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6839B - 手足宁浸剂 - Google Patents
手足宁浸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06839B CN102406839B CN2011101778878A CN201110177887A CN102406839B CN 102406839 B CN102406839 B CN 102406839B CN 2011101778878 A CN2011101778878 A CN 2011101778878A CN 201110177887 A CN201110177887 A CN 201110177887A CN 102406839 B CN102406839 B CN 1024068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cine
- soaking agent
- soaking
- blood
- rad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脚气,手足皲裂浸泡剂,本品是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用白蔹等10味纯中草药研制成的淡黄色液体煎剂。气微香,味苦、甘,性凉,是专治手足皲裂(裂口子),脚气等特效药。有活血凉血,化瘀散结,祛腐生新,逐风除湿,清热解毒,润肤止痒和抗真菌等功能。其疗效同类药物无与伦比,手足皲裂浸泡1~3个疗程(10天为一个疗程)即可治愈;脚气、等浸泡4~7天即可治愈。将患处没在药液中浸泡1小时许,每日1次,疗效达98%以上,并根治;久泡降血压。对指趾甲癬、皮炎、皮肤肿痛溃疡亦有疗效,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无后遗症,无刺激性。药源广泛,制作简易,社会需求量大,经济实惠,是惠及患者之良药。缺乏防腐能力,制作时宜加适量的食用防腐剂。药渣是农作物的有机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传统中医药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与岐伯,故有“不崇岐黄,岂可业医”之说。
本品正是中华民间传统中医药祖传秘方,在临床上已延用200多年,为了人民的健康,将其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用白蔹等10味纯中草药研制成的淡黄色液体煎剂。气微香,味苦、甘,性凉,是专治风、寒、湿、痹所致的手足皲裂(裂口子),脚气特效药。有活血凉血、化瘀散结、祛腐生新、逐风除湿、清热解毒、润肤止痒和抗真菌等功能。其疗效同类药物无可伦比,手足皲裂浸泡1~3个疗程(10天为一个疗程)即可治愈;脚气等浸泡5~7天即可治愈。将患处没在药液中浸泡1小时许,每日1次,疗效达98%以上,并根治。久泡降血压。对指趾甲癬、皮炎、皮肤肿毒溃疡亦有疗效。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无后遗症,无刺激性。
药源广泛,制作简易,因为是浸泡剂,社会需求量大,经济实惠,是惠及患者之良药。缺乏防腐能力,制作时宜加适量的食用防腐剂。
药渣是农作物的有机肥,将其剩潮机粉后堆集起来捂10~15天,长出茸茸白毛,是酵母菌速效有机肥。洒到地里既松土又增加土壤的有机肥,促使农作物迅速生长;洒到瓜果蔬菜地里,长出无公害瓜果蔬菜,有益于人的健康。
发明内容
手足皲裂浸泡剂十味方药分别说明如下:
(以下内容请保密!)
1、补骨脂。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又名胡韭子、婆固脂、破故纸、补骨鸥、黑故子、吉固子等;产于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等地。
医学诸论:补骨脂,味辛、苦,性温,无毒。主含挥发油、机酸、碱溶性树脂、皂甙等成分。种子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等。
《临床大本草》【现代研究】:“补骨脂种子提取液在试管内对葡萄球菌以及抗青霉素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秃发、指趾甲癬、外阴白斑等皮肤顽症。”【临床报道】:治疗白癜风,以50%补骨脂注射液肌注,每日1次5毫升;指趾甲癬,用补骨脂注射液肌注,每日1次5毫升,疗效好;水泡鳞屑消失、指趾甲癬恢复,检菌阴性;另有单用30%补骨脂酒精浸泡液外涂,治疗7例,以获不同程度的疗效。煎剂疗效更佳。
《本草经疏》:“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其主五劳七伤,盖瘰劳伤之病,多起源于脾肾两虚,以其能暖水脏,补火以生土,则肾中真阳之气而上升,则能腐热水谷。煎剂逐诸风冷痹顽症。”
时珍云:“补骨脂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木火相生之妙”故本品活血凉血、润肤是有科学依据的。
《开宝》云:“补骨脂主治,以五劳七伤首而踵以风冷,是风虚冷由五劳七伤而致也。再继之以骨髓伤败,肾冷精疏,又由虚冷而致也。夫肾家之风,有因热而生者,故宜以味辛大温之补骨脂拯之。”手足皲裂,脚气正是冷痹,五劳七伤,阳气过重,缺血润燥致裂也。补骨脂是方中主药之一,用内服药外用的民间特殊配制方法,配用准确。
2、露蜂房。本品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或属近缘昆虫的巢。又名蜂肠、马蜂包、马蜂窝、纸蜂房。群栖,营巢于树上或屋檐下,全国均有分布,丛林中较多。
医学诸论:露蜂房,味甘、寒、苦,性平,无毒。主含蜂蜡及树脂。露蜂房醇、露蜂房油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皮肤瘙痒、化脓性感染、瘰疠成瘘等症。
时珍云:“露蜂房,阳明也。外科齿痛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临床大本草》:“蜂房水土结成,又得雾露清凉之气,故主祛风解毒、镇静清热,解诸恶疮疔毒。”
《中药大辞典》云:“治疗手足风痹。治风气容于皮肤,瘙痒不已,主治恶疮疽。”上述诸论验证了本方配用准确,是民间常用的奇方特殊配制法,是方中主药之一,是相生的佐使者。
方药主治:惊痫瘛疭、寒热邪气、肿毒疔疮、镇痛止痒、诱发瘾疹难出,是破瘰疠成瘘之要药。
3、白蔹。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的根,又名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等。生长于荒山草地,灌木丛中。产于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医学诸论:白蔹,味苦、辛、甘,性寒,无毒。含粘质、气黄酮、生物碱、皂甙、淀粉等。清热解毒,消炎散结。祛腐生新、收敛力强,有破疠瘘之功。辛化湿毒不生,寒化热毒不生,是内服药常用的外用药。
《临床大本草》云:“白蔹其性寒解毒,敷肿疮疡,有散结之妙。从其味辛也,配地肤子良,苦而清热通壅滞、血瘀溃疡、敛痈肿疽疮、散瘰瘘等难症。”如风染手足老皮厚茧引起的皲裂出血、手足丫溃烂等久治不愈之顽痹。
《中药大辞典》【药理】:“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廯、奥杜盎氏小芽胞廯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手足皲裂、脚气正是受风寒湿痹所染,在方中配用准确,是立于本方主药之首的方中统帅。
方药主治手足皲裂、脚气、收敛排脓、生新,破瘰疠瘘疮,杀虫止痒,消炎镇痛,逐风除湿。
4、地肤子。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果实,又名地葵、地麦、益明、落帚子,竹帚子等。生长于山坡荒地,田野路旁。产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
医学诸论:地肤子、味苦、寒、甘,无毒。主含三萜、皂甙、生物碱等。从水浸泡剂在试管内发现,对许兰氏黄廯真菌有抑制能力,用地肤子浴身除皮肤瘙痒热疹。
《中药大辞典》【药理】报道:“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专家卢复曰:地肤子之功上治头而聪耳明目,下治膀胱而利水去疝,外用皮肤热气而冷润泽。”
《本草求真》云:“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解毒、是治皮肤湿痒要药。”故方中有润肤,除热寒风痹之功,配地骨皮,补骨脂该药奇功,是方中相生、相须要药。
方药主治手足皲裂、脚气、恶疮湿疹、皮疹皮炎、抑制真菌,是止痒圣药。
5、地骨皮。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又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眼、山杞根、甜齿牙根、狗奶子根皮等,全国都有分布。
医学诸论:地骨皮,味苦、寒、甘,无毒。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祛骨热消渴,泻肾火、凉血活血、滋肾水。现代研究发现其根皮主含桂皮酸,尚含多量酚类物质,β-谷甾醇、亚油酸、亚麻酸等成分。
地骨皮酊剂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等静脉注射均由明显的降压作用,煎剂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和弗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为低效抑制作用明显。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手足廯裂,脚气。
王绍隆云:“骨中火热为眚,煎熬真阳,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润,不泥不滞。”是养阴要药,强阴解肌,调疮痘不足皮焦,治湿热神效,凉血止渴,清风湿痹,是方中相须之药。
方药主治五内邪气,湿痹风寒所染的手足皲裂、脚气,指趾甲廯、金疮、水肿,是方中相须之药。
6、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又名美草、蜜甘、蜜草、国老、灵通等。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地。产于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辽宁、新疆等地。
医学诸论:甘草,味甘、平,性凉,无毒。主含甘草甜素、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西定,雌激素等。各家论述诸多,用途极广。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并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甘草具有解毒作用,临床上治疗皮肤病,除消炎抗毒外,可治疗冻疮、手足皲裂、脚气、皮肤过敏、眼、耳、口、鼻炎症。
《纲目》云:“甘草能解百药毒,调和七十二种矿物药及一千二百多种草药毒。
方药主治手足皲裂、脚气、寒风邪气、祛腐、排脓、生新、活血凉血、泻诸火、解诸肿毒,治疗疔疽痈疮。甘草配地肤子特效,解方药毒,是方中相生、相须不可缺少之药,是调和诸药君子之药。
7、赤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赤芍的根。又名红芍药、木芍药等。生长在山沟、丛林、田地,全国都有分布。
医学诸论:赤芍,味苦、平、酸,性温,有微毒。赤芍的根主含芍药甙、挥发油、鞣质等成分。破坚积、止痛、益气、通血脉、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消肿破淤、攻痈毒恶疮。赤芍药赤色,赤者破散、除血痹。血瘀则发热,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皆凝滞而成,破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自消;味苦能泻,带酸入肝,用此清热凉血,入洞然汤,攻诸毒热壅,消散毒气,善行血滞。
《本经》:“赤芍除痹血,用此能凉血逐瘀。”方中配其正是为了破积散瘀。宣发老茧硬皮,是专治手足皲裂之圣药。
现代研究发现:芍药甙有较强的解痉作用,动物试验,对肠管、胃、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作用,并能镇痛。芍药甙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大白鼠应激性溃疡有疗效;芍药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葡萄球菌;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能抑制多种病毒。
方药主治手足皲裂、脚气、逐风除湿、破积散瘀、除风痹邪气、清热凉血、止痛。是方中相须之药。
8、白芨。本品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又名甘根、白根、白给等。生长于山野川峪较潮湿处。产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陕西等地。
医学诸论:白芨,味苦、甘、寒,性涩,无毒。
时珍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芨。其味苦,而曰甘根,反言也。”通过检测,新鲜块茎含水分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尚含挥发油、粘液质、根含白芨甘露聚糖。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涩中有散,补中有破,祛腐逐瘀,生新。味太苦,宜用甘为佐;性粘多脂,则能疗败疽死肌;苦辛能杀虫,外用消肿生肌之要药也。故是散硬积,祛手足皲裂者干裂出血之良药。
《中药大辞典》【药理】报道:白芨对结核杆菌及奥杜盎氏小芽胞菌有抑制作用。【临床报道】:白芨制成的血粉对某些手术的皮肤、肌层切口的小血管出血和渗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本草经》云:“白芨,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痈疽皆以荣气不从,逆于内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
《本草汇言》:“白芨,散气、祛痰、止血、消疽痈之要药。”
《本草经百种录》:“白芨,气味冲淡和平,而体质滑润,又极粘腻,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与正气相调,则微邪自退也;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
方药主治手足皲裂、脚气,宣发手足硬皮老茧,滋养疗伤,脚气湿肿,止血,祛腐散结,收敛生新,是方中相生、相须要药之一。
9、大黄。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药用大黄的根茎。又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等。生于山地林绿半阴湿,排水良好的山地。产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贵州、湖北等地。
医学诸论:大黄,味苦、寒、甘,性凉,无毒。下瘀血、破症瘕积聚、推陈致新、利水肿、泄壅滞、破血瘀。
现代研究发现,大黄主含蒽醌衍生物,尚含大黄甙、大黄甙元等成分。实验证明大黄对细菌、真菌、病毒皆具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烧伤、皮肤病及一般感染,是医者的普用药。
《临床大本草》云:“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祛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疮肿科以之散热发毒,红肿时解毒可也;大黄,乃是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经血分之药;大黄,味苦,气香,性凉,能入血分,破瘀血,为其气香,故兼入气分,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浮,以攻法为用,下一切疝瘕积聚;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本方配其主攻手足硬皮老茧,散血瘀,荡涤积垢,在方中起调和作用,是复方配制而成。
方药主治手足皲裂、脚气、活血化瘀,荡涤积垢之老茧硬皮,滋养润肤。是方药相生调和之使者。
10、薄荷。本品为唇形科多年生长草本植物薄荷的叶、杆、茎,又名蕃荷菜、升阳菜等。生长在田野沟旁,山坡草地,全国分布。
医学诸论:薄荷气味辛、寒,性凉,无毒。含挥发油、薄荷醇、薄荷酮、乙酸、薄荷脂,蒎烯、薄荷烯酮、鞣质,多种氨基酸、薄荷脑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辛化湿毒不生、寒、凉化风邪湿痹之顽症。手足皲裂、脚气正是风湿邪痹之顽症,本方配其准确,是复方配制方法。
《临床大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千金方》诸论云:薄荷辛、凉、寒,气味俱薄,浮而生,阳也。故能祛皮肤风热,内透筋骨,外下肌表,宣通脏腑,贯穿经络,宣发固积,服之透发凉汗,为湿病渲汗者。外用风热生疮、顽痹聚积,煮汁和入消肿,在本方中立众药之首,确有各有所指,既外侧腠理,又内健脏腑,表里合一而不损土之功也。
方药主治手足皲裂、脚气、肿毒、皮疹皮炎、宣发风邪湿痹,顽固性硬皮老茧,滋养润肤,止痒镇痛 等,是方药相须要药,是复方配制方法。
本品在祖传秘方补骨脂,露蜂房、甘草、大黄、地肤子、赤芍六味药的基础上,通过多年临床验证,为了提升药效,对原方作了大胆更新。
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疗效,坚持药性相生、相须,无相恶、相杀的配药原则,用药合理。既外彻腠理,又内健脏腑,表里合一;既补阴升阳,又追其病因,针对性用药,治病除根。用复方内服药外用的民间特殊配制法,说明书的内容是从古今医学典籍工具书中,寻求摘录相关科学依据组合而成。增配白蔹是为了增强破疠瘘,宣发手足硬皮老茧之功能;增配白芨。因为白芨含大量粘液质,甘露聚糖,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主要是祛腐逐瘀,润肤养肤,破固性聚积,宣发手足硬皮老茧;增配地骨皮是增强抑制真菌能力,祛寒痹邪气;增配薄荷是为了提升凉血活血,润肤,逐风邪寒痹,退手足老茧硬皮。更新后药效显著提升,家传秘方成年累月治不愈的寒痹手足皲裂顽疾。能在较短时间治愈,治愈率达98%以上,并根治。
配方与制作
1、配方:薄荷、白蔹各400克;补骨脂、白芨各350克;地肤子、露蜂房、甘草各300克;赤芍、地骨皮、大黄各250克。合计药物3150克。
2、制作:备30公斤水,将3150克药物倒入水中浸泡10个小时,将药和水一起倒入非铁锅中烧开后,用小火煎熬;当药液熬耗1/3时,将炉火升旺,用大火煎熬;当药液熬耗一半时,用文火煎熬;当药液熬耗近2/3时慢慢停火。(熬药时必须不时地搅动锅中药物,以免药物沉集被熬焦影响药效。)冷却后取出药渣,榨取渣中药液,将药液合并,加入适量的食用防腐剂,药已制成,成品药10公斤,倒入容器中密封,储存于阴凉处。
药渣是农作物的有机肥。将药渣剩潮机粉碎,堆集起来捂10~15天,长出茸茸白毛,成了酵母菌效有机肥。洒到地里,既松土又增加土壤有机肥,促使农作物的迅速生长;洒到瓜果蔬菜地里,长出无公害瓜果蔬菜,有利于人的健康。
Claims (2)
1.一种治疗手足皲裂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薄荷、白蔹各400克;补骨脂、白芨各350克;地肤子、露蜂房、甘草各300克;赤芍、地骨皮、大黄各250克,合计药物315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手足皲裂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备30公斤水,将3150克药物倒入水中浸泡10个小时,将药和水一起倒入非铁锅中烧开后,用小火煎熬;当药液熬耗1/3时,将炉火升旺,用大火煎熬;当药液熬耗一半时,用文火煎熬;当药液熬耗近2/3时慢慢停火,熬药时必须不时地搅动锅中药物,以免药物沉集被熬焦影响药效,冷却后取出药渣,榨取渣中药液,将药液合并,加入适量的食用防腐剂,药已制成,成品药10公斤,倒入容器中密封,储存于阴凉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778878A CN102406839B (zh) | 2011-06-20 | 2011-06-20 | 手足宁浸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778878A CN102406839B (zh) | 2011-06-20 | 2011-06-20 | 手足宁浸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6839A CN102406839A (zh) | 2012-04-11 |
CN102406839B true CN102406839B (zh) | 2013-11-13 |
Family
ID=4590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7788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6839B (zh) | 2011-06-20 | 2011-06-20 | 手足宁浸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068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66227A (zh) * | 2018-02-08 | 2018-05-25 | 吴敏 | 一种用于改善皮肤皲裂的润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66226A (zh) * | 2018-02-08 | 2018-05-25 | 吴敏 | 一种长效润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42439A (zh) * | 2018-02-08 | 2018-05-18 | 吴敏 | 一种防止皮肤皲裂的长效润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210387A (zh) * | 2018-02-08 | 2018-06-29 | 吴敏 |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润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42440A (zh) * | 2018-02-08 | 2018-05-18 | 吴敏 | 一种对皮肤皲裂有显著疗效的润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78873A (zh) * | 2018-02-08 | 2018-05-29 | 吴敏 | 一种防止皮肤皲裂的润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7068A (zh) * | 2004-02-20 | 2005-08-24 | 葛宗训 | 中药外伤膏 |
CN102085306A (zh) * | 2009-12-03 | 2011-06-08 | 陈恒树 | 一种中药皲裂膏 |
-
2011
- 2011-06-20 CN CN2011101778878A patent/CN10240683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7068A (zh) * | 2004-02-20 | 2005-08-24 | 葛宗训 | 中药外伤膏 |
CN102085306A (zh) * | 2009-12-03 | 2011-06-08 | 陈恒树 | 一种中药皲裂膏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宋兆友.常用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介绍.《皮肤病与性病》.2006,第28卷(第1期),第23页"(四)药物的分类"项下,第24页右栏"寄奴软膏"项下. |
常用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介绍;宋兆友;《皮肤病与性病》;20060131;第28卷(第1期);第23页"(四)药物的分类"项下,第24页右栏"寄奴软膏"项下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6839A (zh) | 2012-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1203B (zh) | 一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06839B (zh) | 手足宁浸剂 | |
CN102579763B (zh) |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 |
CN106620539A (zh) | 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4740458A (zh) |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组合物 | |
CN113876688A (zh) | 抑菌养护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91769A (zh) | 治疗外伤的中药复方凝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1837082A (zh) | 治疗烧伤的无疤痕中药制剂 | |
WO2015018124A1 (zh) | 一种降血压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79267B (zh) | 一种治疗脚鸡眼的复方酊剂 | |
CN104398997B (zh) | 一种用于局限性硬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18765C (zh) |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 | |
CN106237247A (zh) |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6729100A (zh) | 具有消炎、美容的外用中药保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61098A (zh) | 一种治疗糜烂性脚气的药物 | |
CN104623304A (zh) | 一种治疗湿热毒蕴型慢性皮肤溃疡的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67878A (zh) | 一种治疗手足癣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 |
CN108607055A (zh) | 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20937A (zh) |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中药配方及使用方法 | |
CN107753670A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 | |
CN108567908B (zh) | 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外用中药包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193996A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13749A (zh) |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制剂及制法 | |
CN104971209A (zh) | 治疗足癣的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639011A (zh) | 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含重组水蛭素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3 Address after: 224000 Jiangsu Yancheng City Ting Hu District Binbin land Patentee after: Hong Liang Address before: 224300 52 West Renmin Road, Sheyang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Sheyang fifth middle school) Patentee before: Hong Changzheng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