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478137B - 软管用夹 - Google Patents

软管用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8137B
CN102478137B CN201110081092.7A CN201110081092A CN102478137B CN 102478137 B CN102478137 B CN 102478137B CN 201110081092 A CN201110081092 A CN 201110081092A CN 102478137 B CN102478137 B CN 1024781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lastic deformation
fastening
bar portion
clip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10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8137A (zh
Inventor
丁汉一
赵青庸
裵大进
金辰禹
田多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Asian Metal)
Donga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st Asian Me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Asian Metal) filed Critical (east Asian Met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8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8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8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81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08Hose-clips in which a worm coacts with a part of the hose-encircling member that is toothed like a worm-wheel
    • F16L33/085Hose-clips in which a worm coacts with a part of the hose-encircling member that is toothed like a worm-wheel with a scroll-type scr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08Hose-clips in which a worm coacts with a part of the hose-encircling member that is toothed like a worm-whe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12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with tighteners
    • Y10T24/1427Worm and too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管用夹,既能够确保充分的紧固力又能够防止紧固壳体的损伤和变形。软管用夹包括夹主体、螺杆、贯穿孔以及修正条部,该修正条部以与软管直径的收缩程度相应的弹性夹紧软管并以稳固的状态紧固,该软管用夹还具备防塑性变形单元,该防塑性变形单元用于防止修正条部发生塑性变形并失去弹性从而无法复原至原始状态,防塑性变形单元具有与供修正条部形成的夹主体的内表面连接的防塑性变形主体,防塑性变形主体的一端通过固定单元固定于夹主体,在防塑性变形主体的与被固定单元固定的位置相反的位置,形成有数量与修正条部的数量对应的止挡销,止挡销与形成于修正条部和修正条部之间的止挡孔结合,从而在紧固时限制修正条部的塑性变形。

Description

软管用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用夹。详细来说,涉及到提供一种改善过的软管用夹,其中,修正单元既能够在紧固的过程中防止塑性变形,又能够防止壳体的变形,即使因长期使用引起的老化而使软管的直径收缩,所述修正单元也能够使紧固力持续。
背景技术
软管用夹用于夹紧软管以使其不会出现脱离现象等,所述软管包括用于使流体或气体能够在机动车的制动器、空调系统、动力转向装置或者发动机室中流通的软管、以及其他在工业车间为了使流体或气体流通而连结的软管。
以往也有很多种类的这样的软管用夹被使用,本申请的申请人也开发了如下的夹子并向韩国专利局提出了申请(2010-55553):该夹子具有在因长期使用引起老化而导致软管的直径变化的情况下、对该夹子进行修正以免失去固定力(用于紧固的力)的修正功能,这种夹子可共同参见图9且如下所述。
应用现有技术的具有修正功能的软管用夹1具备夹主体2,该夹主体2通过将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材质的板状部件捆扎成环形而形成,紧固壳体3固定于所述夹主体2的一端并与紧固螺杆4结合。
所述紧固螺杆4与在夹主体2的另一端朝内侧方向形成的贯穿孔5结合,以使夹主体2的直径缩小,在所述夹主体2的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形成有防损伤单元6,该防损伤单元6用于防止在夹紧软管的过程中夹主体2的边缘部勒入软管而使软管损伤。
在所述夹主体2形成有修正单元7,该修正单元7能够在由于长期的使用而使软管直径收缩时以与收缩程度相应的弹性夹紧软管从而以坚固的状态紧固,所述修正单元7在贯穿孔5结束的位置构成有沿夹主体2的圆周方向形成为半圆形状的修正条部(beads)8,所述修正条部8在夹紧软管时展开,并在软管老化时借助于要复原的力而发挥修正功能。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如下特征的软管用夹:该软管用夹挂接于机动车的用于加强顶盖面板的侧顶盖面板的凸缘并保持软管,该软管用夹具有:夹持部,其保持软管;挂接部,其挂接于凸缘;以及弹性体,其连结夹持部和挂接部,并且,在使挂接部挂接于凸缘时,该弹性体将夹持部按压向侧顶盖面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59663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紧固壳体无法承受在紧固软管的过程中施加于夹主体的紧固力而发生损伤或变形,从而使软管用夹无法使用,因此不仅耐久性和质量降低、不适于在车间使用,而且成为了对外竞争力脆弱的原因。
应用现有技术的紧固壳体通过将板状部件弯曲成能够包住紧固螺杆的形状而成,紧固壳体3的两端部(9、10)包住夹主体2并且连接部位11位于夹主体2的底面中央。
所述紧固壳体的连接部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该连接部位是以波浪形(拉链式,12)结合、或者以一字形态连接,因此即使进行点焊接13,仍然无法承受住紧固力,从而连接部位变形或者张开,无法以稳定的状态紧固软管。
这是因为,当借助紧固螺杆夹紧夹主体时,形成为所产生的紧固力传递并按压于紧固壳体的连接部位的形态,因此该载荷集中于因分离而变得脆弱的连接部位,从而该连接部位容易变形或者受到损伤。
接着,借助半圆形的修正条部对夹主体执行修正功能。不过,在最初夹紧软管时,在修正条部发生了变形(成为展开状态)时,修正条部在变形至无法保持弹性的状态后发生塑性变形,此后,即使发生软管的老化,修正条部也是处于没有弹性的状态,从而使得无法紧固和夹紧软管。
即,由于不存在当夹紧软管时对修正条部超过弹性极限点而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进行限制或者告知的单元,因此使用者仅能够以视觉确认修正条部的变形的状态并进行夹紧,因此,即使修正条部从半圆形状展开成平坦形状也无法得知发生了塑性变形的状态。
此外,虽然在紧固软管的初期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然而随着使用软管的时间增长,即使发生软管的直径收缩这样的变化,修正条部也无法借助弹性而产生要复原至原始状态(半圆形状)的力,因此会发生软管用夹的夹紧力降低的现象,并且会发生通过软管运送的流体漏出的现象,从而难以进行流体的稳定供给。
进而,即使存在流体的漏出现象,修正条部也处于因塑性变形而丧失功能的状态,因此无法执行紧固软管以防止漏出的正常的功能,因而,产生了软管用夹的耐久性和品质变得脆弱等大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用夹,既能够确保充分的紧固力又能够防止紧固壳体的损伤和变形。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软管用夹包括:夹主体,该夹主体由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材质的板状部件弯曲而成;紧固螺杆,该紧固螺杆具有头部,并与固定于所述夹主体的一端的紧固壳体结合;螺杆用孔,所述螺杆用孔在所述夹主体的另一端朝向内侧方向形成,并且与紧固螺杆结合;以及修正条部,所述修正条部与所述夹主体一体形成,并且所述修正条部形成为在因长期的使用而使软管的直径收缩时能够以与收缩程度相应的弹性夹紧软管并以稳固的状态紧固,其特征在于,该软管用夹还包括防塑性变形单元,该防塑性变形单元用于防止所述修正条部发生塑性变形并失去弹性从而无法复原至原始状态,所述防塑性变形单元具有防塑性变形主体,该防塑性变形主体与供修正条部形成的夹主体的内表面连接,所述防塑性变形主体的一端通过固定单元固定于夹主体,在防塑性变形主体的与通过固定单元固定于所述夹主体的位置相反的位置,形成有数量与形成于夹主体的修正条部的数量对应的止挡销,所述止挡销与形成于修正条部和修正条部之间的止挡孔结合,从而在进行紧固时限制修正条部的塑性变形。
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软管用夹包括:夹主体,该夹主体由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材质的板状部件弯曲而成;紧固螺杆,该紧固螺杆具有头部,并与固定于所述夹主体的一端的紧固壳体结合;螺杆用孔,所述螺杆用孔在所述夹主体的另一端朝向内侧方向形成,并且与紧固螺杆结合;以及修正条部,所述修正条部与所述夹主体一体形成,并且所述修正条部形成为在因长期的使用而使软管的直径收缩时能够以与收缩程度相应的弹性夹紧软管并以稳固的状态紧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固壳体还具备紧固单元,该紧固单元用于防止因夹紧软管时产生的紧固力而使软管用夹变形或者损伤,所述紧固单元具有以能够收纳紧固螺杆的方式弯曲的壳体主体,在所述壳体主体的下侧相对于夹主体固定的部位形成为紧固面,该紧固面以无接缝的形态构成,从而不会与紧固力对应地使软管发生变形或损伤,用于对所述壳体主体进行收束的夹紧部由夹紧突起和夹紧孔构成,所述夹紧突起以在向下端部的中央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所述向下端部从壳体主体的上侧向下弯折,所述夹紧孔形成于向上端部的中央,所述向上端部在所述紧固面的一端向上弯折,使从所述夹紧孔中露出的夹紧突起的端部向上侧弯折并进行加压,从而夹紧孔的上端部被按压而进入到在形成夹紧突起的同时产生的空间中,所述端部紧贴于上端部的外侧,并且向下端部与向上端部保持一体的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的软管用夹中,也可以是,止挡孔形成为长孔,从而在夹主体紧固软管时,止挡孔不阻碍修正条部的展开。
此外,在本发明的软管用夹中,也可以是,止挡孔的大小构成为下述形态:第一个止挡孔的长度等于第一个修正条部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够展开的距离,第二个止挡孔的长度等于第一个和第二个修正条部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够展开的距离的合计距离,当修正条部的数量增加时,止挡孔的长度通过增加相应数量的下述长度来确定:所述长度是所增加的修正条部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够展开的长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软管用夹中,可以构成为,紧固单元具有:夹紧孔,该夹紧孔形成于在从壳体主体的上侧朝下弯折之前进一步形成的水平部;以及夹紧突起,该夹紧突起形成于在所述紧固面的一端向上弯折的向上端部的末端,露出于所述夹紧孔的夹紧突起被压紧。
本发明涉及的软管用夹既能够确保充分的紧固力,又能够防止紧固壳体的损伤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沿图1的A-A线剖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3是仅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的防塑性变形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的防塑性变形单元的工作状态图。
图5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壳体的第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沿图5的B-B线剖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壳体的第二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沿图7的C-C线剖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应用了现有技术的软管用夹的结构图。
标号说明
100:软管用夹;101:夹主体;102:紧固壳体;103:头部;104:紧固螺杆;105:螺杆用孔;106:软管;107:修正条部(beads);110:防塑性变形单元;111:防塑性变形主体;112:固定单元;113:止挡销;114:止挡销;115:止挡孔;116:止挡孔;120:紧固单元;121:壳体主体;122:紧固面;123:夹紧部;124:向下端部;125:夹紧突起;126:向上端部;127:夹紧孔;128:端部;129:上端部;130:水平部;131:夹紧孔;132:夹紧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优选的结构和作用进行如下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沿图1的A-A线剖开的情况的剖视图,图3是仅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的防塑性变形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的防塑性变形单元的工作状态图,图5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壳体的第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沿图5的B-B线剖开的情况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壳体的第二个例子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沿图7的C-C线剖开的情况的剖视图,对上述图1~图8一起进行说明。
一般的软管用夹100具备夹主体101,该夹主体101通过将具有预定宽度且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材质的板状部件弯曲成环形而成,紧固壳体102固定于所述夹主体101的一端,具有供工具使用的头部103的紧固螺杆104与该紧固壳体102的内部结合。
所述紧固螺杆104与多个螺杆用孔105结合,所述多个螺杆用孔105在夹主体101的另一端向内侧方向形成至预定长度,通过紧固螺杆104的正转或反转来推拉多个螺杆用孔105,以使夹主体101的直径扩大或者缩小。
显而易见,使形成有所述螺杆用孔105的夹主体101的直径最大,以使与要紧固的软管106的结合变得容易;缩小夹主体101的直径以稳固地紧固软管106,从而不会阻碍到夹紧。
构成为在夹主体101的某一个位置形成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具有弹性的半圆形状的修正条部107,以便在软管106的直径因所述夹主体101的长期使用而收缩时能够与收缩程度相应地借助弹力复原并夹紧,从而以稳固的状态紧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具备防塑性变形单元110,以防止所述修正条部107发生塑性变形并失去弹性从而无法复原至原始状态,并且改善了所述紧固壳体102的紧固单元120,以防止因夹紧软管106时产生的紧固力而使软管用夹100变形或损伤。
所述防塑性变形单元110中,为板状材料且形成为圆弧形状的防塑性变形主体111与形成有修正条部107的夹主体101的内表面连接,所述防塑性变形主体111的一端(被紧固螺杆牵拉的方向)通过固定单元112固定于夹主体101,该固定单元112是指固定销、铆接、焊接或者一体形成于防塑性变形主体111的凸起(embossing)等。
优选的是,所述防塑性变形主体111的宽度与夹主体101的宽度相等,并且该防塑性变形主体111的长度形成得比形成于夹主体101的所有的修正条部107展开而未发生塑性变形时的长度长。
在防塑性变形主体111的与通过固定单元112固定于所述夹主体101的位置相反的位置,形成有与形成于夹主体101的修正条部107的数量相应的止挡销(113、114......),所述止挡销(113、114......)形成为与形成于修正条部107和修正条部107之间的止挡孔(115、116......)结合。
当然,所述止挡孔(115、116......)由长孔形成,在夹主体101紧固软管106时,修正条部107的展开不受阻碍。
所述止挡孔(115、116......)的大小形成为如下形态:第一个止挡孔115的长度等于第一个修正条部107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展开的距离,第二个止挡孔116的长度等于第一个和第二个修正条部107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展开的距离的合计距离。
当然,在修正条部107的数量增多的时候,止挡孔(115、116......)的长度通过增加相应数量的如下长度来确定,所述长度是所增加的修正条部107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展开的长度。
用于固定所述紧固壳体102的紧固单元120具有由板状材料弯曲形成的壳体主体121,固定于所述夹主体101的紧固面122构成为没有接缝的形态,从而不会与紧固力对应地使软管106发生变形和损伤。
用于对所述壳体主体121进行收束的夹紧部123形成有夹紧突起125和夹紧孔127,所述夹紧突起125在从壳体主体121的上侧向下侧弯折的向下端部124的中央向外侧突出,所述夹紧孔127形成于在紧固面122的一端向上侧弯折的向上端部126的中央。
通过将从所述夹紧孔127中露出的夹紧突起125的端部128向上侧弯折并加压,夹紧孔127的上端部129被按压而进入到在形成夹紧突起125的同时产生的空间S中,从而端部128紧贴于上端部129的外侧,向下端部124与向上端部126保持一体形状以应对紧固力。
应用了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技术的软管用夹100的使用状态如下所述。
利用螺丝刀等工具使已与构成软管用夹100的紧固壳体102结合的紧固螺杆104向解除方向旋转,使夹主体101的直径扩大并收纳软管106,然后使紧固螺杆104向夹紧方向旋转,从而夹紧软管106。
在该过程中,紧固螺杆104与形成于夹主体101的螺杆用孔105结合,能够使夹主体101的直径缩小或扩大。并且,在紧固并夹紧软管106时,呈半圆形状地形成于夹主体101的修正条部107借助于紧固力沿与软管106的轴中心成直角的方向(软管的圆周方向)展开并借助弹性而产生紧固力。
在如此稳固地紧固了软管106的状态下经过长期时间后软管106会老化,软管106的直径会减小,在该情况下,形成于夹主体101和防塑性变形主体111的修正条部107产生要复原至原始状态的力,借助于该力使夹主体101的直径减小,因此能够实现使夹主体101的直径与减小的软管106的直径相当的修正功能。
在如上所述的软管106的紧固时,修正条部107从半圆形状展开至平坦形状,在该过程中,借助防塑性变形单元110防止修正条部107完全展开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无法复原至原始状态。
具体来说,形成于防塑性变形主体111的止挡销(113、114......)与形成于修正条部107之间的止挡孔(115、116......)结合,所述防塑性变形主体111在修正条部107的内表面通过固定单元112固定于夹主体101,止挡销(113、114......)能够在修正条部107发生塑性变形前制止修正条部107展开。
即,当夹主体101被拉伸时,修正条部107也被拉伸并展开,当修正条部107展开时,与形成于修正条部107的外侧(被拉伸的方向)的止挡孔(115、116......)结合的止挡销(113、114......)从止挡孔(115、116......)的A地点向B地点移动。
该移动因止挡孔(115、116......)形成为长孔而成为可能,止挡孔(115、116......)的长度形成为与修正条部107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能够展开的长度相等的长度,因此当止挡销(113、114......)从止挡孔(115、116......)的A地点移动至B地点时,挡住(防止)了修正条部107的进一步展开,因此防止了修正条部107的塑性变形。
特别地,在存在一个以上的修正条部107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个修正条部107完全展开直到发生塑性变形的时刻之前,然后依次使下一个位置的修正条部展开来进行工作,不过也可以以使多个修正条部107同时展开的形态来进行工作。
在存在多个所述修正条部107的情况下,随着以固定单元112为基点的距离的增加,止挡孔(115、116......)的长度形成为与之前形成的修正条部107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能够展开的长度的合计长度相等的长度。因此,止挡孔(115、116......)形成为长度依次变长的形态,从而不会阻碍各止挡销(113、114......)发挥自身的功能。
并且,用于固定紧固壳体102的紧固单元120在构成壳体主体121的任意一侧面具有夹紧部123,并且在与夹主体101紧贴固定的紧固面122不存在接缝(连接)部位,由此,软管106不会与来自夹主体101的紧固力对应地发生损伤或者变形。
在所述夹紧部123的情况下,在壳体主体121的任意一侧面将夹紧突起125与夹紧孔127结合,并将夹紧突起125的端部弯折或者压紧(caulking=敛缝)以避免夹紧突起125脱离,由此,能够保持稳固的结合状态,并且由于紧固力并不直接传递至夹紧部123,因此能够防止夹紧部123容易地发生损伤或变形。
即,当利用紧固螺杆104夹紧夹主体101时,构成夹紧壳体102的向上端部126产生欲向下方(↓)移动的力,而向下端部124产生欲向上方(↑)移动的力,因此,通常夹紧部123会承受不住从而展开。
在本发明中,从形成于向上端部126的夹紧孔127中露出的夹紧突起125的端部128向上侧弯折并加压,由此,夹紧孔127的上端部129被按压而进入到在形成夹紧突起125的同时产生的空间S中,端部128紧贴于上端部129的外侧,并且向下端部124与向上端部126保持一体的形状并形成为相互勾挂的形态,因此能够应对由紧固螺杆104产生的紧固力。
进而,夹紧部123的表面与向上端部126的外表面一致而不存在突出的部分,从而不存在与周围发生干涉的现象,因此不会在作业过程中使作业者的身体(手)受到损伤。
作为所述紧固单元120的其他例子,也可以构成为,在从壳体主体121的上侧向下方弯折之前,还形成有水平部130,在该水平部130形成夹紧孔131,在由所述紧固面122的一端向上弯折而形成的向上端部126的末端形成夹紧突起132,在使该夹紧突起132与夹紧孔131彼此结合后,将夹紧突起132压紧以避免其脱离。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软管用夹具有如下优点:在紧固软管的过程中,防止了修正条部的塑性变形,在软管因长期使用而老化时,能够顺畅地执行修正功能,能够确保充分的紧固力并防止紧固壳体的损伤和变形。
本发明改善了构成软管用夹的紧固壳体,防止了紧固壳体因受到紧固力而变形或损伤的现象,防止了修正条部塑性变形,并且提高了对软管的紧固力,不仅实现了上述基本的目的,还具有下述等多种效果:能够在软管老化时顺畅地执行修正功能,通过迅速地利用修正条部的复原力以稳定的状态夹紧软管以防止流体的漏出,能够提高软管用夹的质量和耐久性。

Claims (5)

1.一种软管用夹,其包括:
夹主体,该夹主体由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材质的板状部件弯曲而成;
紧固螺杆,该紧固螺杆具有头部,并与固定于所述夹主体的一端的紧固壳体结合;
螺杆用孔,所述螺杆用孔在所述夹主体的另一端朝向内侧方向形成,并且与紧固螺杆结合;以及
修正条部,所述修正条部与所述夹主体一体形成,并且所述修正条部形成为在因长期的使用而使软管的直径收缩时能够以与收缩程度相应的弹性夹紧软管并以稳固的状态紧固,
该软管用夹的特征在于,
该软管用夹还包括防塑性变形单元,该防塑性变形单元用于防止所述修正条部发生塑性变形并失去弹性从而无法复原至原始状态,
所述防塑性变形单元具有防塑性变形主体,该防塑性变形主体与供修正条部形成的夹主体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防塑性变形主体的一端通过固定单元固定于夹主体,
在防塑性变形主体的与通过固定单元固定于所述夹主体的位置相反的位置,形成有数量与形成于夹主体的修正条部的数量对应的止挡销,
所述止挡销与形成于修正条部和修正条部之间的止挡孔结合,从而在进行紧固时限制修正条部的塑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用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紧固壳体还具备紧固单元,该紧固单元用于防止因夹紧软管时产生的紧固力而使软管用夹变形或者损伤,
所述紧固单元具有以能够收纳紧固螺杆的方式弯曲的壳体主体,
在所述壳体主体的下侧相对于夹主体固定的部位形成为紧固面,该紧固面以无接缝的形态构成,从而不会与紧固力对应地使软管发生变形或损伤,
用于对所述壳体主体进行收束的夹紧部由夹紧突起和夹紧孔构成,
所述夹紧突起以在向下端部的中央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所述向下端部从壳体主体的上侧向下弯折,
所述夹紧孔形成于向上端部的中央,所述向上端部在所述紧固面的一端向上弯折,
使从所述夹紧孔中露出的夹紧突起的端部向上侧弯折并进行加压,从而夹紧孔的上端部被按压而进入到在形成夹紧突起的同时产生的空间中,
所述端部紧贴于上端部的外侧,并且向下端部与向上端部保持一体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用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孔形成为长孔,从而在夹主体紧固软管时,所述止挡孔不阻碍修正条部的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用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孔的大小构成为下述形态:
第一个止挡孔的长度等于第一个修正条部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够展开的距离,
第二个止挡孔的长度等于第一个和第二个修正条部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够展开的距离的合计距离,
当修正条部的数量增加时,止挡孔的长度通过增加相应数量的下述长度来确定:所述长度是所增加的修正条部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所能够展开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用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单元具有:
夹紧孔,该夹紧孔形成于在从壳体主体的上侧朝下弯折之前进一步形成的水平部;以及
夹紧突起,该夹紧突起形成于在所述紧固面的一端向上弯折的向上端部的末端,
露出于所述夹紧孔的夹紧突起被压紧。
CN201110081092.7A 2010-11-22 2011-03-31 软管用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8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16356A KR101269686B1 (ko) 2010-11-22 2010-11-22 호스용 클램프
KR10-2010-0116356 2010-1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8137A CN102478137A (zh) 2012-05-30
CN102478137B true CN102478137B (zh) 2014-08-06

Family

ID=4606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109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8137B (zh) 2010-11-22 2011-03-31 软管用夹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4784A1 (zh)
KR (1) KR101269686B1 (zh)
CN (1) CN1024781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1280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Craig ERISMAN Buoyant fishing device
CA2806961C (en) 2012-11-06 2015-10-06 Sogyo Co., Ltd. A strap-band type connecting device
CN104576188B (zh) * 2014-12-17 2017-05-10 东莞市艾奇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磁性开关
DE102016109548A1 (de) 2016-05-24 2017-11-30 Norma Germany Gmbh Schlauchschelle
US20180340557A1 (en) * 2017-05-26 2018-11-29 Ideal Clamp Products, Inc. Hose clamp with indicator
US9954347B1 (en) * 2017-06-19 2018-04-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Wire harness assembly and seal retainer therefore
EP4113183B1 (en) * 2020-02-28 2025-02-1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fiber cable gripping device
WO2024012698A1 (en) * 2022-07-15 2024-01-18 Tridon Mpc Industries B.V. Clamp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8142A (en) * 1968-05-31 1970-09-15 Band It Co Worm screw clamp
US4308648A (en) * 1980-03-31 1982-01-05 Murray Corporation Convoluted hose clamps
US4956898A (en) * 1988-09-29 1990-09-18 Toyox Co., Ltd. Hose clamping device
US5504978A (en) * 1994-07-15 1996-04-09 Meyer, Iii; Harold A. Locking clamp assembly
CN1033662C (zh) * 1993-04-23 1996-12-25 株式会社大阪山幸制作所 夹紧装置
CN1037630C (zh) * 1993-09-15 1998-03-04 瑞典Aba公司 改进型软管夹持器
CN1576676A (zh) * 2003-07-09 2005-02-09 株式会社肯洛克 双重螺旋型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95273A (en) 1944-08-17 1946-02-19 Frank L Hill Hose clamp
DE2854676C2 (de) * 1978-12-18 1984-11-29 Rasmussen Gmbh, 6457 Maintal Schneckengewindeschelle
US4307495A (en) * 1980-03-31 1981-12-29 Charlton Sadler Hose clamp
SE445065B (sv) * 1983-12-23 1986-05-26 Allmaenna Brandredskapsaffaere Slangklemma
US5111555A (en) * 1984-06-20 1992-05-12 Hans Oetiker High strength clamp structure
DE4005631A1 (de) * 1990-02-22 1991-09-05 Rasmussen Gmbh Schlauchschelle
JPH0726712B2 (ja) * 1991-08-16 1995-03-29 ラスムッセン ジイエムビイエイチ ホースクリップ
US5499430A (en) * 1994-08-10 1996-03-19 Strazar; Andrew A. Hose clamp with supplemental holding fingers
US5809619A (en) * 1997-03-05 1998-09-22 Stant Corporation Hose clamp
US20040098843A1 (en) * 2002-11-25 2004-05-27 Dian-Tai Chen Tube clamp
US7389568B2 (en) * 2005-07-27 2008-06-24 Epicor Industries, Inc. Compression hose clamp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8142A (en) * 1968-05-31 1970-09-15 Band It Co Worm screw clamp
US4308648A (en) * 1980-03-31 1982-01-05 Murray Corporation Convoluted hose clamps
US4956898A (en) * 1988-09-29 1990-09-18 Toyox Co., Ltd. Hose clamping device
CN1033662C (zh) * 1993-04-23 1996-12-25 株式会社大阪山幸制作所 夹紧装置
CN1037630C (zh) * 1993-09-15 1998-03-04 瑞典Aba公司 改进型软管夹持器
US5504978A (en) * 1994-07-15 1996-04-09 Meyer, Iii; Harold A. Locking clamp assembly
CN1576676A (zh) * 2003-07-09 2005-02-09 株式会社肯洛克 双重螺旋型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69686B1 (ko) 2013-05-30
CN102478137A (zh) 2012-05-30
US20120124784A1 (en) 2012-05-24
KR20120054943A (ko)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8137B (zh) 软管用夹
JP6139663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リ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869884B (zh) 支架和支架组件
JP2009273209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ファスナー
ATE256595T1 (de) Quetschzange und klammer zum verbinden der enden einer umreifung
JP2009540229A (ja) クランプカラー
CN102278554A (zh) 软管用夹
JP7324138B2 (ja)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US20080036205A1 (en) Piping joint
JP5598702B2 (ja) 吊り込み装着用クリップ
CN103906656A (zh) 辅助拉手安装构造
US20050217079A1 (en) Rope clamp
KR101300824B1 (ko) 호스용 클램프
JP2011105173A (ja) 挿通部材の支持機構
JP5159905B2 (ja) ホース用クランプ
JP4842303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518902B2 (ja) 締結具
CN110691913B (zh) 夹具
JP2006046484A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の保持構造及びホースクランプ用保持具並びにホースクランプ
JP4949339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24621B2 (ja) シリンダ装置用圧縮保持具、シリンダ装置及びその圧縮保持具からなる組み合わせ体
JP2006046406A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の保持構造及びホースクランプ用保持具並びにホースクランプ
JP2007306706A (ja) クランプ
JP2006017204A (ja) パネル貫通の配管部材の固定装置
JPH09317944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配管類のクラ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