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447619B -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619B
CN102447619B CN201110354435.2A CN201110354435A CN102447619B CN 102447619 B CN102447619 B CN 102447619B CN 201110354435 A CN201110354435 A CN 201110354435A CN 102447619 B CN102447619 B CN 102447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ed value
load balancing
balancing mode
load shar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44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7619A (zh
Inventor
周广证
黄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544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7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7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7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6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交换机监听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根据报文的第一报文特征以及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活动端口的第一带宽占用率,然后根据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根据报文的第二报文特征以及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活动端口的第二带宽占用率,然后根据第二带宽占用率计算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比较第一加权值与第二加权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本发明解决了动态自适应均衡负载分担的问题。

Description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将一组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接口来增加带宽的一种方法,又称为多端口负载均衡组(Load SharingGroup)。通过在两台设备之间建立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可以提供更高的通信带宽和更高的可靠性,这种提高不需要硬件的升级,并且还为两台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冗余保护。引入链路聚合组后必须保证数据的有序性。数据流就是具有相同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的一组数据包。例如,两台设备之间的Telnet或FTP连接就是一个数据流。为了避免数据包乱序的情况发生,在实现端口汇聚(Trunk)的时候引入了一种数据包转发机制,确保属于同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按照发送的先后顺序到达目的地。这种机制根据MAC地址或IP地址来区分数据流,将属于同一数据流的数据帧通过同一条物理链路发送到目的地。当报文从链路聚合组转发的时候,按照逐流负载分担方式,逐流负载分担能保证包的顺序,但不能保证带宽占用率。
在现有技术下使用链路聚合组时,会同时设定一种默认的负载分担方式,当主要报文特性发生变化时,这种负载分担方式可能就不均匀,通过手工改变负载分担的方式,可以使其负载分担均匀。但是该方式有如下缺点:
1)手工操作工作量大;现网中可能有很多链路聚合组,且每个链路聚合组的负载分担方式可能不同,需要根据数据报文的特征去修改其哈希负载方式,修改后需要观测负载分担是否均匀。
2)一种默认的负载分担方式不能保证所有的链路聚合组中的成员负载分担均匀,现网网络报文的可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不能固定地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负载分担。采用手工修改负载分担方式,可以保证负载分担均匀,但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实现动态自适应改变负载分担方式,使负载分担均匀。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一报文特征,以及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一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
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二报文特征,以及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二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
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监听单元,用于监听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第一加权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一报文特征,以及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一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
第二加权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二报文特征,以及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二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
选择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的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交换机监听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根据第一报文特征,计算当前使用的第一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一加权值;根据第二报文特征,计算除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之外的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二加权值;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当所述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由此实现了负载分担方式的动态自适应调整,无需人工配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第一交换机中的监听端口监听链路聚合组中的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优选地,指定第一交换机中的链路聚合组之外的某个端口为监听端口,将所述第一交换机中的链路聚合组中的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镜像到所述监听端口。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系统架构图。图2包括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以及分别连接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第一交换机中的活动端口的数量并没有限制。
链路聚合组用来连接两个交换机设备(或者其他网络设备),逻辑链路的带宽增加了大约(n-1)倍,n为聚合的路数。通过设备内部控制,可以合理地将数据分配在被聚合连接的设备上,实现负载分担。图2中,n为4,即第一交换机有4个活动端口,分别为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
步骤102,第一交换机根据监听端口监听到的报文的第一报文特征,以及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一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
优选地,所述链路聚合组中的第一交换机设备支持多种负载分担方式,包括SMAC(英文全称:Source 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即源MAC)方式、DMAC(英文全称:Destination 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即目的MAC)方式、SMAC异或DMAC方式、SIP(英文全称:Source Internet Protocol,即源IP)方式、DIP(英文全称:Destination Internet Protocol,即目的IP)方式、SIP异或DIP方式等。
优选地,将目前正在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作为第一负载分担方式,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要使用到的报文特征为第一报文特征。
可选地,对应于各种负载分担方式,计算活动端口的带宽占用率时所使用的报文特征是不同的,所使用的哈希算法也是不同的。例如,假设第一负载分担方式为SMAC方式,则第一报文特征包括Source MAC Address(源MAC地址)、VLAN(虚拟局域网信息)、Ethertype(以太网类型字段及值)、Source Module ID(源模块编号)、Port ID(端口号)特征。SMAC方式所对应的哈希算法如下:
索引: Index = SA [ 42 : 40 ] ⊕ SA [ 34 : 32 ] ⊕ SA [ 26 : 24 ] ⊕ SA [ 18 : 16 ] ⊕ SA [ 10 : 8 ] ⊕ SA [ 2 : 0 ] ⊕ VLAN [ 10 : 8 ] ⊕ VLAN [ 2 : 0 ] ⊕ Ethertype [ 10 : 2 ] ⊕ Ethertype [ 2 : 0 ] ⊕ SRC _ MODID [ 2 : 0 ] ⊕ SRC _ PORT _ TGID [ 2 : 0 ]
可选地,监听时间t内,经过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的报文,并且根据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和第一报文特征计算出一个索引值,根据所述索引值在链路聚合转发表中查找发送报文的活动端口。计算时间t内,监听端口监听到的报文由哪个活动端口发送出去,进一步计算每个活动端口的带宽占用率。计算出每个活动端口的带宽占用率后,利用加权值算法计算第一负载分担方式的带宽占用率加权值。
计算带宽占用率加权值的算法为:
loadvalue=(|端口1带宽占用率-平均带宽占用率|+|端口2带宽占用率-平均带宽占用率|+...+|端口n带宽占用率-平均带宽占用率|)*100;
优选地,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之后还包括:设置阈值,根据所述阈值修正所述第一加权值。
步骤103,第一交换机根据监听端口监听到的报文的第二报文特征,以及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二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
优选地,除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外,其他负载分担方式为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第二负载分担方式所对应的哈希算法使用到的报文特征为第二报文特征。
可选地,对应于各种负载分担方式,计算活动端口的带宽占用率时所使用的报文特征是不同的,所使用的哈希算法也是不同的。例如,第二负载分担方式为DMAC方式时,第二报文特征包括Destination MAC Address(目的MAC地址)、VLAN(虚拟局域网信息)、Ethertype(以太网类型字段及值)、Source Module ID(源模块编号)、Port ID(端口号)。DMAC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如下:
索引: Index = DA [ 42 : 40 ] ⊕ DA [ 34 : 32 ] ⊕ DA [ 26 : 24 ] ⊕ DA [ 18 : 16 ] ⊕ DA [ 10 : 8 ] ⊕ DA [ 2 : 0 ] ⊕ VLAN [ 10 : 8 ] ⊕ VLAN [ 2 : 0 ] ⊕ Ethertype [ 10 : 2 ] ⊕ Ethertype [ 2 : 0 ] ⊕ SRC _ MODID [ 2 : 0 ] ⊕ SRC _ PORT _ TGID [ 2 : 0 ]
在一段时间内,监听端口监听到链路聚合组中的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后,根据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和第二报文特征预计算每个活动端口的带宽占用率。然后根据计算带宽占用率的加权值的算法,预计算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算出所有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二加权值。
优选地,预计算出所有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二加权值之后,比较得出所有第二加权值的最小值。
步骤104,第一交换机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的最小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
优选地,所述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具体为:当所述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的最小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
优选地,对第一加权值增加一个阈值,根据所述阈值修正所述第一加权值,以免过于频繁地修改负载分担方式。本步骤具体可以为,第一交换机比较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当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交换机中的监听端口监听链路聚合组中的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优选地,指定第一交换机中的链路聚合组之外的某个端口为监听端口,用于监听第一交换机中所有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步骤302,第一交换机根据监听端口监听到的报文的第一报文特征,以及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各个活动端口的第一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
第一交换机设备支持多种负载分担方式,将目前正在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作为第一负载分担方式。
这里以第一负载分担方式为SMAC方式进行举例,详细阐述根据报文特征和第一负载分担方式的哈希算法计算活动端口带宽占用率的方法。
使用SMAC方式时,根据报文中的Source MAC Address(源MAC地址)、VLAN(虚拟局域网信息)、Ethertype(以太网类型字段及值)、Source ModuleID(源模块编号)、Port ID(端口号)特征进行哈希计算,算法如下:
索引: Index = SA [ 42 : 40 ] ⊕ SA [ 34 : 32 ] ⊕ SA [ 26 : 24 ] ⊕ SA [ 18 : 16 ] ⊕ SA [ 10 : 8 ] ⊕ SA [ 2 : 0 ] ⊕ VLAN [ 10 : 8 ] ⊕ VLAN [ 2 : 0 ] ⊕ Ethertype [ 10 : 2 ] ⊕ Ethertype [ 2 : 0 ] ⊕ SRC _ MODID [ 2 : 0 ] ⊕ SRC _ PORT _ TGID [ 2 : 0 ]
使用上面的算法得到一个3比特的索引值,然后从链路聚合转发表中查询所述索引值对应的活动端口。
以下面的报文为例:
报文中SA=0x000102030405;VLAN=0x24;Ethertype=0x0800;SourceModule ID=7;Port ID=4,使用上面的哈希算法计算出索引值为6。
因此如果采用SMAC负载分担方式,该报文由链路聚合转发表中的第七个端口转发。
如图2所示,假设第一交换机中有4个活动端口,分别为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其链路聚合转发表如表1所示。
表1
在时间t内,经过第一交换机中活动端口的报文有8个。根据第一负载分担方式为SMAC方式计算每个报文的哈希索引值。假设计算出的8个报文的索引值分别为0、1、2、0、1、2、0、1。
查询链路聚合转发表,可知:
端口1带宽占用率为:((1+1+1)/8)*100%=37.5%
端口2带宽占用率为:((1+1+1)/8)*100%=37.5%
端口3带宽占用率为:((1+1)/8)*100%=25%
端口4带宽占用率为:((0)/8)*100%=0%
计算第一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一加权值的算法为:
loadvalue=(|端口1带宽占用率-平均带宽占用率|+|端口2带宽占用率-平均带宽占用率|+...+|端口n带宽占用率-平均带宽占用率|)*100;
可知第一负载分担方式为SMAC方式的第一加权值为:
Value=(|37.5%-25%|+|37.5%-25%|+|25%-25%|+|0%-25%|)*100=25
步骤303,第一交换机根据监听端口监听到的报文的第二报文特征,以及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二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
优选地,将除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之外的其他负载分担方式作为第二负载分担方式。
在一段时间内,监听端口监听到链路聚合组中的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后,根据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和第二报文特征预计算各个活动端口的带宽占用率。然后根据各个活动端口的带宽占用率与平均带宽占用率相比的加权值的算法,预计算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算出各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二加权值。下面以第二负载分担方式为DMAC方式举例进行说明。
使用DMAC方式时,根据报文中的Destination MAC Address(目的MAC地址)、VLAN(虚拟局域网信息)、Ethertype(以太网类型字段及值)、SourceModule ID(源模块编号)、Port ID(端口号)进行哈希计算。哈希算法如下:
索引: Index = DA [ 42 : 40 ] ⊕ DA [ 34 : 32 ] ⊕ DA [ 26 : 24 ] ⊕ DA [ 18 : 16 ] ⊕ DA [ 10 : 8 ] ⊕ DA [ 2 : 0 ] ⊕ VLAN [ 10 : 8 ] ⊕ VLAN [ 2 : 0 ] ⊕ Ethertype [ 10 : 2 ] ⊕ Ethertype [ 2 : 0 ] ⊕ SRC _ MODID [ 2 : 0 ] ⊕ SRC _ PORT _ TGID [ 2 : 0 ]
根据下面的算法得到一个3比特的索引值,从如表1所示的聚合链路转发表中查询该索引值所对应的活动端口。
以下面的报文为例:
报文中DA=0x000102030405;VLAN=0x24;Ethertype=0x0800;SourceModule ID=1;Port ID=4,使用上面的算法计算出索引值为0。
因此如果采用该负载分担方式,该报文由链路聚合转发表中的第一个端口转发。
在时间t内,根据DMAC哈希算法,假设计算得出的8个报文的索引值分别为0、1、2、3、4、5、6、7。
查询链路聚合转发表,可知:
端口1带宽占用率为:((1+1)/8)*100%=25%
端口2带宽占用率为:((1+1)/8)*100%=25%
端口3带宽占用率为:((1+1)/8)*100%=25%
端口4带宽占用率为:((1+1)/8)*100%=25%
可知第二负载分担方式为DMAC方式的带宽占用率的加权值为:
Value=(|25%-25%|+|25%-25%|+|25%-25%|+|25%-25%|)*100=0。
再预计算出其他负载分担方式的加权值,比较所有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二加权值,记录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负载分担方式。
步骤304,第一交换机比较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与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判断出所述第一加权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将要选择的负载分担方式。
可以给第一加权值增加一个阈值,根据所述阈值修正所述第一加权值,以免频繁地修改负载分担方式。
如果第一加权值或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不大于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则执行步骤308;如果第一加权值或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大于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则执行步骤305。
例如,上面计算出的第一负载分担方式SMAC方式的第一加权值为25,假设阈值为-5,则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为20。而第二负载分担方式中DMAC方式的加权值为0,是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
步骤305,如果步骤304中的比较结果为第一加权值或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大于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则修改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为所述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第二负载分担方式。
例如,上面计算出的第二负载分担方式DMAC方式的第二加权值在所有第二负载分担方式中最小(加权值为0),并且小于第一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一加权值或经过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所以选择DMAC方式作为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
步骤306,第一交换机根据修改后的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监听到的报文的索引值。
例如,上面将DMAC方式修改为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则在监听端口监听到报文后,根据报文中的Destination MAC Address(源MAC地址)、VLAN(虚拟局域网信息)、Ethertype(以太网类型字段及值)、Source Module ID(源模块编号)、Port ID(端口号)等报文特征,以及算法 Index = DA [ 42 : 40 ] ⊕ DA [ 34 : 32 ] ⊕ DA [ 26 : 24 ] ⊕ DA [ 18 : 16 ] ⊕ DA [ 10 : 8 ] ⊕ DA [ 2 : 0 ] ⊕ VLAN [ 10 : 8 ] ⊕ VLAN [ 2 : 0 ] ⊕ Ethertype [ 10 : 2 ] ⊕ Ethertype [ 2 : 0 ] ⊕ SRC _ MODID [ 2 : 0 ] ⊕ SRC _ PORT _ TGID [ 2 : 0 ] , 进行哈希计算,计算出报文对应的索引值。
步骤307,第一交换机根据计算出的索引值查询链路聚合转发表,选择端口转发报文。
计算出索引值后,查询如表1所示的链路聚合转发表,找出该索引值所对应的活动端口,再根据改活动端口转发报文。
步骤308,如果步骤304中的比较结果为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或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不大于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则继续使用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进行哈希计算。计算出索引值后,执行步骤307,即根据计算出的索引值查询链路聚合转发表,选择端口转发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交换机设备支持的每一种负载分担方式都有对应的哈希算法,根据报文特征和哈希算法,即可计算每种负载分担方式的带宽占用率。经过一段时间,预计算出所有负载分担方式的加权值后,即可选择最优的负载分担方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单元:
监听单元401,用于监听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优选地,指定第一交换机中的某个端口为监听端口,用于监听第一交换机中所有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第一加权值计算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一报文特征,以及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一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
第一交换机设备支持多种负载分担方式,包括SMAC、DMAC、SMAC异或DMAC、SIP、DIP、SIP异或DIP等,将目前正在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作为第一负载分担方式。
根据第一报文特征,如Source MAC Address(源MAC地址)、VLAN(虚拟局域网信息)、Ethertype(以太网类型字段及值)、Source Module ID(源模块编号)、Port ID(端口号)等,以及相应的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第一加权值。
第二加权值计算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二报文特征,以及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二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
优选地,将除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之外的其他负载分担方式作为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经过一段时间,预计算出所有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的带宽占用率及其加权值。
优选地,预计算出所有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二加权值后,进一步比较出第二加权值中的最小值。
选择单元404,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
优选地,选择单元404用于当所述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进行报文转发。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405,用于设置阈值,根据所述阈值修正所述第一加权值。
设置阈值后,选择单元404具体将:比较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当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406,用于计算选择后的所述负载分担方式下报文的索引值,并根据所述索引值查询链路聚合转发表。
本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器407,用于根据所述链路聚合转发表中所述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发送报文。
计算单元406将计算出的索引值对应的活动端口发给发送器407,发送器407将报文从所述活动端口发送出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的系统,用于实现本发明上述各方法实施例。该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以及第二交换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监听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根据第一报文特征,计算当前使用的第一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一加权值;根据第二报文特征,计算除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之外的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的第二加权值;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当所述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由此实现了动态自适应均衡负载分担,无需人工配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的系统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一报文特征,以及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一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
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二报文特征,以及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二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
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之后还包括:设置阈值,根据所述阈值修正所述第一加权值;
所述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具体包括:比较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当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包括:
当所述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进行报文转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为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为除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之外的任一负载分担方式;当存在多个第二负载分担方式时,所述第二加权值为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加权值中的最小值。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之后还包括:计算选择后的所述负载分担方式下报文的索引值,并根据所述索引值查询链路聚合转发表,选择所述链路聚合转发表中所述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发送所述报文。
5.一种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监听单元,用于监听链路聚合组中活动端口发送的报文;
第一加权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一报文特征,以及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一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一加权值;
第二加权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的第二报文特征,以及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活动端口的第二带宽占用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占用率计算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第二加权值;
选择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负载分担方式;
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阈值,根据所述阈值修正所述第一加权值;
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比较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当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修正后的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加权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当所述第一加权值大于所述第二加权值时,选择所述第二加权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进行报文转发。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为当前使用的负载分担方式;所述第二负载分担方式为除所述第一负载分担方式之外的任一负载分担方式;当存在多个第二负载分担方式时,所述第二加权值为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分担方式对应的加权值中的最小值。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用于计算选择后的所述负载分担方式下报文的索引值,并根据所述索引值查询链路聚合转发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链路聚合转发表中所述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发送报文。
10.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5-9任意一项所述的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装置的系统。
CN201110354435.2A 2011-11-10 2011-11-10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7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4435.2A CN102447619B (zh) 2011-11-10 2011-11-10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4435.2A CN102447619B (zh) 2011-11-10 2011-11-10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619A CN102447619A (zh) 2012-05-09
CN102447619B true CN102447619B (zh) 2014-09-17

Family

ID=4600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443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7619B (zh) 2011-11-10 2011-11-10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7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4826B (zh) * 2012-09-28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负载分担的方法及设备
CN105337887B (zh) * 2014-06-19 2018-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CN106034085A (zh) * 2015-03-19 2016-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传输设备及级联设备
CN106034086B (zh) * 2015-03-19 202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负荷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71761A (zh) * 2015-08-07 2016-04-06 北京汉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设备负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656842A (zh) * 2015-10-29 2017-05-10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和流量转发设备
CN105490958B (zh) * 2015-12-09 2019-08-1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acp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56812B (zh) * 2016-12-13 2020-06-02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映射表的构建方法、分流设备的分流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11726299B (zh) * 2019-03-18 2023-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2054969B (zh) * 2019-06-06 2023-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报文镜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87919B (zh) * 2020-06-03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CN112702278B (zh) * 2020-12-30 2022-08-12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汇聚分流器及存储介质
CN118449921B (zh) * 2024-05-16 2025-05-16 深圳市汇圳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交换机的高稳定性端口扩展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769A (zh) * 2005-04-12 2006-10-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链路聚合组管理的分配调整机制
CN1913454A (zh) * 2006-08-30 2007-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报文负载分担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098740A (zh) * 2011-02-15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选路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402B (zh) * 2008-02-20 2011-03-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聚合链路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1247351B (zh) * 2008-03-18 2011-04-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1656675A (zh) * 2009-09-22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负荷分担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769A (zh) * 2005-04-12 2006-10-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链路聚合组管理的分配调整机制
CN1913454A (zh) * 2006-08-30 2007-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报文负载分担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098740A (zh) * 2011-02-15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选路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619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7619B (zh)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565113B2 (en) Adaptive link aggregation and virtual link aggregation
US959090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layer three routing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N103685009B (zh)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US8848536B2 (en) Stateless load balancer in a multi-node system for transparent processing with packet preservation
US77293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efficient adaptive link aggregation
US8467294B2 (en) Dynamic load balancing for port groups
US7359383B2 (en) Load balancing with mesh tagging
CN103873368B (zh) 以太网报文转发方法和接入设备
US9306794B2 (en) Algorithm for long-lived large flow identification
CN102045253B (zh) 链路聚合网络中发送视频监控业务报文的方法及设备
US10075394B2 (en) Virtual link aggregations across multiple fabric switches
US1114008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981471A (zh) 一种缓解拥塞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20063339A1 (zh)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26089B (zh) 一种基于变长粒度的数据融合传输与调度的装置
WO2017025021A1 (zh) 一种处理流表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88492B (zh) 一种vrrp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67791A1 (zh) 一种数据处理、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911584A (zh) 一种基于叶-脊拓扑结构的流量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24888A (zh) 发送报文的方法及报文转发设备
CN1859276A (zh) 一种网络设备多端口选路方法
CN102577280A (zh) 发送报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2092885A2 (zh) 一种ip网络负载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1095017A1 (zh) 一种实现负荷分担的方法和路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