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1278A - 带切断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带切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切断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带切断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21278A CN102421278A CN2011102748545A CN201110274854A CN102421278A CN 102421278 A CN102421278 A CN 102421278A CN 2011102748545 A CN2011102748545 A CN 2011102748545A CN 201110274854 A CN201110274854 A CN 201110274854A CN 102421278 A CN102421278 A CN 1024212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blade
- movable sword
- band
- drive
- shear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切断装置及搭载其的零件安装装置,能够抑制驱动源的大型化带来的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同时,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在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40)中,驱动部(50)具有:比可动刃(46)的另一端部(46b)更早地使用一端部(46a)切断排出带(92a)的第一驱动模式(参照图6B)、与其相反的第二驱动模式。因此,即使在固定刃(45)的两端部中的任何一侧残留未切断的排出带(92a),也能够将其切断。其结果,不需要使这些气缸机构(41)及(42)大型化并增大驱动力,因此,能够抑制在零件安装装置(100)中的气缸机构的设置空间的增加,同时,防止产生未切断的排出带(92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收容有电子零件等零件的承载带、即取出零件后的带切断的带切断装置、搭载该带切断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及带切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零件安装装置上具备切断从带式馈送器排出且供给零件后的空带的切断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断装置具备固定刃、可动刃、用于驱动可动刃的两个气缸。固定刃及可动刃分别具有在一方向长的形状,在另一方向并列的从多个带式馈送器排出的各空带通过其切断装置被一次切断。两个气缸的各杆与可动刃的两端部分别连接。通过这些气缸的两个杆移动时的速度差,可动刃以规定角度的范围接近固定刃,由此,一个接一个地切断在固定刃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条空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段落[0019]~[0021]、图5(a)及(b))。
在此,作为通过两个刃的重叠切断的一般原理,即剪断时的一般原理有如下的内容。对于两个刃之间的角度(剪切角),从可发挥最大剪断力的剪切角开始,该剪切角变得越小,为了切断相同对象物所需的剪断力变得越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1281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1的带的切断方法可能产生如下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伴随可动刃的移动,可动刃相对于固定刃的角度、即剪切角逐渐减小,因此,在可动刃移动期间中最后的期间剪断力减弱,可能切不断带。特别是由于也存在多条带重叠配置于两刃之间的情况,因此,在该情况下,对由于剪断力减弱带来的带的未切断的担忧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考虑对可动刃增大气缸等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但是,为了增大驱动力而必须使驱动源大型化,因此,在该情况下,需要增大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如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切断装置及搭载其的零件安装装置,能够抑制驱动源的大型化带来的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同时,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带切断装置具备固定刃、所述可动刃和驱动部。
所述固定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可动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另外,所述可动刃以直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剪断力,切断并列配置于所述固定刃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之间的用于供给零件的带。
所述驱动部可根据第一及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第一驱动模式比所述第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驱动部具有比可动刃的第二端部更早地使用第一端部切断带的第一驱动模式和与其相反的第二驱动模式。因此,即使在第一及第二端部附近的任何一方残留未切断的带,也能够将其切断。其结果,由于无需使具有驱动部的驱动源大型化增大驱动力,因此,能够抑制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所述驱动部也可以具有:驱动源,其沿第一方向产生动力;传递机构,其连接于所述驱动源和所述可动刃之间,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变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并向所述可动刃传递。由于变换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的方向并向可动刃传递该动力,因此,能够提高驱动源或者传递机构的配置的自由度。
所述驱动源也可以具有:第一气缸机构,其包含第一杆,且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杆移动;第二气缸机构,其包含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气缸对向设置,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二杆移动。这样,由于使用气缸机构,且这些第一及第二气缸机构沿与固定刃的长度方向实质上相同的方向分别使这些杆移动,因此,能够使带切断装置小型化。
所述传递机构也可以为转矩机构。由此,即使使用小型的驱动源也能够以大的驱动力驱动可动刃,有利于带切断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具备搭载部、安装头和带切断装置。
在所述搭载部上以直线状排列多个的方式搭载零件供给机。零件供给机通过送出收容有零件的承载带而供给所述零件。
所述带切断装置具有固定刃、可动刃和驱动部。
所述固定刃以沿所述零件供给机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所述可动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另外,所述可动刃以直线状延伸方式设置,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剪断力,切断从所述多个零件供给机排出且沿所述零件供给机的排列方向排列的承载带。
所述驱动部可通过第一及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第一驱动模式比所述第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所述零件安装装置还也可以具备控制所述驱动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如下控制所述驱动部,存储所述带切断装置用于定期地切断所述承载带而设定的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时间,在所述存储的驱动时间内以所述第一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的驱动后的下一驱动时间内以所述第二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本发明中一方式的带切断方法为具备固定刃和可动刃的带切断装置的切断方法。所述固定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所述可动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直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的剪断力,切断并列配置于所述固定刃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之间的用于供给零件的带。
而且,所述带切断方法具备:第一驱动,按照比所述第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方式驱动所述可动刃;第二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后,按照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方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以上,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驱动源大型化带来的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零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零件安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带切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带切断装置的侧视图;
图6A~6D是按顺序表示带切断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7A~7C是表示,延续图6D,按顺序表示带切断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带切断装置及带式馈送器搭载部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A及10B是表示现有搭载于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带切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及主视图;
图11A~11C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搭载于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带切断装置及带式馈送器搭载部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
标记说明
W...基板
20...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30...安装头
40...带切断装置
41...第一气缸机构
42...第二气缸机构
41a、42a...气缸
41b、42b...杆
43...转矩机构
43...第一转矩机构
44...第二转矩机构
45...固定刃
46...可动刃
46a...一端部
46b...另一端部
50...驱动部
90...带式馈送器
92...承载带
92a(92b)...排出带
100...零件安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零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零件安装装置100的俯视图,图3是其侧视图。
零件安装装置100具备:框架10、保持未图示的电子零件并将其安装于基板W的安装头30、搭载作为零件供给机的带式馈送器90的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保持并搬运基板W的输送机16(参照图2)、带切断装置40。
框架10具有设置于底部的基座11和固定于基座11的多个支柱12。在多个支柱12的上部设置有沿图中X轴架设的例如两根X横梁13。例如在两根X横梁13之间,沿Y轴架设Y横梁14,在该Y横梁14上连接有安装头30。在X横梁13及Y横梁14上安装有未图示的X轴移动机构及Y轴移动机构,由此,安装头30沿X及Y轴可移动。
如图2所示,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配置于零件安装装置100的前部侧(图2中下侧)及后部侧(图2中上侧)两侧。图中Y轴方向为零件安装装置100的前后方向。在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沿X轴方向排列搭载有多个带式馈送器90。例如40~70个带式馈送器90可搭载于该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前部及后部侧各搭载58个、总共搭载116个带式馈送器90。
带式馈送器90(带式馈送器盒)沿Y轴方向长长地形成。带式馈送器90具备未图示的卷轴,在该卷轴上卷绕有收容电容器、电阻、LED、IC封装等电子零件的承载带92(参照图3)。带式馈送器90具备用于步送送出该承载带92的机构,每步送各供给一个电子零件。如图2所示,在带式馈送器90的盒的端部的上面形成供给窗91,经由该供给窗91供给电子零件。通过排列多个带式馈送器90而沿X轴方向形成的排列多个供给窗91的区域成为电子零件的供给区域S。
另外,在一个带式馈送器90的承载带92上收容多个相同的零件。也有时在搭载于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的带式馈送器90中、跨多个带式馈送器90收容相同的零件。
在零件安装装置100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上述输送机16,该输送机16沿X轴方向搬运基板W。例如图2所示,输送机16上的、在X轴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支承于输送机16的基板W上的区域成为通过安装头30进行存取并进行电子零件的安装的安装区域M。
安装头30具备:与Y横梁14的Y轴移动机构连接的承载器31、以从承载器31向斜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的转台32和在转台32上沿周方向安装的多个吸附嘴33。吸附嘴33通过真空吸附的作用而将电子零件从承载带92取出并保持。吸附嘴33为了将电子零件安装于基板W而可上下移动。吸附嘴33例如设置有12个。
安装头30如上述沿X及Y轴方向可移动,这些吸附嘴33在供给区域S和安装区域M之间移动,另外,为了在安装区域M内进行安装而在安装区域M内沿X及Y轴方向移动。
转台32可以以其倾斜方向的轴为旋转的中心轴进行旋转(自转)。多个吸附嘴33中、其吸附嘴33的长度方向沿Z轴方向配置的吸附嘴33是为了在基板W上安装电子零件而选择的吸附嘴33。通过转台32的旋转选择任意一个吸附嘴33。选择的吸附嘴33在带式馈送器90的供给窗91进行存取并吸附保持电子零件,通过移动下降至安装区域M,将电子零件安装于基板W。
另外,安装头30一边使转台32旋转,一边在多个吸附嘴33上,在1工序中连续地分别保持多个零件。
如图3所示,带切断装置40分别配置于各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的下部。前部侧及后部侧的带切断装置40实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带切断装置40切断在取出电子零件后从带式馈送器90排出的承载带92(以下称为排出带92a。)。例如,在图3所示的前部侧的带式馈送器90中,从后部向后方排出的排出带92a通过未图示的导向件从带式馈送器90向前方且斜下方拉出,并取入带切断装置40进行切断。通过带切断装置40切掉的排出带92a回收于未图示的回收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及带切断装置40的设置结构为设置于零件安装装置100的前部侧及后部侧两侧,但该设置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于前部侧及后部侧的任何一侧。
[带切断装置的结构]
图4是带切断装置40的示意性俯视图。图5是其侧视图,即在图4中沿箭头A的方向观察带切断装置40的图。
带切断装置40具备,固定刃45、相对于固定刃45活动的可动刃46、驱动可动刃46的驱动部50。固定刃45及可动刃46双方均按照沿直线状的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固定刃45及可动刃46分别被刃物支架47及48保持。如图4所示,在切断装置的非动作状态(待机状态)下,固定刃45及可动刃46按照隔开规定的间隔且各自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通过固定刃45与可动刃46的协动产生剪断力,由此,将在固定刃45和可动刃46之间即固定刃45的两端部间并排配置的多个排出带92a切断。
在固定刃45和可动刃46之间设有刃物导向件49。刃物导向件49确保可动刃46的预期的动作范围。
对于驱动部50而言,作为驱动源即两个气缸机构,具有第一气缸机构41及第二气缸机构42。这些气缸机构41及42例如通过空气压力驱动,未图示的空气回路分别与气缸机构41及42连接。在这些气缸机构41(及42)和可动刃46之间,作为将它们的动力传递给可动刃46的传递机构分别连接有转矩机构43及44。
第一气缸机构41及第二气缸机构42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另外,第一转矩机构43及第二转矩机构44也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是没有将它们区分进行说明的必要,则就对第一气缸机构41及第一转矩机构43进行说明。
第一气缸机构41的气缸41a及第二气缸机构42的气缸42a以Y轴为中心对称配置,且按照使各自的杆(第一及第二杆)41b及42b沿X轴方向可移动的方式结构。另外,第一转矩机构43及第二转矩机构44也以Y轴为中心对称配置。
第一转矩机构43具有折叠为钝角形状的第一联杆部件43a、和直线状的第二联杆部件43b。在第一气缸机构41的杆41b的前端部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联杆部件43a的一端部。而且,在可动刃46(的刃物支架4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联杆部件43a的另一端部。在第一联杆部件43a的其两端部间的折叠部431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二联杆部件43b的一端部。第二联杆部件43b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连接于相对于零件安装装置100的框架10适当固定的(定位置的)的固定部件51。
第一转矩机构43使第一气缸机构41的动力从X轴方向变换为Y轴方向。具体而言,如图6B所示,第一气缸机构41的杆41b沿X轴方向突出。于是,第一联杆部件43a的一端部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联杆部件43b以其另一端部为中心旋转,第一联杆部件43a的另一端部沿Y轴方向移动。由此,可动刃46的端部以朝向固定刃45的方式移动。
这样,通过使用转矩机构43及44,即使在使用小型的气缸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强其气缸机构的动力。因此,能够以较大的驱动力驱动可动刃46,实现驱动部50及带切断装置40的小型化。
[带切断装置的动作]
对如上结构的带切断装置4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A~D及7A~C是用于说明其动作的带切断装置40的俯视图。
如图6A所示,可动刃46在待机状态下以保持规定的间隔的方式位于与固定刃45之间。排出带92a在固定刃45和可动刃46之间沿固定刃45的长度方向有并列多个。另外,实质上,排出带92a与如图6A所示同样地,即,很少均等间距且相互平行地并列,而是不一样地并列,另外,也有时局部重叠。
如图6B所示,通过第一气缸机构41的杆41b突出,可动刃46的一端部46a与固定刃45(的一端部45a)重叠。接着,如图6C所示,通过第二气缸机构42的杆42b突出,可动刃46的另一端部46b也与固定刃45(的另一端部45b)重叠,两刃45及46在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重叠。这样,在图6B~C所示的过程中,从可动刃46的一端部46a侧至另一端部46b侧渐渐地与固定刃45重叠,一个接一个地切断排出带92a。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刃46和固定刃45之间的角度设计为0~4.2°,但不限于该范围。
若切断排出带92a,则如图6D所示,各气缸机构41及42的两杆41b及42b没入,带切断装置40返回待机状态。
在此,如图6C所示,在可动刃46的另一端部46b附近、即比其一端部46a更靠后与固定刃45重叠的部分附近,剪断力减弱。因此,根据排出带92a的材质及重叠片数,也有时产生未切断的排出带92b。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40如图7A~C所示那样进行动作。
如图7A及B所示,从图6D所示的状态,首先,第二气缸机构42的杆42b突出,可动刃46的另一端部46b与固定刃45重叠后,第一气缸机构41的杆41b突出,可动刃46的一端部与固定刃45重叠。由此,能够切断残留于固定刃45的另一端部侧的未切断的排出带92a。之后,如图7C所示,带切断装置40返回待机状态。
另外,在图7B中,杆41b延伸至可动刃46的一端部46a与固定刃45重叠的程度。但是,如图7A所示,只要驱动可动刃46至能够切断残留在可动刃46的另一端部46b附近的未切断的排出带92b的程度即可,也可以不必将可动刃46的一端部46a驱动至最终位置即下死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40中,驱动部50具有:比可动刃46的另一端部46b更早地使用一端部46a切断排出带92a的第一驱动模式(参照图6B)、其相反的第二驱动模式(参照图7A)。因此,无论在固定刃45的两端部中任何一侧残留未切断的排出带92a,都能够将其切断。其结果,不需要使这些气缸机构41及42大型化而增大驱动力,因此,能够抑制零件安装装置100中、气缸机构41及42的设置空间的增加,并且能够防止产生未切断的排出带92a。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转矩机构43及44变换各自气缸机构41及42的动力的方向并传递至可动刃46,因此,能够提高气缸机构41及42即驱动源的配置的自由度。特别由于气缸机构41及42沿与固定刃45的长度方向实质上相同的方向分别使它们的杆41b、杆42b移动,因此,能够使Y轴方向的带切断装置40小型化。
另外,如上述,作为传递机构,通过使用转矩机构43及44,即使使用小型的气缸机构41及42也能够以大的驱动力驱动可动刃46,有利于带切断装置40的小型化。
这样,通过将带切断装置40小型化,能够削减空气的消耗量及装置成本。另外,由于通过小型化而使带切断装置40轻量化,因此,带切断装置40的装卸变得容易。
接着,对于由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40的构造获得的优点一边与现有的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100相比较,一边进行叙述。
图8及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100的带切断装置40及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及俯视图。图8与图1对应,图9与图2对应。另外,图9中,仅图示设于前部侧的带切断装置40。
图10A及B是表示现有搭载于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100的带切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及主视图。在该带切断装置140中,沿X轴方向设置有固定刃145及可动刃146。在可动刃146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沿Z轴方向驱动的气缸机构141。由此,可动刃46沿Z轴方向,即,沿铅直方向移动。当然,该现有的带切断装置140按照仅从可动刃146的两端部中一侧切断带的方式驱动可动刃146,而不是具有来自如带切断装置40那样的两个的驱动模式的装置。
图11A~C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搭载于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带切断装置140(参照图10A及B)及带式馈送器搭载部120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例如,该零件安装装置200的框架110具有与零件安装装置100的框架10同样的结构。
由于该带切断装置140的气缸机构141的驱动方向为如图10所示沿Z轴方向的方向,因此,如图11A~C所示那样纵向配置其气缸。其结果是,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的带式馈送器90的可搭载区域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100的区域相比变窄。
即,如图8及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100中,由于带切断装置40的驱动部50的驱动方式为水平对向驱动,因此,能够使带切断装置40的Z轴方向厚度变薄。其结果,可以使带式馈送器搭载部20的带式馈送器90的可搭载区域比现有的区域大。
接着,对带切断装置40的驱动定时进行说明。
如上述,在该零件安装装置100中,典型的是,在1工序在安装头30的多个吸附嘴33上连续并保持零件。之后,安装头30移动至安装区域M,在1工序将这些多个零件连续安装于一个基板W。作为一例,结束安装头30在安装区域M的安装动作,为了保持应在下一工序安装的零件而在朝向供给区域S的期间,带切断装置40进行如上所述的排出带92a的切断动作。下面,将这种带切断装置40的动作时间(动作期间)称为“驱动时间”。
在这样的定时下驱动带切断装置40的理由如下所述。
典型而言,安装头30从任意一个带式馈送器90将相同的零件连续并通过多个吸附嘴33保持。在该情况下,该带式馈送器90,每送出一个零件就步送排出承载带92(排出带92a)。这样,若在将排出带92a步送被导入带切断装置40的期间带切断装置40切断该排出带92a,则被送出的排出带92a的行进因切断而停止,因此,对带式馈送器90的送出动作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在安装头30的安装动作结束后驱动带切断装置40的理由是,若在安装动作中途带切断装置40进行驱动,则通过带切断装置40的驱动部50的驱动产生的振动等可能传递至基板W及安装头30。
在该零件安装装置100中,用户能够任意设定上述驱动时间。即,零件安装装置100具备存储该设定的驱动时间等,且在该驱动时间内使带切断装置40驱动的控制器(控制装置)。对于该控制器,典型而言,只要具有具备CPU、RAM及ROM的计算机、通过该计算机执行的软件即可。
带切断装置40以与零件的消耗量的大小无关地设定的驱动时间进行驱动。即,无论多个带式馈送器90中、某个特定的带式馈送器90的零件的消耗量较多的情况下,还是多个带式馈送器90的零件的消耗量均等的情况下,均可将驱动时间作为一定时间进行设定。
例如,带切断装置40的驱动部50也可以按照在一驱动时间内按上述第一驱动模式(参照图6B)驱动,之后,在下一驱动时间内按第二驱动模式(参照图7A)驱动的方式对驱动部50的驱动的方法进行设定。
或者,也可以在一个驱动时间内通过第一及第二驱动模式的驱动连续执行。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实现其它各种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部50的驱动源为空气气缸,但也可以为液压汽缸。
或者,作为驱动源不限于气缸机构,也可以设置电动机。该情况下,电动机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在为电动机的情况下,也可以线性电动机,也可以为旋转电动机。
对于传递机构,也可以代替转矩机构而由凸轮、齿轮、曲轴等公知的机构构成。
上述固定刃45及可动刃46分别在一方向直线状形成,但它们中至少一方也可以形成为弯曲形状,即,在图5中观察形成为曲线形状。
Claims (8)
1.一种带切断装置,其具备,
固定刃,其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可动刃,其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其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的剪断力,切断并列配置在所述固定刃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之间的用于供给零件的带;
驱动部,其通过比所述第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第一驱动模式、和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部具有:
驱动源,其沿第一方向产生动力;
传递机构,其连接于所述驱动源和所述可动刃之间,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变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并向所述可动刃传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源具有:第一气缸机构,其包含第一杆,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杆移动;
第二气缸机构,其包含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气缸对向设置,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二杆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传递机构为转矩机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刃及所述可动刃中的至少一方按照沿直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
6.一种零件安装装置,其具备:
搭载部,其按照直线状排列多个的方式搭载通过送出收容零件的承载带而供给所述零件的零件供给机;
安装头,其从所述零件供给机取出所述零件,且将所述取出的零件安装于基板;
带切断装置,其具备:固定刃、可动刃和驱动部,
所述固定刃,其按照沿所述零件供给机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所述可动刃,其具有第一端部和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剪断力,切断从所述多个零件供给机排出且沿所述零件供给机的排列方向排列的所述承载带;
所述驱动部,其通过比所述第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第一驱动模式和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件安装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如下控制所述驱动部,即,存储所述带切断装置用于定期地切断所述承载带而设定的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时间,在所述存储的驱动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的驱动后的下一驱动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二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8.一种带的切断方法,其是带切断装置的切断方法,
所述带切断装置具备:
固定刃,其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可动刃,其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的剪断力,切断并列配置于所述固定刃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之间的用于供给零件的带,其中,具备:
第一驱动,按照比所述第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方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第二驱动,在所述第一驱动后,按照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方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14069 | 2010-09-24 | ||
JP2010214069A JP5521942B2 (ja) | 2010-09-24 | 2010-09-24 | テープ切断装置、部品実装装置及びテープ切断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21278A true CN102421278A (zh) | 2012-04-18 |
Family
ID=45945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748545A Pending CN102421278A (zh) | 2010-09-24 | 2011-09-16 | 带切断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带切断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521942B2 (zh) |
CN (1) | CN102421278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5108414B4 (de) | 2015-05-28 | 2022-02-17 | Asm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 Kg | Schneidevorrichtung zum Kürzen eines Bauelementgurtes zum Zuführen von Bauelementen in einen Bestückautomaten, Zuführvorrichtung, Bestückautomat und Verfahren zum Kürzen eines Bauelementgurtes mittels einer Schneidevorrichtung |
JP6826901B2 (ja) * | 2017-02-01 | 2021-02-10 | 株式会社Fuji | 部品装着機 |
CN107318256B (zh) * | 2017-08-24 | 2022-12-13 |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Pcb板的线爪自动组装机 |
JP6489626B1 (ja) * | 2017-09-28 | 2019-03-27 | Acs株式会社 |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7316014B1 (ja) * | 2023-03-13 | 2023-07-27 | 株式会社ムラタ溶研 | 剪断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0693U (zh) * | 1984-09-04 | 1986-04-05 | ||
CN2897586Y (zh) * | 2006-05-17 | 2007-05-09 | 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一种剪切机构 |
CN201493885U (zh) * | 2009-08-11 | 2010-06-02 | 南通凯迪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裁切机 |
CN101795805A (zh) * | 2007-09-07 | 2010-08-04 | 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多驱动力剪切机 |
-
2010
- 2010-09-24 JP JP2010214069A patent/JP55219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9-16 CN CN2011102748545A patent/CN10242127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0693U (zh) * | 1984-09-04 | 1986-04-05 | ||
CN2897586Y (zh) * | 2006-05-17 | 2007-05-09 | 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一种剪切机构 |
CN101795805A (zh) * | 2007-09-07 | 2010-08-04 | 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多驱动力剪切机 |
CN201493885U (zh) * | 2009-08-11 | 2010-06-02 | 南通凯迪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裁切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069791A (ja) | 2012-04-05 |
JP5521942B2 (ja) | 2014-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1278A (zh) | 带切断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带切断方法 | |
CN106181985B (zh) | 一种图书取放机器人 | |
EP1862646A3 (en) | Low deflection fan case containment fabric | |
CN104245141B (zh) | 破碎机 | |
CN102556445A (zh) | 物料纵向装箱方法及其装箱机构 | |
JP4724768B2 (ja) | テープフィーダと空テープガイドの配置構造、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台車 | |
CN106865329B (zh) | 一种纱布的折叠机构 | |
CN101130201B (zh) | 板材搬出装置 | |
CN1891888A (zh) | 装饰片进给装置 | |
CN104772778B (zh) | 裁切机 | |
CN202464241U (zh) | 物料纵向装箱机构 | |
CN101525808A (zh) | 双针床拉舍尔式经编机 | |
CN201976462U (zh) | 拨禾轮的弹齿安装结构 | |
CN107853716A (zh) | 一种冲压式瓜子去壳机器人 | |
US8960809B2 (en) | Continuous miner mid-conveyor drive | |
JPH05505217A (ja) | 繊維梱の開放装置および開放方法 | |
CN206653110U (zh) | 一种防盗标签的上盖自动放盖机构 | |
CN201362512Y (zh) | 一种辊式卸料结构 | |
CN103000930A (zh) | 一种蓄电池包片机 | |
US10343860B2 (en) | Media stack compression | |
CN106342472A (zh) |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 |
CN209906042U (zh) | 一种包装纸板裁边装置 | |
CN107963407A (zh) | 给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海绵钛生产系统 | |
CN108127165B (zh) | 一种带有切屑处理结构的切割机 | |
CN101780844A (zh) | 折页输送用转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ZHONGJI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0901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JUKI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