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6930B - 汽车用雨刷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雨刷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6930B CN102416930B CN201110129549.7A CN201110129549A CN102416930B CN 102416930 B CN102416930 B CN 102416930B CN 201110129549 A CN201110129549 A CN 201110129549A CN 102416930 B CN102416930 B CN 1024169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irder
- segment
- tag
- strip shape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用雨刷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框架式长条形骨架,与汽车的雨刷臂相连接的连接装置,由该长条形骨架支撑的橡胶雨刷条,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式长条形骨架包括1条弹性的主梁,该主梁在自由状态下具有向下凹弯的特定的光滑连续曲线轨迹,该主梁的两端符合所述的轨迹,其中段符合所述的轨迹或偏离所述的轨迹,还包括位于主梁下方并与主梁大致平行的1条或2条弹性的副梁,由副梁支撑橡胶雨刷条,主梁上的多个吊钩使副梁与主梁连接,副梁与主梁之间有构成框架或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的结构,使得该雨刷器对于汽车挡风玻璃的压力沿雨刷器长度的分布尽可能地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汽车用雨刷器。所述雨刷器是指适合与汽车上的雨刷臂连接并得到动力,在挡风玻璃表面以弧线运动往复刷擦,从而刷去雨水,起到保证驾驶视线的作用。
背景技术
汽车用的雨刷器,使用者对它的主要要求可如图1所示。图1中的扇形表示雨刷器在挡风玻璃上扫过的刷雨区,标号V是主视区,是驾驶者最需要看清楚的区域,标号V’是两个边视区,驾驶者对这二区的要求可以稍低。在刷雨时,雨刷器扫过的玻璃表面应当完全被水湿润,形成透视良好的水膜,不应当有水湿不到的似“花脸”状的“干区”;水膜要很薄,不应当有水聚集成滴而似“泪滴”样流下;也不应当出现和雨刷器扫过的弧线轨迹一致的“水线”。对于雨刷器刷雨效果的评价,在V区和V’区都不出现水线,为优级;只在V’区略有水线为次优级;水线更多,则等级更次。
为了得到优质的雨刷器,人们发现沿雨刷器的整个长度施加于挡风玻璃上的压力分布越均匀,则刷雨效果越好。在图2-a和图2-b中,横坐标是沿雨刷器长度的位置,0是雨刷器的中点,向左向右则移向雨刷器的两端;纵坐标是雨刷器施加于玻璃表面的“线压强P”,即单位雨刷器长度所受的力,P可以以牛顿/米(N/m)或牛顿/厘米(N/cm)表示。图2-a的曲线C-1与图2-b的曲线C-2相比,前者受测雨刷器的线压强较后者受测雨刷器的线压强分布更均匀,事实上也是前者的刷雨效果更好。
雨刷臂只是在其端部和雨刷器中段所设置的的连接结构连接,也就是只在这一点向雨刷器施力。要想把在这一个点施加的力通过长条形的雨刷器骨架在40-70cm长度的橡胶雨刷条上均匀分布到挡风玻璃上,并不是简单容易做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雨刷器,该雨刷器包括:支撑该雨刷器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在该长条形骨架的中段的上方设置的与汽车的雨刷臂相连接的连接装置,以及由该长条形骨架支撑或悬挂的橡胶雨刷条,所述长条形骨架是弧形的并且具有弯曲弹性,在使用时所述弧形的凹面朝向汽车挡风玻璃,并由于所述雨刷臂的下压力,与挡风玻璃接触部位的反作用力使该雨刷器的曲率改变,使所述橡胶雨刷条的全长度与挡风玻璃相接触而可以刷去挡风玻璃上的雨水。
所述框架式长条形骨架包括1条弹性的主梁和位于该主梁下方并与该主梁大致平行的1条或2条弹性的副梁,该主梁的主体在自由状态下具有向下凹弯的特定的光滑连续曲线形,该主梁的两端符合所述曲线形的轨迹,该主梁的中段符合所述的曲线形轨迹或偏离所述的曲线形轨迹,该主梁的中段的上方或下方可分别具有上附片或下附片,该主梁与所述的上附片或下附片、以及与所述的1条或2条弹性的副梁一起、构成特定的框架结构;由所述副梁支撑或悬挂所述橡胶雨刷条;由设置在该主梁上或该主梁的下附片上的多个吊钩使该副梁与该主梁连接;
所述特定的框架结构包括选自以下之一的结构:
(1)在所述主梁的中段的下方,设置1至5段具有弯曲弹性的下附片,该下附片是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或者
(2)在所述多个吊钩上,在容纳所述副梁的槽的上方设置间隔槽,该间隔槽的间距有不同的大小,使得在该长条形骨架的中段(亦即该雨刷器的中段)该副梁与该主梁的间距与在该长条形骨架的两端的所述间距互不相同;或者
(3)在所述主梁的中段,制成1至5段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所述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的小段,该小段是弧形凹向上方的,并且在所述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或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上附片;或者
(4)在所述主梁的中段,制成1至5段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所述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的小段,该小段是基本上直线形的,并且在所述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上附片,或是在所述小段的下方设置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或者
(5)在所述主梁的中段,制成1至5段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所述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的小段,该小段是弧形凹向下方的,该小段的曲率大于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的曲率,并且在该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上附片,或是在该小段的下方设置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
本发明的雨刷器,所述特定的框架结构还包括弹性的副梁,所述副梁是位于所述主梁的下方,并且是位于同一水平并且互相平行的2条副梁,所述设置在该主梁上或该主梁的下附片上的多个吊钩是与该主梁或该下附片固定连接到一起的,并且具有从该主梁或该主梁的下附片向下延伸的2条吊钩腿,由该2条吊钩腿分别钩吊而悬起所述2条副梁,所述2条副梁的基本上全长度、连同各个吊钩腿的钩尖部分,分别嵌入所述橡胶雨刷条的左侧和右侧的沟槽中,所述吊钩腿的钩尖部分与所述副梁互相接触的部位是固定连接到一起的,或是不固定连接而可以相对滑动的。
本发明的雨刷器,在所述特定的框架结构中,在所述主梁的中段的下方,设置1段或2段或3段具有弯曲弹性的、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当所述下附片是2段或3段时,各段下附片是分段的或连成一个整体,各段下附片的始端与末端与所述主梁的下表面接触,或是所述的始端与末端之一与另一个下附片的表面接触,并且在各接触部位是焊接连接的。
本发明的雨刷器,所述的下附片具有左段、中段和右段共3段并且是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所述中段下附片的两端、左段下附片的左端和右段下附片的右端是与所述主梁的下表面接触,并且所述左段下附片的右端是与所述中段下附片的近左端部位接触,所述右段下附片的左端是与所述中段下附片的近右端部位接触。
本发明的雨刷器,所述特定的框架结构是在所述多个吊钩上、在容纳所述副梁的槽的上方设置间隔槽,所述多个吊钩的间隔槽的间距有3至5种大小(高度),使得在该长条形骨架的中段(亦即该雨刷器的中段)该副梁与该主梁的间距与该长条形骨架的两端的所述间距互不相同。
本发明的雨刷器,在所述特定的框架结构中,所述主梁的中段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并在该中段制成1段或2段或3段与该主梁一体的、弧形向上凹弯的小段,在所述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或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上附片,当所述上附片是弧形凹向下方时,该上附片的曲率等于或大于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的曲率,所述上附片的每一段的始端和末端与所述主梁或所述小段接触,并且在各接触部位是焊接连接的。
本发明的雨刷器,在所述特定的框架结构中,所述主梁的中段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并在该中段制成1段或2段或3段与该主梁一体的、基本上直线形的小段,并且在所述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上附片,或是在所述小段的下方设置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所述上附片或下附片的每一段的始端和末端与所述主梁或所述小段接触,并且在各接触部位是焊接连接的。
本发明的雨刷器,在所述特定的框架结构中,所述主梁的中段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并在该中段制成1段或2段或3段与该主梁一体的、弧形向下凹弯的小段,该小段的曲率大于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的曲率,并且在该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上附片,或是在该小段的下方设置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所述上附片或下附片的每一段的始端和末端与所述主梁或所述小段接触,并且在各接触部位是焊接连接的。
本发明的雨刷器,在所述主梁的中段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并具有所述与该主梁一体的小段的情况下,所述主梁的全长度是由多个分段在各个曲率突变的部位互相连接而成的,所述分段的数目是所述小段的数目加2,在各个分段互相连接的部位把要连接的2个端头制成能互相嵌合的手指状,互相插接嵌合并进行焊接而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雨刷器的制造方法,所述雨刷器的长条形骨架具有一条主梁,该主梁的主体的曲线形轨迹是向下凹弯的,在所述主梁的中段有1至5段直线形的、或弧形向上凹弯的、或弧形向下凹弯的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所述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轨迹的小段,该主梁的制造方法是:(1)准备宽度、厚度和弹性符合要求的长条形钢片;(2)按各段所要求的曲率,把长条形钢片轧制成所要求的弯曲曲率,或按需要保持直线形;(3)切成各段所需的长度;(4)把每一对准备互相连接的长条形钢片的两端,冲切成能互相嵌合的手指状;(5)把每一对准备互相连接的长条形钢片的互相嵌合的手指状两端,插接嵌合,然后在插接嵌合部位焊接连接;(6)进行必要的热处理和整理工序。
本发明采取特定的雨刷器结构,得到满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对雨刷器性能的一般性讨论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雨刷器对挡风玻璃的压力分布的一般性举例的示意图。
图3-a,3-b,3-c,3-d,3-e,3-f,3-g和3-h是本发明的雨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4-b,4-c,4-c1和4-d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6-a1,6-a2,6-a3,6-b和6-c和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d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案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c,8-a和8-c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案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和9-b是本发明第3、4、5实施方案的主梁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申请文件中:
1)所述雨刷器或其框架式长条形骨架的中段(区域),是指靠近雨刷器整个长度的中点的区域,或是靠近所述与汽车的雨刷臂相连接的连接装置的区域,该区域的范围在不同的场合有所不同,该范围自所述的中点起,向雨刷器的两个端头各延伸该雨刷器总长度的10%至35%;在所述中段之外,更远离该中点称为两端(区域);
2)所述雨刷器或其框架式长条形骨架的上方是指该雨刷器在使用状态下,远离挡风玻璃的一方,所述下方是指朝向挡风玻璃的一方。
3)所述该主梁在自由状态(不受外力)下具有向下凹弯的特定的光滑连续曲线轨迹。在不同情况下,该主梁的各段可以符合该轨迹,或偏离该轨迹。所述特定的曲线是指符合某种基本数学曲线,例如圆,椭圆,sin,tan,抛物线,双曲线,指数及对数曲线等等。若有两种曲线连接,则是光滑连续的。
4)关于所述主梁的主体,当该主梁的全长度都符合所述的曲线轨迹时,就是指全长度的该主梁本身;当该主梁的两端符合所述的曲线轨迹而该主梁的中段偏离该曲线轨迹时,是指所述主梁的两端连同该主梁在中段的曲线轨迹所成的整体。
5)在各附图中,为了能看清楚特征趋向,各向下和向上凹弯的弧形的曲率多数是夸大绘制的,实际实物的弯曲曲率一般没有那么大。
图3-a至图3-h说明本发明的雨刷器的总体构造特征。
图3-a表示本发明的雨刷器。它包括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和橡胶雨刷条6,以及位于长条形骨架1的中段上方的连接装置5,连接装置5供与汽车的雨刷臂相连接。把橡胶雨刷条6安装在长条形骨架1之上而成为雨刷器。此处为了看得清楚,将两者分开画出。长条形骨架1包括弹性的主梁2和位于主梁之下的弹性的副梁3,这两者大致上互相平行,在主梁2和副梁3之间有区域4(图中以涂灰色表示),区域4代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所构造的具体框架结构,在后面的附图和说明中分别详细阐明。
由此处的区域4示意本发明的一项基本特征:即由所述主梁本身,或先将所述主梁进行结构改变,然后和副梁3形成所述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可以是:(1)在主梁2的中段附加若干段下附片或上附片而成为改变后的主梁,然后与副梁3一起构成所述的框架结构;(2)或者不设下附片或上附片而只是由主梁2本身和副梁3变化二者之间不同部位的间距而形成所述的框架结构;(3)或者把主梁2的中段改制成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轨迹的若干段小段,然后附加下附片或上附片而成为改变后的主梁,然后再与副梁3一起构成所述的框架结构。
橡胶雨刷条6上有沟槽60,见图3-h的说明。安装后,副梁3的基本上全长度是嵌入到橡胶雨刷条6的沟槽60之中而把橡胶雨刷条6吊起(或托起)。
通常,一个完整的雨刷器还包括位于长条形骨架1两端的端帽和位于长条形骨架1上方的风挡片(一般是左右方各一个,有时端帽和风挡片两者合制成一件,然后左右方各安装一个),这些部件属于已知技术,图中未示出。
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制成弧形的,其弧形的弯曲曲率一般是大于汽车挡风玻璃的弯曲曲率,在使用时由于雨刷臂的向下压力,使雨刷器的弧形凹面压向汽车挡风玻璃,橡胶雨刷条6与挡风玻璃接触。由于挡风玻璃的反作用力,使雨刷器从其两端起被向上托而曲率减小,减小到其整体接近挡风玻璃的曲率而使橡胶雨刷条的全长度与挡风玻璃相接触,从而可以刷去挡风玻璃上的雨水。
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具有的弯曲弹性如何,特别是沿该长条形骨架长度的弯曲弹性分布,尤其是在中段被压向挡风玻璃的情况下,从中段起向两端延伸到不同部位的弯曲弹性分布情况,对于雨刷器的刷雨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弯曲弹性分布均匀,可使压力分布均匀。本发明就是在主梁2和副梁3之间的区域4设计各种框架结构,使得在雨刷器中段上方的连接装置5所受到的向下压力能在雨刷器的橡胶雨刷条6的全长度上均匀地分布,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图3-b是图3-a中的A-A视图。表示在主梁2的多个位置开出一对孔29,使悬吊副梁3的吊钩(31,32)的两条吊钩腿在该处下伸。图3-c是图3-a中的A’-A’视图。表示已把吊钩31或32的两条吊钩腿在该处穿过,通常在该处是以焊接法固定。从后面的图中还可看到,在有些情况下,吊钩31不是附装在主梁上,而是附装在主梁的下附片上。另外,吊钩(31,32)与主梁或其下附片的连接固定也可采用非焊接的其他方式,图中未示出。
图3-d以长条形骨架的纵向表示吊钩31已挂在主梁2上,两条吊钩腿35下伸到主梁2之下,准备由它的钩尖37悬吊副梁3(同时由副梁3托起橡胶雨刷条6)。图3-e与图3-d相似,但表示把吊钩32挂在主梁2上,两条吊钩腿35’连同其钩尖37下伸到主梁2之下,两条吊钩腿35’处的容纳所述副梁的槽的上方有间隔槽36,制造间隔槽36时,按需要制造成不同的间距大小(在该图中是不同的高度),用以调节主梁2与副梁3之间的间距大小。
图3-f表示图3-a中的B-B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雨刷器的一个剖面。包括长条形骨架1和橡胶雨刷条6的剖面和被看到的长条形骨架中段上方(连接到主梁2之上)的连接装置5。图3-f中使用的吊钩是吊钩31,它的两条吊钩腿35把两条副梁3和一条橡胶雨刷条6一起悬吊。图3-g表示图3-a中的B’-B’剖视图,图3-g与图3-f相似,但改为将吊钩32挂在主梁2上,它的两条吊钩腿35’把两条副梁3和一条橡胶雨刷条6一起悬吊,从而两条吊钩腿35’的上方具有调节间距的间隔槽36。
图3-h单独表示橡胶雨刷条6的横断面,它的上部的左右两侧有一对沟槽60,使吊钩腿35或35’的钩尖37连同一对副梁3嵌入到沟槽60中,从而由吊钩31或32的钩尖37吊起副梁3,再由副梁3托起橡胶雨刷条6最上层的左右侧翼片59而实现对橡胶雨刷条6的悬吊和固定。
以上图3-a至图3-h阐明本发明的雨刷器的基本构造,只有主梁2和副梁3之间的框架区域4尚未举例说明,由以下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加以阐明。
实施方案1(图4-a,4-b,4-c,4-c1和4-d)
图4-a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1的基本形式,它是长条形骨架11的侧视图,包括它的中段和右端,由于长条形骨架是左右对称结构,左端和右端完全相同,略去左端未画出。在此图中,弹性的主梁2的中段是符合所述的曲线轨迹的情况。标号21是主梁2下方的下附片。下附片21和主梁2相似,也是用弹性金属片制成,也制成弧形,但它的凹面向上,与主梁2的弧形凹面相对,两者之间产生间距。实际上,主梁2和下附片21的曲率都不大,两者之间的间距也没有图中所表现的那么大,这里是为了能看清楚特征而采用夸张画法,以下的图中也有类似情况。标号41表示下附片21和主梁2的接触位置,在该处焊接固定。标号31是前述的吊钩,它挂在主梁2上,伸下来的一对吊钩腿由钩尖37悬吊起在同一水平互相平行的一对副梁3。可见到当副梁3是恰在下附片21之下时(在中段),是把吊钩31安装在下附片21上,而不是安装在主梁2上,以下的图中也有类似情况。在每个吊钩31处,副梁3和相应位置的主梁2或下附片21都有一点点距离,是预留的空间,准备嵌入橡胶雨刷条6上部的侧翼片59而同时悬吊起橡胶雨刷条6。还应看到,不同位置所用的吊钩31是选用不同高度(不同下垂度)的吊钩,以不同高度的吊钩31来适应不同位置所需要的不同间距。
由于在弹性的主梁2的中段下方安装了下附片21,使主梁的弹性分布变化,从而使整个长条形骨架的弹性分布变化。在具体的设计中,调节下附片21的长度、宽度、厚度、弧形曲率和使用的材料(的弹性),就可以找到最适宜的条件,使得整个长条形骨架的弹性分布最合理,从而使得沿长条形骨架整个长度的压力分布最合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4-b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1的长条形骨架的另一形式,长条形骨架12的主梁2的中段下方安装了下附片22。下附片22是2段凹向上方的弧形,从而调节长条形骨架的弹性分布有灵活的条件。图中所示的结构与图4-a相似,不再重复阐述。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4-c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1的长条形骨架的又一形式,长条形骨架13的主梁2的中段下方安装了下附片23。下附片23是3段凹向上方的弧形,从而调节长条形骨架的弹性分布有更为灵活的条件。图中所示的结构与图4-a和4-b相似,不再重复阐述。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4-c1表示图4-c所示形式的变化方式。在图4-c1中,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3-1与图4-c的长条形骨架13相似,下附片123有左段、中段和右段共3段,其中中段下附片的两端都是与主梁2的下表面相接,左段下附片的左端仍与主梁2的下表面相接,不同处是左段下附片的右端与中段下附片的靠近左端部位相接,右段下附片的右端仍与主梁2的下表面相接,不同处是右段下附片的左端与中段下附片的靠近右端部位相接。这样,主梁2与3段有上述交叠方式的下附片123相连接,形成独特的框架结构。图中其余标号含义同前。
图4-d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1的长条形骨架的又另一形式,长条形骨架18的结构与图4-a的长条形骨架11相似,不同之处是在主梁2的中段下方安装了下附片24,下附片24的弯曲曲率极小,接近或等于直线,说不上是凹向上方或下方。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下附片24容易制备,但仍可得到合要求的效果。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类似图4-d的方式,下附片24也可以像图4-b和4-c那样有2段或3段,也同样可以实施,此处图中省略,未示出。或者参照图4-c1那样,使3段下附片24仿照图4-c1的3段下附片123那样交叠,也同样可以实施,此处图中省略,未示出。
本实施方案的下附片(21、22、23、24、123等等)可以是1段的或多段的,一般最多可达到5段,再多段将会不方便或不经济。
在本实施方案1中,所述吊钩的数目一般可由4个至16个,视雨刷器的长度和具体设计安排而定。在以下的实施方案2、3、4和5中,吊钩的数目与此相仿。
在各个吊钩悬吊起弹性的副梁3而使钩尖37与副梁3接触的部位,两者可以是焊接到一起的,或者是不焊接而可以相对滑动的;或者在多个吊钩中一部分焊接,另一部分不焊接。其目的也是为了调节整个雨刷器的框架结构的压力分布,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在以下的实施方案2、3、4和5中,焊接或不焊接的情况与此相仿。
实施方案2(图5)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2的长条形骨架14。在此图中,弹性的主梁2的中段是符合所述的曲线轨迹的情况。此实施方案的长条形骨架不使用下附片或上附片,而是用吊钩32来调节主梁2和副梁3之间的间距。所用的吊钩32如前述图3-e和图3-g所示,它们的间隔槽36的间隔有不同大小(高度),例如,在中段可以用大间隔的吊钩,越向两端移动,使用越小间隔的吊钩32,在最端部可能要用没有间隔槽的吊钩,也就是使用吊钩31。如此,则可以使得主梁2和副梁3之间的间距在主梁2的中段(亦即长条形骨架的中段,或整个雨刷器的中段)比较大,移向两端则间距逐渐减小,从而产生框架结构的效果,实现本发明的基本技术特征。当然,主梁2和副梁3之间的间距也可以采用其它变化方式,此处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各个吊钩的钩尖37悬吊起副梁3而与副梁3接触的部位,有可能需要把两者焊接到一起,或者其中一部分需要把两者焊接到一起,使主梁2和副梁3之间形成框架结构,用以调节沿长条形骨架长度的弹性分布,从而使得沿长条形骨架整个长度的压力分布最合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实施方案3
图6-a,6-a1,6-a2,6-a3,6-b和6-c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3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5、15-1、15-2、15-3、16和17。
图6-a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3的基本形式,它是长条形骨架15的侧视图,在图6-a中,标号72是它的主梁。在此图中,弹性的主梁72的中段是不符合而偏离所述的曲线轨迹的情况。主梁72的整体走向仍是凹向下方的弧形,但是它的中段是与之成为整体的一部分的小段68。图6-a所示的长条形骨架15具有1个小段68。小段68的宽度、厚度和弹性与弹性主梁72的主体段通常是基本一致(但也可以有例外),但它的弯曲曲率与主体段相同或不同,特别是小段68的弯曲方向与主体段相反,也就是凹向上方,而与主体段的弧弯相背,使主梁72在中段成为不连续的曲率有突变的形状。与此同时,在主梁72的中段,也就是由于小段68的向下弯而有下凹的部分,由上附片63把主梁72的整体走向的弧线补足,由上附片63使主梁72的外观成为向下凹弯的连续弧线,也就是上附片63的曲率和弹性主梁72的曲率一致。上附片63的宽度、厚度和弹性与弹性主梁72可以相同或不同。标号42是上附片63与弹性主梁72的2个接触点,以焊接连接而固定。
可以看到,在本实施方案中,连接装置5是连接到上附片63上,然后与汽车的雨刷臂的端头连接,(其后的图6-b和图6-c中与此相同,分别连接到上附片64和65上)。各个吊钩31是附装在主梁72的主体段或小段68上,用以悬吊一对副梁3,同时悬吊橡胶雨刷条6(其后的图6-b和图6-c中,主梁82和92的情况与此相似)。
由于主梁72在其中段的小段68使曲率突变,以及一段上附片63的作用,使得整个长条形骨架的弹性分布变化。在具体的设计中,调节小段68的长度和曲率,连同调节上附片63的宽度、厚度和使用的材料(的弹性),就可以找到最适宜的条件,使得整个长条形骨架的弹性分布最合理,进而使得沿长条形骨架整个长度的压力分布最合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在各个吊钩悬吊起副梁3而使吊钩尖37与副梁3接触的部位,两者可以是焊接到一起的,或者是不焊接而可以相对滑动的;或者在多个吊钩中一部分焊接,另一部分不焊接。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6-a1是图6-a所表示的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之一,图中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5-1与图6-a的长条形骨架15相似,不同之处是图6-a的上附片63改为图中的上附片163。上附片163没有凹向上或凹向下的弧弯,是基本上直线形的。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6-a2是图6-a所表示的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之二,图中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5-2与图6-a或图6-a1的长条形骨架15或15-1相似,不同之处是图中的上附片改为弧弯凹向上方的上附片263。很明显,上附片263的曲率要比同样也是凹向上方的小段68的曲率小一些,方可完成构形。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6-a3是图6-a所表示的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之三,图中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5-3与图6-a或图6-a1或图6-a2的长条形骨架15或15-1或15-2相似,不同之处是图中的上附片改为弧弯凹向下方的上附片363。上附片363的曲率与主梁72在该处的曲线轨迹的曲率相比,可以相同,可以略小一些,也可以大一些,都可以完成构形。当上附片363的曲率与主梁72在该处的曲线轨迹的曲率相同时,上附片363将与图6-a的上附片63相同,而长条形骨架15-3将与图6-a的长条形骨架15完全相同。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6-b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3的长条形骨架的另一形式,长条形骨架16与图6-a的长条形骨架15相似,不同处是它的主梁82的中段具有2段小段68,使弹性主梁82具有2段弧形突变而向上凹弯的小段68但整体弧形走向仍是向下凹弯的。在2段弧形向上凹弯的小段68之上,是覆盖2个小段68的上附片64,使弹性主梁82的外观成为向下凹弯的连续弧线。标号42是上附片64与主梁82的接触点,以焊接连接而固定。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6-c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3的长条形骨架的又一形式,长条形骨架17与图6-a和图6-b的长条形骨架(15,16)相似,不同处是它的主梁92的中段具有3段小段68,使主梁92具有3段弧形突变而向上凹弯的小段68但整体弧形走向仍是向下凹弯的。在3段弧形向上凹弯的小段68之上,是覆盖3个小段68的上附片65,使主梁92的外观成为向下凹弯的连续弧线。标号42是上附片65与主梁92的接触点,以焊接连接而固定。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从图6-b和图6-c的具有2个或3个小段68的情况出发,也可以参照图6-a1,图6-a2和图6-a3的方式,在各个小段之上,分别采用直线形的上附片163,弧形凹向上方的附片263,或是弧形凹向下方的附片363,都可以完成构形,此处图中从略,未示出。
本实施方案所用的小段68可以是1段的或多段的,一般最多可达到5段,再多段将会不方便或不经济。
实施方案4
图6-d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4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9。长条形骨架19与图6-a的长条形骨架15相似,不同处是它的主梁102的中段具有1段小段69,小段69的弯曲曲率极小,接近或等于直线形,说不上是凹向上方或下方。图中所示的上附片66的弧形的向下弯曲曲率较大,大于主梁102在该处的曲线轨迹的曲率,但也可以是上附片的弧形的弯曲曲率等于或略小于主梁102在该处的曲线轨迹的曲率,图中未示出。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小段69容易制备,但仍可得到合要求的效果。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参照图6-d的方式,也可以构造成类似图6-b和图6-c的具有2段或3段小段但采用直线形小段69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也是可以实施的,此处图中从略,未示出。
在本实施方案4中,把图6-d中的位于小段69上方的上附片66改变为位于小段69下方的下附片,同时使该下附片的弧形凹向上方,也是可以实施的,此处图中从略,未示出。再参照图6-b和图6-c但改为具有2段或3段直线形小段69的方式,还可以构造出具有2段或3段小段69而采用凹向上方的下附片的框架结构,此处图中从略,未示出。
本实施方案所用的小段69可以是1段的或多段的,一般最多可达到5段,再多段将会不方便或不经济。
实施方案5(图7-a,7-c,8-a和8-c)
图7-a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5的基本形式,它是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5a的侧视图,在图7-a中,标号72a是它的主梁。在此图中,弹性的主梁72a的中段是不符合而偏离所述的曲线轨迹的情况。主梁72a的整体走向仍是凹向下方的弧形,但是它的中段是与之成为整体的一部分的小段68a。小段68a也是弧形凹向下方,但小段68a的弯曲曲率比主梁72a中段的曲线轨迹的曲率更大些,形成曲率突变。在小段68a之上,设置上附片63a,上附片63a的弧形凹向下方,并且曲率大于小段68a的曲率,这样,与其下的副梁3一起,形成本发明所要求的框架结构。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图7-c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5的另一形式,它是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7a的侧视图。在图7-c中,标号92a是主梁,它的中段是不符合而偏离所述的曲线轨迹的情况。在其中段设置的弧形凹向下方的小段68c有3段。在每一个小段68c的上方,设置上附片65a,共3段。很明显,上附片65a也是凹向下方的,并且上附片65a的曲率要大于小段68c的曲率,这样来构成本发明所要求的框架结构。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
参照图7-a和图7-c,也可以实施具有2段小段和2段上附片的相似框架结构,此处图中从略,未示出。
图8-a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5的又一形式,它是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5b的侧视图。图8-a所示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和图7-a所示的15a相似,不同之处是把15a中的向下凹弯的上附片63a改为图中的向上凹弯的下附片63b,同时连接装置5改为设置在小段68a上。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还可看到,向上凹弯的下附片63b也可以改成直线形的,或是稍有向下凹弯,也是可以实施的,此处图中从略,未示出。
图8-c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5的又另一形式,它是框架式长条形骨架17b的侧视图。图8-c所示的框架式长条形骨架和图7-c所示的17a相似,不同之处是把17a中的向下凹弯的各个上附片65a改为图中的向上凹弯的下附片65b,同时连接装置5改为设置在小段68c上。图中其余标号的含义同前。还可看到,向上凹弯的各个下附片65b也可以改成直线形的,或是稍有向下凹弯,也是可以实施的,此处图中从略,未示出。
参照图8-a和图8-c,也可以实施具有2段小段和2段下附片的相似框架结构,此处图中从略,未示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3,4和5中,弹性的主梁72(或72a,82,92,92a,102)的弧形曲率有两次或更多次方向的突变(由于在中段设置小段68,68a,68c和69),因此其加工制造有一定难度。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是采用多段连成一体的方式,在每个弧形曲率有方向突变的位置进行焊接连接,如图7-a和图7-b所示。
在图7-a中,在准备连接的两段材料2a和2b的端部制成(冲切成)图中所示的可以互相严密嵌合的手指状(或锯齿状)61和62,然后按该处两个对向的箭头所示进行嵌插。嵌插后如图7-b所示,标号63表示嵌插的接头,在该处焊接,成为牢固的接头。再经过必要的热处理和整理工序,成为图中所示的弹性主梁72(或82,92)。其制造方法的特征是:(1)准备宽度、厚度和弹性符合要求的长条形钢片;(2)按各段所要求的曲率,把长条形钢片轧制成所要求的弯曲曲率,或按需要保持直线形;(3)切成各段所需的长度;(4)把每一对准备互相连接的长条形钢片的两端,冲切成能互相嵌合的手指状;(5)把每一对准备互相连接的长条形钢片的互相嵌合的手指状两端,插接嵌合,然后在插接嵌合部位焊接连接;(6)进行必要的热处理和整理工序。
采用本方法,弹性的主梁和小段若是用同一材料,并且宽度和厚度相同,则比较容易完成加工。若是所用材料不同,或是用同一材料而宽度和厚度不同,则需要有充分技术准备,也可完成加工。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用雨刷器,该雨刷器包括:支撑该雨刷器的框架式的长条形骨架,在该长条形骨架的中段的上方设置的与汽车的雨刷臂相连接的连接装置,以及由该长条形骨架支撑的橡胶雨刷条,所述长条形骨架是弧形的并且具有弯曲弹性,在使用时所述弧形的凹面朝向汽车挡风玻璃,并由于所述雨刷臂的下压力,与挡风玻璃接触部位的反作用力使该雨刷器的曲率改变,使所述橡胶雨刷条的全长度与挡风玻璃相接触而可以刷去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其特征是:
所述框架式的长条形骨架包括1条弹性的主梁和位于该主梁下方并与该主梁大致平行的1条或2条弹性的副梁,该主梁在自由状态下具有向下凹弯的曲线形的轨迹,该主梁的两端符合所述曲线形的轨迹,该主梁的中段符合所述的曲线形轨迹或偏离所述的曲线形轨迹,由所述副梁支撑所述橡胶雨刷条;由设置在该主梁上的多个吊钩使该副梁与该主梁连接;所述框架式的长条形骨架还具有选自下列其一的结构:(1)在所述主梁的中段的下方,设置1至5段具有弯曲弹性的下附片,该下附片是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2)在所述多个吊钩上,在容纳所述副梁的槽的上方设置间隔槽,该间隔槽的间距有不同的大小,使得在该长条形骨架的中段该副梁与该主梁的间距与在该长条形骨架的两端的所述间距互不相同;(3)在所述主梁的中段,制成1至3段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所述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的小段,该小段是弧形凹向上方的,并且在所述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或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上附片;(4)在所述主梁的中段,制成1至3段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所述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的小段,该小段是基本上直线形的,并且在所述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上附片,或是在所述小段的下方设置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以及(5)在所述主梁的中段,制成1至3段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所述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的小段,该小段是弧形凹向下方的,该小段的曲率大于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的曲率,并且在该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上附片,或是在该小段的下方设置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雨刷器,其中,所述框架式长条形骨架的弹性的副梁是位于所述主梁的下方,并且是位于同一水平并且互相平行的2条副梁,所述设置在该主梁上的多个吊钩是与该主梁固定连接到一起的,并且具有从该主梁向下延伸的2条吊钩腿,由该2条吊钩腿分别钩吊而支撑所述2条副梁,所述2条副梁的基本上全长度、连同各个吊钩腿的钩尖部分,分别嵌入所述橡胶雨刷条的左侧和右侧的沟槽中。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雨刷器,其中,在所述框架式长条形骨架中,在所述主梁的中段的下方,设置1段或2段或3段具有弯曲弹性的、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当所述下附片是2段或3段时,各段下附片是分段的或连成一个整体,各段下附片的始端与末端与所述主梁的下表面接触,或是所述的始端与末端之一与另一个下附片的表面接触,并且在各接触部位是焊接连接的。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雨刷器,其中,所述的下附片具有左段、中段和右段共3段并且是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所述中段下附片的两端、左段下附片的左端和右段下附片的右端是与所述主梁的下表面接触,并且所述左段下附片的右端是与所述中段下附片的近左端部位接触,所述右段下附片的左端是与所述中段下附片的近右端部位接触。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雨刷器,其中,所述框架式长条形骨架是在所述多个吊钩上、在容纳所述副梁的槽的上方设置间隔槽,所述多个吊钩的间隔槽的间距有3至5种大小,使得在该长条形骨架的中段,该副梁与该主梁的间距与该长条形骨架的两端的所述间距互不相同。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雨刷器,其中,在所述框架式长条形骨架中,所述主梁的中段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并在该中段制成1段或2段或3段与该主梁一体的、弧形向上凹弯的小段,在所述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或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上附片,当所述上附片是弧形凹向下方时,该上附片的曲率等于或大于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的曲率,所述上附片的每一段的始端和末端与所述主梁或所述小段接触,并且在各接触部位是焊接连接的。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雨刷器,其中,在所述框架式长条形骨架中,所述主梁的中段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并在该中段制成1段或2段或3段与该主梁一体的、基本上直线形的小段,并且在所述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上附片,或是在所述小段的下方设置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所述上附片或下附片的每一段的始端和末端与所述主梁或所述小段接触,并且在各接触部位是焊接连接的。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雨刷器,其中,在所述框架式长条形骨架中,所述主梁的中段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并在该中段制成1段或2段或3段与该主梁一体的、弧形向下凹弯的小段,该小段的曲率大于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的曲率,并且在该小段的上方设置弧形凹向下方的上附片,或是在该小段的下方设置直线形的或弧形凹向上方的下附片,所述上附片或下附片的每一段的始端和末端与所述主梁或所述小段接触,并且在各接触部位是焊接连接的。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雨刷器,其中,在所述主梁的中段偏离该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并具有所述与该主梁一体的小段的情况下,所述主梁的全长度是由多个分段在各个曲率突变的部位互相连接而成的,所述分段的数目是所述小段的数目加2,在各个分段互相连接的部位把要连接的2个端头制成能互相嵌合的手指状,互相插接嵌合并进行焊接而成。
10.一种制造汽车用雨刷器的方法,所述雨刷器的长条形骨架具有一条主梁,该主梁的主体的曲线形的轨迹是向下凹弯的,在所述主梁的中段有1至3段直线形的、或弧形向上凹弯的、或弧形向下凹弯的与该主梁一体但偏离所述主梁在该处的曲线形的轨迹的小段,该主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1)准备宽度、厚度和弹性符合要求的长条形钢片;(2)按各段所要求的曲率,把长条形钢片轧制成所要求的弯曲曲率,或按需要保持直线形;(3)切成各段所需的长度;(4)把每一对准备互相连接的长条形钢片的两端,冲切成能互相嵌合的手指状;(5)把每一对准备互相连接的长条形钢片的互相嵌合的手指状两端,插接嵌合,然后在插接嵌合部位焊接连接;(6)进行热处理和整理工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29549.7A CN102416930B (zh) | 2011-05-19 | 2011-05-19 | 汽车用雨刷器及其制造方法 |
CA2789534A CA2789534C (en) | 2011-05-19 | 2012-02-06 | Wiper bla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13/700,810 US9150197B2 (en) | 2011-05-19 | 2012-02-06 | Wiper bla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PCT/CN2012/070895 WO2012155542A1 (zh) | 2011-05-19 | 2012-02-06 | 雨刷器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29549.7A CN102416930B (zh) | 2011-05-19 | 2011-05-19 | 汽车用雨刷器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6930A CN102416930A (zh) | 2012-04-18 |
CN102416930B true CN102416930B (zh) | 2014-02-26 |
Family
ID=45941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2954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6930B (zh) | 2011-05-19 | 2011-05-19 | 汽车用雨刷器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169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17902B (zh) * | 2018-08-06 | 2023-10-31 | 长沙学院 | 一种无骨雨刷卡槽钢片穿套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36749A (en) * | 1990-02-15 | 1992-08-11 | Andre Lukaszewski | Glass wiper blade of great suppleness, particularly for very curved windows of automotive vehicles |
CN1206377A (zh) * | 1996-11-02 | 1999-01-27 | 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 汽车车窗雨刷器 |
CN1335815A (zh) * | 1999-10-28 | 2002-02-13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机动车玻璃刮水装置 |
US6779661B1 (en) * | 1999-10-28 | 2004-08-24 | Robert Bosch Gmbh | Packing unit for a vehicle windscreen wiper blade which is at least partly located therein |
CN201484362U (zh) * | 2009-09-17 | 2010-05-26 | 殷小恒 | 一种汽车雨刷 |
CN201646657U (zh) * | 2010-04-03 | 2010-11-24 | 罗向东 | 一种新型雨刷结构 |
CN201745546U (zh) * | 2010-06-17 | 2011-02-16 | 东莞市海睿亨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 隐匿式雨刷 |
CN202193058U (zh) * | 2011-05-19 | 2012-04-18 | 汪玉华 | 汽车用雨刷器 |
-
2011
- 2011-05-19 CN CN201110129549.7A patent/CN10241693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36749A (en) * | 1990-02-15 | 1992-08-11 | Andre Lukaszewski | Glass wiper blade of great suppleness, particularly for very curved windows of automotive vehicles |
CN1206377A (zh) * | 1996-11-02 | 1999-01-27 | 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 汽车车窗雨刷器 |
CN1335815A (zh) * | 1999-10-28 | 2002-02-13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机动车玻璃刮水装置 |
US6779661B1 (en) * | 1999-10-28 | 2004-08-24 | Robert Bosch Gmbh | Packing unit for a vehicle windscreen wiper blade which is at least partly located therein |
CN201484362U (zh) * | 2009-09-17 | 2010-05-26 | 殷小恒 | 一种汽车雨刷 |
CN201646657U (zh) * | 2010-04-03 | 2010-11-24 | 罗向东 | 一种新型雨刷结构 |
CN201745546U (zh) * | 2010-06-17 | 2011-02-16 | 东莞市海睿亨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 隐匿式雨刷 |
CN202193058U (zh) * | 2011-05-19 | 2012-04-18 | 汪玉华 | 汽车用雨刷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6930A (zh) | 2012-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71191A (zh) | 梁片式风挡刮水器组件 | |
CN102416930B (zh) | 汽车用雨刷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106937U (zh) | 雨刷器 | |
CN104826824A (zh) | 布辊式塑料大棚棚顶清洗装置 | |
CN202193058U (zh) | 汽车用雨刷器 | |
CN205012220U (zh) | 桥梁检查维修装置 | |
JP2013049422A (ja) | ワイパブレード | |
CN110560364A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砂石筛选装置 | |
CN102416931B (zh) | 雨刷器 | |
US9150197B2 (en) | Wiper bla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08498641U (zh) | 一种用于电杆爬杆机器人的夹紧机构 | |
CN104775145A (zh) | 一种轮毂涂装电泳挂具 | |
CN206873258U (zh) | 公路路面微起拱振捣整平装置 | |
EP2497674A3 (de) | Stromabnehmer | |
CN209227372U (zh) | 公路桥梁伸缩缝 | |
CN209398722U (zh) | 一种可调节厚度的电缆相位连接器用垫片 | |
CN105517856A (zh) | 用于车辆的玻璃刮水设备、玻璃刮水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制造玻璃刮水设备的模块构件 | |
CN216355754U (zh) | 一种热浸锌电缆桥架 | |
EP2484416B1 (en) | Fun park attraction | |
KR20170077570A (ko) | 차량 바퀴의 돌기와 맞물리는 다수의 홈을 구비하는 모노레일 시스템 | |
CN106660518A (zh) | 用于雨刷器的固定装置 | |
CN205466117U (zh) | 一种用于客车灯带型材放置的工装 | |
CN208607847U (zh) |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车间用移动警示牌 | |
CN201141201Y (zh) | 抹灰机抹灰板装置 | |
CN219425287U (zh) | 一种方形风管生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