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6529A - 多极塑壳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多极塑壳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96529A CN102496529A CN2011104112981A CN201110411298A CN102496529A CN 102496529 A CN102496529 A CN 102496529A CN 2011104112981 A CN2011104112981 A CN 2011104112981A CN 201110411298 A CN201110411298 A CN 201110411298A CN 102496529 A CN102496529 A CN 1024965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pole
- breaker
- housing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极塑壳断路器,包括分合闸操作机构和至少两个并联组合在一起的单极断路单元,此单极断路单元具有相向结合在一起的壳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动触头、静触头和灭弧室;所述相邻单极断路单元通过定位杆连接,各个单极断路单元的转轴通过连杆连接一起,该连杆穿过壳体上曲线形的长孔;此连杆在长孔内移动从而带动转轴做回转运动;所述转轴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突出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供突出部嵌入的承载孔,所述转轴可绕其突出部在承载孔内旋转。本发明多极塑壳断路器保证了多个单极断路单元之间的相极转轴定位精度一致,且提高了动静触头之间接触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极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旋转双断点结构的电路断路器,如中国发明专利《ZL92111529.6 具有单极单元的多极断路器》,具有相间绝缘性和密封性好,各极动静触头接触平衡可靠的优点;根据其描述,在某一个中间单极单元上固定着一个标准形式的机构,机构的外侧有两个金属凸缘,相互平行并隔开一个相应单极单元宽度的距离,每一个凸缘支撑着曲柄的一个轴承,曲柄有轴,它由机构操纵。曲柄的回转通过两根杆传递给不同的转轴(杆状块),使触头断开和接通。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a)不同转轴的回转中心都位于凸缘所支撑的轴承处,易造成远离操作机构的相极转轴定位精度降低,降低触头接触的可靠性;(b)断路器动静触头之间的压力很大,转轴定位精度降低,会导致桥形触头两端的动触头压力不均匀,这会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多极塑壳断路器,能够保证多个单极断路单元之间的相极转轴定位精度一致,且提高动静触头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减小磨损的多极塑壳断路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极塑壳断路器,此多极塑壳断路器保证了多个单极断路单元之间的相极转轴定位精度一致,且提高了动静触头之间接触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极塑壳断路器,包括分合闸操作机构和至少两个并联组合在一起的单极断路单元,此单极断路单元具有相向结合在一起的壳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动触头、静触头和灭弧室,此动触头由转轴支承,各个单极断路单元的转轴通过连杆连接一起,该连杆穿过壳体上曲线形的长孔;此连杆在长孔内移动从而带动转轴做回转运动;所述转轴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突出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供突出部嵌入的承载孔,所述转轴可绕其突出部在承载孔内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的突出部设置有金属轴承,所述壳体的承载孔内固定有金属轴套;所述金属轴承和金属轴套材料为钢-黄铜或者钢-锡青铜。
2、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的突出部外缘固定有第一金属环,所述壳体的承载孔内固定有第二金属环;所述第一金属环和第二金属环材料为钢-黄铜或者钢-锡青铜。
3、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金属轴承,可以是滑动轴承或者滚动轴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多极塑壳断路器,保证了多个单极断路单元之间的相极转轴定位精度一致,提高了动静触头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其次,本发明多极塑壳断路器,通过所述转轴的突出部与承载孔定位,提高了转轴的强度,保证了各个单极断路单元的转轴同步转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多极塑壳断路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单极断路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3为本发明单极断路单元实施例二立体分解图。
以上附图中:1、分合闸操作机构;2、单极断路单元;3、定位杆;4、壳体;5、动触头;6、静触头;7、灭弧室;8、转轴;9、灭弧室腔;10、连杆;11、长孔;12、突出部;13、承载孔;14、金属轴套; 15、金属轴承;16、第一金属环;17、第二金属环; 18、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多极塑壳断路器,如附图1-2所示,包括分合闸操作机构1和至少两个并联组合在一起的单极断路单元2,此单极断路单元2具有相向结合在一起的壳体4,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4内的动触头5、静触头6和灭弧室7,此动触头5由转轴8支承,每一对动触头5和静触头6设有一个灭弧室腔9与之对应;所述相邻单极断路单元2通过定位杆3连接,各个单极断路单元2的转轴8通过两个连杆10连接一起,该连杆10穿过壳体4上曲线形的长孔11;此连杆10在长孔11内移动从而带动转轴8做回转运动;所述转轴8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突出部12,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可供突出部12嵌入的承载孔13,所述转轴8可绕其突出部12在承载孔13内旋转。
上述转轴8的突出部12为金属轴承15,所述壳体4的承载孔13内固定有金属轴套14。
上述金属轴承15和金属轴套14材料为钢-黄铜或者钢-锡青铜。
上述金属轴承15,可以是滑动轴承或者滚动轴承。
实施例二:一种多极塑壳断路器,如附图1-3所示,包括分合闸操作机构1和至少两个并联组合在一起的单极断路单元2,此单极断路单元2具有相向结合在一起的壳体4,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4内的动触头5、静触头6和灭弧室7,此动触头5由转轴8支承,每一对动触头5和静触头6设有一个灭弧室腔9与之对应;所述相邻单极断路单元2通过定位杆3连接,各个单极断路单元2的转轴8通过连杆10连接一起,该连杆10穿过壳体4上曲线形的长孔11;此连杆10在长孔11内移动从而带动转轴8做回转运动;所述转轴8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突出部12,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可供突出部12嵌入的承载孔13,所述转轴8可绕其突出部12在承载孔13内旋转。
上述转轴8的突出部12外缘固定有第一金属环16,所述壳体4的承载孔13内固定有第二金属环17。
上述第一金属环16和第二金属环17材料为钢-黄铜或者钢-锡青铜。
上述金属轴承15,可以是滑动轴承或者滚动轴承。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内容解释如下:
分合闸操作机构1,具有众所周知的连杆机构和弹簧蓄能机构用于提供断路器以分闸和合闸之操作力;一个或数个并联的单极断路单元2,其通过定位杆3与上述分合闸操作机构1相互结合定位,并通过传动杆系以接受分合闸操作机构1的分合闸动作;连杆10和定位杆3,各由至少一根金属杆构成。
所述单极断路单元2,由至少如下部分构成,相向结合在一起的塑制的壳体4,用于容纳其余部件;塑制的转轴8,其突出部12支撑于壳体4上相应的承载部上,用于支持和固定动触头5,并通过上述传动的连杆10与孔18的结合,接受来自分合闸操作机构1的分合闸动作;动触头5和静触头6,用于承载电流;灭弧室7,用于消弧。
转轴8与壳体4的每个结合处采用了金属滑动轴承结构,如附图所示,轴承分为固定于壳体承载部上的轴承15,固定于转轴8突出部12上的金属轴套14,两部分分别采用有利于相互减低摩擦降低磨损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采用钢-黄铜、钢-锡青铜材料,并采用嵌制的工艺或其他方式与相应的母体制成一体,且不易脱落。
采用上述多极塑壳断路器时,保证了多个单极断路单元之间的相极转轴定位精度一致,提高了动静触头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其次,本发明多极塑壳断路器,通过所述转轴8的突出部12与承载孔13定位,有效提高了转轴的强度,并且保证了各个单极断路单元的转轴同步转动,增加使用寿命,增强合闸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极塑壳断路器,包括分合闸操作机构(1)和至少两个并联组合在一起的单极断路单元(2),此单极断路单元(2)具有相向结合在一起的壳体(4),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4)内的动触头(5)、静触头(6)和灭弧室(7),此动触头(5)由转轴(8)支承,各个单极断路单元(2)的转轴(8)通过连杆(10)连接一起,该连杆(10)穿过壳体(4)上曲线形的长孔(11);此连杆(10)在长孔(11)内移动从而带动转轴(8)做回转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突出部(12),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可供突出部(12)嵌入的承载孔(13),所述转轴(8)可绕其突出部(12)在承载孔(13)内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突出部(12)设置有金属轴承(15),所述壳体(4)的承载孔(13)内固定有金属轴套(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轴承(15)和金属轴套(14)材料为钢-黄铜或者钢-锡青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突出部(12)外缘固定有第一金属环(16),所述壳体(4)的承载孔(13)内固定有第二金属环(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环(16)和第二金属环(17)材料为钢-黄铜或者钢-锡青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轴承(15),可以是滑动轴承或者滚动轴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112981A CN102496529A (zh) | 2011-12-12 | 2011-12-12 | 多极塑壳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112981A CN102496529A (zh) | 2011-12-12 | 2011-12-12 | 多极塑壳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96529A true CN102496529A (zh) | 2012-06-13 |
Family
ID=46188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112981A Pending CN102496529A (zh) | 2011-12-12 | 2011-12-12 | 多极塑壳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9652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78482A1 (zh) * | 2014-11-20 | 2016-05-26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极双断点塑壳断路器 |
CN107706059A (zh) * | 2017-10-30 | 2018-02-16 | 北京明日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防重合闸机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65292B2 (en) * | 2003-08-29 | 2005-11-1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Isolation cap and bushing for circuit breaker rotor assembly |
CN1797647A (zh) * | 2004-10-01 | 2006-07-05 | 伊顿公司 | 用于电路中断器闩锁的支承结构和使用该支承结构的断路器 |
CN1945775A (zh) * | 2005-10-05 | 2007-04-11 | Ls产电株式会社 | 多极电路断路器和防止其驱动轴变形的装置 |
CN202473785U (zh) * | 2011-12-12 | 2012-10-03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多极塑壳断路器 |
-
2011
- 2011-12-12 CN CN2011104112981A patent/CN1024965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65292B2 (en) * | 2003-08-29 | 2005-11-1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Isolation cap and bushing for circuit breaker rotor assembly |
CN1797647A (zh) * | 2004-10-01 | 2006-07-05 | 伊顿公司 | 用于电路中断器闩锁的支承结构和使用该支承结构的断路器 |
CN1945775A (zh) * | 2005-10-05 | 2007-04-11 | Ls产电株式会社 | 多极电路断路器和防止其驱动轴变形的装置 |
CN202473785U (zh) * | 2011-12-12 | 2012-10-03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多极塑壳断路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78482A1 (zh) * | 2014-11-20 | 2016-05-26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极双断点塑壳断路器 |
EP3223296A4 (en) * | 2014-11-20 | 2018-08-01 |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 Multi-pole double-breakpoint plastic-shell circuit breaker |
CN107706059A (zh) * | 2017-10-30 | 2018-02-16 | 北京明日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防重合闸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473785U (zh) | 多极塑壳断路器 | |
CN203733703U (zh) | 用于充气环网柜的极柱式真空负荷开关 | |
CN203644706U (zh) | 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斥开跳闸装置 | |
CN203607267U (zh)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传动机构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
CN102496529A (zh) | 多极塑壳断路器 | |
CN207587618U (zh) | 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装置 | |
CN101894704B (zh) | 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 | |
CN102543560B (zh) | 一种刚性动力传递装置 | |
CN101101834B (zh) | 断路器操作机构及其杠杆防滑结构 | |
CN105428098B (zh) | 双断点动触头装置 | |
CN201796839U (zh) | 低压塑壳断路器动触头装置 | |
CN103337385A (zh) | 电动弹簧操动机构 | |
CN202172032U (zh) | 一种带合闸自锁功能的高压接地开关装置 | |
CN203553070U (zh) | 一种断路器的分闸保持装置 | |
CN202549757U (zh) | 断路器 | |
CN201717181U (zh) | 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 | |
CN202454485U (zh) | 一种刚性动力传递装置 | |
CN103413706B (zh) | 一种开关柜开关 | |
JP3198725U (ja) | 屋外真空遮断器 | |
CN203644689U (zh) | 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分合闸指示装置 | |
CN106710947B (zh) | 直动式三工位负荷开关及使用该负荷开关的开关柜 | |
CN205723312U (zh) | 一种长寿命隔离开关 | |
CN205564579U (zh) | 双断点转换开关的相间绝缘装置 | |
CN101615534B (zh) | 永磁分合闸式直流智能断路器 | |
CN2746509Y (zh) | 户外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的超行程弹簧组合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