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7527B - 一种降低多小区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多小区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77527B CN102377527B CN201010248728.8A CN201010248728A CN102377527B CN 102377527 B CN102377527 B CN 102377527B CN 201010248728 A CN201010248728 A CN 201010248728A CN 102377527 B CN102377527 B CN 1023775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hannel
- user terminal
- base station
- te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1—Differential feedb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5—Variable contents, e.g. long-term or short-sh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低多小区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其中,用户终端利用第一周期反馈主小区的短时信道方向信息,利用第二周期反馈相邻小区的长时信道方向信息,进一步地,用户终端利用第三周期反馈长时相对幅度信息,利用第四周期反馈短时相对相位信息,其中,第一周期短于第二周期,第三周期长于第四周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尤其涉及降低多小区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输是LTE-A中降低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ICI)、提高数据率、增强小区边缘吞吐量和/或提高系统的吞吐量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多小区联合传输(Multi-cell Joint Transmission)是一种CoMP方案,其中将要传输给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的数据在CoMP协作集合中共享并且在多个小区中联合地处理。通过信道量化反馈和回程(backhaul)交互,例如,通常经由基站之间的有线连接,例如光纤连接,在协作基站之间共享所有用户的信道信息。因此,可以在协作基站之间或者采用一个集中的调度器进行联合多小区比例公平调度和集中的迫零预编码。多个用户终端可以由CoMP协作集合中的多个基站通过协作传输联合服务,从而提高信号功率并降低小区间干扰。因此,信道信息反馈是多小区联合传输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需要将描绘多小区的大量的信道信息通过上行反馈控制信道报告,因此,如何平衡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上行反馈开销之间的折中成为了对于CoMP方案的一个非常挑战的问题。
多小区联合传输方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每个用户终端的信道信息的反馈。目前采用多小区的两级反馈机制,其中,采用单独的单小区的信道反馈,以及小区间相对幅度/相位的反馈。采用两级反馈机制,同时可以支持单小区MIMO和多小区联合传输方案,并且可以在两者之间灵活地切换。
发明内容
对于多小区联合传输,显然需要来自用户终端的更多的信道信息。因此,在设计CoMP传输时,在性能和开销之间的折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有效的多小区反馈机制。该反馈机制降低了反馈开销,同时不会降低CoMP系统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多点协作小区的用户终端中进行反馈的方法,所述用户终端由主基站和相邻基站协作服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测量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计算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分别向所述主基站按照第一周期反馈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反馈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向所述主基站反馈所述相对幅度信息、所述相对相位信息以及所述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周期短于所述第二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主基站中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反馈的方法,所述主基站与相邻基站协作为所述用户终端服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第一周期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获取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恢复多点协作量化信道向量,从而获得用户的信道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多点协作小区的用户终端中进行反馈的第一装置,所述用户终端由主基站和相邻基站协作服务,所述第一装置包括:测量装置,用于分别测量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计算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反馈装置,用于分别向所述主基站按照第一周期反馈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反馈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向所述主基站反馈所述相对幅度信息、所述相对相位信息以及所述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周期短于所述第二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基站中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反馈的第二装置,所述主基站与相邻基站协作为所述用户终端服务,该第二装置包括:获取装置,用于按照第一周期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获取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所述获取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恢复多点协作量化信道向量,从而获得用户的信道信息。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装置框图;
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步骤特征或装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中,我们以多点协作小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基站1是用户终端1的服务基站,以下简称为用户终端1的主基站,而基站2和基站3协同基站1为用户终端1服务,一般地,基站2和3与基站1相邻,因此,也称为相邻基站,在下文中将基站2和基站3称为用户终端1的相邻基站,将基站1、基站2和基站3共同称为用户终端1的协作基站。基站2是用户终端2的主基站,而基站1和基站3是用户终端2的相邻基站。基站3是用户终端3的主基站,而基站1和基站2是用户终端3的相邻基站。在该实施例中,仅仅示出了3个基站和3个用户终端,以便于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多个基站管辖多个小区的其他的网络拓扑结构。此外,本文中的各个基站1、2、3分别具有4根发射天线。当然,在实际系统中,基站中的天线个数并不局限于此。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方法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0中,各个用户终端1、2、3根据来自基站1、2、3的下行参考信号,分别测量信道相关信息,例如下行信道矩阵H。首先以用户终端1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用户终端1获取基站i(其中,i=1,2,3)与本用户终端1之间的、在子帧t和子载波f上的信道矩阵Hi1(t,f)(其中,i=1,2,3),以下,在各个表达式中,当一个符号具有2个下标时,第一个下标表示基站的编号,第二个下标表示用户终端的编号。
然后,在步骤S11中,用户终端1根据用户终端1与主基站1之间、以及与相邻基站2、3之间的信道矩阵H,计算用户终端1与主基站1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Channel Direction Information,CDI)、用户终端1分别与相邻基站2、3之间的长时邻CDI、相邻基站2、3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主基站1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相邻基站2、3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主基站1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具体地,首先用户终端1根据以下公式,获取基站i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在子帧t和子带b上的短时窄带协方差矩阵,也即,短时子带协方差矩阵:
其中,Sb是子带b中的子载波的集合,子带b中的子载波的个数是|Sb|,子带b中的子载波的个数为60个。
然后,用户终端1根据以下公式,获取基站i(其中,i=1,2,3)与本用户终端1之间的、在子帧t的长时宽带协方差矩阵:
其中,S是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的集合,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的个数是|S|,例如,整个宽带中的子载波的个数为600个,而α是平均因子。
用户终端1的子帧t和子载波f所对应的联合多小区信道矩阵H1(t,f)=[H11(t,f) H21(t,f) H31(t,f)],表示将3个m×n的矩阵依次首尾相接级联成m×(3n)的矩阵。
从而,用户终端1的长时协方差矩阵和短时协方差矩阵分别表示为:
协方差矩阵的主特征向量通常用于描述秩为1的传输的信道特性,该主特征向量可以通过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而得到。例如,基站i(i=1,2,3)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短时主特征向量Vi1通过短时子带协方差矩阵Ri1(t,b)获取,例如,通过对Ri1(t,b)进行特征值分解。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其中的子帧和子带的下标。用户终端1的短时多小区主特征向量V1通过短时子带多小区协方差矩阵R1(t,b)获取,并省略子帧和子带的下标。还可以根据长时协方差矩阵获取长时空间统计信息,例如,长时单小区的主特征向量和长时多小区的主特征向量
然后,用户终端1生成向主基站1反馈的信道方向信息(ChannelDirection Information,CDI),该反馈的信道方向信息包括单独的每个小区信道信息和小区间的相对相位/幅度信息。具体的量化过程如下所述:
现有技术中对用户终端与主基站之间的信道信息,以及用户终端与同主基站协作的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信息均采用相同的反馈精度和反馈质量进行反馈。然而,本发明中考虑到主基站与其所服务的用户终端之间具有较低的路损,更好的天线方向性以及更高的波束成形的增益,因此,在整个CoMP的协作小区集合中,主基站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增益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与主基站之间的信道信息的反馈,用户终端需要采用相对更高的反馈精度和反馈质量,而对于其他协作的相邻小区,用户终端可以相应地降低信道反馈的要求,以降低反馈开销。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相同的频率和精度反馈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进一步地,考虑到信道幅度信息变化相对于相位信息更为鲁棒,也即,信道幅度信息表现出非时移性和/或非频移性,而相位信息通常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较大。因此,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反馈小区间频率信息和相位信息,也即,对频率信息采用长时反馈机制,而对相位信息采用短时反馈机制,从而进一步降低反馈开销。
每小区信道信息:
每小区信道信息包括主小区的短时子带CDI和其他协作的相邻小区的长时宽带CDI。
对短时的每个子带V11,根据最小弦距离,量化为码本中最接近的码字,也即,采用以下公式,量化主小区的CDI:
其中,cj是码本中的各个码字,其中,该协方差矩阵是归一化的列向量,大小为N=2B,C={c1,…,cN},C是采用第一预定义的码本,B表示反馈的比特数。
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cj表示由用户终端1的主基站1的长时协方差矩阵加权的变换后的码本。因为cj是列向量,所以cj的转置是行向量,则是行向量。
此外,其他协作的相邻小区的CDI通过的相应的长时主特征向量获取,然后在整个带宽中根据最小弦距离进一步量化:
其中,cj是大小为N=2B的归一化的列向量的码本,因此,所以cj的转置是行向量,则是行向量,而C={c1,…,cN}。
不失一般性地,在各个等式中,V表示短时的测量的主特征向量,表示长时主特征向量,表示长时统计平均的量化的主特征向量。
小区间相对幅度信息:
根据所有的协作小区(包括主小区)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长时多小区主特征向量确定小区间相对幅度信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小区间的相对幅度信息α1,α2,α3∈(0,1),且可以在(0,1)内进行量化:
也即,α1,α2,α3满足且长时多小区主特征向量的第1至第4行代表基站1,第5至第8行代表基站2,第9至第12行代表基站3。一般情况下,用户终端1与主基站1之间的幅度远大于基站2或基站3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幅度信息,因此,先求出协作的相邻基站2和3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幅度信息,再根据α1,α2,α3所满足的关系,求出对应的基站1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幅度信息。
小区间相对相位信息
小区间相对相位信息(φ1,φ2)可以根据每小区长时/短时CDI反馈和短时多小区短时测量的主特征向量V1之间的相位角确定,并且在(0,2π)的范围之间进行量化。
信道质量(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反馈
然后,在步骤S12中,用户终端1根据上述步骤中获取的每小区和小区间的CDI,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反映所有协作小区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联合信道质量的多小区CQI:
其中,多小区协方差矩阵的主特征值是λ1 2。例如,可以通过对短时的协方差矩阵R进行特征值分解获取λ1 2。
多小区主特征向量测量值V1与多小区主特征向量量化值之间的相位角θ1可以通过下列式子获取:
用户终端1测量的噪声和干扰小区(不包括相邻基站2和相邻基站3)的功率为PIN1。
每小区功率约束是P,每小区的传输天线的个数是M。
此外,考虑到后向兼容性,为了支持单小区MU-MIMO,用户终端1还需要向主基站1报告单小区的CQI值CQISC。
然后,在步骤S13中,对于短时信息和长时信息,用户终端1分别采用不同的反馈周期进行反馈。具体地,对于主基站1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CDI:采用第一周期进行反馈,对于其他协作的相邻基站2、3分别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CDI:采用第二周期进行反馈,按照第三周期反馈长时相对幅度信息(α2,α3),并按照第四周期反馈短时相对相位信息(φ1,φ2)。其中,第一周期短于第二周期,第三周期长于第四周期。并且,第一周期的取值也可以与第四周期相同,且第二周期的取值也可以与第三周期相同,当然,也可以完全不同。上述各个周期的取值完全可以依据实际的应用系统的设置进行配置。
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1利用经主基站1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长时协方差矩阵加权后的码本来量化主小区的CDI时,用户终端1还需要向基站1反馈长时协方差矩阵该长时协方差矩阵的反馈周期可以与第二周期相近,当然,也可以取不同于第二周期的值。
相应地,在步骤S14中,主基站1按照第一周期获取用户终端1与主基站1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获取用户终端1分别与相邻基站2、3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获取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主基站1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α2,α3)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φ1,φ2)。此外,基站1也获取用户终端1反馈的CQIMC。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还获取主基站1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长时协方差矩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后向兼容性,支持单小区传输,基站1还获取到CQISC。
然后,在步骤S15中,基站1根据来自用户终端1所反馈的每小区的信道方向信息、小区间的相对幅度信息和相对相位信息,并且考虑小区间空间特征,恢复出3个协作小区与用户终端1之间的联合的量化的信道向量:
从而获得用户的信道信息。
以上,从系统方法流程的角度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以下,将从装置角度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以第一装置1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装置10包括测量装置100、计算装置101和反馈装置102;第二装置20包括获取装置200和恢复装置201。
首先,测量装置100用于分别测量用户终端1与主基站1之间、以及用户终端1分别与相邻基站2、3之间的信道矩阵H。
然后,计算装置101根据用户终端1与主基站1之间、以及与相邻基站2、3之间的信道矩阵H,计算用户终端1与主基站1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用户终端1分别与相邻基站2、3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相邻基站2、3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主基站1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相邻基站2、3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主基站1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计算装置101还用于,根据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相对幅度信息以及相对相位信息,计算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CQI。
然后,反馈装置102向主基站1分别按照第一周期反馈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反馈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向主基站1反馈相对幅度信息、相对相位信息以及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其中,第一周期短于第二周期。
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对相对幅度信息和相对相位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周期和/或反馈周期。例如,计算装置101还用于根据用户终端1与主基站1之间、以及用户终端1分别与相邻基站2、3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计算相邻基站2、3中的每一个与主基站1之间的长时相对幅度信息以及相邻基站2、3中的每一个与主基站1之间的短时相对相位信息;然后,根据上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长时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短时相对相位信息,计算所述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
反馈装置102还分别向主基站1按照第三周期反馈长时相对幅度信息、并按照第四周期反馈短时相对相位信息,其中,第三周期长于第四周期。
然后,第二装置20中的获取装置200按照第一周期获取用户终1端与主基站1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获取用户终端1与相邻基站2、3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获取相邻基站2、3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主基站1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相邻基站2、3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主基站1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恢复装置201用于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恢复多点协作量化信道向量,从而获得用户的信道信息。
通过系统级仿真评估系统性能
以FDD为例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基于UE反馈的信道方向信息(CDI)进行下行迫零预编码。同一个基站的三个小区构成一个分簇,进行集中式的多小区联合调度和协作传输。采用4×2 Tx/Rx天线配置。基准方案是单小区多用户MIMO,采用单流传输,并采用Rel-8码本量化。多小区多用户联合传输(MU JT)方案在一个协作的簇中最多调度12个用户终端,其中,每个用户终端仅为单流。详细的仿真参数见表一。
表一
表二
通过系统级仿真,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CoMP方案与传统的CoMP进行比较。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CoMP方案对于MU-MIMO的系统增益从22%降至15%,同时,其极大地节省了上行反馈开销,如下所示:
1)传统的CoMP方案的上行反馈开销
a)每小区CDI:4bit×3/子带/5-子帧
b)每小区协方差矩阵:28bit×3/20-子帧
c)小区间相对相位:5bit×2/子带/5-子帧
d)小区间相对幅度:5bit×2/子带/5-子帧
e)多小区CQI和单小区CQI:5bit×2/子带/5-子帧
f)总开销:对于每个用户终端,(42×10+28×3/4)/5=88.2bits每子帧
2)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CoMP方案的上行反馈开销
a)主小区CDI:4bit/子带/5-子帧
b)主小区协方差矩阵:28bit×1/20-子帧
c)相邻协作小区CDI:4bit×2/20-子帧
d)小区间相对相位:5bit×2/子带/5-子帧
e)小区间相对幅度:5bit×2/20-子帧
f)多小区CQI和单小区CQI:5bit×2/子带/5-子帧
g)总开销:对于每个用户终端,(24×10+18/4+28/4)/5=50.3bits每子帧
由此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CoMP方案将上行反馈开销从每子帧88.2比特降低为每子帧50.3比特,与单小区MU-MIMO相比,仍具有15%的系统性能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示范性的,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这包括使用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调度方法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此外,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包括”一词不排除其它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装置或步骤;装置前的“一个”不排除多个这样的装置的存在;在包含多个装置的设备中,该多个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可由同一个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仅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4)
1.一种在多点协作小区的用户终端中进行反馈的方法,所述用户终端由主基站和相邻基站协作服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测量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
B.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C.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计算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
D.向所述主基站分别按照第一周期反馈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反馈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向所述主基站反馈所述相对幅度信息、所述相对相位信息以及所述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周期短于所述第二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长时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相对相位信息;
所述步骤C还包括:
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短时相对相位信息,计算所述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步骤D还包括:
分别向所述主基站按照第三周期反馈所述长时相对幅度信息、并按照第四周期反馈所述短时相对相位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周期长于所述第四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的子步骤还包括:
-计算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的短时窄带协方差矩阵;
-根据所述短时窄带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短时窄带协方差矩阵的短时主特征向量;
-根据第一预定义的码本,对所述短时主特征向量进行量化,以获取所述主信道信息;和/或
所述计算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的子步骤还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相邻基站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的长时宽带协方差矩阵;
-根据所述长时宽带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长时宽带协方差矩阵的长时主特征向量;
-根据第二预定义的码本,对所述长时主特征向量进行量化,以获取所述邻信道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定义的码本还包括经过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的长时协方差矩阵变换后的码本。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所述长时相对幅度信息的子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获取协作多小区信道矩阵;
-计算所述协作多小区信道矩阵的长时协作多小区协方差矩阵,以及所述协作多小区信道矩阵的短时协作多小区协方差矩阵;
-根据所述长时协作多小区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并根据所述短时协作多小区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还包括:
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计算主基站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7.一种主基站中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反馈的方法,所述主基站与相邻基站协作为所述用户终端服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第一周期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获取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恢复多点协作量化信道向量,从而获得用户的信道信息。
8.一种在多点协作小区的用户终端中进行反馈的第一装置,所述用户终端由主基站和相邻基站协作服务,所述第一装置包括:
测量装置,用于分别测量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计算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
反馈装置,用于向所述主基站分别按照第一周期反馈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反馈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向所述主基站反馈所述相对幅度信息、所述相对相位信息以及所述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周期短于所述第二周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长时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相对相位信息;
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短时相对相位信息,计算所述多小区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反馈装置还用于:
分别向所述主基站按照第三周期反馈所述长时相对幅度信息、并按照第四周期反馈所述短时相对相位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周期长于所述第四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
-计算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的短时窄带协方差矩阵;
-根据所述短时窄带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短时协方差矩阵的短时主特征向量;
-根据第一预定义的码本,对所述短时主特征向量进行量化,以获取所述主信道信息;和/或:
-分别计算所述相邻基站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的长时宽带协方差矩阵;
-根据所述长时宽带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长时协方差矩阵的长时主特征向量;
-根据第二预定义的码本,对所述长时主特征向量进行量化,以获取所述邻信道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预定义的码本还包括经过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的长时协方差矩阵变换后的码本。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以及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获取协作多小区信道矩阵;
-计算所述协作多小区信道矩阵的长时协作多小区协方差矩阵,以及所述协作多小区信道矩阵的短时协作多小区协方差矩阵;
-根据所述长时协作多小区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并根据所述短时协作多小区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
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计算主基站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14.一种主基站中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反馈的第二装置,所述主基站与相邻基站协作为所述用户终端服务,该第二装置包括:
获取装置,用于按照第一周期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按照第二周期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的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并获取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邻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相对相位信息;
还原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短时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长时邻信道方向信息、所述相对幅度信息以及所述相对相位信息,恢复多点协作量化信道向量,从而获得用户的信道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48728.8A CN102377527B (zh) | 2010-08-09 | 2010-08-09 | 一种降低多小区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
US13/816,396 US20130142071A1 (en) | 2010-08-09 | 2011-07-27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reasing multi-cell feedback overhead |
EP11816151.2A EP2603979A4 (en) | 2010-08-09 | 2011-07-27 |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WERING A MULTI-CELL RECOVERY OVERHEAD |
PCT/IB2011/002064 WO2012020309A2 (en) | 2010-08-09 | 2011-07-27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reasing multi-cell feedback overhea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48728.8A CN102377527B (zh) | 2010-08-09 | 2010-08-09 | 一种降低多小区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77527A CN102377527A (zh) | 2012-03-14 |
CN102377527B true CN102377527B (zh) | 2014-12-24 |
Family
ID=45567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48728.8A Active CN102377527B (zh) | 2010-08-09 | 2010-08-09 | 一种降低多小区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142071A1 (zh) |
EP (1) | EP2603979A4 (zh) |
CN (1) | CN102377527B (zh) |
WO (1) | WO201202030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7470B (zh) * | 2011-08-16 | 2016-04-06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
JP5911265B2 (ja) * | 2011-11-07 | 2016-04-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5968523B2 (ja) * | 2012-09-21 | 2016-08-10 | エヌイーシー(チャイナ)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NEC(China)Co.,Ltd. | 不均一系における適応型チャネル方向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US9503924B2 (en) * | 2013-01-18 | 2016-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polation-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enhancements in long-term evolution (LTE) |
JP6386032B2 (ja) | 2013-05-29 | 2018-09-05 |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 大規模な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csi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および装置 |
CN104601316B (zh) * | 2015-02-02 | 2017-12-26 | 清华大学 | 宽窄带融合的多连接集群系统及其传输信道分配方法 |
CN106488473B (zh) * | 2015-08-26 | 2021-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12063084B2 (en) * | 2017-07-27 | 2024-08-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COBF) protocol for unmanaged network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4378A (zh) * | 2008-10-10 | 2009-03-25 |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多基站协作组信道质量反馈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
CN101557249A (zh) * | 2008-04-07 | 2009-10-14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协作传输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0021471A2 (en) * | 2008-08-18 | 2010-02-2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base stations and terminal for multi-cel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99361A1 (en) * | 2008-02-05 | 2009-08-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KR20100005649A (ko) * | 2008-07-07 | 2010-0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코드북을 이용한 프리코딩 방법 |
CN101645729A (zh) * | 2008-08-08 | 2010-02-10 | 夏普株式会社 | 下行蜂窝系统的多天线多基站合作方法及基站 |
US8385452B2 (en) * | 2008-10-24 | 2013-0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ble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379705B2 (en) * | 2009-08-04 | 2013-02-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ierarchical feedback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WO2011021861A2 (en) * | 2009-08-19 | 2011-02-24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codeboo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1085516A1 (zh) * | 2010-01-13 | 2011-07-21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小区mimo信道信息反馈设备和方法 |
CN102130708B (zh) * | 2010-01-15 | 2014-04-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小区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
US8665930B2 (en) * | 2010-02-17 | 2014-03-04 | Blackberry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utilize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ssion |
JP5505676B2 (ja) * | 2010-06-18 | 2014-05-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協調マルチポイント送信のため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技法 |
-
2010
- 2010-08-09 CN CN201010248728.8A patent/CN102377527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27 WO PCT/IB2011/002064 patent/WO2012020309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7-27 EP EP11816151.2A patent/EP260397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7-27 US US13/816,396 patent/US2013014207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7249A (zh) * | 2008-04-07 | 2009-10-14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协作传输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0021471A2 (en) * | 2008-08-18 | 2010-02-2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base stations and terminal for multi-cel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
CN101394378A (zh) * | 2008-10-10 | 2009-03-25 |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多基站协作组信道质量反馈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03979A2 (en) | 2013-06-19 |
WO2012020309A3 (en) | 2012-04-26 |
US20130142071A1 (en) | 2013-06-06 |
WO2012020309A2 (en) | 2012-02-16 |
EP2603979A4 (en) | 2016-03-30 |
CN102377527A (zh) | 2012-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7527B (zh) | 一种降低多小区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 |
EP2448136B1 (en) | Method for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device thereof | |
CN105723627B (zh) | 用于多分辨率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647751B (zh) | 协同多点传输中确定信道状态的方法 | |
US9083411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of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multi-cell MIMO | |
TWI526090B (zh) | 用於協同操作的波束成形之天線組態 | |
CN102130708B (zh) | 多小区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 |
CN103249080B (zh) | 一种确定基站的天线校准系数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 |
CN102342032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comp操作和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 | |
CN102714813B (zh) | 用于多站点多用户联合传输的方法和用户终端 | |
WO2014180449A1 (zh) |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系统和方法 | |
CN105471558B (zh)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1674115A (zh) | 协方差相关矩阵的反馈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 |
CN114600384A (zh)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04836647B (zh) |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和装置 | |
CN103259582A (zh) | 一种多点协同传输预编码方法、终端及基站 | |
CN103312393B (zh) | 一种上行协作多点方法及系统 | |
CN103188006B (zh) | 一种下行协作多点传输方法和系统 | |
CN101820334B (zh) | 一种酉阵反馈方法和设备 | |
CN102255706B (zh) | 多小区mimo系统中一种抗区间干扰的基站下行预编码方法 | |
CN102647247B (zh) | 一种发射信号预处理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6817720B (zh) | 一种获取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113367A (zh) | 混合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的反馈方法及相关的用户设备 | |
CN103067064B (zh) | 预编码矢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4467936B (zh) | CoMP‑JP系统中基于SLNR的波束赋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