172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10323A1 (zh) * | 2016-07-13 | 2018-01-18 | 李健 | 一种风门调节机构和烤炉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17207B (zh) | 2015-03-11 |
CN103017207A (zh) | 2013-04-03 |
CN202927887U (zh) | 2013-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3709A (zh) | 自动控温煤暖炉 | |
CN201909432U (zh) | 超导煤造气锅炉 | |
CN103836711B (zh) | 一种生物质半气化供暖系统 | |
CN202546837U (zh) | 自动控温煤暖炉 | |
CN202630369U (zh) | 全自动生物质燃料热水锅炉 | |
CN101311641B (zh) | 一种地暖专用常压锅炉 | |
CN201069184Y (zh) | 方便高效热水锅炉 | |
CN201547957U (zh) | 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 | |
CN201508037U (zh) | 直燃管式炉排有机热载体锅炉 | |
CN100572970C (zh) | 储油罐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 |
CN104019444A (zh) | 一种自抽式环保气化逆烧供暖炉 | |
CN201053700Y (zh) | 家用风暖炉 | |
CN202885250U (zh) | 一种风暖水暖两用炉 | |
CN204201944U (zh) | 一种节能环保燃煤采暖炉 | |
CN201322293Y (zh) | 正反烧多炉排燃煤煤气锅炉 | |
CN201081400Y (zh) | 气流间接加热风炉 | |
CN202733990U (zh) | 双水套全烟道换热器炉灶 | |
CN203907991U (zh) | 一种新型分体式多用途节能锅炉 | |
CN102734850A (zh) | 双水套全烟道换热器炉灶 | |
RU131460U1 (ru) | Котел отопительный водогрейный стальной | |
CN201000186Y (zh) | 常压卧式内燃活动炉排型煤节能环保热水锅炉 | |
CN201072157Y (zh) | 燃煤对流-辐射采暖炉 | |
CN201429098Y (zh) | 一种水暖燃煤气化炉 | |
CN2265478Y (zh) | 超导热常压热水锅炉 | |
CN203907677U (zh) | 可调式炉火下行水循环管采暖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