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297B - 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84297B CN102484297B CN201080036893.5A CN201080036893A CN102484297B CN 102484297 B CN102484297 B CN 102484297B CN 201080036893 A CN201080036893 A CN 201080036893A CN 102484297 B CN102484297 B CN 1024842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ant
- battery
- battery pack
- battery module
-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6—Means within the gas flow to guide the flow around one or more cells, e.g. manifolds, baffles or other b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1—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parameters specified by a numeric value or mathematical formula, e.g. ratios, sizes or concentrations
- H01M10/652—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parameters specified by a numeric value or mathematical formula, e.g. ratios, sizes or concent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gradi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其中,多个可充电/可放电的电池单体或单元模块(“单元电池”)内置在电池组壳体中。这些单元电池沿着与地面平行的方向(Z方向)相继堆叠以形成单个电池模块,从而在这些单元电池之间提供用于冷却剂的流动空间。在电池模块之间的冷却剂流动受阻的状态下,两个或更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关于冷却剂入口的冷却剂入口方向、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布置,以形成电池模块组。在该电池组壳体中,形成有从冷却剂入口延伸到电池模块组的冷却剂流动空间(“冷却剂入口部”)以及从电池模块组延伸到冷却剂出口的冷却剂流动空间(“冷却剂出口部”)。在冷却剂入口部与冷却剂出口部之间的冷却剂流动通道被构造成使得:经由冷却剂入口部供给的冷却剂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穿过特定电池模块中的每一个,以冷却这些特定的电池模块,然后,冷却剂经由冷却剂出口部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冷却结构的电池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电池单体或单元模块(“单元电池”)的电池组,所述多个电池单体或单元模块(“单元电池”)能够充电和放电并安装在电池组壳体中,其中,这些单元电池在各个单元电池之间设有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间隔距离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单元电池与地面平行地相继堆叠的方向(Z方向)堆叠,以构成一个电池模块;两个或更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在这些电池组模块之间的冷却剂流动受限的状态下沿着关于冷却剂引入方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布置,以构成电池模块组,冷却剂经由冷却剂入流端口、沿着所述冷却剂引入方向被引入,该电池组壳体设置有从冷却剂入流端口延伸到电池模块组的一个流动空间(“冷却剂引入部”)以及从电池模块组延伸到冷却剂出流端口的另一个流动空间(“冷却剂排出部”),并且,在冷却剂引入部与冷却剂排出部之间限定的冷却剂流动通道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经由冷却剂引入部引入的冷却剂在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穿过特定电池模块的同时冷却这些电池模块,然后经由冷却剂排出部排出。
背景技术
近来,能够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已广泛用作无线移动设备的能量源。而且,作为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动力源,二次电池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已经开发了上述这些车辆来解决现有的使用化石燃料的汽油车和柴油车引起的问题,例如空气污染。
小型移动设备为每个设备使用一个或数个电池单体。另一方面,因为诸如车辆等的中大型设备需要高功率和大容量,所以这些中大型设备使用中大型电池模块,该中大型电池模块具有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
优选地,中大型电池模块被制造成具有尽可能小的尺寸和重量。因此,通常使用能够以高的集成度进行堆叠并具有小的重量/容量比的棱形电池或袋状电池来作为该中大型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特别地,目前对使用铝层压片作为包覆构件(sheathing member)的袋状电池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因为:袋状电池的重量轻,袋状电池的制造成本低,并且袋状电池的形状容易改变。
为了使中大型电池模块提供预定的设备或装置所需的功率和容量,需要将中大型电池模块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多个电池单体彼此串联地电连接并且这些电池单体能够稳定地对抗外力。
此外,构成该中大型电池模块的各个电池单体是能够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因此,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期间,高功率大容量的二次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去除在单元电池的充放电期间由单元电池产生的热量,则热量在各个单元电池中积聚,结果,加速了单元电池的退化。根据情形,这些单元电池可能着火或爆炸。为此,在作为高功率大容量电池的车辆用电池组中,需要冷却系统来冷却电池组中安装的电池单体。
同时,常规的电池组被构造成具有使多个电池单体以一个方向或横向方向堆叠的结构,从而这些电池单体在堆叠方向上布置。电池组通常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它可以适当地安装在车辆的行李箱中,或安装在车辆座椅下方的空间中。
然而,由于常规电池组的结构通常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因此,当电池组要安装在车辆的下部时,电池组的安装比较困难。
因此,非常需要这样一种电池组:即使在电池组的安装空间是车辆的下部时,该电池组也能够容易地安装,并且它具有冷却结构以使电池组的内部温度维持均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已经做出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和其它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对中大型电池组的案例进行各种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实验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当电池组总体上形成为具有板状结构时,该电池组能够安装在车辆的下部,由此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同时增大了车辆的内部空间。
而且,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当限定在冷却剂引入部和冷却剂排出部之间的冷却剂流动通道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时,能够使在电池单体之间限定的流动通道中流动的冷却剂均匀分布,从而有效去除在电池单体之间积聚的热量,并大大提高电池单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上述结构即:经由冷却剂引入部引入的冷却剂在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穿过特定电池模块的同时冷却这些电池模块,然后经由冷却剂排出部排出。基于上述这些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及其它目的能够通过提供如下一种电池组来实现,该电池组具有多个电池单体或单元模块(“单元电池”),所述多个电池单体或单元模块(“单元电池”)能够充电和放电并安装在电池组壳体中,其中,这些单元电池在各个单元电池之间设有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间隔距离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单元电池与地面平行地相继堆叠的方向(Z方向)堆叠,以构成一个电池模块;两个或更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在这些电池组模块之间的冷却剂流动受限的状态下沿着关于冷却剂引入方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布置,以构成电池模块组,冷却剂经由冷却剂入流端口、沿着所述冷却剂引入方向被引入,该电池组壳体设置有从冷却剂入流端口延伸到电池模块组的一个流动空间(“冷却剂引入部”)以及从电池模块组延伸到冷却剂出流端口的另一个流动空间(“冷却剂排出部”),并且,在冷却剂引入部与冷却剂排出部之间限定的冷却剂流动通道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经由冷却剂引入部引入的冷却剂在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穿过特定电池模块的同时冷却这些电池模块,然后经由冷却剂排出部排出。
即,与常规电池组的结构不同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中,这些单元电池在各个单元电池之间设有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间隔距离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单元电池与地面平行地相继堆叠的方向(Z方向)堆叠,以构成电池模块。因此,尽管冷却剂未被均匀地引入到冷却剂引入部的最外侧部分,但各个单元电池的温度偏差较低。
而且,两个或更多个电池模块在这些电池组模块之间的冷却剂流动受限的状态下沿着关于冷却剂引入方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布置,以构成电池模块组,冷却剂经由冷却剂入流端口、沿着所述冷却剂引入方向被引入。因此,能够将该电池组构造成具有板状结构,并因此能够将该电池组安装在车辆的下部,由此增大了车辆的内部空间。
此外,在冷却剂引入部和冷却剂排出部之间限定的冷却剂流动通道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经由冷却剂引入部引入的冷却剂在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穿过特定电池模块的同时冷却这些电池模块,然后经由冷却剂排出部排出。结果,能够使在电池单体(单元电池或单元模块)之间限定的流动通道中流动的冷却剂均匀分布。因此,通过冷却剂的均匀流动,能够有效去除在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期间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冷却效率并提高单元电池的性能。
作为基准,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向是基于经由冷却剂入流端口引入冷却剂时的冷却剂引入方向来定义的。例如,“平面上的水平方向”被解释为等于X方向,而“平面上的竖直方向”被解释为等于Y方向。而且,所述电池单体与地面平行地相继堆叠的方向被解释为等于Z方向。
通过将多个单元电池以高密度堆叠在一起来制造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的每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均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这些单元电池在相邻的单元电池彼此隔开预定距离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单元电池与地面平行地相继堆叠的方向(Z方向)堆叠,以移除在这些单元电池的充放电期间产生的热量。例如,这些电池单体被相继堆叠成:在不使用额外构件的情况下,这些电池单体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低机械强度的电池单体来说,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被安装在预定的安装构件中,并且多个安装构件堆叠在一起以构成电池模块。在本发明中,后者被称为“单元模块”。
在多个单元模块堆叠在一起以构成电池模块的情形中,在电池单体之间和/或单元模块之间形成冷却剂流动通道,以有效去除在所堆叠的电池单体之间积聚的热量。
作为参考,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电池模块”广义上是指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池系统:即,两个或更多个能够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单体或单元模块彼此机械联接,同时又彼此电连接,以便提供高功率和大容量。因此,电池模块本身可以构成整个装置或构成大型装置的一部分。例如,大量的小型电池模块可以彼此连接以构成大型电池模块,或者,各包括少量电池单体的多个单元模块可以彼此连接。
在上文中,各个单元电池之间的、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间隔距离可以基于各种因素来设定,例如每个单元电池的尺寸、每单位时间内的冷却剂流量、以及冷却剂引入部的尺寸。例如,该间隔距离可以等于每个单元电池厚度的0.1至1倍。
同时,每个单元模块可以构造成具有各种结构。稍后将描述一个优选实例。
每个单元模块均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板状电池单体彼此串联连接,每个板状电池单体均具有在其上端和下端形成的电极端子。每个单元模块均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电池单体;连接其电极端子的连接部,该连接部被弯曲以便将各个电池单体堆叠起来;以及高强度电池盖,这些高强度电池盖被构造成彼此联接,以覆盖各个电池单体的外侧面的、除了电极端子以外的部分。
每个板状电池单体均是具有小厚度和较大宽度及长度的电池单体,以便在多个电池单体堆叠起来以构成电池模块时,使该电池模块的总体尺寸最小。在一优选实例中,每个电池单体均可以是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的二次电池:即,电极组件安装在由包括树脂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形成的电池壳体中,并且电极端子从该电池壳体的上端和下端突出。具体地,该电极组件可以安装在由铝层压片形成的袋状壳体中。具有上述结构的二次电池也可以称为袋状电池单体。
两个或更多个电池单体可以被由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制成的高强度电池盖覆盖,从而构成一个单元模块。该高强度电池盖对呈现低机械强度的电池单体进行保护,并抑制各个电池单体在充放电期间的反复膨胀和收缩波动,以防止电池单体的密封部分之间的分离。因此,能够制造出呈现更高安全性的中大型电池模块。
在每个单元模块中或相邻的单元模块之间,电池单体彼此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在一优选实例中,电池单体沿纵向方向串联布置,以使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相继地彼此相邻,电池单体的相邻电极端子彼此联接,两个或更多个电池单体彼此交叠,并且,预定数量的、相互交叠的电池单体被电池盖覆盖,以制造出多个单元模块。
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实现电极端子之间的联接,例如焊接、锡焊和机械紧固。优选地,通过焊接来实现电极端子之间的联接。
电池组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电池组的宽度(竖向宽度)是电池组的高度的两倍以上。因此,能够制造出具有板状结构的电池组,并因此能够将该电池组容易地安装在具有较小高度和较大宽度的空间内,例如车辆的下部空间内。
冷却剂入流端口和冷却剂出流端口分别是通过其引入和排出冷却剂的部分,所述冷却剂用于有效去除在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期间由各个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在一优选实例中,冷却剂入流端口和冷却剂出流端口可以位于电池组壳体的同一侧或两个相反侧。即,基于车辆内的、用于安装该电池组的安装空间,冷却剂入流端口和冷却剂出流端口可以位于电池组壳体的同一侧或两个相反侧。
在另一优选实例中,基于车辆的安装空间,冷却剂入流端口和冷却剂出流端口可以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以对称或非对称的方式形成。
优选地,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与电池模块组的一个侧面相面对的一侧内表面(inside of one side)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朝着与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减小。
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朝着与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连续或不连续地减小。这里,该表述“不连续地减小”是指:在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的、与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邻接的区域处,设置有基本具有0度倾角的区域。例如,在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可以部分地形成有相对于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具有0度倾角的区域。
对于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朝着与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减小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在一个优选实例中,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可以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朝着与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以阶梯状的方式减小。在这种结构中,在该电池组的没有流动通道延伸穿过的内部空间中可以有效安装有诸如电子零件等的部件。
在另一个优选实例中,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可以构造成具有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连续斜面的结构。
具体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的斜面可以包括: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起始于与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以及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设置在第一斜面与冷却剂入流端口之间,使得第二斜面的倾角大于第一斜面的倾角。
根据情形,该电池组可以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所述电池模块组包括在从冷却剂引入部起的平面上的两个相反侧布置的电池模块组(左侧电池模块组和右侧电池模块组),并且冷却剂流动通道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W分叉,从而冷却剂能够引入到左侧电池模块组和右侧电池模块组中。
而且,基于所需的电池组容量,该电池组可以构造成使得两个或更多个电池模块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布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实例中,电池模块能够在与各个电池模块对应的冷却剂流动通道彼此连通的状态下连续布置。因此,冷却剂穿过冷却剂流动通道时的方向不是弯曲的,因此冷却剂能够有效冷却电池模块。
冷却剂引入部的结构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冷却剂引入部能够提高电池模块的冷却效率即可。例如,冷却剂引入部可以包括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形成的两个或更多个冷却剂引入部。因此,与仅具有一个冷却剂引入部的冷却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在上述结构中,冷却剂引入部的冷却剂流动通道从冷却剂入流端口分叉。因此,能够通过各个冷却剂引入部来均匀地冷却电池模块。
在另一个实例中,冷却剂引入部可以包括在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布置的相应电池模块处形成的冷却剂引入部。因此,能够最大化对电池模块的冷却效率。
根据情形,在电池组壳体的、由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的倾斜结构限定的内部空间中,可进一步安装有电子构件。因此,能够最大化该电池组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每个电池单体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每个电池单体是能够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即可。例如,每个电池单体可以是二次电池,其具有内置在气密容器中的电解质、阴极、阳极和隔板,从而该二次电池能够充电和放电。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单元电池可以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或镍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
如前所述,各个电池单体彼此隔开,以便冷却剂可以流过在电池单体之间限定的间隙。根据情况,这些单元电池可以构造成具有特定的间隔或布置结构,使得冷却剂能够有效流动。冷却剂流过这样的间隔部分(间隙),以去除由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
在本发明中,冷却剂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该冷却剂是能够冷却电池单体的流体即可。冷却剂可以是空气或水。优选地,冷却剂是空气。冷却剂可以由额外的装置(例如风扇)供应,并引入到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的冷却剂入流端口中。然而,用于驱动冷却剂的装置不限于风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电池组以作为动力源。
该车辆可以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该车辆包括多个电池单体以获得高功率和大容量,因此,在该车辆中,在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期间产生的高温热量是重要的安全性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安装了具有特定结构的电池组。
具体地,该车辆包括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池组以作为动力源。该电池组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其数量与车辆中的电池组安装空间的面积相对应的多个六面体电池模块在这些电池模块彼此隔开以便在这些电池模块之间形成冷却剂流动通道的状态下、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和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布置;电池组壳体被形成为对应于车辆中的电池组安装空间的形状,这些电池模块布置成对应于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部空间,并且,用于去除由这些电池模块产生的热量的冷却剂经由电池组壳体的至少一侧被引入,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穿过电池模块,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流动,然后经由电池组壳体的另一侧排出。
因此,呈现高冷却效率的该电池组能够安装在车辆的下部中,从而最大化对车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呈现出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中,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平面图,典型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组;
图2是前视图,典型地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块;
图3是透视图,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块组;
图4至8是平面图,典型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并且
图9是图8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当注意,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所例举的实施例。
图1是平面视图,典型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组,图2是前视图,典型地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块,而图3是透视图,典型地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块组。为了便于理解,在图3中,该电池模块组被示出为相对于地面是直立的。
参考这些图,电池组100包括电池模块组30和40,该电池模块组30和40相对于经由冷却剂入流端口20引入冷却剂的冷却剂引入方向、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W布置,并且电池组壳体70具有从冷却剂入流端口20延伸到电池模块组30、40的流动空间(即冷却剂引入部50)以及从电池模块组30、40延伸到冷却剂出流端口22的流动空间(即冷却剂排出部60)。
具体地,在从冷却剂引入部50起的平面上的两个相反侧,16个电池模块10在冷却剂流动受限的状态下沿着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W构成左侧电池模块组30和右侧电池模块组40。冷却剂流动通道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W从冷却剂引入部50分叉,从而冷却剂能够引入到左侧电池模块组30和右侧电池模块组40中。
而且,每个电池模块组30和40均构造成使得:电池模块10在冷却剂流动通道彼此连通的状态下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L成对地连续布置。
因此,电池组100同城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电池组100的宽度L是电池组100的高度H的两倍以上。
冷却剂引入部50与冷却剂排出部60之间的冷却剂流动通道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经由冷却剂引入部50引入的冷却剂在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L穿过电池模块10的同时冷却这些电池模块10,然后经由冷却剂排出部60排出。冷却剂引入部50的冷却剂流动通道从冷却剂入流端口20分叉,因此,冷却剂引入部50基本相对于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L布置的电池模块10而形成。
冷却剂入流端口20和冷却剂出流端口22设置在电池组壳体70的两个相反侧。冷却剂入流端口20和冷却剂出流端口22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W、以对称的方式形成。
冷却剂引入部50的、与每个电池模块组30、40的一个侧面相面对的一侧内表面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冷却剂引入部50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每个电池模块组30、40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d朝着与冷却剂入流端口20相反的一端减小。
每个电池模块10均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单元电池12在各个单元电池12之间设有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间隔距离D的状态下、沿着这些单元电池12与地面平行地相继堆叠的方向(Z方向)H堆叠(参见图2)。
即,各个单元电池12之间的间隔空间平行于流动通道延伸的方向。因此,尽管冷却剂未沿着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W均匀地引入到最外侧的电池模块11中,但至少一个电池模块10中的单元电池12的温度偏差是均匀的。
图4至图8是平面图,典型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电池组。
参考图4,电池组101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两个冷却剂引入部52和53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L形成,并且,冷却剂从冷却剂引入部52和53被引入到布置在冷却剂引入部52和53的两个相反侧(左侧和右侧)的电池模块组中。
通常,冷却剂引入部52和53相对于电池模块10、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L而形成,并且,设置在该电池组的中间区域处的冷却剂排出部彼此邻接。
在图5的电池组102中,冷却剂引入部54的所述一侧内表面包括两个连续斜面。该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的斜面包括:第一斜面56a,该第一斜面56a起始于与冷却剂入流端口21相反的一端;以及第二斜面56b,该第二斜面56b设置在第一斜面56a与冷却剂入流端口21之间,使得该第二斜面56b的倾角大于第一斜面56a的倾角。
此外,在电池组壳体72的、由冷却剂引入部54的所述一侧内表面的倾斜结构限定的内部空间中,进一步安装有电子构件80。因此,该电池组能够发挥高的空间利用率。
图6的电池组103在结构上与图4的电池组101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冷却剂引入部55的所述一侧内表面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冷却剂引入部55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电池模块组32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朝着与冷却剂入流端口22相反的一端、以阶梯状的方式34减小。
在图7的电池组104中,冷却剂入流端口23和冷却剂出流端口24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X方向)W、以非对称的方式形成。即,冷却剂引入部57并未分叉,从而,冷却剂只能经由冷却剂引入部57供应到特定的电池模块组。
图8是平面图,典型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组,而图9是图8的透视图。
参考这两幅图,冷却剂入流端口25和冷却剂出流端口26位于电池组壳体74的同一侧。即,冷却剂在冷却剂排出部68中流动的方向与冷却剂在冷却剂引入部58中流动的方向相反,从而,从冷却剂引入部58引入的冷却剂能够穿过电池模块100并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
因此,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可以基于该电池组的尺寸来多样化地改变电池模块的数量,从而这些电池模块能够布置成矩阵形式,并且电池模块沿着每一种布置结构成对地连接,以形成流动通道,或者,可以分别构造出成排的电池模块以便容易形成流动通道。
尽管已出于说明性目的而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工业实用性
从上文的描述中明显可见,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被构造成具有板状结构,其中,该电池组的宽度大于电池组的高度,因此,能够将该电池组安装在车辆的下部。结果,增大了车辆的内部空间,因此提高了将该电池组安装在车辆中时的便利性。
而且,冷却剂引入部与冷却剂排出部之间的冷却剂流动通道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即,经由冷却剂引入部引入的冷却剂在沿平面上的竖直方向(Y方向)穿过特定电池模块的同时冷却这些电池模块,然后经由冷却剂排出部排出。因此,在电池单体之间限定的流动通道中流动的冷却剂能够均匀分布,从而有效去除在电池单体之间积聚的热量,并大大提高电池单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Claims (17)
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具有能够充电和放电并安装在电池组壳体中的多个电池单体或单元模块,
其中,所述电池组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所述电池组的宽度是所述电池组的高度的两倍以上;
其中,所述单元电池在各个单元电池之间设有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间隔距离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单元电池与地面平行地相继堆叠的方向堆叠,以构成一个电池模块,
两个或更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在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冷却剂流动受限的状态下沿着关于冷却剂引入方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方向布置,以构成电池模块组,冷却剂经由冷却剂入流端口、沿着所述冷却剂引入方向被引入,
所述电池组壳体设置有从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延伸到所述电池模块组的一个流动空间,即,“冷却剂引入部”,以及从所述电池模块组延伸到冷却剂出流端口的另一个流动空间,即,“冷却剂排出部”,并且
在所述冷却剂引入部和所述冷却剂排出部之间限定的冷却剂流动通道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经由所述冷却剂引入部引入的冷却剂在沿所述平面上的竖直方向穿过特定电池模块的同时冷却所述电池模块,然后经由所述冷却剂排出部排出,
其中,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与所述电池模块组的一个侧面相面对的一侧内表面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所述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朝着与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减小,并且
其中,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由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的倾斜结构限定的内部空间中,进一步安装有电子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和所述冷却剂出流端口位于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同一侧或两个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和所述冷却剂出流端口沿所述平面上的水平方向、以对称或非对称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所述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朝着与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以阶梯状的方式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被构造成具有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连续斜面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的斜面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起始于与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以及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之间,使得所述第二斜面的倾角大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倾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模块组包括在从所述冷却剂引入部起的平面上的两个相反侧布置的电池模块组,即,左侧电池模块组和右侧电池模块组,并且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沿所述平面上的水平方向分叉,从而所述冷却剂能够引入到所述左侧电池模块组和所述右侧电池模块组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两个或更多个所述电池模块沿所述平面上的竖直方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模块在与各个电池模块对应的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彼此连通的状态下连续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引入部包括沿所述平面上的竖直方向形成的两个或更多个冷却剂引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冷却剂流动通道从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分叉。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引入部包括在沿所述平面上的竖直方向布置的相应电池模块处形成的冷却剂引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单体中的每一个均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或镍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是空气。
15.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以作为动力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辆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
17.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作为动力源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
其数量与车辆中的电池组安装空间的面积相对应的多个六面体电池模块在所述电池模块彼此隔开以便在所述电池模块之间形成冷却剂流动通道的状态下、沿平面上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布置,
电池组壳体被形成为对应于车辆中的所述电池组安装空间的形状,所述电池模块布置成对应于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部空间,并且
用于去除由所述电池模块产生的热量的冷却剂经由所述电池组壳体的至少一侧被引入,沿所述平面上的竖直方向穿过所述电池模块,沿所述平面上的水平方向流动,然后经由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另一侧排出,
其中,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与所述电池模块组的一个侧面相面对的一侧内表面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与所述电池模块组的所述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朝着与所述冷却剂入流端口相反的一端减小,
其中,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由所述冷却剂引入部的所述一侧内表面的倾斜结构限定的内部空间中,进一步安装有电子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电池组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所述电池组的宽度是所述电池组的高度的两倍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90077032A KR101143279B1 (ko) | 2009-08-20 | 2009-08-20 | 신규한 냉각구조를 가진 전지팩 |
KR10-2009-0077032 | 2009-08-20 | ||
PCT/KR2010/005445 WO2011021843A2 (ko) | 2009-08-20 | 2010-08-18 | 신규한 냉각구조를 가진 전지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84297A CN102484297A (zh) | 2012-05-30 |
CN102484297B true CN102484297B (zh) | 2015-06-24 |
Family
ID=4360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6893.5A Active CN102484297B (zh) | 2009-08-20 | 2010-08-18 | 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178253B2 (zh) |
EP (1) | EP2469640B1 (zh) |
JP (1) | JP5492995B2 (zh) |
KR (1) | KR101143279B1 (zh) |
CN (1) | CN102484297B (zh) |
WO (1) | WO2011021843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38686U (zh) * | 2010-08-31 | 2011-05-1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
KR101338275B1 (ko) | 2010-11-18 | 2013-12-0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우수한 냉각 효율성의 전지팩 |
KR101358762B1 (ko) * | 2011-05-31 | 2014-02-1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배터리 랙 |
WO2012177000A2 (ko) * | 2011-06-21 | 2012-12-2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신규한 공냉식 구조의 전지팩 |
US8174235B2 (en) * | 2011-07-25 | 2012-05-08 | Lightening Energ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
KR101475737B1 (ko) * | 2012-02-07 | 2014-12-2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신규한 공냉식 구조의 전지팩 |
KR101305122B1 (ko) | 2012-02-08 | 2013-09-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배터리 셀 모듈용 열 제어 파우치 및 이를 갖는 배터리 셀 모듈 |
KR101535800B1 (ko) * | 2012-03-08 | 2015-07-1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신규한 공냉식 구조의 전지팩 |
KR20130104615A (ko) | 2012-03-14 | 2013-09-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충전 시스템 및 그 충전 방법 |
JP5927702B2 (ja) * | 2012-09-12 | 2016-06-0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ンテナ |
KR101417411B1 (ko) * | 2012-11-16 | 2014-07-09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배터리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 |
JP5983528B2 (ja) * | 2013-05-13 | 2016-08-31 |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 蓄電装置 |
US9287596B2 (en) | 2013-07-25 | 2016-03-1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ir-cooled battery module for a vehicle |
KR101692790B1 (ko) | 2013-07-31 | 2017-01-0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냉매 유로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
WO2015017769A1 (en) * | 2013-08-02 | 2015-02-05 | Robert Bosch Gmbh | Battery having thermal plate with curved channel divider |
JP6624364B2 (ja) * | 2014-07-18 | 2019-12-2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収容ラックおよび蓄電池収容システム |
KR101829093B1 (ko) * | 2014-10-22 | 2018-03-2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배터리 시스템의 냉각 공기 흐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EP3062381B1 (en) * | 2015-02-26 | 2018-04-11 | Magneti Marelli S.p.A. | Cooling circuit with cooling fluid for lithium batteries, and a vehicle comprising said cooling circuit |
US9781866B2 (en) | 2015-04-15 | 2017-10-0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power module assemblies and manifolds |
CN106240340B (zh) * | 2015-06-04 | 2018-09-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电源装置 |
CN208173634U (zh) * | 2016-05-08 | 2018-11-30 | 谢彦君 | 高效软包电池热控制装置 |
CN106627189A (zh) * | 2016-05-23 | 2017-05-10 | 上海鼎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增程系统及增程电动汽车 |
KR20190017882A (ko) | 2016-06-06 | 2019-02-20 | 아데에스-테에체 게엠베하 | 설치 하우징 및 냉각 공기 플로우 내의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
DE102016114216A1 (de) * | 2016-08-01 | 2018-02-01 | Kirchhoff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 Temperiereinrichtung für ein Batteriegehäuse eines Fahrzeuges |
WO2018033880A2 (en) | 2016-08-17 | 2018-02-22 | Shape Corp. | Battery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
EP3566253B1 (en) | 2017-01-04 | 2022-12-28 | Shape Corp. | Battery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
WO2018213383A1 (en) | 2017-05-16 | 2018-11-22 | Shape Corp. | Vehicle battery tray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retention and support features |
WO2018213475A1 (en) | 2017-05-16 | 2018-11-22 | Shape Corp. | Polarized battery tray for a vehicle |
US10886513B2 (en) | 2017-05-16 | 2021-01-05 | Shape Corp. | Vehicle battery tray having tub-based integration |
DE102017209604A1 (de) * | 2017-06-07 | 2018-12-13 |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 KG | Batteriemodul mit Strömungsleitformation im Modulgehäuse |
KR102378425B1 (ko) * | 2017-06-07 | 2022-03-2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DE102017211534A1 (de) * | 2017-07-06 | 2019-01-10 | Robert Bosch Gmbh | Stationärer Energiespeicher |
WO2019055658A2 (en) | 2017-09-13 | 2019-03-21 | Shape Corp. | VEHICLE BATTERY TRAY WITH TUBULAR PERIPHERAL WALL |
US10661646B2 (en) | 2017-10-04 | 2020-05-26 | Shape Corp. | Battery tray floor assembly for electric vehicles |
CN107623101B (zh) * | 2017-10-25 | 2024-08-09 | 湖南大学 | 动力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
CN108134022B (zh) * | 2017-12-22 | 2024-06-28 | 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锂电池储能装置 |
EP3759761A4 (en) | 2018-03-01 | 2021-09-08 | Shape Corp. | COOLING SYSTEM INTEGRATED IN VEHICLE BATTERY COMPARTMENT |
US11688910B2 (en) | 2018-03-15 | 2023-06-27 | Shape Corp. | Vehicle battery tray having tub-based component |
GB2577259B (en) * | 2018-09-18 | 2023-02-01 | Mclaren Automotive Ltd | Battery module coolant channels |
US11456496B2 (en) * | 2018-10-12 | 2022-09-27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for a vehicle |
US11367893B2 (en) * | 2018-11-07 | 2022-06-21 | The Boeing Company | Multifunctional battery packaging and insulation |
JP7230553B2 (ja) * | 2019-02-08 | 2023-03-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池構造体 |
KR102767147B1 (ko) * | 2019-07-22 | 2025-02-11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전력 저장 장치 |
CN110534837B (zh) * | 2019-08-07 | 2020-10-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新能源汽车 |
CN110828938A (zh) * | 2019-11-25 | 2020-02-21 | 江苏理工学院 | 一种双层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70614B (zh) * | 2020-03-20 | 2024-11-26 | 深圳市雄韬锂电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多层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
DE102020128567A1 (de) | 2020-10-30 | 2022-05-05 | Lisa Dräxlmaier GmbH | Batteriemodulgehäuse und anordnung von batteriemodulen |
US20220320654A1 (en) * | 2021-03-30 | 2022-10-06 | Aisin Corporation | Vehicular battery case |
CN113517505A (zh) * | 2021-05-21 | 2021-10-19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5268A (zh) * | 2005-07-29 | 2007-01-3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EP1753069A1 (en) * | 2005-07-29 | 2007-02-14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modu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55958B2 (ja) * | 1996-09-30 | 2002-12-0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組電池の冷却方法 |
US20020028375A1 (en) | 1995-11-22 | 2002-03-07 | Nobuyasu Morishita | Battery system |
DE69821519T2 (de) * | 1997-03-24 | 2004-12-23 | Toyota Jidosha K.K., Toyota | Stromversorgungseinheit enthaltend eine modulare Batterie |
KR20010059123A (ko) * | 1999-12-30 | 2001-07-06 | 이계안 | 전기 자동차의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및 그 방법 |
JP4118014B2 (ja) * | 2000-10-31 | 2008-07-1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 |
KR100535393B1 (ko) * | 2003-07-11 | 2005-12-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용 전지팩 트레이 및 그 열관리방법 |
KR20050070727A (ko) * | 2003-12-30 | 2005-07-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냉각장치 |
JP2006035942A (ja) * | 2004-07-23 | 2006-02-0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
KR20070013455A (ko) * | 2005-07-26 | 2007-01-3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모듈 |
KR100684768B1 (ko) * | 2005-07-29 | 2007-02-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모듈 |
JP4659699B2 (ja) * | 2005-07-29 | 2011-03-30 |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KR100905392B1 (ko) | 2006-04-03 | 2009-06-3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이중 온도조절 시스템의 전지팩 |
JP5030500B2 (ja) * | 2006-07-31 | 2012-09-1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 |
-
2009
- 2009-08-20 KR KR1020090077032A patent/KR10114327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
- 2010-08-18 US US13/391,033 patent/US91782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8-18 JP JP2012525481A patent/JP5492995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8-18 CN CN201080036893.5A patent/CN102484297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18 EP EP10810151.0A patent/EP24696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8-18 WO PCT/KR2010/005445 patent/WO2011021843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
- 2013-07-31 US US13/955,316 patent/US953718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5268A (zh) * | 2005-07-29 | 2007-01-3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EP1753069A1 (en) * | 2005-07-29 | 2007-02-14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modul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10019490A (ko) | 2011-02-28 |
JP5492995B2 (ja) | 2014-05-14 |
US20130309532A1 (en) | 2013-11-21 |
KR101143279B1 (ko) | 2012-05-11 |
EP2469640A4 (en) | 2013-10-16 |
CN102484297A (zh) | 2012-05-30 |
US20120183822A1 (en) | 2012-07-19 |
US9178253B2 (en) | 2015-11-03 |
WO2011021843A3 (ko) | 2011-06-30 |
US9537187B2 (en) | 2017-01-03 |
WO2011021843A2 (ko) | 2011-02-24 |
EP2469640B1 (en) | 2015-02-25 |
JP2013502688A (ja) | 2013-01-24 |
EP2469640A2 (en) | 2012-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84297B (zh) | 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 | |
US9972873B2 (en) | Battery pack having novel cooling structure | |
KR101218751B1 (ko) |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 |
EP2725652B1 (en) | Battery pack of air cooling structure | |
CN105489796B (zh) | 电池组壳体、电池组和使用电池组作为电源的装置 | |
KR101390224B1 (ko) | 냉매의 분배 균일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 |
US7794868B2 (en) | Battery module of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 |
EP2631985B1 (en) | Battery pack having excellent cooling efficiency | |
KR101475737B1 (ko) | 신규한 공냉식 구조의 전지팩 | |
US9184477B2 (en) | Battery pack of excellent cooling efficiency | |
US9312579B2 (en) | Battery pack of excellent cooling efficiency | |
KR20130102713A (ko) | 신규한 공냉식 구조의 전지팩 | |
KR20130084722A (ko) | 신규한 공냉식 구조의 전지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