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3618A -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03618A CN102403618A CN2011102642254A CN201110264225A CN102403618A CN 102403618 A CN102403618 A CN 102403618A CN 2011102642254 A CN2011102642254 A CN 2011102642254A CN 201110264225 A CN201110264225 A CN 201110264225A CN 102403618 A CN102403618 A CN 1024036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metal cap
- connector
- shell
- re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该防水连接器能够可靠地阻止水等因毛细管现象而从构成连接器的部件之间的间隙侵入。该防水连接器具有:良导电性的触点(2);在内部配设该触点的由金属制管状体构成的金属罩(3);以及固定触点(2)的电绝缘性的外壳(4),外壳(4)由树脂成型体(4a~4e)以及(4e1)形成,所述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3)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而电绝缘的状态配设触点(2),并且注入电绝缘性合成树脂,模塑成型为一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具有金属罩的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机、信息终端等电子信息设备急速普及起来。这些电子信息设备中装入有各种类型的电连接器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而其大多数为适合于USB标准的连接器。这样的连接器通常为如下构造:利用屏蔽壳覆盖安装有触点的绝缘外壳进行电磁屏蔽,以便防止噪声从外部侵入到内部而给电子设备内的电子电路等造成障碍,消除所谓的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障碍。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安装在移动电话机中的连接器。如图13、图14所示,该连接器具有:多个触点端子13、通过注塑成型一体地固定着这些触点端子的外壳11、安装在该外壳的前方的罩12和安装在后方的密封部件14。在外壳11中,设置有用于在内部安装密封部件14的密封部件连接槽111。密封部件14具有:与外壳11的密封部件连接槽111对应的贯通孔140;以及气密槽部141,其沿着密封部件14的外周而形成,使得设备壳体的上侧壳体100A及下侧壳体100B插入密封部件14。密封部件14的前侧突起部142和后侧突起部142A是由气密槽部141划分的。如图14所示,利用形成在密封部件14的贯通孔140内侧的凹部140A和140B之间的连接,使得形成于外壳11上的密封部件连接槽111与安装于密封部件连接槽111外侧的密封部件14的贯通孔140气密地卡合。此外,罩12为了固定对方连接器(未图示)的卡扣,在罩12的上部具有一对固定孔121。
水可能会通过固定孔121、外壳11、设备壳体的上侧壳体100A以及下侧壳体100B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安装在主体内的印刷电路基板的内部,从而发生严重损坏,但是在该连接器10中,密封部件14、设备壳体的上侧壳体100A以及下侧壳体100B的组装体为气密结构,因此能够防止进入到连接器10中的水通过罩12的固定孔121进一步进入到主体内。
此外,公知有如下的连接器:在移动电话机壳体中安装该连接器而在设备壳体的开口处设置端子保护盖来构成防水结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6734号公报(段落[0038]~[0044],图3、图4、图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8756号公报(段落[0033]、[0034],图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51745号公报(段落[0032],图2)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2的连接器,能够防止水浸入到设备内。但是,这些连接器隐含有以下课题。上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由多个触点端子、通过注塑成型一体地固定着这些触点端子的外壳以及安装在该外壳前方的罩和安装在后方的密封部件构成,且密封部、设备壳体的上侧壳体以及下侧壳体的组装体为气密结构,因此能够防止进入到连接器的水通过罩的固定孔进一步进入到主体内。但是,该防水结构必须在罩与密封部件隔开预定距离的状态下,在外壳的前方安装罩,在外壳的后方安装密封部件,因此连接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长,从而设备壳体中的安装空间变大。此外,部件个数变多,而且电路布线基板上的安装必须是外壳上的螺纹结合,因此该安装作业麻烦且费时,另一方面,不能采用具有这种罩的连接器的通常安装方法(例如在罩上设置安装片并通过焊接将该安装片固定到电路布线基板上的方法等)。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利用端子保护盖对设有连接器的设备壳体的开口进行密封,因此在不使用连接器时,可使用端子保护盖对连接器安装孔进行密闭,能够阻止水等的侵入,但是,需要特殊结构的端子保护盖,并且必须进行设备壳体的设计变更,以便能够安装该保护盖。因此,端子保护盖很有可能从设备壳体上脱离而丢失,并且还会导致整体设备的成本提高。另外,这样的防水盖为了维持防水性,目前需要每2年有偿更换一次。
便携电子设备、尤其是移动电话机是在过于苛刻的环境下使用的,根据其状况不同,在对于电子设备不理想的环境下使用的机会极多。例如,有时被用在手等有汗水的传递且湿气和污物多的场所、或者下雨的场所,并且,有时可能会浸渍在洒落的水等中,甚至不留神落到水中等,而且在意想不到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也很多,这些使用情况对于电子设备来说都是在过于苛刻的环境下的使用。因此,当便携电子设备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时,水很有可能通过连接器浸入到设备内。例如,即使是上述专利文献1、2的连接器,在部件之间也存在间隙,水滴或尘埃很有可能从该间隙侵入到内部。特别是无法阻止因毛细管现象引起的浸水。即,对于组装在便携电子设备内的连接器而言,该连接器的一部分、特别是金属罩的末端部从设备壳体中露出,可能会由于毛细管现象而从该露出部分发生侵入。另外,作为其对策,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外壳的模塑成型直接一体地保持触点端子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器,该防水连接器能利用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阻止水、灰尘等的侵入。特别是要提供一种能可靠地阻止水等因毛细管现象而从构成连接器的部件之间的间隙侵入的防水连接器。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具有上述目的,而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且能够实现小型化、例如低高度化的防水连接器。并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且简单地制造上述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防水连接器具有:良导电性的触点;在内部配设所述触点的由金属制管状体构成的金属罩;以及固定所述触点的电绝缘性的外壳,该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由树脂成型体形成,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且电绝缘的状态配设所述触点,并且注入电绝缘性合成树脂,模塑成型为一体。
此外,第2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中,所述触点在一端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接触的接点部,在另一端具有与电路布线基板等的布线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触点具有将所述接点部与连接部之间连接的中间部,
所述金属罩在至少一端具有开口,在内部具有与该开口连通的空腔孔,所述金属罩由使所述开口的内部附近成为插入对方连接器的插入部的金属制管状体形成,
所述外壳由树脂成型体形成,且使所述触点的连接部露出于外部,所述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而电绝缘的状态配设所述触点的接点部和中间部,对除所述插入部以外的内部部位注入所述电绝缘性合成树脂,模塑成型为一体。
此外,第3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中,所述金属罩在所述插入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卡定对方连接器的卡定部的防脱部,并在外周设置有安装到电路布线基板等上的安装固定片和接地端子。
此外,第4方式的防水连接器具有:良导电性的触点;在内部配设所述触点的由金属制管状体构成的金属罩;以及固定所述触点的电绝缘性的外壳,该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由树脂成型体形成,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且电绝缘的状态配设所述触点,注入电绝缘性树脂并且覆盖外周,模塑成型为一体。
此外,第5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4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中,所述触点在一端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接触的接点部,在另一端具有与电路布线基板等的布线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触点具有将所述接点部与连接部之间连接的中间部,
所述金属罩在至少一端具有开口,在内部具有与该开口连通的空腔孔,所述金属罩由使所述开口的内部附近成为插入对方连接器的插入部的金属制管状体形成,
所述外壳由树脂成型体形成,且使所述触点的连接部露出于外部,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且电绝缘的状态配设所述触点的接点部和中间部,对除所述插入部以外的内部部位注入所述电绝缘性树脂并且覆盖外周,模塑成型为一体。
此外,第6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5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中,所述金属罩在所述插入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卡定对方连接器的卡定部的防脱部,并在外周设置有安装到电路布线基板等上的安装固定片和接地端子。
此外,第7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4~6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防水连接器中,所述外壳在覆盖所述金属罩的外周的部位安装有外部防水部件。
此外,第8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是所述1~3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i)~(iii)的工序:
(i)触点和金属罩一体形成工序,对预定大小的良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折加工,并通过连接片与承载部连接,一体形成所述触点和金属罩;
(ii)外壳成型工序,在所述工序(i)中一体成型后的所述触点和金属罩的周围配设模具,对所述金属罩的内部注入电绝缘性合成树脂而对所述触点进行模塑,成型出由树脂成型体构成的所述外壳;以及
(iii)承载部切断工序,在所述工序(ii)中进行了外壳的模塑成型后,从所述承载部上切断所述触点、所述金属罩和连接片。
此外,第9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是所述4~7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i′)~(iii′)的工序,
(i′)触点和金属罩一体形成工序,对预定大小的良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折加工,并通过连接片与承载部连接,一体形成所述触点和金属罩;
(ii′)外壳成型工序,进行由树脂成型体构成的所述外壳的成型,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用模具围住在所述工序(i′)中一体成型后的所述触点和金属罩的周围,对所述金属罩的内部注入所述电绝缘性树脂并且覆盖外周,模塑成型为一体;以及
(iii′)承载部切断工序,在所述工序(ii′)中进行了外壳的模塑成型后,从所述承载部上切断所述触点、所述金属罩和连接片。
此外,第10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8或9方式所述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连接片是所述接地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1和第2方式的防水连接器,金属罩和触点被外壳固定在一起,所述外壳由通过电绝缘性树脂将金属罩和触点模塑成型为一体的树脂成型体构成,因此,触点与外壳之间以及金属罩内壁面与外壳之间被紧密接合,因而水不会在这些部件之间传递而发生浸入,能够发挥防水、防尘效果。特别是能够防止因毛细管现象引起水的浸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防水连接器,能够利用安装固定片和接地端子与电路布线基板等以机械和电气方式联结/连接。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例如低高度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4和第5方式的防水连接器,金属罩和触点被外壳固定在一起,所述外壳由通过电绝缘性树脂将金属罩和触点模塑成型为一体的树脂成型体构成,因此,触点与外壳之间以及金属罩内壁面与外壳之间被紧密接合,因而水不会在这些部件之间传递而发生浸入,能够发挥防水、防尘效果。特别是能够防止因毛细管现象引起水的浸入。并且,外壳还覆盖金属罩的外周,因此能够保护金属罩,并且容易将防水部件等安装到覆盖外周的外壳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防水连接器,能够利用安装固定片和接地端子与电路布线基板等以机械和电气方式联结/连接。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例如低高度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防水连接器,通过在外壳上安装外部防水部件,能够发挥与安装连接器的设备壳体之间的防水、防尘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8和第9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触点和金属罩与承载部由通过连接片相连的同一板材一体形成,并通过电绝缘性合成树脂对它们进行模塑,因此,只需进行一次模塑即可,能够容易地制作外壳成型体,能够高效且简单地制造防水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式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通过使连接片成为接地端子,从而不需要特别的连接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防水连接器,图1的(A)是从前方观察的前方立体图,图1的(B)是从后方观察的后方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防水连接器的详细图,图2的(A)是主视图,图2的(B)是俯视图,图2的(C)是仰视图,图2的(D)是一方的侧视图,图2的(E)是另一方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的(A)的III-III线进行剖切后的放大剖视图。
图4的(A)是并列设置/排列了多个触点的触点组的立体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触点的1个触点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金属罩,图5的(A)是前方立体图,图5的(B)是后方立体图。
图6是图5的金属罩的详细图,图6的(A)是主视图,图6的(B)是俯视图,图6的(C)是仰视图,图6的(D)是一方的侧视图,图6的(E)是另一方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的(A)的VII-VII线进行剖切后的放大剖视图。
图8示出了制造工序的一部分,图8的(A)示出了一体地成型触点和金属罩得到的成型体,图8的(A)是前方的立体图,图8的(B)是后方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详细图,图9的(A)是主视图,图9的(B)是俯视图,图9的(C)是仰视图,图9的(D)是一方的侧视图,图9的(E)是另一方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A)的X-X线进行剖切后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在图8的触点/金属罩成型体上配设了模具且沿图9的(A)的X-X线进行剖切后的放大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外装防水密封部件,图12的(A)是立体图,图12的(B)是沿图12的(A)的XII(B)-XII(B)线进行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13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4是在设备壳体上安装了图13的连接器的状态下纵向进行剖切后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防水连接器;2、21~25:触点;2a:接点部;2b:中间固定部;2c:连接部;3:金属罩;3F:前方开口;3R:后方开口;3S:空腔孔(孔)(空间);3a:上板部;3a1:凹孔;3b:下板部;3c、3d:侧板部;3c1、3d1:基板固定脚(安装固定片);3r1:基板固定脚(安装固定片);3r2:接地端子(连接片);4:外壳;4a~4d:外部外壳部;4e:触点固定外壳部;4r:后方外壳部;5:承载部;8:外装防水密封部件;MF:前方模具;MT:上方模具;MB:下方模具;MR:后方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出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也能同样应用于权利要求的范围所包含的其它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防水连接器。其中,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防水连接器,图1的(A)是从前方观察的前方立体图,图1的(B)是从后方观察的后方立体图,图2是图1的防水连接器的详细图,图2的(A)是主视图,图2的(B)是俯视图,图2的(C)是仰视图,图2的(D)是一方的侧视图,图2的(E)是另一方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的(A)的III-III线进行剖切后的放大剖视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防水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被安装在移动电话机等信息终端的壳体内,且由省略图示的对方连接器以拆卸自如的方式插入而进行连接。如图1~图3所示,该连接器1具有:多个触点2;金属罩3,其在内部配置这些触点,且由对这些触点进行电磁屏蔽的金属制管状体构成;以及隔开预定间隔支撑并固定这些触点的电绝缘性的外壳4。该外壳4由成型体形成,该成型体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在金属罩3的内部,以与金属罩的内壁相离而电绝缘的状态配设多个触点2,之后,将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入到内部,并且覆盖外周,模塑成型为一体,由此得到该成型体。即,该外壳4是通过连接器制造工序中的模塑工序制成的。
该连接器1在由成型体构成的外壳4内,一体地、即以嵌入成型后的状态支撑并固定着多个触点2,因此,各触点2与外壳4被紧密固定从而在它们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其中,所述成型体是在金属罩3内通过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进行模塑成型而得到的。其结果,水不会经过各触点2而浸入到安装有该连接器1的设备内等。特别是能够可靠地阻止经过各触点2并因毛细管现象而侵入的水。此外,外壳4通过模塑成型从而也与金属罩3的内壁面、即管状体的内壁面紧密接合,因此还能够阻止水从该部分浸入。并且,外壳4是由对金属罩3的外周、即管状体的外周进行模塑成型得到的成型体形成的,因此,金属罩3受到树脂材料的保护,并且,为了安装到电路基板等上,在该金属罩3上形成有切起片,即使由于形成该切起片而在该部位开设了贯通孔,在模塑成型时这些孔也将被树脂材料所封闭,因此能够阻止水、灰尘等侵入到内部。并且,还能够在外壳成型体的外周简单地安装防水部件8等。并且,能够通过一次模塑成型使触点和金属罩一体化,从而形成外壳,因此,能够高效且简单地进行连接器的制造。因此,对于该连接器1而言,外壳4是由在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内对触点2和金属罩3进行嵌入成型得到的成型体形成的,因此,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增加部件个数,并且,该连接器1的制造也不需要另设生产线,能够实现生产线化,从而还能够削减成本。以下具体叙述该连接器的部件。
参照图4对触点进行说明。其中,图4的(A)是并列设置/排列有多个触点的触点组的立体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触点的1个触点的侧视图。如图4的(A)所示,触点2由多个、例如5个触点21~25构成,这些触点为相同结构。对1个触点21进行说明。
如图4的(B)所示,该触点21由细长片构成,且是通过对预定面积和厚度的良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折加工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细长片在一端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省略图示)连接的接点部2a,在另一端具有与电路布线基板等的布线电连接的连接部2c,并且具有中间部2b,该中间部2b将接点部2a与连接部2c相连,并被模塑固定到外壳4上。接点部2a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以便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之间实现良好的接触。此外,末端部2a′向上方弯曲,使得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的滑动接触顺畅。关于中间部2b,在图4的(A)所示的状态下,接点部2a位于上方、连接部2c位于下方,因此中间部2b在它们之间弯折成大致90°,成为模塑固定到外壳4上的固定部。连接部2c是为了与电路布线基板上的导体连接而从中间部2b朝外方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的连接片。此外,优选在该中间部2b上设置有细槽或凹孔等。由此,中间部的沿面距离变长,能够提高防水效果。此外,通过激光加工等来形成细槽以及凹孔等。另外,在以上说明中,触点由细长片构成,但不限于此,可以是任意的触点、例如圆棒状的触点。
参照图5~图7来说明金属罩。其中,图5示出了金属罩的外观,图5的(A)是前方立体图,图5的(B)是后方立体图,图6是图5的金属罩的详细图,图6的(A)是主视图,图6的(B)是俯视图,图6的(C)是仰视图,图6的(D)是一方的侧视图,图6的(E)是另一方的侧视图,图6的(F)是后视图,图7是沿图6的(A)的VII-VII线进行剖切后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5~图7所示,金属罩3由扁平的方形管状体构成,该管状体在两端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前后方开口3F、3R,在内部具有与这些开口连通的空腔孔(空间)3S,金属罩3是通过将薄的金属板材、例如不锈钢板或与触点2相同的金属板等冲压为预定形状、并利用弯折/弯曲等加工使该冲压片形成为预定形状而形成的。即,该金属罩3在前后具有开口3F、3R,在内部具有空间3S,成为由上下板部3a、3b以及左右板部3c、3d包围而成的扁平的方形管状体。
上板部3a在其表面的前方开口3F侧的两边形成有一对从内壁朝外凹陷的凹孔3a1。在前方开口3F中插入了对方连接器时,这些凹孔3a1与该连接器的卡定部卡合,发挥该连接器的防脱功能。在左右板部3c、3d上,形成有将两板部切起而形成的基板固定脚3c1、3d1。这些基板固定脚3c1、3d1是电路布线基板的固定部。通过它们的切起,在切起部位形成了贯通孔3c1′、3d1′,不过,该贯通孔通过模塑成型而被封闭。在下板部3b上,在后方开口3R侧,形成有从端缘朝下方弯折的一对基板固定脚3r1和朝后方延伸设置的一对接地端子3r2。关于这些基板固定脚3r1和接地端子3r2,将基板固定脚3r1配置在两接地端子3r2之间。基板固定脚3r1是电路布线基板的固定部。接地端子3r2是与电路基板上的导体连接的连接部。此外,关于金属罩3,优选的是,在上下板部3a、3b以及左右板部3c、3d的内壁面、即模塑固定着触点2的中间部2b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细槽和凹孔等。由此,沿面距离变长,能够提高防水效果。另外,虽然该金属罩为扁平的方形管状体,但不限于该形状,也可以为任意的形状、例如圆筒筒状体。此外,也可以不敞开后方开口3R而用盖体封闭。并且,还可以是不仅进行电磁屏蔽、而且外廓也是金属管体的形式。
参照图8~图11对外壳4进行说明。外壳4是在连接器1的制造工序中形成的。这里,图8示出了制造工序的一部分,图8的(A)示出了使触点和金属罩一体成型后的成型体,图8的(A)是前方的立体图,图8的(B)是后方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详细图,图9的(A)是主视图,图9的(B)是俯视图,图9的(C)是仰视图,图9的(D)是一方的侧视图,图9的(E)是另一方的侧视图,图10是沿图9的(A)的X-X线进行剖切后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在图8的触点/金属罩成型体上配设了模具且沿图9的(A)的X-X线进行剖切后的放大剖视图。
连接器1是通过以下的工序(a)~(c)制作的,在该工序的过程中制成了外壳4。
(a)触点和金属罩的一体形成工序
首先,在连续供给的长条金属板的预定区域中形成触点2和金属罩3。由于触点2和金属罩3是由相同材料成型而成的,因此长条金属板采用具有预定的厚度和长宽的良导电性的长条金属板。在该长条金属板中,在其长度方向上划分出制作一个连接器的触点2和金属罩3的区域。如图8~图10所示,划分为如下三个区域,并在这些区域内分别形成触点2和金属罩3,所述三个区域是:与长条金属板相连的承载部5A、从该承载部5A朝前方较长地延伸的触点制作区域2A、以及该触点制作区域2A的后端的金属罩制作区域3A。即,在触点制作区域2A中,通过对承载部5A进行定位/固定,并进行冲压/弯折加工,由此形成5个触点21~25、2个接地端子3r2和基板固定脚3r1。此时,将金属罩3的上板部3a分成两部分,并进行各触点的弯折。
关于金属罩制作区域3A,也是同样地通过冲压/弯折加工,从而在前后具有开口3F、3R且在内部具有空间3S,形成被上下板部3a、3b以及左右板部3c、3d包围的扁平的方形管状体。标号3a′表示接合部。5个触点21~25各自的接点部2a与金属罩的内壁面、即管状体的内壁面隔开预定距离而配设,各触点的连接部2c以及从金属罩3延伸设置的接地端子3r2与承载部5相连。这样地利用接地端子3r2将金属罩3与承载部5相连,因此,能够将触点/金属罩成型体当作一体部件来对待。即,即使5个触点21~25与金属罩的内壁面相隔预定距离而不与金属罩相连,但通过接地端子进行了连接,因此可当作一体部件来对待。另外,这里是利用接地端子来连接金属罩3和承载部5,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连接片。
(b)外壳成型工序
利用承载部5对上述(a)工序中一体化后的触点2和金属罩3进行定位/固定,并且,以在触点2及金属罩3与模具之间形成预定空间的方式,在金属罩3的外周配置多个模具。即,如图11所示,在金属罩3的前方配置前方模具MF、上方配置上方模具MT、下方配置下方模具MB、左右配置左右模具(省略图示)、后方配置后方模具MR,从而在触点2与金属罩3之间形成空间Sa、Sb、Sc、Sc1以及Sr。在上方模具MT、下方模具MB以及左右模具上,在金属罩3的前方开口3F附近设置有凹槽7。一体化后的触点2和金属罩3在承载部5的周围具有空间,因此,能够简单地配置前方模具MF、上方模具MT、下方模具MB、左右模具以及后方模具MR。特别是承载部5A与金属罩制作区域3A之间的触点制作区域2A的宽度较宽,因此,也能够简单地配置后方模具MR。
接着,在这些空间Sa、Sb、Sc、Sc1以及Sr中注入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对触点2和金属罩3进行模塑。另外,在前方模具MF、上下方模具MT、MB、左右模具以及后方模具MR中的任意一个模具上设置注入孔和抽气孔,从注入孔注入合成树脂材料。由此,触点2和金属罩3被嵌入在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中从而形成模塑成型为一体的成型体。该成型体就是外壳4。如图3所示,该外壳4是由触点固定外壳部4e、4e1、后方外壳部4r和外部外壳部4a~4d(参照图1)构成的成型体,其中,触点固定外壳部4e、4e1在金属罩3的内部空间3S中支撑/固定着5个触点21~25,后方外壳部4r覆盖后方开口3R,外部外壳部4a~4d覆盖外周、即上下板部3a、3b和左右板部3c、3d。在上下板部3a、3b和左右板部3c、3d的外周壁面上形成有卡定突起4a1。该卡定突起4a1与外装防水密封部件8卡合。
(c)承载部切断工序
在上述工序(b)中进行了模塑成型后,拆卸前方模具MF、上下方模具MT、MB、后方模具MR以及左右模具,切离与各触点21~25以及接地端子3r2相连的承载部5。关于该切离,以接地端子3r2比各触点21~25略长的方式进行切断。通过这些工序(a)~(c)制成一个连接器,接着,承载部5A移动,依次连续地制作后面的连接器。
根据该制作方法,通过一次模塑成型就能使触点与金属罩一体化而成型出外壳,因此,能够高效且简单地进行连接器的制造。因此,该连接器1是由将触点2和金属罩3嵌入成型在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内得到的成型体形成的,因此,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增加部件个数,并且连接器的制造也不需要另设生产线,能够实现生产线化,从而还能够削减成本。
在形成了外壳4后,在外周安装外装防水密封部件8,进行与移动电话机等的壳体(省略图示)之间的防水。如图12所示,该外装防水密封部件8由能够安装于外壳4的外周的大小的环状密封圈构成,在内部设置有能够嵌入外壳4的外周的大小的开口8a,且由弹性部件构成。外周8b凸出成嵌入设备壳体的安装槽(省略图示)的形状、例如半圆形状。此外,在开口8a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凹槽81。该外装防水密封部件8安装于外壳4外周的卡定突起4a1上。通过该安装,能够进行与设备壳体之间的防水。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用树脂对一体化后的触点和金属罩的内部及外周进行了模塑,但也可以仅对金属罩内部实施该模塑,省略外周的模塑。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省略了图示,而该连接器是保留构成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的外壳4中的、内部的触点固定外壳部4e和封闭后方开口3R的后方外壳部4r,而省略了外周的外部外壳部4a的连接器。关于该连接器,以在上述制造工序(a)~(c)中的(b)外壳成型工序中不形成图11所示的空间Sa、Sb的方式,使上下左右的模具与金属罩/触点成型体抵接,以同样的方法来制作。利用该结构的连接器,特别能够使金属罩的内壁面与外壳紧密接合,从而起到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相同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防水连接器,其具有:良导电性的触点;在内部配设所述触点的由金属制管状体构成的金属罩;以及固定所述触点的电绝缘性的外壳,该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由树脂成型体形成,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而电绝缘的状态配设所述触点,并且注入电绝缘性合成树脂,模塑成型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在一端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接触的接点部,在另一端具有与电路布线基板等的布线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触点具有将所述接点部与连接部之间连接的中间部,
所述金属罩在至少一端具有开口,在内部具有与该开口连通的空腔孔,并且,所述金属罩由使所述开口的内部附近成为插入对方连接器的插入部的金属制管状体形成,
所述外壳由树脂成型体形成,且使所述触点的连接部露出于外部,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而电绝缘的状态配设所述触点的接点部和中间部,对除所述插入部以外的内部部位注入所述电绝缘性合成树脂,模塑成型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罩在所述插入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卡定对方连接器的卡定部的防脱部,并在外周设置有安装到电路布线基板等上的安装固定片和接地端子。
4.一种防水连接器,其具有:良导电性的触点;在内部配设所述触点的由金属制管状体构成的金属罩;以及固定所述触点的电绝缘性的外壳,该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由树脂成型体形成,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而电绝缘的状态配设所述触点,注入电绝缘性树脂并且覆盖外周,模塑成型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在一端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接触的接点部,在另一端具有与电路布线基板等的布线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触点具有将所述接点部与连接部之间连接的中间部,
所述金属罩在至少一端具有开口,在内部具有与该开口连通的空腔孔,所述金属罩由使所述开口的内部附近成为插入对方连接器的插入部的金属制管状体形成,
所述外壳由树脂成型体形成,且使所述触点的连接部露出于外部,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在所述金属罩的内部,以与内壁相离而电绝缘的状态配设所述触点的接点部和中间部,对除所述插入部以外的内部部位注入所述电绝缘性树脂并且覆盖外周,模塑成型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罩在所述插入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卡定对方连接器的卡定部的防脱部,并在外周设置有安装到电路布线基板等上的安装固定片和接地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在覆盖所述金属罩的外周的部位安装有外部防水部件。
8.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i)~(iii)的工序:
(i)触点和金属罩一体形成工序,对预定大小的良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折加工,并通过连接片与承载部连接,一体形成所述触点和金属罩;
(ii)外壳成型工序,在所述工序(i)中一体成型后的所述触点和金属罩的周围配设模具,对所述金属罩的内部注入电绝缘性合成树脂来对所述触点进行模塑,成型出由树脂成型体构成的所述外壳;以及
(iii)承载部切断工序,在所述工序(ii)中进行了外壳的模塑成型后,从所述承载部上切断所述触点、所述金属罩和连接片。
9.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i′)~(iii′)的工序,
(i′)触点和金属罩一体形成工序,对预定大小的良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折加工,并通过连接片与承载部连接,一体形成所述触点和金属罩;
(ii′)外壳成型工序,进行由树脂成型体构成的所述外壳的成型,该树脂成型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用模具围住在所述工序(i′)中一体成型后的所述触点和金属罩的周围,对所述金属罩的内部注入所述电绝缘性树脂并且覆盖外周,模塑成型为一体;以及
(iii′)承载部切断工序,在所述工序(ii′)中进行了外壳的模塑成型后,从所述承载部上切断所述触点、所述金属罩和连接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片是所述接地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1593 | 2010-09-09 | ||
JP2010201593A JP5623836B2 (ja) | 2010-09-09 | 2010-09-09 | 防水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3618A true CN102403618A (zh) | 2012-04-04 |
CN102403618B CN102403618B (zh) | 2016-03-23 |
Family
ID=4588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64225.4A Active CN102403618B (zh) | 2010-09-09 | 2011-09-07 | 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23836B2 (zh) |
CN (1) | CN102403618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01463B2 (en) | 2012-01-13 | 2014-08-12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4103949A (zh) * | 2013-04-12 | 2014-10-15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426045A (zh) * | 2013-08-21 | 2015-03-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4838545A (zh) * | 2012-12-28 | 2015-08-12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 |
US9112299B2 (en) | 2013-04-18 | 2015-08-1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US9130301B2 (en) | 2013-04-18 | 2015-09-0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CN105122556A (zh) * | 2013-04-15 | 2015-12-0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树脂模制件和防水屏蔽连接器 |
TWI595711B (zh) * | 2014-10-27 | 2017-08-1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防水連接器 |
CN107681316A (zh) * | 2017-09-19 | 2018-02-09 |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a型usb连接器母座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512231A (zh) * | 2019-09-13 | 2021-03-1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24923B2 (ja) * | 2012-03-27 | 2015-05-27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半導体素子用ソケットまたはコネクタ用の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667652B2 (ja) * | 2013-03-22 | 2015-02-1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6057372B2 (ja) * | 2013-05-02 | 2017-01-11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257182B2 (ja) * | 2013-06-20 | 2018-01-10 |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防水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JP2015191874A (ja) * | 2014-03-31 | 2015-11-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Usbコネクタ |
CN107910711B (zh) * | 2014-07-04 | 2019-08-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JP5905977B1 (ja) | 2015-01-29 | 2016-04-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ネクタ |
CN104752888A (zh) * | 2015-03-31 | 2015-07-01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防水与防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
CN108270138B (zh) * | 2016-12-30 | 2019-07-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
JP2019003816A (ja) | 2017-06-14 | 2019-01-1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20210129591A (ko) * | 2020-04-20 | 2021-10-28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CN111934121B (zh) * | 2020-09-08 | 2024-11-26 | 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圆形防水高精密连接器插口 |
JP7297994B1 (ja) | 2022-07-27 | 2023-06-2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及び車載用コネクタ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42657A1 (en) * | 2001-03-29 | 2002-10-03 | Atsushi Nishio |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
CN101390259A (zh) * | 2006-02-21 | 2009-03-18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具有密封的金属嵌入件的电插头 |
US20090191927A1 (en) * | 2008-01-28 | 2009-07-30 | Seung-Mo Hong | Waterproof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Mobile Phone |
CN101557050A (zh) * | 2008-04-11 | 2009-10-1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及用于制造该防水连接器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72788A (ja) * | 1994-03-31 | 1995-10-2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コネクタ |
JP3155182B2 (ja) * | 1995-10-06 | 2001-04-09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面実装型同軸コネクタ及び該面実装型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JP3379894B2 (ja) * | 1997-09-30 | 2003-02-24 |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プラグとその接合構造 |
JP2007073227A (ja) * | 2005-09-05 | 2007-03-22 | Noba Denko Kk | コネクタ |
JP4655275B2 (ja) * | 2005-12-28 | 2011-03-23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
2010
- 2010-09-09 JP JP2010201593A patent/JP5623836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9-07 CN CN201110264225.4A patent/CN1024036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42657A1 (en) * | 2001-03-29 | 2002-10-03 | Atsushi Nishio |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
CN101390259A (zh) * | 2006-02-21 | 2009-03-18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具有密封的金属嵌入件的电插头 |
US20090191927A1 (en) * | 2008-01-28 | 2009-07-30 | Seung-Mo Hong | Waterproof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Mobile Phone |
CN101557050A (zh) * | 2008-04-11 | 2009-10-1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及用于制造该防水连接器的方法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01463B2 (en) | 2012-01-13 | 2014-08-12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4838545B (zh) * | 2012-12-28 | 2017-03-0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 |
CN104838545A (zh) * | 2012-12-28 | 2015-08-12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 |
CN104103949A (zh) * | 2013-04-12 | 2014-10-15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122556A (zh) * | 2013-04-15 | 2015-12-0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树脂模制件和防水屏蔽连接器 |
US9130301B2 (en) | 2013-04-18 | 2015-09-0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US9112299B2 (en) | 2013-04-18 | 2015-08-1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CN104426045B (zh) * | 2013-08-21 | 2016-12-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4426045A (zh) * | 2013-08-21 | 2015-03-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TWI595711B (zh) * | 2014-10-27 | 2017-08-1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防水連接器 |
CN107681316A (zh) * | 2017-09-19 | 2018-02-09 |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a型usb连接器母座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512231A (zh) * | 2019-09-13 | 2021-03-1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
CN112512231B (zh) * | 2019-09-13 | 2022-02-0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623836B2 (ja) | 2014-11-12 |
CN102403618B (zh) | 2016-03-23 |
JP2012059540A (ja) | 2012-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03618B (zh) | 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2544888B (zh) | 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US938548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 |
CN205724167U (zh) | 电连接器 | |
US939743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over-molded sealing member | |
TWI509910B (zh) | 連接器 | |
KR101673194B1 (ko) | 방수 커넥터 | |
US989345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tongue portion extending beyond a metallic shell | |
TWI652861B (zh) | 電連接器 | |
CN103779733B (zh) | 用于插座组件的触头模块的接地嵌体 | |
CN108206360B (zh) | 电连接器 | |
KR101328321B1 (ko) | 복수개의 전송 인터페이스를 가진 전기 커넥터 | |
KR20170036529A (ko) |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및 rf 커넥터 일체형 커넥터 조립체 | |
JP6890779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2969601A (zh) | 用于插座组件的罩和连接器盖壳 | |
CN102104220A (zh)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923131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the same | |
KR102019907B1 (ko) | 다극잭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전자기기 | |
CN205159630U (zh) | 电连接器 | |
TWI549389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3379404A (zh) | 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口 | |
CN103094772B (zh) |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9880942U (zh) | 防水连接器 | |
CN101872928A (zh) |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 |
JP5683616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