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9501A - 用于使用模数或序列生成信号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使用模数或序列生成信号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49501A CN102449501A CN2009801596067A CN200980159606A CN102449501A CN 102449501 A CN102449501 A CN 102449501A CN 2009801596067 A CN2009801596067 A CN 2009801596067A CN 200980159606 A CN200980159606 A CN 200980159606A CN 102449501 A CN102449501 A CN 1024495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nar sequence
- subframe
- mrow
- sequence
- mx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508 accu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72201 Columbiform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146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benzyl N-[2-hydroxy-4-(3-oxomorpholin-4-yl)phen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OCC2=CC=CC=C2)C=CC(=C1)N1CCOCC1=O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00—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 G01S1/02—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04—Details
- G01S1/042—Transmit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00—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 G01S1/02—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08—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用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接收处理的信号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分别于2009年4月10日、2009年4月30日、2009年6月24日、2009年6月24日和2009年7月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9-0031548、No.10-2009-0038564、No.10-2009-0056705、No.10-2009-0056708和No.10-2009-0059978的优先权和权益,就各方面而言,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如同在此进行了完整阐述。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生成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接收处理中使用的信号模式的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在多个信号模式当中生成小区特定定位参考信号(PRS)模式的方法和设备,该定位参考信号模式是用来在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按照OTDOA(观测到达时间差)方式通过参考信号(或导频(pilot))来对UE(用户设备)的位置进行测量的信号模式。
背景技术
终端或基站针对该终端与该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处理所需的信道估计、位置估计和针对控制信息或调度的信息的发送/接收在特定时间和频带中发送和接收预定的信号。也就是说,该终端或该基站可以按照定期间隔或不定期间隔将特定信号或符号插入到时间/频率的二维域网格中。插入到时间/频率的二维域网格中的特定信号的形式与信号模式相对应。例如,在针对频率域信道估计的特定时间和频带中发送参考信号(RS),并且针对发送该参考信号的特定时间和频带的规则与参考信号模式相对应。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这些信号模式的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形成小区特定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技术,该定位参考信号模式是用来在基于OFDM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按照OTDOA方式通过参考信号来对UE的位置进行测量的信号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在以下的描述中得到阐述,并且部分地将根据该描述而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来学习到。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基站和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模式的方法,这些基站和UE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并且发送和接收包括资源块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特定信号,这些资源块中的每一个包括无线电帧内的一个时隙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该无线电帧包括多个子帧,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该特定信号的模式并对该信号进行映射。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基站和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模式的设备和发送/接收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使用具有与M×N模数声纳序列的特性相同特性的序列来生成信号模式的方法及其设备和发送/接收装置。
应当理解,以上总体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这两者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附图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用于通过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定位参考信号(PRS)模式的设备;
图2、图3和图4例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LTE(长期演进)系统的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的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5例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LTE系统的具有标准CP(循环前缀)的标准子帧的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6例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LTE系统的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的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7和图8例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LTE系统的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的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方面)的用于通过使用M×(N-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PRS模式的设备;
图10和图13例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LTE系统的MBSFN子帧的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11和图14例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LTE系统的具有标准CP的标准子帧的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12和图15例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LTE系统的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的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1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在一个或更多个子帧中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帧的结构以及子帧的结构;
图17例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信号生成结构;
图18例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器的结构;以及
图19和图20例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LTE系统的具有标准CP和扩展CP的标准子帧的结构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理解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发明是全面和完整的,并且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本文所描述的这些系统、设备和/或方法的各种改变、变型和等效物将可能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推荐这些改变、变型和等效物。在全部附图和详细说明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并且为了清楚和方便起见,在附图中可能会放大一些元件的尺寸和比例。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处理所需的信道估计、位置估计和针对控制信息或调度的信息的发送/接收在特定时间和频带中形成由该终端或该基站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模式的新的有效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按照通信基础设施从现有的基于CDMA的异步WCDMA方法改变为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复用方法和接入方法的新的资源分配结构构造用于定位的参考信号来在基于OFDM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按照OTDOA(观测到达时间差)方式通过用于定位的参考信号(或导频)检测UE(用户设备)位置的新的有效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在独特的小区特定模式的数量方面优异的PRS(定位参考信号)模式以及通信系统的发展(诸如UE的移动速度的增加、基站之间的干扰环境的改变以及复杂度的增加)所需的更加精确的定位方法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按照资源分配结构生成具有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不同模式的信号模式的方法。因此,在独特模式的数量方面,相比传统方法可以生成更多得多的根据系统特定信息的模式,并且虽然各个模式在时间(OFDM结构中的符号)轴或频率(OFDM结构中的子载波)轴上是循环延迟的,但是在独特性能方面,相比传统方法可以减少由于与原始模式交叠所产生的错误。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具有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不同模式的信号模式并向一个或更多个子帧分配所生成的信号模式的方法。
以下描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过使用上面提到的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定位参考信号(PRS)模式的方法的效果。
根据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PRS模式的该方法,虽然各个模式在时间(OFDM结构中的符号)轴或频率(OFDM结构中的子载波)轴上是循环延迟的,但是相比传统方法可以减少由于与原始模式交叠所产生的错误,并且相比该传统方法可以按照资源分配结构生成具有大大更多的针对各个基站(小区)特定的不同模式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
提供WCDMA(宽带码分多址)中的各种位置业务和通信所需的位置信息的定位方法主要基于以下三种方法:基于小区覆盖进行定位的方法、OTDOA-IPDL(观测到达时间差-下行链路空闲周期)方法以及网络辅助的GPS方法。各个方法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竞争的,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适当地使用。
在该三种方法中,OTDOA方法基于测量移动时来自不同的基站(或小区)的参考信号(或导频)的相对到达时间。UE(或MS(移动台))针对位置计算应该接收来自至少三个不同基站(或小区)的对应参考信号(RS)。为了容易地进行OTDOA位置测量并避免远近问题,WCDMA标准包括IPDL(下行链路空闲周期)。虽然相同频率上的、来自当前UE(或MS)所处的服务小区的RS(或导频)很强,但是该UE应该能够在空闲周期期间接收来自相邻小区的RS(或导频)。
在通过OTDOA方法进行定位时,测量精度基于:1)能够接收由UE(或MS)区别的RS(或导频)的基站(或小区)的数量(该数量应该大于3,并且该精度可以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而提高);2)基站的相对位置(当该基站位于与UE不同的方向上时,该精度可以提高);以及3)视线(当该UE与该基站位于彼此视线中时,该精度可以提高)。也就是说,当各个网络上的UE或基站从相邻小区接收RS(或导频)时,该UE或该基站应该能够对从相邻小区发送来的RS进行区别,以接收所区别的RS。当增加了独特RS的数量并提高了这些RS的性能时,该三个因素就可以得到满足。换句话说,随着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的基站(小区)特定RS(或导频)的数量增加,1)能够被接收到的基站的数量增加;2)位于相对较好位置上的至少三个基站能够从这些基站当中选出的概率随机地增加;并且3)位于相对较好视线中的至少三个基站能够从这些基站当中选出的概率随机地增加,以使得可以通过更加精确的OTDOA测量来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
从隶属于3GPP的WCDMA演进而来的LTE系统基于与WCDMA的异步CDMA(码分多址)方案不同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由于在WCDMA中通过OTDOA方法来进行定位,所以新LTE系统考虑基于该OTDOA方法来进行定位。因此,考虑一种这样的方法:在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结构和标准子帧结构中的一种子帧结构或者该两种子帧的各个子帧结构中的定期周期中保留数据区域,并接着向这些子帧中的所保留的区域发送用于定位的参考信号,其中这些数据区域是除针对已存在的参考信号(RS)和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也就是说,针对作为基于OFDM方法的新的下一代通信方法的LTE中的定位,由于通信基础设施已经从现有的基于CDMA的异步WCDMA方法改变为基于OFDM的复用方法和接入方法,所以应该重新考虑发送用于定位的参考信号以及按照新的资源分配结构构造这些参考信号的方法。而且,通信系统的发展(诸如UE移动速度的增加、基站之间的干扰环境的改变以及复杂度的增加)需要更加精确的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根据该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从所生成的长度为N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一M×(N-N’)模数声纳序列;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该第一M×(N-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根据该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从该长度为N的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根据该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并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器,其用于根据该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M×(N-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通过从所生成的长度为N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一M×(N-N’)模数声纳序列,并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该第一M×(N-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器,其用于根据该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M×(N-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并通过从该长度为N的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器,其用于根据该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按照通信基础设施从现有的基于CDMA的异步WCDMA方法改变为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复用方法和接入方法的新的资源分配结构构造用于定位的参考信号来在基于OFDM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按照OTDOA(观测到达时间差)方式通过用于定位的参考信号(或导频)检测UE(用户设备)位置的有效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在独特的小区特定模式的数量方面优异的PRS(定位参考信号)模式以及通信系统的发展(诸如UE的移动速度的增加、基站之间的干扰环境的改变以及复杂度的增加)所需的更加精确的定位方法的性能。
因此,本发明考虑基于所述模数声纳序列根据需要来生成定位参考信号的方法。
下文首先讨论本文所述的模数声纳序列。
对于整数m和n,M={1,2,...,m}并且N={1,2,...,n}(其中,M是包括对整数以m取模(modulo)而生成的数值的集合)。对于所有整数h,i和j(其中,1≤h≤n-1,1≤i并且j≤n-h),当在f(i+h)-f(i)=f(j+h)-f(j)(mod m)中i=j时,函数f:N→M具有通过模数进行区别的差异特性(下文中,称为“独特模数差异特性”)。
此时,M×N模数声纳序列与具有该“独特模数差异特性”的函数f:N→M相对应。
例如,序列{1,3,7,4,9,8,6,2,5,11(=0)}可以是具有值“11”作为模数的11×10的模数声纳序列。
本文中有各种生成模数声纳序列的方法。以下表1根据长度、范围和模数值对目前已知的所有生成模数声纳序列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例示。各个方法中的生成模数声纳序列的详细方法与生成方法-A至生成方法-G相对应。
[表1]
构造 | 长度(N) | 范围 | 取模(M) | 方法 |
二次(Quadratic) | n=p+1 | {1,2,...,p} | m=p | 生成方法-A |
指数Welch | n=p-1 | {1,2,...,p} | m=p | 生成方法-B |
对数Welch | n=p-1 | {1,2,...,p-1} | m=p-1 | 生成方法-C |
Lempel | n=p^r-2 | {1,2,...,p^r-1} | m=p^r-1 | 生成方法-D |
Golomb | n=p^r-2 | {1,2,...,p^r-1} | m=p^r-1 | 生成方法-E |
扩展的指数Welch | n=p | {1,2,...,p} | m=p | 生成方法-F |
移位序列 | n=p^r | {1,2,...,p^r-1} | m=p^r-1 | 生成方法-G |
1)生成方法-A(二次):p是奇素数,并且当a,b和c是通过对p执行取模而不生成“0”的整数时,被定义为f(i)=ai2+bi+c(mod p)的函数f:{1,2,...,p+1}→{1,2,...,p}对应于p×(p-1)的模数声纳序列。
2)生成方法-B(指数Welch):当a是针对素数p的模数基本单元(modular primitiveelement)时,被定义为f(i)=ai的函数f:{1,2,...,p-1}→{1,2,...,p}对应于p×(p-1)的模数声纳序列。
3)生成方法-C(对数Welch):当a是针对素数p的模数基本单元时,被定义为f(i)=logai的函数f:{1,2,...,p-1}→{1,2,...,p-1}对应于(p-1)×(p-1)的模数声纳序列。
4)生成方法-D(Lempel):q=pr>2是素数幂。当a是GF(pr)上的基本单元时,被定义为ai+aj=1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函数f:{1,2,...,pr-2}→{1,2,...,pr-1}是(pr-1)×(pr-2)的模数声纳序列。
5)生成方法-E(Golomb):q=pr>2是素数幂。当a和b是GF(pr)上的基本单元时,被定义为f(i)=j以及ai+bj=1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函数f:{1,2,...,pr-2}→{1,2,...,pr-1}对应于(pr-1)×(pr-2)的模数声纳序列。
6)生成方法-F(扩展的指数Welch):当a是针对素数p的模数基本单元并且s是整数时,被定义为f(i)=ai+s的函数f:{1,2,...,p-1}→{1,2,...,p}对应于p×p的模数声纳序列。
7)生成方法-G(移位序列):假设p是素数并且a和b分别是GF(p2r)和GF(pr)上的基本单元时。这里,当p是2时,函数f:{1,2,...,pr}→{1,2,...,pr-1}被定义为f(i)=logb((ai)p^r+ai=Tr2r r(ai),并且bf(i)=(ai)p^r+ai=Tr2r r(ai)。当p是奇数时,函数f对应于(pr-1)×pr的模数声纳序列,其中函数f的定义与当p是2时的情况类似,但是i的范围为{i:-(pr-1)/2≤i≤(pr-1)/2}。
通过将序列{2,4,8,5,10,9,7,3,6,1}循环移位-1来生成作为示例的上述序列{1,3,7,4,9,8,6,2,5,11},并且可以通过表1中的指数Welch方法(详细的生成方法可以在生成方法-B(指数Welch)中从a为2的情况导出)来构造11×10的模数声纳序列。如表1所示,模数M具有为素数的值“11”,并且长度L具有通过11-1得到的值“10”。
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通过三次变换转换为不同的M×N模数声纳序列。
首先,当最初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是f(i)(1≤i≤N(或0≤i≤N-1))时,将a与f(i)相加以对m取模。以上函数表示为以下公式1:
f+a(i)=f(i)+a(mod m)............................................(1)
公式1表示模数声纳序列(将模数声纳序列表示为具有行和列的二维)的行以a为单元进行循环移位。这对应于时间/频率的二维模式中的一对一的序列模式的频率侧中的所有循环移位。
其次,当该最初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是f(i)(1≤i≤N(或0≤i≤N-1))时,将u乘以f(i)以对m取模。以上函数表示为以下公式2:
f×u(i)=uf(i)(mod m).................................................(2)
公式2指的是该模数声纳序列的行的置换(permutation)。当a为“0”时,这对应于时间/频率的二维模式中的一对一的序列模式的时间侧中的所有循环移位。
第三,当该最初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是f(i)(1≤i≤N(或0≤i≤N-1))时,f(i)被以s为单位剪切以对m取模。以上函数表示为以下公式3:
fshear(s)(i)=f(i)+si(mod m).................................................(3)
公式3表示以s为单位对该模数声纳序列的列进行剪切。
简而言之,函数f对应于该M×N模数声纳序列。如果u是模数m的单位,则g可以被定义为以下公式4,并且g还对应于该M×N模数声纳序列。
g(i)=uf(i)+si+a(mod m)................................................(4)
本发明通过使用该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定位参考信号(PRS)的模式。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方面(第一方面)的通过使用该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该PRS的模式的方法进行描述。
a.从能够使用来自表1中的可组合的M和N的尽可能多的可用的行与列的组合并考虑针对按照针对各个子帧(例如,MBSFN子帧、具有标准CP的标准子帧以及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具有频率轴(OFDM结构中的符号轴)和时间轴(OFDM结构中的子载波轴)的二维单个子帧结构的定位参考信号可用的行和列的数量来确定模数声纳序列尺寸M与N。
b.基于所选择的M与N,通过表1所例示的构造方法来生成M×N模数声纳序列。
c.根据所生成的模数声纳序列,将按照针对各个子帧具有频率轴(OFDM结构中的符号轴)和时间轴(OFDM结构中的子载波轴)的二维单个子帧结构的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到针对这些定位参考信号可用的行和列。
例如,当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是{a,b,c,...,j,...},{(x,y)|(x_1,y_1)=(1,a),(x_2,y_2)=(2,b),(x_3,y_3)=(3,c),...,(x_i,y_i)=(i,j),...},并且该PRS的第i序列值被映射到第x(或第y)可用列(符号轴)与第y(或第x)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intersect)的位置。换句话说,当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第i序列值是f(i)=j时,针对该子帧的PRS的第i序列值被映射到第i可用列(符号轴)与第f(i)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或者被映射到第f(i)可用列(符号轴)与第i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
d.通过以下方法来生成各个基站(或小区)、各个中继节点或各个UE(或MS)所需的不同的PRS序列模式。
当通过表1中的一种方法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对应于f(i)(1≤i≤N(或0≤i≤N-1))时,f(i)可以改变为以下三种函数:
-加a并对m取模,f+a(i)=f(i)+a(mod m)
-乘以单元u并对m取模,f×u(i)=uf(i)(mod m)
-通过s进行剪切并对m取模,fshear(s)(i)=f(i)+si(mod m)
通过将这三种经改变的函数加在一起,可以生成对应于函数g(i)的新的M×N模数声纳序列,其中函数g(i)=uf(i)+si+a(mod m),1≤i≤N(或0≤i≤N-1)。通过该新的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生成不同PRS的序列模式。
此时,可以通过根据基站(或小区)、中继节点、UE(或MS)或其它特定信息(子帧编号、CP(循环前缀)尺寸等)的函数来确定a,u和s。具体地说,从u,s和a可以根据基站(或小区)信息来确定的事实可以看出,可以生成针对各个基站(或小区)的不同模式(小区特定模式)。
以上步骤可以通过图1所例示的设备来实现。用于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PRS的模式的设备主要包括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110和PRS映射器120。该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110生成模数声纳序列,并且通过模数声纳序列尺寸(M,N)确定器112来确定所生成的模数声纳序列的尺寸M和N。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小区特定信息)映射器114所确定的不同参数值来针对各个基站(或小区)具体确定通过该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110所生成的各个模数声纳序列。
以下对各个设备的详细操作进行描述。模数声纳序列尺寸(M,N)确定器112执行与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的该方面的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生成PRS的模式的方法中的步骤a相对应的功能。也就是说,计算针对按照针对各个子帧具有频率轴和时间轴的二维单个子帧结构的定位参考信号可用的行和列的数量,并从能够使用来自表1中的可组合的M和N的尽可能多的可用的行和列的组合确定M和N。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110首先基于通过模数声纳序列尺寸(M,N)确定器112所确定的尺寸M和N、根据表1所例示的构造方法来生成M×N模数声纳序列f(i),1≤i≤N(或0≤i≤N-1)。接着,系统特定信息映射器114接收作为根据基站(或小区)、中继节点、UE(或MS)或其它特定信息(子帧编号、CP(循环前缀)尺寸等)的函数所确定的a,u和s的不同参数值,并接着生成被表示为针对各个系统(具体地说,针对各个基站(或小区))的不同的特定模式(小区特定模式)的M×N模数声纳序列,该M×N模数声纳序列对应于g(i),其中g(i)=uf(i)+si+a(mod m),1≤i≤N(或0≤i≤N-1)。PRS映射器120根据通过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110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g(i)(1≤i≤N(或0≤i≤N-1))将PRS映射到针对按照构造了包括时间轴(OFDM结构中的符号轴)和频率轴(OFDM结构中的子载波轴)的二维结构的一个子帧结构的该PRS可用的行和列。也就是说,如果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第i序列值是g(i)=j,则针对该子帧的PRS的第i序列值被映射到第i可用列(符号轴)与第g(i)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以及第g(i)可用列(符号轴)与第i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生成PRS的模式的方法可以生成可变的(flexible)模式尺寸。也就是说,由于该方法能够在生成M×N序列时以各种方式选择M与N,因此该方法可以灵活地应用模式尺寸。
该模数声纳序列可以应用于取决于参数M和N的各种情况的各种情况。
例如,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除控制区域以外具有12子载波×10符号的非传输区域。可以根据针对该子帧的用于定位的二维非传输区域的尺寸以及如表1所例示的参数M和N可用的情况生成可应用的值M和N、可用的频率(子载波)和时间(符号)尺寸。例如,在该MBSFN子帧中,尺寸M×N被确定为通过“指数Welch”方法的11(个子载波)×10(个符号)以及11(个符号)×10(个子载波),并且可以通过这些尺寸生成该模数声纳序列。
当通过表1中的“指数Welch”方法将11(个子载波)×10(个符号)选择作为尺寸M×N时,取模M具有值“11”并且长度N具有值“10”。也就是说,M=11用于二维时间/频率模式的MBSFN子帧中的水平轴的总共12个频率(子载波)当中的11个可用频率水平轴。N=10用于该MBSFN子帧中的垂直轴的总共10个时间(符号)当中的10个可用时间(符号)垂直轴。
该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扩展为通过g(i)=uf(i)+si+a(mod m)来区别的非常不同的二维序列模式。
此时,所确定的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通过g(i)=uf(i)+si+a(mod m)扩展为M×M×Φc(M)个独特的PRS模式。
这里,Φc(M)定义为以下公式5。
Φc(M)=n(u={i|1≤i<M,gcd(i,M)=1})
...............................................(5)
在公式5中,gcd为最大公约数。
包括在所确定的g(i)(1≤i≤N(或0≤i≤N-1))中的各个模式具有“最小模糊度”。也就是说,虽然原始PRS模式在时间轴或/和频率轴上循环移位(或在该系统的一方面中是时间或/和频率延迟的),但是交叠的PRS符号(或PRS序列符号、PRS序列单元或根据基于OFDM的资源分配结构的一方面的资源单元)的最大数量是“1”(“0”或“1”),并且可以另外生成更大数量的PRS模式或具有更高的重用因子的PRS模式。
现在将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方面(第二方面)的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PRS模式的方法进行描述。
a.考虑针对按照针对各个子帧(例如,MBSFN子帧、具有标准CP的标准子帧以及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具有频率轴(OFDM结构中的符号轴)和时间轴(OFDM结构中的子载波轴)的二维单个子帧结构的定位参考信号的可用行的数量和可用列的数量当中的较大值,将该值确定为M。
b-1.基于所选择的M,通过表1所例示的构造方法来生成M×N模数声纳序列。此时,当该M×N序列中M=N时,也就是说,N×N的模数声纳序列对应于N×N模数声纳序列和N×N模数(或完全)Costas阵列。
b-2.当确定针对按照该子帧结构的该PRS的可用行的数量和可用列的数量当中较大值为M而较小值为(N-N’)时,通过将M×N模数声纳序列的末端截断N’来生成M×(N-N’)模数声纳序列,其中N为通过步骤b-1生成的长度。
c/d.该步骤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先前的方面的步骤c/d相同。但是,在先前的方面中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而在该方面中使用M×(N-N’)模数声纳序列。此时,存在两种从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针对各个系统的特定模数声纳序列(具体地说,基站(小区)特定模数声纳序列)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中,生成M×N模数声纳序列,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对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进行转换,接着从所转换的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N’,以使得生成M×(N-N’)模数声纳序列。在第二种方法中,生成M×N模数声纳序列,并且从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N’,以使得生成M×(N-N’)模数声纳序列。接着,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M×(N-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系统特定的M×(N-N’)模数声纳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方面(第二方面)的方法可以通过图9的设备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用于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PRS的模式的另一设备主要包括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610、M×(N-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620和PRS映射器630。该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610生成模数声纳序列,并且通过模数声纳序列尺寸(M,N)确定器612来确定所生成的模数声纳序列的尺寸M和N。该M×(N-N’)模数声纳序列620通过从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末端截断N’来生成M×(N-N’)模数声纳序列。此时,根据通过系统特定信息(小区特定信息)映射器622所确定的不同参数值针对各个基站(或小区)(小区特定)来具体确定该M×N模数声纳序列,并接着将所转换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末端截断N’,以使得可以生成M×(N-N’)模数声纳序列,或者首先将所转换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末端截断N’,并接着根据不同参数值针对各个基站(或小区)(小区特定)来具体确定该M×(N-N’)模数声纳序列。
以下描述针对各个设备的详细操作。模数声纳序列尺寸(M,N)确定器612计算出针对按照一个子帧结构的PRS的可用行的数量和可用列的数量中的较大值,并接着将该较大值确定为M。基于所选择的值M,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610通过表1中的构造方法生成M×N模数声纳序列。当确定针对按照该子帧结构的该PRS的可用行的数量和可用列的数量当中较大值为M而较小值为(N-N’)时,M×(N-N’)模数声纳序列620通过将由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610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末端截断N’来生成M×(N-N’)模数声纳序列,其中N为该模数声纳序列的长度。此时,如上所述,根据通过系统特定信息(小区特定信息)映射器622所确定的不同参数值针对各个基站(或小区)(小区特定)来具体确定该M×N模数声纳序列,并接着将该M×N模数声纳序列的末端截断N’,以使得可以生成M×(N-N’)模数声纳序列,或者首先将所转换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末端截断N’,并接着根据不同参数值针对各个基站(或小区)(小区特定)来具体确定该M×(N-N’)模数声纳序列。此时,系统特定信息映射器622接收作为根据基站(或小区)、中继节点、UE(或MS)或其它特定信息(子帧编号、CP(循环前缀)尺寸等)的函数所确定的a,u和s的不同参数值,并接着生成被表示为针对各个系统(具体地说,针对各个基站)的不同的特定模式(小区特定模式)的模数声纳序列,该模数声纳序列对应于g(i),其中g(i)=uf(i)+si+a(mod m),1≤i≤N(或0≤i≤N-1)。该PRS映射器620根据通过M×(N-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620所生成的M×(N-N’)模数声纳序列g(i)(1≤i≤N-N’(或0≤i≤(N-N’)-1))将PRS映射到针对按照构造了包括时间轴(OFDM结构中的符号轴)和频率轴(OFDM结构中的子载波轴)的二维结构的一个子帧结构的该PRS可用的行和列。也就是说,如果所生成的M×(N-N’)模数声纳序列的第i序列值是g(i)=j,则针对该子帧的PRS的第i序列值被映射到第i可用列(符号轴)与第g(i)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以及第g(i)可用列(符号轴)与第i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该方面(第一方面)的用于通过M×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该PRS的模式的方法(设备)中,该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通过g(i)=uf(i)+si+a(mod m)扩展为M×M×Φc(M)个不同的PRS模式。此时,根据系统信息(具体地说,基站(或小区)信息)确定a,u和s,以使得可以生成针对各个基站(小区)特定的不同模式(小区特定模式)。此时,当由于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M×M×Φc(M)个PRS模式的数量远远大于应该被区别的特定信息条的数量而不必使用所有PRS模式时,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方法(或设备)可以改变为以下方法(或设备)。
第一方法(或设备)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具体地说,基站(或小区)信息)来确定要在频率轴和时间轴中进行循环移位的“freq_shift_value”值和“time_shift_value”值,并接着在频率轴和时间轴中按照这些值对所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f(i)(1≤i≤N(或者0≤i≤N-1))进行循环移位。此时,能够在频率轴和时间轴上进行循环移位的值的数量分别是M和N,以使得可以生成M×N个不同的系统特定(具体地说,基站(小区)特定)的PRS模式。也就是说,例如,当要区别基站(小区)特定信息条的数量Cell_ID_Group时,获得通过将Cell_ID_Group除以M(或N)所生成的商和余数,并且分别将该商和余数确定为要在频率轴和时间轴中进行循环移位的“freq_shift_value”值和“time_shift_value”值。例如,当使用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时,独特的基站(小区)特定信息条的最大数量为144。此时,当Cell_ID_Group=T≤144并且0≤t≤T-1时,确定通过将T除以12所得到的商为“ 并且余数为“′time_shift_value(=t mod 12)”。相反,当确定商为“time_shift_value(=t mod 12)”并且余数为“ 时,在频率轴中按照“freq_shift_value”并且在时间轴中按照“time_shift_value”来执行循环移位。这表示为以下公式。当f0(i),0≤i<N(f(0)=f(N))对应于预先生成的M×N模数声纳序列并且要通过频率/时间轴循环移位来进行转换的第i(1≤i<N)个M×N模数声纳序列是ft(i),0≤i<N时,可以将ft(i),0≤i<N表示为以下公式6:
第二方法(或设备)仅利用通过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的M×M×Φc(M)个模式当中的完全不交叠的模式来构造PRS模式,并且通过这些模式与系统特定(具体地说,基站(小区)特定)信息之间的1∶1对应表来生成针对各个系统(具体地说,针对各个基站(小区))的特定PRS模式。例如,当生成M×M×Φc(M)个PRS模式时,这些模式中的一些完全不交叠(0个交叠模式),而剩余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是交叠的(1个交叠模式)。当不交叠模式的数量为“X”时,生成模式的最大“X”数量与基站数量(cell_ID)之间的1∶1对应表,并且可以通过该1∶1对应表来生成基站(小区)特定的PRS模式的最大“X”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的该方面的用于通过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该PRS的模式的方法(或设备)中的生成不同的系统特定(具体地说,基站(小区)特定)PRS模式的步骤的两种改变可以同样地应用于用于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相同的方式通过使用M×(N-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该PRS模式的方法(或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的又一方面(第三方面)的通过使用该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该PRS的模式的方法首先计算出可用时间(符号)轴的数量(该数量被确定为M或N),并且可以基于该可用时间(符号)轴的数量来生成可以从表1组合得到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最大尺寸。例如,在MBSFN子帧中,该可用时间(符号)轴的数量是10,因而可以生成11×10的模数声纳序列。
因此,可以得到可用频率(子载波)的最大数量。在该MBSFN子帧中,该数量是11。数量11被视为频率(子载波)轴的总数并被映射为周期。也就是说,当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本方面和另一方面中在频率轴上每12个子载波重复该PRS模式时(具体地说,当在12子载波周期上使用11个子载波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方面(第三方面)中每11个子载波重复该PRS模式。也就是说,在11子载波周期上使用11个子载波。
下文参照图2至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方面的通过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PRS模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2至图4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MBSFN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2,当可用列与作为时间(或符号或列)轴的10个符号轴当中的10个符号相对应并且可用行与作为频率(或子载波或行)轴的12个子载波轴当中的11个子载波相对应时,通过表1中的“指数Welch”方法来生成11×10的模数声纳序列。
通过“指数Welch”方法生成的序列对应于{2,4,8,5,10,9,7,3,6,1},并按照图2中的方式进行映射。(在图2中,假设底部子载波轴是如图2所示的子帧结构中的第一子载波轴,第一PRS模式形成在可用的第一行(符号轴)与从对应于第二子载波轴的底部开始的第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中。但是,当假设该底部子载波轴是第0子载波轴时,该第一PRS模式形成在可用的第一行(符号轴)与从对应于第二子载波轴的底部开始的第三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全部PRS模式被映射为使得这些PRS模式在子载波(频率)轴中相对于图2所示的信号模式进行向上循环移位。)在图2中,除第12子载波轴以外的11个子载波轴被用作可用轴并且12行当中的特定的11行可以被选为可用行。
通过g(i)=uf(i)+si+a生成不同的PRS模式,并且接着可以生成针对各个系统特定信息(具体地说,基站(小区)特定信息)的固有的(inherent)PRS模式。另外,可以通过时间/频率轴中的简单循环移位来生成这些PRS模式。
也就是说,当序列{2,4,8,5,10,9,7,3,6,1}对应于f(i)(1≤i≤10)(作为示例)时,序列{1,3,7,4,9,8,6,2,5,11}对应于g(i)=uf(i)+si+a中的u=1,s=0,a=10(=-1 mod 11)的情况并且可以按照图3的方式进行映射。
作为另一个示例,序列{1,2,4,8,5,10,9,7,3,6}对应于在时间轴上按照1对序列{2,4,8,5,10,9,7,3,6,1}进行循环移位的情况,并且可以按照图4的方式对序列{1,2,4,8,5,10,9,7,3,6}进行映射。
在11×10的模数声纳序列中,可以期望生成11×11×10=1210个固有模式。此时,当由于数量1210太多而不需要1210个模式时,可以仅通过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在频率轴和时间轴中对所生成的模式进行循环移位来生成11×10=110个不同的PRS模式。另外,通过仅选择这些模式当中的完全不交叠的模式来生成这些模式与系统特定(具体地说,基站(小区)特定)信息之间的1∶1对应表,并且通过该1∶1对应表可以生成针对各个系统(具体地说,针对基站(小区))的特定PRS模式。
图5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具有标准CP(循环前缀)的标准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5,在具有标准CP的标准子帧中,除控制区域以外的非传输区域对应于12(个子载波)×12(个符号)。当针对CRS的另外3个时间垂直(或列)轴被当作不可用的垂直(或列)轴时,通过表1中的“Lempel”方法或“Colomb”方法得到的10(个子载波)×9(个符号)可以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5中的子帧结构是通过“Lempel”方法得到的10(个子载波)×9(个符号)的结构的示例。通过“Lempel”方法得到的10×9的模数声纳序列{5,3,2,7,1,8,4,6,9}可以如图5所示进行映射。此时,可以生成具有通过10×10×4得到的“最小模糊度”400的独特模式。可用列与作为时间(或符号或列)轴的12个符号轴当中的9个符号相对应,并且可用行与作为频率(或子载波或行)轴的12个子载波轴当中的10个子载波相对应,并且生成10×9的模数声纳序列。
此时,通过仅选择总共12个子载波轴当中的特定的10个子载波轴来生成该模式。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包括CRS的4个频率水平轴当中的从顶部开始的2个频率水平轴被选作不可用频率水平(或行)轴。
图6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6,在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结构中,除控制区域以外的非传输区域对应于12(个子载波)×10(个符号)。当针对CRS的另外3个时间垂直(或列)轴被当作不可用的垂直(或列)轴时,通过“Lempel”方法或“Colomb”方法得到的8(个子载波)×7(个符号)或通过表1中的“Quadratic”方法得到的7(个子载波)×8(个符号)可以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6中的子帧结构是通过“Lempel”方法得到的8(个子载波)×7(个符号)的结构的示例。通过“Lempel”方法得到的8×7的模数声纳序列{2,1,6,4,7,3,5}可以如图6所示进行映射。此时,可以生成具有通过8×8×4得到的“最小模糊度”256的独特模式。可用列与作为时间(或符号或列)轴的10个符号轴当中的7个符号轴相对应,并且可用行与作为频率(或子载波或行)轴的12个子载波轴当中的8个子载波轴相对应,并且生成8×7(或7×8)的模数声纳序列。
此时,通过仅选择总共12个子载波轴当中的特定的8个子载波轴来生成该模式。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包括CRS的4个频率水平轴被选作不可用频率水平(或行)轴。
图7和图8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7,可用列与作为时间(或符号或列)轴的10个符号轴当中的7个符号轴相对应,并且可用行与作为频率(或子载波或行)轴的12个子载波轴当中的6×2=12个子载波轴相对应,并且可以通过两个7×6的模数声纳序列来构造这些可用列和可用行。
通过该两个7×6的模数声纳序列,12个子载波轴被划分为两组,每组具有6个子载波,并且各个序列被映射到各组。如图7中的结构的示例所示,前6个子载波轴可以是第一组,后6个子载波轴可以是第二组,或者偶数(或奇数)的子载波轴可以是第一组,剩余的奇数(或偶数)的子载波轴可以是第二组。
参照图8,按照LTE系统的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结构的PRS的模式包括两个7(个符号)×6(个子载波)的模数声纳序列。此时,通过“Lempel”方法得到的7×6序列{3,6,1,5,4,2}和通过“Colomb”方法得到的7×6序列{6,4,2,5,7,3}被映射为图8的实施方式的PRS模式。
此时,图8中的对7(个符号)×6(个子载波)的模数声纳序列进行映射的方法不同于对M(个子载波)×N(个符号)模数声纳序列进行映射的一般方法。在M(个子载波)×N(个符号)模数声纳序列g(i)(1≤i≤N(或0≤i≤N-1))中,当该M(个子载波)×N(个符号)模数声纳序列的第i序列值是g(i)=j时,针对该子帧的该PRS的第i序列值被映射到第i可用列(符号轴)与第g(i)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但是,在与图8中的7(个符号)×6(个子载波)的模数声纳序列类似的M(个符号)×N(个子载波)模数声纳序列g(i)(1≤i≤N(或0≤i≤N-1))中,针对该子帧的该PRS的第i序列值被映射到第g(i)可用列(符号轴)与第i可用行(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
下文参照图7和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方面的用于通过使用M×(N-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该PRS的模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当生成M×N模数声纳序列时,M被当作可用的频率轴和时间轴当中的一个最大值,并且可以生成该PRS模式。这里,参考在一个子帧结构中所考虑的可用频率轴对应于12个子载波并且可用时间轴对应于10、9或7个符号,M被确定为12,并且可以通过M值生成12×N模数声纳序列。此时,来自表1的可用的值N是通过“对数Welch”方法得到的12、通过“Lempel”方法或“Golomb”方法得到的11以及通过“移位序列”方法得到的13。也就是说,可以从具有所生成的模数值12和长度12(或11,13)的12×12(或12×11,12×13)的模数声纳序列中将长度为12(或11,13)的序列的末端截断N’。最后,生成M×(N-N’)模数声纳序列。例如,在能够具有最大12个可用频率(子载波)轴和10个可用时间(符号)轴的MBSFN子帧中,将长度为12(或11,13)的序列的末端截断2(或1,3)。最后,生成12(个频率轴)×10(个时间轴)的模数声纳序列。在具有标准CP的标准子帧中,通过使用相同的方法将长度为12(或11,13)的序列的末端截断3(或2,4)。最后,生成12(个频率轴)×9(个时间轴)的模数声纳序列。在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中,生成12(个频率轴)×7(个时间轴)的模数声纳序列。虽然序列长度的末端被截断,但是由于可辨别的(discemable)“独特模数差异特性”几乎被保留,所以该性能几乎相同。但是,优点在于:可以完全使用最大数量的可用的频率轴(在以上示例中为12个频率轴)。
例如,当通过使用“对数Welch”方法生成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时,生成序列{12(=0),1,4,2,9,5,11,3,8,10,7,6}。(在图10中,假设底部子载波轴是如图10所示的子帧结构中的第一子载波轴,第一PRS模式形成在可用的第一行(符号轴)与从对应于第12(即,第0)子载波轴的底部开始的第12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中。但是,当假设该底部子载波轴是第0子载波轴时,该第一PRS模式形成在可用的第一行(符号轴)与从对应于第12(即,第0)子载波轴的底部开始的第0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全部PRS模式被映射为使得这些PRS模式相对于图2所示的信号模式在子载波(频率)轴中按照1进行向上循环移位。)
图10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0,通过截断最后2个序列,可以生成并映射12×10的模数声纳序列{12(=0),1,4,2,9,5,11,3,8,10}。
图11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具有标准CP的标准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1,通过截断最后3个序列,可以生成并映射12×9的模数声纳序列{12(=0),1,4,2,9,5,11,3,8}。
图12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2,通过截断最后5个序列,可以生成并映射12×7的模数声纳序列{12(=0),1,4,2,9,5,11}。
作为另一个示例,当通过“Lempel”方法生成12×11的模数声纳序列时,生成序列{6,10,5,7,3,1,4,9,8,2,11}。
图13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MBSFN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3,通过截断最后1个序列,可以生成并映射12×10的模数声纳序列{6,10,5,7,3,1,4,9,8,2}。
图14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具有标准CP的标准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4,通过截断最后2个序列,可以生成并映射12×9的模数声纳序列{6,10,5,7,3,1,4,9,8}。
图15例示了按照LTE系统的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结构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5,通过截断最后4个序列,可以生成并映射12×7的模数声纳序列{6,10,5,7,3,1,4}。
此时,生成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生成的序列的不同模式的方法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g(i)=uf(i)+si+a(mod m),可以仅使用相对于所生成的模式在时间/频率轴中进行了循环移位的模式,或者可以仅选择通过该两种方法生成的模式当中的与该0交叠模式相对应的模式并接着使用所选出的模式。
而且,当在时间/频率轴中进行了循环移位的模式被用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生成的模数声纳序列时,这些模式在时间轴和频率轴中被循环移位,或者这些模式在时间轴和频率轴中的一个轴中被完全循环移位但是这些模式在另外一个轴中被部分循环移位。在后一种情况下,作为示例,这些模式在频率轴中被完全循环移位但是这些模式仅在一个或两个时间轴中被循环移位,并且接着可以生成PRS模式。
首先,当通过使用“对数Welch”方法生成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时,所生成的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其中M=12并且N=12)对应于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2(=0),1,4,2,9,5,11,3,8,10,7,6}。此时,生成144个PRS序列的方法如下。
a.通过表1中的构造方法生成M×N模数声纳序列f0(i),0≤i<N(f(0)=f(N))。在以上M=12的示例中,生成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2(=0),1,4,2,9,5,11,3,8,10,7,6}。
b.通过公式6生成第t(0≤t<T=M×N)个M×N模数声纳序列ft(i)(0≤i<N)。在以上示例中,T=144并且生成144个独特的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公式6定义如下:
在公式6中,是t/M的商并用于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t mod M)是t/M的余数并用于频率轴中的循环移位。
c.如以下公式7所示,生成经截断的M×(N-N’)模数声纳序列ft`(i)=ft(i)(0≤i<N-N’)。当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不需要进行截断,也就是说,N’具有“0”值。
ft`(i)=ft(i)其中0≤i<N-N′...........................................(7)
d.生成PRS模式。在按照包括M×(N-N’)频率(子载波)/时间(符号)的二维结构的PRS模式中,在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ft`(i)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中针对0≤i<N-N′(0=N-N′mod(N-N′))形成针对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e.将该PRS序列映射到所生成的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如上所述,这些模式可以在时间轴和频率轴这两者中被循环移位,或者这些模式在时间轴和频率轴中的一个轴中被完全循环移位但是这些模式在另外一个轴中被部分循环移位。作为通过在所有频率轴和两个时间轴中对这些模式进行循环移位来生成这些模式的示例,对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使用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或者通过截断该序列来使用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的情况进行了描述。此时,可以在12个频率轴和2个时间轴中进行循环移位以使得可以生成24个模式。
从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2(=0),1,4,2,9,5,11,3,8,10,7,6}(其中M=12并且N=12)生成24个PRS序列的方法如下:
a.通过表1中的构造方法生成模数声纳序列f0(i),0≤i<N(f(0)=f(N))。在以上M=12的情况下,生成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2(=0),1,4,2,9,5,11,3,8,10,7,6}。
b.通过以下公式8生成第t(0≤t<T=2M)个M×N模数声纳序列ft(i)(0≤i<N)。当M=12时,T=24并且生成独特的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在以下公式8中,k具有从1至11的值。例如,当k=1时,用于循环移位的2个时间轴对应于在时间轴中将M×N模数声纳序列循环移位0次和1次。当k=6时,用于该循环移位的2个时间轴对应于在时间轴中将该M×N模数声纳序列循环移位0次和6次。
c.通过公式7生成经截断的M×(N-N’)模数声纳序列ft`(i)=ft(i)(0≤i<N-N’)。当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不需要进行截断,也就是说,N’具有“0”值。
d.生成PRS模式。在按照包括M×(N-N’)频率(子载波)/时间(符号)的二维结构的PRS模式中,在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ft`(i)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中针对0≤i<N-N′(0=N-N′mod(N-N′))形成针对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e.将该PRS序列映射到所生成的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作为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使用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或者在截断之后使用该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的示例,对通过在所有频率轴和1个时间轴中或者仅在所有频率轴中对该PRS模式进行循环移位来生成该PRS模式的情况进行了描述。此时,通过在所有频率轴中对该PRS模式进行循环移位来生成该PRS模式,以使得可以生成12个模式。
从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2(=0),1,4,2,9,5,11,3,8,10,7,6}(其中M=12并且N=12)生成12个PRS模式的方法如下:
a.通过表1中的构造方法生成模数声纳序列f0(i),0≤i<N(f(0)=f(N))。在以上M=12的情况下,生成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2(=0),1,4,2,9,5,11,3,8,10,7,6}。
b.通过以下公式9生成第t(0≤t<T=M)个M×N模数声纳序列ft(i)(0≤i<N)。当M=12时,T=12并且生成总共12个独特的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
ft(i)=(f0(i)+t)mod M,0≤i<N..........................(9)
其余的步骤c/d/e与生成144个PRS模式或24个PRS模式的方法中的步骤c/d/e相同。
而且,如上所述,时间轴和频率轴这两者可以被完全循环移位,时间轴和频率轴中的一个轴可以被完全循环移位,或者时间轴的一部分和/或频率轴的一部分可以被循环移位。
例如,可以通过从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2(=0),1,4,2,9,5,11,3,8,10,7,6}(其中M=12并且N=12)仅对该频率轴的一半(M/2)进行循环移位来生成6个RPS序列。该方法与生成12个PRS序列的方法相同,差异仅在于t的范围:其中0≤t<T=M/2。而且,在步骤d中,针对该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形成在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所有位置以及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ft`(i)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所有位置中。
在上述示例中,T分别为144,24,12和6,并且对应于应该被区别的系统特定信息的总数。如果系统特定信息对应于基站(小区)ID(即,PCI(物理小区标识)),则T可以是通过按照与T相对应的组将所有基站(小区)ID相乘生成的值。这表示为以下公式10,并且与以上示例类似,在公式10中,T对应于144,24,12和6。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讨论了通过在时间轴和频率轴这两者中、完全在时间轴和频率轴中的一个轴中、或者部分地在时间轴和/或频率轴中对该模数声纳序列进行循环移位来生成该PRS模式。此时,一般地说,用于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PRS模式的设备具有与图1或图9所例示的设备的基本构造相同的基本构造,而仅有通过上述步骤来形成该PRS模式的功能的一部分不同。因此,利用针对图1或图9所例示的设备的详细描述来代替针对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设备的描述。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该PRS模式,但是根据本发明的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用于除该PRS之外的其它参考信号,例如,按照定期或不定期间隔插入到针对频率域信道估计的频率域网格的特定信号、作为符号、参考符号或导频符号的参考信号。例如,上行链路传输中的参考信号包括DM-RS(解调制RS)和SRS(探测RS)。在下行链路传输中,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用在针对生成作为参考信号的CRS(小区特定RS)、MBSFN RS和UE特定RS以及作为参考信号从基站发送以便使得用户装置(终端)能够获得中心小区或相邻小区的信道空间信息(CSI)的CSI-RS(CQI-RS)的模式的允许范围中。当然,该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用于当前定义的或将来要定义的所有参考信号或者具有经改变的定义的所有参考信号。
而且,该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用于形成终端或基站确定针对该终端与该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处理所需的信道估计、位置估计和针对控制信息或调度的信息的发送/接收要在特定时间和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的所有信号的模式。此时,当特定信号或符号按照定期或不定期间隔被插入到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域网格中时,该信号模式与该特定信号被插入到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区域中的形式相对应。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可以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包括PRS的参考信号的模式,但是在本发明中,具有与前面提到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特性相同特性的一个或更多个序列可以用于生成包括该PRS的参考信号的模式。例如,如在该示例中所描述的,M×N模数声纳序列(其中M=N)具有与N×N模数(或完全)Costas阵列的特性相同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该模数声纳序列包括该模数Costas阵列。
此外,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在一个子帧中生成144,24,12和6个PRS模式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仅是示例性的。而且,根据一种子帧形式可以生成各种数量的PRS模式,接着这些PRS模式可以用于OTDOA方式的定位。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基于一个子帧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具有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不同模式的PRS模式的方法。但是,在包括子帧的一个或更多个无线电帧的子帧中,可以通过使用上面提到的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例如PRS模式的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特定信号。
而且,可以在每一帧的一方面中的特定帧周期上通过在该帧中的特定数量的子帧中使用上面提到的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例如PRS模式的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特定信号。
下文将对通过在帧的特定数量的子帧和资源块中使用上面提到的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例如PRS模式的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特定信号的对应帧周期进行描述。
图1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在一个或更多个子帧中形成PRS模式的帧的结构以及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16,基本子帧结构可以包括在针对OTDOA定位的诸如周期16,32,64或128的特定周期上的一个或更多个PRS子帧。考虑到开销(overhead),所有子帧当中仅0.1%至1%的子帧可以用于OTDOA定位。例如,当选择无线电帧周期32时,针对PRS的子帧被包括在子帧(1个无线电帧=10个子帧)周期320上,并且可以使用开始的1个或2个子帧。当选择无线电帧周期64时,针对PRS的子帧被包括在子帧周期640上,并且可以使用开始的4个或6个子帧。
此时,该子帧可以包括例如LTE系统的通信系统的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具有标准CP(循环前缀)的标准子帧、或具有扩展CP的标准子帧。
此时,一种构造的PRS子帧可以使用频率轴中的所有带宽(BW),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所有BW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当该BW对应于10Mhz时,在该BW中存在50个资源块。所构造的PRS模式对应于频率轴中的一个RB,以使得所构造的一个PRS子帧可以用来在频率轴中生成PRS子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复制所生成的一个PRS子帧模式,接着可以在频率轴中构造具有相同模式的50个PRS RB,或者可以生成具有不同模式的PRSRB。
如上所述,在时间轴中,在无线电帧周期16,32,64或128上可以使用包括在单个无线电帧中的10个子帧当中的开始的1,2,4或6个PRS子帧。此时,可以利用现有的子帧构造除该PRS子帧以外的剩余子帧。
此时,时间轴中的最大6个PRS子帧可以具有与所生成的一个子帧的模式相同的模式(非时变,这意味着在时间轴中没有变化),或者可以具有与所生成的一个子帧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时变,这意味着在时间轴中存在变化)。也就是说,PRS子帧可以针对各个子帧编号被改变或者可以不被改变。
而且,可以通过同时考虑重复的模式来按照OTDOA方法综合地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以便获得时间累积效应,并且可以针对各个PRS子帧测量信号功率的各个到达时间以便区别更多的系统特定信息。
例如,当2个子帧周期地用于该PRS子帧时,如果通过同时考虑与2个子帧时间/频率模式相对应的(在与该模式相对应的RE所在的所有特定时间和频率带宽中的)所有信号来按照OTDOA方法综合地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则获得时间累积效应,使得可以减少在检测UE位置时所产生的错误(可以提高性能)。如果独立地测量各个PRS子帧中的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则与使用单个子帧的情况相比,信息的平方次数可能是独特的。
在非时变情况下,针对各个情况所生成的现有的PRS子帧模式可以在要被周期性地用在该相同模式中的时间轴中的Nsubframe个子帧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被构造。这根据各个情况被表示为以下表2。此时,通过同时考虑重复的Nsubframe个子帧模式来综合地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使得可以获得针对Nsubframe个子帧的时间累积效应。
1.非时变情况
:Nsubframe个累积(Nsubframe=1,2,4,6)
[表2]
在时变情况下,针对各个情况所生成的现有的PRS子帧模式可以被构造为要被周期性地用在针对各个子帧的不同模式中的时间轴中的Nsubframe个子帧。在存在有24个模式的情况2中,24个模式在频率轴中按照12进行循环移位并且在时间轴中不进行循环移位或按照1进行循环移位。
也就是说,在情况2的第一PRS子帧中,通过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是0时在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以及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是1(或6)时在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24种模式。因此,与循环移位为2-11(或1-5和7-11)的情况相对应的在时间轴中的10次循环移位不用于形成这些PRS模式但是可以用于其余子帧。
例如,在第一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0和1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24种模式,并且在第二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2和3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从用于该第一子帧的这些PRS模式生成24种不同的模式。在第三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4和5时生成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四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6和7时生成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五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8和9时生成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六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10和11时生成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
通过另一种方法,在第一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0和6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24个模式,并且在第二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1和7时可以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从用于该第一子帧的这些PRS模式生成24个不同的模式。在第三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2和8时生成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四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3和9时生成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五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4和10时生成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六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5和11时生成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
将上述功能表示为以下公式。
2-1.时变情况2
:Nsubframe次累积 并且 其中M=12)
以下是从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1,0,3,2,9,4,10,2,7,9,6,5}或{0,1,4,3,10,5,11,3,8,10,7,6}(其中M=12并且N=12)构造针对Nsubframe(Nsubframe=1,2,4,6)个子帧中的各个子帧的不同模式以在时间轴中周期性地使用所生成的24个PRS子帧模式的方法。
1)情况2(T=2M,Nsubframe=1,2,4,6)
a)通过表1中的构造方法来构造该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i),0≤i<N(f(0)=f(N))。在M=12的示例中,生成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0,1,4,3,10,5,11,3,8,10,7,6}。
当M=12时,T=24并且生成24个独特的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当Nsubframe=6时,在第一PRS子帧中,通过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0时在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以及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6时在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24个模式。在第二PRS子帧中,可以从用于该第一子帧的这些PRS模式形成24个不同的模式,并且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1和7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这些不同的模式。在第三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2和8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24个不同的PRS模式。在第四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3和9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24个不同的PRS模式。在第五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4和10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24个不同的PRS模式。在第六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5和11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24个不同的PRS模式。
c)通过以下公式12生成经截断的M×(N-N’)模数声纳序列0≤i<N-N′。当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不需要进行截断,也就是说,N’具有“0”值。
d.生成PRS模式。在按照包括M×(N-N’)频率(子载波)/时间(符号)的二维结构的PRS模式中,在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fnsubframe,t`(i)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所有位置中针对0≤i<N-N′(0=N-N′mod(N-N′))形成针对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e.将该PRS序列映射到所生成的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在情况3的第一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0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12个模式。因此,与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1-11的情况相对应的在时间轴中的剩余11次循环移位不用于形成这些PRS信号,但是可以用于剩余子帧。
将上述功能表示为以下公式。
2-2.时变情况3
:Nsubframe次累积 并且 其中M=12)
以下是从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1,0,3,2,9,4,10,2,7,9,6,5}或{0,1,4,3,10,5,11,3,8,10,7,6}(其中M=12并且N=12)构造针对Nsubframe(Nsubframe=1,2,4,6)个子帧中的各个子帧的不同的模式以在时间轴中周期性地使用12个PRS子帧模式的方法。
1)情况3(T=2M,Nsubframe=1,2,4,6)
a)通过表1中的构造方法来构造该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i),0≤i<N(f(0)=f(N))。在M=12的示例中,生成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0,1,4,3,10,5,11,3,8,10,7,6}。
当M=12时,T=12并且生成12个独特的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当Nsubframe=6时,在第一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0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12个模式。在第二PRS子帧中,可以从用于该第一子帧的PRS模式形成12个不同的模式,并且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2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生成这些不同的模式。在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分别为4,6,8和10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来生成12个不同的PRS模式。
在公式13中,(t mod M)是t/M的余数并用于频率轴中的循环移位。
d.生成PRS模式。在按照包括M×(N-N’)频率(子载波)/时间(符号)的二维结构的PRS模式中,在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fnsubframe,t`(i)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所有位置中针对0≤i<N-N′(0=N-N′mod(N-N′))形成针对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e.将该PRS序列映射到所生成的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类似地,在情况4的第一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0时通过频率轴中的6次循环移位来生成6个模式。因此,与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1-11的情况相对应的在时间轴中的剩余11次循环移位不用于形成这些PRS信号,但是可以用于剩余子帧。例如,在第二PRS子帧中,可以从用于该第一子帧的这些PRS模式形成12个不同的模式,并且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2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生成这些不同的模式。
在第三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4时生成不同的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四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6时生成不同的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五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8时生成不同的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六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10时生成不同的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
将上述功能表示为以下公式。
2-3.时变情况4
:Nsubframe次累积 并且 其中M=12)
以下是从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11,0,3,2,9,4,10,2,7,9,6,5}或{0,1,4,3,10,5,11,3,8,10,7,6}(其中M=12并且N=12)构造针对Nsubframe(Nsubframe=1,2,4,6)个子帧中的各个子帧的不同模式以在时间轴中周期性地使用12个PRS子帧模式的方法。
a)通过表1中的构造方法来构造该原始M×N模数声纳序列f0(i),0≤i<N(f(0)=f(N))。在M=12的示例中,生成f0={f0(0),f0(1),f0(2),f0(3),f0(4),f0(5),f0(6),f0(7),f0(8),f0(9),f0(10),f0(11)}={0,1,4,3,10,5,11,3,8,10,7,6}。
当M=12时,T=24并且生成24个独特的12×12的模数声纳序列。当Nsubframe=6时,在第一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0时通过频率轴中的6次循环移位生成6个模式。在第二PRS子帧中,可以从用于该第一子帧的这些PRS模式形成12个不同的模式,并且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2时通过频率轴中的12次循环移位生成这些不同的模式。
在第三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4时生成不同的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四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6时生成不同的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五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8时生成不同的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在第六PRS子帧中,当时间轴中的循环移位为10时生成不同的PRS模式,接着使用所生成的PRS模式。
在公式15中,(t mod M)是t/M的余数并用于频率轴中的循环移位。
d.生成PRS模式。在按照包括M×(N-N’)频率(子载波)/时间(符号)的二维结构的PRS模式中,在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fnsubframe,t(i)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以及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位置中针对0≤i<N-N′(0=N-N′mod(N-N′))形成针对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e.将该PRS序列映射到所生成的OTDOA定位子帧的PRS模式。
此时,通过同时考虑该重复的N个子帧模式来综合地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以使得可以获得该N个的子帧的时间累积效应。
将上述功能表示为下表。
2.时变情况
:Nsubframe次累积(Nsubframe=1,2,4,6)
a)情况1:144个小区组,无累积
b)情况2:24个小区组,Nsubframe次累积
[表3]
子帧0 | 子帧N-1 | |
情况2(0) | 情况2(n_subframe) | 情况2(N-1) |
在表3中,情况2(n_subframe)的f0(i)对应于在时间轴中将情况2(0)的f0(i)循环移位2*(n_subframe)或n_subframe,并且
c)情况3:12个小区组,Nsubframe次累积
[表4]
子帧0 | … | 子帧N-1 |
情况3(0) | 情况3(n_subframe) | 情况3(N-1) |
在表4中,情况3(n_subframe)的f0(i)对应于在时间轴中将情况3(0)的f0(i)循环移位2*(n_subframe),并且。
d)情况4:6个小区组,Nsubframe次累积
[表5]
子帧0 | … | 子帧N-1 |
情况4(0) | 情况4(n_subframe) | 情况4(N-1) |
如以上方法所述,通过同时考虑重复的模式来综合地按照OTDOA方法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以便获得时间累积效应。也就是说,当2个或更多个子帧被周期性地用于该PRS子帧时,如果通过同时考虑对应于2个或更多个子帧时间/频率模式的(在对应于该模式的RE所位于的所有特定时间和频率带宽中的)所有信号来综合地按照OTDOA方法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则获得时间累积效应,以使得可以减少在检测UE位置时所产生的错误(可以提高性能)。
与以上情况不同,对各个PRS子帧中的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进行测量,以便区别更多的系统特定信息。也就是说,如果独立地测量各个PRS子帧中的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则与使用单个子帧的情况相比可以生成更多的模式类型,进而可以区别更多的系统特定信息。
例如,当使用2个子帧时,通过情况2在第一子帧中生成总共24个模式,因此可以区别最多24个系统特定信息条(cell_ID)。类似地,可以在第二子帧中生成24个模式。当独立地测量各个PRS子帧中的信号功率的各个到达时间时,可以通过包括在2个子帧中的每一个中的24个模式来获得总共24*24=576个模式。因此,当构造2个子帧时,可以区别576个系统特定信息条(cell_ID)。
当使用4个子帧时,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区别24*24*24*24个系统特定信息条。当该系统特定信息是cell_ID时,可以按照576个模式的情况的数量区别总数为504的目前的LTE Rel-8 PCI(物理小区标识)。当4个子帧被划分为各自具有2个子帧的2组并且将以上方法应用到各个组时,可以区别24*24=576个系统特定信息条并且同时可以获得多达2的时间累积效应。
当使用6个子帧时,在该6个子帧被划分为3个组并且该3个组各自具有2个子帧的情况下,通过将该相同的方法应用到各个组可以区别24*24=576个系统特定信息条并且同时可以获得多达3的时间累积效应。
3.时变情况
:Nsubframe/2次累积(Nsubframe=2,4,6)
1)情况2-1:24*24=576个小区组(可以区别所有504个PCI),1次累积
[表6]
子帧0 | 子帧1 |
情况2(0) | 情况2(1) |
也就是说,当在具有生成的24个不同模式的第一PRS子帧和第二PRS子帧中的每一个中独立地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时,可以通过包括在2个子帧中的每一个中的24个模式来获得总共24*24=576个模式。因此,可以区别576个系统特定信息条(cell_ID)。
2)情况2-2:24*24=576个小区组(可以区别所有504个PCI),2次累积
[表7]
子帧0 | 子帧1 | 子帧2 | 子帧3 |
情况(0) | 情况(1) | 情况(2) | 情况(3) |
在表7中,情况2(1)的f0(i)对应于在时间轴中将情况2(0)的f0(i)循环移位2(或1),情况2(2)的f0(i)对应于在时间轴中将情况2(0)的f0(i)循环移位4(或2),情况2(3)的f0(i)对应于在时间轴中将情况2(0)的f0(i)循环移位6(或3),并且情况2(0)和情况2(2)的t仍然通过来限定,但是情况2(1)和情况2(3)的t通过来限定。
当使用4个子帧时,在该4个子帧被划分为2个组并且该2个组各自具有2个子帧的情况下,通过将该相同的方法应用到各个组可以区别24*24=576个系统特定信息条并且同时可以获得多达2的时间累积效应。
3)情况2-3:24*24=576个小区组(可以区别所有504个PCI),3次累积
[表8]
子帧0 | … | 子帧5 |
情况2(n_subframe=0) | 情况2(n_subframe) | 情况2(n_subframe=5) |
在表8中,情况2(n_subframe)的f0(i)对应于在时间轴中将情况2(0)的f0(i)循环移位2*(n_subframe)或n_subframe,并且情况2(n_subframe=even number(0,2,4))的t仍然通过来限定,但是情况2(n_subframe=odd number(1,3,5))的t通过来限定。
当使用6个子帧时,在该6个子帧被划分为3个组并且该3个组各自具有2个子帧的情况下,通过将该相同的方法应用到各个组可以区别24*24=576个系统特定信息条并且同时可以获得多达3的时间累积效应。
下文对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通过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来分配PRS模式的方法和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示例进行描述。
图17例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结构。
参照图17,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900包括扰码器910、调制映射器912、层映射器914、预编码器916、资源单元映射器918和OFDM信号生成器920。而且,该无线通信系统900包括PRS映射器922。此时,该PRS映射器可以与图1或图9所例示的前述PRS映射器120或630相同。PRS映射器922与资源单元映射器918相关联,并在资源单元映射器918的所有资源单元中的信号资源映射处理中执行资源单元中的与PRS资源相对应的映射处理。也就是说,该PRS映射器与用于执行资源单元映射器918在映射资源单元时的与PRS相关联的特殊功能的装置相对应。当两个组件相同时,无线通信系统900可以包括除图1或图9中的PRS映射器120或630以外的其它组件。
此外,无线通信系统900可以分别是包括图1或图9所例示的用于发送PRS的设备的基站的通信系统或基站的发送装置。
经由下行链路信道编码按照码字的形式输入的比特通过扰码器910进行扰码并接着被输入到调制映射器912。调制映射器912将经扰码的比特调制为复杂调制符号,并且层映射器914将这些复杂调制符号映射到一个传输层或多个传输层。接着,预编码器916对天线端口的各个传输信道上的复杂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接着,资源单元映射器918将针对各个天线端口的复杂调制符号映射到对应的资源单元上。此外,PRS映射器922从通过以上参照图1所述的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110所生成的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PRS模式并对该PRS进行映射,或者从通过以上参照图1所述的M×(N-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110所生成的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PRS模式并对该PRS进行映射。
PRS映射器922由该无线通信系统900中的特定PRS序列生成,并根据从模数声纳序列形成的PRS模式将经由设备910、912、914和916中的至少一个所生成的PRS分配到与特定的OFDM符号(时间轴)和子载波(频率轴)所在的资源相对应的资源单元,并根据预定的帧定时与基站传输帧进行复用。
此时,通过资源单元映射器918,将现有的RS和从预编码器916输入的控制信号和数据分配到与特定的OFDM符号(时间轴)和子载波(频率轴)所在的资源相对应的资源单元。这里,该PRS映射器与负责执行添加到资源单元映射器918的(形成RPS模式以对该PRS进行映射的)特殊功能以便将该PRS分配到对应的各个资源单元的设备相对应。
接着,OFDM信号生成器920针对各个天线生成复杂时间域OFDM信号。该复杂时间域OFDM信号通过天线端口来发送。
已经参照图17描述了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生成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信号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生成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信号的结构中,其它组件可以省略或被其它组件替代或被改变为其它组件,或者可以添加其它组件。
图18例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器的结构。
参照图18,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接收器1000包括接收处理器1010、解码器1012和控制器1014。此时,接收器1000可以是从包括图1或图9的用于接收和解码PRS的设备的终端(UE)再次接收与所接收到的PRS相关的信息的基站。
通过各个天线端口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接收处理器1010被转换为复杂时间域信号。而且,接收处理器1010从所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出特定资源单元的PRS。解码器1012对所提取的PRS进行解码。控制器1014经由与所解码的PRS相关的信息通过使用从基站的相对到达时间来测量与该基站的距离。
此时,控制器1014能够通过使用从该基站的相对到达时间来计算与该基站的距离,或者控制器1014将该相对到达时间发送到该基站接着该基站可以计算该距离。此时,由于测量了与三个或更多个基站的距离,所以可以计算出终端位置。
此时,当通过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中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并发送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PRS模式时,接收器累积从子帧的PRS模式接收到的信息达预定时间,接着可以测量从各个小区的相对到达时间。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同时考虑重复的模式来按照OTDOA方法综合地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以便获得时间累积效应。也就是说,当2个或更多个子帧被周期性地用于该PRS子帧时,如果通过同时考虑与2个或更多个子帧时间/频率模式相对应的(在与该模式相对应的RE所在的所有特定时间和频率带宽中的)所有信号来按照OTDOA方法综合地测量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则获得时间累积效应,以使得可以减少在检测UE位置时所产生的错误(可以提高性能)。
与以上情况不同,可以对各个PRS子帧中的信号功率的各个到达时间进行测量以便区别更多的系统特定信息。也就是说,如果各个PRS子帧中的信号功率的到达时间是独立测量的,则与使用单个子帧的情况相比可以生成更多种模式类型,进而可以区别更多的系统特定信息。
接收器1000是与参照图1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或发送器900配对并接收从发送器900发送的信号的装置。接收器1000包括用于处理发送器900的相反处理的信号的组件。因此,接收器1000的详细描述可以按照一一对应方式利用针对用于处理发送器900的相反处理的信号的组件的详细描述来替代。
到目前为止,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在一个子帧中生成144,24,12和6个PRS模式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仅是示例性的。而且,根据一种子帧类型可以生成各种数量的PRS模式,并且这些PRS模式可以用于OTDOA方式的定位。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基于一个子帧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具有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不同模式的PRS模式的方法。但是,在包括子帧的无线电帧的一个或更多个子帧中,可以通过使用上面提到的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PRS模式。例如,在包括10个子帧的一个无线电帧中,可以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在1,2,3,4或6个子帧中生成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PRS模式。
而且,可以通过按照各个无线电帧的一方面在帧周期16,32,64或128上在每个无线电帧中的特定数量的子帧中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PRS模式。例如,当10个1ms的子帧组成一个无线电帧(总共10ms)时,可以通过在32个无线电帧周期(320ms)上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在一个无线电帧的1,2,3,4或6个子帧中生成小区特定的PRS模式。
此时,当通过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中使用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并发送小区特定的PRS模式时,接收器累积从子帧的PRS模式接收到的信息达预定时间,接着可以测量从各个小区的相对到达时间。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来生成PRS模式,但是根据本发明的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用于除PRS之外的其它参考信号,例如,按照定期或不定期间隔插入到针对频率域信道估计的频率域网格的特定信号、作为符号、参考符号、或导频符号的参考信号。例如,上行链路传输中的参考信号包括DM-RS(解调制RS)和SRS(探测RS)。在下行链路传输中,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用在针对生成作为参考信号的CRS(小区特定RS)、MBSFN RS和UE特定RS以及作为参考信号从基站发送以便使得用户装置(终端)能够获得中心小区或相邻小区的信道空间信息(CSI)的CSI-RS(CQI-RS)的模式的允许范围中。当然,该M×N模数声纳序列可以用于当前定义的或将来要定义的所有参考信号或者具有经改变的定义的所有参考信号。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可以使用M×N模数声纳序列来形成包括PRS的参考信号的模式,但是在本发明中,具有与前面提到的M×N模数声纳序列的特性相同特性的一个或更多个序列可以用于生成包括PRS的参考信号的模式。例如,如该示例所述的那样,M×N模数声纳序列(其中M=N)具有与N×N模数(或完全)Costas阵列的特性相同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该模数声纳序列包括该模数Costas阵列。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生成PRS的方法进行描述。
1.通过特定序列在包括2个时隙和6个子载波的1/2资源块中形成基本的PRS模式。此时,所使用的特定序列的示例为{0,1,2,3,4,5,6}。而且,该2个时隙对应于包括在用于定位的子帧中的2个时隙。在这里,以下对通过该特定序列形成PRS模式的方法进行描述。
1-a)当该特定序列对应于f(i)={f(0),f(1),f(2),f(3),f(4),f(5)}={0,1,2,3,4,5,6}时,如图19所示,该PRS模式形成在频率域上的子载波的位置中,该位置对应于该两个时隙中的每一个中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的序列的第一个值。也就是说,在最后一个符号中,由于序列的第一个值是0,所以该PRS模式形成在第0个子载波位置中。接着,在从最后一个算起的第二个符号中,该PRS模式形成在频率域上与序列的第二个值相对应的的子载波位置中。也就是说,在从最后算起的第二个符号中,由于序列的第二个值是1,所以该PRS模式形成在第1个子载波位置中。按照相同的方式,PRS模式形成在频率域上与该两个时隙中的每一个中的从最后一个符号到从最后一个算起的第6个符号的序列的值相对应的对应子载波位置中。
1-b)如图20所示,从所生成的基本PRS模式中排除形成在对应于符号轴的位置上的、包括诸如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和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的控制区域以及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PRS模式和包括PSS(主要同步信号)、SSS(次要同步信号)以及BCH(广播信道)的RE(参考单元)。
1-公式)通过以下公式表示通过1-a)和1-b)形成这些基本PRS模式的处理。
v=5-l+NCP
其中i=1,2,4,L,4+(ns mod 2)+NCP
......................(17)
2.取决于频率轴中的系统带宽以及时间轴中的每个特定周期,将形成在由一个子帧组成的2个时隙和包括6个子载波的1/2资源块中的基本PRS模式分配给Nsubframe个子帧。
例如,当系统带宽对应于频率轴中的10Mhz时,总共存在50个RB,使得形成在该1/2RB中的该基本PRS模式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在频率轴中重复100次。当与下行链路系统带宽相对应的所有RB的数量为时,重复总共次。
基本PRS模式在每个特定周期中被分配在Nsubframe个子帧中,并且与频率轴不同,这些基本PRS模式针对各个子帧编号(SFN)、诸如PCI(物理小区标识)的各个小区特定信息条和各个时间轴不同地分布。这通过对形成有各个符号中的PRS的子载波位置相同地循环移位达vshift来实现,其中通过根据子帧编号和小区特定信息将指示要在频率轴中进行移位的值的vshift与指示用于限定不同的定位参考信号在频率域中的位置的值的v相加来进行该循环移位。
针对包括个的子载波的整个系统带宽中的第k个子载波的处理2被表示为公式12。指的是与下行链路系统带宽相对应的全部RB的数量,指的是一个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并且包括定位子帧的标准子帧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8。
k=6m+(v+vshift)mod 6
在公式18中,v指示用于限定处理1所述的不同PRS在频率域中的位置的值,并且vshift指示用于根据子帧编号和小区特定信息对形成有各个符号中的PRS的子载波位置同样地和另外地进行循环移位的值。此时,vshift可以包括通过将由子帧编号和小区特定信息函数生成的值除以最大可用频率移位值6所生成的余数。具体地说,通过以下步骤获得vshift:通过定位子帧编号的函数从利用诸如PCI的小区特定信息作为初始值生成的伪随机序列导出一个或更多个伪随机序列值,将所导出的伪随机序列值乘以预定的常数,计算相乘后的值的总和,并接着获得在将该总和除以与最大可用频率移位值相对应的6以后剩余的余数。以上函数表示为以下公式19。
处理1和处理2被一起表示为以下公式。
k=6m+(v+vshift)mod6
在公式20中,l被表示为如下:
此时,v指示用于限定不同的定位参考信号在频率域中的位置的值,并且vshift被表示为以下公式21。具体地说,vshift是小区特定的并且是定位子帧编号特定值。
v=5-l+NCP
本文所提出的通过使用模数声纳序列生成PRS模式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有基于OFDM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基于OFDM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包括E-UTRAN(LTE)、E-EUTRAN(高级LTE)、WIBRO和移动Wi-MAX,并且还可以应用于所有基于OFDM的移动通信终端需要进行定位的所有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虽然已经示出并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形式和细节方面的各种改变。因而,只要修改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这些修改就不应被曲解为脱离了本发明本身的范围。
本申请还涉及具有代理人案卷号(贵方案卷号)的美国专利申请,该美国专利申请要求分别于2009年4月10日、2009年4月30日、2009年6月24日、2009年6月24日和2009年7月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9-0031548、No.10-2009-0038564、No.10-2009-0056705、No.10-2009-0056708和No.10-2009-0059978的优先权和权益。就各方面而言,通过引用将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的这些申请并入本文,如同在此进行了完整阐述。
Claims (76)
1.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从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基于与所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中,
针对M和N,使用M与N能够组合的模数声纳序列生成方法来生成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其中,M和N是从能够使用来自通过模数声纳序列生成方法可组合的模数(M)和长度(N)的尽可能多的可用的行与列的组合并考虑按照针对各个子帧以频率轴为行和以时间轴为列的二维单个子帧结构的定位参考信号的行和列的数量而确定出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数声纳序列生成方法包括“二次方法”、“指数Welch方法”、“对数Welch方法”、“Lempel方法”、“Golomb方法”、“扩展的指数Welch方法”和“移位序列方法”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根据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中,
根据所述系统特定信息通过公式g(i)=uf(i)+si+a将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f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g,其中u,s和a具有不同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根据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中,
通过使用根据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具有不同的值的频率轴循环移位值和时间轴循环移位值将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待区别的所有系统特定信息单元的数量是T时,
t除以M或N时的商和余数中的一个是频率轴循环移位值,并且所述商和所述余数中的另一个是时间轴循环移位值,其中,t具有0到(T-1)之间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包括基站(小区)信息、中继节点信息、移动台(用户设备)信息、子帧编号和循环前缀(CP)尺寸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当中,所述基站(小区)信息与基站(小区)标识(ID)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所述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所述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步骤中,
在针对各子帧以频率轴为行和以时间轴为列的二维单个子帧结构中,
当在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M对应于子载波并且N对应于符号时,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第i个序列值f(i)被映射到第i个可用列与第f(i)个可用行相交的位置,并且
当在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M对应于符号并且N对应于子载波时,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第i个序列值f(i)被映射到第i个可用行与第f(i)个可用列相交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11并且N=10时,
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所述“指数Welch方法”和所述“扩展的指数Welch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并对应于{2,4,8,5,10,9,7,3,6,1}、{1,3,7,4,9,8,6,2,5,11}和{1,2,4,8,5,10,9,7,3,6}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10并且N=9时,
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所述“Lempel方法”和所述“Golomb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并对应于{5,3,2,7,1,8,4,6,9}。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8并且N=7时,
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所述“Lempel方法”和所述“Golomb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并对应于{2,1,6,4,7,3,5}。
14.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通过从所生成的长度为N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一M×(N-N’)模数声纳序列;
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述第一M×(N-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15.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
通过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N时,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对应于“Costas阵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12并且N=12时,
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所述“对数Welch方法”来生成,并对应于{12(=0),1,4,2,9,5,11,3,8,10,7,6}和{11,0,3,1,8,4,10,2,7,9,6,5}中的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12并且N=1时,
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所述“Lempel方法”和所述“Golomb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并对应于{6,10,5,7,3,1,4,9,8,2,11}。
19.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并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器,其用于从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20.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M×(N-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通过从所生成的长度为N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一M×(N-N’)模数声纳序列,并用于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述第一M×(N-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器,其用于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21.一种生成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用户设备(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M×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基于与经确定的模数声纳序列尺寸相对应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M×(N-N’)模数声纳序列生成器,其用于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并用于通过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器,其用于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22.一种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基站和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模式的方法,所述基站和UE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并发送和接收包括资源块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特定信号,所述资源块中的每一个包括无线电帧内的一个时隙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所述无线电帧包括多个子帧,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经确定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从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模式。
23.一种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基站和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模式的方法,所述基站和UE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并发送和接收包括资源块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特定信号,所述资源块中的每一个包括无线电帧内的一个时隙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所述无线电帧包括多个子帧,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经确定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
通过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模式。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信号是针对UE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所需的信道估计、位置估计、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以及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中的至少一个在特定时间和特定频带中发送的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信号是用于对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中,
通过以下步骤来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在包括所述OFDM子载波和所述OFDM符号的子帧中针对子载波轴和符号轴这两者对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进行循环移位;针对所述子载波轴和所述符号轴中的仅一个对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进行循环移位;或者针对所述子载波轴的仅一部分或所述符号轴的仅一部分对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进行循环移位。
27.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根据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中,
通过使用根据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具有不同的值的频率轴循环移位值和时间轴循环移位值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待区别的所有系统特定信息单元的数量是T时,
t除以M或N时的商和余数中的一个是频率轴循环移位值,并且所述商和所述余数中的另一个是时间轴循环移位值,其中,t具有0到(T-1)之间的值。
3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所生成的模数声纳序列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模式的步骤中,
对于按照针对各子帧以频率轴为行和以时间轴为列的二维单个子帧结构的所生成的模数声纳序列的第i个序列值f(i),
针对所述子帧的所述特定信号的所述模式形成在第i个可用列与第f(i)个可用行相交的位置。
37.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N时,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对应于“Costas阵列”。
38.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M=12,并且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可区别的类型对应于144,24,12和6中的一个。
39.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12并且N=12时,
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所述“对数Welch方法”来生成,并对应于{12(=0),1,4,2,9,5,11,3,8,10,7,6}和{11,0,3,1,8,4,10,2,7,9,6,5}中的一个。
40.一种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
扰码器,其用于在下行链路中通过信道编码对按照码字的形式输入的比特进行扰码;
调制映射器,其用于将通过所述扰码器进行扰码的所述比特调制为复杂调制符号;
层映射器,其用于将所述复杂调制符号映射到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层;
预编码器,其用于对天线端口的各个传输信道中的所述复杂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
资源单元映射器,其用于将针对各个天线端口的所述复杂调制符号映射到对应的资源单元;以及
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器,其用于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的末端部分来从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并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41.一种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处理器,其用于从通过各个天线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分配给特定资源单元的定位参考信号;
解码器,其用于通过使用从模数声纳序列形成的、针对各个小区指定的定位参考信号的模式来对所提取的定位参考信号进行解码;以及
控制器,其用于对通过所解码的定位参考信号使用来自所述小区的信号的相对到达时间计算与所述小区的距离或者发送所述相对到达时间进行控制。
42.一种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基站和一个或更多个UE的基于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所述基站和UE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并发送和接收包括资源块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特定信号,所述资源块中的每一个包括无线电帧内的一个时隙中的多个OFDM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所述无线电帧包括多个子帧,所述多个子帧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时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特定序列在包括6个OFDM子载波和构成一个子帧的2个时隙的1/2资源块中形成基本定位参考信号模式;
通过在给出不同的vshift值时根据小区特定信息和用于定位的子帧编号在各个特定周期向用于定位的Nsubframe个子帧不同地分配形成在所述1/2资源块中的所述基本定位参考信号模式来沿时间轴不同地形成定位参考信号模式,所述vshift值中的每一个与针对定位参考信号被形成在针对所述定位参考信号的符号中的所述OFDM子载波位置、沿所述频率轴的相等大小的循环移位值相对应。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天线端口p对应于第0个天线端口。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1/2资源块中形成所述基本定位参考信号模式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所述两个时隙中的每一个和长度为N的特定序列中的从最后一个符号算起的各个第i个符号,在子载波的与频率域中的序列的第i个值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主要基本定位参考信号模式,其中,1≤i≤N;以及
通过在与存在主要同步信号(PSS)、次要同步信号(SSS)和广播信道(BCH)的资源单元、存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的符号轴以及所生成的主要基本定位参考信号模式中的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和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的控制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打孔(puncturing),来形成所述基本定位参考信号模式。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长度为N的所述特定序列是{0,1,2,3,4,5,6},并且N具有值6。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vshift与由子帧编号和小区特定信息的函数生成的值除以与最大可用频率移位值相对应的6以后剩余的余数相对应,并且
通过以下步骤来获得vshift:通过定位子帧编号的函数从利用小区特定信息作为初始值生成的伪随机序列导出一个或更多个伪随机序列值;将所导出的伪随机序列值乘以预定的常数;计算相乘后的值的总和;以及接着获得在将所述总和除以与最大可用频率移位值相对应的6以后剩余的余数。
52.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周期对应于16、32、64或128个帧的周期。
5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量Nsubframe对应于1、2、4或6,并且所述Nsubframe个子帧顺序地位于包括已经分配有所述定位参考信号的所述子帧的特定帧的初始部分处。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中,已经分配有所述定位参考信号的所述子帧是与所述特定周期中的所有帧中的0.1%至1%相对应的子帧。
55.一种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基站和一个或更多个UE的基于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信号模式的方法,所述基站和UE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并发送和接收包括资源块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特定信号,所述资源块中的每一个包括在无线电帧内的一个时隙中的多个OFDM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所述无线电帧包括多个子帧,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经确定的M和N生成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
针对第nsubframe个子帧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其中,0≤nsubframe<Nsubframe,并且Nsubframe是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通过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0≤N’≤N-1)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以及
针对第nsubframe个子帧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模式;以及
将针对第nsubframe个子帧形成的所述特定信号的所述模式分配给在特定周期的各个特定帧中的Nsubframe个子帧中的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信号是针对UE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所需的信道估计、位置估计、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以及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中的至少一个在特定时间和特定频带中发送的信号。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信号是用于对UE进行定位的定位参考信号。
5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周期对应于16、32、64或128个帧的周期。
59.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量Nsubframe对应于1、2、4或6,并且所述Nsubframe个子帧顺序地位于包括已经分配有所述定位参考信号的所述子帧的特定帧的初始部分处。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中,已经分配有所述定位参考信号的所述子帧是与所述特定周期中的所有帧中的0.1%至1%相对应的子帧。
61.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特定帧的分配有形成的模式的子帧使用频率轴上的所有带宽或一部分带宽。
62.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针对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根据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中:
通过使用根据所述系统特定信息具有不同的值的频率轴循环移位值和时间轴循环移位值将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
63.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给所述Nsubframe个子帧的所述模式彼此相等或者至少部分地彼此不相同。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分配给所述Nsubframe个子帧的所述模式彼此不相同并且t除以M的余数是(t mod M)时,在针对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中,
通过公式 将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t(0≤t<T=M)个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
67.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针对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利用(其中0≤i<N-N′)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0≤N’≤N-1)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t(0≤t<T=2M)个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 并且
针对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所述模式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针对0≤i<N-N′(0=N-N′mod(N-N′))和按照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的包括M×(N-N’)个子载波和符号的二维结构的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在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fnsubframe,t`(i)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所有点处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所述模式。
68.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针对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利用(其中0≤i<N-N′)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0≤N’≤N-1)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t(0≤t<T=M)个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 并且
针对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所述模式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针对0≤i<N-N′(0=N-N′mod(N-N′))和按照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的包括M×(N-N’)个子载波和符号的二维结构的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在第i个可用符号轴与第fnsubframe,t`(i)个可用子载波轴相交的所有点处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所述模式。
69.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针对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利用(其中0≤i<N-N′)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0≤N’≤N-1)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 个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 并且
70.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向Nsubframe个子帧中的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分配所述模式的步骤中,当所述数量Nsubframe是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时,分别向偶数子帧和奇数子帧按照相等的模式分配所述特定信号。
71.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12并且N=12时,
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所述“对数Welch方法”来生成,并且对应于{12(=0),1,4,2,9,5,11,3,8,10,7,6}和{11,0,3,1,8,4,10,2,7,9,6,5}中的一个。
72.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M=N时,所述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对应于“Costas阵列”。
73.一种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
扰码器,其用于在下行链路中通过信道编码对按照码字的形式输入的比特进行扰码;
调制映射器,其用于将通过所述扰码器进行扰码的所述比特调制为复杂调制符号;
层映射器,其用于将所述复杂调制符号映射到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层;
预编码器,其用于对天线端口的各个传输信道中的所述复杂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
资源单元映射器,其用于将针对各个天线端口的复杂调制符号映射到对应的资源单元;以及
定位参考信号映射器,其用于针对第nsubframe个子帧(0≤nsubframe<Nsubframe,并且Nsubframe是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根据系统特定信息将所生成的第一M×N模数声纳序列转换为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通过从长度为N的所述第二M×N模数声纳序列中截断长度为N’(0≤N’≤N-1)的末端部分来生成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从所述第二M×(N-N’)模数声纳序列形成所述特定信号的模式,以及将所述特定信号的所形成的模式分配给特定周期的各个特定帧中的Nsubframe个子帧中的所述第nsubframe个子帧。
74.一种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处理器,其用于从通过各个天线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分配给特定资源单元的定位参考信号;
解码器,其用于通过使用从模数声纳序列形成的、针对各个小区特定的定位参考信号的模式来对所提取的定位参考信号进行解码;以及
控制器,其用于对通过所解码的定位参考信号使用来自所述小区的定位参考信号功率的相对到达时间计算与所述小区的距离或者发送所述相对到达时间进行控制。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当所述定位参考信号被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中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子帧的所述定位参考信号的同时累积的模式来测量来自所述小区的所述定位参考信号功率的所述相对到达时间。
76.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当所述定位参考信号被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中时,所述控制器通过单独地测量各个子帧的所述定位参考信号的各个信号功率的所述相对到达时间来测量来自所述小区的所述定位参考信号功率的所述相对到达时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9-0031548 | 2009-04-10 | ||
KR20090031548 | 2009-04-10 | ||
KR10-2009-0038564 | 2009-04-30 | ||
KR20090038564 | 2009-04-30 | ||
KR20090056705 | 2009-06-24 | ||
KR10-2009-0056708 | 2009-06-24 | ||
KR1020090056708A KR20100138262A (ko) | 2009-06-24 | 2009-06-24 | 모듈러 소나 시퀀스를 이용한 신호 패턴의 할당방법 및 그 장치 |
KR10-2009-0056705 | 2009-06-24 | ||
KR10-2009-0059978 | 2009-07-01 | ||
KR1020090059978A KR20100113004A (ko) | 2009-04-10 | 2009-07-01 | 모듈러 소나 시퀀스를 이용한 신호 패턴의 생성방법 및 그 장치 |
PCT/KR2009/005840 WO2010117116A1 (ko) | 2009-04-10 | 2009-10-12 | 모듈러 소나 시퀀스를 이용한 신호 패턴의 생성방법 및 그 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49501A true CN102449501A (zh) | 2012-05-09 |
Family
ID=45443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96067A Pending CN102449501A (zh) | 2009-04-10 | 2009-10-12 | 用于使用模数或序列生成信号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044796A1 (zh) |
EP (1) | EP2418511A1 (zh) |
JP (1) | JP2012523736A (zh) |
CN (1) | CN102449501A (zh) |
WO (1) | WO2010117116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1885A (zh) * | 2012-05-11 | 2015-03-25 | 株式会社泛泰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532058A (zh) * | 2013-09-07 | 2016-04-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对于网络定位参考信号(prs)配置参数的盲搜索 |
WO2017190274A1 (zh) * | 2016-05-03 | 2017-1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
WO2020029761A1 (zh) * | 2018-08-09 | 2020-02-13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定位参考信号时频图样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 |
CN111919133A (zh) * | 2018-04-03 | 2020-11-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导航和定位信号的信号结构 |
CN111936879A (zh) * | 2018-04-06 | 2020-11-1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导航和定位信号的分离的正交频分复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44881B1 (ko) * | 2009-04-10 | 2016-08-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의 위치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
CN101594336B (zh) * | 2009-06-19 | 2012-1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
US8891480B2 (en) * | 2009-07-01 | 2014-11-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466837B1 (en) | 2009-08-14 | 2020-05-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antennas |
JP5649651B2 (ja) * | 2009-08-14 | 2015-01-0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多重アンテナを支援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ダウンリンク参照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US9277523B2 (en) | 2009-11-05 | 2016-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ed positio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088423B (zh) * | 2010-12-14 | 2013-12-25 | 北京邮电大学 | 时分双工系统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方法和装置 |
WO2013162500A1 (en) * | 2012-04-23 | 2013-10-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oderating a charging |
CN104604195B (zh) * | 2012-08-05 | 2018-06-15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小小区的循环前缀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9119144B2 (en) | 2013-02-25 | 2015-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on of balanced weight preamble sequences |
US8798221B1 (en) | 2013-03-15 | 2014-08-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acquisition of preambles with enhanc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US10439775B2 (en) * | 2014-09-02 | 2019-10-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ization of PRS frequency offsets and muting patterns in LTE for EOTDOA |
US9482742B1 (en) * | 2015-05-12 | 2016-1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generation for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 systems |
KR102395382B1 (ko) * | 2017-10-16 | 2022-05-0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셀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9157737A1 (zh) | 2018-02-14 | 2019-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
US11206631B2 (en) * | 2019-01-11 | 2021-12-21 | Kt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positioning in new radio |
US11677603B2 (en) * | 2020-04-30 | 2023-06-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with pseudo-random in-band tone reservation |
US11350245B2 (en) * | 2020-05-22 | 2022-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e-domain processing for positioning signa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701984D0 (en) * | 1997-01-31 | 1997-03-19 | Digi Media Vision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an input data signal |
GB9703634D0 (en) * | 1997-02-21 | 1997-04-09 | Digi Media Vision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signals |
US7469106B2 (en) * | 2004-02-17 | 2008-12-2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Reference phase and amplitude estimation for coherent optical receiver |
JP4297093B2 (ja) * | 2005-07-15 | 2009-07-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ドップラー周波数算出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ofdm復調装置 |
US7804150B2 (en) | 2006-06-29 | 2010-09-28 |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Lateral trench gate FET with direct source-drain current path |
KR100956604B1 (ko) | 2007-10-16 | 2010-05-11 | 김재평 | 무선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놀이기구 예약 시스템 및 방법 |
KR100966028B1 (ko) | 2007-11-30 | 2010-06-25 | 갤럭시아커뮤니케이션즈 주식회사 | 이중 조합 식별 코드를 이용한 개인 인식 결제 서비스 방법및 장치 |
KR20090056705A (ko) | 2007-11-30 | 2009-06-03 | 김종두 | 유학생 통합 관리 장치 |
KR20090059978A (ko) | 2007-12-07 | 2009-06-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공기조화기 |
KR100943908B1 (ko) * | 2008-02-19 | 2010-0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Pdcch를 통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
US9544776B2 (en) * | 2008-03-25 | 2017-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
US7940740B2 (en) * | 2009-02-03 | 2011-05-10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nd processing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identifier associated with a base station |
RU2496245C2 (ru) * | 2009-04-27 | 2013-10-20 |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 Опорные сигналы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ложения |
-
2009
- 2009-10-12 JP JP2012504561A patent/JP201252373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10-12 CN CN2009801596067A patent/CN102449501A/zh active Pending
- 2009-10-12 WO PCT/KR2009/005840 patent/WO2010117116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0-12 EP EP09843103A patent/EP241851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10-12 US US13/263,831 patent/US2012004479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1885A (zh) * | 2012-05-11 | 2015-03-25 | 株式会社泛泰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US9787514B2 (en) | 2012-05-11 | 2017-10-10 | Goldpeak Innova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237104B2 (en) | 2012-05-11 | 2019-03-19 | Goldpeak Innova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841142B1 (en) | 2012-05-11 | 2020-11-17 | Pantech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532058A (zh) * | 2013-09-07 | 2016-04-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对于网络定位参考信号(prs)配置参数的盲搜索 |
WO2017190274A1 (zh) * | 2016-05-03 | 2017-1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
CN111919133A (zh) * | 2018-04-03 | 2020-11-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导航和定位信号的信号结构 |
CN111936879A (zh) * | 2018-04-06 | 2020-11-1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导航和定位信号的分离的正交频分复用 |
CN111936879B (zh) * | 2018-04-06 | 2023-11-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导航和定位信号的分离的正交频分复用 |
WO2020029761A1 (zh) * | 2018-08-09 | 2020-02-13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定位参考信号时频图样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 |
US12028853B2 (en) | 2018-08-09 | 2024-07-02 | Beijing Uniso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ime-frequency pattern of downlink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storage medium and base st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0117116A1 (ko) | 2010-10-14 |
EP2418511A1 (en) | 2012-02-15 |
JP2012523736A (ja) | 2012-10-04 |
US20120044796A1 (en) | 2012-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49501A (zh) | 用于使用模数或序列生成信号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4158785B (zh) | 用于确定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的位置的方法 | |
US9048914B2 (en) |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4510077B2 (ja) |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適応的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プリアンブルシーケンス生成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3004163B (zh) | 用于复用应答信号和声探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 |
KR101701899B1 (ko) | 무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통신을 위한 8개 송신안테나 기준신호 설계 | |
CN106656448B (zh) | 用于生成和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 | |
KR20110037431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그 송신장치, 이에 대응하는 수신장치 | |
KR20110037430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그 송신장치, 이에 대응하는 수신장치 | |
JP2022119919A (ja) |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 |
US10454720B2 (en) |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 |
CN102474844B (zh) | 发射用于基于定位的服务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及基于该信号测量定位相关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2778603B1 (ko) | 단말 및 송신 방법 | |
WO2010124448A1 (en) |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 |
CN101616360A (zh) | 一种定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
KR20140117657A (ko) | 멀티-스트림 전송에서 파일럿 신호를 매핑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WO2011135788A1 (ja)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知方法 | |
WO2009132178A2 (en) | Backward compatible bandwidth extension | |
JP2016174416A (ja) | 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
WO2011121925A1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パイロット送信方法、及び、伝搬路推定方法 | |
EP2416510A1 (en) |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pilo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 |
CN108282309B (zh) |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 |
JP2019517202A (ja) | 参照信号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KR20200027866A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apr 감소를 위한 기준 신호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036291A (zh) | 一种用于回程链路的信道质量报告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