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375379A -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5379A
CN102375379A CN2011102247429A CN201110224742A CN102375379A CN 102375379 A CN102375379 A CN 102375379A CN 2011102247429 A CN2011102247429 A CN 2011102247429A CN 201110224742 A CN201110224742 A CN 201110224742A CN 102375379 A CN102375379 A CN 102375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spacing
development sleeve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er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47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5379B (zh
Inventor
朴钟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75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5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agnetic Brush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该显影装置使用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其中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将显影剂附着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并将显影剂转移到显影区,在该显影区中显影辊面对光感受器;以及调节部分,调节转移到显影区的显影剂的量,其中调节部分包括第一调节部分、第二调节部分和第三调节部分,第一调节部分、第二调节部分和第三调节部分在与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所述顺序依次设置,其中第一调节部分、第二调节部分和第三调节部分分别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三间距,第三间距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变窄。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总的发明构思涉及一种可从图像形成设备分离的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如下地操作: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辐照到光感受器(photo receptor)以在光感受器的表面上形成潜像;调色剂被供应到该潜像以将该潜像显影为可视的调色剂图像;该可视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被转印的图像被定影,从而将图像打印在记录介质上。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单成份的显影装置包括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双成份的显影装置包括调色剂和载体作为显影剂。当包括在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被完全消耗时,所使用的显影装置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分离,新的显影装置安装在该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上。
发明内容
关于使用双成份显影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附着到显影辊的表面并被传送到其中光感受器面对显影辊的显影区,只有调色剂被供应到光感受器的表面。这样,供应到显影区同时被附着到显影辊的表面的显影剂的层厚度被调节构件调节。
本总的发明构思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地调节显影剂层的厚度的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一方面,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使用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其中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将显影剂附着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并将显影剂转移到显影区,在显影区中显影辊面对光感受器;以及调节部分,调节转移到显影区的显影剂的量,其中调节部分包括在与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按以下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部分、第二调节部分和第三调节部分,其中第一调节部分、第二调节部分和第三调节部分分别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三间距,并且第三间距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变窄。
第二调节部分可以形成流通空间以允许被第一调节部分阻挡的显影剂通过第三调节部分从调节部分排出到调节部分外面。
第二调节部分可以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到第三调节部分,该连接部分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间隔开一间距,该间距朝向第三调节部分变窄。
其中A是第三调节部分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前端部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距,B是第三调节部分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后端部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距,C是第二间距,下面的范围可以应用:A>B且C>B。
显影装置还可以包括:供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构件以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和显影剂引导构件,具有与第三调节部分间隔开的末端,并在供应单元的构件中最靠近显影辊的供应单元的构件上方从该末端延伸。显影辊可以包括可旋转的显影套筒和固定地设置在显影套筒内侧的磁性辊,其中磁性辊包括将显影剂附着到显影套筒的捕获磁极;以及显影剂引导构件的末端可以设置得比穿过显影辊的中心和捕获磁极的线距离第三调节部分更远。
显影剂引导构件可以在供应单元的构件中最靠近显影辊的供应单元的构件的中心上方延伸。
显影辊可以包括:可旋转的显影套筒;磁性辊,该磁性辊固定地设置在该显影套筒内侧并在该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上以磁刷(magnetic brush)的形状形成包括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层;刮墨刀(doctor blade),具有与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的末端,从而形成第一调节部分;以及子刀片,在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刮墨刀之前。子刀片可以包括:第一表面,与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从而形成不穿过第一调节部分的显影剂的流通空间;以及第二表面,与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三间距,该第三间距小于第二间距,从而形成供应到流通空间的显影剂以及从流通空间排出的显影剂的通道。
显影装置还可以包括供应单元,该供应单元包括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套筒的至少一个构件,其中子刀片可以包括显影剂引导构件,该显影剂引导构件具有与第二表面的在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的前端部间隔开的末端以允许通过用于显影剂的通道排出的显影剂从其穿过,该显影剂引导构件在供应单元上方从所述末端延伸使得通过用于显影剂的通道排出的显影剂被供应单元收集。
磁性辊可以包括将显影剂附着到显影套筒的捕获磁极,其中显影剂引导构件的末端可以设置得比穿过显影套筒的中心和捕获磁极的线距离第二表面的在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的前端部更远,并且显影剂引导构件可以在供应单元的构件中最靠近显影套筒的供应单元的构件的中心上方延伸。
第一调节部分可以形成第一显影剂压力,第二调节部分可以形成小于第一显影剂压力的第二显影剂压力,第三调节部分可以形成大于第二显影剂压力的第三显影剂压力。
第三显影剂压力可以在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逐渐增加。
下面的范围可以应用:2mm≤A≤8mm,0.5mm≤B≤4mm,1mm≤C≤7mm。
该显影装置还可以包括磁性构件,该磁性构件设置在第一调节部分与第二调节部分之间,并施加磁性负载到形成在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层。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影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范性实施方式,本总的发明构思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视图;
图3是显影辊和调节部分的示例的视图;
图4是图3的调节部分的细节图;
图5是图3的调节部分的改进示例的视图;
图6是用于解释通过仅包括第一调节部分的调节部分来调节的显影剂的表现的视图;
图7是用于解释通过包括第一调节部分和第三调节部分的调节部分来调节的显影剂的表现的视图;
图8是用于解释通过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部分的调节部分来调节的显影剂的表现的视图;
图9是用于解释通过具有不封闭的(unconfined)流通空间的调节部分来调节的显影剂的表现的视图;
图10是作为图3的调节部分的另一改进示例的包括磁性构件的调节部分的视图;
图11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视图,包括引导构件以将在调节部分中流通并从该调节部分移出的显影剂引导到供应单元;以及
图12是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部分的示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总的发明构思,附图中示出了本总的发明构思的示范性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视图,图2是包括在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根据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00的视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00是一体型显影装置,其包括感光鼓1和显影辊3。
参照图1和图2,感光鼓1是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感受器的示例。感光鼓1可以是圆柱形金属管,其上形成有光电导的感光层。充电辊2是用于将感光鼓1的表面充有均匀电荷的充电器的示例。充电偏压施加到充电辊2。可以使用电晕充电器(未示出)来取代充电棍2。清洁辊4是用于移除附着到充电辊2的外周的异物(foreign material)的充电辊清洁构件的示例。清洁构件7用于在感光鼓1被充电之前从感光鼓1的表面移除残余调色剂和异物。清洁构件7例如可以是具有直接接触感光鼓1的表面的末端的清洁刀片。
显影辊3传送显影剂并将显影剂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100中使用的显影剂是双成分的显影剂,包括调色剂和载体。载体由于显影辊3的磁力而附着到显影辊3的外周表面。调色剂由于静电力而附着到载体。因此,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层以磁刷的形状形成在显影辊3的外周表面上。通过显影辊3的旋转,显影剂层可以被传送到显影区D,在显影区D中感光鼓1面对显影辊3。由于施加到显影辊3的显影偏压,调色剂从显影剂层分离并移动到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上。
调节部分5调节供应到显影区D的显影剂的量。例如,调节部分5可以与显影辊3的外周表面间隔开并调节显影剂层的厚度。
显影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3的供应单元6。供应单元6可以搅拌调色剂和载体从而使调色剂充上给定的电荷电势。参照图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00包括作为供应单元6的两个搅拌器61和62以及桨叶(paddle)63。阻挡肋64可以形成在搅拌器61与62之间。虽然在图1和图2中没有示出,但是通道可以位于阻挡肋64在Y方向的末端。例如,搅拌器61允许显影剂在+Y方向移动,搅拌器62允许显影剂在-Y方向移动。由于上述结构,显影剂在被阻挡肋64彼此分开的区域65和66中流通,而且在流通过程中,载体和调色剂被搅拌以使调色剂充上给定的电荷电势。通过搅拌器62在-Y方向传送的显影剂被桨叶63传送到显影辊3。然而,图2中示出的供应单元6的结构是示例,本总的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不使用搅拌器62。或者,不使用桨叶63,搅拌器62可以设置在桨叶63当前所处的位置,搅拌器61可以设置在搅拌器62当前所处的位置。或者,可以只有一个搅拌器设置在桨叶63当前所处的位置。根据显影装置100中被分配来容纳显影剂的区域的尺寸或类型,供应单元6的结构可以不同。
图3是显影辊3的示例的截面图。显影辊3可以包括可旋转的显影套筒(sleeve)31和位于显影套筒31内侧的磁性辊32。磁性辊32用于通过磁力将载体附着到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载体由于磁性辊32的磁力而附着到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调色剂由于静电力附着到载体。磁性辊32可以固定地设置在显影套筒31内侧。磁性辊32可以具有多个磁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辊32具有按所述顺序从显影区D沿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依次定位的主磁极S1、分离磁极(separation pole)N1、捕获磁极(catch pole)N2、调节磁极S2和运输磁极(transporting pole)N3。由于捕获磁极N2的磁力,显影剂层可以以磁刷的形状形成在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上。捕获磁极N2、调节磁极S2、运输磁极N3和主磁极S1分别是N磁极、S磁极、N磁极和S磁极。分离磁极N1和捕获磁极N2是N磁极。因此,分离磁极N1和捕获磁极N2的磁力相互排斥,所以显影剂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分离。然后,分离的显影剂与新的显影剂混合,混合物通过桨叶63供应到捕获磁极N2。磁性辊32的结构是一示例,本总的发明构思不限于此。
参照图1,曝光装置200在充有均匀电荷电势的感光鼓1的表面上扫描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L。曝光装置200可以例如是激光扫描单元(LSU),其通过使用多角镜将从激光二极管辐照的光在主扫描方向上偏振,并在感光鼓1上扫描该偏振光。
转印辊300是转印装置的示例,其面对感光鼓1的表面设置并形成转印辊隙(transfer nip)。转印偏压提供到转印辊300以将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转印辊300可以用电晕转印装置代替。
由于静电引力,通过转印辊300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保留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定影装置400施加热和压力到调色剂图像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永久打印的图像。
现在将使用上述结构简要地描述图像形成过程。充电偏压施加到充电辊2且感光鼓1被充有均匀的电荷电势。曝光装置200将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扫描到感光鼓1,以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剂以磁刷的形状附着到显影辊3的外周表面,由此形成显影剂层。显影剂层的厚度通过调节部分5来调节,显影剂层被传送到显影区D。由于施加到显影辊3的显影偏压,调色剂从显影剂层分离并移动到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调色剂附着到静电潜像以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可见的调色剂图像。从装载构件(未示出)输出的记录介质P被传输辊500传输到转印辊隙,在转印辊隙处转印辊300面对感光鼓1。当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辊300时,调色剂图像由于静电引力而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装置400加热和加压,因此被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从而完成打印过程。没有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且保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被清洁构件7移除。
在下文,将详细描述用于在显影辊3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显影剂层的调节部分5。
参照图3和图4,调节部分5可以包括分别与显影辊3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M、第二间距C和第三间距E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部分51、52和53。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部分51、52和53按所述顺序沿与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相反的方向依次设置。
第一调节部分51可以例如由刮墨刀510限定,该刮墨刀510具有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间隔第一间距M的末端511。刮墨刀510可以是诸如不锈钢板或铝板的金属板,或者可以是塑料板。可以考虑显影区D中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之间的间距来设定第一间距M。例如,第一间距M可以在约0.2至1.5mm的范围内。第一间距M可以定义为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与刮墨刀510的末端511之间的最短距离。
第二间距C可以大于第三间距E。第三间距E可以沿着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变窄。也就是,关于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第三调节部分53的前间距A大于后间距B。
根据上述结构,施加到第一调节部分51中的显影剂的压力(第一显影剂压力)可以大于施加到第二调节部分52中的显影剂的压力(第二显影剂压力)。此外,第二显影剂压力小于施加到第三调节部分53中的显影剂的压力(第三显影剂压力)。第一显影剂压力是施加来最终调节显影剂量的压力。通过将第三显影剂压力设定得高,可以减少通过供应单元6供应到调节部分5的显影剂量相对于供应的显影剂的压力变化的变化,也就是通过第一调节部分51的显影剂的量相对于供应的显影剂的压力变化的变化。此外,通过将第二显影剂压力设定得低于第三显影剂压力,施加到显影剂的应力可以减小。此外,虽然第三显影剂压力沿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增大,但是施加到在第二调节部分52中流通并返回通过第三调节部分53的显影剂的压力降低。因此,由于逐渐降低的第三显影剂压力,从第二调节部分52流通到第三调节部分53的显影剂可以容易地返回通过第三调节部分53。
例如,可以使用在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上位于刮墨刀510之前的子刀片520来形成第二和第三调节部分52和53。子刀片520可以包括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间隔第二间距C的第一表面521以及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间隔第三间距E的第二表面522。关于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前间距A可以大于后间距B,其中第二表面522的前部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间隔该前间距A,第二表面522的后部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间隔该后间距B。子刀片520可以例如为塑料板或金属板。
第二调节部分52可以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到第三调节部分53,该连接部分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的间距朝第三调节部分53逐渐变窄。参照图4,连接部分可以是将第一表面521连接到第二表面522的倾斜部分523。或者,连接部分可以是将第一表面521连接到第二表面522的弯曲部分524,如图5所示。这样,弯曲部分524可以在显影套筒31的外侧朝显影套筒31凹入。此外,虽然在这里使用的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第二调节部分52和连接部分可以实现为一个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在显影套筒31的外侧朝显影套筒31凹入。
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部分51、52和53的调节部分5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任何结构,只要满足上述条件。例如,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部分51、52和53可以实现为通过集成刮墨刀510和子刀片520而形成的一个构件。
参照图6,现在将详细描述当不使用第二和第三调节部分52和53而只使用第一调节部分51时,也就是当只使用图3中示出的刮墨刀510时,被第一调节部分51调节的显影剂的表现。由于磁性辊32的磁力而形成在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层通过显影套筒31的旋转而沿箭头T1指示的方向移动到第一调节部分51。由于第一调节部分51以第一间距M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间隔开,所以只有一部分显影剂层通过第一调节部分51并供应到显影区D。剩余的显影剂被刮墨刀510阻挡。在被阻挡的显影剂与刮墨刀510碰撞之后,显影剂聚集在流通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当流通空间太大时,显影剂可能不流通,并可能沿箭头T2指示的方向被俘获在流通空间中并滞留在其中。即,被刮墨刀510阻挡的显影剂不与通过供应单元6供应到流通空间的新的显影剂混合,在流通空间附近移动的同时滞留在流通空间中。由滞留在流通空间中的显影剂引起的压力会阻碍显影剂供应到第一流通部分51。此外,由于滞留在流通空间中的显影剂的磁吸力,显影剂不能流畅地通过第一流通部分51。如上所述,当供应到显影区D的显影剂的量不均匀或不足时,图像浓度会不均匀或降低。此外,如果存在大的流通空间,供应到第一调节部分51的显影剂的压力变化会极大地影响图像浓度,因此根据用于供应显影剂到显影套筒31的显影单元6的旋转周期,图像浓度会不均匀。也就是,图像浓度会根据由供应单元6供应的显影剂的量的周期变化而改变。
参照图7,现在将详细描述被第一调节部分51和第三调节部分53调节的显影剂的表现。在此情形下,由于第三调节部分53在第一调节部分51之前在显影剂上引起一定程度的压力,所以可以防止根据用于供应显影剂到显影套筒31的显影单元6的旋转周期而形成不均匀图像浓度,尽管以有限的方式。然而,显影剂不在第三调节部分53中流通,第三调节部分53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持续增加。因此,施加到第三调节部分53中的显影剂的应力增加,显影剂的寿命会减少。此外,当异物与显影剂混合时,该异物可能在第一调节部分51中被截住,因此会发生条纹图案的打印缺陷。此外,在第三调节部分53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如此高,使得显影剂不能被流畅地提供并且显影套筒31的旋转负载会增加。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节部分5中,第二调节部分52在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上位于第一调节部分51之前,从而限制被第一调节部分51阻挡的显影剂的流通空间。结果,可以防止如图6所示的显影剂仅在流通空间中移动。此外,通过将引起大于第二显影剂压力的第三显影剂压力的第三调节部分53在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上定位在第二调节部分52之前,可以防止根据供应单元6的旋转周期形成不均匀图像浓度。参照图3、图4、图5和图8,由于捕获磁极N2,通过将载体和调色剂附着到显影套筒31而形成的显影剂层通过显影套筒31的旋转而进入第三调节部分53。由于第三调节部分53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第三间距在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上逐渐变窄,所以在第三调节部分53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逐渐增加。接着,当显影剂到达与显影套管31的外周表面间距大于第三间距B的第二间距C的第二调节部分52时,显影剂上的压力减小。因此,施加到显影剂的应力可以减小。此外,由于在第三调节部分53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被保持,所以根据供应单元6的旋转周期的显影剂的不均匀供应会较少地影响通过第一调节部分51的显影剂的量。在显影套筒31持续旋转时,附着到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的一些显影剂可以在箭头T3指示的方向通过第一调节部分51并可以供应到显影区D。
被刮墨刀510阻挡的显影剂沿第一表面521和连接部分(倾斜部分523或弯曲部分524)在第二调节部分52中流通,并沿箭头T4指示的方向通过第三调节部分53。在第二调节部分52通过倾斜部分523或弯曲部分524连接到第三调节部分53的结构中,被阻挡的显影剂容易地被引出以朝第三调节部分53移动,显影剂可以容易地流通。此外,关于返回通过第三调节部分53的显影剂,第三调节部分53的显影剂压力,也就是第三显影剂压力,在返回的方向逐渐减小。因此,在第二调节部分52中流通并进入第三调节部分53中的显影剂可以容易地返回通过第三调节部分53。此外,可以增加将在流通过程中与显影剂混合的异物排出调节部分5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显影剂的磁吸力可以通过控制流通空间的尺寸来限制,所以可以消除由于流通空间中的显影剂的磁吸力引起的对通过第一流通部分51的显影剂量的限制。在第二调节部分52中的显影剂的流畅流通可以有效地用于减小施加到第一调节部分51中的显影剂的应力。
如图9所示,当流通空间不受限制时,在流通空间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可能太低,因此难以供应适当量的显影剂到第一调节部分51。通过以第二调节部分52限制流通空间的尺寸,可以控制在第二调节部分52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以提供适当量的显影剂到第一调节部分51。
根据实验,第二间距C和第三间距E可以被设定在如下范围内。
对于前间距A,2mm≤A≤8mm。当A在此范围内时,显影剂可以容易地供应到第一调节部分51,并且被第一调节部分51阻挡的显影剂可以容易地排出。
对于后间距B,A>B且0.5mm≤B≤4mm。当B在此范围内时,在第三调节部分53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可以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对于间距C,C>B且1mm≤C≤7mm。当C在此范围内时,显影剂可以在第二调节部分52中流畅地流通,并且在第二调节部分52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可以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第一调节部分51与显影套筒31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距越宽,也就是第一间距M越大,施加到显影剂的应力会越小,因此显影剂的寿命可以增加。然而,当第一间距M太宽时,过量的显影剂会供应到显影区D。作为增加第一间距M同时将通过第一调节部分51的显影剂的量保持在适当水平的方法,可以考虑在第一调节部分51中施加磁负载。参照图10,关于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磁性构件530可以位于第一调节部分51之前。由于包含在双成份的显影剂中的载体是磁性载体,所以磁性构件530的磁力可以作为通过第一间距M的显影剂上的负载。因此,当使用磁性构件530时,第一间距M可以形成得比不使用磁性构件530时宽,而通过第一间距M的显影剂的量是相同的。
根据上述流通过程在与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相反的方向上流通并从调节部分5排出的显影剂已经在流通期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应力的影响。因此,显影剂不是直接进入到调节部分5中,而是需要与新的显影剂混合然后进入调节部分5。参照图11,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显影剂引导构件525。显影剂引导构件525的末端526可以与第三调节部分53间隔开,显影剂引导构件525的另一端527在供应单元6上方延伸。显影剂引导构件525的末端527可以在供应单元6的构件中最靠近显影辊3的构件的中心(也就是图11中的桨叶63的中心)上方延伸。根据调节部分5中的调节过程从第三调节部分53排出的显影剂穿过第三调节部分53的在显影套筒31的旋转方向RD上的前端与显影剂引导构件525的末端526之间的间隔528,沿显影剂引导构件525移动,并穿过桨叶63。因此,通过搅拌器62的搅拌,排出的显影剂被重新充有适当电势,并与新的显影剂混合并通过桨叶63供应到调节部分5。
从第三调节部分53排出的显影剂与通过桨叶63供应到第三调节部分53的显影剂碰撞,穿过间隔528,并被引导到显影剂引导构件525。为了引导从第三调节部分53排出的显影剂容易地通过间隔528移动到显影剂引导构件525,显影剂引导构件525的末端526可以设置得比穿过显影辊3的中心33和捕获磁极N2的线F距离第三调节部分53更远。由于位于捕获磁极N2附近的显影剂可以因捕获磁极N2的磁力而形成具有磁刷的形状的显影剂层,所以从第三调节部分53排出的显影剂被磁刷阻挡且不朝桨叶63移动,并容易地被引导到显影剂引导构件525。
例如,第二调节部分52和第三调节部分53以及显影剂引导构件525可以实施为如图12所示的子刀片520。
根据如本总的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第一,通过引导被第一调节部分阻挡的显影剂使其在调节部分外侧流通,可以防止由于显影剂滞留在调节部分中而引起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施加到显影剂的应力增加、由于上述问题导致的图像浓度降低、以及不均匀的图像浓度。此外,由于与显影剂混合的异物能够被排到调节部分的外面,所以可以防止由异物引起的显影剂的供应中断。
第二,由于第三调节部分以一间距与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间隔开,该间距在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变窄,所以显影剂根据供应单元的旋转周期的不均匀供应可以较少地影响供应到显影区的显影剂的量。
第三,通过将在用于最终调节显影剂的第一调节部分之前的调节区域变宽,可以在显影辊上获得均匀的显影剂层,并且可以减小由于第一调节部分导致的显影剂上的负载。
第四,由于第二调节部分限制显影剂的流通空间并使显影剂上的压力低于第三调节部分中的显影剂上的压力,所以显影剂可以被流畅地供应到第一调节部分,施加到显影剂的应力可以降低。
尽管已经参照本总的发明构思的示范性实施方式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总的发明构思,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总的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8月1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0-007749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17)

1.一种显影装置,其使用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所述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辊,将所述显影剂附着到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并将所述显影剂转移到显影区,在该显影区中所述显影辊面对光感受器;和
调节部分,调节转移到所述显影区的所述显影剂的量,
其中所述调节部分包括第一调节部分、第二调节部分和第三调节部分,所述第一调节部分、所述第二调节部分和所述第三调节部分在与所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所述顺序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调节部分、第二调节部分和第三调节部分分别与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
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三间距,且
所述第三间距沿所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变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调节部分形成流通空间以允许被所述第一调节部分阻挡的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三调节部分从所述调节部分排出到所述调节部分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调节部分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三调节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间隔开一间距,该间距朝所述第三调节部分变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A>B且C>B,其中A是所述第三调节部分在所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前端部与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距,B是所述第三调节部分在所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后端部与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距,C是所述第二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还包括:
供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构件以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辊;和
显影剂引导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三调节部分间隔开的末端,并在所述供应单元的构件中最靠近所述显影辊的供应单元的构件上方从所述末端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辊包括可旋转的显影套筒和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显影套筒内侧的磁性辊,
所述磁性辊包括将所述显影剂附着到所述显影套筒的捕获磁极;以及
所述显影剂引导构件的所述末端设置得比穿过所述显影辊的中心和所述捕获磁极的线距离第三调节部分更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剂引导构件在所述供应单元的构件中最靠近所述显影辊的供应单元的构件的中心上方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辊包括可旋转的显影套筒以及磁性辊,该磁性辊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显影套筒内侧并在所述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上以磁刷的形状形成包括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层,以及
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刮墨刀和子刀片,所述刮墨刀具有与所述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间隔开所述第一间距的末端,从而形成所述第一调节部分,所述子刀片在所述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刮墨刀之前,
其中所述子刀片包括:
第一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调节部分并与所述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从而形成不穿过所述第一调节部分的显影剂的流通空间,和
第二表面,形成所述第三调节部分并与所述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三间距,从而形成供应到所述流通空间的显影剂以及从所述流通空间排出的显影剂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供应单元,该供应单元包括用于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套筒的至少一个构件,以及
所述子刀片包括显影剂引导构件,该显影剂引导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在所述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的前端部间隔开的末端,以允许通过用于所述显影剂的所述通道排出的所述显影剂从其穿过,所述显影剂引导构件在所述供应单元上方从所述末端延伸使得通过用于所述显影剂的所述通道排出的所述显影剂被所述供应单元收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磁性辊包括将所述显影剂附着到所述显影套筒的捕获磁极,以及
所述显影剂引导构件的所述末端设置得比穿过所述显影套筒的中心和所述捕获磁极的线距离所述第二表面的在所述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的前端部更远,并且所述显影剂引导构件在所述供应单元的构件中最靠近所述显影套筒的供应单元的构件的中心上方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调节部分形成第一显影剂压力,所述第二调节部分形成小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压力的第二显影剂压力,所述第三调节部分形成大于所述第二显影剂压力的第三显影剂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显影剂压力在所述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逐渐增加。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2mm≤A≤8mm,0.5mm≤B≤4mm,1mm≤C≤7mm。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部分与所述第二调节部分之间,并施加磁性负载到形成在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层。
1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2mm≤A≤8mm,0.5mm≤B≤4mm,1mm≤C≤7mm,其中A是所述第三调节部分在所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前端部与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距,B是所述第三调节部分在所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后端部与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距,C是所述第二间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部分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分之间,并施加磁性负载到形成在所述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层。
CN201110224742.9A 2010-08-11 2011-08-08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375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77498A KR101777346B1 (ko) 2010-08-11 2010-08-11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KR10-2010-0077498 2010-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5379A true CN102375379A (zh) 2012-03-14
CN102375379B CN102375379B (zh) 2015-10-07

Family

ID=44118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4742.9A Active CN102375379B (zh) 2010-08-11 2011-08-08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70698B2 (zh)
EP (2) EP2418547B1 (zh)
JP (1) JP2012037893A (zh)
KR (1) KR101777346B1 (zh)
CN (1) CN102375379B (zh)
ES (1) ES2420631T3 (zh)
PL (1) PL2418547T3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8938A (zh) * 2011-09-12 2013-03-2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76702A (zh) * 2012-04-19 2013-10-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器件以及使用该显影器件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766493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CN107870544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814351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11766766A (zh) * 2019-04-01 2020-10-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2604A (ja) * 2011-10-25 2013-05-16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42602B2 (en) * 2011-12-26 2015-01-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EP3550371A1 (en) * 2013-03-05 2019-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JP6011397B2 (ja) * 2013-03-13 2016-10-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46831B1 (ko) 2013-07-31 2015-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6792811B2 (ja) * 2016-06-03 2020-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53195B2 (ja) 2016-07-29 2021-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040403A1 (en) * 2016-08-04 2018-02-08 Wioboy Inc. Magnetic absorption structure and magnetic blocks applying such structure
US10466616B2 (en) * 2017-08-31 2019-1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GB2582635B (en) * 2019-03-28 2021-12-29 Archipelago Tech Group Ltd Device,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loading nozzles with fluid
IT202000012694A1 (it) 2020-05-28 2021-11-28 So La Is Soc Lavorazione Isolanti S R L Con Unico Socio Metodo per realizzare un inserto silenziatore in fibra per motori a combustione interna di autoveicoli
IT202000012727A1 (it) 2020-05-28 2021-11-28 So La Is Soc Lavorazione Isolanti S R L Con Unico Socio Metodo per realizzare un inserto silenziatore in fibra per motori a combustione interna di autoveicoli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3436A (ja) * 1991-08-28 1993-03-05 Nec Niigata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器
EP0672963A2 (en) * 1994-03-15 1995-09-20 Mita Industrial Co. Ltd. Developing apparatus
DE19653153A1 (de) * 1995-12-21 1997-07-17 Ricoh Kk Entwick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Bilderzeugungsapparat
JPH11327305A (ja) * 1998-05-15 1999-11-26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8667A (ja) * 2004-08-20 2006-03-02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6975A (ja) 1985-11-18 1987-05-28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S62135863A (ja) 1985-12-10 1987-06-18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H0395579A (ja) * 1989-09-07 1991-04-19 Nec Corp 現像装置
JP3246986B2 (ja) * 1993-07-30 2002-01-15 桂川電機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0227721A (ja) 1999-02-05 2000-08-1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2001265097A (ja) * 2000-03-15 2001-09-2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4092238B2 (ja) 2003-03-31 2008-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特性値の設定方法
US7024141B2 (en) 2002-12-13 2006-04-04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84434A (ja) 2003-09-09 2005-03-31 Sharp Corp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59355B2 (ja) 2003-09-09 2005-06-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1668B2 (ja) 2004-01-27 2010-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7944A (ja) 2005-11-07 2007-05-24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3436A (ja) * 1991-08-28 1993-03-05 Nec Niigata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器
EP0672963A2 (en) * 1994-03-15 1995-09-20 Mita Industrial Co. Ltd. Developing apparatus
US5583622A (en) * 1994-03-15 1996-12-10 Mita Industrial Co., Ltd.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a limiting member for limiting and separating a tip of a developer brush
DE19653153A1 (de) * 1995-12-21 1997-07-17 Ricoh Kk Entwick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Bilderzeugungsapparat
US5758241A (en) * 1995-12-21 1998-05-26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327305A (ja) * 1998-05-15 1999-11-26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8667A (ja) * 2004-08-20 2006-03-02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8938A (zh) * 2011-09-12 2013-03-2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38B (zh) * 2011-09-12 2015-09-0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76702A (zh) * 2012-04-19 2013-10-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器件以及使用该显影器件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3376702B (zh) * 2012-04-19 2019-03-26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显影器件以及使用该显影器件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766493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CN107664937B (zh) * 2016-07-29 2021-07-0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CN107870544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870544B (zh) * 2016-09-26 2021-01-08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814351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09814351B (zh) * 2017-11-22 2022-05-10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11766766A (zh) * 2019-04-01 2020-10-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11766766B (zh) * 2019-04-01 2024-07-26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8547B1 (en) 2013-05-08
US8670698B2 (en) 2014-03-11
JP2012037893A (ja) 2012-02-23
CN102375379B (zh) 2015-10-07
KR20120015189A (ko) 2012-02-21
ES2420631T3 (es) 2013-08-26
KR101777346B1 (ko) 2017-09-27
US20120039638A1 (en) 2012-02-16
PL2418547T3 (pl) 2013-09-30
EP2602670B1 (en) 2014-05-28
EP2602670A1 (en) 2013-06-12
EP2418547A1 (en) 201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5379A (zh)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4171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10862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rol circuitry to execute a warm-up operation
CN101943875B (zh) 显影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3309211B (zh) 显影装置
CN10423831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03560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7244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56448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442186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97737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284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charging voltage based on image density information
JP20062761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08524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toner supply control portion
JP2002148915A (ja) 現像装置
JP4777150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非劣化キャリアの分離方法
US121745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2571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186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2832A (ja) 回転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14142A (zh) 显影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1540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253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84225A (ja) 現像装置
JPH10149024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9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HP printer Korea Co., Ltd.