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5614B - 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35614B CN102435614B CN 201110399680 CN201110399680A CN102435614B CN 102435614 B CN102435614 B CN 102435614B CN 201110399680 CN201110399680 CN 201110399680 CN 201110399680 A CN201110399680 A CN 201110399680A CN 102435614 B CN102435614 B CN 1024356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uctor
- lid
- track
- reverse
- orb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能够提高对反向盖子自动筛别的效率,很好地避免了产品外观及性能缺陷。其包括振动盘,在所述振动盘上设有圆形轨道,在所述圆形轨道的末端设置拾取轨道,所述拾取轨道为一段直振轨道,在所述圆形轨道上方,位于所述拾取轨道前方设置光学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轨道的初始位置为预筛选区域,在所述预筛选区域设置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位于靠近轨道内侧的盖子边缘,所述圆形轨道的中段设置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盖子的沿着轨道行进方向的最前边缘,所述光学识别系统的光学镜头对着所述圆形轨道上的所述盖子的沿着轨道行进方向的最前边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MD(表面贴装器件)产品封装工艺,特别涉及特殊金锡合金盖子正、反的分类、识别、筛选等一系列功能的筛别系统,具体为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电子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SMD产品封装要求也越来越高,任何封装缺陷都不能被客户接受。SMD产品包括盖子和外壳,将盖子和外壳组装成一体称为封装,采用金锡焊料回流焊技术,通过瞬间高温将盖子和陶瓷外壳焊接固定起来,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盖子上反的缺陷。现有的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见图1,是采用光学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光学识别系统7设置在振动盘上方,位于盖子2拾取轨道8前方,其光学镜头正对着放置在振动盘上的、圆形轨道上1的盖子2的完整区域3,通过光学识别系统能够利用盖子正、反面不同的反光特征来筛别出反向盖子,但是,由于金锡焊料盖子表面的差异特征不明显,盖子表面的焊料特征又存在一定波动,因此现有的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无法完全挑出反向盖子,就由带缺陷的盖子进入了盖子拾取区域,造成筛别效率较低,最终影响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能够提高对反向盖子自动筛别的效率,很好地避免了产品外观及性能缺陷。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振动盘,在所述振动盘上设有圆形轨道,在所述圆形轨道的末端设置拾取轨道,所述拾取轨道为一段直振轨道,在所述圆形轨道上方,位于所述拾取轨道前方设置光学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轨道的初始位置为预筛选区域,在所述预筛选区域设置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位于靠近轨道内侧的盖子边缘,所述圆形轨道的中段设置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盖子的沿着轨道行进方向的最前边缘,所述光学识别系统的光学镜头对着所述圆形轨道上的所述盖子的沿着轨道行进方向的最前边缘。
其进一步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为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为光学识别系统外部触发感应器;所述拾取轨道即为所述圆形轨道的末端;在所述拾取轨道的首端设置等料感应器。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之后,将圆形轨道上、盖子放置的初始位置设为预筛选区域,在预筛选区域设置第一感应器,而该感应器设置于盖子边缘,这样,充分利用金锡焊料盖子其边缘焊料的正面与反面光滑存在较大差异特点,预先筛选出大部分的反向盖子,同时还由于这个预筛的过程使得在圆形轨道上连续性排列,转动到圆形轨道中段,也就是光学识别系统的位置的盖子被打乱,变为不连续性,形成单个的盖子在轨道内前进,更有利于光学识别系统进行精确识别;另外,在圆形轨道中段设置第二感应器,该感应器设置在盖子前边缘,配合光学识别系统发挥作用,使得光学识别系统能够提前进入识别程序,同时将光学识别系统的光学镜头对着圆形轨道上的盖子的最前边缘,这样扩大了光学识别系统对盖子的识别范围,提高光学识别系统的识别能力,从而确保筛选效率;而第一感应器采用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第二感应器采用光学识别系统外部触发感应器,更进一步提高了光学识别系统的识别能力和筛选效率;另外,等料感应器的设置,一旦有盖子过来,拾取装置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号进行拾取,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了筛选效率和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正向盖子主视图;
图4为反向盖子主视图;
图5为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作用于正向盖子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作用于反向盖子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2,本发明包括振动盘,在振动盘上设有圆形轨道1,盖子2置于圆形轨道1上,将圆形轨道1上、盖子2放置其上的初始位置设为预筛选区域3,在预筛选区域3设置第一感应器4,第一感应器4为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基恩士光纤感应器),第一感应器4位于圆形轨道1内侧、盖子2的边缘,盖子2随圆形轨道1离心振动,圆形轨道1的中段位置5设置第二感应器6,第二感应器6为光学识别系统外部触发感应器,第二感应器6位于盖子的边缘,光学识别系统7位于圆形轨道中段位置5的上方,拾取轨道8的前方,其光学镜头7-1对着圆形轨道1上的盖子2的沿着轨道行进方向的最前边缘,拾取轨道8即为圆形轨道的末端,亦即盖子2的拾取直接在圆形轨道1的末端进行,图中9为拾取感应器,在拾取轨道8的首端12处设置等料感应器10,当盖子转至该位置时,等料感应器10感应到盖子2的边缘,此时从等料感应器10的位置点到拾取轨道8的末端,既拾取感应器9的位置点,已排列出一部份合格的盖子等候拾取,因此这种设计提高了拾取盖子的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以及利用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对盖子预筛选的工作原理:
见图2、图3、图4,通过人工操作将去磁去静电后的盖子2倒入振动盘内,然后按下开始工作按键,盖子2自动被振动盘上的圆形轨道1运到预筛选区域3,经过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4判断后,正向的盖子2被放过,继续前行进入圆形轨道1的中段位置5;当设置在此处的光学识别系统外部触发感应器6感应到盖子2的边缘,光学识别系统7即开始工作,经过判断属于的反向的盖子2被吹回振动盘内,重新循环,而经过光学识别系统7判断为正向的盖子2,则被放过继续前行;当正向盖子2到达拾取轨道8的首端12处,等料感应器10感应到正向盖子2的边缘后,正向盖子2便处于开始等待拾取的状态,当正向盖子2进入拾取轨道8并到达轨道末端,拾取感应器9感应到正向盖子2后,自动拾取头工作拾取正向盖子2(图中未给出自动拾取头),自动拾取头将正向盖子2自动放入程序指定的盖子托盘内(图中未给出盖子托盘)。
见图2、图5、图6,当正向盖子2进入圆形轨道1上的预筛选区域3时,位于盖子边缘的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4感应到盖子2,其上连接的光纤感应头4-1便接收到来自于盖子2边缘的光反射,由于正向盖子边缘有金锡焊料圈11,所以使得光纤感应头4-1接收到的光反射较少,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4判断为无反射,数显值为0;当反向盖子2进入圆形轨道1上的预筛选区域3时,位于反向盖子2边缘的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4感应到反向盖子2,其上连接的光纤感应头4-1便接收到来自于反向盖子2边缘的光反射,而由于反向盖子2边缘没有金锡焊料圈11,所以使得光纤感应头4-1接收到的光反射较多,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4判断为有反射,数显值为1。
Claims (5)
1.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其包括振动盘,在所述振动盘上设有圆形轨道,在所述圆形轨道的末端设置拾取轨道,所述拾取轨道为一段直振轨道,在所述圆形轨道上方,位于所述拾取轨道前方设置光学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轨道的初始位置为预筛选区域,在所述预筛选区域设置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位于靠近轨道内侧的盖子边缘,所述圆形轨道的中段设置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盖子的沿着轨道行进方向的最前边缘,所述光学识别系统的光学镜头对着所述圆形轨道上的所述盖子的沿着轨道行进方向的最前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为高灵敏光纤数显感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器为光学识别系统外部触发感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轨道即为所述圆形轨道的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拾取轨道的首端设置等料感应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99680 CN102435614B (zh) | 2011-12-06 | 2011-12-06 | 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99680 CN102435614B (zh) | 2011-12-06 | 2011-12-06 | 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35614A CN102435614A (zh) | 2012-05-02 |
CN102435614B true CN102435614B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5983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399680 Active CN102435614B (zh) | 2011-12-06 | 2011-12-06 | 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356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035060B1 (en) | 2014-12-18 | 2017-09-06 | F. Hoffmann-La Roche AG |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a closing element in a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53155A1 (fr) * | 2002-04-11 | 2003-10-15 | Tuyauterie Chaudronnerie du Contentin S.A.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pesage d'articles en continu, et installation correspondante pour le calibrage de coquillages |
CN201004047Y (zh) * | 2007-02-07 | 2008-01-09 | 浙江大学 | 一种小型物料数字化检测和分级装置 |
CN202049116U (zh) * | 2011-03-18 | 2011-11-23 | 久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封装芯片检测与分类装置 |
CN202434476U (zh) * | 2011-12-06 | 2012-09-12 | 爱普科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改进的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1047B2 (ja) * | 1985-04-09 | 1995-04-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リード検査方法 |
JP3232848B2 (ja) * | 1994-01-13 | 2001-11-26 |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 選別仕分け方法及び装置 |
-
2011
- 2011-12-06 CN CN 201110399680 patent/CN1024356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53155A1 (fr) * | 2002-04-11 | 2003-10-15 | Tuyauterie Chaudronnerie du Contentin S.A.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pesage d'articles en continu, et installation correspondante pour le calibrage de coquillages |
CN201004047Y (zh) * | 2007-02-07 | 2008-01-09 | 浙江大学 | 一种小型物料数字化检测和分级装置 |
CN202049116U (zh) * | 2011-03-18 | 2011-11-23 | 久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封装芯片检测与分类装置 |
CN202434476U (zh) * | 2011-12-06 | 2012-09-12 | 爱普科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改进的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昭61-233304A 1986.10.17 |
JP特开平7-206142A 1995.08.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35614A (zh) | 2012-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859269A (en) | Chip mounting apparatus | |
CN102435614B (zh) | 一种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 |
EP1670238B1 (en) | Camera module | |
US9191559B2 (en) | Camera modul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203387598U (zh) | 摄像模组光传感组件及摄像模组 | |
CN202434476U (zh) | 改进的盖子反向的筛别系统 | |
US20050001278A1 (en) | Chip package substrate having soft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20110205414A1 (en) |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 |
JP2011060974A (ja)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 |
CN109540270A (zh) | 应用于智能工具管理系统的称重识别模块 | |
TWI649577B (zh) | 光學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
CN208940069U (zh) | 一种新型超薄摄像模组 | |
CN113829016B (zh) | 电子元器件老炼智能化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 |
CN208856377U (zh) | 一种带图像检测功能的粘合机 | |
CN208485306U (zh) | 一种pcb叠板机 | |
CN221367676U (zh) | 小盒烟包铝箔纸及内衬纸检测装置 | |
CN205301196U (zh) | 视觉型太阳能电池板碎裂检测机构 | |
US7663693B2 (en) | Camera module | |
CN218456471U (zh) | 一种消除杂光的摄像头模组 | |
CN218243701U (zh) | 一种低成本摄像头模组 | |
CN113764447A (zh) | 用于图像传感器封装的倾斜玻璃边缘 | |
CN217825091U (zh) | 一种摄像头控制模组及摄像头与笔记本电脑 | |
CN211283151U (zh) | 一种用于ic框架的放料机 | |
CN203910826U (zh) | 红外线传感器 | |
US20040211881A1 (en) | Image sensor capable of avoiding lateral light interferen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4028 Jiangsu Wuxi Wu Quxi Shi Road No. 17 Patentee after: Full spectrum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28, 2, Xindu Road, Wuxi Singapore Industrial Park, Wuxi New District,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EPCOS Technology (Wuxi) Co., 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