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4742B -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34742B CN102434742B CN 201110401369 CN201110401369A CN102434742B CN 102434742 B CN102434742 B CN 102434742B CN 201110401369 CN201110401369 CN 201110401369 CN 201110401369 A CN201110401369 A CN 201110401369A CN 102434742 B CN102434742 B CN 1024347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gear ring
- resilience gear
- pipe joint
- connecting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202 Lin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4431 Linum usitatissim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36 packaging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连接部包括依次被收纳在管接头主体(1)内的″O″型密封圈(2)、密封圈压环(3)、弹性齿圈(4)、退管卡环(6)及锁止环(7)。锁止环(7)轴向下端形成有多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9),在管接头主体(1)的内壁侧形成有对应反扣脚的内凹扣槽(10),管接头主体内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环形台阶平面上形成有径向导流细槽(11)。所述反扣脚(9)上平面与所述管接头主体(1)内壁的接触面形成角α91-100°。根据本发明,使用日久不宜发生锁止环(7)松动和密封性能下降。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可与管材实现快捷连接、方便拆装、连接无需能耗、无需辅助工具和密封填料、且内压越大密封越好、综合连接成本降低、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的管接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水管等流体输送管道进行快速对接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背景技术
管道是工业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管道连接装置为其必不可少的连接手段。
目前,众所周知的管道连接主要有螺纹连接(金属管)和热熔连接(PP-R和PE管等)两种方式。螺纹连接是利用接头和管子各自的内、外螺纹作螺接,用白漆麻丝或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作为密封填料加以密封;热熔连接是利用电加热将管子和接头欲连接部分(端面或连接接触表面)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再互相压紧,使得接触表面同质材料互融而使之连接并密封。但上述二种连接方式连接麻烦,费工费时,密封效果差,且维修拆装不便。
为适应各行业管道使用及其发展,对管道连接工艺或设备提出了高要求,已有不少新技术问世。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410040090.3”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小口径液气输送管道与阀门、龙头快速连接的接头装置。根据该装置,只要生产一种新型的三通和弯头,并将阀门(龙头)的连接端采用该发明专利的结构,就可以实现阀门(龙头)与管道的快速安装,大大提高建筑工效,并方便于用户的维修及更换新件。然而,如该文献所述,该利申请技术仅适用于中小口径液、气输送管道与阀门、龙头的快速连接。
又如,专利申请号为“99122914.2”的中国授权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快速管接头。如其说明书所述,该管接头的管轴外壁面有内套管,内套管外壁面有外套管,外套管的壁上设有其外壁面带螺纹的紧固件,外套管上有手柄轮和作用于紧固件的弹簧,弹簧的左右段分别与内套管右端外壁面和限位件外壁面紧配合,内套管的外壁面有坡口。旋转手柄轮带动外套管及紧固件转动,当紧固件内侧落入坡口内时其外壁面的螺纹顶部与外套管外壁面平齐,当紧固件内侧壁面由坡口内滑移至内套管外壁面时其外壁面螺纹则凸出于外套管外壁面。
但该发明的发明目的仅仅在于简化安装和拆卸的操作。而且,随着承受压力加大(承压范围内),其密封效果受到影响。另外,本发明适用于煤气罐与煤气管道的连接,需辅助工具和密封填料。
又如,专利申请号为“002351220.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直推式复合管接头。该直推式复合管接头为金属制,尤其适用于对铝塑复合管或PEX管进行连接,见图1。其特点是:所述直推式复合管接头由管件体(管接头主体)1、O形密封圈2、锥座(密封圈压环)3、(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活动锥套(退管卡环)6及固定套(锁止环)7组成。所述O形密封圈2、锥座3、弹性齿圈4、活动锥套及固定套依次被收纳于管件体1的轴向孔内。
在进行管道连接时,首先将待连接的铝塑复合管或PEX管材直接插入通过所述活动锥套、弹性齿圈4、锥座、O形密封圈2的各个孔内,直至碰接管件体1孔内的限制面A。此时,籍由弹性齿圈4孔内均匀分布的15-20个内齿的弹性关系而卡住待连接的管体材料。籍由O形密封圈2的弹性伸缩实现密封。最后,通过将管件体1的紧固用端缘12内折变形,挤压、紧固固定套6,从而,紧固连接后的管体。
在欲取出连接的铝塑复合管或PEX管材时,撬开内折、变形的管件体1的紧固用端缘,压缩活动锥套的端面,使推力传递至弹性齿圈4,涨开弹性齿圈4孔内均匀分布的15-20个内齿,使其脱离与管材的卡止关系,即可方便地取出连接的管材。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的直推式复合管接头,其最终的管接头上的管件体1与管材的紧固需用该管件体1的紧固用端缘内折变形,挤压、紧固固定套(锁止环)7,通过固定套(锁止环)7再卡止、紧固连接后的管体。为此,要求所述直推式复合管接头为金属制,尤其是铜制,这导致固定套(锁止环)7对管材的卡紧使用日久容易松动,使用不便,且导致管件体成本上升。
另外,所述直推式复合管接头的密封系通过O形密封圈2得以实现。该O形密封圈2使用日久,弹性减弱,发生老化,从而导致密封性能下降。而水管等流体管道对密封性能要求高,一旦密封性能下降,就需予以替换。这又导致所述管接头调换频率加大,增大使用成本。
为了克服现有管道连接上的不便和缺点,本设计人发现:在整体结构上,在固定套(锁止环)接头外周使用具有外凸的反扣脚的锁止环,利用锁止环材料的弹性,将其锁止环上的反扣脚紧扣在壳体的内槽内,可将所有零件全部锁紧在接头壳体内,从而达到锁紧其他零件和而又不能退出的目的。另外,在管接头主体上安装有O型密封圈的环形台阶平面上,开出一条用于流体流动的径向导流细槽,使得O形密封圈在承受管道内压力时整个半圆环形面上承受压力均匀,使O型密封圈产生轴向受压缩和径向增大的变形趋势,达到压力越大密封性能越好的目的,进而保证快速管接头的密封效果。
为此,本发明人曾提出了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专利号为“200720144236.8”)。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使用日久不宜发生锁止环对管材的卡止松动和密封性能下降;所述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可减小调换频率,降低成本,使用方便;仅仅藉由推压管体卡环即可轻松、快速进行管接头的连接和调换。
然而,上述本发明人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在管接头的承受内压能力、使用寿命、密封程度上仍存在需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快速连接用高耐压、高密封、长寿命的管接头。
本发明的所述用于管道连接的快速连接用高耐压、高密封、长寿命的管接头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由互为连通的连接部构成,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被收纳在管接头主体(1)内的“O”形密封圈(2)、密封圈压环(3)、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退管卡环(6)及用于固定、锁止所述部件的锁止环(7),所述锁止环(7)轴向下端外侧形成有对称的多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9),在管接头主体(1)的相应内壁侧形成有对应的多个内凹扣槽(10);锁止环(7)轴向后端内侧形成有径向内折的扣缘,以对装入的退管卡环(6)后端台阶进行锁止、紧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环(7)的反扣脚(9)的上平面与所述管接头主体(1)的内凹扣槽(10)的上平面抵扣接触,所述锁止环(7)外壁与所述管接头主体(1)内壁抵接,所述反扣脚(9)外壁与所述管接头主体内凹扣槽(10)上平面形成角α,α的角度在91°-100°。
另外,靠弹性齿圈孔内均布的内齿的弹力及"0"密封圈的伸缩,卡牢管材并实现密封。当推压退管卡环时,推力传递至弹性齿圈4,涨开弹性齿圈4孔内均匀分布的卡止用内齿,使其脱离与管材的卡止关系,即可方便地取出连接的管材。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α角度在91°-100°。
由此,所述锁止环7的反扣脚9上平面,与所述接头主体1内壁面也及所述锁止环7外壁面形成大于90°的角度,形成具有大于外壳内凹扣槽10喇叭口的角度(91-100°为宜)的外倾上圆锥面,使得锁止环反扣脚9与外壳内凹扣槽10上平面理论上形成线接触。
另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注塑产品在冷却后会产生收缩,工艺达不到直角要求,此时外壳内凹扣槽10原上下壁与外壳内壁(母线方向)会形成大于90°的钝角,也即外壳内凹扣槽11成喇叭口,内小口大,此更增加了锁止环反扣脚9向接头轴线方向滑动的趋势。当锁止环反扣脚9作用于外壳内凹扣槽10上平面的力的径向分力值超过锁止环脚弹力值时,锁止环反扣脚9就会沿径向方向向内滑出外壳内凹扣槽10,锁止环7将失去把所有部件锁止在外壳内的作用,随导致即整个快速接头失效。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所述零件2~6籍由轴向下端外侧形成有对称的多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的锁止环7,在所述锁止环7被装入管接头主体孔内后,所述锁止环7轴向下端外侧的多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凸起块)可嵌入形成于管接头主体1的相应内壁侧的对应的对称的多个内凹扣槽内,籍此,可将所有零件全部锁紧在接头壳体内,而无须变形管接头主体的紧固用端缘,既可卡止管体卡环。使管接头主体可重复使用,提高使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在管接头主体1内的弹性齿圈4与锁止环7之间设置有弹性齿圈压环5。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管接头主体1内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环形台阶平面上,开出径向导流细槽11。
籍由在管接头主体内的环形台阶平面安装"O"型密封圈,在所述环形平面上,开出径向导流细槽11,使流体可流经该槽,使得"O"形密封圈在承受管道内压力时整个半圆环形面上承受压力均匀,使"O"型密封圈产生轴向受压缩和径向增大的变形趋势。即,与弹性密封圈2接触的外壳圆台面上开出的细槽11,作用是让管道内流动介质通过细槽11流向弹性密封圈2的内、外两侧,使得弹性密封圈2接触介质的半圆环面上内、外两侧受内压均衡。弹性密封圈2在受到半圆环面的介质压力后,将产生接头轴向方向上压缩和径向方向上膨胀的趋势。使得管道内压越大,弹性密封圈2径向膨胀趋势越大,密封越好,从而保证管道快速接头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在管接头主体内壁上开有轴向凹槽,而在弹性齿圈的相应位置上也设置与其吻合的凸起。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在锁止环下端形成有6-12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在管接头主体相应内壁侧形成有对应的6-12个内凹扣槽。
据此,在把弹性齿圈放入管接头主体内时,将弹性齿圈上的凸起对准管接头主体内壁上的凹槽进行安装。这样,安装后的快速管接头,就可防止因施加在管道或快速接头上的扭矩而产生管道与快速接头的相对轴向转动。优选的是,所述轴向凹槽及凸起分别设置2-4条。据此,在将内置管体卡环的锁止环7压入管接头主体内时,所述锁止环7外凸的反扣脚作弹性收缩,在抵达管接头主体内壁相对应的内凹扣槽位置时,弹出并嵌入其中。起到紧固和锁止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锁止环反扣脚9与所述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或弹性齿圈压环5的抵压接触面,和所述锁止环7内壁面形成夹角β,夹角β的角度在75-88°。
优选的是,所述β角度在78-82°.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齿圈压环5沿所述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的倾斜齿圈内缘形成内倾凸缘。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齿圈压环5与锁止环反扣脚9下端平面的抵压接触面形成弧面。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管接头主体1的内凹扣槽10的上平面与所述反扣脚9上平面形成角γ,γ的角度在1-5°。
据此,可增强弹性齿圈的抗变形能力,提高抗内压能力,加强弹性齿圈对插入管材的的固定效果,防止弹性齿圈松动,同时,可以防止因管材受内压而外涨导致的弹性齿圈平面受拉变形,影响斜向弹性内齿对管材的卡止效果。
由此,可加强流体密封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密封圈压环3、弹性齿圈4及弹性齿圈压环5,通过弹性齿圈压环5上的销钉、弹性齿圈4上的销孔和密封圈压环3上的销槽形成三合一组件。
由此,把分列的内组件密封圈压环3、弹性卡齿4、卡齿压环5合并为一个组合部件,可减少三个组件安装误差,提高安装精度,组装工艺上也更方便整个接头安装。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组装更加快捷,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为二个,轴向对接成直通管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管接头为由上述连接部构成的三通管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管接头为连接不同直径的连接部构成的管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管接头为由弯管(90°/135°)的管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管接头为单头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管接头为一~二个连接部通过不同方式与有内、外螺纹连接的管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为二个,经螺纹连接成直通接头的活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使用日久不宜发生锁止环对管材的卡止松动和密封性能下降;也不宜发生锁止环与管接头主体的脱离,保证锁止环对零部件的固定和锁止作用。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可与管材实现快捷连接、方便拆装、连接无需能耗、无需辅助工具和密封填料、且内压越大密封越好、综合连接成本降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往技术的快速管接头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3A,B分别为弹性齿圈剖视图和俯视图。
图4A,B分别为锁止环的剖视图和俯视图。
图5A为图1所示的管接头主体内壁侧形成与锁止环下端反扣脚对应的内凹扣槽处的剖视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所述管接头主体1的内凹扣槽10的上平面与所述反扣脚9上平面形成角γ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不同直径的管道连接的管接头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1管接头主体内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环形台阶平面上形成径向导流细槽(C-C)处的剖视图。
图8为位于形成有径向导流细槽的环形台阶平面上的O型密封圈受力示意图。
图9为密封圈压环3、弹性齿圈4、弹性齿圈压环5通过销钉销孔的组合结构形成三合一组件示意图。
图中,I,II分别为二个轴向对接的连接部,1为管接头主体,2为O形密封圈,3为密封圈压环,4为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5为弹性齿圈压环,6为退管卡环,7为锁止环,8为开设在管接头主体1的内壁的轴向凹槽,8’为开设在弹性齿圈的相应位置上、与轴向凹槽吻合的凸起,11为径向导流细槽,9为形成于锁止环下端的径向外凸的反扣脚,10为形成于管接头主体相应内壁与9对应的多个内凹扣槽,A为管材连接用的抵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由二个轴向对接的连接部(I,II)构成。
所述连接部(I,II)结构相同,对向连接,轴向相通。现以连接部(I)为例说明。
连接部(I)由管接头主体1及收纳其中的O形密封圈2、密封圈压环3、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弹性齿圈压环5、管体卡环6及锁止环7构成。
如图2-5所示,管接头主体1为一塑料制中空筒形连接件。其近中央部位内壁侧形成有一环形台阶平面,其上依次沿轴向由里向外设置O形密封圈2、密封圈压环3、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弹性齿圈压环5及管体卡环6和锁止环7。
管体卡环6及锁止环7为塑料制中空筒形连接件。管体卡环6的连接用插入部下端为插入端外径渐小的锥形,便于插入连接,并抵接弹性齿圈4。其插入部后端形成有一台阶,以便于内径大于管体卡环6外径的锁止环7插入后,以锁止环后端的内折端缘卡住该台阶,对其插入后进行锁止、紧固。
锁止环7轴向下端外侧形成有对称的多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凸起块),在管接头主体1的相应内壁侧形成有对应的对称的多个内凹扣槽。锁止环7轴向后端内侧形成有径向内折的扣缘,以便于对插入连接后的管体卡环6的插入部后端台阶进行锁止、紧固。
所述锁止环7的反扣脚9上平面与所述接头主体1的内凹扣槽10的上平面抵扣接触,所述锁止环7外壁与所述接头主体1内壁抵接,所述接头主体1的内凹扣槽10的上平面与所述接头主体1内壁面形成角α,α的角度大于90°。根据本实施例,α的角度为92-95°。
如图3所示,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为一齿圈边缘均布斜向弹性内齿的弹性金属制齿圈。轴向推压管体卡环6时,通过弹性齿圈压环5,推力传递至弹性齿圈4,涨开弹性齿圈4孔内均匀分布的金属内齿,使其脱离与管材的卡止关系,即可方便地取出连接的管材。而拉出管体卡环6,则弹性齿圈4的内齿回复原位,重新形成对管材的卡止,紧固对管材的连接。
如图2及图7所示,在管接头主体1内安装O型密封圈的所述环形台阶平面上,开出4条径向槽,使流体可流经该槽,使得O形密封圈在承受管道内压力时整个半圆环形面上承受压力均匀,使O型密封圈产生轴向受压缩和径向增大的变形趋势,达到压力越大密封性能越好的目的,进而保证快速管接头的密封效果。
在管体卡环6上套上、卡接锁止环7,将管体卡环6及其上内径大于管体卡环6的外径的锁止环7一起压入管接头主体1内,当听到“哒”的一声,说明锁止环7的反扣脚已经嵌入了管接头主体内壁的内凹扣槽中,起到紧固和密封效果。便于对铝塑复合管或PEX管材进行管道连接。
此时,退出管体卡环6,使其下端处于不推压弹性齿圈4的状态,弹性齿圈4的斜向内齿回复原位,卡止被连接的管材,紧固。
由于在所述环形平面上开出的一条径向槽,使流体可流经该槽,使得O形密封圈在承受管道内压力时整个半圆环形面上承受压力均匀,使O型密封圈产生轴向受压缩和径向增大的变形趋势,达到压力越大密封性能越好的目的,进而保证快速管接头的密封效果。
籍由在管接头主体内的环形台阶平面安装O型密封圈,在所述环形台阶平面上开出径向导流细槽11,使流体可流经该槽,使得O形密封圈在承受管道内压力时整个半圆环形面上承受压力均匀,使O型密封圈产生轴向受压缩和径向增大的变形趋势。即,与弹性密封圈2接触的外壳圆台面上开出的细槽11,作用是让管道内流动介质通过细槽11流向弹性密封圈2的内、外两侧,使得弹性密封圈2接触介质的半圆环面上内、外两侧受内压均衡。弹性密封圈2在受到半圆环面的介质压力后,将产生接头轴向方向上压缩和径向方向上膨胀的趋势。使得管道内压越大,弹性密封圈2径向膨胀趋势越大,密封越好,从而保证管道快速接头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优选的是,在管接头主体内壁上开有安装弹性齿圈的轴向凹槽,而在弹性齿圈的相应位置上也设置与其吻合的凸起。
据此,在把弹性齿圈放入管接头主体内时,将弹性齿圈上的凸起对准管接头主体内壁上的凹槽进行安装。这样,安装后的快速管接头,就可防止因施加在管道或快速接头上的扭矩而产生弹性齿圈与管子的相对轴向转动。所述轴向凹槽及凸起分别设置2-4条。
根据本实施例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在锁止环下端形成有4-8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在管接头主体相应内壁侧形成有对应的4-8个内凹扣槽。
所述锁止环反扣脚9与所述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弹性齿圈压环5的抵压接触面,和所述锁止环7内壁面形成夹角β,根据本实施例,夹角β的角度在75-80°。
根据本实施例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在管接头主体内的弹性齿圈与锁止环之间设置有弹性齿圈压环5,由此,可防止弹性齿圈松动,同时,可以防止因所述锁止环7的抵压导致弹性齿圈平面受压变形,影响斜向弹性内齿对管材的卡止效果。另外,所述弹性齿圈压环5沿所述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的倾斜齿圈内缘形成内倾凸缘。据此,可加强弹性齿圈的固定效果,防止弹性齿圈松动,同时,可以防止因所述锁止环7的推压导致弹性齿圈平面受压变形,影响斜向弹性内齿对管材的卡止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密封圈压环、弹性齿圈4、弹性齿圈压环5通过销钉销孔的组合结构形成三合一组件。即,所述密封圈压环8的环形周缘上设置销钉,所述弹性齿圈4的环形周缘相应位置上设置销孔,而在所述密封圈压环的环形周缘相应位置上设置销槽,由此,按压即可形成销钉销孔的组合结构形成三合一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齿圈为金属制,优选不锈钢或铜材。所述O形密封圈及弹性齿圈压环5为橡胶制,所述密封圈压环为金属制。
实施例2
除了锁止环7轴向下端外侧形成有对称的六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凸起块),在管接头主体相应内壁侧形成有对应的六个内凹扣槽,α的角度为95-98°,另外,弹性齿圈4上未安装弹性齿圈压环5,所述密封圈压环、弹性齿圈4、弹性齿圈压环5未形成三合一组件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实施例3
除了在管接头主体内壁上开有一轴向凹槽,而在弹性齿圈的相应位置上也设置与其吻合的凸起,夹角β的角度在,80-82°,所述弹性齿圈压环(5)与锁止环反扣脚(9)下端平面的抵压接触面形成弧面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据此,在把弹性齿圈放入管接头主体内时,将弹性齿圈上的凸起对准管接头主体内壁上的凹槽。这样,安装后的快速管接头,就可防止因施加在管道或快速接头上的扭矩而产生与管子的相对轴向转动。
实施例4
除了在管接头主体内壁上开有二个轴向凹槽,而在弹性齿圈的相应位置上也设置与其吻合的凸起,夹角β的角度在,82-85°,所述管接头主体1的内凹扣槽10的上平面与所述反扣脚9上平面形成角γ为2-5°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3,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据此,在把弹性齿圈放入管接头主体内时,将弹性齿圈上的凸起对准管接头主体内壁上的凹槽。这样,安装后的快速管接头,就可防止因施加在管道或快速接头上的扭矩而产生与管子的相对轴向转动。
实施例5
除了所述管接头为由三个所述连接部构成的三通管接头,所述管体卡环6及锁止环7为铜制制中空筒形连接件,在管接头主体上安装的O型密封圈的环形台阶平面上,开出4条用于流体流动的径向导流细槽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4,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实施例6
除了所述管接头为连接不同直径(直径分别为20mm和40mm)的连接部构成的管接头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4,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实施例7
除了所述管接头为连接不同直径(直径分别为15mm和32mm)的连接部构成的管接头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4,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实施例8
除了所述管接头为一端连接闷头,一端连接管道,所述密封圈压环为塑料制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4,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实施例9
除了所述管接头为一头连接弯管一端连接管道,所述弹性齿圈压环为金属铜制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4,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实施例10
除了所述管接头为连接不同直径(直径分别为40mm和60mm)的连接部构成的管接头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4,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实施例11
如图6所示,除了所述管接头为连接不同直径(直径分别为80mm和125mm)的连接部构成的管接头之外,其他如同实施例1-4,制得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使用例1
如图6所示,将所述实施例1-11的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应用于直径在6-40mm等范围的不同直径的各种上水道、下水道等的管道连接。
首先,安装由管接头主体1、O形密封圈2、密封圈压环3、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管体卡环6及锁止环7等构成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推压一端连接部的管体卡环6,管体卡环6的下端推压弹性齿圈4,使弹性齿圈4涨开孔内均匀分布的卡止用内齿。将待连接管道(铝塑复合管或PEX管材)插入,管道插入端碰抵连接部的A处台阶。
然后,略松动、退出管体卡环6,使其下端处于不推压弹性齿圈4的状态。弹性齿圈4的斜向内齿作弹性回复原位,卡止被连接的管材,紧固。
如欲取出连接的管道,则再度推压一端连接部的管体卡环6,管体卡环6的下端推压弹性齿圈4,使弹性齿圈4涨开孔内均匀分布的卡止用内齿,脱离对已连接管道(铝塑复合管或PEX管材)的卡止关系,即可方便地取出连接的管材。
根据所述实施例及使用例显示,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使用日久不宜发生锁止环对管材的卡止松动和密封性能下降;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可减小调换频率,降低成本,使用方便;且无需辅助工具和密封填料。
Claims (9)
1.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由互为连通的连接部构成,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被收纳在管接头主体(1)内的“O”形密封圈(2)、密封圈压环(3)、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退管卡环(6)及用于固定、锁止所述“O”形密封圈(2)、密封圈压环(3)、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退管卡环(6)的锁止环(7),所述锁止环(7)轴向下端外侧形成有对称的多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9),在管接头主体(1)的相应内壁侧形成有对应的多个内凹扣槽(10);锁止环(7)轴向后端内侧形成有径向内折的扣缘,以对装入的退管卡环(6)后端台阶进行锁止、紧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环(7)的反扣脚(9)的上平面与所述管接头主体(1)的内凹扣槽(10)的上平面抵扣接触,所述锁止环(7)外壁与所述管接头主体(1)内壁抵接,所述反扣脚(9)外壁与所述管接头主体内凹扣槽(10)上平面形成角α,α的角度在91°-100°,所述锁止环反扣脚(9)的下端平面,即与所述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或弹性齿圈压环(5)的抵压接触面,和所述锁止环(7)内壁面形成夹角β,β的角度在75-8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管接头主体(1)内的弹性齿圈(4)与锁止环(7)之间设置有弹性齿圈压环(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主体(1)内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环形台阶平面上,开出径向导流细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管接头主体内壁上开有固定、安装弹性齿圈(4)的轴向凹槽(8),而在弹性齿圈的相应位置上也设置与其吻合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锁止环下端形成有6-12个径向外凸的反扣脚(9),在管接头主体(1)相应内壁侧形成有对应的6-12个内凹扣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齿圈压环(5)与锁止环反扣脚(9)下端平面的抵压接触面形成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齿圈压环(5)沿所述管体卡止用弹性齿圈(4)的倾斜齿圈内缘形成内倾凸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主体(1)的内凹扣槽(10)的上平面与所述反扣脚(9)上平面形成角γ,γ的角度在1-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连接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压环(3)、弹性齿圈(4)、弹性齿圈压环(5),通过弹性齿圈压环(5)上的销钉、弹性齿圈(4)上的销孔和密封圈压环(3)上的销槽形成三合一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401369 CN102434742B (zh) | 2011-12-06 | 2011-12-06 |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401369 CN102434742B (zh) | 2011-12-06 | 2011-12-06 |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34742A CN102434742A (zh) | 2012-05-02 |
CN102434742B true CN102434742B (zh) | 2013-06-19 |
Family
ID=45982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40136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4742B (zh) | 2011-12-06 | 2011-12-06 |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347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2099A (zh) * | 2013-06-19 | 2013-09-11 | 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 | 直插式快接管件 |
CN103742648A (zh) * | 2013-12-26 | 2014-04-23 |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载机制动系统密封结构 |
CN104444856B (zh) * | 2014-11-14 | 2017-12-15 | 重庆倍精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塔吊锁固主体架 |
CN105736875A (zh) * | 2014-12-10 | 2016-07-06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不同直径导管的柔性连接结构 |
CN108899817A (zh) * | 2018-07-18 | 2018-11-27 | 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卡扣式接头 |
CN111188954A (zh) * | 2020-01-18 | 2020-05-22 | 湖南天力瑞家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管道连接件 |
CN111156361A (zh) * | 2020-01-18 | 2020-05-15 | 湖南天力瑞家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件密封连接件 |
CN111102405A (zh) * | 2020-01-18 | 2020-05-05 | 湖南天力瑞家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管道连接件 |
CN112847252B (zh) * | 2021-01-26 | 2023-04-18 |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圆销结构 |
CN113186904B (zh) * | 2021-05-10 | 2024-12-31 | 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齿牙的预制混凝土连接件及预制混凝土桩 |
CN113186905A (zh) * | 2021-05-10 | 2021-07-30 | 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混凝土连接件和预制混凝土桩 |
CN114484119A (zh) * | 2021-12-31 | 2022-05-13 | 浙江省军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充气管座连接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90056B1 (fr) * | 1999-02-23 | 2001-05-25 | Legris Sa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pour le raccordement d'une extremite de conduite a un organe |
US6685230B1 (en) * | 2000-07-26 | 2004-02-03 | Olab S.R.L. | Rapid connection for tubes |
CN201096247Y (zh) * | 2007-10-12 | 2008-08-06 | 朱辉 |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
US7530606B1 (en) * | 2008-01-04 | 2009-05-12 | Richard Yang | Quick pipe connector |
CN101576188B (zh) * | 2009-06-15 | 2010-12-0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结构简单的卡爪式管道联接器 |
CN201561221U (zh) * | 2009-10-20 | 2010-08-25 | 梁合文 | 一种快速接头 |
JP5538833B2 (ja) * | 2009-11-18 | 2014-07-02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管継手 |
CN202349470U (zh) * | 2011-12-06 | 2012-07-25 | 朱辉 | 一种新型的密封管接头 |
-
2011
- 2011-12-06 CN CN 201110401369 patent/CN1024347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34742A (zh) | 2012-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34742B (zh) |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 |
CN201096247Y (zh) |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 |
CN100410001C (zh) | 一种高强度自密封铝塑复合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 |
CN201715135U (zh) | 管道快修螺纹套管接头 | |
CN102313090A (zh) | 管道快修螺纹套管接头 | |
CN204677930U (zh) | 密封式承插管道接头 | |
CN202349470U (zh) | 一种新型的密封管接头 | |
CN201621393U (zh) | 一种环压加强式薄壁金属管件 | |
CN103162038A (zh) | 一种管接头密封锁止用扣脚结构 | |
CN212509970U (zh) | 一种金属软管 | |
CN103148298A (zh) | 一种多用途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 |
CN202012298U (zh) | 新型由壬 | |
CN201925631U (zh) | 不锈钢硬密封管接头 | |
CN201715134U (zh) | 管道快修套管接头 | |
CN214889399U (zh) | 一种带封堵装置的燃气管道套管 | |
CN201078546Y (zh) | 一种增强热塑性塑料管材的连接管件 | |
CN212004658U (zh) | 一种大口径钢管卷制t型双密封双承接头结构 | |
CN103195991A (zh) | 一种金属管道的密封连接结构 | |
CN108662327B (zh) | 一种软管快速锁紧密封装置 | |
CN201242015Y (zh) | 管线连接器 | |
CN205534699U (zh) | 一种外接式卡扣结构 | |
CN217634361U (zh) | 一种高压软管转换接头 | |
CN208457383U (zh) | 一种滑紧式活接接头 | |
CN216555892U (zh) | 一种多管路高压快速连接接头 | |
CN219159805U (zh) | 一种插接的复合钢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