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9268A - 一种复合抑菌液及其抑菌、杀菌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抑菌液及其抑菌、杀菌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99268A CN102499268A CN2011103349311A CN201110334931A CN102499268A CN 102499268 A CN102499268 A CN 102499268A CN 2011103349311 A CN2011103349311 A CN 2011103349311A CN 201110334931 A CN201110334931 A CN 201110334931A CN 102499268 A CN102499268 A CN 1024992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ibacterial liquid
- compound
- aquatic products
- antibacterial
- edi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抑菌液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抑菌液,由食用有机酸体积浓度2~20%、酒精体积浓度10~50%及天然可食用多酚类化合物0.1~1mg/ml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合而成,溶剂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用水。本发明的复合抑菌液所采用的原料为天然可食用成分,对水产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而且对水产品本身的风味等感官特性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具备实际开发应用的前景。本发明的复合抑菌液处理水产品的方法操作方便,设备要求低,适合于水产品生产与加工环节,也可以于流通消费环节直接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抑菌液及其抑菌、杀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近年来由于水产品中致病菌引起的中毒事件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多数是由于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污染而导致的,这在沿海城市犹为突出;沿海城市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往往位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
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统计,2000-2007年,上海市由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涉及患者人数分别占同期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患者人数的57.4%和56%。其中多数案例是由于生食鱼、虾、贝、蟹等海产品及使用被污染餐具而导致的。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08-2009年连续两年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均居于致病菌首位,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性较高。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近海岸和海河交界处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特别是夏季,海水及海产品中常带有此菌。副溶血性弧菌常见临床症状是急性胃肠炎,夏季为高发期,常造成集体性食物中毒。由此可见,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给人们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研究提高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技术重点就是要能达到直接有效抑制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将该菌引起的食源性中毒风险降到最低。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天然食用物质本身就具有抑菌效果,如茶饮料中的茶多酚,食醋中的醋酸,酒类中的酒精等等。这几种天然成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已有相关文献报道。鲁晓晴等对普通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和红茶初次水浸液中的茶多酚进行研究发现其对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抑制作用。张超英等研究表明食醋对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杀灭效果,且具有较好稳定性。陈瑞英等系统研究了葡萄酒对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可用于提高生食牡蛎的安全性。
另外,申请号“CN200810207509”,发明名称“一种采用天然抑菌剂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性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应用茶多酚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申请号“CN200910098543”,发明名称“用于鱼糜制品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利用茶多酚等制成鱼糜制品的复合保鲜剂,主要针对腐败菌;申请号“CN94111878”,发明名称“米饭菜肴馍茶水热保鲜方法及其设施和药醋”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利用含食醋的药醋对饭菜进行抑菌保鲜;申请号“CN94111629”,发明名称“植物抑菌香味料的制作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酒精的香味料可用于腌菜的抑菌调味;申请号“CN200710003593”,发明名称“中草药抗菌抑菌剂”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以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条件和非条件致病菌含酒精的食品添加剂。
但上述这些专利(申请)均未涉及到利用多种天然可食用抑菌物质对水产品进行协同抑菌,以提高水产品特别是生食海鲜的食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天然抑菌剂成份单一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抑菌剂,所述复合抑菌剂特别适合于对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处理。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问题为提供上述复合抑菌剂的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抑菌液,其特征在于,由食用有机酸体积浓度2~20%、酒精体积浓度10~50%及天然可食用多酚类化合物0.1~1mg/ml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合而成,溶剂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用水。
优选的,所述的食用有机酸为食品级醋酸。
优选的,所述的酒精为无水食用酒精。
优选的,所述的天然可食用多酚类化合物为天然提取茶多酚。
优选的,所述复合抑菌液为:酒精体积浓度12%,食用醋酸体积浓度5%,茶多酚含量0.125mg/ml。
一种复合抑菌液对水产品杀菌、抑菌处理方法如下:
(1)将水产品表面清洗干净后,浸没于新鲜配制的抑菌液中(抑菌液配制后至使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低温保藏可延长其有效期),水产品质量与抑菌液的比例保持在1∶1~10左右,即1L抑菌液可处理水产品100~1000g;
(2)在常温或低温4℃条件下,将水产品浸泡在配方液中达半小时以上。
所述的步骤(1)中的水产品质量与抑菌液的比例保持在1∶5~6。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性及优点:
1.本发明的复合抑菌液所采用的原料为酒精、醋酸及茶多酚,均为具有抑菌活性的天然可食用成分,对水产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另外,经验证抑菌液中各配方成分之间具有协同效应,使得各成分所需浓度大大降低,对水产品本身的风味等感官特性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具备实际开发应用的前景。
2.本发明的复合抑菌液处理水产品的方法操作方便,设备要求低,而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本方法可应用范围广,适合于水产品生产与加工环节,也可以于流通消费环节直接使用。
3.本发明的复合抑菌液所使用的原料对人体无毒无害,在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残留,可达到安全、卫生、绿色与高效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说明,本发明中的无水冰醋酸(食品级)购于韩国清友食品公司,食用酒精购于上海聪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乙醇浓度99.5%),茶多酚购自上海诺德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实施例1
将牡蛎肉25g(含副溶血性弧菌1.23×106MPN/g,MPN为三管最大可能值法中表示细菌数量的单位。)置于225ml抑菌液[12%体积浓度食用酒精+5%体积浓度醋酸+1mg/ml茶多酚]中处理30分钟,采用国标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与细菌总数,并用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经抑菌液处理的牡蛎肉中无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已完全杀灭;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总数下降了99.9958%。
实施例2
将三文鱼生鱼片25g(含副溶血性弧菌1.62×105MPN/g)置于225ml抑菌液[12%体积浓度食用酒精+15%体积浓度醋酸+0.125mg/ml茶多酚]中低温(4℃)处理30分钟,采用国标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与细菌总数。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相比,副溶血性弧菌数量下降了92.41%,细菌总数下降了96.19%。
实施例3
将25g白对虾(去壳虾仁,含副溶血性弧菌3.24×105MPN/g)置于225ml抑菌液[12%体积浓度食用酒精+5%体积浓度醋酸+1mg/ml茶多酚]中低温(4℃)处理30分钟,采用国标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与细菌总数。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相比,副溶血性弧菌数量下降了99.94%,细菌总数下降了99.89%。
实施例4
将牡蛎肉25g(含副溶血性弧菌3.55×106MPN/g),置于225mL抑菌液[50%体积浓度食用酒精+0.125mg/ml茶多酚]中低温(4℃)处理1小时后,采用国标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数量。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相比,牡蛎肉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减菌量大于99.99%。
实施例5
将牡蛎肉25g(含副溶血性弧菌8.91×106MPN/g),置于225mL抑菌液[1mg/ml茶多酚+12%体积浓度食用酒精]中低温(4℃)处理1小时后,采用国标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数量。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相比,处理组的副溶血性弧菌数量比对照组减少了99%以上。
实施例6
将牡蛎肉25g(含副溶血性弧菌6.21Log10 1.62×106MPN/g),置于225ml抑菌液[20%体积浓度醋酸+0.125ppm茶多酚]中低温(4℃)处理1小时后,采用国标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数量,同时用生理盐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副溶血性弧菌数量下降了93.6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复合抑菌液,其特征在于,由食用有机酸体积浓度2~20%、酒精体积浓度10~50%及天然可食用多酚类化合物0.11mg/ml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合而成,溶剂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抑菌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用有机酸为食品级无水冰醋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抑菌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酒精为无水食用酒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抑菌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可食用多酚类化合物为天然提取茶多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抑菌液,其特征在于,优选的复合抑菌液为:酒精体积浓度12%,食用醋酸体积浓度5%,茶多酚含量0.125mg/ml。
6.一种复合抑菌液对水产品的抑菌、杀菌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产品表面清洗干净后,浸没于新鲜配制的复合抑菌液中,水产品质量与抑菌液的比例保持在1∶1~10;
(2)在常温或低温4℃条件下,将水产品浸泡在配方液中达半小时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菌、杀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水产品质量与抑菌液的比例保持在1∶5~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349311A CN102499268A (zh) | 2011-10-28 | 2011-10-28 | 一种复合抑菌液及其抑菌、杀菌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349311A CN102499268A (zh) | 2011-10-28 | 2011-10-28 | 一种复合抑菌液及其抑菌、杀菌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99268A true CN102499268A (zh) | 2012-06-20 |
Family
ID=4621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349311A Pending CN102499268A (zh) | 2011-10-28 | 2011-10-28 | 一种复合抑菌液及其抑菌、杀菌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99268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68361B1 (en) * | 1999-05-18 | 2002-04-09 | Ito En, Ltd. |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antibacterial fiber |
CN101558781A (zh) * | 2009-05-14 | 2009-10-21 | 浙江工商大学 | 用于鱼糜制品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
CN101744027A (zh) * | 2008-12-22 | 2010-06-2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采用天然抑菌剂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性的方法 |
-
2011
- 2011-10-28 CN CN2011103349311A patent/CN1024992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68361B1 (en) * | 1999-05-18 | 2002-04-09 | Ito En, Ltd. |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antibacterial fiber |
CN101744027A (zh) * | 2008-12-22 | 2010-06-2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采用天然抑菌剂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性的方法 |
CN101558781A (zh) * | 2009-05-14 | 2009-10-21 | 浙江工商大学 | 用于鱼糜制品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吴伟华 等: "几种天然食用成分对副溶血性弧菌抑菌作用研究", 《食品科学》, vol. 31, no. 21, 1 November 2010 (2010-11-01), pages 289 - 292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hung et al. | Citrus fruit extracts with carvacrol and thymol eliminated 7-log acid-adapted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 potential of effective natural antibacterial agents | |
CN101933531A (zh) | 卤鹅保鲜方法 | |
CN101461414A (zh) | 冷却猪肉复方生物保鲜剂及保鲜方法 | |
CN104621246A (zh) | 一种清水竹笋用保鲜剂、竹笋的生产方法及产品 | |
CN105557971A (zh) | 一种生鲜禽肉天然生物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1361503A (zh) | 河豚鱼的生鲜加工方法 | |
CN107114464A (zh) | 一种牛肉保鲜方法 | |
CN103609657A (zh) | 一种用于生鲜鱼的天然保鲜剂 | |
CN102150922B (zh) | 一种用于杀灭生食食品有害菌的植物精油组合物 | |
CN101744027A (zh) | 一种采用天然抑菌剂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性的方法 | |
CN101327020A (zh) | 河豚鱼的一种制熟方法 | |
CN106387015A (zh) | 鲍鱼冷藏保鲜的多酚复合涂膜液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 |
CN103988888B (zh) | 一种抑制鱿鱼腐败菌的调味型抑菌剂 | |
CN1298260C (zh) | 一种杀菌保鲜剂及其用途 | |
CN108094502A (zh) | 一种保鲜剂、采用该保鲜剂的即食小龙虾及其加工方法 | |
Almeida et al. | Hygienic-sanitary quality of vegetables and evaluation of treatment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indigenous E. coli and E. coli O157: H7 from the surface of leaves of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 |
CN101361573A (zh) | 一种河豚鱼的制熟方法 | |
Mukhtar et al. | Synergistic effect of chitosan and clove oil on raw poultry meat | |
CN102499268A (zh) | 一种复合抑菌液及其抑菌、杀菌处理方法 | |
CN104770462A (zh) | 一种冷鲜鸡的复合保鲜剂 | |
CN101361504A (zh) | 一种河豚鱼的保鲜方法 | |
CN102524905B (zh) | 一种蟹糊的制备方法 | |
Ramli et al. | Effect of salam [Syzygium polyanthum (Wigt) Walp.] leaves extract on the microorganism population in chicken meat and shrimp and their sensory. | |
CN102499281A (zh) | 一种刺苦草根状茎褐变抑制剂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
KR100511660B1 (ko) | 살균 소독용 천연항균추출액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