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411201A - 内视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视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1201A
CN102411201A CN2010102906224A CN201010290622A CN102411201A CN 102411201 A CN102411201 A CN 102411201A CN 2010102906224 A CN2010102906224 A CN 2010102906224A CN 201010290622 A CN201010290622 A CN 201010290622A CN 102411201 A CN102411201 A CN 102411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endoscope apparatus
image signal
flexible circuit
grip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06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松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cal Intubati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dical Intubat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cal Intubati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edical Intubat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906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12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1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1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内视镜装置,其包含一管体、一盖体、一第一影像撷取模组、一第二影像撷取模组及一连接管。其中,第一影像撷取模组以一第一视角撷取影像,第二影像撷取模组则以一第二视角撷取影像。管体内设有一第一软性电路板,而连接管内则设有一第二软性电路板,管体与连接管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及第二软性电路板焊接后连接,用以传递由第一影像撷取模组及第二影像撷取模组所撷取的影像画面。上述内视镜装置可通过以不同的角度撷取影像,藉此可提高以内视镜装置观察待测物的便利性;并且可通过多件式组合的方式,藉此可解决小管径的内视镜装置不易组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内视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内视镜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双视角及小管径的内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内视镜装置的插入部多为使用一体成型的管体容置电路板并连接影像撷取模组及发光模组,然而,在内视镜的管径越往小尺寸发展的同时,现有的内视镜随即遇到了越来越难以组装电路板、影像撷取模组及发光模组的问题,特别是在以双视角撷取影像的内视镜装置,由于其结构复杂度又较单视角内视镜要高,故在往小尺寸发展的同时,其所遇到的困难又更高了。因此,在内视镜管径的需求越来越严苛之时,提供一种适用于小管径的双视角,乃至多视角的内视镜装置,就显得相当急迫且重要了。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视镜装置,以解决小管径双视角内视镜组装不易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内视镜装置,其包含一管体、一盖体、一第一影像撷取模组、一第一软性电路板及一第二影像撷取模组。其中,接近管体一端的一侧设有一缺口,而盖体则设于管体的缺口上,且具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且管体的一端更连接一容置部;第一影像撷取模组设于容置部的内部,其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装置、一第一透镜及一第一影像传感器,第一发光装置发出光线照射一物体,而第一透镜则以一第一视角收集物体所反射出的一反射光线,至于第一影像传感器则被设置面对第一透镜及第一发光装置的一侧,用以接收反射光线并根据反射光线提供一第一影像讯号;第二影像撷取模组则设于管体的内部及盖体的下方并连结第一软性电路板,其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装置、一第二透镜及一第二影像传感器,第二发光装置设于第一开孔的下方并发出光线照射物体,第二透镜则设于第二开孔的下方且以一第二视角收集物体所反射出的另一反射光线,而第二影像传感器则设置面对第二透镜及第二发光装置的一侧,用以接收另一反射光线并根据另一反射光线提供一第二影像讯号;第一软性电路板设于管体内部并连接第一影像撷取模组及第二影像撷取模组。
其中,内视镜装置进一步更包含一连接管及一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管体的另一端,且连接管的一端的管径不同于另一端的管径,且连接管内部设置有第二软性电路板;其中,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管的一端即连结管体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更设有一切换模组,用以切换输出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至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
其中,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软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且所述软管内更设有至少一导线,所述的至少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并传输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其中,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其中,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具有多个指示灯号并连接所述的至少一导线,且所述切换器设于所述软管上并位于所述连结管及握持部之间,用以控制所述切换模组。
其中,所述握持部更包含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握持部的内部,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至少一导线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其中,所述握持部更包含一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于所述握持部之上,且所述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而显示所述第一视角的影像或第二视角的影像。
其中,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更设有一切换模组,用以切换输出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其中,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软管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且所述软管内更设有至少一导线,所述的至少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并传输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其中,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管体连接。
其中,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具有多个指示灯号并连接所述的至少一导线,且所述切换器设于所述软管上并位于所述管体及握持部之间,用以控制所述切换模组。
其中,所述握持部更包含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握持部的内部,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至少一导线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其中,所述握持部更包含一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于所述握持部之上,且所述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而显示所述第一视角的影像或第二视角的影像。
承上所述,依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
(1)此内视镜装置可通过以不同的角度撷取影像,藉此可提高以内视镜装置观察待测物的便利性。
(2)此内视镜装置可通过多件式组合的方式,藉此可解决小管径的内视镜装置不易组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管体及连接组合的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管体及连接组合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一较佳使用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管体的另一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内视镜装置;         10:管体;
100:缺口;             101:容置部;
11:盖体;              110:第一开孔;
111:第二开孔;         12:第一影像撷取模组;
120:第一发光装置;     121:第一透镜;
122:第一影像传感器;   13:第一软性电路板;
130:切换模组;         14:第二影像撷取模组;
140:第二发光装置;     141:第二透镜;
142:第二影像传感器;   15:连接管;
16:第二软性电路板;    17:软管;
170:导线;             18:握持部;
180:印刷电路板;       181:显示单元;
19:切换器;            190、191:指示灯号;
20、22:光线;          21、23:反射光线;
4:使用者;             3、5、6: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爆炸图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1,其包含一管体10、一盖体11、一第一影像撷取模组12、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3、一第二影像撷取模组14、一连接管15及一第二软性电路板16。其中,接近管体10一端的一侧设有一缺口100,且管体10的一端连接一容置部101,而盖体11则设于管体10的缺口100上,且盖体11的截面呈圆弧状以配合管体10,并具有一第一开孔110及一第二开孔111;第一影像撷取模组12设于容置部101的内部,其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装置120、一第一透镜121及一第一影像传感器122,第一发光装置120发出光线20照射一物体3,而第一透镜121则以一第一视角收集物体3所反射出的一反射光线21,至于第一影像传感器122则被设置面对第一透镜121及第一发光装置120的一侧,用以接收反射光线21并根据反射光线21提供一第一影像讯号;第二影像撷取模组14则设于管体10的内部及盖体11的下方并连结第一软性电路板13,其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装置140、一第二透镜141及一第二影像传感器142,第二发光装置140设于第一开孔110的下方并发出光线21照射物体,第二透镜141则设于第二开孔111的下方且以一第二视角收集物体3所反射出的另一反射光线23,而第二影像传感器142则设置面对第二透镜141及第二发光装置140的一侧,用以接收另一反射光线23并根据另一反射光线23提供一第二影像讯号;第一软性电路板13设于管体10内部并连接第一影像撷取模组12及第二影像撷取模组14;连接管15的一端连接管体10的另一端,且连接管15一端的管径不同于另一端的管径,且连接管15内部设置有第二软性电路板16;其中,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13连接第二软性电路板16,连接管15一端即连结管体10的另一端。
另外,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21及第二透镜141可为凸透镜、凹透镜或凹凸透镜的并合;第一软性电路板13更设有一切换模组130,用以切换输出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至第二软性电路板16;第一发光装置120及第二发光装置140则可为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且第一发光装置120及第二发光装置140可照射出白光、红光、蓝光、红外光或紫外光等光线;而第一影像传感器122及第二影像传感器142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或感光耦合组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管体及连接组合的一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软性电路板13连接第二软性电路板16的方式为令第一软性电路板13凸出管体10且第二软性电路板16凸出连接管15后以对黏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再以S形的方式塞入管体10中;而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软性电路板13连接第二软性电路板16后则是以U型的方式塞入管体10中。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1更包含一软管17、一握持部18及一切换器19。其中,软管17与连接管15的另一端连接,且软管17内更设有至少一导线170,导线170连接第二软性电路板16,并传输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握持部18通过软管17与连接管15连接,且包含一印刷电路板180及一显示单元181,印刷电路板180设于握持部18的内部,且印刷电路板180通过导线170与第二软性电路板16连接,用以接收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显示单元181则设于握持部18之上,且显示单元181连接印刷电路板180以接收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而显示第一视角的影像或第二视角的影像。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81可为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另外,切换器19具有多个指示灯号190、191并连接至少一导线170,且切换器19设于软管17上并位于连结管15及握持部18之间,用以控制切换模组130。
为了解释本发明的使用方法,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7。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使用方式示意图,若使用者4欲以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1观察一深度较浅的待测物体5的内部时,即可将切换器19至管体10之间的软管17卷起,并以一手持握软管17进而将管体10塞入待测物体5的内部,且令一手握住握持部18。此时,第一发光装置120及第二发光装置140同时亮起(也可以选择性的亮其中一个),而第一透镜121则以第一视角收集物体5所反射出的反射光线并传给第一影像传感器122,第一影像传感器122接收反射光线21后便根据反射光线21提供第一影像讯号至第一软性电路板13;第二透镜141则同时以第二视角收集物体5所反射出的另一反射光线22并传给第二影像传感器142,第二影像传感器142接收反射光线22后便根据反射光线22提供第二影像讯号至第一软性电路板13;此时,使用者4便可以通过按压切换器19来控制切换模组130输出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至第二软性电路板16,使用者4可通过指示灯号190、191来分辨现在显示单元181是显示哪一个视角的画面。第二软性电路板16在接收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后便通过导线170传输至握持部18的印刷电路板180,再通过印刷电路板180控制显示单元181显示相对应的画面。其中,预设显示于握持部18上的显示单元181的画面可以为第一视角的画面或第二视角的画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视角为管体10一端向前的视角,而第二视角则为管体10侧边的视角。
另外,如图7所示,若使用者4欲以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1观察一深度较深的待测物体6的内部时,则可将切换器19与握持部18之间的软管17卷起,并将切换器19以例如魔鬼沾的方式沾黏在握持部后,并以握持握持部18的手同时控制切换器19进行切换显示不同视角的画面,而另一手则控制管体10与切换器19之间的软管塞入待测物体6之内,以观测具有深度较深的待测物体6的内部;另外,各部件的作动如前所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再者,管体及连接组合除了图3以及图4所示之态样外,更还包括另一态样。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的管体的另一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软性电路板13直接连结导线170,藉此,管体10与软管17连结;另外,各部件的作动如前所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内视镜装置通过以不同的角度撷取影像,提高了以内视镜装置观察待测物的便利性;且其更可通过多件式组合的方式,解决了小管径的内视镜装置不易组装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4)

1.一种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管体,接近所述管体一端的一侧设有一缺口,且所述管体的一端连结一容置部;
一盖体,设于所述管体的缺口上,且所述盖体具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
一第一影像撷取模组,设于所述容置部的内部,其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装置、一第一透镜及一第一影像传感器,所述的至少一第一发光装置发出光线照射一物体,所述第一透镜以一第一视角收集所述物体所反射出的一反射光线,所述第一影像传感器设置面对所述第一透镜及至少一第一发光装置的一侧,接收所述反射光线并根据所述反射光线提供一第一影像讯号;
一第一软性电路板,设于所述管体内部并连接所述第一影像撷取模组;以及
一第二影像撷取模组,设于所述管体的内部及所述盖体的下方并连结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其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装置、一第二透镜及一第二影像传感器,所述的至少一第二发光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下方,并发出光线照射所述物体,所述第二透镜设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下方,并以一第二视角收集所述物体所反射出的另一反射光线,所述第二影像传感器设置面对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的至少一第二发光装置的一侧,接收所述另一反射光线并根据所述另一反射光线提供一第二影像讯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更包含:
一连接管,其一端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管的所述端的管径不同于另一端的管径;以及
一第二软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连接管内部;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所述连接管的所述端即连结所述管体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更设有一切换模组,用以切换输出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至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软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且所述软管内更设有至少一导线,所述的至少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并传输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具有多个指示灯号并连接所述的至少一导线,且所述切换器设于所述软管上并位于所述连结管及握持部之间,用以控制所述切换模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更包含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握持部的内部,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至少一导线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更包含一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于所述握持部之上,且所述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而显示所述第一视角的影像或第二视角的影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更设有一切换模组,用以切换输出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软管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且所述软管内更设有至少一导线,所述的至少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并传输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管体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更包含一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具有多个指示灯号并连接所述的至少一导线,且所述切换器设于所述软管上并位于所述管体及握持部之间,用以控制所述切换模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更包含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握持部的内部,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至少一导线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更包含一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于所述握持部之上,且所述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讯号或第二影像讯号而显示所述第一视角的影像或第二视角的影像。
CN2010102906224A 2010-09-25 2010-09-25 内视镜装置 Pending CN1024112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06224A CN102411201A (zh) 2010-09-25 2010-09-25 内视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06224A CN102411201A (zh) 2010-09-25 2010-09-25 内视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1201A true CN102411201A (zh) 2012-04-11

Family

ID=4591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06224A Pending CN102411201A (zh) 2010-09-25 2010-09-25 内视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120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497A (zh) * 2003-11-14 2006-12-13 杏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装置及使用它的摄影方法
CN1893873A (zh) * 2003-12-15 2007-01-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和内窥镜
CN1953697A (zh) * 2004-05-14 2007-04-2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CN101548874A (zh) * 2004-07-05 2009-10-0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TWM371004U (en) * 2009-07-15 2009-12-21 Medical Intubation Tech Corp Endoscope device
TWM378726U (en) * 2009-11-04 2010-04-21 Medical Intubation Tech Corp Endoscope device with flexible circuit board
TWM380786U (en) * 2009-08-06 2010-05-21 Medical Intubation Tech Corp Multiple view-angles endoscop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497A (zh) * 2003-11-14 2006-12-13 杏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装置及使用它的摄影方法
CN1893873A (zh) * 2003-12-15 2007-01-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和内窥镜
CN1953697A (zh) * 2004-05-14 2007-04-2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CN101548874A (zh) * 2004-07-05 2009-10-0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TWM371004U (en) * 2009-07-15 2009-12-21 Medical Intubation Tech Corp Endoscope device
TWM380786U (en) * 2009-08-06 2010-05-21 Medical Intubation Tech Corp Multiple view-angles endoscope device
TWM378726U (en) * 2009-11-04 2010-04-21 Medical Intubation Tech Corp Endoscope device with flexible circuit boar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0709B (zh) 內視鏡裝置
KR100960262B1 (ko) 촬상소자를 이용한 형상 연성회로 박막형 내시경장치
JP6669647B2 (ja) 内視鏡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補正デバイス及び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補正の実行方法
US20070185379A1 (en) Modular remote inspection device with digital imager
EP3419497B1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a multiple 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using cmos sensors
US20130102359A1 (en) Smart phone-combinable otologic inspection device
WO2012137845A1 (ja) 外光を利用した挿入部先端位置検出が可能な観察装置
WO2013108693A1 (ja)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US20070225557A1 (en) Medical inspection devices
CN108463760A (zh) 医疗用光源装置和医疗用观察系统
CN218684313U (zh) 3d电子内窥镜及其摄像系统
CN201602744U (zh) 便携式电子耳镜
CN102411201A (zh) 内视镜装置
TWI381820B (zh) 醫用檢測裝置
CN101614870A (zh) 电子内窥镜
WO20210242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mages of a medical imaging endoscope
JPWO2017033728A1 (ja) 内視鏡装置
JP6108703B2 (ja)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ンサユニット
TWI422350B (zh) 內視鏡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03408A1 (ja) 歯科用ハンドピース装置
JP2011055988A (ja) 電子内視鏡
JP2004240202A (ja) 視界の方向が屈曲固定されたハンドルパイプ形内視鏡
JPH08201706A (ja) 内視鏡装置
TW201446212A (zh) 側視光源在前之內視鏡取像模組
JP6912862B2 (ja) 歯科用ハンドピー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