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448266A - 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8266A
CN102448266A CN2010105040327A CN201010504032A CN102448266A CN 102448266 A CN102448266 A CN 102448266A CN 2010105040327 A CN2010105040327 A CN 2010105040327A CN 201010504032 A CN201010504032 A CN 201010504032A CN 102448266 A CN102448266 A CN 102448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slope
sliding device
angle
inclina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40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8266B (zh
Inventor
卓钰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YANG ZHUSHENG VALVE PIPEL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040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82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8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8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8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82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以及一抵接结构。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平行配置,且第二本体于第一本体上沿着一开启方向或一闭合方向滑动。抵接结构包括一凸块以及一弹性件,分别配置于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弹性件具有对应于凸块的一凸起部。当第二本体沿着开启方向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时,凸块与凸起部之间以一第一倾斜角相互抵接;当第二本体沿着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时,凸块与凸起部之间以一第二倾斜角相互抵接。第一倾斜角不等于第二倾斜角。

Description

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抵接结构的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科技日益发达,各种便于携带的电子装置也随的出现。举凡笔记型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是具有拍照及录像功能的摄影机或相机等,皆可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并可随时开启电源,以让使用者能在任何地点使用电子装置。可携电子装置的结构,一般可分为一体式或盖式两种。盖式可携电子装置可再依照开合动作的不同,而细分为掀盖式或滑盖式两种。
请参见图1A和图1B,其分别绘示传统上一种滑盖式移动电话的示意图。滑盖式移动电话的结构可分为一本体110以及一盖体120。当滑盖式移动电话未进行使用时,盖体120系覆盖本体110的全部或一部分,即盖体120与本体110系位于一闭合位置,如第1A图所示。当使用者使用滑盖式移动电话时,可将盖体120相对于本体110滑动至开启位置,使本体110被盖体120覆盖的部分露出,如图1B所示,此时使用者即可对本体110进行操作,例如进行拨号通话或接听电话等动作。当使用者操作完毕之后,可将盖体120反向滑动而回到如图1A所示的闭合位置。
然而,滑盖式移动电话的滑动机构一般设计皆为手动开启盖体120及手动闭合盖体120,且手动开启盖体120的力量与手动闭合盖体120的力量也都要求一致,也即开启盖体120时所需的力量大时,闭合盖体120时所需的力量也相对大;反之,开启盖体120时所需的力量小时,闭合盖体120时所需的力量也相对小。也因此,开启或闭合盖体120时所需的力量大小及是否容易操作常是使用者选购滑盖式移动电话时非常重视的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装置,利用凸块与凸起部之间以不同的倾斜角相互抵接,来改变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时所需的力量,以使开启第二本体时所需的力量与闭合第二本体时所需的力量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以及一抵接结构。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平行配置,且第二本体于第一本体上沿着一开启方向或一闭合方向滑动。抵接结构包括一弹性件以及一凸块,分别配置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弹性件具有对应于凸块的一凸起部。当第二本体沿着开启方向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时,凸块与凸起部之间以一第一倾斜角相互抵接;当第二本体沿着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时,凸块与凸起部之间以一第二倾斜角相互抵接。第一倾斜角不等于第二倾斜角。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所揭露的滑动装置,是利用凸块与凸起部之间以不同的倾斜角相互抵接,来改变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时所需的力量。通过倾斜角的大小来控制开启或闭合第二本体所需的力量,因而使用者能感受到开启第二本体时所需的力量与闭合第二本体时所需的力量是不同的。故,本发明的滑动装置可设计成以较小的力量来开启第二本体,而以较大的力量来闭合第二本体,然不限于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滑动装置也可设计成以较大的力量来开启第二本体,而以较小的力量来闭合第二本体,可视实际需求调整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为现有一种滑盖式移动电话的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滑动装置于闭合时及开启时的外观示意图;
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滑动装置的抵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0:本体
120:盖体
200:滑动装置
210:第一本体
212:第一壳体
212a:第一表面
212b:凹槽
212c:侧壁
220:第二本体
222:第二壳体
222a:第二表面
230:抵接结构
232:凸块
232a:第一斜面
232b:第三斜面
234:弹性件
236:凸起部
236a:第二斜面
236b:第四斜面
238:连接臂
238a:第一端
238b:第二端
θ1:第一倾斜角
θ2:第二倾斜角
D1:开启方向
D2:闭合方向
H:水平基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滑动装置,利用凸块与凸起部之间以不同的倾斜角相互抵接,来改变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时所需的力量。以滑盖式电子装置为例,第二本体例如为盖体,其覆盖于第一本体上,并可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较佳地,第二本体于开启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电性连接,以使第二本体内的电子装置可接收来自于第一本体的电子信号或第二本体内的电子装置可将所得到的电子信号传输至第一本体。以下所举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滑动装置,是以第二本体包括一可滑动的盖体作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会相对滑动的滑动装置,皆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2A、图2B、图3A及图3B,图2A及图2B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滑动装置于闭合时及开启时的外观示意图,图3A及图3B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滑动装置的抵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滑动装置200包括:一第一本体210、一第二本体220以及一抵接结构230。第二本体220与第一本体210平行配置,且第二本体220于第一本体210上沿着一开启方向D1或一闭合方向D2滑动。如图2A所示,当使用者未施力于第二本体220时,第二本体220与第一本体210系位于闭合位置。如图2B所示,当使用者施力于第二本体220时,可将第二本体220沿着开启方向D1滑动,以使第一本体210与第二本体220相对远离,或将第二本体220沿着闭合方向D2滑动,以使第一本体210与第二本体220相对靠近,进而回到图2A所示的闭合位置。
较佳地,第一本体210包含一第一壳体212,而第二本体220包含一第二壳体222。第二壳体222于图2A所示的闭合位置时覆盖于第一壳体212之上。当第二本体220沿着开启方向D1滑动时,第二壳体222显露出第一壳体212的全部或一部分。此时,使用者可对第一本体210、第二本体220单独操作或对电性连接的第一本体210及第二本体220进行操作。当使用者操作完毕之后,使用者再施力于第二本体220,可将第二本体220沿着闭合方向D2滑动而回到如图2A所示的闭合位置。
请参照图3A及图3B,抵接结构230配置于第一本体210与第二本体220之间。抵接结构230包括一凸块232以及一弹性件234,凸块232配置于第二本体220上,而弹性件234配置于第一本体210上。弹性件234具有对应于凸块232的一凸起部236。如图3A所示,凸块232与凸起部236之间以一第一倾斜角θ1相互抵接。如图3B所示,凸块232与凸起部236之间以一第二倾斜角θ2相互抵接。第一倾斜角θ1不等于第二倾斜角θ2。
需说明的是,为了使凸块232与凸起部236之间以不同的倾斜角相互抵接,在图3A中,凸块232例如具有一第一斜面232a,而凸起部236例如具有一第二斜面236a,第一斜面232a与第二斜面236a具有相同的斜度且平行相对配置,因而由凸块232的第一斜面232a与一水平基准线H之间所夹的内导角可视为第一倾斜角θ1,其角度小于90度,但不等于第二倾斜角θ2。此外,在图3B中,凸块232例如具有一第三斜面232b,而凸起部236例如具有一第四斜面236b,第三斜面232b与第四斜面236b具有相同的斜度且平行相对配置,因而由凸块232的第三斜面232b与一水平基准线H之间所夹的内导角可视为第二倾斜角θ2,其角度小于90度,但不等于第一倾斜角θ1。水平基准线H的方向大致上平行于图3A及图3B所示的开启方向D1及闭合方向D2。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本体220沿着图2B所示的开启方向D1相对远离第一本体210滑动时,凸块232的第一斜面232a与凸起部236的第二斜面236a之间以较小的第一倾斜角θ1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斜面232a与第二斜面236a之间具有较小的一第一作用力(或阻力),因而使用者可以较小的力量来推动第二本体220相对远离第一本体210。另外,当第二本体220沿着图2B所示的闭合方向D2相对靠近第一本体210滑动时,凸块232的第三斜面232b与凸起部236的第四斜面236b之间以较大的第二倾斜角θ2相互抵接,使得第三斜面232b与第四斜面236b之间具有较大的一第二作用力(或阻力),因而使用者必须以较大的力量来推动第二本体220相对靠近第一本体210。因此,使用者能感受到开启第二本体220时所需的力量与闭合第二本体220时所需的力量是不同的。本实施例以第一倾斜角θ1小于第二倾斜角θ2为例作说明,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也可采用第一倾斜角θ1大于第二倾斜角θ2。
在图3A中,第一壳体212具有一第一表面212a,例如是上表面,而第二壳体222例如具有一第二表面222a,例如是下表面。第一表面212a与第二表面222a平行且上下相对,且凸块232与弹性件234较佳地分别突出于相对的第一表面212a与第二表面222a之间,以构成用以开启或闭合第二壳体222的抵接结构230。本实施例的凸块232配置于第二壳体222的下表面,且弹性件234配置于第一壳体212的上表面的一凹槽中,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凸块232也可配置于第一壳体212的上表面,且弹性件234配置于第二壳体222的下表面,可视实际需求调整。
较佳地,第一表面212a具有一凹槽212b,用以容纳弹性件234,而凸块232配置于相对于第一表面212a的第二表面222a上,并与凹槽212b内的弹性件234的凸起部236相互抵接,因而当凸起部236受到凸块232的横向推抵时,弹性件234受到第一作用力而向下弯曲,此时与凸起部236倾斜接触的凸块232可沿着凸起部236的外缘向下摆动,并通过凸起部236的顶端,进而完成开启第二本体220的动作。此外,在图3B中,当使用者欲闭合第二本体220时,凸起部236也受到凸块232的横向推抵,且弹性件234受到第二作用力而向下弯曲,此时与凸起部236倾斜接触的凸块232可沿着凸起部236的外缘向下摆动,并通过凸起部236的顶端,进而完成闭合第二本体220的动作。
需说明的是,为了使弹性件234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回复力,弹性件234较佳地具有一连接臂238,连接臂238的一第一端238a连接凹槽212b的一侧壁212c,且连接臂238的一第二端238b连接凸起部236。也就是说,连接臂238的第一端238a为固定端,而连接臂238的第二端238b为自由端,可使位于连接臂238的第二端238b的凸起部236以第一端238a为支撑点固定于第一壳体212上。因此,当凸块232与凸起部236之间以第一倾斜角θ1相互抵接时,凸起部236以连接臂238的第一端238a为支撑点相对于凸块232向下摆动,如图3A所示,此时,凸块232与凸起部236之间的施力点是位在凸起部236的前端,故施力点相对于连接臂238的支撑点的距离较远,因而施力臂较大,可使弹性件234容易变形,以达到省力的效果。另外,当凸块232与凸起部236之间以第二倾斜角θ2相互抵接时,凸起部236以连接臂238的第一端238a为支撑点相对于凸块232向下摆动,如图3B所示,此时,凸块232与凸起部236之间的施力点是位在凸起部236的后端,故施力点相对于连接臂238的支撑点的距离较近,因而施力臂较小,不易使弹性件234变形,故所需的力量相对较大。
由此可知,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滑动装置,是利用凸块与凸起部之间以不同的倾斜角相互抵接,来改变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时所需的力量。通过倾斜角的大小来控制开启或闭合第二本体所需的力量,因而使用者能感受到开启第二本体时所需的力量与闭合第二本体时所需的力量是不同的。故,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滑动装置可设计成以较小的力量来开启第二本体,而以较大的力量来闭合第二本体,然不限于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滑动装置也可设计成以较大的力量来开启第二本体,而以较小的力量来闭合第二本体,可视实际需求调整。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本体;
一第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平行配置,且该第二本体于该第一本体上沿着一开启方向或一闭合方向滑动;以及
一抵接结构,包括一凸块以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与该凸块分别配置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该弹性件具有对应于该凸块的一凸起部;
其中,当该第二本体沿着该开启方向相对于该第一本体滑动时,该凸块与该凸起部之间以一第一倾斜角相互抵接;当该第二本体沿着该闭合方向相对于该第一本体滑动时,该凸块与该凸起部之间以一第二倾斜角相互抵接,该第一倾斜角不等于该第二倾斜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斜角小于该第二倾斜角,且该第二倾斜角小于或等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倾斜角小于该第一倾斜角,且该第一倾斜角小于或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具有一第一斜面,而该凸起部具有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对应于该第二斜面,且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以该第一倾斜角平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具有一第三斜面,而该凸起部具有一第四斜面,该第三斜面对应于该第四斜面,且该第三斜面与该第四斜面以该第二倾斜角平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凸块与该凸起部之间以该第一倾斜角相互抵接时,该凸块与该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作用力,且该弹性件受该第一作用力作用而弯曲;当该凸块与该凸起部之间以该第二倾斜角相互抵接时,该凸块与该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二作用力,且该弹性件受该第二作用力作用而弯曲,该第一作用力不等于该第二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包含一第一壳体,而该第二本体包含一第二壳体,当该第二本体沿着该开启方向滑动时,该第二壳体显露出该第一壳体;当该第二本体沿着该闭合方向滑动时,该第二壳体覆盖于该第一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而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平行相对,且该弹性件与该凸块分别突出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一凹槽,用以容纳该弹性件,而该弹性件还具有一连接臂,该连接臂的一第一端连接该第一表面,且该连接臂的一第二端连接该凹槽的一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凸块与该凸起部之间以该第一倾斜角相互抵接时,该凸起部以该连接臂的该第一端为支撑点相对于该凸块摆动,而当该凸块与该凸起部之间以该第二倾斜角相互抵接时,该凸起部以该连接臂的该第一端为支撑点相对于该凸块摆动。
CN201010504032.7A 2010-09-30 2010-09-30 滑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82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4032.7A CN102448266B (zh) 2010-09-30 2010-09-30 滑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4032.7A CN102448266B (zh) 2010-09-30 2010-09-30 滑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8266A true CN102448266A (zh) 2012-05-09
CN102448266B CN102448266B (zh) 2014-10-29

Family

ID=46010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403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8266B (zh) 2010-09-30 2010-09-30 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826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7331A (zh) * 2004-05-15 2005-11-1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滑动装置、双重滑动装置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CN2781722Y (zh) * 2005-04-13 2006-05-1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滑动式枢钮器结构
CN101641945A (zh) * 2007-03-23 2010-02-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壳体滑动结构、滑动式打开与闭合壳体以及移动电话
CN201526628U (zh) * 2009-06-10 2010-07-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弹性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7331A (zh) * 2004-05-15 2005-11-1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滑动装置、双重滑动装置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CN2781722Y (zh) * 2005-04-13 2006-05-1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滑动式枢钮器结构
CN101641945A (zh) * 2007-03-23 2010-02-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壳体滑动结构、滑动式打开与闭合壳体以及移动电话
CN201526628U (zh) * 2009-06-10 2010-07-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弹性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8266B (zh)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2944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493725B2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I437948B (zh) 電子裝置及其移動機構
US8436740B2 (en) Adapt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13423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00226078A1 (en) Accessory strap fixing structure
US7486503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tructure
US9876521B2 (en) Sliding stand assembly
CN101896042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118513B (zh) 电子装置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809992A (zh) 坞座装置
CN102448266B (zh) 滑动装置
US2018005972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797730B2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I395879B (zh) 電子裝置
CN101686624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1715275B (zh) 可折叠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TWI384139B (zh) 滑動裝置
US20110175507A1 (en) Tilt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53259B (zh) 电子装置
US7822445B2 (en) Hand held apparatus and flip device thereof
CN101909092A (zh) 电子装置
US744366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webcam
CN102033574A (zh) 具可枢转电池座的笔记型计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Jianyou

Inventor after: Jiang Ye

Inventor after: Zheng Xingming

Inventor before: Zhuo Yuq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0

Address after: Machinery Industrial Park, Yue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hina, Yueyang

Patentee after: Yueyang Zhusheng Valve Pipeline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