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5562A - 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5562A CN102385562A CN201010269287XA CN201010269287A CN102385562A CN 102385562 A CN102385562 A CN 102385562A CN 201010269287X A CN201010269287X A CN 201010269287XA CN 201010269287 A CN201010269287 A CN 201010269287A CN 102385562 A CN102385562 A CN 1023855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computing machine
- storage unit
- data
- process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该计算机包括:存储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I/O功能单元,计算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功耗大于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功耗,在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存储单元与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第二处理单元,与存储单元和I/O功能单元连接,用于控制存储单元与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供电单元,用于为存储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以及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控制单元,用于当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供电单元为第二处理单元、存储单元以及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使用本发明,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也能够实现数据交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持电子设备(如手机、PAD(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SP(Play Station Portable,便携式游戏机))的屏幕的日益增大以及功能的日益增强,用户迫切希望能够使用手持电子设备观看影音文件(如DVD影片)。由于影音文件的容量通常较大,手持电子设备获取影音文件的方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存储卡(如SD(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码卡)、MMC(Multimedia Card,多媒体卡))作为媒体存储介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手持电子设备,且存储卡也具有越来越快的读写速度和越来越大的存储容量,因此,现有技术中可以利用存储卡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中获取影音文件,然后由手持电子设备读取存储卡并播放影音文件。从计算机中获取影音文件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需要开启计算机,使得计算机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将存储卡插入计算机的存储卡接口中,手动选择硬盘中存储的影音文件,将选择的影音文件从硬盘拷贝到存储卡中。上述影音文件的获取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在存储卡与硬盘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计算机需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计算机中的所有部件均正常运转,因此耗费的功率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也能够执行数据交互,降低了系统功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包括:
存储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I/O功能单元,所述计算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计算机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在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供电单元,用于为所述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
控制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使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是否满足数据交互条件,其中,当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时,发送一通知消息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控制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是否执行完毕;
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停止单元,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执行完毕,且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单元停止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缓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从所述I/O功能单元获取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的容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在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的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将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一次性写入所述存储单元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一写入单元,用于将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传输到所述I/O功能单元的第二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在需要将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给所述I/O功能单元时,获取所述缓存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并传输给所述I/O功能单元。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第四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将需要写入所述存储单元的第三数据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数据的容量是否超过第二阈值;
第五执行单元,用于在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数据的容量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将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一次性写入所述存储单元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二写入单元,用于将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取的第二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五执行单元,用于在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中读取所述第二数据时,读取所述缓存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I/O功能单元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直接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或者通过所述I/O功能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一计算机中,所述计算机包括:存储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I/O功能单元,所述计算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计算机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在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所述计算机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计算机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
在所述计算机当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为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使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能够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实现存储单元(如硬盘)与I/O功能单元(如读卡器、网卡等)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控制所述计算机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减少了系统功耗。
在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时,能够实现存储单元与I/O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在减少功耗的同时,还减少了开机环节,节省了用户时间。
为存储单元增加了缓冲单元,在需要写入存储单元的数据的容量较小且需要频繁对存储单元进行存储操作时,可以将需要写入存储单元的数据暂存在缓存单元中,在缓存单元中暂存的数据满足一定容量时,再一次性写入存储单元中,另外,在需要从存储单元频繁读取数据时,可以将需要从存储单元读取的数据暂存在缓存单元中,在需要读取该些数据时,直接从缓存单元中读取即可,从而减少了对存储单元的频繁访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的一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又一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中的部件的一连接方式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的部件的另一连接方式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缓存单元的一示例图;
图7至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的一具体实施例;
图11至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的数据交互实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几个概念。
计算机的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级配置与电源接口)电源管理可以支持以下几种模式:
S0模式:计算机正常工作,计算机中的所有部件均正常运转;
S1模式:CPU停止工作,此时,除了通过CPU时钟控制器将CPU关闭之外,其他部件仍正常运转;
S2模式:CPU关闭,此时,CPU处于停止工作状态,CPU时钟控制器也被关闭,但其他部件仍然正常运转;
S3模式:除了内存外的其他部件均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也称为STR(Suspend to RAM,挂起到内存);
S4模式:内存信息写入硬盘,所有部件均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也称为STD(Suspend to Disk,挂起到硬盘),此时,系统主电源关闭,但是硬盘仍然带电并可以被唤醒;
S5模式:计算机处于关闭状态,计算机中的所有部件全部关闭。
在S0模式下,计算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以下实施例中所指的第一状态,在S1、S2、S3、S4或S5模式下,计算机处于为非正常工作状态,即以下实施例中所指的第二状态,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功耗大于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功耗。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的一结构示意图,所述计算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所述计算机包括:
存储单元101,所述存储单元101可以是所述计算机中的硬盘(HDD,HardDisk Drive)、光存储设备等。
I/O功能单元102,所述I/O功能单元102能够与所述存储单元101进行数据交互,将数据传输给所述存储单元101,或者,接收所述存储单元101传输过来的数据。
所述I/O功能单元102可以为多种类型的设备:
例如,所述I/O功能单元102可以为一读卡器,此时,所述计算机还包括一与所述读卡器连接的卡槽,外部存储卡(如SD卡、MMC卡、SDxC卡等)能够插入所述卡槽中,在外部存储卡插入所述卡槽中时,所述读卡器能够识别所述存储卡,并能够从所述存储卡中读取数据,或者向所述存储卡中写入数据。
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还可以为一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此时,所述计算机还包括一与所述控制芯片组连接的USB接口插座,外部USB设备(例如U盘等)能够插入所述USB接口插座中,在外部USB设备插入所述USB接口插座中时,所述控制芯片组能够识别所述USB设备,并能够从所述USB设备中读取数据,或者向所述USB设备中写入数据。
此外,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还可以为一网卡,能够与外部网络建立连接,从外部网络下载数据,或者,向外部网络上传数据。
当然,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设备,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第一处理单元103,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正常运转,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例如,从所述存储单元101中读取数据并发送给所述I/O功能单元102,或者,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获取数据并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处于停止运转状态,因此,无法控制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使得所述计算机在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也能够执行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的数据交互,如图1所示,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104,与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
供电单元105,分别与所述存储单元101、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连接,用于为所述存储单元101、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
控制单元106,与所述供电单元105连接,用于当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使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
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如果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中的某一部件已经处于上电状态,则所述控制单元106则不需要再次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重复为该部件上电,只需控制述供电单元105为上述部件中当前处于断电状态的部件上电即可。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可以为一独立的模块(如图1所示),也可以集成在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上(如图2、图3所示)。
相对于现有技术相比,在所述计算机当前处于关机状态,且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互时,用户需要执行开机操作,使得所述计算机进入所述第一状态(也即正常工作状态,即计算机的所有的部件都需要进行工作),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计算机中的其他部件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够获得I/O功能单元对应的I/O接口中有数据传输。由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完成两者之间数据交互。上述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此时,无需执行开机操作,只需对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上电,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就可以正常工作。在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正常工作时就能够获得I/O功能单元对应的I/O接口中有数据传输,从而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需要执行开机操作,系统启动耗费的时间较长,且计算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系统耗费的功耗也较大,而使用本实施例时,则无需执行开机操作,且除了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以外,无需启动计算机中的其他部件,因此,系统启动耗费的时间较短,且耗费的功耗也较小。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可以是直接与所述存储单元101连接(如图2所示),也可以通过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与所述存储单元101连接(如图3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能够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另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还可以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
由于所述计算机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也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因此,还需要预先设置一规则,规定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是采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还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因此,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选择单元(图未示),用于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时,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选择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所述预先设置的规则可以由用户设置。
举例来说,假设在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用户将一外部存储卡插入所述计算机的卡槽中,此时,所述控制单元106可以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本实施例中为读卡器)提供电源,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可以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
在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的同时,如果用户执行了开机操作,所述计算机进入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此时,如果上述预先设置的规则是: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由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此时,则可以通过所述选择单元关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切换至由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
为了节省计算机的功耗,所述控制单元106最好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时,再控制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此时,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是否满足数据交互条件,在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时,产生一通知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控制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
当然,也可以在所述计算机一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控制单元106就控制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测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是否满足数据交互条件:
在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为一读卡器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可以与所述卡槽连接,检测是否有存储卡插入所述卡槽中,在检测到有存储卡插入所述卡槽中时,判定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
在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为一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可以与USB接口插座连接,检测是否有外部USB设备插入USB接口插座中,在检测到有外部USB设备插入所述USB接口插座时,判定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
在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为一网卡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可以检测在所述计算机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所述网卡与所述存储单元101是否正在进行数据交互,以及数据交互过程是否结束,在检测到所述计算机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所述网卡与所述存储单元101正在进行数据交互,且数据交互过程尚未结束时,则可以判定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
另外,还可以通过在所述计算机上设置一按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按键连接,在检测到所述按键被按下时,则判定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还需要获知所述计算机当前所处的状态,所述控制单元106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知所述计算机当前所处的状态,例如,设置一标识位,用于标识计算机当前所处的状态,所述控制单元106通过检测所述标识位,来识别计算机当前所处的状态。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结构,能够在计算机系统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例如计算机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实现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控制所述计算机系统切换至正常工作状态,从而有效节约了计算机系统的功耗,还能够减少开机环节,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减少计算机系统的功耗,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的数据交互完毕后,可以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停止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此时,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的数据交互是否执行完毕。
所述控制单元106还包括:
停止单元,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的数据交互执行完毕,且所述计算机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停止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可以是一单独的模块,也可以是集成在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中。
所述计算机中的所述存储单元101、所述I/O功能单元102、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以及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存储单元101具有一第一接口1011,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具有一第二接口1031,所述第二接口1031与所述第一接口1011的接口类型相同,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通过所述第一接口1011和所述第二接口1031建立连接。在所述存储单元101为硬盘时,所述第一接口1011和所述第二接口1031的接口类型可以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电子集成驱动器)、SATA((Serial ATA,串口硬盘)、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等。
所述I/O功能单元102具有一第三接口1021,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具有一第四接口1032,所述第四接口1032与所述第三接口1021的接口类型相同,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通过所述第三接口1021和所述第四接口1032建立连接,所述第三接口1021和所述第四接口1032的接口类型可以为PCI、PCIE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设置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中,所述I/O功能单元102具有一第五接口1022,所述第五接口1022和所述第一接口1011的接口类型相同,例如均为SATA接口,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与所述存储单元101可以通过所述第五接口1022和所述第一接口1011建立连接。
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106可以控制所述提供电源模块105为所述存储单元101、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此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交互的数据经过第一接口1011、第二接口1031、第四接口1032以及第三接口1021。
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106可以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此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交互的数据经过第一接口1011和第五接口1022。
另外,所述计算机中的所述存储单元101、所述I/O功能单元102、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以及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存储单元101具有一第一接口1011,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具有一第二接口1031,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设置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中,所述I/O功能单元具有第五接口1022,所述第一接口1011、所述第二接口1031以及所述第五接口1022的接口类型相同,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与所述存储单元101通过所述第五接口1022和所述第一接口1011建立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通过所述第一接口1011和所述第二接口1031建立连接。
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106可以控制所述提供电源模块105为所述存储单元101、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此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交互的数据经过第一接口1011、第五接口1022以及第二接口1031。
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106可以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此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交互的数据经过第一接口1011和第五接口1022。
另外,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106还可以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所述存储单元101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102提供电源,第二处理单元104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此时,所述存储单元101与所述I/O功能单元102之间交互的数据经过第一接口1011和第五接口1022。
上述实施例中,如果需要对所述存储单元101进行频繁的读写操作,势必会浪费系统功耗,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对所述存储单元101的随机、断续的读写操作,如图6所示,所述计算机还包括:
缓存单元107,在需要将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中的数据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时,可以先将所述数据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中,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中暂存的数据的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再一次性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中,减少了对所述存储单元101的访问。
此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从所述I/O功能单元102获取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的容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在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的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将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一次性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中。
上述实施例中,在将数据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之前,还可以根据需要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的数据的类型和大小,判断是否需要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中,还是直接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中。通常情况下,在需要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的数据的容量较小,且需要频繁写入时,通过所述缓存单元107执行数据交互过程。
另外,还可以将所述I/O功能单元102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101读取的数据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中,在所述I/O功能单元102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101读取所述数据时,直接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读取即可,无需访问所述存储单元101,从而减少对所述存储单元101的访问。
此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还包括:
第一写入单元,用于将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101传输到所述I/O功能单元102的第二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单元107中;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缓存单元107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并传输给所述I/O功能单元102。
另外,所述缓存单元107还需要与所述供电单元105连接,所述供电单元105为所述缓存单元107提供电源。
上述实施例中,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4控制所述缓存单元107工作,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也能够控制所述缓存单元107工作。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包括:
第四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将需要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的第三数据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的所述第三数据的容量是否超过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与上述第一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五执行单元,用于在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的所述第三数据的容量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将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一次性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中。
上述数据交互过程是在需要将数据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中时,先将数据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中,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中暂存的数据的容量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再一次性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中,减少了对所述存储单元101的访问。
同样的,在将数据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之前,还可以根据需要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的数据的类型和大小,判断是否需要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中,还是直接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中。通常情况下,在需要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的数据的容量较小,且需要频繁写入时,通过所述缓存单元107执行数据交互过程。
另外,还可以将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101读取的数据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107中,在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101读取所述数据时,直接从所述缓存单元107中读取即可,无需访问所述存储单元101,从而减少对所述存储单元101的访问。
此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还包括:
第二写入单元,用于将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取的第二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五执行单元,用于读取所述缓存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
所述计算机在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01和所述I/O功能单元102进行数据交互时,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写的方式,采用所述缓存单元107进行数据的中转,当然,所述计算机也可以不采用所述缓存单元107,而是将所述存储单元101中的数据直接发送给所述I/O功能单元102,或者,将所述I/O功能单元102中的数据直接写入所述存储单元101中。
下面举例对上述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假设上述实施例中的存储单元101为一硬盘,所述硬盘的接口为SATA接口,上述实施例中的I/O功能单元102为一读卡器,所述读卡器包括一功能控制模块(Media Function),所述读卡器与一卡槽连接,所述卡槽用于与外部存储卡连接,所述功能控制模块主要用于提供以下功能:对外部存储卡进行读写操作、文件管理的硬件界面;读卡器与硬盘之间交互I/O管理界面。所述功能控制模块还提供一PCIE接口。第一处理单元103包括CPU、内存和南桥芯片(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所述南桥芯片具有一SATA接口,通过该SATA接口与所述硬盘的SATA接口连接,同时,所述南桥芯片还具有一PCIE接口,用于与所述功能控制模块提供的PCIE接口连接。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正常运转,此时,如果有外部存储卡插入所述卡槽中,所述南桥芯片能够控制所述硬盘与所述读卡器(即与所述读卡器连接的外部存储卡)进行数据交互。
另外,假设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处理单元104为一RTOS(Real-timeoperating system,实时系统),设置于所述读卡器中,所述RTOS为一个小型的实时操作系统,可固化或可配置。如图8或图9所示,所述读卡器还具有一SATA功能模块,所述SATA功能模块包括硬盘SATA接口(用于与硬盘连接)、南桥芯片SATA接口(用于与南桥芯片连接),可以实现如下功能:硬盘存储SATA接口界面管理,如SATA PHY界面;南桥芯片SATA接口界面管理,如SATA PHY界面;读卡器与硬盘之间交互I/O管理界面等。此时,所述南桥芯片通过所述读卡器的SATA功能模块与所述硬盘连接。
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例如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断电无法正常运转,因此,无法控制硬盘与读卡器进行数据交互。此时,可以在所述卡槽中设置一触发电路,在有外部存储卡插入所述卡槽中时,所述触发电路可以通知所述控制单元106控制所述供电单元105为所述读卡器、硬盘提供电源(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可以设置于所述读卡器中)。所述读卡器上电后,可以检测计算机当前所处的状态,如果计算机当前处于关机状态,则按照预先设置的传输路径,将硬盘中的相关数据传输给存储卡,或者将存储卡中的相关数据传输给硬盘。上述传输路径可以由用户在计算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进行设置。
另外,所述读卡器还可以检测所述硬盘与所述存储卡之间的数据是否传输完毕,在检测到所述硬盘与所述存储卡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毕后,通过一提示灯或一提示声音提示用户。为了节省计算机的功耗,所述读卡器可以通过检测所述硬盘与所述存储卡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毕,来控制所述供电单元停止为所述读卡器和硬盘提供电源。或者,也可以通过检测存储卡是否从卡槽中拔出,来控制所述供电单元停止为所述读卡器和硬盘提供电源。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多个存储设备之间(例如计算机硬盘与手机)可以通过存储卡在关机状态下实现方便、快速、自动地数据交互,实现存储卡即插即用式数据交互。
另外,如图10所示,为了减少对硬盘的随机、断续的读写操作,比如对硬盘随机、断续执行的小文件的读写存储操作,以及文件拷贝、低速下载时对硬盘的持续读写校验操作,可以设置一缓存单元,所述缓存单元具有一缓存接口,通过该缓存接口与所述读卡器的SATA功能模块连接。
在计算机系统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且需要将存储卡中的数据写入所述硬盘中时,所述读卡器可以根据需要写入的数据的类型和大小,判断是否直接写入硬盘中,还是暂存在缓存单元中,如果需要直接写入硬盘中,可按照如图11所示的数据通道(黑色实体箭头)传输数据,图中叉号表示路径不通。如果需要写入的数据较小且需要频繁存储,则可以将该些数据预先存储到所述缓存单元中,在所述缓存单元存满或者容量超过一定数值时,再将缓存单元中的数据一次性写入硬盘中,即按照如图12所示的数据通道(黑色实体箭头)传输数据。在需要将所述硬盘中的数据分多次传输到所述存储卡中时,可以预先将该些数据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中,所述读卡器可以直接从所述缓存单元中读取数据,无需访问硬盘。
在计算机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需要向所述硬盘中写入数据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可以根据需要写入的数据的类型和大小,判断是否直接写入硬盘中,还是暂存在缓存单元中,如果需要直接写入硬盘中,可按照如图13所示的数据通道(黑色实体箭头)传输数据。如果需要写入的数据较小且需要频繁存储,则可以将该些数据预先写存储到所述缓存单元中,在所述缓存单元存满或者容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再将缓存单元中的数据一次性写入硬盘中,即按照如图14所示的数据通道(黑色实体箭头)传输数据。在需要从所述硬盘中频繁读取特定数据时,也可以预先将该些数据暂存在所述缓存单元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可以直接从所述缓存单元中读取数据,无需频繁访问硬盘。上述实施例中(图13和图14),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需要通过所述读卡器中的SATA功能模块与所述硬盘进行通信,因此,所述读卡器中的SATA功能模块需要处于激活状态,而所述读卡器中的RTOS则可以处于关闭状态,当然,此时所述RTOS也可以处于激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一计算机中,所述计算机包括:存储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I/O功能单元,所述计算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计算机在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功耗大于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功耗,在所述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所述计算机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如图1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501,检测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是否满足数据交互条件,如果是,执行步骤1502,否则结束;
步骤1502,检测计算机当前所处的状态,在计算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执行步骤1503,在计算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执行步骤1504;
步骤1503,为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使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1504,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选择第一处理单元或第二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计算机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计算机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正常工作状态下与存储单元交换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硬件系统以及基于第一硬件系统的第一操作系统,第二硬件系统以及基于第二硬件系统的第二操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共用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具有一个I/O接口,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直接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I/O接口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和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一硬件系统执行与所述存储单元进行数据交互以及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一硬件系统执行所述I/O接口与所述存储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当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和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二硬件系统执行所述I/O接口与所述存储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包括:存储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I/O功能单元,所述计算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计算机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在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供电单元,用于为所述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
控制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使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是否满足数据交互条件,其中,当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满足数据交互条件时,发送一通知消息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控制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是否执行完毕;
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停止单元,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执行完毕,且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单元停止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从所述I/O功能单元获取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的容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在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的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将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一次性写入所述存储单元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一写入单元,用于将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传输到所述I/O功能单元的第二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在需要将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给所述I/O功能单元时,获取所述缓存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并传输给所述I/O功能单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第四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将需要写入所述存储单元的第三数据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数据的容量是否超过第二阈值;
第五执行单元,用于在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数据的容量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将当前存储于所述缓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一次性写入所述存储单元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二写入单元,用于将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取的第二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单元中;
第五执行单元,用于在需要从所述存储单元中读取所述第二数据时,读取所述缓存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I/O功能单元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直接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或者通过所述I/O功能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
10.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一计算机中,所述计算机包括:存储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I/O功能单元,所述计算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计算机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在所述计算机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计算机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
在所述计算机当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为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以及所述I/O功能单元提供电源,使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I/O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69287XA CN102385562A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69287XA CN102385562A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5562A true CN102385562A (zh) | 2012-03-21 |
Family
ID=4582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69287XA Pending CN102385562A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85562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3268A (zh) * | 2013-09-05 | 2015-03-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4769567A (zh) * | 2012-12-26 | 2015-07-08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单向传输信息的互连 |
CN105426122A (zh) * | 2015-11-02 | 2016-03-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装置 |
CN105683930A (zh) * | 2013-10-29 | 2016-06-15 | 上海宝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存储系统的动态缓存方法和系统 |
CN105988945A (zh) * | 2015-02-06 | 2016-10-05 | 致象尔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异构多处理器系统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
CN108008920A (zh) * | 2017-12-25 | 2018-05-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TWI713396B (zh) * | 2018-06-04 | 2020-12-1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資料傳輸方法和系統 |
WO2023082860A1 (zh) * | 2021-11-10 | 2023-05-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芯片、模组、终端及电源管理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1132A (zh) * | 2004-12-31 | 2006-07-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多处理器的计算机及其操作方法 |
CN1979383A (zh) * | 2005-12-09 | 2007-06-1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计算机系统及其音乐播放方法 |
CN1993670A (zh) * | 2004-08-05 | 2007-07-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装置 |
CN101661321A (zh) * | 2008-08-25 | 2010-03-0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及控制计算机运行的方法 |
-
2010
- 2010-08-31 CN CN201010269287XA patent/CN10238556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3670A (zh) * | 2004-08-05 | 2007-07-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装置 |
CN1801132A (zh) * | 2004-12-31 | 2006-07-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多处理器的计算机及其操作方法 |
CN1979383A (zh) * | 2005-12-09 | 2007-06-1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计算机系统及其音乐播放方法 |
CN101661321A (zh) * | 2008-08-25 | 2010-03-0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及控制计算机运行的方法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9567A (zh) * | 2012-12-26 | 2015-07-08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单向传输信息的互连 |
US9766683B2 (en) | 2012-12-26 | 2017-09-19 | Intel Corporation | Interconnect to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uni-directionally |
CN104769567B (zh) * | 2012-12-26 | 2018-10-19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单向传输信息的互连 |
CN104423268A (zh) * | 2013-09-05 | 2015-03-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4423268B (zh) * | 2013-09-05 | 2019-02-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5683930A (zh) * | 2013-10-29 | 2016-06-15 | 上海宝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存储系统的动态缓存方法和系统 |
CN105988945A (zh) * | 2015-02-06 | 2016-10-05 | 致象尔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异构多处理器系统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
CN105426122A (zh) * | 2015-11-02 | 2016-03-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装置 |
CN108008920A (zh) * | 2017-12-25 | 2018-05-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8008920B (zh) * | 2017-12-25 | 2024-05-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TWI713396B (zh) * | 2018-06-04 | 2020-12-1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資料傳輸方法和系統 |
WO2023082860A1 (zh) * | 2021-11-10 | 2023-05-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芯片、模组、终端及电源管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85562A (zh) | 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 | |
CN101286086B (zh) | 硬盘掉电保护方法、装置以及硬盘和硬盘掉电保护系统 | |
US8479031B2 (en) | System switching unit having a switch to switch on/off a channel for data interaction between a first system and the bus interface of a second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state of the second system | |
US9286985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power mode transitioning operation | |
US20090019301A1 (en) | Storage apparatus | |
JP3974510B2 (ja) |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電力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US916566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olid state drive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 |
US20080172519A1 (en) | Methods For Supporting Readydrive And Readyboost Accelerators In A Single Flash-Memory Storage Device | |
US8266334B2 (en) | Data writing method for non-volatile memory, and controller and storage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KR102114109B1 (ko) |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 |
US8595523B2 (en) | Data writing method for non-volatile memory, and controller and storage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100375002C (zh) | 存储装置和信息处理系统 | |
CN103106156A (zh) | 用于控制硬盘宿主设备数据读取方式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840263A (zh) | 控制usb大容量存储器功率消耗的方法以及个人计算机 | |
EP1420338A1 (en) | Mobile computer and base station | |
CN104024981A (zh) | 用于导致与热补救相关联的功耗降低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4166521A (zh) | 计算机 | |
US20090103404A1 (en) | Optic disk drive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for computer system | |
US7127569B2 (en) |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cluding media drive resume recording feature | |
CN101600077A (zh) | 一种基于流媒体文件管理的数字硬盘录像机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12346660A (zh) |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数据读取方法及装置 | |
CN101097539A (zh) | 一种移动存储设备的数据拷贝装置与方法 | |
KR20150020843A (ko) |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 | |
CN201194106Y (zh) | 计算机系统装置及移动储存装置 | |
CN222281222U (zh) | 存储卡的存储驱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