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387285B -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图像浓度测定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图像浓度测定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7285B
CN102387285B CN201110261737.5A CN201110261737A CN102387285B CN 102387285 B CN102387285 B CN 102387285B CN 201110261737 A CN201110261737 A CN 201110261737A CN 102387285 B CN102387285 B CN 102387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lor lump
look
pap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17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7285A (zh
Inventor
坂谷一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31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842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31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36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87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7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5Reproduc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23Colou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1Testing, i.e. determining the result of a tr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3Methods therefor out of service, i.e. outside of normal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3Methods therefor 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pparatus itself, e.g. self-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8Calculating or estim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9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03G2215/0161Generation of registration ma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s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2201/0003Method used
    • H04N2201/0005Method used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H04N2201/0006Method used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details of the reference pattern (DM 110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Moving a scanning element into cooperation with a calibration element, e.g. a grey-wedge mounted on the document support,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图像浓度测定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部,将n色的色材混色,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并在用纸上形成灰度图案图像;反射率检测部,检测各色块的反射率,输出反射率信息;和控制部,生成修正图像数据的灰度的伽马曲线;控制部从输入的图像数据提取出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成分,对1次色至n-1次色的各色成分进行第1γ修正和第2γ修正,对第1修正灰度值和第2修正灰度值进行插补,决定m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对于n次色的色成分,对表示n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n次色用伽马曲线的修正,决定n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将各输出值合成生成输出图像数据,根据输出图像数据形成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图像浓度测定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图像浓度测定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胶版(offset)印刷领域中,公知有一种将RGBCMYK这7色的全色块作为控制色条(control stripe)而印刷到裁断空白处,并利用浓度计或测色计等进行测色,来调整各色的墨水量的技术。
另一方面,在使用电子照片处理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输出CMYK这4色的全色块,对其进行测色,取代对墨水量进行调整,而进行对像载持体的带电量的调整、对像载持体的发光能量的调整等变更显影电位等处理条件,由此,能够实现最高浓度下的调整。
一般,在如上述那样变更了处理条件后,由于半色调下的灰度特性也发生变化,所以在变更了处理条件的基础上,输出CMYK各色的灰度图像,并对其进行测定,然后进行γ修正。
但是,在以往的基于电子照片处理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调整中,从CMYK中只将由单色构成的1次色作为修正对象,对于由CMYK中的2色以上构成的2次色以上,只间接地进行修正。实际上,由于向用纸的转印、定影等成像处理中的状态的变化,即使将1次色调整为理想的状态,2次色以上也不见得成为理想的状态,因此,通过这样的色调整不能确保图像的稳定化。
另一方面,虽然可以输出形成了1000色或数千色的色块图像的图表,利用测色器等外部设备对各个色块分别进行测定,根据其生成彩色特性图(color profile),来进行1次色和2次色以上的色调整,但大大加重了色调整作业对用户的时间和作业负担。
关于这样的公知技术,在特开平5-153383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将CMY的浓度信号分离成黑成分、2次色成分和1次色成分,对这些分离后的成分分别乘以一定的比率来独立地进行修正,然后将它们相加并输出的色修正装置。
但是,上述特开平5-153383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虽然减轻了色变换中用户的负担,但由于按每个成分线性进行修正,使它们加和,所以不能与非线性的γ修正对应,无法实现图像的稳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简易的方法能够使图像稳定为理想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图像浓度测定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测定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图像形成部,其将n(n是正整数)色的色材混色,在用纸上进行图像的形成,并且,在用纸上形成灰度图案图像,该灰度图案图像包含对于从由n色的色材中的1色构成的1次色、至由n色的色材中的n色构成的n次色为止的各色,灰度分别不同的色块;
反射率检测部,其检测用纸上形成的上述灰度图案图像中包含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并输出该检测出的反射率的反射率信息;和
控制部,其生成用于修正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灰度的、与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对应的伽马曲线,以便根据由上述反射率检测部输出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获得预先设定的反射率;
上述控制部从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成分,对于1次色至n-1次色的各色成分,进行针对m(m为1至n-1)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进行基于m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而取得第1修正灰度值的第1γ修正、和针对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m+1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而取得第2修正灰度值的第2γ修正,并对上述第1修正灰度值和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进行插补,决定m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对于n次色的色成分,针对表示n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n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决定n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并将决定的1次色至n次色的各个输出值合成,生成输出图像数据,
上述图像形成部根据由上述控制部生成的上述输出图像数据,在用纸上形成图像。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部根据从上述反射率检测部得到的反射率信息,提取出作为表示亮度的成分的亮度信号,根据该提取出的亮度信号,生成与由2次色以上的色材构成的颜色对应的伽马曲线。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部根据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与m+1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的比率,在上述第1修正灰度值和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的插补中进行加权。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未能提取出由m次色构成的m+1次色的色成分时,使用包含在m次色中构成的颜色的全部m+1次色的伽马曲线,对该m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分别进行修正,并进行平均,来获得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n色的色材是青、洋红、黄这3色的调色剂材料。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图像形成部在用纸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而成的混色色块,来作为上述灰度图案图像,
上述反射率检测部具有:向通过第1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1读取部;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至少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2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2读取部;和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及上述第2读取位置至少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3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3读取部;
上述控制部取得从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和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作为上述反射率信息,
上述图像形成部按照在上述第1读取位置通过上述青色色块,在上述第2读取位置通过上述洋红色色块,在上述第3读取位置通过上述黄色色块的方式,在用纸上形成上述青色色块、上述洋红色色块及上述黄色色块,并且,按照上述混色色块分别通过上述第1读取位置、上述第2读取位置和上述第3读取位置的方式,在用纸上形成上述混色色块,
上述控制部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2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3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及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中取得上述混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图像形成部在用纸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来作为上述灰度图案图像,
上述反射率检测部具有:向通过第1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1读取部;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2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2读取部;和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及上述第2读取位置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3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3读取部,
上述控制部取得从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及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作为上述反射率信息,
上述图像形成部按照通过上述第1读取位置、上述第2读取位置和上述第3读取位置的方式,在用纸上分别形成上述青色色块、上述洋红色色块、上述黄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
上述控制部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2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3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和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中取得上述混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图像形成步骤,将n(n是正整数)色的色材混色,在用纸上进行图像的形成,并且,在用纸上形成灰度图案图像,该灰度图案图像包含对于从由n色的色材中的1色构成的1次色、至由n色的色材中的n色构成的n次色的各色,灰度分别不同的色块;
反射率检测步骤,检测用纸上形成的上述灰度图案图像中包含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并取得反射率信息;和
控制步骤,生成用于修正输入的图像数据的灰度的、与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对应的伽马曲线,以便根据在上述反射率检测步骤中得到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获得预先决定的反射率;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从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成分,对于1次色至n-1次色的各色成分,进行针对m(m为1至n-1)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进行基于m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而取得第1修正灰度值的第1γ修正、和针对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m+1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而取得第2修正灰度值的第2γ修正,并对上述第1修正灰度值和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进行插补,决定m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对于n次色的色成分,针对表示n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n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决定n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将决定的1次色至n次色的各个输出值合成,生成输出图像数据,
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根据在上述控制步骤中生成的上述输出图像数据,在用纸上形成图像。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方法中,优选在上述控制步骤中,根据在上述反射率检测步骤中得到的反射率信息,提取出作为表示明亮度的成分的亮度信号,根据该提取出的亮度信号,生成与由2次色以上的色材构成的颜色对应的伽马曲线。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方法中,优选在上述控制步骤中,根据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与表示m+1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的比率,在上述第1修正灰度值和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的插补中进行加权。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方法中,优选在上述控制步骤中,当从上述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未能提取出由m次色构成的m+1次色的色成分时,使用包含在m次色中构成的颜色的全部m+1次色的伽马曲线,对该m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分别进行修正,并进行平均,来获得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方法中,优选上述n色的色材是青、洋红、黄这3色的调色剂材料。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作为上述灰度图案图像,在用纸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
上述反射率检测步骤包括:向通过第1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1读取步骤;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至少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2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2读取步骤;和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及上述第2读取位置至少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3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3读取步骤;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取得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分别获得的信号,作为上述反射率信息,
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按照在上述第1读取位置使上述青色色块通过,在上述第2读取位置使上述洋红色色块通过,在上述第3读取位置使上述黄色色块通过的方式,在用纸上形成上述青色色块、上述洋红色色块和上述黄色色块,并且,按照上述混色色块分别通过上述第1读取位置、上述第2读取位置和上述第3读取位置的方式,在用纸上形成上述混色色块,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2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分别获得的信号中取得上述混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
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作为上述灰度图案图像,在用纸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
上述反射率检测步骤包括:向通过第1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1读取步骤;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2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2读取步骤;和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及上述第2读取位置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3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3读取步骤;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取得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分别获得的信号,作为上述反射率信息,
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按照通过上述第1读取位置、上述第2读取位置和上述第3读取位置的方式,在用纸上分别形成上述青色色块、上述洋红色色块、上述黄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2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分别获得的信号中取得上述混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浓度测定装置分别对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进行读取,取得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其具有:
通过向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上述青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的读取的第1读取部;
通过向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上述洋红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的读取的第2读取部;
通过向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上述黄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的读取的第3读取部;以及
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和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中,取得上述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的浓度信息取得部;
在各自不同的位置进行基于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和上述第3读取部的色块的读取。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浓度测定方法分别对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进行读取,取得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其包括:
通过向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上述青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的读取的第1读取步骤;
通过向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上述洋红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的读取的第2读取步骤;
通过向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上述黄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的读取的第3读取步骤;以及
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分别获得的信号中,取得上述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的浓度信息取得步骤;
在各自不同的位置进行上述第1读取步骤中的色块的读取、上述第2读取步骤中的色块的读取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的色块的读取。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但这些详细说明及附图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图像形成部和中继单元的概略剖面图。
图3A是表示浓度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放大图。
图3B是表示浓度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0是对中间信号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表格化后的每个灰度的γ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说明输入值与γ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色调整的概略框图。
图14是说明插补处理的图。
图15是说明插补处理的图。
图16是说明插补处理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色调整的步骤的概略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与目标的色差的图。
图19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浓度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放大图。
图19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浓度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0是说明发光元件的中心波长的图。
图21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灰度图案图像的读取步骤的图。
图2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浓度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放大图。
图25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灰度图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7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灰度图案图像的读取步骤的图。
图28是说明相对半色调的输入灰度的单色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图29是说明相对半色调的输入灰度的单色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图示例。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具备复印功能、图像读取功能、和打印功能的复合机,是电子照片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由控制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读取部30、图像形成部40、中继单元50、浓度检测部60、存储部70、和通信部80等构成,各个部分通过总线连接。
控制部1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CPU根据从操作显示部20输入的操作信号或由通信部80接收到的指示信号,读出ROM中存储的系统程序、各种处理程序,并展开在RAM中,根据被展开的程序,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
操作显示部20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根据从控制部10输入的显示信号的指示,在显示画面上进行各种操作按钮、装置的状态显示和各个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LCD的显示画面上被以格子状配置透明电极而构成的压感式(电阻膜压感式)触摸屏覆盖,通过电压值检测出被手指或触笔等按下的位置坐标,将检测出的位置信号作为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而且,操作显示部20具有数字按钮、开始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将基于按钮操作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
图像读取部30在载置原稿的接触玻璃的下部具有扫描仪,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扫描仪由光源、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A/D转换器等构成,其通过对从光源向原稿照明扫描的光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将原稿的图像读取为RGB信号,并通过对读取的图像进行A/D转换,生成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40通过电子照片方式,根据黄(Y)、洋红(M)、青(C)、黑(K)的图像数据,在用纸上形成图像并加以输出。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40具有Y、M、C、K各色的感光体鼓41Y、41M、41C、41K、1次转印辊42Y、42M、42C、42K、中间转印带43、辊44、套准调节辊45、2次转印辊46、定影单元47、和给纸部48等。
这里,对图像形成部40中的图像形成进行说明。
感光体鼓41Y旋转,其表面通过带电器(未图示)而带电,通过激光光源等(未图示)的曝光,在其带电部分形成Y数据的图像的潜像。然后,由显影器(未图示)在该潜像部分形成黄的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通过与1次转印辊42Y的压接而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3上。调色剂像成为与输出对象的图像数据对应的黄色的像。未被转印的调色剂被清洁器(未图示)除去。
洋红、青、黑的调色剂像也被分别同样地形成及转印。
通过辊44、1次转印辊42Y、42M、42C、42K的旋转,使中间转印带43旋转,YMCK的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3上。给纸部48具有多个给纸托盘,其将被收纳在给纸托盘中的用纸供给图像形成部40。从给纸部48的各个给纸托盘供给来的用纸,通过套准调节辊45的旋转被搬送到2次转印辊46。
随着套准调节辊45及2次转印辊46的旋转,用纸通过2次转印辊46的压接部,由此,中间转印带43上的YMCK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用纸上。被转印了YMCK的调色剂后的用纸通过定影单元47。通过定影单元47的加压和加热,YMCK的调色剂像被定影在用纸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形成了图像的用纸被排出到中继单元50。
另外,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用纸被未图示的双面搬送单元反转,由套准调节辊45搬送到2次转印辊46,以便在未形成图像的面上再次进行图像形成。
中继单元50具有接收从图像形成部40排出的用纸,并为了进行之后的处理而将其送出的功能。对于中继单元50,在其路径中设有浓度检测部60。而且,也可以使中继单元50具有进行批处理、折叠处理、裁断处理等各种处理的整理功能。
浓度检测部60将与由图像形成部40形成了图像并定影后的用纸上的灰度图案图像的各个色块的浓度对应的电压值,作为图像浓度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
控制部10根据从浓度检测部60输出的电压值,检测出各个色块的浓度。
图3A和图3B表示浓度检测部60的概略结构。图3A是被设在搬送路C上的浓度检测部60的俯视放大图,图3B是其概略侧视图。
浓度检测部60如图3A和图3B所示,具有光源61和CCD62。光源61例如可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CCFL(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等。从光源61射出的光L被形成在用纸P上的灰度图案图像的各个色块反射,入射到CCD62。即,CCD62通过输入被灰度图案图像的各个色块反射后的光L,来进行扫描。
CCD62构成为比在搬送路C上被搬送的用纸P的用纸宽度长,以便能够1次性全部读取形成于用纸P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
输入到CCD62中的光L被进行光电转换,浓度检测部60根据被转换后的信号,确定受光量相对由光源61输出的光量的比率、即反射率。然后,浓度检测部60根据该反射率生成作为测定结果的图像浓度信号(反射率信息),将其输出到控制部10。该图形浓度信号是能够确定RGB各色的灰度的信号。另外,也可以根据通过光电转换而得出的受光量,生成图像浓度信号。而且,在浓度检测部60中,也可以将表示通过光电转换而得到的受光量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10,在控制部10中求出反射率。
控制部10如后述那样,根据进行了这样的灰度图案图像的扫描的结果、和从浓度检测部60输出的图像浓度信号,生成伽马曲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CCD62,而使用能够接受被灰度图案图像反射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的其他受光元件。该情况下,可以采用将受光元件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成列状的结构,或者,使1个或多个受光元件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依次进行读取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CCD62在与用纸分离的位置进行扫描,但也可以例如CIS(Contact Image Sensor)等那样采用密接光学系统的读取装置。
而且,也可以设置能够被CCD62进行读取的基准板,进行阴影修正。
存储部70由硬盘、闪存存储器等构成,用于存储各种数据。存储部70具有灰度图案图像存储部71、和伽马曲线存储部72等。
灰度图案图像存储部71中存储有用于形成包含多个不同浓度的色块的灰度图案图像的Y·M·C·K·R·G·B·Pb数据。R(红)是通过将洋红和黄这2色的色材混合而生成的作为2次色的红色。G(绿)是通过将青和黄这2色的色材混合而生成的作为2次色的绿色。B(蓝)是通过将青和洋红这2色的色材混合而生成的作为2次色的蓝色。Pb(四色黑:process black)是通过将青、洋红和黄这3色的色材混合而生成的作为3次色的黑色。
这里,参照图4~图9,对灰度图案图像的示例进行说明。
形成在用纸P上的灰度图案图像包含按YMCKRGBPb的每个颜色从最低浓度(灰度值31)到最高浓度(灰度值255)的范围的多个浓度的色块。例如,灰度图案图像中包含的各色的色块的灰度值,分别是31、63、95、127、159、191、223、255。另外,图4~图9中所示的各个灰度图案图像只是示例,关于各色的配置位置、色块的排列,不限于图示的例子。而且,灰度图案图像只要能够输出图4~图9中的任意一个图案即可,但也可以输出多个种类而组合使用。
图4所示的灰度图案图像的例子在上部从左侧按照KYMCBGRPb的顺序形成色块,在下部形成了将上部形成的色块以垂直方向为轴而反转的镜像图案。即,在下部从左侧按照PbRGBCMYK的顺序形成色块。通过形成这样的灰度图案图像,能够将检测出的色块的浓度按照每个灰度进行平均,生成伽马曲线,从而可减少因面内不均造成的影响。其中,图4所示的灰度图案图像被配置于在用纸P的4个角部分别配置的裁剪十字标T的内侧。该裁剪十字标T是表示装订成册时用纸的裁剪位置的识别信息。通过将灰度图案图像形成在该裁剪十字标T的内侧,虽然该用纸P成为了废纸,但由于可在大的范围形成色块,所以,可减少灰度图案图像的形成所必要的用纸枚数。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检测出灰度图案图像的开始位置,所以按照浓度大的顺序形成了色块。
图5所示的灰度图案图像的例子在用纸P的左右端部的裁剪十字标T的外侧形成了灰度图案图像。即,在用纸P的左侧端部,从上侧按照KCMY的顺序纵列配置各个色块,在用纸P的右侧端部,从上侧按照RGBPb的顺序纵列配置各个色块。在该例中,由于当进行以裁剪十字标T为基准的用纸P的裁剪时,灰度图案图像也被一同分离,所以不会成为废纸,从而可降低成本。另外,在该例中,也为了容易检测出灰度图案图像的开始位置,按照浓度大的顺序形成了色块。
图6所示的灰度图案图像的例子在用纸P的上下端部的裁剪十字标T的外侧形成了灰度图案图像。即,在用纸P的上侧端部,从左侧按照KCMY的顺序横列配置各个色块,在用纸P的下侧端部,从左侧按照RGBPb的顺序横列配置各个色块。在该例中,也由于在进行以裁剪十字标T为基准的用纸P的裁剪时,灰度图案图像被一同分离,所以,不会成为废纸,从而可降低成本。
图7所示的灰度图案图像的例子在用纸P的上下左右的各个端部的裁剪十字标T的外侧,分别形成了灰度图案图像。即,在用纸P的左侧端部,从上侧按照KCMY的顺序纵列配置各个色块,在用纸P的右侧端部,从上侧按照RGBPb的顺序纵列配置各个色块。并且,在用纸P的上侧端部,从左侧按照KCMY的顺序横列配置各个色块,在用纸P的下侧端部,从左侧按照RGBPb的顺序横列配置各个色块。在该例中,也由于在进行以裁剪十字标T为基准的用纸P的裁剪时,灰度图案图像被一同分离,所以不会成为废纸,从而可降低成本。而且,通过形成这样的灰度图案图像,能够将检测出的色块的浓度按照每个色进行平均,生成伽马曲线,从而可减少因面内不均造成的影响。
图8所示的灰度图案图像的例子在用纸P的上端部的裁剪十字标T的外侧形成灰度图案图像。在该例中,对每1枚用纸横列形成了1个颜色的色块。在该例中,虽然利用多枚用纸进行浓度的检测,但由于当进行以裁剪十字标T为基准的用纸P的裁剪时,灰度图案图像也被一同分离,所以不会成为废纸,从而可降低成本。另外,形成灰度图案图像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的示例。
图9所示的灰度图案图像的例子在用纸P的左上端部的裁剪十字标T的外侧,形成灰度图案图像。在该例中,对每1枚用纸纵列形成了1个颜色的色块。在该例中,虽然也是利用多枚用纸进行浓度的检测,但由于在进行以裁剪十字标T为基准的用纸P的裁剪时,灰度图案图像也被一同分离,所以不会成为废纸,从而可降低成本。另外,形成灰度图案图像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的示例。
伽马曲线存储部72中按照Y、M、C、K、R、G、B、Pb的每种颜色,存储了在修正图像形成部40的灰度特性时使用的伽马曲线的数据。伽马曲线用于进行使输出浓度相对输入值成为线性那样的灰度变换,输入值与输出值相互对应。伽马曲线可以以对输入值的运算式的形式存储,也可以以使输入值与输出值相互对应的LUT(Look Up Table)的形式存储。关于伽马曲线的生成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通信部80由调制解调器、LAN(Local Area Network)适配器、路由器、TA(Terminal Adapter)等构成,用于进行与和网络N连接的各个装置的通信控制。
下面,对伽马曲线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当用户利用操作显示部20执行操作、向规定枚数的用纸形成图像,便进行伽马曲线的生成。其中,对于伽马曲线的生成时期,可任意设定。
首先,输出图4~图9所示的灰度图案图像的任意一个,由浓度检测部60对每个色块进行测定,将作为该测定结果的图像浓度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
然后,控制部10从输入的浓度信号中,针对作为1次色的CMYK的各色、作为2次色的RGB的各色以及作为3次色的Pb,分别取得用于对色块的每个输出灰度的γ值进行确定的中间信号。该中间信号如图10所示,对于青(C),从图像浓度信号中具有补色关系的R的信号取得中间信号。而对于洋红(M),从图像浓度信号中具有补色关系的G的信号取得中间信号。另外,对于黄(Y),从图像浓度信号中具有补色关系的B的信号取得中间信号。此外,对于黑(K),虽然可从任意信号取得中间信号,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G的信号取得中间信号。
另一方面,对于作为2次色及3次色的RGBPb的各色,例如取得根据RGB的各个信号确定的亮度信号(Y)及色差信号(Cr·Cb)中的亮度信号(Y)作为中间信号。例如,亮度信号(Y)可根据以下的式(1)求出。在以下的式中,(R)、(G)、(B)分别是根据图像浓度信号的RGB的各个信号确定的RGB各色的γ值。
Y=0.299*(R)+0.587*(G)+0.114*(B)…(1)
另外,2次色及3次色中的中间信号,不限于利用上述的式(1)进行计算,例如也可以通过将RGB各色的γ值按照R∶G∶B=3∶6∶1的比例混合来求出等以任意的比例生成。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浓度检测部60对1个色块进行多部位的测定,向控制部10输出每个测定部位的图像浓度信号,在控制部10中,对每个灰度计算出从这些图像浓度信号确定的γ值的平均值,由此来求出在伽马曲线中使用的γ值。该情况下,也可以输出多枚灰度图案图像,对这些的全部进行测定,计算出每个灰度的γ值的平均值。
控制部10将如上述那样求出的各色的每个灰度的γ值,如图11所示那样表格化,存储到存储部70中。如上述那样获得的各个γ值,分别被存储在“样值”的字段中。图11所示的表格例如表示了青的γ值,其他色也同样被表格化。这里,图11中在“目标”字段中表示的各个γ值表示与相对输入值而输出的图像的目标浓度对应的值,例如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出厂时测定的每个灰度的γ值。另外,“目标”字段中的各个值不限于通过测定而得到的γ值,例如也可以是基于操作显示部20的设定输入值、通过通信部80从外部输入的值等。
在图11所示的表格中可知,相对“目标”字段中表示的γ值,“样值”字段中表示的γ值小,相对目标,所输出的图像的浓度偏低。
另外,对于灰度值与0对应的γ值,虽然可形成色块,通过对其进行测定来获得γ值,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测定未形成色块的部分来获得γ值。
如果对如上那样得到的“目标”字段中表示的各个γ值、和“样值”字段中表示的各个γ值分别进行描绘,则形成图12所示的图。图12的A表示相对输入值的“目标”字段中的γ值,图12的B表示对于“样值”字段中的γ值的灰度值。即,图12的B所示的灰度值成为输出值。
其中,在图12中,对于各点之间,通过多项式近似的曲线来表示。
控制部10根据这样得到的“目标”字段中表示的各个γ值、和“样值”字段中表示的各个γ值,生成从输入值得出输出值的伽马曲线。具体而言,如果参照图12进行说明,则控制部10对于输入值,参照“目标”字段中的与各个灰度值对应的γ值,通过多项式近似计算出γ值((1)~(2)),对计算出的γ值,参照“样值”字段中的与各个灰度值对应的γ值,通过多项式近似计算出灰度值((3)~(5)),从输入值得出输出值。然后,控制部10对0~255的各个灰度,预先如上述那样求出相对输入值的输出值,并通过表格化而生成伽马曲线。控制部10将这样生成的伽马曲线存储到伽马曲线存储部72中。对CMYKRGBPb的各色,进行这样的伽马曲线的生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多项式近似来从输入值计算出输出值,但也可以利用样条插补或线性插补等其他算法,从输入值得出输出值。
下面,参照图13,对根据上述那样生成的伽马曲线进行的色调整的步骤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色调整由图13所示那样的各部功能来实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CPU与ROM中存储的程序基于协作的软件处理来实现各部的功能,但也可以通过设置用于使这些各部发挥功能的电路或专用处理器等来实现。
如图13所示,当表示CMYK的各个灰度值的数据被输入到输入部10a后,输入部10a向色分解部10b输出分别表示CMY的灰度值的数据、即C0、M0、Y0,将表示K的灰度值的数据、即K0输出到γ修正部10c。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K不进行后述的色分解,只进行γ修正便输出。
色分解部10b在被输入C0、M0、Y0的各数据后,根据这些数据提取出1次色(CMY)、2次色(RGB)及3次色(Pb)的各个成分。
具体而言,首先从C0、M0、Y0的各个数据进行3次色成分(Pb1)的提取。即,确定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最小值(3次色成分值),对CMY分别设定该3次色成分值,并将其作为Pb1,其中,在C0、M0、Y0的任意一个值是0的情况下,Pb1不被提取。
接着,进行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出2次色成分(R1、G1、B1)的处理。即,确定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第2小的值(2次色成分值),对于除去了CMY中的与最小值的数据对应的色的2个色,设定2次色成分值。结果,R1、G1、B1中的任意一个被提取出。例如,在对C和M设定了2次色成分值的情况下,B1被提取出,在对M和Y设定了2次色成分值的情况下,R1被提取出。另外,在C0、M0、Y0的任意2个值是0的情况下,R1、G1、B1都不被提取出。
然后,进行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出1次色成分(C1、M1、Y1)的处理。即,确定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最大值(1次色成分值),对CMY中的与最大值的数据对应的色设定1次色成分值。结果,C1、M1、Y1中的任意一个被提取出。
色分解部10b将如上述那样提取出的Pb1、R1、G1、B1、C1、M1、Y1的各个数据输出到γ修正部10c及插补处理部10e。
在Pb1、R1、G1、B1、C1、M1、Y1、K0的各个数据被输出到γ修正部10c后,由选择部10d从伽马曲线存储部72中读出与输入的各个数据对应的伽马曲线,并输入到γ修正部10c。
然后,γ修正部10c使用伽马曲线,对输入的各个数据进行γ修正。
即,对3次色的数据Pb1,使用Pb用的伽马曲线,从作为输入值的Pb1得出输出值Pb1(γPb)。
而且,对2次色的数据R1、G1、B1,使用R用、G用或B用的伽马曲线,从作为输入值的R1、G1、B1得出输出值R1(γR)、G1(γG)、B1(γB)。并且,对于R1、G1、B1,使用3次色的Pb用的伽马曲线,从作为输入值的R1、G1、B1得出输出值R1(γPb)、G1(γPb)、B1(γPb)。
而且,对于1次色的数据的C1、M1、Y1,使用C用、M用或Y用的伽马曲线,从作为输入值的C1、M1、Y1得出输出值C1(γC)、M1(γM)、Y1(γY)。并且,对于C1、M1、Y1,使用2次色的R用、G用或B用的伽马曲线,从作为输入值的C1、M1、Y1得出输出值。这里,使用R用、G用及B用的伽马曲线从C1、M1、Y1得出的输出值,与在色分解部10b中提取出的2次色成分相关。例如,在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是C1,提取出的2次色成分是G1的情况下,使用G用伽马曲线从输入值C1得到输出值C1(γG)。
另外,对于K0,使用K用的伽马曲线,从作为输入值的K0得到输出值K3
γ修正部10c将如上述那样得到的各个输出值中的K3输出到输出部10g,将其他的输出值输出到插补处理部10e。
插补处理部10e对被输入的各个输出值进行插补处理,将其结果输出到合成部10f。
具体而言,对2次色成分,进行使用2次色的R用、G用及B用的伽马曲线而得出的输出值R1(γR)、G1(γG)、B1(γB)、和使用3次色的Pb用伽马曲线而得到的输出值R1(γPb)、G1(γPb)、B1(γPb)的插补。插补的权重根据从色分解部10b输入的R1、G1、B1与Pb1的比率而定。如上述那样插补而得到的R2、G2、B2可根据下式(2)~(4)的任意一个求出。
R2={Pb1*R1(γPb)+(R1-Pb1)*R1(γR)}/R1···(2)
G2={Pb1*G1(γPb)+(G1-Pb1)*G1(γG)}/G1···(3)
B2={Pb1*B1(γPb)+(B1-Pb1)*B1(γB)}/B1···(4)
而且,对于1次色成分,进行使用1次色的C用、M用及Y用的伽马曲线而得出的输出值C1(γC)、M1(γM)、Y1(γY)、与使用2次色的R用、G用及B用伽马曲线而得到的输出值C1(γG)、C1(γB)、M1(γR)、M1(γB)、Y1(γG)、Y1(γR)的插补。插补的权重根据从色分解部10b输入的C1、M1、Y1与R1、G1、B1的比率而定。如上述那样插补而得到的C2、M2、Y2可根据下式(5)~(10)的任意一个求出。
C2={G1*C1(γG)+(C1-G1)*C1(γC)}/C1···(5)
C2={B1*C1(γB)+(C1-B1)*C1(γC)}/C1···(6)
M2={R1*M1(γR)+(M1-R1)*M1(γM)}/M1···(7)
M2={B1*M1(γB)+(M1-B1)*M1(γM)}/M1···(8)
Y2={G1*Y1(γG)+(Y1-G1)*Y1(γY)}/Y1···(9)
Y2={R1*Y1(γR)+(Y1-R1)*Y1(γY)}/Y1···(10)
插补处理部10e将如上述那样得到的值(R2、G2、B2、C2、M2、Y2)输出到合成部10f。其中,被输入到插补处理部10e的输出值Pb1(γPb)不进行插补处理,而将该值作为Pb2输出到合成部10f。
合成部10f将由插补处理部10e输入的各个值合成,决定向输出部10g输出的CMY的各个灰度值。
具体而言,合成部10f通过由Pb2确定的CMY的各个灰度值C’、M’、Y’、由R2、G2、B2确定的CMY的各个灰度值C”、M”、Y”、与由C2、M2、Y2确定的CMY的各个灰度值C”’、M”’、Y”’的比较,决定最终的输出值C3、M3、Y3。即,合成部10f通过提取出C’、C”及C”’中的最大值并将其作为C3,提取出M’、M”及M”’中的最大值并将其作为M3,提取出Y’、Y”及Y”’中的最大值并将其作为Y3,来决定最终的输出值C3、M3、Y3
合成部10f将这样决定的C3、M3、Y3输出到输出部10g。
输出部10g将输入的C3、M3、Y3、K3转换成对修正后的CMYK的各个灰度值进行表示的数据,并将该数据输出。
下面,参照图14~图16,对通过上述结构实现的色分解、γ修正以及插补处理的示例进行说明。其中,以下说明的插补处理只是一例,插补处理的方法不限于此。
图14所示的例子根据从输入部10a输出的C0、M0、Y0,在色分解部10b中提取出3次色成分的Pb1。该情况下,由于与青对应的数据C0表示的值最小,所以Pb1的3次色成分值成为与C0相同的值。
而且,在色分解部10b中,提取出2次色成分。该情况下,由于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最小值C0的对应的颜色是青,所以表示由除去了该颜色的2色(洋红、黄)构成的红色的R1,被作为2次色成分提取出。而且,此时由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第2小的值是与洋红对应的数据M0,所以,2次色成分值成为与M0相同的值。
而且,由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最大值的数据是Y0,所以,在色分解部10b中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成为表示黄的Y1,该1次色成分值成为与Y0相同的值。
接着,在γ修正部10c中,对被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3次色成分进行γ修正。另外,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只说明对作为2次色成分的R1的γ修正及插补处理,省略了对其他色成分的γ修正及插补处理的说明。
首先,对2次色成分R1使用R用伽马曲线进行γ修正,获得输出值R1(γR)。而且,对2次色成分R1使用Pb用伽马曲线进行γ修正,获得输出值R1(γPb)。
然后,在插补处理部10e中,利用这样得出的输出值R1(γR)和输出值R1(γPb)进行插补。该情况下,使用上述的式(2),根据(R1-Pb1)与Pb1的比率,利用输出值R1(γR)和输出值R1(γPb)进行插补,结果,计算出作为修正后的2次色成分的R2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根据从输入部10a输出的C0、M0、Y0,在色分解部10b中如上述那样提取出作为3次色成分的Pb1
另外,在色分解部10b中提取出2次色成分。该情况下,由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最小值的数据是Y0,所以,表示由除去与Y0对应的黄色后的2色(青、洋红)构成的蓝色的B1,被作为2次色成分提取出。而且,此时由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第2小的值是与洋红对应的数据M0,所以2次色成分值成为与M0相同的值。
而且,由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最大值的数据是C0,所以在色分解部10b中被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成为表示青的C1,该1次色成分值成为与C0相同的值。
然后,在γ修正部10c中,对被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3次色成分进行γ修正。其中,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只说明对1次色成分的C1的γ修正及插补处理,省略对其他色成分的γ修正及插补处理。
首先,对1次色成分C1使用C用伽马曲线进行γ修正,获得输出值C1(γC)。而且,对1次色成分C1使用B用伽马曲线进行γ修正,获得输出值C1(γB)。
然后,在插补处理部10e中,利用这样得出的输出值C1(γC)和输出值C1(γB)进行插补。该情况下,使用上述的式(6),根据(C1-B1)与B1的比率,利用输出值C1(γC)和输出值C1(γB)进行插补,结果,计算出作为修正后的2次色成分的C2
另外,作为由色分解部10b进行了各个色成分的提取的结果,有时不能提取出2次色成分。下面说明该情况下的色调整的步骤。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根据从输入部10a输出的C0、M0、Y0,在色分解部10b中如上述那样提取出作为3次色成分的Pb1
而且,在色分解部10b中,由于不存在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第2小的值的数据,所以在该情况下不进行2次色成分的提取。
而且,由于C0、M0、Y0的各个数据中的最大值的数据是C0,所以在色分解部10b中被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成为表示青的C1,其1次色成分值成为与C0相同的值。
接着,在γ修正部10c中,对被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3次色成分进行γ修正。其中,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只说明对1次色成分的C1的γ修正及插补处理,省略对其他色成分的γ修正及插补处理。
首先,对1次色成分C1使用C用伽马曲线进行γ修正,获得输出值C1(γC)。而且,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由于不存在2次色成分,所以对1次色成分C1不使用Pb用伽马曲线,而分别使用与包含青的作为2次色的绿色和蓝色对应的G用伽马曲线及B用伽马曲线,进行γ修正,获得输出值C1(γG)和输出值C1(γB)。
这里,之所以对1次色成分C1不使用Pb用伽马曲线,而分别使用G用伽马曲线及B用伽马曲线,是为了确保灰度的连续性。即,对于图16所示的例子,在M0比Y0大的情况下,使用B用伽马曲线作为2次色用伽马曲线,相反,在Y0比M0大的情况下,使用G用伽马曲线。而且,在M0与Y0相等时,如果使用与这些伽马曲线不同的Pb用伽马曲线,则有可能发生色调跳跃等灰度不连续的情况。另外,当不存在2次色成分时,也可以使用Pb用伽马曲线对1次色成分进行γ修正。
然后,在插补处理部10e中,利用这样得出的输出值C1(γC)、输出值C1(γG)及输出值C1(γB)的平均值,进行插补。该情况下,插补的权重根据C1与Pb1的比率而定。如上述那样插补而得到的C2根据下面的式(11)求出。
C2=[Pb1*{(C1(γG)+C1(γB))/2}+(C1-Pb1)*C1(γC)]/C1···(11)
其中,当在色分解部10b中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是洋红、不存在2次色成分时,分别使用M用伽马曲线、R用伽马曲线和B用伽马曲线进行γ修正,根据得出的输出值M1(γM)、M1(γR)和M1(γB),用下式(12)求出M2
M2=[Pb1*{(M1(γR)+M1(γB))/2}+(M1-Pb1)*M1(γM)]/M1···(12)
而且,当在色分解部10b中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是黄、不存在2次色成分时,分别使用Y用伽马曲线、G用伽马曲线和R用伽马曲线进行γ修正,根据得出的输出值Y1(γY)、Y1(γG)和Y1(γR),用下式(13)求出Y2
Y2=[Pb1*{(Y1(γG)+Y1(γR))/2}+(Y1-Pb1)*Y1(γY)]/Y1···(13)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色调整的步骤可概略性由图17所示的流程图表示。
即,控制部10根据从浓度检测部60输入的图像浓度信号,生成CMYKRGBPb的各个伽马曲线(步骤S10)。
然后,在这样生成了伽马曲线后,当从图像读取部30和通信部80输入了图像数据时,控制部10将对1个像素量的CMYK的各个灰度值进行表示的数据输入到输入部10a(步骤S20)。
然后,控制部10利用色分解部10b进行1次色成分、2次色成分、和3次色成分的提取(步骤S30)。
然后,控制部10利用γ修正部10c,对提取出的1次色成分、2次色成分和3次色成分进行使用了伽马曲线的γ修正(步骤S40)。
然后,控制部10利用插补处理部10e对通过γ修正而得出的输出值进行插补处理(步骤S50)。
然后,控制部10利用合成部10f,将被插补的各色成分的γ值合成,确定CMY的各个灰度值(步骤S60)。
然后,控制部10利用输出部10g转换成表示CMYK的各个灰度值的数据,并输出这些数据(步骤S70)。
然后,控制部10反复执行步骤S20~步骤S70的处理,直到完成对图像数据中的全部像素的处理为止。
[实施例1]
使用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对1次色成分至3次色成分分别进行了γ修正后的1472色的色块,分别进行测色,对与成为1472色的目标的色块中的测色值的色差进行了评价。而且,作为比较例,进行以往的色调整方法的只对CMYK的4色的γ修正,对输出了1472色的色块的图像分别进行测色,评价了与成为1472色的目标的色块中的测色值的色差。
图18表示这些的结果。其中,在图18所示的分布图中,x轴表示根据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色块进行测色的测色值与成为目标的测色值的色差,y轴表示比较例中的测色值与成为目标的测色值的色差。而且,对于每个色块,将由本实施方式得出的测色值与成为目标的测色值的色差在x轴上取值,将比较例中的测色值与成为目标的测色值的色差在y轴上取值,描绘了其交点。另外,由y=x表现的线是衡量由本实施方式得出的测色值与比较例中的测色值,哪个的色差大的标准线。
如图18所示,可知整体的约95%都被描画在y=x线的上方。即,相比以往那样只对CMYK的4色进行γ修正的情况,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对1次色成分至3次色成分分别进行γ修正的情况,与目标的色差表现得小、具有良好的图像稳定性。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浓度检测部60的结构不同。其中,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所以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点,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9A和图19B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浓度检测部60的概略结构。图19A是设在搬送路C上的浓度检测部60的俯视放大图。
浓度检测部60如图19A所示,将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和单色浓度传感器(G2)61G2,平行于用纸P的主扫描方向每隔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另外,单色浓度传感器的配置不限于上述的示例,可按照任意的排列进行配置。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和单色浓度传感器(G2)61G2,只要至少被配置在与主扫描方向不同的位置即可,可以向副扫描方向错移配置。
图19B表示了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的概略侧视图。其中,由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和单色浓度传感器(G2)61G2都是相同的结构,所以在此只说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的概略结构,省略对其他单色浓度传感器的说明。
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具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62R、透镜63R、受光元件64R、白色基准板65R、基准板罩66R等。
LED62R是发红色光的发光体。另外,对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和单色浓度传感器(G2)61G2分别设有作为发绿色光的发光体的LED62G1、62G2,对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设有作为发蓝色光的发光体的LED62B。从这些LED62R、62G1、62B、62G2分别发出的光的中心波长如图20所示那样,按每个色而不同,具有由LED62R输出的红色光容易被青色吸收,从LED62G1、62G2输出的绿色光容易被洋红色吸收,从LED62B输出的蓝色光容易被黄色吸收的特性。即,具有与发光色为补色关系的颜色容易吸收光的特性。另外,黑色具有吸收任何光的特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考虑上述的特性生成灰度图案图像,以便能够由各个单色浓度传感器读取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和单色浓度传感器(G2)61G2分别具备的LED的发光色对应的颜色的色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LED作为所使用的发光体,但也可以使用EL(Electronic Luminescence)等其他发光元件。
透镜63R用于将来自LED62R的光聚光。受光元件64R例如由光电二极管构成,其将受光的光量转换成电压值,并输出该电压值。白色基准板65R是用于将来自LED62R的光不吸收而反射的反射板,用于进行后述的LED校正(校准)。基准板罩66R用于在不使用白色基准板65R时,防止来自用纸的纸粉等对白色基准板65R造成污染。该基准板罩66R在白色基准板65R使用时,从覆盖白色基准板65R的覆盖位置变位到开放位置。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从LED62R,向在搬送路C上被搬送的形成了灰度图案图像的用纸P上的、经过测定位置DR的各个色块照射光,其反射光经由透镜63R由受光元件64R接受。然后,受光元件64R将与反射光的光量对应的作为图像浓度信号的电压值,输出到控制部10。根据该图像浓度信号,可确定来自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的输出值、即测定的图像的浓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进行对灰度图案图像的读取。其中,关于通过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和单色浓度传感器(G2)61G2对灰度图案图像的读取,也和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同样地进行。另外,关于测定位置,对应每个单色浓度传感器分别确定测定位置DR、DG1、DB、DG2
控制部10根据如上述那样进行了灰度图案图像的读取的结果,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叙述那样生成伽马曲线。
第2实施方式的灰度图案图像存储部71中存储有用于形成如图21和图22所示那样的灰度图案图像C1、C2、C3的数据,在1次的浓度调整中使用3个灰度图案图像C1、C2、C3。用纸P上形成的灰度图案图像C1如图21所示,按CMYK的每个颜色包含从最低浓度(灰度值32)到最高浓度(灰度值255)的范围的多个浓度的色块。例如,灰度图案图像C1中包含的各色的色块的灰度值分别是32、64、96、128、160、192、224、255。CMYK的各色的色块分别形成为能够由具备进行对应色的发光的LED的单色浓度传感器读取。即,在通过测定位置DR的位置形成青(C)的色块,在通过测定位置DG1的位置形成洋红(M)的色块,在通过测定位置DB的位置形成黄(Y)的色块,在通过测定位置DG2的位置形成黑(K)的色块。由此,与LED的发光色具有补色关系的颜色的色块被读取。
而且,形成在用纸P上的灰度图案图像C2如图22所示,包含R、G每个色的从最低浓度(灰度值32)到最高浓度(灰度值255)的范围的多个浓度的色块。例如,灰度图案图像C2中包含的各色的色块的灰度值分别是32、64、96、128、160、192、224、255。而且,R、G的各浓度的色块在通过测定位置DR、DG1、DB的位置,分别沿主扫描方向排列形成,以便能够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和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读取出。
而且,形成在用纸P上的灰度图案图像C3包含B、Pb每个颜色的从最低浓度(灰度值32)到最高浓度(灰度值255)的范围的多个浓度的色块。例如,灰度图案图像中包含的各色的色块的灰度值分别是32、64、96、128、160、192、224、255。而且,B、Pb的各浓度的色块在通过测定位置DR、DG1、DB的位置,分别沿主扫描方向排列形成,以便能够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和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读取出。
另外,如图22所示,灰度图形C2中在红色(R)的色块的下方形成绿色(G)的色块,灰度图形C3中在蓝色(B)的下方形成四色黑(Pb)的色块,但所形成的颜色的顺序不限于上述的示例,可以适当进行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地进行灰度图案图像C1、C2、C3的开始位置的检测,按照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形成了色块,但色块的形成不限于此。另外,为了检测出灰度图案图像的开始位置,也可以形成在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基准条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用纸形成各2色的色块,使用2枚用纸,进行2次色及3次色的色块的读取,但也可以在一枚用纸上形成全部色的色块,或者在3枚以上的用纸上分开形成色块。
第2实施方式中的灰度图案图像如图21和图22所示,由于并行地形成多个色块,所以能够减少废纸量地进行色块的读取。
下面,参照图23,对各个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和单色浓度传感器(G2)61G2各自的灰度图案图像的读取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部10使基准板罩66R、66G1、66B、66G2分别移动到开放位置,使白色基准板65R、65G1、65B、65G2的各个上面分别开放(步骤S110R、S110G1、S110B、S110G2)。
接着,控制部10实施LED62R、62G1、62B、62G2的校正(步骤S120)。即,控制部10最初使LED 62R、62G1、62B、62G2分别发光,并输入对由受光元件64R、64G1、64B、64G2分别接收到的来自白色基准板65R、65G1、65B、65G2的反射光的光量进行表示的电压值。然后,控制部10进行LED62R、62G1、62B、62G2的输出调整、受光元件64R、64G1、64B、64G2的增益调整,以使来自受光元件64R、64G1、64B、64G2的电压值相同。
接着,控制部10使基准板罩66R、66G1、66B、66G2分别移动到覆盖位置,分别覆盖白色基准板65R、65G1、65B、65G2的各个上面(步骤S130R、S130G1、S130B、S130G2)。
接着,控制部10利用图像形成部40在用纸P上形成如图21所示那样的灰度图案图像C1,如上述那样,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读取青色色块(步骤S140R),由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读取洋红色色块(步骤S140G1),由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读取黄色色块(步骤S140B),由单色浓度传感器(G2)61G2读取黑色色块(步骤S140G2)。
然后,控制部10利用图像形成部40在用纸P上形成如图22所示那样的灰度图案图像C2,如上述那样,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读取红色色块(步骤S150)。而且,控制部10通过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读取绿色色块(步骤S160)。
接着,控制部10利用图像形成部40在用纸P上形成灰度图案图像C3,如上述那样,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读取蓝色色块(步骤S170)。而且,控制部10利用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读取四色黑色色块(步骤S180)。
控制部10根据如上述那样读取各色的色块而得到的各色的图像浓度信号,进行在第1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求出根据每个色块的图像浓度信号而确定的γ值的平均值的平均化处理;和将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各自取得的RGBPb的各色的图像浓度信号合成,求出亮度信号(Y)的合成处理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如上述那样使用光源为1色的单色浓度传感器,除了1次色之外,也能够读取2次色以上的彩色图像,并能够根据该读取的图像数据,例如恰当进行彩色分布的校准、γ修正等图像稳定化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4个单色浓度传感器来实现,但如果例如按照可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中的任意一个读取的方式形成灰度图案图像,则也可以使用3个单色浓度传感器来实现。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浓度检测部60的结构施加了变更。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3实施方式中的浓度检测部60如图24所示,将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平行于用纸P的副扫描方向每隔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3个单色浓度传感器。其中,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各部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而且,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排列顺序不限于上述的示例,可配置成任意的排列。
而且,灰度图案图像存储部71中存储有用于形成如图25和图26所示那样的灰度图案图像C4、C5、C6、C7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在用纸P上形成灰度图案图像C4、C5、C6、C7,使用这4个灰度图案图像进行1次浓度调整。
灰度图案图像C4如图25所示,按C、M每个颜色包含从最低浓度(灰度值32)到最高浓度(灰度值255)的范围的多个浓度的色块,将这些浓度的色块沿副扫描方向排列。而且,灰度图案图像C5按Y、K每个颜色包含从最低浓度(灰度值32)到最高浓度(灰度值255)的范围的多个浓度的色块,将这些浓度的色块沿副扫描方向配置。而且,灰度图案图像C6如图26所示,按R、G每个颜色包含从最低浓度(灰度值32)到最高浓度(灰度值255)的范围的多个浓度的色块,将这些浓度的色块沿副扫描方向配置。而且,灰度图案图像C7按B、Pb每个颜色包含从最低浓度(灰度值32)到最高浓度(灰度值255)的范围的多个浓度的色块,将这些浓度的色块沿副扫描方向配置。其中,各色的色块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中的灰度图案图像如图25和图26所示,由于串行地形成色块,所以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灰度图案图像相比,不容易受到图像形成部40的图像形成过程中的主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均匀性的影响。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被水平配置在用纸P的副扫描方向,所以,测定位置DR、DG、DB也同样被平行于用纸P的副扫描方向配置。由于构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所以各灰度图案图像C4、C5、C6、C7中的各个色块,按照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顺序被分别读取。
另外,在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读取CMYK的各个色块的情况下,对于青色色块,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进行读取,对于洋红色色块,由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进行读取,对于黄色色块,由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进行读取,对于黑色色块,由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进行读取。
而且,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在控制部10的控制下,分别对RGBPb的各色的色块进行读取。
下面,参照图27,对第3实施方式中的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各自的灰度图案图像的读取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部10使基准板罩66R、66G、66B分别移动到开放位置,将白色基准板65R、65G、65B的各个上面分别开放(步骤S210R、S210G、S210B)。
接着,控制部10实施LED62R、62G、62B的校正(步骤S220)。关于校正的控制内容,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然后,控制部10使基准板罩66R、66G、66B分别移动到覆盖位置,分别覆盖白色基准板65R、65G、65B的各个上面(步骤S230R、S230G、S230B)。
接着,控制部10利用图像形成部40在用纸P上分别形成如图25所示那样的灰度图案图像C4和C5,在灰度图案图像C4的青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R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的对青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40)。
然后,控制部10在灰度图案图像C4的洋红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G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的对洋红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50)。
然后,控制部10在灰度图案图像C5的黄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B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对黄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60)。
然后,控制部10在灰度图案图像C5的黑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G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的对黑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70)。
接着,控制部10利用图像形成部40在用纸P上分别形成如图26所示那样的灰度图案图像C6和C7,在灰度图案图像C6的红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B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对红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80B),在比此稍微滞后的红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G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的对红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80G),在比此稍微滞后的红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R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的对红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80R)。
然后,控制部10在灰度图案图像C6的绿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B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对绿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90B),在比此稍微滞后的绿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G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的对绿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90G),在比此稍微滞后的绿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R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的对绿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290R)。
然后,控制部10在灰度图案图像C7的蓝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B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对蓝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300B),在比此稍微滞后的蓝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G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的对蓝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300G),在比此稍微滞后的蓝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R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的对蓝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300R)。
然后,控制部10在灰度图案图像C7的四色黑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B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对四色黑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310B),在比此稍微滞后的四色黑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G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的对四色黑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310G),在比此稍微滞后的四色黑色色块到达测定位置DR的时刻,如上述那样,开始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的对四色黑色色块的读取(步骤S310R)。
控制部10根据如上述那样读取各色的色块而得到的各色的图像浓度信号,进行上述的平均化处理、合成处理等。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第1~第3实施方式,图像形成部40将n色的色材混色,在用纸上形成图像。然后,图像形成部40在用纸P上形成灰度图案图像,该灰度图案图像包含关于从由n色的色材中的1色构成的1次色、到由n色的色材中的n色构成的n次色为止的各色分别不同的灰度的色块。然后,浓度检测部60检测用纸上形成的灰度图案图像中包含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输出作为该检测出的反射率的反射率信息的图像浓度信号。然后,控制部10根据由浓度检测部60输出的各个色块的图像浓度信号,生成用于修正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灰度的与从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对应的伽马曲线,以便得到预先决定的反射率。然后,控制部10从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成分。然后,控制部10进行第1γ修正和第2γ修正,该第1γ修正用于对从1次色至n-1次色的各色成分,通过针对m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根据m次色用的伽马曲线进行修正,获得第1修正灰度值,该第2γ修正用于对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根据m+1次色用的伽马曲线进行修正,获得第2修正灰度值。然后,控制部10对第1修正灰度值和第2修正灰度值进行插补,决定m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然后,控制部10对于n次色的色成分,通过针对表示n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根据n次色用伽马区域进行修正,决定n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然后,控制部10通过将所决定的1次色至n次色的各个输出值合成,生成输出图像数据。然后,图像形成部40根据由控制部10生成的输出图像数据,在用纸上形成图像。结果,不需要再生成彩色分布图而进行色调整作业的时间和作业负担大的作业,可使用简易的方法,包含2次色以上的混色在内,使图像稳定为理想的状态。而且,由于可在线实施色调整,所以可缩短图像的稳定化所需要的时间。另外,通过进行第1修正灰度值和第2修正灰度值的插补,会提高图像稳定化的精度。
而且,根据第1~第3实施方式,控制部10基于从浓度检测部60获得的图像浓度信号,提取出作为表示明亮度的成分的亮度信号。然后,控制部10根据提取出的亮度信号,生成与由2次色以上的色材构成的颜色对应的伽马曲线。结果,可获得色调整精度高的伽马曲线。
另外,根据第1~第3实施方式,控制部10根据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与表示m+1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的比率,在第1修正灰度值和第2修正灰度值的插补中进行加权。结果,可抑制灰度跳跃的发生,提高色调整精度。
而且,根据第1~第3实施方式,控制部10在未能从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由m次色构成的m+1次色的色成分时,使用包含在m次色中构成的颜色的全部m+1次色的伽马曲线,对表示该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分别进行修正,然后进行平均,由此获得第2修正灰度值。结果,可确保灰度的连续性,提高色调整精度。
另外,由于将n色的色材设为青、洋红、黄这3色的调色剂材料,所以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进行高精度的色调整。
而且,根据第2~第3实施方式,作为灰度图案图像,图像形成部40分别在用纸上P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由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以及四色黑色色块。然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向通过测定位置DR的色块发出红色的光,接受被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然后,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向通过与测定位置DR至少在用纸P中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测定位置DG1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被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然后,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向通过与测定位置DR及测定位置DG1至少在用纸P中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测定位置DB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然后,控制部10取得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输出的信号作为反射率信息。然后,图像形成部40按照青色色块通过测定位置DR,洋红色色块通过测定位置DG1,黄色色块通过测定位置DB的方式,在用纸P上形成青色色块、洋红色色块及黄色色块,并且,按照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和四色黑色色块分别通过测定位置DR、测定位置DG1及测定位置DB的方式,在用纸P上形成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及四色黑色色块。然后,控制部10从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输出的信号中,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输出的信号中,取得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及四色黑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结果,不需要进行与读取的色块对应的光量的控制和光量的修正,能够以简易的方法读取1次色和2次色以上的色块,并且可抑制光量的修正所带来的生产率的下降。
而且,根据第2~第3实施方式,作为灰度图案图像,图像形成部40在用纸P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由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和四色黑色色块。然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向通过测定位置DR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然后,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向通过与测定位置DR在用纸P中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测定位置DG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然后,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向通过与测定位置DR和测定位置DG在用纸P中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测定位置DB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然后,控制部10取得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和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输出的信号作为反射率信息。然后,图像形成部40按照通过测定位置DR、测定位置DG及测定位置DB的方式,在用纸P上分别形成青色色块、洋红色色块、黄色色块、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和四色黑色色块。然后,控制部10从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输出的信号中,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输出的信号中,取得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和四色黑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结果,不需要进行与读取的色块对应的光量的控制和光量的修正,能够以简易的方法,读取1次色和2次色以上的色块,并且可抑制光量的修正所带来的生产率的下降。
而且,根据第2~第3实施方式,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通过向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并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青色色块、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和四色黑色色块的读取。然后,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通过向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并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洋红色色块、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和四色黑色色块的读取。然后,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通过向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并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来进行黄色色块、红色色块、绿色色块、蓝色色块和四色黑色色块的读取。然后,控制部10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分别输出的信号中取得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然后,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基于单色浓度传感器(R)61R、单色浓度传感器(G1)61G1(单色浓度传感器(G)61G)及单色浓度传感器(B)61B的色块的读取。结果,不需要进行与读取的色块对应的光量的控制和光量的修正,能够以简易的方法,读取1次色和2次色以上的色块,并且可抑制光量的修正所带来的生产率的下降。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记述只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本发明不限于此。关于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功能部的具体结构和具体动作,可适宜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混色中使用的色材,使用了青、洋红、黄这3色的调色剂材料,但也可以将混色中使用的色材设为2色或4色以上。该情况下准备的伽马曲线,如果将混色中使用的色材的数量设为n,则需要对从1次色至n次色的各个颜色准备伽马曲线。而且,在进行γ修正时,以通过与进行修正的m次色的颜色对应的伽马曲线取得的γ值、和通过与包含进行修正的颜色的m+1次色的颜色对应的伽马曲线取得的γ值进行插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确定RGBPb的γ值的中间信号,使用了亮度信号(Y),但也可以根据色差信号(Cr·Cb)等其他信号来确定γ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进行1次色(2次色)的γ修正时,根据1次色(2次色)成分值与2次色(3次色)成分值的比率进行加权,实施了插补,但也可以任意设定加权比率。而且,也可以不进行加权。
另外,在第2及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单色浓度传感器中配置了各色LED时、每次进行灰度图案图像的读取等时,使各单色浓度传感器读取半色调的灰度图像,根据其输出电压值,取得各个单色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并根据此特性,对于半色调图像的读取,将输出电压值调整为相同。而且,这样的调整可以与上述的校正一同进行,或者也可以取代上述的校正而进行。
例如,图28表示了根据由具备红色光源的单色浓度传感器、具备绿色光源的单色浓度传感器和具备蓝色光源的单色浓度传感器分别读取半色调的图像而输出的电压值所确定的输出值。这里,半色调例如是Lab表色系中的、在L轴或其附近所表现的灰色。另外,在图28中,各色的光源所表示的输出值是根据输出电压值确定的值,按每个色块设定ROI(Region Of Interest),在设定的ROI中表示了多个读取得到的值的平均。而且,图29表示了将图28所示的各单色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值曲线化的图表。在图29中,x轴表示中间灰(middle gray)的输入灰度,y轴表示各个单色浓度传感器中的输出值。
这样,在读取了中间灰的灰度图像时,能够良好地进行各个单色浓度传感器的增益调整,以便在任何的输入灰度中,根据各单色浓度传感器的电压值确定的输出值都大致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公开了使用硬盘或半导体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的示例,但不限于此例。作为其他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可以使用CD-ROM等移动型记录介质。而且,作为通过通信线路提供本发明涉及的程序数据的介质,也可以使用载波(搬送波)。
在本发明中引入了2010年8月31日提出的特愿2010-193146号和特愿2010-193150号的全部公开内容。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形成部,其将n色的色材混色,在用纸上进行图像的形成,并且,在用纸上形成灰度图案图像,该灰度图案图像包含对于从由n色的色材中的1色构成的1次色、至由n色的色材中的n色构成的n次色的各色,灰度分别不同的色块;
反射率检测部,其检测用纸上形成的上述灰度图案图像中包含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并输出该检测出的反射率的反射率信息;和
控制部,其生成用于修正输入的图像数据的灰度的、与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对应的伽马曲线,以便根据由上述反射率检测部输出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获得预先决定的反射率;
上述控制部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成分,对于1次色至n-1次色的各色成分,进行针对m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进行基于m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而取得第1修正灰度值的第1γ修正、和针对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m+1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而取得第2修正灰度值的第2γ修正,对上述第1修正灰度值和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进行插补,决定m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对于n次色的色成分,针对表示n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n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决定n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将决定的1次色至n次色的各个输出值合成,生成输出图像数据,
上述图像形成部根据由上述控制部生成的上述输出图像数据,在用纸上形成图像,
其中,n是正整数,m为1至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根据从上述反射率检测部得到的反射率信息,提取出作为表示明亮度的成分的亮度信号,根据该提取出的亮度信号,生成与由2次色以上的色材构成的颜色对应的伽马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根据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与m+1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的比率,在上述第1修正灰度值和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的插补中进行加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未能提取出由m次色构成的m+1次色的色成分时,使用全部m+1次色的伽马曲线,对该m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分别进行修正,并进行平均,来获得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其中,上述全部m+1次色包含在m次色中构成的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n色的色材是青、洋红、黄这3色的调色剂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部在用纸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来作为上述灰度图案图像,
上述反射率检测部具有:向通过第1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1读取部;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至少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2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2读取部;和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及上述第2读取位置至少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3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3读取部;
上述控制部取得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和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作为上述反射率信息,
上述图像形成部按照在上述第1读取位置使上述青色色块通过,在上述第2读取位置使上述洋红色色块通过,在上述第3读取位置使上述黄色色块通过的方式,在用纸上形成上述青色色块、上述洋红色色块和上述黄色色块,并且,按照上述混色色块分别通过上述第1读取位置、上述第2读取位置和上述第3读取位置的方式,在用纸上形成上述混色色块,
上述控制部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2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3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和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中取得上述混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部在用纸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来作为上述灰度图案图像,
上述反射率检测部具有:向通过第1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1读取部;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2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2读取部;和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及上述第2读取位置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3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输出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3读取部;
上述控制部取得从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和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作为上述反射率信息,
上述图像形成部按照通过上述第1读取位置、上述第2读取位置和上述第3读取位置的方式,在用纸上分别形成上述青色色块、上述洋红色色块、上述黄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
上述控制部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2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3读取部输出的信号中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由上述第1读取部、上述第2读取部和上述第3读取部分别输出的信号中取得上述混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
8.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步骤,将n色的色材混色,在用纸上进行图像的形成,并且,在用纸上形成灰度图案图像,该灰度图案图像包含对于从由n色的色材中的1色构成的1次色、至由n色的色材中的n色构成的n次色的各色,灰度分别不同的色块;
反射率检测步骤,检测用纸上形成的上述灰度图案图像中包含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并取得反射率信息;和
控制步骤,生成用于修正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灰度的、与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对应的伽马曲线,以便根据在上述反射率检测步骤中获得的各个色块的反射率信息,获得预先决定的反射率,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从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1次色至n次色的各色成分,对于1次色至n-1次色的各色成分,进行针对m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进行基于m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而取得第1修正灰度值的第1γ修正、和针对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m+1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而取得第2修正灰度值的第2γ修正,对上述第1修正灰度值和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进行插补,决定m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对于n次色的色成分,针对表示n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进行基于n次色用的伽马曲线的修正,决定n次色的色成分的输出值,将决定的1次色至n次色的各个输出值合成,生成输出图像数据,
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根据在上述控制步骤中生成的上述输出图像数据,在用纸上形成图像,
其中,n是正整数,m为1至n-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根据在上述反射率检测步骤中得到的反射率信息,提取出作为表示明亮度的成分的亮度信号,根据该提取出的亮度信号,生成与由2次色以上的色材构成的颜色对应的伽马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根据表示m次色的色成分的灰度、与m+1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的比率,在上述第1修正灰度值和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的插补中进行加权。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当从上述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未能提取出由m次色构成的m+1次色的色成分时,使用全部m+1次色的伽马曲线,对该m次色的色成分所表示的灰度分别进行修正,并进行平均,来获得上述第2修正灰度值,其中,上述全部m+1次色包含在m次色中构成的颜色。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n色的色材是青、洋红、黄这3色的调色剂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作为上述灰度图案图像,在用纸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
上述反射率检测步骤包括:向通过第1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1读取步骤;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至少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2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2读取步骤;和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及上述第2读取位置至少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3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3读取步骤;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取得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分别获得的信号,作为上述反射率信息,
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按照在上述第1读取位置使上述青色色块通过,在上述第2读取位置使上述洋红色色块通过,在上述第3读取位置使上述黄色色块通过的方式,在用纸上形成上述青色色块、上述洋红色色块和上述黄色色块,并且,按照上述混色色块分别通过上述第1读取位置、上述第2读取位置和上述第3读取位置的方式,在用纸上形成上述混色色块,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2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分别获得的信号中取得上述混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作为上述灰度图案图像,在用纸上分别形成由青色构成的青色色块、由洋红色构成的洋红色色块、由黄色构成的黄色色块、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中的2色以上混色的混色色块,
上述反射率检测步骤包括:向通过第1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红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1读取步骤;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2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绿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2读取步骤;和向通过与上述第1读取位置及上述第2读取位置在用纸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同,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同的第3读取位置的色块发出蓝色光,接受由该色块反射的光,取得与该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第3读取步骤;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取得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分别获得的信号,作为上述反射率信息,
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按照通过上述第1读取位置、上述第2读取位置和上述第3读取位置的方式,在用纸上分别形成上述青色色块、上述洋红色色块、上述黄色色块、和上述混色色块,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青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2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洋红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获得的信号取得黄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从在上述第1读取步骤、上述第2读取步骤和上述第3读取步骤中分别获得的信号取得上述混色色块的反射率信息。
CN201110261737.5A 2010-08-31 2011-08-29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图像浓度测定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2387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3148 2010-08-31
JP2010-193150 2010-08-31
JP2010193150A JP5784289B2 (ja) 2010-08-31 2010-08-31 画像濃度測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濃度測定方法
JP2010193148A JP5423620B2 (ja) 2010-08-31 2010-08-31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285A CN102387285A (zh) 2012-03-21
CN102387285B true CN102387285B (zh) 2014-12-24

Family

ID=45696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1737.5A Active CN102387285B (zh) 2010-08-31 2011-08-29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图像浓度测定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64246B2 (zh)
CN (1) CN102387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80505A (ja) * 2010-10-06 2012-04-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5617567B2 (ja) * 2010-11-30 2014-1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97068B2 (ja) * 2011-09-05 2015-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および色の補正を行う方法
JP5617858B2 (ja) * 2012-03-06 2014-1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多次元lutの更新方法
JP5748065B2 (ja) * 2012-04-06 2015-07-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階調補正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US8767277B2 (en) * 2012-11-16 2014-07-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calibration using measured and determined optical densities of different primary colors from test patches
JP6099974B2 (ja) * 2012-12-28 2017-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103530B (zh) * 2013-04-17 2018-05-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的校正方法
JP5928492B2 (ja) * 2014-01-15 2016-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校正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の校正方法
JP6064945B2 (ja) * 2014-05-27 2017-0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99808B2 (ja) * 2014-05-28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64180B2 (ja) * 2014-08-26 2017-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211067B (zh) * 2015-03-31 2020-11-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校正扫描仪模块之间的色差
JP6194925B2 (ja) * 2015-06-10 2017-09-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96018B2 (ja) * 2015-08-05 2018-03-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87995B2 (ja) * 2015-08-06 2018-03-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I637860B (zh) * 2017-01-25 2018-10-1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列印精度的結構與其方法
JP6953745B2 (ja) * 2017-03-02 2021-10-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印刷物管理方法、カラーチャート及び印刷物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950574B2 (ja) * 2018-02-26 2021-10-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色調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71387B2 (ja) * 2018-11-22 2022-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51253B2 (ja) * 2020-03-23 2024-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511384B2 (ja) 2020-05-18 2024-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500305B2 (ja) * 2020-06-24 2024-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630936B2 (ja) 2020-07-20 2025-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516955B2 (ja) * 2020-07-29 2024-07-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585071B2 (ja) 2021-02-04 2024-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831849B2 (en) * 2021-03-10 2023-1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3383A (ja) 1991-10-02 1993-06-18 Konica Corp 色変換機能付き色修正装置
JP3703175B2 (ja) * 1995-07-31 2005-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3536564B2 (ja) * 1997-01-06 2004-06-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1164A (ja) * 2002-06-20 2004-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濃度検出装置
JP3956124B2 (ja) * 2002-10-17 2007-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194363B2 (ja) * 2002-12-24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2893A (ja) 2003-01-08 2004-07-2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3617A (ja) * 2003-07-28 2005-02-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2980B2 (ja) * 2006-01-06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処理装置、色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97807B2 (ja) * 2006-11-29 2011-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US7980650B2 (en) * 2007-08-08 2011-07-19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printing system to compensate for sensor artifact using non-complementary illuminations of test patterns on an image substrate
JP2009053307A (ja) * 2007-08-24 2009-03-1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9659A (ja) * 2009-02-23 2010-09-09 Panasonic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64246B2 (en) 2015-02-24
US20120050771A1 (en) 2012-03-01
CN102387285A (zh)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728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图像浓度测定装置和方法
US75455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libration reference chart
US1183184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forming correcting color image data for each paper type
US7633647B2 (en) Method for spatial color calibration using hybrid sensing systems
US817957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830566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8625179B2 (en) Color adjustment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gamma curve associating densities of patches from different printers
US902522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lor matching
CN110426926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896425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88968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r calibration of a color printing system with recording media brightness compensation
JP54236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024135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51623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19727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4780291B (zh) 校正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的校正方法
JP2019118031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5784289B2 (ja) 画像濃度測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濃度測定方法
US101425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read signal
JP7314733B2 (ja) 色変換テーブル補正装置、色変換テーブル補正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色変換テーブル補正方法
JP2022076858A (ja) 色補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251065B2 (en) Image color balance for scanners using an illumination spectral sensor
JP20151496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87795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色バランス補正方法
JPH11215388A (ja)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