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0360B - 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 - Google Patents
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90360B CN102490360B CN201110368371.1A CN201110368371A CN102490360B CN 102490360 B CN102490360 B CN 102490360B CN 201110368371 A CN201110368371 A CN 201110368371A CN 102490360 B CN102490360 B CN 1024903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epoxy resin
- pipe
- stainless steel
- plastic com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属于管件连接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防腐、适用于各种管径的连接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在普通碳钢管的至少一个端口焊接同直径的不锈钢管;第二步,依次进行喷砂、加热、涂覆、固化、冷却工艺,制成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第三步,将制得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运往施工现场;第四步,用不锈钢焊条焊接两段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的不锈钢管的端口,将两段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连接起来;第五步,重复第四步,直到连接起来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达到所需长度;本发明操作简单,施工方便,适于在防腐管道连接领域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属于管件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进步,防腐技术在石油、电力、化工、环保、制药等各个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防腐产业的一个分支管道防腐在工农业尤其是工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防腐管道(包括聚乙烯涂覆钢管、聚丙烯涂覆钢管、改性环氧粉末涂覆钢管)的连接方式上除却传统的法兰连接外,焊接方式由于耐压高、方便、快捷等优势一直是各设计单位、施工队伍的首选,但是焊接所产生的高温容易易损坏防腐涂层,基于这种情况相应的出现了两种解决方式。
一、在防腐过程中管道两端各预留焊接保护段,将管道运至施工现场,焊接工人焊接完毕后,由人工进入管道对焊接后的内壁进行补口防腐涂覆,但是此种方法有许多局限性:1、此种工艺只适用于管径在DN450以上的管道(DN450以下人员无法进入管道内部补口防腐)。2、即使管径在DN450以上人员进入也有危险性,由于管道内壁狭窄,空气流通不畅,极易造成施工安全隐患。
二、使用管道扩口连接器(已由其他公司申请专利),由于是专利产品所以工程中使用造价高,且安装过程复杂,并且此种连接器只适用于管径在DN450以下的管道,所以在实际使用领域会受到很多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防腐、适用于各种管径的连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普通碳钢管的至少一个端口焊接同直径的不锈钢管;
第二步,对普通碳钢管、普通碳钢管和不锈钢管的焊接处依次进行喷砂、加热、涂覆、固化、冷却工艺,制成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
第三步,按前二步的方法制作多个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并将制得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运往施工现场;
第四步,用不锈钢焊条焊接两段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的不锈钢管的端口,将两段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连接起来;
第五步,重复第四步,直到连接起来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达到所需长度。
所述的不锈钢管的管长范围为50mm—800mm。
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可用聚乙烯涂覆钢管或者聚丙烯涂覆钢管替代。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普通碳钢管两端焊接不锈钢连接头后再依次进行喷砂、加热、涂覆、固化、冷却工艺,制成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当连接两段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时直接使用不锈钢焊条焊接两段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的不锈钢管的端口即可,这种连接方式安装简单,成本低,防腐效果好,并且可以应用在各种管径的管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根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两根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普通碳钢管,2为不锈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普通碳钢管1的至少一个端口焊接同直径的不锈钢管2;
第二步,对普通碳钢管1、普通碳钢管1和不锈钢管2的焊接处依次进行喷砂、加热、涂覆、固化、冷却工艺,制成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
第三步,按前二步的方法制作多个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并将制得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运往施工现场;
第四步,用不锈钢焊条焊接两段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的不锈钢管2的端口,将两段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连接起来;
第五步,重复第四步,直到连接起来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达到所需长度。
所述的不锈钢管2的管长范围为50mm—800mm。
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可用聚乙烯涂覆钢管或者聚丙烯涂覆钢管替代。
本发明中用普通碳钢管1通过喷砂、加热、涂覆、固化、冷却工艺制作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聚乙烯涂覆钢管、聚丙烯涂覆钢管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中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的端口可以为直管、弯头、三通、四通、五通。
在防腐管道安装、铺设过程中,需要连接两段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时,直接使用不锈钢焊条焊接两段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需要连接的不锈钢管2的端口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Claims (3)
1.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普通碳钢管(1)的至少一个端口焊接同直径的不锈钢管(2);
第二步,对普通碳钢管(1)、普通碳钢管(1)和不锈钢管(2)的焊接处依次进行喷砂、加热、涂覆、固化、冷却工艺,制成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
第三步,按前二步的方法制作多个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并将制得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运往施工现场;
第四步,用不锈钢焊条焊接两段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的不锈钢管(2)的端口,将两段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连接起来;
第五步,重复第四步,直到连接起来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达到所需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管(2)的管长范围为50mm—8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可用聚乙烯涂覆钢管或者聚丙烯涂覆钢管替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68371.1A CN102490360B (zh) | 2011-11-19 | 2011-11-19 | 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68371.1A CN102490360B (zh) | 2011-11-19 | 2011-11-19 | 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90360A CN102490360A (zh) | 2012-06-13 |
CN102490360B true CN102490360B (zh) | 2014-03-05 |
Family
ID=4618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68371.1A Active CN102490360B (zh) | 2011-11-19 | 2011-11-19 | 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90360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6566A (zh) * | 2006-08-30 | 2009-08-12 | 氟石科技公司 | 用于不同材料焊接的构造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0720A (en) * | 1996-05-28 | 1998-10-13 | Campbell; Steve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fusion coupling of thermoplastic pipes |
JP3416533B2 (ja) * | 1998-09-07 | 2003-06-16 | 株式会社ササキ技建 | 合成樹脂管と金属管との接続方法 |
CN1189282C (zh) * | 2001-06-06 | 2005-02-16 | 东营柯林瑞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钢塑管接口焊接新工艺 |
-
2011
- 2011-11-19 CN CN201110368371.1A patent/CN1024903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6566A (zh) * | 2006-08-30 | 2009-08-12 | 氟石科技公司 | 用于不同材料焊接的构造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90360A (zh) | 2012-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82166A (zh) | 一种涂塑复合钢管 | |
CN103912740B (zh) | 长输管线带内涂层钢管无损焊接接头 | |
CN102490360B (zh) | 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连接法 | |
CN104896218A (zh) | 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管端连接装置 | |
CN203336098U (zh) | 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变径法兰 | |
CN204729782U (zh) | 一种大口径钢制管件 | |
CN201502798U (zh)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钢塑复合耐磨管件 | |
CN202327412U (zh) | 具有不锈钢连接头的环氧树脂钢塑复合管 | |
CN102853709A (zh) | 多套管换热器的连接结构 | |
CN202349404U (zh) | 端部带外螺纹的双金属复合管 | |
CN201964089U (zh) | 一种防腐管道 | |
CN202442032U (zh) | 变径塑料法兰 | |
CN204647602U (zh) | 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 | |
CN204300573U (zh) | 一种双金属复合异径转换接头 | |
CN203189904U (zh) | 一种金属管道的密封连接结构 | |
CN203463829U (zh) | 用于防腐管道的法兰连接结构 | |
CN203695044U (zh) | 具有防腐衬里的板状模块组装式大型化工设备 | |
CN203463854U (zh) | 耐腐蚀波纹管补偿器 | |
CN103691383A (zh) | 具有防腐衬里的板状模块组装式大型化工设备及制造方法 | |
CN206280619U (zh) | 一种流量可调的纤维增强聚乙烯管材 | |
CN102141179B (zh) | 电热熔紧固式管件 | |
CN204459499U (zh) | 一种管道 | |
CN201173362Y (zh) | 一种用于管道内衬修复的电熔套筒联接接头 | |
CN202349478U (zh) | 四通异径不锈钢管道 | |
CN205226757U (zh) | 用于内外防腐管道的正反扣管箍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