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5113B -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95113B CN102395113B CN201110337872.3A CN201110337872A CN102395113B CN 102395113 B CN102395113 B CN 102395113B CN 201110337872 A CN201110337872 A CN 201110337872A CN 102395113 B CN102395113 B CN 1023951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rt message
- sending
- message
- time
- receip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a、发送方发送消息,记录发送时间;b、经过预设时延,如果还没有收到回执,执行步骤a;c、如果收到回执,结束。所述系统包括:发送装置,处理装置和确认装置。所述消息的存储装置包括:消息头存储模块,消息体存储模块和发送标签存储模块。所述的方法包括:发送一消息;如果没有收到回执,则重复发送所述消息,直到收到至少一个回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发送方在发送消息之后往往不能明确其发送的消息是否成功的技术问题,具备使用方便、稳定可靠、适应性强和应用广泛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及系统,进一步地,还涉及一种消息的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经常发送的消息包括短信和彩信。其中,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缩写为SMS﹚,是手机服务的一种,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数字消息,用户每次能接收和发送消息的字符数 ,由英文“简短的讯息服务”翻译而来。在多数手机上都可使用。有时也称为短信息、短消息、文字讯息、讯息、简讯,甚至信息等,亦有许多英语的俗称如“SMSes、Text messages、messages或甚至于texts和txts”。其原先是为GSM系统手机所设计的,但现在几乎在任何手机系统上都能通用,如3G手机。在本申请文件中,将其称为短信。
另外,彩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缩写为MMS),意为多媒体消息服务。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消息,这些消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的消息。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其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的消息。彩信在技术上实际并不是一种消息,而是在GPRS网络的支持下,以WAP无线应用协议为载体传送图片、声音和文字等数据。彩信业务可实现即时的手机端到端、手机终端到互联网或互联网到手机终端的多媒体消息传送。
本申请文件中,我们将短信、彩信统称为消息。
然而,在消息的收发系统的现有技术中,发送者常常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在编辑完某条消息,选择接收人按下发送键之后,不知道该条消息是否能成功地发送至对方的手机。譬如:在发出消息后,由于网络以及接收方关机等无法接收,需要暂存在服务器上,并且在接收方正常的情况下发送消息到接收端。但是运营商为了降低服务器的暂存负荷,不会永久保存,而是在设有保存时间,超过时间即予以丢弃,导致消息无法发送。
另外,在某些特殊的商业领域中,往往需要保证消息能成功地发送到接收方,此时,发送者关注其编辑的消息能够成功地发送至接收者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技术并没有达到这方面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使得消息发送者能够知道所发送的消息是否已经成功地发送至接收方,从而保证消息能成功送达接收方。
本发明采用的基本思路是:在系统丢包后的一定时长之内,如果消息没有被成功发送,再次向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发送消息,以保证不受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丢包的影响。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发送方发送消息,记录发送时间;b、经过预设时延,如果还没有收到回执,执行步骤a;c、如果收到回执,结束。
进一步地,一种短信的成功发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在某一时刻,发送方发送短信;判断单元,用于在下一时刻,判断发送方是否收到回执信息;确认单元,当收到回执信息时,用于确认短信成功发送。
进一步地,一种消息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消息头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消息头;消息体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消息体;发送标签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消息的发送时间信息,和/或当前的发送次数信息。
进一步地,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一消息;如果没有收到回执,则重复发送所述消息,直到收到至少一个回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发送方发送消息之后,通过判定在一定时刻是否收到回执消息来确定消息是否成功发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发送方在发送消息之后往往不能明确其发送的消息是否成功的技术问题,具备使用方便的优点。
第二,在发送方发送消息的时刻与收到回执的时刻之间设置时延,可以保证发送的消息不会出现数据包丢失,并且,由于所述的时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进行调整,因此具有稳定的优点。
第三,为了增强所发送的消息作为信证的效果,当出现某一次消息发送不成功的现象时,发送方可以在消息中进行标签编辑,以使得每次发送的消息内容中带有发送时刻与发送次数的消息,从而使得应用的适应性大大提高。
第四,回执信息的获取可以使得功能完善,当发送方收到回执,通知用户成功送达,可以判定接收方的用户已经通讯正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方案,下面将其涉及的附图予以简单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方法的时延信令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方法的应用发送标签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应用发送标签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应用发送标签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系统的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消息的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的另一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方法的又一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14为图12所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15为图12所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方法的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18为图16所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19为图16所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20为图12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流程示意图;
图21为图12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2为图12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23为图12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系统的又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4所示系统的发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所示发送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6所示发送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6所示发送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清楚地认识(记载、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完整、充分地公开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当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列举了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其核心思想。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和/或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即使对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进行了改变,以及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涉及的相关术语定义如下:
发送方:指发送消息的用户;
接收方,指接收消息的用户;
回执消息:指表明对所述消息的发送的状态消息;
时延:指对消息的操作的相邻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
标签:指响应于消息内容的附加文字消息。
本发明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具体实施方式来实现。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的实施例包括,a、发送方发送消息,记录发送时间;b、经过预设时延,如果还没有收到回执,执行步骤a;c、如果收到回执,结束。还可以采用如下的优选方式,所述时延大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的消息丢包时间间隔。还可以是,所述的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消息中设定发送标签。所述发送标签包括记录所述消息的发送时间的时间标签,和/或当前发送次数的次数标签。还可以是,所述消息发送时间为所述消息首次发送时间。
一种短信的成功发送系统的实施例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在某一时刻,发送方发送短信;判断单元,用于在下一时刻,判断发送方是否收到回执信息;确认单元,当收到回执信息时,用于确认短信成功发送。时延单元,用于在所述的某一时刻之后设置一时延,所述的下一时刻与某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的时延。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发送单元包括:标签编辑模块,用于对所述的短信进行标签编辑;所述标签编辑模块包括:时刻插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时间的时间标签;次数插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次数的次数标签。
一种消息的存储装置具体实施例包括,消息头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消息头;消息体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消息体;发送标签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消息的发送时间信息,和/或当前的发送次数信息。其还可以包括计数模块,所述的计数模块用于对消息的发送进行计数。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的实施例,包括:发送一消息;如果没有收到回执,则重复发送所述消息,直到收到所述消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回执。
下面,以短信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消息来进行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保证短信成功发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保证短信成功发送的方法,包括:步骤S11,发送方发送短信,记录发送时间;步骤S51,判断是否收到回执,经过预设时延,如果还没有收到回执,执行步骤a;c、如果收到回执,结束。本方法采用收到回执来触发结束步骤,无需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对回执的查询,从而减少设备的运行负荷,提高运行效率。
图2为图1所示方法的时延信令示意图,如图所示,设定发送方在t1时刻发送短信,那么在t2时刻检查将判定是否收到回执,t1时刻和t2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作为预设时延,其大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的短信丢包时间间隔T。
图3为图1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步骤S11中进一步包括步骤S13,在所述短信中设定发送标签。
图4为图3所示方法的应用发送标签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发送标签包括所述短信的发送时间的时间标签,所述短信发送时间为所述短信首次发送时间。
图5为应用发送标签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发送标签包括当前发送次数的次数标签。
图6为应用发送标签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发送标签包括:所述短信的发送时间的时间标签和当前发送次数的次数标签,所述短信发送时间为所述短信首次发送时间。
图7为本发明的保证短信成功发送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发送装置11,用于发送方发送短信,记录发送时间;处理装置51,用于判断经过预设时延,是否收到回执;确认装置71,用于当收到回执时,确认短信成功发送。
图8为图7所示系统的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发送装置11包括:短信头模块41,用于记录短信头的信息;短信体模块42,用于记录短信体的信息;发送标签模块43,用于记录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和/或当前的发送次数信息。
图9为本发明的短信的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装置包括:短信头存储模块41′,用于存储短信头;短信体存储模块42′,用于存储短信体;发送标签存储模块43′,用于存储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和/或当前的发送次数信息。
图10为图9所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计数模块45,所述的计数模块45用于对短信的发送进行计数。
图11为本发明的保证短信成功发送的方法的另一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81,发送一短信;步骤S82,如果没有收到回执,则重复发送所述短信,直到收到至少一个回执。
图12为本发明方法的又一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11,在某一时刻,发送方发送短信;步骤S351,在下一时刻,判断发送方是否收到回执;步骤S351,如果收到回执,确认短信成功发送,否则,返回步骤S311,直到收到回执,确认所述短信成功发送。
图13为图12所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如图所示,短信发送方300发送短信至短信接受方500时,其短信首先发送至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在t1时刻,短信发送方300编辑短信进行发送,该短信到达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之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再将短信送达至短信接收方500,如果短信接收方500接收到该短信,则在t2时刻,短信发送方300收到回执,从而确认短信发送方300已将所述的短信成功发送至短信接收方500。本实施例的回执例如为:短信已成功发送至接收方。
图14为图12所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如图所示,短信发送方300发送短信至短信接受方500时,其短信首先发送至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在t1时刻,短信发送方300编辑短信进行发送,该短信到达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之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再将短信送达至短信接收方,此时,如果短信接收方500不在信号服务区,则该短信不能送达至短信接收方500。在t2时刻,短信发送方300不会收到回执,从而确认短信发送方300并没有将所述的短信成功发送至短信接收方500。
图15为图12所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如图所示,短信发送方300发送短信至短信接受方500时,其短信首先发送至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在t1时刻,短信发送方300编辑短信进行发送,该短信到达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之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再将短信送达至短信接收方,此时,如果短信接收方500不在信号服务区,则该短信不能送达至短信接收方500。在t2时刻,短信发送方300不会收到回执,从而确认短信发送方300并没有将所述的短信成功发送至短信接收方500。然后,在t3时刻,短信发送方300再重新发送短信至短信接受方500,该短信仍先发送至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在所述的短信到达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之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再将短信送达至短信接收方,如果短信接收方500接收到该短信,则在t4时刻,短信发送方300收到回执,从而确认短信发送方300已将所述的短信成功发送至短信接收方500。本实施例的回执例如为:短信已成功发送至接收方。
图16为本发明方法的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11,在某一时刻,发送方发送短信;步骤S331,在所述的某一时刻后设置一时延;步骤S351,在下一时刻,判断发送方是否收到回执;步骤S351,如果收到回执,确认短信成功发送,否则,返回步骤S311,直到收到回执,确认所述短信成功发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一时刻与某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的时延。
图17为图16所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如图所示,短信发送方300发送短信至短信接受方500时,其短信首先发送至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在t1时刻,短信发送方300编辑短信进行发送,该短信到达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之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再将短信送达至短信接收方500。在t1时刻之后设置一时延T,如果短信接收方500接收到该短信,则在t2时刻,短信发送方300收到回执,从而确认短信发送方300已将所述的短信成功发送至短信接收方50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t2时刻与t1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的时延T,回执例如为:短信已成功发送至接收方。
图18为图16所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如图所示,短信发送方300发送短信至短信接受方500时,其短信首先发送至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在t1时刻,短信发送方300编辑短信进行发送,该短信到达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之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再将短信送达至短信接收方500,在t1时刻之后设置一时延T,此时,如果短信接收方500不在信号服务区,则该短信不能送达至短信接收方500。在t2时刻,短信发送方300不会收到回执,从而确认短信发送方300并没有将所述的短信成功发送至短信接收方50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t2时刻与t1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的时延T。
图19为图16所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如图所示,短信发送方300发送短信至短信接受方500时,其短信首先发送至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在t1时刻,短信发送方300编辑短信进行发送,该短信到达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之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再将短信送达至短信接收方500,在t1时刻之后设置一时延T,此时,如果短信接收方500不在信号服务区,则该短信不能送达至短信接收方500。在t2时刻,短信发送方300不会收到回执,从而确认短信发送方300并没有将所述的短信成功发送至短信接收方500。然后,在t3时刻,短信发送方300再重新发送短信至短信接受方500,该短信仍先发送至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在t3时刻之后设置一时延T,在所述的短信到达短信通信运营系统之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再将短信送达至短信接收方,如果短信接收方500接收到该短信,则在t4时刻,短信发送方300收到回执,从而确认短信发送方300已将所述的短信成功发送至短信接收方500。本实施例的回执例如为:短信已成功发送至接收方,本实施例中,所述的t2时刻与t1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的时延T,所述的t4时刻与t3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的时延T。
图20为图12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步骤a包括:步骤S315,对所述的短信进行内容编辑;步骤S317,对所述的短信进行标签编辑。
图21为图12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步骤a包括:步骤S315,对所述的短信进行内容编辑;步骤S318,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时刻的标签。
图22为图12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步骤a包括:步骤S315,对所述的短信进行内容编辑;步骤S319,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次数的标签。
图23为图12所示方法的步骤a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步骤a包括:步骤S315,对所述的短信进行内容编辑;步骤S318,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时刻的标签;步骤S319,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次数的标签。
图24为本发明系统的又一实施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发送单元311,用于在某一时刻,发送方发送短信;判断单元351,用于在下一时刻,判断发送方是否收到回执;确认单元381,当收到回执时,用于确认短信成功发送。
图25为图24所示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发送单元311,用于在某一时刻,发送方发送短信;时延单元331,用于在所述的某一时刻之后设置一时延,所述的下一时刻与某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的时延;判断单元351,用于在下一时刻,判断发送方是否收到回执;确认单元381,当收到回执时,用于确认短信成功发送。
图26为图24所示系统的发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发送单元311包括:短信内容编辑模块315,用于制作向接收方发送的短信;标签编辑模块317,用于对所述的短信进行标签编辑。
图27为图26所示发送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发送单元311包括:短信内容编辑模块315,用于制作向接收方发送的短信;时刻插入模块318,用于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时刻的标签。
图28为图26所示发送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发送单元311包括:短信内容编辑模块315,用于制作向接收方发送的短信;次数插入模块319,用于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次数的标签。
图29为图26所示发送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发送单元311包括:短信内容编辑模块315,用于制作向接收方发送的短信;时刻插入模块318,用于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时刻的标签;次数插入模块319,用于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次数的标签。
进一步地,对成功发送(即收到回执)的短信做出成功发送的标记,所述标记可以的存储位置或路径的变化,如物理地址或文件夹的不同,或者在对应的短信前做做一标记,并可记录成功发送的是该对应短信中何时发的第几次短信。
由于同一内容的消息可能被多次发送,根据短信传输协议,每次发送的短信都有不同的序列号,在短信通信运营系统是作为不同的短信来处理,因此回执也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发送方事实上为同一内容,如果发送方如果发了多条不同内容的短信,而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多次发送以确保成功发送,尤其是对同一接收方多次发送,导致可能收到多个回执,而回执中又无短信内容,导致发送方可能无法进行内容比对,以保证与短信内容的对应,对此采用以下方案来实现:
方案一、每次记录发送短信的序列号,根据回执中的序列号来判断对应的短信,并根据对应的短信来获得其针对的短信内容;即记录该内容每次发送短信时生成的序列号,收到某一回执,根据其中的序列号判断对应在那条内容上,并且还能获得对应的发送次数;
方案二、记录短信每次发送的时间,根据回执中记录的发送时间来确定对应于哪条短信,从而获得对应的短信内容,回执中的发送时间是发送时发送端的时间;
方案三、根据短信发送的目标号码(接收方)来确定,即根据回执中记录的接收方来对应发送的短信。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考虑对上述方案之一,或多个方案的组合来实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在2011年10月8日9时,发送方发送短信“请李强于2011年10月10日24时之前缴费”至接收方,判断在2011年10月10日9时之前的时刻发送方是否收到回执 “短信已经成功发送至李强”,如果收到回执,确认短信成功发送,否则发送方重新发送短信“请李强于2011年10月10日24时之前缴费”至接收方,直到确认所述短信成功发送。
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例,在2011年10月8日9时与2011年10月10日9时之间设置48小时时延,此时延作为判断存放短信数据包的时间长度。当然,也可以设置24小时作为时延。
短信“请李强于2011年10月10日24时之前缴费”可以附加时刻标签,例如“请李强于2011年10月10日24时之前缴费,<发送时间:2011年10月8日9时>”。
短信“请李强于2011年10月10日24时之前缴费”可以附加次数标签,例如“请李强于2011年10月10日24时之前缴费,<发送次数:第一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和系统内的各单元之间的短信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仅以短信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同样地,采用与短信相同、或者本质上相似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保证彩信的成功发送,具体实现的技术手段与上述方法和系统相似,在此不在冗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Claims (2)
1.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发送方在所述消息中设定发送标签并发送消息,记录发送时刻,并记录发送消息的序列号;所述发送标签包括所述消息的首次发送时刻、当前发送次数;
b、经过预设时延,如果还没有收到回执,执行步骤a;所述时延大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的消息丢包时间间隔;所述时延为对消息的相邻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
c、如果收到回执,结束;其中,
所述回执包含所述序列号,根据所述序列号来确定对应的内容及对应的发送次数;或,
所述回执包含所述发送时刻,根据所述发送时刻来确定对应的内容。
2.一种短信的成功发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某一时刻,发送方发送短信,并记录发送短信的序列号,记录该发送时刻;所述的发送单元包括:标签编辑模块,用于对所述的短信进行标签编辑;
所述标签编辑模块包括:
时刻插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时刻的时间标签,所述时间标签包括所述短信的首次发送时刻;
次数插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的短信的内容中插入短信发送的当前次数的次数标签;
判断单元,用于在下一时刻,判断发送方是否收到回执信息;所述回执包含所述序列号,根据所述序列号来确定对应的内容及对应的发送次数;或,所述回执包含所述发送时刻,根据所述发送时刻来确定对应的内容;
确认单元,当收到回执信息时,用于确认短信成功发送;
时延单元,用于在所述的某一时刻之后设置一时延,所述的下一时刻与某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的时延;所述时延大于短信通信运营系统的消息丢包时间间隔;所述时延为对消息的相邻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37872.3A CN102395113B (zh) | 2011-10-31 | 2011-10-31 |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37872.3A CN102395113B (zh) | 2011-10-31 | 2011-10-31 |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95113A CN102395113A (zh) | 2012-03-28 |
CN102395113B true CN102395113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586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37872.3A Active CN102395113B (zh) | 2011-10-31 | 2011-10-31 |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951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9523A (zh) * | 2013-03-15 | 2013-06-26 |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提醒方法及装置 |
US11341572B2 (en) | 2013-11-08 | 2022-05-24 | Refinitiv Us Organization Llc | Fair credit screened market data distribution |
US12211099B2 (en) | 2013-11-08 | 2025-01-28 | Refinitiv Us Organization Llc | Fair credit screened market data distribution |
CN105791092A (zh) * | 2016-04-08 | 2016-07-20 | 东南大学 | 一种确认通知消息成功理解并回复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等待回复方法 |
CN108010559A (zh) * | 2017-12-20 | 2018-05-08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存储设备告警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9038A (zh) * | 2004-07-15 | 2005-03-02 |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 Phs系统广播短消息的方法、短消息结构及其系统 |
CN101079811A (zh) * | 2007-04-28 | 2007-11-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飞机与地面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1252721A (zh) * | 2007-07-24 | 2008-08-27 | 杭州义盛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设备信息发送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4214571B2 (en) * | 2003-10-13 | 2007-05-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in network interworking between wireless public network and wired/wireless private network |
-
2011
- 2011-10-31 CN CN201110337872.3A patent/CN1023951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9038A (zh) * | 2004-07-15 | 2005-03-02 |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 Phs系统广播短消息的方法、短消息结构及其系统 |
CN101079811A (zh) * | 2007-04-28 | 2007-11-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飞机与地面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1252721A (zh) * | 2007-07-24 | 2008-08-27 | 杭州义盛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设备信息发送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95113A (zh) | 2012-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60078064A1 (en) |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the transmission-efficent editing of multimedia news | |
EP2134138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system, and information consolidation device | |
CN102395113B (zh) | 一种保证消息成功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 |
US8260333B2 (en) | Consolidating international short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destined to multiple recipients | |
EP2648430B1 (en) | Method of receipting for electronic mail,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1442720A (zh) | 终端以及消息的自动回执方法 | |
EP1935144A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ntext-sensitive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response | |
CN102132550A (zh) | 短消息递送的计费 | |
CN102461099A (zh) | 向多个接收机发送电子短消息的方法 | |
US7024213B2 (en) | Intelligent source routing for mobile handset message service providers | |
EP1655932A3 (en) | Portable cellular phone, portable cellular phone system, message format controlling method and message format controlling program | |
CN102655690B (zh) | 一种信息通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1548514B (zh) | 在一个移动无线电系统中交换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 |
EP2106155A1 (en) |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enhancing mes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276640C (zh) | 一种第三方为发送方发送多媒体短消息付费的方法 | |
CN102685698B (zh) | 一种实现跨运营商数据短信前转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101790896B1 (ko) | 메시지 처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WO2007014568A1 (fr) |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un message audio vers une adresse electronique quelconque a partir d'un terminal mobile | |
CN1984359A (zh) | 一种短消息传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2714055B (zh) | 宽带集群通信的点对点短消息阅读确认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951567B (zh) | 多媒体消息业务计费方法、系统及多媒体消息中心 | |
CN1901595B (zh) | 一种发送传真到无线传真设备的方法 | |
CN101448207B (zh) | 一种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递送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0407811C (zh) | 短消息限制存储的实现方法与系统 | |
CN100518231C (zh) | 一种利用多媒体短信接收传真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No. 08, 17/F, Building 4, No. 666 Jincheng Avenue, Chengdu Hi tech Zone,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610041,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Futur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No. 18, north section of Tianfu Road, Chengdu high tech Zone,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KECHU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